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6 苏轼《赤壁赋》课件(34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共50张ppt).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共5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89e3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4.png)
创作背景
拘捕 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遵携吏卒急驰湖州拘捕苏轼。
下狱 八月十八日,苏轼下御史台狱。
审问
八月二十日,李定会合谏官张操等台谏轮番审讯,逼迫苏轼对语 涉讥讽的诗文作出交代。
搭救
在此期间,苏辙、王安石、太皇太后曹氏等人劝谏搭救。
王安石:“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太皇太后萧氏:“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 孙得两宰相。’”
第
状后句
五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
部 分
表修饰 酒杯 再
已经
通藉,凌乱
介词,在
中,不知东方之 既 白。
取独 已经 adj-v,天色发白,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杯子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 知不觉东方已经天明。
文章解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四赋心境:心胸舒畅,无拘无束
第
二 部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
分
在这时
心中的情思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逆流而上
主谓倒装—予怀渺渺兮
定语后置—有吹洞箫者客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依,循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cd830f6f1aff00bfd51eb1.png)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俗称赤壁。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 在哪里,说法不一。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 (PPT)
文本解析—第一段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 (PPT)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 (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背景
宋神宗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 (PPT)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 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 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 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 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 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 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 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襄,合称“苏黄米蔡”。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 (PPT)
作者简介
哲思的一生--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 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 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 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 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 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 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0d3e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d.png)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人生观:对人生的艰难坎坷看得十分通透。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联想
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字最富有 表现力?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 有气吞天下之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三
诗歌解读
整体感知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赏析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16
深入研读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大江
➢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 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 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赏析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21
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仰怀 慕古 英伤 雄己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
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 “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 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 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 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苏轼《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人生观:对人生的艰难坎坷看得十分通透。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联想
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字最富有 表现力?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 有气吞天下之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三
诗歌解读
整体感知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赏析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16
深入研读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大江
➢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 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 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赏析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21
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仰怀 慕古 英伤 雄己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
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 “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 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 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 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d147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第三部分: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
回答问题
1.作者开始游览赤壁时,景色的特点如何(用原文回 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原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色特点:空明澄澈 意境:安谧、宁静、朦胧、空阔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 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 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 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 双关尤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 (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 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 《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 壁赋》。
回答问题
2.这样的景致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 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苏轼在黄州时的处境十分困 难但他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反映了他乐观旷达的情怀及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释后作“出“
喜 然 获 者 喜 客 喜
,得经”人而 超的过,由笑 脱一充也“” 。种分体悲既
真思现”体 正考出转现
肆
赤 壁 赋
开篇时的喜悦是由身边景物引 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 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
友诵诗唱答,实乃人生乐事。
乐 现实中的水月——融入自然,尽享游赏之
情
悲 历史中的水月——感慨万千,体味人生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PT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f7403ecfff00bed5b8f31d75.png)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转乐为悲
1.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 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 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 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 得十分形象、真切。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 在一起的?
议论
写景
孟德遗诗
抒情
主 古人事迹 孟德遗迹 安在哉 问
为何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 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 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启示:
达穷
则则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兼 独 济善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P PT课件 (30张 )【精 品】
【运用范例】
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往事,多少骚客留 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 笔下,以简极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 令我陶醉。景中有情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 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适的消极 因素,但也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 朗,超然物外。在当时是难能可贵了!赋中 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 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使我们受到感染。不 愧为名作!合卷闭目,静心坐思,现代人生
统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 -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4c4bce227916888586d768.png)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 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牵连苏轼 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 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 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前《赤壁赋》 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 期。“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 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 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文化常识: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 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PPT优质课 件(完 美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PPT优质课 件(完 美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PPT优质课 件(完 美课件)
总结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乐甚——愀然——喜而笑
第四段:
你知道苏轼的人生观受哪三家哲学的影响吗?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3d4d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e.png)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16. 1《赤壁赋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 1《赤壁赋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176f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8.png)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壹
文体常识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及演变
过程,积累一定的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赋篇》,到汉代 始成特定的体制。在当时是一种新文体,“是古典散文从 骈文的桎梏中冲杀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但它 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规格,如汉魏的赋一般在开头、结尾 都有短篇故事,中间有主客问答,本文亦具有此特征。
疏通文意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循,依。
和:应和。
其:代词,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幽壑:深谷。
16、无尽藏(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乐——悲——乐
“客喜而笑”
叁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字词、判断特
疏通文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主谓倒装句
于是:在这时候。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 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壹
文体常识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及演变
过程,积累一定的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赋篇》,到汉代 始成特定的体制。在当时是一种新文体,“是古典散文从 骈文的桎梏中冲杀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但它 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规格,如汉魏的赋一般在开头、结尾 都有短篇故事,中间有主客问答,本文亦具有此特征。
疏通文意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循,依。
和:应和。
其:代词,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幽壑:深谷。
16、无尽藏(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乐——悲——乐
“客喜而笑”
叁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字词、判断特
疏通文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主谓倒装句
于是:在这时候。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 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16.1《赤壁赋》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46ee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d.png)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
月十六日
起
劝请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覆盖
放任
往
越过
旷远的样子
同“凭”,乘
太空
驾
飞升成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释词语
(第3段)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托遗响( )于悲风。”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
月十六日
起
劝请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覆盖
放任
往
越过
旷远的样子
同“凭”,乘
太空
驾
飞升成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释词语
(第3段)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托遗响( )于悲风。”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16课《赤壁赋》(共37张ppt)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16课《赤壁赋》(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9018b5011ca300a7c3907a.png)
❖ 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笼罩.
❖ .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 御,驾;御风,乘风.
❖ 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 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 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 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乐极悲来”悟读
“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 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 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 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 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 “知不可乎骤得”。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人: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人: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 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 极和消极的心态。
❖ .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 御,驾;御风,乘风.
❖ 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 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 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 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乐极悲来”悟读
“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 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 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 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 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 “知不可乎骤得”。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人: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人: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 第16课 《赤壁 赋》( 共37张p pt)
(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 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 极和消极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愁苦,袅袅不绝 有所寄托
过)。白居易在写《琵琶行》时,得罪权贵, 被贬江州司马,也是政治上被贬谪的失意人。
这两个典故的作者跟苏轼神似。作者实际
上是找了三个处境境况跟他都非常相似的古人,
都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也都是落寞的政客。他
们跟苏东坡是隔代知音。
9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的政治处境和人生际遇概括起来就是:年富力 强,含冤被贬。生计困顿,前途渺茫。
3
密码1:壬戌之秋
“壬戌之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三年前,苏轼的人生发 生了巨大变革。苏轼前半生比较顺利:二十多岁中进士,名满天下,得到了当时的 文坛泰斗欧阳修的赏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曾经这样说:今天我们取苏轼和苏 辙为进士,等于为子孙找来了两个宰相啊!可以说,苏轼是在器重推崇中度过青年 时代的。在政治上,他很敢讲话,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但随着神宗皇帝即位,任 用王安石变法,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苏东坡很直,有什么讲什么。他觉得王安石搞 得这个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不像说得那么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生活加倍难熬。这位大诗人出于同情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上书朝廷,对新法有 微词(在《上神宗皇帝书》中,称变法骨干为“新进”,这个词在古代有较明显的 贬义)。他还写了大量的诗,讲老百姓究竟过得怎么样,结果就被反对派所利用了。 御史李定等人对他的诗吹毛求疵,找了许多罪名说苏东坡诋毁朝政,甚至有不臣之 心。神宗皇帝把苏轼下狱。历经103天,苏轼差一点儿就掉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 署公事,等于被软禁观察,处境艰难。苏轼写此文时46岁,从从政的视角来看,正 是人生的成熟期,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可他只能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靠种田帮补 生计。因此,壬戌之秋对苏轼来讲是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秋天。
7
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以“香
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实是 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人比 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宋王 朝分忧。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 甘沉沦的情怀。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一句话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舞幽壑之潜蛟”用李贺《李凭箜篌引》的
第二处表现,倚歌而和。
名句:梦入深山蛟神遇,老鱼跳波瘦蛟舞。 “泣孤舟之嫠妇”用白居易《琵琶行》。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绕船月 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的那位独居的琵琶女。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写音乐,白居易的
苏轼《前赤壁赋》在文学史上有响当当的名气,是天地之间不可无 一,难能有二的好文章。
《前赤壁赋》属于抒情类文言文:是怎样的政治环境和人生际遇让 苏轼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前赤壁赋》?他在文中通过哪些路径抒 写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从中我们能品味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对今天的我们有着哪些借鉴意义?
1
5
第一处表现,扣弦而歌。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形似楚辞 自比屈原 感叹似水流年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6
第一处表现,扣弦而歌。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白 风清,诗酒高会,非常快乐,在“饮酒乐甚”之际,却唱出一 首奇怪的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这首歌不是律诗,不是宋词,却跟楚辞相似。 “兮”字是楚地的方言,“香草美人”之喻。楚辞常用。兰、 桂都是馥郁芬芳的香草,香草喻君子贤士。美人在楚辞里多比 喻君主——屈原就经常这么比喻楚怀王。这首歌中有意模仿楚 辞,暗自跟屈原相比较。屈原什么心情,他就什么心情。甚至 前途的渺茫的况味更甚于《离骚》。“击空明兮溯流光”,流 光用得太棒了,表面上写月下的江水,实际令人产生一种似水 流年的感觉。“渺渺”说的是“余怀”,这不正是他前途的写 照吗?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琵琶行》也是写音乐,《赤壁赋》用这两个 典故也是来写音乐,具有关联性,但这是表层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深层的意思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李贺怀才
不遇,英年早逝。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
洞箫悲咽低徊的哀音
犯"嫌名"。李贺为避父讳,一辈子不能考进士 (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韩愈做文章批判
4
苏轼的政治处境和人生际遇概括起来就是:年富力强,含冤被贬。 生计困顿,前途渺茫。此前,苏轼主流的思想是儒家的:一直有远大的 理想,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这样人生追求,盛年被贬,而 且是含冤被贬,他心中的抑郁、痛苦、煎熬、无助、悲观、失望,都在 情理之中。那么,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以及由此派生的种种情绪,在 《前赤壁赋》中有怎样的表现呢?
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此时,在 “天一方”的“美人”,却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
“为什么“美人”在“天一方”? 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 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 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理想不能实现,怎能不“愀然”?
开篇,苏轼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这句话通常意义上被认为是对时间、地点、人 物和游览方式的简单交代。实则短短20字中,包含着解读这篇 文章的五个重要“密码”。
2
密码1:壬戌之秋
问题1:“壬戌之秋”是何时,苏轼的政治处境和人生际 遇如何,请大家用几个词语概括?
“壬戌之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 年。距离“乌台诗案”(1079年)已有三年。被贬黄 州1080年已有两年,苏轼46岁,他在城东开垦一块坡 地,靠种田帮补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