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语言的逻辑性与形象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业指导书
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述 (2)1.1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关系 (2)1.2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素养 (3)第2章发音与发声技巧 (3)2.1 发音的基本要求 (3)2.2 发声方法与训练 (4)2.3 声音的修饰与表现 (4)第3章语音表达与修辞 (4)3.1 语音表达的基本原则 (4)3.2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3.3 语音表达的情感传递 (5)第4章节目主持技巧 (5)4.1 节目主持的基本素质 (5)4.2 节目类型与主持风格 (6)4.3 互动与现场把控 (6)第5章播音与主持的语言表达 (6)5.1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6)5.2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7)5.3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7)第6章采访与报道 (7)6.1 采访技巧与方法 (7)6.1.1 准备工作 (7)6.1.2 提问技巧 (8)6.1.3 沟通技巧 (8)6.1.4 记录与整理 (8)6.2 报道的基本要求 (8)6.2.1 客观真实 (8)6.2.2 准确性 (8)6.2.3 及时性 (8)6.2.4 深度与广度 (8)6.3 现场报道与连线报道 (8)6.3.1 现场报道 (8)6.3.2 连线报道 (9)第7章节目策划与制作 (9)7.1 节目策划的基本要素 (9)7.2 节目制作流程 (9)7.3 创新思维与节目策划 (10)第8章播音与主持的艺术表现 (10)8.1 情感与角色的把握 (10)8.1.1 理解稿件背景,了解作者情感。
在表达过程中,要将自己融入角色,感同身受,使情感真挚、自然。
(10)8.1.2 掌握不同角色的情感特点,如愤怒、喜悦、悲伤等。
在表达时,要注意情感的层次感和递进关系,使受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变化。
(10)8.1.3 注意情感与语言的结合。
在表达情感时,要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语气,使情感更具表现力。
(10)8.2 节奏与韵律的掌控 (10)8.2.1 掌握节奏的快慢、强弱。
教师语言艺术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语言艺术课的学习,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语言艺术课让我认识到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清晰,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优秀的教师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语言艺术课让我了解了教师语言的基本要素。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教师语言的规范性、鼓励性、情感性、逻辑性等方面的内容。
我认识到,教师的语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符合语法规则,避免使用口语化、方言化等不规范的表达方式。
2. 鼓励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情感性: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4. 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课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技巧:1. 适时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形象性。
2. 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语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适时调整语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通过学习教师语言艺术课,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语言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首先,我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会多读书、多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其次,我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我要注重运用语言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增强语言的连贯性
怎样增强语言的连贯性在语言的广袤天地中,连贯性如同思想的列车,只有疾驰向前,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然而,要让语言连贯流畅,并非易事。
以下,我将分享一些策略,助你如何增强语言的连贯性,让你的每一次表达都如同疾驰的列车,直击人心。
一、搭建语言的轨道:确立逻辑结构和框架要让语言连贯,首先需要搭建起清晰的轨道,即确立逻辑结构和框架。
1.明确逻辑顺序,确立连贯的轨道逻辑顺序是语言连贯的轨道,它指引我们的思想按照一定的轨迹前进。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
例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能够帮助听众更容易跟随你的思路。
2.使用过渡词汇,确保连贯的衔接过渡词汇是确保语言连贯的衔接点,它能够帮助听众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因此”、“然而”、“此外”等词汇,能够让你的语言如同流水般顺畅,而不是断裂的沟渠。
二、优化词汇的选择:让语言如清泉般纯净要让语言连贯,离不开优化词汇的选择。
我们需要剔除思维中的杂质,让语言纯净如泉。
1.精确词汇,确保连贯的精准度精确的词汇是语言连贯的精准度,它们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我们的意图。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它们会让你的语言像蒙上灰尘的镜子,模糊不清。
2.避免冗词,确保连贯的简洁性冗词如同语言中的杂音,它们会让你的表达显得拖沓和混乱。
学会剔除不必要的词汇,让你的语言简洁有力,如同利箭直击靶心。
三、运用比喻和隐喻:为语言增添色彩和深度恰当的比喻和隐喻,能为语言增添色彩和深度,使其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1.形象比喻,为语言增添活力形象比喻是语言的活力,它能够瞬间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比如,将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比喻为“在沙漠中开辟绿洲”,不仅形象生动,也传达了其艰难与价值。
2.巧妙隐喻,为语言增添深度巧妙隐喻是语言的深度,它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将团队成员的合作比喻为“交响乐团的和谐协奏”,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练习与反思:提升语言的流畅度要让语言更连贯,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语言素养有效途径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摘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科学性、鼓励性、教育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要切实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化程度,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师语言;语言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55-00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拥有俊美的语言。
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学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
”既然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着教育的成败,那么语文教师在使用语言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四条有效途径加强语言修养:一、切实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言、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方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服务。
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
教师是文明与知识的传播者,应带头正确使用规范化语言。
首先,教师要说好普通话,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使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要教好学生使用普通话。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和地区性语言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好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不排除语言上的障碍,即使业务水平、知识水平再高,也难以解决教与学统一的矛盾,教书育人的目的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教师要想教好书,首先必须讲好普通话。
其次,要提高用词的规范程度,讲课时不要用方言词。
千差万别的方言,会使同一事物有若干种名称。
人才的交流使教师来自四面八方,如果教学中使用了方言土话,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容易造成语言混乱。
语文教师是研究语言的工作者,学校课堂则是正确使用语言,并使民族语言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地。
明确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清晰性的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清晰性的方法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明确目的和受众、组织思路和逻辑、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模糊和含糊的措辞、纠正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注重细节和修饰以及多听多说多练习等方面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清晰性的建议。
1.明确目的和受众在表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以及受众的需求和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能够被正确理解。
2.组织思路和逻辑在表达时,要确保自己的思路清晰,逻辑连贯。
可以先列出要表达的关键点,然后按照其重要性和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在表达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强调重点,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3.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生僻字汇和行话。
同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贴切性,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4.避免模糊和含糊的措辞在表达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措辞,如“也许”、“大概”、“或者”等。
这些词汇容易让受众感到困惑或产生误解。
相反,应该尽可能使用具体、明确的措辞来描述事实和观点。
5.纠正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如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
这些习惯可能会干扰你的表达,让受众感到烦躁或不理解。
可以通过录音自己的发言,或者请他人帮助指出问题,来发现并纠正这些习惯。
6.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除了语言表达本身,非语言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
面部表情、身体语言、音量、语速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
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因素,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微笑来传达友好和善意的信息,通过调整音量和语速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受众。
7.注重细节和修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不仅需要选词准确和逻辑明晰,还需要注重细节和修饰。
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类比、排比等,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以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把握议论文语言特点
把握议论文语言特点找准角度,准确把握议论文语言特点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常常不可少。
体会议论文语言特点,是其中的考点之一。
由于学生平时训练不到位,方法不恰当,失分现象比较严重,这十分可惜。
如果同学们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好这类题目是不难的。
议论文语言有别于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的语言。
议论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即使叙述事例,即使运用修辞,都必须为议论服务,达到说理的目的。
议论文语言有准确、严密、生动、概括等特点。
下面从解题的角度作一些阐发,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抓住重点词,体会准确与严密性。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体现,相互渗透,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阐述。
它们具体表现在概念使用的准确,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贴切、分寸感强,关联词语使用严密,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句子内在联系紧密,语言有说服力等方面。
理解这些方面特点,我们要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从重点词语入手。
重点词往往是揭示概念内涵的词语,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和动词等等。
此外还体现在整个论证的精密、逻辑性强。
1)恰当使用概念,体现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议论文在阐述道理时,有时要使用概念。
概念必须解释准确,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在解释什么是“敬”的时候说:“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这句话准确揭示“敬”的内涵。
做事全副精力投入,就是敬;做事心一点不旁骛,就是敬。
2)恰当使用限制语和关联词,体现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所谓限制语,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它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使句子意思表达严密。
例如2007年河南省试验区试卷第16题:体会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作用。
“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选自《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本题考查的就是对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的理解。
30个说话口才的技巧
30个说话口才的技巧口才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良好的口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下面将介绍30个提升口才的技巧,帮助你成为一个出色的沟通者。
一、注意语速和语调1. 控制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以保持清晰的表达。
2. 注意语调的变化,可以通过抑扬顿挫来增加表达的吸引力。
二、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3. 使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和句子,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语言。
三、适当运用修辞手法4. 使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四、注重肢体语言和表情5. 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五、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6.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
六、善于提问7. 善于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对话的方向,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
七、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准确性8. 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避免使用模糊或错误的表达方式。
八、注意语言的连贯性9.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避免跳跃性的表达,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
九、避免使用废话和充数词10. 避免使用废话和充数词,使语言更加简练有力。
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11. 注意语言的逻辑性,通过合理的论证和推理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十一、灵活运用比喻和故事12. 灵活运用比喻和故事,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十二、善于引用名人名言13. 善于引用名人名言,增加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十三、注意语言的礼貌性14. 注意语言的礼貌性,避免使用冒犯或侮辱性的语言。
十四、避免使用口头禅和废话15. 避免使用口头禅和废话,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干净利落。
十五、注重语言的形象感16. 注重语言的形象感,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来增加语言的吸引力。
十六、注意语气和态度17. 注意语气和态度,以友好和积极的态度来与他人交流。
十七、善于总结和归纳18. 善于总结和归纳,通过简洁明了的总结来概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专题五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专题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5.语言生动表现为: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二、语言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题型: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加点词在句中是xx意思,删去后就变成xx意思,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A.动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B.形容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C.副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
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
真题解析1、“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2、“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3、“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5、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5.语言生动表现为: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二、语言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题型: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加点词在句中是xx意思,删去后就变成xx意思,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A.动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B.形容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C.副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
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
真题解析1、“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加点部分说明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只限于某种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2、“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加点部分限制了他们的灵感不是容易得到的,如果删去,就变成什么情况之下都并非有灵感,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3、“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高中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要点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相关内容。
修辞是一种运用特定语言技巧和表达形式,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法。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和想象力。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通过比喻,使得形容笑声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将无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以使表达更具生动感。
例如,“绿草在风中摇摆着身姿,似乎在向大地表达她的喜悦。
”通过拟人,使绿草的摇摆行为更为形象化。
3.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句型或语法结构,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我们开心地笑,我们激动地跳跃,我们热泪盈眶地相拥。
”通过排比,突出了开心、激动和热泪盈眶这三种情感的强烈程度。
4. 夸张: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放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烈度,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如,“他整天只顾着玩游戏,连饭都忘记吃了。
”通过夸张,突出了他对游戏的沉迷程度。
表达技巧是指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运用合适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方法,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连贯和生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达技巧:1. 合理运用词语: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过于庸俗或不准确的词汇。
例如,“她的笑容温暖而明亮”,通过使用温暖和明亮这两个词,既准确地形容了笑容的特点,又使得描述更加生动。
2. 运用修辞手法: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秃顶上犹如冬天的白雪,给人一种清凉和干净的感觉。
”通过使用比喻,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化。
3. 语法运用得当:合理运用语法结构和句式,使得文章的逻辑性更强,条理清晰。
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双轨并举,提升语言素养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有用技能,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
如何能比较有效提升这两项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深入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一番该如何实际双轨并进的策略,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强化语文基础,提升表达能力1. 注重语言积累:广泛泛读:帮助和鼓励学生阅读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
精读评析: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优秀作品,分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并模仿练习,提升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建立个人词语库、成语库和典故库,并通过练习,将积累的语言素材转化为个人表达的资本。
2. 重视培养表达习惯:口语训练:通过演讲、辩论、范读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流畅度。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提升文章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积极反馈: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反馈,指出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表达能力。
二、训练逻辑思维,提升思考深度1.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学习: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例如数字、时间、空间等,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
逻辑推理:通过谜语、推理题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大众传播的信息。
2. 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分解: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逐一解决,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方法探索: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提炼经验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度。
《修辞手法与华丽表达》- 运用修辞之美丰富语言
示例: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干 劲十足;她虽然年纪大了,但
仍然充满活力
应用场景:在写作、演讲、广 告等场合中都可以运用对比手
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要适度,避免过于华丽或生僻。 结合文章主题和情感,选择最恰当的修辞手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
定义: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 特征,以强调或突出表达某种 情感或效果
例子:如“他饿得可以吃下 一头牛”
注意事项:使用夸张手法时要 注意适度,避免过于离谱或不
切实际
作用:强调其中一个事物的特 点或优势,使表达更加鲜明有 力
定义:通过比较两个题
提高表达能力:多读优秀作品,学 习其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
实际应用: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 到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和感染力。
《红楼梦》中的 描写:通过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 人物和场景,展 现出极高的文学
艺术价值。
《围城》中的讽 刺:运用反语、 夸张等修辞手法, 深刻揭示人物性 格和社会现象, 语言幽默犀利。
提升个人素养是长 期的过程,需要不 断学习、反思和实 践。
汇报人:XX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 使描述更生动形象
比喻:通过相似点将不同事 物联系起来,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通过重复结构增强语 势,表达强烈情感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 来强调表达效果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结合上下文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适应不同的表达需要。 注意修辞手法的适度运用,避免过度华丽或不当使用。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大班阶段,教师应该采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讨论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如家庭、动物、食物等,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通过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幼儿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言游戏和活动。
例如,幼儿可以参加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模仿不同的角色并与其他幼儿进行对话,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语言竞赛和演讲比赛,给幼儿提供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在比赛中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和艺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和艺术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唱歌、跳舞和美术创作等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音乐和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在大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书写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简单的写作任务,如写一封信、写一篇短文等,来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口头报告和讲座,让幼儿通过口头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知识。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表达。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话题讨论、语言游戏和活动、音乐和艺术活动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提升当众讲话能力的4个技巧
提升当众讲话能力的4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当众讲话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在会议上发表观点,还是在舞台上进行演讲,能够清晰、自信、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众讲话却是一件令人紧张和害怕的事情。
那么,如何提升当众讲话的能力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4 个实用的技巧。
技巧一:充分准备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当众讲话之前,充分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讲话的主题和目的。
清楚自己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希望听众在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动。
然后,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这不仅能够增加讲话的内容丰富度,还能让我们在讲话时更有底气。
在准备内容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论据进行阐述,最后再总结强调。
同时,要将内容条理清晰地组织起来,使用序号或者小标题,让听众能够更容易跟上我们的思路。
此外,还需要对讲话的时间进行控制。
根据场合和要求,合理安排内容的篇幅,避免过长或过短。
如果时间有限,就要突出重点,把最关键的信息传达给听众。
为了确保在现场能够流畅地表达,提前进行多次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找家人、朋友当听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内容,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表达的自然度和流畅性。
技巧二:克服紧张很多人在当众讲话时都会感到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紧张情绪,就会影响我们的发挥。
那么,如何克服紧张呢?首先,要正视紧张情绪。
告诉自己紧张是正常的,每个人在面对众人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不要因为紧张而过分自责。
其次,进行深呼吸和放松练习。
在讲话前,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放松下来。
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身体活动,如伸展、走动等,来缓解紧张。
另外,心理暗示也很重要。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我一定能行”等等,增强自信心。
修辞手法教学技术介绍
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互动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 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虚拟实验
AI技术可以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 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安全性和效率 。
在线教育的普及化
01 远程教学
在线教育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打破地域限制,让 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02 灵活学习
在线教育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 进度进行学习,更加灵活自由。
03 资源共享
在线教育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学生 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高写作水平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写作技巧的重 要组成部分,掌握修辞手法能够 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使文章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培养思维能力
修辞手法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 思维敏捷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教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 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缺乏对学生主动
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 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教学,打破了传 统课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
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 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学生 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公文写作要求之适当使用并列句
公文写作要求之适当使用并列句在公文写作中,适当地使用并列句是非常重要的。
并列句是指将相同地位的成分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用并列连词连接的句子结构。
并列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语言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
然而,并列句并不适合在所有情况下使用,因此,在公文写作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并列句,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适当使用并列句的要求。
一、提高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适当使用并列句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逻辑性和连贯性。
通过将相同重要性的信息并列在一起,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比如,当一个问题需要列举多个方面时,可以使用并列句将这些方面逐一罗列出来,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全局。
二、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适当使用并列句可以增强公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相对于单一句式的使用,使用并列句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增加描绘事物的细节和特点。
例如,在描述一个地方的特色时,可以使用并列句将这些特色一一列举出来,使写作更加形象生动。
三、减少语篇的重复和废话适当使用并列句可以减少公文中的语篇重复和废话。
公文通常都要求简明扼要,表达准确,避免废话和冗余的内容。
使用并列句可以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简洁地表达出来,避免多次重复描述同一概念,提高公文的阅读效率。
四、合理掌握并列句的使用频率和长度在使用并列句时,要合理掌握使用的频率和长度。
如果并列句过于频繁,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内容零散,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而如果并列句过长,也会使句子结构复杂,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使用并列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适当的数量和长度。
综上所述,适当使用并列句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并列句可以提高公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减少语篇的重复和废话。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要合理掌握并列句的使用频率和长度,以使文章得到更好的表达和传达。
因此,在公文写作中要注意适当使用并列句,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文化亏空模式的社会工作
文化亏空模式的社会工作人工智能和人类各有所长,用机器人从事可重复和需要精确计算的工作,可以把记者编辑解放出来,完成更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由此而言,媒体人守护好语文素养这一立身之本,才能守护好新闻传播的立业之基。
除了人工智能的冲击,语文素养遭遇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袭。
网络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网民在自嘲、调侃、戏谑中,生成了一些低俗的网络语言,有些已经浸染到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之中。
比如,一些综艺节目嘉宾和主持人以说网络俗言俗语为能事,拿恶俗当有趣、恶心当幽默,成了负能量、“污”文化的推手。
再如,读书学习上的放松和放弃。
过去,德艺双馨、文德双修,是媒体人、文艺工作者的入行基本功。
如今不少媒体人,口中没有芬芳,身上毫无书卷气,每天不是泡在微信微博中就是辗转于饭桌酒场上,无暇补充文化的亏空,何谈提升素养的水位?社会工作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但事与愿违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员的流动率和流转率很高,专业就业率极不稳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不利于社会工作局面的发展。
社会工作发展的焦点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工人才的流失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要障碍,直接带来社会工作成本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匮乏等显性损失,更打击在职社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公众对社会工作产生不信任感等难以估量的隐性损失。
作为文化传播的一张名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形象、文化的形象。
大众化和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媒体语言呼唤精确的语言运用,呼唤文雅生动的语言表达。
由于内容和要求的差异,不同栏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不同特色,但都需要不断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良好的语文素养能提高驾驭文稿、处理文稿的水平与能力,能让采访顺理成章、写作得心应手,让媒体人充满智慧与力量。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语言艺术
“认识乘法”的导入设计
认识“体积”
一上课,教师就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 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上,然后往两只杯子 里倒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里的 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学生仔细观察 后,回答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水 平面在同一高度,水是同样多的。”教师 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这时,教师 把一个东西放进一个杯里,问:“你们看 见了什么?”学生说,看见老师把一个东 西放进了杯子里。教师说:“你还发现了 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杯子 的水平面升高了。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透 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 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 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 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 “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 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 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 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3)语言要精确。
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 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 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如,分数乘法应 用题的解题思路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 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 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列出算式,求出问题。再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 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 易于掌握。
案例:
“平移和旋转” 摩天轮上的人是平移和旋转?
“平均数” 拍球:教师加入一组,使该组的总 数大大超过另一组,提问:当人数 不等时,比较什么才公平?
比喻句的好处
比喻句的好处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与实际意义不同但具有相似性质的概念或物品用于说明另一个概念或物品,以达到表达时的强调、想象、联想等要求。
在写作、演讲、表达思想等方面会使用到比喻,其优势如下。
1. 强化意境。
比喻能够让读者或听众更加生动的感受到具体的意境,从而贴近情感,强化感受。
例如:“春雨细如温柔的手指缓缓拂过离别的季节......”
2. 提升语言的形象性。
比喻使得文本更为生动具象,形象性得到提升,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例如:“那颗印着远古烙印的巨石,看起来彷佛是时间留下的一道伤痕。
”
3. 增强逻辑性。
比喻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增强逻辑性,避免读者或听众因抽象概念而产生的疑惑。
例如:“交际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互动,就像一个球棒与球之间的互动。
”
4. 减少冗余。
比喻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事物来代替复杂或陌生的事物,减少繁琐、冗余的陈述,让文章简单明了。
例如,“这场比赛是花开败落的季节,也是人生的寒冷和温暖。
”
5. 产生美感。
比喻句不仅增强文本可读性、逻辑性和生动性,同时使文章、讲话等具有美感。
例如:“蓝天白云如同无垢的少女般清新肌肤,不泡妆都美丽。
”
比喻是一种文学语言的重要方式,可以让文字充满生命力、色彩和人情味。
因此使用好比喻,可以让文本、演讲、音乐等产品更加精彩且具有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与形象性
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是播音员、主持人传达信息、阐明理念、进行交流、感染受众以实现传播目的和达到传播效果的手段,但大众化和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广播电视媒体语言呼唤精确语言的运用。
而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的强弱,是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基本功是否深厚的体现。
由于内容和要求的不同,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其语言的形式风格具有不同的特色,对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运用各有侧重,但都要在不断增强逻辑性和形象性上下功夫。
逻辑性强的语言,引导人们清晰地思维、理性地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形象性强的语言,则能引起人们的想象联想,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象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王志、水均益、敬一丹、杨澜、张越,他们主持节目时,语言的逻辑性或形象性就表现得非常充分,既有个性又有感染力,获得了受众的喜爱。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首先要了解和学习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各种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必须遵循的。
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它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不能用互相矛盾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
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肯定,也不能都否定,以免犯自相矛盾或摸棱两可的错误。
一篇好文章,一次有说服力的谈话,其中提出的论题或作出的判断,必须用充足的理由进行论证。
对于上述要求,我们应当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播音和主持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地加以运用,逐步达到语句结构严谨,语词运用恰当,以表现清晰的思维,阐明科学的概念和进行正确的判断。
要增强逻辑性,提高思辩能力,一是要学一点哲学,懂得事物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二是要读一些思辩性强的经典论著,学习前人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遣词造句用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良好技巧。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篇简明扼要的经典哲学论著,值得认真阅读,深入体会,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一段逻辑性强的讲话,不仅具有理性的力量,说服的力量,同时也体现着科学理论之美,引人入胜,因而也具有感人的力量。
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文选》第2卷)这段话运用了逻辑性很强的语言结构,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人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中外思辩性强的经典语句和论著,自古至今,浩如烟海,试举数则以明之。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和后果。
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一条警
世格言。
战国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也是逻辑性很强的一段的深刻论述。
理论来源于实践,逻辑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全面地观察,历史地分析各类事物,准确地加以判断,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有条不紊,那么,语言的逻辑性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增强。
语言的逻辑性对新闻、访谈、经济、法制等节目的主持人至关重要,而语言的形象性则是文化娱乐类主持人更需要着重掌握的基本功。
形象性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
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名句。
庄子的《庖丁解牛》形象生动,使梁惠王从中悟到了养生之道。
文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至今仍然是我们日常谈论和写作中常用的成语。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生动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然之理和人生之理。
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是逻辑性和形象性的极佳结合,所阐述的道理,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还可读到整篇描写自然形象,而实际讽喻或暗喻社会现象的篇章。
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就是一例。
鲁迅的作品通过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的句子,充分展现了他尖锐鲜明的观点和风格。
毛泽东的谈话和文章中,逻辑性和形象性兼具的语言更为常见。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反对“语言无味”,并把这种状况形容为“象个瘪三”,并以“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比喻那种罗列现象,不接触事物本质的弊病,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以精炼的语言状物抒情的一种文体,可以启发我们的形象思维,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形象,具有艺术趣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都崇尚高远之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何等的胸襟气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具有何等的壮烈情怀!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仅是学习其中的语言技巧,我们的胸襟、情怀、境界也必然会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升我们语言和行为的格调。
成语和歇后语也是逻辑性和形象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
一句成语的后面往往就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典故。
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省去许多费时的口舌,达到心知肚明的效果。
“人定胜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满招损,谦受益”,或给人以自信,或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或给人以警醒和启示,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歇后语大都产生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
适当地运用成语或歇后语,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提倡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列举世代先贤的名句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汲取营养。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有一句批判八股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名句“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既形象又生动。
现在不少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内涵太少,调侃的话,车轱辘话来回倒,这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是什么,实在是贻害不浅。
文化娱乐是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带给受众精神欢愉的,决不是语言垃圾,更不能愚民。
赵忠祥年轻时便熟读唐诗宋词、博览古今书籍,因而他的主持语言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时时与《百科全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录》《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等书籍为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使得他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得到受众的欢迎。
传统文化要继承,社会文化要发展,媒体作为文化发展的促进者应该有正确的导向。
在语言表述大众化、通俗化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抛弃生活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用富于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社会中的真善美。
不具备逻辑性的语言必然是松散的甚至是混乱的。
不具备形象性的语言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多运用逻辑性强寓哲理于形象的优美语言。
(林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