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些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 王水.ppt

合集下载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VS
联合治疗可能涉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 物,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 同时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05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挑 战与对策
Chapter
耐药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结词
耐药性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抵抗,导致治疗失效。
详细描述
针对耐药性问题,研究者和医生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开发新一代的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药物以及个性化治疗策略。
剂和孕激素类药物。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应用
01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类型乳腺癌 中也有广泛应用,如三阴性乳 腺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等。
பைடு நூலகம்
02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特殊类型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同样 可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 量。
03
临床研究正在探索针对特殊类 型乳腺癌的个体化内分泌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 副作用。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开始起步,主要采用卵巢切除和肾上腺切除术。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内分泌治疗逐渐成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21世纪
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新的阶段,疗 效显著提高。
03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 床研究
Chapter
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辅助 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抑制激素水平来降 低肿瘤复发风险。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如他 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 那曲唑)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 戈舍瑞林)。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指南变化解读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指南变化解读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Tam±LHRH 化疗±LHRH 化疗+Tam±LHRH (化疗+Tam)±LHRH 任何全身治疗±LHRH 化疗±(LHRH+tam) 化疗 vs. LHRH 化疗 vs. LHRH+tam
0.5
Cuzick et al. Lancet 2019; 369: 1711-1723.
2019 荟萃分析
OFS (卵巢功能抑制)=曲普瑞林×5年,卵巢切除术或卵巢放疗
➢ LHRHa的最佳用药时间? ➢ LHRHa与其他内分泌治疗的联合使用?
40 13%
30
43.5% 40.3%
20
10
0 0
对照组 卵巢功能抑制组
Log-rank 2P=0.00001 年事件发生率比 0.83 (SE=0.038)
5
10
15
时间 (年)
20
10
0 0
对照组 卵巢功能抑制组
Log-rank 2P=0.004 年事件发生率比 0.87 (SE=0.045)
➢ 为一个苏格兰地主工作,具有发散的思维,观察到有幼Fra bibliotek的牛能保留牛奶
➢ 开展的卵巢切除术超过其在柳叶刀杂志上
所报告的
➢ 报告了30%的缓解率
他莫昔芬 开启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时代
CH3 CH3
NCH2CH2O
C2 H5
他莫昔芬
ICI46474
晚期乳腺癌中的一个全新的抗雌激素药物 ICI46474的一项早期临床评估
2019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继续推荐绝经前乳腺癌使用他莫昔芬治疗
1. NCCN Clinical Practic Guidelines in OncologyTM.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9年第一版. 2. NCCN Clinical Practic Guidelines in OncologyTM.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9年第一版. 3. NCCN Clinical Practic Guidelines in OncologyTM.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9年第一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与芳香化酶的结合力远强于雄激素 以共价键不可逆结合
剥夺了雄激素与芳香化酶的结合,使
雄激素不能转变为雌激素
2020/11/3
29
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lentaron
1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250mg 肌注 二周一次
反应率
26%
中位反应时间
8—14个月
不良反应
13%注射部位反应
2020/11/3
9
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
toremifene
通过晚期乳腺癌的比较试验发现
60mg和200mg剂量的TF的疗效和安 全性同20mg的TAM相似
2020/11/3
10
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
toremifene
大剂量的TF不比小剂量的TF有效 大剂量的TF易引起肝功能异常
建议用60mg的TF治疗晚期乳腺癌
2020/11/3
11
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
toremifene
TF能否用于辅助治疗缺乏长期研究的资料
TF同TAM相比是否更安全尚不清楚
TF同TAM一样会引起子宫内膜增殖反应 (即雌激素效应)
TF与TAM有交叉耐药,不能作为继TAM
治疗后的二线药物
2020/11/3
12
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史
1886年 Beatson 发现卵巢切除可使乳腺癌缩小
20世纪40年代 Higgins 奠定肿瘤内分泌治疗的基础
肾上腺切除可治疗晚期乳腺癌
2020/11/3
2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卵巢去势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
droloxifene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发表时间:2009-03-01发表者:吴世凯(访问人次:1604)吴世凯宋三泰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癌内科从1893年英国Beatson博士应用卵巢切除去势术治疗晚期乳腺癌首获成功至今,一百多年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卵巢切除去势术、诺雷德药物去势、三苯氧胺(TAM)、孕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类、氟维司琼等诸多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的相继研发成功,以及多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三苯氧胺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完成,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日益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但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如何科学解读文献、如何合理应用临床研究结论,常常面临困惑。

我们在乳腺癌的临床实践中,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始终坚持“辅助治疗跟着人家的文章走,解救治疗跟着自己的疗效走”的科学理念,力求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

一、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治疗跟着人家的文章走”的意思是,因为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切除可见肿瘤以后所进行的治疗,故无法根据具体病灶的大小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

医生只能依据已经完成的相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选择辅助方案,也就是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确定我们的辅助治疗。

目前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为TAM和第三代AIs(一)TAM绝经前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不进行卵巢去除或卵巢功能抑制,TAM几乎为唯一选择。

但关于TAM应用的时限长短,NSABP B14的研究结果曾显示,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延长TAM到10年,与服药5年相比并没有显示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优势,反而还导致子宫内膜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增高。

但新近ATLAS试验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不同的结果。

该试验共115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入组,完成5年TAM辅助治疗后,再随机分为继续T AM治疗及空白对照两组,1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10年TAM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种优势不受ER(+)或不明、年龄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影响。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雌激素通过与乳腺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E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最早使用的SERM类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他莫昔芬通过与ER竞争性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他莫昔芬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的SERD类药物,通过阻断ER并诱导其降解,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

3.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依西美坦(Exemestane)。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他莫昔芬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1.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作者:牛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当今乳腺癌综合治疗理念越来越成熟,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应用明显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寿命。

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分泌治疗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具有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随着对降低雌性激素水平机理的深入研究,内分泌治疗日益成为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关键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雌激素【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0-011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肿瘤癌症,且这几年以来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现在人们也越来越开始重视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对于雌性激素、孕激素的受体为阳性,尤其是阳性显现异常明显的患者,目前采用内分泌治疗是降低众多患者复发风险的最有效的首选手段,另外推广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能够延长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寿命、提高她们生活质量。

2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机理没有任何病变乳腺上皮细胞的激素受体有很多种,如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

之所以乳腺能够很好的发育是在这多种激素的相互协调之下得以实现的,即使在乳腺的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之后,有些乳腺癌的激素受体可以很大程度上得以继续保留,并具有一定的功能,发挥作用,即使是这样,这种肿瘤的生存状况让受受激素环境的制约,这就是所说的激素依赖性肿瘤。

在另一方面,若如不断发生病变的肿瘤,其激素受体消失或者是说保留了很少,激素环境就不能够再调控着其发展,则这种情况就属于是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在诸多的激素中,雌二醇(E2)和雌酮(E1)是促进了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生长的主要作用者。

一方面雌激素可以借助于癌细胞的某项分泌机理来促进分泌像胰岛素这样的生长因子或其它的生长因子,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以对维持乳腺癌恶性表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李瑾【摘要】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疗效最为确切、副反应少和价格最为低廉的靶向治疗措施,在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中及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痛的解救治疗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的化学预防。

但起效相对缓慢、治疗周期长,且存在原发和继发性的耐药,所以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收益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其在以上领域中应用的原则和个体化治疗进展。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abstract】The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exact, side effect less and at the lowest price targeting therapy measures,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and relapse and metastasis of the late treatment of breast pain relief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high-risk women's health chemical prevention. But relatively slow effect, treatment cycle is long, and there is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to the resistance, so how to get the biggest treatment to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revenue facto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he above principles and individualized therapeutic progress.【keywords 】breast cancer; Endocrine;1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1三苯氧胺(TA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分泌药物,一度是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1. 引言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手术后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复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拮抗剂和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降低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被广泛应用,然而与之相关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内分泌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研究背景中关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内分泌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为临床实践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保障乳腺癌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1.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效应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绝大多数病例。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联。

糖尿病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健康人群更高,而且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中探究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1.3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李明卉,夏添松,王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红十字医院随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升高,辅助化疗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尤其是血液学不良反应造成的骨髓抑制。

在接受同样方案的化疗后,不同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的风险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有多项研究从遗传角度进行探索,部分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等的基因多态性被证实与个体不良反应差异有关。

笔者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出发,就乳腺癌化疗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与药物遗传学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通信作者:王水(******************)原文参见: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7;11(3):186-190.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25.2%【1】。

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201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位,病死率居第6位【2】。

由于早期诊断、辅助治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相关的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下降【3】。

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然而,因为缺乏靶向性,化疗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大量骨髓细胞,导致骨髓抑制,引起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

临床上不难发现即使患者接受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药物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难以用患者临床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肿瘤分期分级、激素受体状态等)和环境因素完全解释,部分原因在于遗传因素(包括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的基因多态性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化治疗的需求,研究越来越关注药物遗传学在乳腺癌化疗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综合了国际最新文献,对乳腺癌化疗药物引起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与药物遗传学作用的关系进行归纳。

1 化疗血液学不良反应评价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部分化疗患者经历一种甚至多种严重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孕激素类药物
要点一
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 )
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要点二
甲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 ac…
与甲地孕酮类似,也是一种有效的孕激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氟维司群(Fulvestrant)
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雌激素的作用,从而降低乳腺癌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 组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针对 特定基因和蛋白的靶向药物,如 CDK4/6抑制剂等。
本次课件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认识和理 解。
内容
包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理、常用药物和方案、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和未来展望等方面。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讨论。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
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阿那曲唑(Anastrozole )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生 成,从而降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来曲唑(Letrozole)
与阿那曲唑类似,也是一种有效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
依西美坦(Exemestane )
不可逆性地抑制芳香化酶,从而减少雌激素 的生成。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疾病分期、年龄、生育需求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01
药物调整策略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副作 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2
03
个体化治疗方案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一些进展护理课件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一些进展护理课件
随访与监测
强调定期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自我检查
和及时就医。
自我管理的技巧和工具
记录与追踪
情绪调节
鼓励患者使用日记或电子工具记录治疗过 程、不良反应、生活状况等信息,以便及 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 疗进展护理课件
• 早期乳腺癌概述 • 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进展 • 护理在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 • 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乳腺 组织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 处转移的乳腺癌。
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数据支持。因此,加强临床研究合作和数据 共享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在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个体化治 疗已经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 方向。通过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等 手段,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对不同 药物的反应,从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 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要点
针对不同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合理安排饮 食、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及时处理疼痛等不适症状;同时,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感受,提 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VS
护理效果评价
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 善护理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满意度和 治疗效果,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VS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应用需要进 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 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此外,加强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是实 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保障。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
促进白介素-2的生成,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这可能说明TAM对绝经后妇女的高度抗瘤活性和对ER-病人部分有效的机理
抗雌激素药物
约0.5%的病人发生子宫内膜癌
TAM除了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竞争性抑制雌二醇与ER结合外,还是ER的部分激动剂。
主张服用3~5年
TAM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可逆的,动物实验也有证实停用TAM后50%乳癌又有复发。
副作用:肥胖、体液潴留、高血糖、高血压
孕激素类药物
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的一种,是绝经后妇女体内出产生雌激素的关键酶。该酶广泛存在于卵巢、肝、肌肉、脂肪和肿瘤组织中,催化雄烯二酮和睾丸酮等雄性激素转化成雌二醇和雌酮。
01
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70%以上来自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前体经芳香化酶作用而生成。
氨鲁米特 对甾体激素羟化作用是非特异的,在抑制芳香化酶的同时也阻断了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因此用药时通常加服可的松以防止阿狄森氏综合征 用药剂量:250mg,2/日,14天后可增加至 250mg, 4/日。配合可的松30mg 兰他隆 是雄激素的类似物,可作为芳香化酶作用的底物,能与酶的活性部位共价结合,使酶结构不可逆转地失活。 用药剂量:250mg,1/14日
作用机理、疗效与TAM相似
01
子宫内膜增生的剂量是TAM的40倍,故法乐通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很小
02
脂肪肝的发生率比TAM低
03
托瑞米芬(Toremifen,法乐通)
抗雌激素药物 法乐通
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从而抑制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生成。
与PR结合后竞争性抑制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的相互结合。
40岁,20%; 50岁,51%; 70岁87%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些进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王水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些进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王水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的一些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
王水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 乳腺癌:一种全身性疾病 ▪ 治疗:综合性
—— 规范化:循证医学 —— 个体化:target & tailor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E
E CE CE
C C
E
E
E
E
C C C C
E
E
E
E
C
+Tr +Tr +Tr +Tr +Tr
1-3个淋巴结阳性且ER和PR
C
C
C
C
C
阴性或HER2(+)
C
+Tr +Tr +Tr +Tr +Tr
高 危
>4个淋巴结阳性
C
C E
CE CE
E
C
C C C C
E
E
E
E
C
+Tr +Tr +Tr +Tr +Tr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随机分组
延续辅助治 疗试验
随机分组
他莫昔芬先治疗5年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安慰剂
初始和序贯治 疗试验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
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0
时间(年)
5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6-04-28T14:47:24.1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作者:王明树汪小玉[导读] 浙江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细胞表面存在ER受体和PR受体。

王明树汪小玉(浙江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05-022000~2011年乳腺癌发病率29.99/10万上升至68.37/10万。

增长127.98%。

在世界范围内,乳癌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10%,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32%、女性癌症死亡率的15%。

研究显示,中国患者就诊年龄平均为48.7岁,其中,超过1/3的乳癌患者在40~49岁之间得到确诊。

乳癌的发病有着“城市化”、“高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人群”的趋势。

专家呼吁,应该尽早开始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乳癌,保持健康的体重,坚持运动,每周运动5次,每次30~45分钟,避免过量饮酒,多吃蔬菜,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定期检查,每位女性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乳房检查。

内分泌疗法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细胞表面存在ER受体和PR受体。

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可促进肿瘤的生长。

ER受体拮抗剂如三苯氧胺在治疗ER(+)的患者的疗效比ER(-)者更好。

三苯氧胺是ER受体拮抗剂,它与肿瘤表面的ER受体结合,使雌激素无法与ER受体结合起作用,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和死亡率,使对侧乳腺癌发病率减少45%。

口服时间一般为5年,超过5年,并不能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长期口服三苯氧胺,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血栓形成和白内障的发生。

但当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很高时,就会影响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对这一种病人应考虑去势治疗,可用手术切除卵巢或用放疗、药物去势,但其疗效目前还在研究中,等通过抑制绝经患者肿瘤内雌激素的合成,对ER受体阳性绝经患者的疗效较三苯氧胺更为显著内分泌疗法的作用机理较复杂,目前尚未十分清楚。

乳腺癌内分泌有效治疗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有效治疗进展

End of treatment
9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历史
毒性
皮疹等
2010-12-4
特异性
有效性
1
100
无肾上腺功能影响
1,000 to
10,000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
氨基导眠能* 第一代
法屈唑 兰他龙 第二代
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来曲唑 第三代
10
不同芳香化酶的结构
非甾体类抑制剂
H ON O
C2H5
NC
来曲唑
氨基导眠能
载体类抑制剂
Surgery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Randomisation 1:1:1 for 5 years
ARIMIDEX (n=3125)
tamoxifen (n=3116)
Regular follow-up
Discontinued following initial
anaClyosmisbaisnantoioenfficacy or tolerabi(lnit=y3b1e2n5e)fit compared
乳腺癌内分泌有效治疗进展
系统辅助治疗
• 在手术完成后 • 杀灭或者抑制临床阴性的微转移灶 • 化疗、放疗、内分泌、生物治疗等
2010-12-4
2
辅助内分泌治疗
• 采用内分泌治疗手段 • 抑制微转移灶的增殖、复苏
2010-12-4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
3
在1975年所用的内分泌治疗手段
• 卵巢的切除
BIG 1-98研究 76个月 IPCW分析结果
Regan et al. SABCS 2009 abs #1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评价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评价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评价
刘贤铭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05(5)5
【摘要】目的: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评价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结论:乳腺癌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其中,约有1/3患者是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可使肿瘤退缩,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抗雌激素类、孕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其临床应用的结果证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3页(P274-276)
【作者】刘贤铭
【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1
【相关文献】
1.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腋窝淋巴结阴性、Oncotype DX21基因评分中等风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单纯内分泌治疗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比较——TAILORx研究解读 [J], 莫淼;王靖雯;张剑
2.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莉;尚昆;李琴
3.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信念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J], 刘诗盈;王爱平;金锋;徐蕾;穆晓云;景丽伟
4.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J], 陈霞;罗凤
5.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J], 李佰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江泽飞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2015-12-15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江泽飞教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评论(0 人参与)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本文节选自《中华外科杂志》,原文题目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作者: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江泽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肿瘤中心王晓迪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HR(+)] 的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内分泌治疗是这部分患者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

2014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 ASCO更新了HR(+)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指南[1] ;随后国际多中心TEXT SOFT研究结果公布,使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成为近期最受人关注的话题。

2015年,St. Gallen 共识会议就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 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2] ,各方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给予了更多关注;但不同时期设计的研究其结果不一乃至互相矛盾,造成临床决策上的困难。

我们试图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回顾相关循证医学数据,结合临床经验,阐述观点供大家思考讨论。

一、绝经前H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一)绝经前、低危HR(+)患者标准治疗:5 年他莫西芬(tamoxifen , TAM治疗自从TAM应用于HR(+)的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以来,已有多个临床研究聚焦于它的疗程和疗效,研究结果奠定了5年TAM 作为标准辅助治疗的地位[3]。

2011年EBCTCGS于20项研究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HR(+ )、淋巴结阴性、未化疗的患者,5年TAM治疗相较于无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的10年相对复发风险下降43%绝对获益为%[4]。

SOFT研究中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危、未化疗的患者,单纯5年TAM治疗后,乳腺癌无复发率超过95%[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0
0
5 10 15
时间(年)
SE, 为标准误差
EBCTCG. Lancet 2005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AIs挑战他莫昔芬标准地位
随机分组
初始辅助治 疗试验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随机分组
换药治疗试验
他莫昔芬先治疗2-3 年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 严重妇科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 逆转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
– 原用他莫昔芬治疗子宫内膜增厚(>5mm)的患者,改用依西美 坦治疗后,其中50%的子宫内膜转变为正常
▪ 可显著延长骨折的出现
Coombes et al. J Clin Oncol. 2006;24(18S):933s. Abstract LBA527 The Intergroup Exemestane Study (IES) group. Lancet. 2007 Feb 17;369(9561):559-70.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AIs Extended目前结论
▪ MA17、B-33、 ABCSG 6a等研究:Extended 方案能显著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 Extended方案显示良好的安全性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AI的安全性特征与TAM不同
▪ 他莫昔芬: -血栓栓塞 -子宫内膜问题、阴道出血/排液等妇科事件
▪ 芳香化酶抑制剂: – 肌肉关节症状 – BMD 降低,骨质疏松 – AI对心血管系统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随机分组
延续辅助治 疗试验
随机分组
他莫昔芬先治疗5年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安慰剂

初始和序贯治 疗试验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
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0
时间(年)
5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AIs Upfront目前结论
▪ ATAC-100和BIG1-98:阿那曲唑和来曲唑有效性 (在DFS、TTR、TTDR及CLBC等方面)优于他莫昔芬, 但在OS方面尚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死亡率
乳腺癌死 60 亡率(%)
50
15年受益率11.8% (SE 1.3)
时序检验2p<0.00001
40
38.3
安慰剂
45.0%
30 26.5
服用他莫昔
20
24.7 芬约5年
33.2%
10
15.1
0
0
5 10 15
时间(年)
40
安慰剂
34.8%
30
25.7
20 11.9
10
17.8
服用他莫 昔芬约5年 25.6%
▪ Switch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对低危至中危患者,Switch方案是较好的选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Switch方案显示良好的安全性
▪ IES研究:依西美坦Switch方案能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 风险,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E
E
E
E
和/或PR表达,年龄≥35岁
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有以下 一个特征:pT> 2cm, Grade
E
E CE CE
2-3,血管侵袭,HER2(-), C C
中 ER和/或PR阴性,年龄<35岁 E
E
E
E
C
C C C C
E
E
E
E
C
+Tr +Tr +Tr +Tr +Tr
危 1-3个淋巴结阳性且ER和/或 PR表达和HER2(-)
2007年St Gallen 共识
HER2/neu基因过表达 内分泌应答
HER2低表达
高应答
应答不完全 无应答
HER2过表达
高应答
应答不完全 无应答
绝经状况
前 后 前 后 前和后 前 后 前 后 前和后
淋巴结阴性且具有以下所有
低 特征:pT≤2cm, Grade 1, 危 无血管侵袭,HER2(-),ER
E
E CE CE
C C
E
E
E
E
C C C C
E
E
E
E
C
+Tr +Tr +Tr +Tr +Tr
1-3个淋巴结阳性且ER和PR
C
C
C
C
C
阴性或HER2(+)
C
+Tr +Tr +Tr +Tr +Tr
高 危
>4个淋巴结阳性
C
C E
CE CE
E
C
C C C C
E
E
E
E
C
+Tr +Tr +Tr +Tr +Tr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2007年 St Gallen 共识
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策略 ▪ 委员会倾向于Switch方案,即他莫昔芬治疗 2-3年后换用AIs,
少数人同时支持起始就使用AIs,几乎没有人倾向于他莫昔芬 治疗 5年后换用AIs的策略 ▪ 对于已经完成 5年他莫昔芬治疗的病人,大部分委员支持在淋 巴结阳性的病人中再用一段时间的AIs ▪ 对于高危病人或HER2阳性的病人,更多接受起始使用AIs ▪ 有过半的委员也支持对于接受SSRI类抗抑郁药的病人起始使用 AIs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三个重要标志
▪ 双卵巢切除去势术 ▪ 他莫昔芬标准地位的确立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挑战他莫昔芬标准地位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标准地位
复发率(%)
复发
60
15年获益 11.8% (SE 1.3)
50 时序检验 2p<0.00001
▪ 毒副反应各有不同。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 对于低危至中危患者,绝对收益偏小。有些病人如
存在骨代谢、妇科等问题,可考虑应用他莫昔芬
Smith IE. SABCS, 2007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AIs Switch目前结论
▪ IES031:依西美坦Switch方案显著提高DFS 和OS;荟萃分析显示阿那曲唑Switch方案能 提高DFS和OS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的一些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
王水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 乳腺癌:一种全身性疾病 ▪ 治疗:综合性
—— 规范化:循证医学 —— 个体化:target & tailor
Early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