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ca264a3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9.png)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能早些重用您,现在危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像是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失其所与,不知。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适合差遣。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告辞什么呢】2、倒装句式:(1)宾语前置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约束自己。
】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5b7c11be23482fb4da4ccb.png)
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
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 …者, … …”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 …, … …也”式。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即时训练1、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B解析:ACD 三项都是判断句;B 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标志,可译为“……的(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6ba9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d.png)
无标志的被动句
无明显标志词,根据前后文语义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函谷举” 意思是 “函谷关被攻克”,虽然没有被动标志词,但 从后文的语境可以判断出是被动关系。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中,介复宾短古语简一约般放文在本谓框语之后,这
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 “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
多,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到谓语前。
状语后置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于星火” 是表示比较的状语,后置到了谓语 “急” 的后面。这句话用 “于” 作为状语后置的标志,突出 了事情的紧急程度。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否定句,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莫、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余”在否定句中作代词,置于动词“欺”之前。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练习
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定语后置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 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污浊的样子) 者乎?(《屈原列传》) “察察” 修饰 “身”,“汶汶” 修饰 “物”,这里将定语后置到 中心语 “身”“物” 之后,用 “之”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翻译:人又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6fbed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c.png)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摘要)高一高二的同学忙着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前地理论复习,下面是准备的20XX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f6d6402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c.png)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83803a3dd36a32d7275810f.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一、【看一看】知识框架梳理。
掌握知识框架,随便它如何考。
正常的句序:(定/的)主 + [状]/地谓得/〈补〉 + (定)宾第一种:判断句1.者也类①……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陈涉者,阳城人也。
②……者,……。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2.是非类用“乃”“则”、“即”“皆”、“是”“非”、“为”“悉”等词语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亡秦之续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诸葛亮《出师表》)○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3.因果类解释原因的,一般用“所以……者”,译成“原因是……”。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第二种: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为”字句。
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如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刘邦)所虏。
2.“于”字句。
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见”字句。
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被”字句。
用“被”表被动,与现代用法相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5. 意念被动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41c3ad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7.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一、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判断句练习题(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复习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4bdfda227916888586d753.png)
⑦而耻学于师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2、“乎”(相当于虚词“于”)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3、“以”字短语 ①加之以师旅, ②因之以饥馑 ③为国以礼 ④具告以事 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几句不同的是
(1)而耻学于师 (2)为国以礼 (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不拘于时 (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形成宾语前置。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②何伤乎? ③则何以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
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之
之
之
(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
何
何
项王 东向 坐
宾语一般是在动词(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 件下,把它放在动词(介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吾、 之、余)作宾语,形成宾语前置。
①不吾知也。(不了解我啊) ②毋吾以也 《……侍坐》
选(4)
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谓语 主语
2、美哉,我少年中国!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1、省略主语(1、承前省;2、承后省;3、对话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省略谓语。 本(为)长安倡女
4、省略介词。
3、省略宾语。
①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②竖子不足与(之)谋。
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7bf91d2aa00b52acfc7ca80.png)
省略句
6、复杂的省略。(有些句子省 略了较多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仔 细加以辨别)
如:
成名将其 上于盆而养之,饲之以 蟹白栗黄, 于促织 备 极护爱,留 之 以 待限期,以 之 塞官责。 庄宗 庄宗 其后用兵, 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 庙, 庄宗 负 之 而前驱 , 庄宗 及 庄宗 盛 之以锦囊, 请其矢, 凯旋而纳之。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分析句子: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说明: B句不是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 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 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句中能译出“是”字(表肯定或否定)。
5、直接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c5722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2.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文言句式专练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晋,何厌之有?3、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马首是瞻1、忌不自信。
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①马之千里者②石之铿然有声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客有吹洞箫者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介词短语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以”“于”“乎”构成的介词短语居多。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⑸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⑹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8)请其矢,盛以锦囊(9)齐人勿附于秦(10)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1)不拘于时,学于余。
(12)师不必贤于弟子。
主谓倒装指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主谓倒装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悲哉,世也!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宋何罪之有?3、不吾知也。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微斯人,吾谁与归?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仰观宇宙之大8、善哉,祁黄羊之论也!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1、执肃手曰:“卿欲何言?”12、不然,籍何以至此?1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14、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15、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16、铸以为金人十二17、痛哉斯言18、何以谓之文也19、时人莫之许也20、古之人不余欺也21、童子何知,躬逢盛饯22、激昂大义23、激于义而死焉24、不能容于远近25、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6、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贤哉,回也!()2、君何以知燕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豫州今欲何至?()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6、会于西河外渑池()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特殊句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c9ed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5.png)
如: 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为: 未有之也。。
3.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
常见的介词有
“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它们
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 组成介词结构。介词
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 有些情况会放在介词前。。
①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赤壁之战》) ③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③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方法归纳】
被动句辨析 “3方法” 1.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为被动句 这种技法即根据表被动的标志词,判定相关句子是否为被动句,以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3、贤哉回也!(《论语七则》) 译文:“颜回很贤德啊!”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百姓认为我舍不得是应该的啊!”
句式特点: “……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译文: 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句式特点:“……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制”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安能蓄之”是反问句。 译文: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参考译文] 宋朝陈谏议(“谏议”为官职名)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 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进入马厩,没看到这匹 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 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 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 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赶商人 ,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 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品质。。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fe0a2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1.png)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a3722f2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2.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5be4e1192e45361166f545.png)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3分)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 ------方孝孺《童贤母传》翻译: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答案: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
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翻译: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3分) 答案:众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护(戴)汉王做皇帝。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6303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e.png)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
“词类活用”必备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3)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2. 意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5.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如:死国,可乎?皆为死节之臣二。
关键能力:词类活用的翻译第一组:翻译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其活用的特点。
1.晋侯饮赵盾(人名)酒。
使...饮酒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察看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对...感到奇异4. 梁(人名)以此奇籍(人名)。
认为...特别5.孟尝君客我。
把...当门客6.齐将田忌(人名)善而客待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7.赵襄王郊迎甘罗(人名)。
在郊外8.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高9.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去10.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向前1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在朝廷上1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3.生死人而肉白骨使...活过来;使...长肉1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在袖子里15.异姓并起,英俊鸟集像鸟群一样聚集二、文言特殊句式判断与翻译一。
文言特殊句式必备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
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3分)答案: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3分)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 ------方孝孺《童贤母传》翻译: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答案: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
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翻译: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3分)答案:众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护(戴)汉王做皇帝。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是定语后置句;B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者,……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即时训练1、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判断句;B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标志,可译为“……的(人)”。
2、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B.陈胜者,阳城人也C. 或异二者之为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答案:C解析:ABD都是判断句;C是一般疑问句,“者”是助词,常附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
(二)用动词表示判断。
可分为“为”和“是”两类。
1、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2、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晚且少见。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词》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注意*:古汉语中出现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示代词,应译为“这”或“正确”,不能看作判断词。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②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怀古》③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④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三)用副词辅助完成判断。
1、用副词“乃”表示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2、用副词“则”表示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②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3、用副词“即”表示判断。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4、用副词“皆”表示判断。
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②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5、在主谓之间加“诚、本、亦、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②臣本.布衣。
《出师表》③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予本非.文人画士。
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如果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动作的受事者,那主语就是被动的。
这样的句子就叫被动句。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谓语(动词)+于”。
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③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2、用“见(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见+谓语+于”。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③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3、用介词“……见……”的形式表被动;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温馨提示】“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
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和“为……所……”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六国论》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⑤皆为.陛下所.成就: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水龙吟〃京口北固亭怀古》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6、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来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鸿门宴》②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时训练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答案:A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忠而被谤C、受制于人D、同舍生皆被绮绣答案:D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答案:B解析:ACD都是被动句;B是一般陈述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三、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即时训练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②沛公安在?“安在”“在安”③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句式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答案:C解析:ABDE都是宾语前置句;C是判断句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即时训练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不信自”②未之有也。
“未之有”“未有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不欺余”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答案:C解析:ABD:都是宾语前置句;C:定语后置句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即时训练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5、唯余马首是瞻。
【温馨提示】注意:有些句子,“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而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不可将二者混淆。
①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我要责问这件事)②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许行》)(“是”是前置宾语,“之”复指它。
可译为:你学的这东西。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子何恃而往?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答案:B解析:ACD:宾语前置句;B:感叹句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1、何以战? “何以”“以何”2、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与谁”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向东”课后训练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之二虫又何知?B 卿欲何言?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答案:C解析:ABD都是宾语前置句;C一般疑问句。
2、(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3、(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4、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答案:故世人未之奇也;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二)定语后置句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③村中少年好事者。
《促织》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3、“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