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介词宾语放在介词之后,有以下情况:
㈠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① 王问:“何以知之”?(《廉》) ▪ (你)凭借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
“我跟谁在一道呢?” “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
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
译文: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 呢?
4、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正存念会被人看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
㈡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 的宾语前置。如:
① 余是以记之……(“我因此记下这件 事……” )
② 一言以蔽之。 (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规 律 二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 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规律三: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或者用“为……所……”“……为
所”表被动。
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⑻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课堂学习 质量检测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用现代汉语解 释这些句子。(20分)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2、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宾语前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定语后置
•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 在中心词(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 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中心词, 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大小之辩也。(庄子《逍遥游》)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为(是)……”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动词“为” )
2014年新课标2卷 5、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 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 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 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韩文传》)
译: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 想强夺任丘老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 力相争才停止。
6、2014年四川卷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 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梁书 王筠传》
表示判断。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 后面不用“也”。
பைடு நூலகம்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 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
文言文专题复习——
特殊句式与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
温 故
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
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新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否定判断句
荀卿,赵人。
无标志判断句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蒙后省略主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动词后的宾语省略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省略介词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 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能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译文: 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 ,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 止。(重庆卷第10题)
译文:(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
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
得到才罢休。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知识总结
定语后置指的是在文言文中,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 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主谓倒置(谓语前置) ;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在动词或者介词后 面,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动词或介词的宾 语可以提前,但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在动 词或者介词后面
宾语前置类型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忌不自信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本”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

其他三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

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D(D项为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中的“见”字不表被动,而是表示“对我怎么样”。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复习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复习

⑦而耻学于师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2、“乎”(相当于虚词“于”)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3、“以”字短语 ①加之以师旅, ②因之以饥馑 ③为国以礼 ④具告以事 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几句不同的是
(1)而耻学于师 (2)为国以礼 (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不拘于时 (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形成宾语前置。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②何伤乎? ③则何以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
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


项王 东向 坐
宾语一般是在动词(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 件下,把它放在动词(介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吾、 之、余)作宾语,形成宾语前置。
①不吾知也。(不了解我啊) ②毋吾以也 《……侍坐》
选(4)
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谓语 主语
2、美哉,我少年中国!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1、省略主语(1、承前省;2、承后省;3、对话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省略谓语。 本(为)长安倡女
4、省略介词。
3、省略宾语。
①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②竖子不足与(之)谋。
特殊句式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 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 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 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 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 纭。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 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好像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13.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眼睛——遥看)
14.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匣子——用匣子装)
15.其下圣人也远矣。 ( 《师说》)
(下面——低于)
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 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 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XXX裹那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式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 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 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中心语+之+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5、中心语+数量词
白璧一双
状语后置总结
1 、“以……”的形式 (盛以锦囊) 2 、“于……”的形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 3、 “乎……”的形式 (生乎吾前)
四、介词宾语前置。
例: 1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
共同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 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 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 因、目的、范围、对象、施受对象、
根据等。 1、表对象、关联的:把、被、对、
对于、关于 2、表处所、方向的:在、向、从、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省略谓语
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用了同样 的动词,在后句中这个动词有时就会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志远高补林若寒第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有3种1、①……者……也②……者③……也2、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

3、用“乃”“为”“则”“即”等词表判断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

”(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二、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被动句总结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1、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张溥《五人墓碑记》)参佐无不被系束。

(《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5.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例如:(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淆之战》)(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5、分句的省略。

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

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