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讲解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bd8695833687e21af45a9b2.png)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大连市第十三中学赵冬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各个经济地带应当根据各自优势和问题确定发展方向。
2、了解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理解协调发展对缓解三个经济差距扩大趋势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归纳等。
教学过程:[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把表格投影到屏幕上)(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格。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8ed8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1.png)
发展趋势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城市群发展
中部经济地带将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 迈进。
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城市,中部地区将形 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区域经 济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一。
产业基础雄厚
东部经济地带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拥 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金融业发达
东部经济地带的金融业发展迅速,拥有大 量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业 的重要中心之一。
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正在迅速崛起。
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提升其与中东部地区的联通性。
A 资源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合 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
B
C
D
城市化进程
03
西部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
资源优势
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这为其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特点
地处内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这也为其发 展特色产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产业结构
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为主,同时也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 潜力。
高二1 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1 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ed0248af1ffc4ffe47acfd.png)
高二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地带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高二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课件
![高二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feb4dade80d4d8d05a4f83.png)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1.1 35.7 23.2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
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
部次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 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 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展极为不利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
(范围、目标、措施、意义)
陕、甘、宁、青、新、川、黔、 1、范围: 滇、藏、渝、内蒙古、桂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 结构
东部相对较优:第二第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 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 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三、西部大开发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1d94e4aa00b52acfc7caf0.png)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1、优势条件 2、存在问题 3、发展方向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优势条件Biblioteka 东部经济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主要农业基地 黄淮海、长三角、珠 三角、海洋水产区 ●交通便利 发展方向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 ●科技水平高 集约化农业 ●城市分布最密集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 ●最主要工业区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加强技术改造,开拓高 存在问题 新技术产业 ,产品向高 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多发 精尖方向发展。 ●成为对内、对外的基地
西部经济地带
发展方向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基础设施和边境贸易
●重要的牧区。 ●能源、矿产、旅游 资源丰富 ●沿边贸易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自然环境恶劣(气候
干旱或高寒,西北水资源 不足,土地荒漠化严重)
西 部
●交通落后 ●科技文化欠发达 ●工农业基础薄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①矿产资源丰富: 如甘肃的金昌、 四川的攀枝花等; ②能源资源丰富:如玉门、克拉玛依的石油,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 西南地区的水能资源等; ③太阳能资源丰富; ④草场广阔; ⑤地域广阔; ⑥旅游资源丰富等。
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 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基地 位于沿海; 南方能源、原材料不足 (对内) 基础设施最好; 经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环境污染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育网 - (对外)
●重要的林区、牧区 和粮棉油糖产区 ●能源和矿产丰富 ●铁路中枢地位 ●对俄罗斯和蒙古的 边贸有优势 ●中部地带有色金属 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高二地理课件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地理课件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1215b4360cba1aa811dac0.png)
教学目标
掌握东部地带的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 和在今后发展中的注意点
掌握中西部地带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 题
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
返回
课文内容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西部大开发
返回
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地带中基 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东部地带发展的优势
东 部有 我国 主要 的农 业基 地和 我国 主要 的海 洋水 产产
使用导航
Go 课文导读 Go 教学目标 Go 课文内容 Go 补充材料 Go 课后思考
退出
课文导读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经济地带地域范围的 划分,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和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三个经济地带是按照各省级行政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主要 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这两方面。地 带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和经济原因,其中 社会和经济原因又可以分为历史上发展情况的差异,产 业结构的不同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等。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
东部的技术创新优势
大力开拓高技术产业 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
发展高档消费品工业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东部地区能源缺乏 交通运输紧张 原料不足 北方缺水 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 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
中西部有天然的林场和天然的牧场,是我国主要
题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
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建筑 材料的开发和建设
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ca584b524de518964b7dbc.png)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
北
有出
大防
源
方
些现
江洪
、
各
人环
大问
原
省
口境
河题
材
市
、污
下也
料
淡
城染
游较
不
水
镇问
涝严
足
资
密题
年重
源
集
汛
短
地
期
缺
区
的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 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 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
修建运输通道
可
采
取
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的
措
施
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图
旅游业
西
部
西
名
藏
城
扎
达
区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
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 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上海街头
广州交通图
辽宁交通图
东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它集中了我国最具 实力的辽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
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a816eabed5b9f3f80f1c99.png)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范围示意图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 东部的经济和科的技优势
为了实现三个地带 的共同发展
协调三个经济带的 发展
实行“西部大开 发” 战略
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西部地带的发展优势
中西部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
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 农牧产品加工业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这两方面。 中部地带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全,资源丰度高,尤以能源为首。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个经济地带的研发机构数、高校数和科学家工程师人数 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人)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东部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1999年三个地带出口额占全国的份额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止2004年6月28日,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684所。 这其中有的是世界稀有的,有些是尖端技术工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保护天然林资源 掌握东部地带的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在今后发展中的注意点
掌握中西部地带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使其成为商品粮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共20页文档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共2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ad0fe5e783e0912a3162a36.png)
科技文化水平低 城市人口少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东部地带的发展方向
• 1 培养和输送人才,提供信息,成为金融贸 易和海洋开发基地。
• 2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生产。
• 3 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使 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西部地带的发展方向
• 1 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加工,如电力、煤炭、 有色金属等,使其成为中国的能源、原材 料生产基地。
(5)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 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 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得用率,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形成产业链。 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有得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西电东送对 东部地区同样是一件好事。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 力供应不足、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东部日益严惩的一半保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6)二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 标志,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力时代。这一切极大地改 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第二次工业革命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 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 越高。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
地,其中: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
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将
、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
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水
电站及建设中的 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
公开课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公开课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b844f78227916888486d7ba.png)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2.懂得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2.懂得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3.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步骤[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自然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导入新课]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活动]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补充说明]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最新-高中地理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精品
![最新-高中地理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d6e102f6c85ec3a87c2c587.png)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考点搜索】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本课先是分析各地带的发展特点,然后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整体上讲述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1.17 “西部大开发范围示意图”从地域上看,西部大开发划定的区域除了西部经济地带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
大约在110ºE 以西的西北和西南。
共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占28.5%,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20%。
【学习策略】通过横向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培养联系实际进行地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与不足,深刻体会西部开发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一、东部地带1. 东部地带的优势东部地带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和科技水平最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农业基地(2)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工业区表1-1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地 位 存在问题 优势条件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发展方向(3)交通便利铁路网、公路网密度大,集中了全国所有的海港,与东流入海的大江、大河连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还拥有部分陆上边界线,易于与国内外联系,集中了目前大多数高速公路。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均占全国很大份额。
(5)科技文化水平高东部科技文化水平高,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
(6)城市分布密集2.主要问题(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3)有些人口、城镇密集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比较严重3.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其对内成为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对外逐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c3950845f61fb7360a4c6507.png)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三个经济地带概况项目经济地带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16小↓大42大↓小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9个27 35西部经济地带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57 23注意:由于资料统计欠缺,东部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北京虽不直接濒临海洋,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故可作为沿海行政区对待;西部经济地带并非与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一个意思。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1.差异的主要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体现)三区比较如下:(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三区比较如下:易错点:认为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
事实上,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GDP增长速度最快,故使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反而减少,东西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1.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济地带用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经济地带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2.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1)优势互补三个经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开发整治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优势互补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课件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8708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7.png)
东部经济地带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
02
中部经济地带
定义与范围
定义
中部经济地带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中部的经济区域,是相对于沿海和内 陆而言的。
范围
中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可能因国家或地 区而异,但通常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中部地区,如中国的中部六省、美 国的五大湖地区等。
外向型经济
该区域以出口导向型经济 为主,对外贸易额占全国 的80%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
东部经济地带以高新技术 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升级。
主要产业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
东部经济地带集中了中国的信息 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的高新技术企业。
制造业
该区域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包 括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众 多领域。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课件
目录
• 东部经济地带 • 中部经济地带 • 西部经济地带
01
东部经济地带
定义与范围
定义
东部经济地带是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范围
该区域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西滨东海、黄海,北至鸭绿江、渤海,涵盖了 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中部经济地带通常位于一个国家 的中部地区,地形地貌多样,包 括平原、丘陵、山地等。
气候条件
中部经济地带的气候条件也可能 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具有四季分 明、气候温和的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产业布局
资源优势
中部经济地带通常以传统产业为主, 如农业、制造业等,但也逐渐发展新 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精品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5ea12b0b4c2e3f5727635b.png)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目标:1.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三个地带协调发展。
重点: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的特征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难点: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一、东部地带东部地带是三个地带中_________最好、_________和_________最高的地带。
说明:①东部地带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棉出口产品基地;中部地带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河下游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商品棉、粮基地;西部地带有成都平原、南疆地区。
②东部地带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特征,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长。
二、中西部地带【例释】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A.都临海,都有大河人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剖析:西部经济地带不临海,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序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地区——沿江、沿边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先后有5个,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由此可判断A、B、C 选项不正确;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西部经济地带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中部经济地带商品粮基地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答案为D。
三、西部大开发1.目的:加强地区之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2.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首先要抓好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还要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_______________等。
【例释】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优势互补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适宜在东部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农牧业地区B.东部经济地带为中西部地区输送高科技人才,提供资金C.中西部地带为东部地带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科技实力D.我国经济的发展重心应由现在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地带转移剖析:三个地带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37091e3169a4517723a398.png)
(6)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 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 点。它对社会产生了哪路运输的压力;其次, 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使京 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 害。 (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 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
地,其中: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
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将
、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
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水
电站及建设中的 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
• 2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退耕 还林还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交通 设施等,发展边境贸易,发展旅游创汇。
• 4 发展林牧业。
• 1 范围
西部大开发
• 2 发展方向
• (1)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 (2)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 进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 农牧产品加工业等。
1.4 三个经济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工业 农业 交通 贸易 科技 城市 资源 环境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基础雄厚,地位最高 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
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 达 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 油、糖的重要产区
运力不足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沿边贸易优势显著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 水资源紧缺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_百度文库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cafdef653b3567ec102d8af5.png)
读图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的省市区。
(从地域着看,西部大开发划定的区域除了西部地带外,还包括了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了人国陆地总面积的70%,人口占全国的28.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很小
※ “十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重点建设的四大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其中三项都与西部地带有关,为西部地带的大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出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示意图的投影片,作一简要介绍
德育目标
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和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学生讨论分析法
(4生态环境建设:搞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读课本图1.16“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
(5大力发展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承转党中央在二十世纪末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经济的大发展带来的契机,下面请读图:西部大开发范围示意图。
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地区差异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现象。在三个地带中,东部地带已经快步发展起来了,中部地带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处在承东启西的位置上,在协调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方面可以就近利用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作为跳板,直接接受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经验,就近销往东部沿海市场,同时以沿海对外开放地带为窗口,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途径;另一方面,中部地带利用紧靠东部沿海地带之利,在技术、人才、资金、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带实行互补,各尽所长,互利互惠,借以促进中部地带经济潜力的发挥。除此以外,中部地带还可利用本地带背靠西部地带的条件,把从东部沿海地带吸收消化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就近向西部转移,以提高西部地带的经济,实现与西部在经济上的互补。
高二地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高二地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7d10c5d69eae009581becfd.png)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地 位置 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能源、原材料不 足,环境污染严 重,江河下游洪 涝多 山西煤炭外运不 足;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东北森 林过度砍伐;水 患、风沙危害 工业基础薄弱, 科技文化欠发达, 交通落后,西北 土地荒漠化严重, 西南交通困难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 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 高精尖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 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
6.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 •
(1)将下列备选答案 前的数字序号分别 填在相应的经济地 带后的括号内: ①太湖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霍林河煤矿 ④秦山核电站 ⑤河南省 ⑥二滩水电站 ①④ A经济地带有( )。
③ ⑤)。
• B经济地带有(
• (2)从三大经济地 带发展农业生产 的条件考虑,商 品粮生产基地和 其他农副产品生 产基 • 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 商品基地宜建立 在 A 经济地带。 • 。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
1.范围: 陕、甘、宁、青、新、川、 黔、滇、藏、渝、蒙、桂 2.开发整治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 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 越的区位条件。
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 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⑵社会经济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 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20世纪30年代向 历史 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民族 东部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 心理 感和紧迫感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1.1 %
35.7 %
23.2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
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 部次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 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 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展极为不利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6.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AD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1、经济社会特征
(1)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联系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思考东部地带分布着 哪些重要的农业基地?
农业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蚕桑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
主要分布区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我国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工业区)都分布于东部 地带,其特征和主要工业中心如下表所示: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 大
D.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于湿区,气候复杂多样
4.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AB )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季风和非季风区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5.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整个自然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B.地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C.整个自然区均属于非季风区 D.是我国陆上边界最长的地区
2、存在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3、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 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西部大开发
陕、甘、宁、青、 新、川、黔、滇、 藏、渝、内蒙古、 桂
练习: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D.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
A 2.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产业 结构
东部相对较优:第二第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 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 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平较低,经济一、东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三、西部大开发
一、东部地带
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桂等
范围 中东基部础地设带施十位最二于好个我、省国城市的市区沿化,海水面地平积区和占,科全是技国我水的国平16三最%大高,地地人带带口占41.2%。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
(范围、目标、措施、意义)
1、范围:
陕、甘、宁、青、新、川、黔、 滇、藏、渝、内蒙古、桂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特征
主要工业中心
(3)交通便利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
具有高科技、高文化 水平的优势
45%的大学、 60%的科学家
工程师
(6)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带(有哪几个?)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
起步?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
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 港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 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集 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 西部,其需要的资源需从西部调入;另 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 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 西部以支持。因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 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