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三柱理论

合集下载

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示意图见图1 。

取胫骨平台俯面观,A 点为胫骨结节,0 点为胫骨棘连线中点,c 点为腓骨头前缘,B 点为胫骨平台内侧嵴。

胫骨平台被0 A 、O C 、0 B 三条线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胫骨平台面俯视后外侧髁骨折塌陷、劈裂、向后移位:
选用后外侧入路,切口可以直,可以“L”:
上海六院骨科罗从风教授对三柱理论的认识已经有很深的造诣,根据的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于后柱骨折均选择入路解剖相对简单的后内侧入路,应用解剖如下图:
“后内侧倒L形切口”:沿腓肠肌内侧头内侧进入,将半腱半膜肌及肌腱向内侧牵开,向外牵开腓肠肌内侧头,紧贴胫骨平台后侧骨面向外侧分离,实践证明只要肌松充分,术中可充分显露后外侧柱骨折块。

该切口且胫后血管神经束被小腿三头肌包绕保护,损伤风险低,避免
了传统后外侧入路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

后内侧入路之术中图引用上海六院罗教授高清图片:
当然对于后柱的显露可以选择后外侧入路,但外侧入路时有腓总神经经过,所以入路时需游离神经避免损伤。

从股二头肌及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间隙分离进入。

后外侧入路:。

骨折三柱理论

骨折三柱理论

根据这一解剖特点,笔者提出将跟 骨分为前、中、后柱:① 前柱为跟 骨前1/3 部,是跟骨距下关节面的 前中关节面及距骰关节所在部位; ② 中柱为跟骨中1/3 部,是跟骨后 关节面(载距突)所在处; ③ 后柱为 跟骨后1/3 部,是跟腿及跖筋膜肌 肉肌腱附丽处,为非关节面区。也 就是说跟骨前中柱骨折为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后柱骨折为非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



基于Herring对Legg -Perthes 病的三柱概 念[8],将股骨头冠状面划分为外侧柱、中 央柱、内侧柱,外侧柱占股骨头宽度的 30%、中央柱40%、内侧柱30%。



Myeson等提出三柱理论:内侧柱由 内侧楔状骨和第1跖骨构成;中柱由 • 、 中间和外侧楔状骨及第2、3跖骨构 成,它的活动性最小,中柱的不稳 定对于步态的影响最大;外侧柱由 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由于其活 动性相对较大,对于创伤后的不稳 定的耐受性较强。
• 髋臼的三柱理论
• 坐骨组:起始于髂骨耳状面部,跨越并融 于坐骨大切迹,下行坐骨体至坐骨结节; 此为髋臼后柱。髂骨弓状线组,起始于骶 髂关节部,下融坐骨大切迹,前行并跨越 髂耻隆起部,止于耻骨结节部;此为髋臼前 柱。髂骨前翼组,起始于髂骨结节部,略 向前下至臼顶方向的柱状形,并与髂前下 棘相融合;此为髋臼中柱。
骨折"三柱"理论
• 桡骨远端





• 胫骨平台










•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概念”:前柱包 括前纵韧带、椎体的前1/2、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包括后纵韧带、椎体的后1/2、椎间盘 的后部;后柱包括椎弓、黄韧带、椎间小 关节和棘间韧带

Denis理论及分类ppt课件

Denis理论及分类ppt课件
提出分类要考虑多种因素:受损机制决定骨折稳定程 度、有无继发性骨折畸形、神经功能状况及患者的整 体状况。
6
背景
AO/Magerl分类法 AO分类继承于四肢骨折分类,按稳定性和神经损伤程度 分ABC三型,每型又分3种亚型,每个亚型又分三个组, 每组下还有三个小组 主要依据为Holdsworth的两柱原理,也借鉴Ferguson提 出的损伤机制,但既不含骨折稳定程度也不涉及神经损伤 程度。 MRI研究显示因后韧带结构不完整导致的不稳与AO分类 中的不稳定骨折无明显相关性。
Nicoll(1949)以解剖结构进行分类,把骨折分为稳 定与不稳定两大类,进一步分为椎体前楔形骨折、椎体一 侧的楔形骨折、骨折脱位、及椎弓根骨折。
2
背景
Holdsworth(1963)首次引入‘柱’的概念,前柱 (椎 体及间盘)后柱(横突关节、PLC)。分为:椎前压缩骨 折、骨折脱位、旋转骨折脱位、过伸性损伤、剪切应力引 起的骨折、爆裂骨折。首次提出‘爆裂骨折’的概念。
Kelly and Whitesides(1977)对前后柱的进行了重新 定义:前柱为椎体部分,后柱包括椎弓及后部的结构。同 时认为爆裂骨折就是不稳定骨折
3
背景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概念。 前柱:前纵韧带、前半部分椎体及间盘 中柱:后半椎体及椎间盘、后纵韧带 后柱:后纵韧带后的所有结构(含骨性
结构及PLC)
Denis F: 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Spine 8:817-831, 1983
4
背景

骨折的AO原则与BO理念

骨折的AO原则与BO理念
综合应用AO原则与BO理念,实现骨折治疗 的最佳效果。
详细描述
在实际的骨折治疗中,可以综合应用AO原 则与BO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 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解剖复位和 坚强内固定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同时注 重保护局部血供和生物学环境,促进骨折愈 合的自然过程。早期功能锻炼和可调节性固
AO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骨折治疗应该以生物学为基础,同时考虑到患者 的生理和解剖特点,以及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AO原则的应用
AO原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包括四肢骨折、脊柱骨 折、骨盆骨折等。
在应用AO原则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 入路、固定材料和手术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也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06
结论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AO原则的优势 强调骨折解剖复位,提供精确的复位指导和工具。
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效率。 AO原则的局限性 过度关注骨折固定,可能忽视软组织处理。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01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02
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BO理念的优点
03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重视生物学固定,减 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 的干扰。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治疗方案。
促进骨折愈合的自然 过程,降低感染和骨 不连的风险。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不同点
AO原则更侧重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 强内固定,而BO理念则更强调功能复 位和弹性固定,重视软组织保护和骨 折愈合的自然过程。

应用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

应用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
3 O mi I l , 次, 2次, d , 以 后 每 日增 加 5 0  ̄ 1 o o , 连 用 2周 。
脱 6例 , 侧 副韧带 损 伤 5例 , 腓 总 神经 损伤 2例 。 均择 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切 开复位 内固定 术 , 开放 性骨 折 急诊 仅行 清创 缝
合 。患肢 常规支 具 制动 , 肿胀 较 重者 抬 高患肢 3 0 。 , 用
月 板 损伤 5例 , 膝 关 节半 脱 位 2例 , 交叉 韧 带 止 点撕
1 . 3 术后 处理
术后 连 续 硬膜 外镇 痛 3 d , 第 l 天 开
始行 足屈 伸 练 习 , 1 0次, 组, 7 — 8组, d 。 无 交叉 韧带及 半 月 板损 伤 者 第 2天开 始 行 C P M锻炼 , 初始 角 度 3 O o ,
访 时疗 效 根 据 K S s评 分标 准评 定 : 优 l 3例 , 良l 2例 , 可 2例 , 差 1 例, 优 良率 8 9 . 3 %。l 例 开放 性 骨折 术 后 出 现 切 口局 部 坏死 , 经换药后愈合。 2例 腓 总 神 经 损 伤 于 术 后 6 个 月 内恢 复 。 结论 关键词 : 胫 骨 平 台 骨折 ; 三柱理论 ; 双切 口; 双钢板 ; 内 固定 根 据 三 柱 理 论 对 复 杂 胫 骨 平 台骨 折 采 用双 切 口 、 双
台骨折 2 8例 , 均 择 期 行 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手 术 , 开放性骨折急诊仅行清创缝合。采用双切 口、 双 钢 板 内 固定 。 骨折 复位 后 的 骨 缺损 采 用植 骨 填 充 。 结果 2 8例 均 获 随访 8 — 3 5个 月 , 平均 2 4 个月 。 骨 折 均 于 术 后 6个 月 内 获 得 骨性 愈 合 。 末次 随

骨折三柱理论

骨折三柱理论

• 坐骨组:起始于髂骨耳状面部,跨越并融于坐骨大切迹 ,下行坐骨体至坐骨结节;此为髋臼后柱。髂骨弓状线组 ,起始于骶髂关节部,下融坐骨大切迹,前行并跨越髂耻 隆起部,止于耻骨结节部;此为髋臼前柱。髂骨前翼组, 起始于髂骨结节部,略向前下至臼顶方向的柱状形,并与 髂前下棘相融合;此为髋臼中柱。


根据这一解剖特点,笔者提出将跟 骨分为前、中、后柱:① 前柱为跟 骨前1/3 部,是跟骨距下关节面的 前中关节面及距骰关节所在部位; ② 中柱为跟骨中1/3 部,是跟骨后 关节面(载距突)所在处; ③ 后柱为 跟骨后1/3 部,是跟腿及跖筋膜肌 肉肌腱附丽处,为非关节面区。也 就是说跟骨前中柱骨折为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后柱骨折为非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
• 基于Herring对Legg -Perthes 病的三柱概念[8],将股骨 头冠状面划分为外侧柱、中央柱、内侧柱,外侧柱占股骨 头宽度的30%、中央柱40%、内侧柱30%。



Myeson等提出三柱理论:内侧柱由 内侧楔状骨和第1跖骨构成;中柱由
•、
中间和外侧楔状骨及第2、3跖骨构 成,它的活动性最小,中柱的不稳 定对于步态的影响最大;外侧柱由 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由于其活 动性相对较大,对于创伤后的不稳 定的耐受性较强。
骨折"三柱"理论
• 桡骨远端





• 胫骨平台










•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概念”:前柱包括前纵韧带、 椎体的前1/2、椎间盘的前部;中柱包括后纵韧带、椎体 的后1/2、椎间盘的后部;后柱包括椎弓、黄韧带、椎间 小关节和棘间韧带

踝关节三柱理论

踝关节三柱理论

踝关节从矢状面可分为外侧柱、中间柱和内侧柱三个解剖柱。

X线片影象上外侧柱为腓骨和胫骨的远端外侧1/3,中间柱为胫骨远端的中1/3,内侧柱为内踝部分。

外侧柱包括腓骨和胫骨的远端外侧1/3,由腓骨、下胫腓前韧带Tillaux-Chaput结节、下胫腓后韧带、胫腓横韧带、骨间韧带等组成。

三柱相互支撑、互为一体,共同组成了稳定的踝关节。

Barie的研究表明,腓骨是否骨折是Pilon 骨折在X线片上严重程度的重要表征,说明踝关节外侧柱的稳定对Pilon 骨折治疗的重要性。

而治疗Pilon 骨折也从腓骨开始,是关键的第一步。

Tile指出:腓骨不能重建,将不能顺利进行胫骨重建,并难以克服踝关节发生外翻的倾向。

复位腓骨,必须尽可能的恢复腓骨的长度并纠正旋转。

复位前可通过手法复位大致纠正骨折畸形。

对于粉碎的腓骨骨折,可通过钢丝捆扎碎骨块临时固定来得到腓骨的满意复位和固定,固定后再抽去钢丝。

因而术前满意的骨牵引显得相当重要,不但有利于术前的消肿,也有利于术中能顺利的复位。

腓骨的固定主要采用Zimmer公司的解剖钢板或1/3管型钢板进行后外侧固定。

而中间柱的复位固定采用胫骨远段的前正中切口,切口显露到达胫骨后行骨膜下锐性分离,显露胫骨远段以及踝穴。

胫骨远端前外侧通常有Tillaux-Chaput结节部撕脱的骨块,其作为下胫腓前韧带在胫骨的附丽部,可作为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参照点。

但首先通过胫骨下段的大骨块恢复胫骨的大致长度,再利用Tillaux-Chaput结节的复位确定踝关节面的水平,从而复位踝关节面,并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同时将内侧柱复位后也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中间柱的复位固定采用Zimmer公司的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固定。

对于比较大的Tillaux-Chaput结节骨块,该钢板远侧的外侧孔螺钉特别适合固定;对于比较小的Tillaux-Chaput结节骨块,则必须从内侧另打一枚拉力螺钉确保该骨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

Pilon骨折的三柱理论及其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Pilon骨折的三柱理论及其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Pilon骨折的三柱理论及其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桂光明;曹波;张惠【摘要】目的探讨根据三柱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三柱理论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柱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柱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柱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的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柱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 Pilon骨折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的愈合和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胫骨骨折;三柱理论;骨折固定术;治疗结果【作者】桂光明;曹波;张惠【作者单位】湖北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骨科;湖北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骨科;湖北黄石爱康医院麻醉科,湖北黄石,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Pilon骨折是波及负重关节面与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致伤,干骺端及关节面常粉碎,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复位及固定均较困难,治疗难度大,病残率高。

应用三柱理论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

应用三柱理论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
c n t cin i i o tn o d sa a is c mmi u e a t r s o sr t s mp r tt i l d u o u o a t r n tdf cue . r
【 e od 】 te— om ey C — R Dslau fc r K yw rs h e cu nho LP D P i d srte r l t r t r i u s a a
随着 城 镇 老 龄 化 的 日益 明显 , 年 人 桡 骨 远 老 端骨折 的发 生 也 随之 增 加 , 生 率 为 02 一 发 .% 04 。骨 折 常涉 及 桡 骨 远 端 、 节 面 , 能 导 致 .% 关 可 12 手 术 方 法 . 8 3例 中 6 6例 采 用 臂丛 麻 醉 、7 1
u o —2 o ts ae g g 1. m nh ) 5 xe et 2 go ,4 f r C n ls n T ef a o ftr o mn pf m 6 r 4 m nh ( vr i 3 9 ots . 7 E cl n,2 od a . o c i h i t n o e cl an l i uo xi he u
节和掌指关节 的功能锻炼 , 暂不行腕关 节 的功能
锻炼 , 去除 石 膏 后 再 在 医 师指 导下 进 行 腕 关 节 功 能锻炼 ; 于一般 术 后 患者 , 后 第 1天 即行 腕 关 对 术
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 . 3例 中男 3 8例 , 4 女 5例 ; 年龄 4 8 5~ 2岁 , 均 6 . 平 19岁 。受 伤 原 因 : 肢 外 上 展触地跌伤 7 例 , l 交通伤 1 , 2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按A O分类 , 3型 8 , l型 1 例 , 2型 1 , A 例 B 1 B 2例 B 型 9 , 1 1 例 ,2型 1 , 3型 1 3 例 c 型 8 c 2例 c 3例。 其中, 合并糖尿病 1 例 , 1 心血管疾病 2 2例 , 随其 伴

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征 。术 前 常 规 采 用 X线 片 和 C 扫 描评 估 。 T 1 2 分 型 : 有 病 例 同 时 应 用 Sh tkr 型 和 三 柱 分 型 。 . 所 c aze 分
胫 骨 平 台 三 柱 分 型 示 意 图 , 图 1 在 多 层 螺 旋 C 扫 描 图 见 。 T
入 路 。胫 骨 平 台 前 内侧 、 外 侧 解 剖 结 构 简 单 、 浅 , 重 要 前 表 无 血管神经经过 , 手术 人 路 可根 据 手 术 需 要 和 术 者 经 验 灵 活 选 择 。后 侧 倒 ” 人路 : 膝 后 横 纹 处 , I ” 于 自股 二 头 肌 后 缘 向 内 横 过 胭 窝 , 腓 肠 肌 内侧 头 向下 延 伸 切 口, 外 下 掀 起 全 厚 筋 沿 向 膜 皮 瓣 , 口近端 注 意 保 护 小 隐 静 脉 , 肠 肌 内 侧 皮 神 经 和 切 腓 腓 总 神 经 , 端 注 意 保 护 隐 神 经 和 大 隐 静 脉 , 性 分 离 后 显 远 钝 露 腓 肠 肌 内侧 头 , 要 时 可 将 其 切 断 , 后 将 其 牵 拉 向 外 侧 必 然

27 ・ 2
J UR O UANG ME I A UNI R TY 2 1 r 9 2 NAI F G O X D C I 1 VE 0 2 Ap ; ( ) 。 一2 ’

1 DI c RSI Y T
广




三 柱 分 型 指 导 治 疗 胫 骨 平 台 骨 折 疗 效 分 析
台前 内侧 部 分 定 义 为 内侧 柱 , 1 与 1 将 . 1 . 包 含 的胫 骨 平 台 2所
后 侧 部 分 定 义 为后 侧 柱 。
能量暴力损伤的增 多 , 骨平 台骨 折 的表现 越来 越复 杂化 , 胫 我 们 在 临 床 工 作 中发 现 Sh tkr 型 和 AO/ A 分 型 均 c aze 分 OT 具 有 其 局 限性 , 部 分 骨 折 未 能 进 行 系 统 的 描 述 和 归 类 , 对 ]

Lisfranc损伤知识讲解

Lisfranc损伤知识讲解

解剖结构特点2
软组织稳定性: 1、跖骨颈部及跖骨基
底部(除1、2跖骨)都 有骨间横韧带连接
2、侧副韧带和关节囊
3、腓骨长肌腱、胫前 肌腱和胫后肌腱----动力 稳定
4.Lisfranc韧带 :第二跖骨基 底和内侧楔 骨间跖侧的 强壮韧带
解剖结构特点3
骨骼稳定性:
1.第二跖骨基底深入到三 个楔骨形成的马蹄形凹槽 中
早期内服活血祛瘀、行气消 肿的中药,
中后期采用补肝肾、强筋骨, 内服虎潜丸等
解除外固定后,积极做大小 腿肌肉锻炼同时,用祛风通 络散煎水熏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平片 应力位或负重位片显示较正 常位置移位大于2mm——Lisfranc关节不稳定
足横弓就像一个拱桥,其中任何一块移开后,拱桥 都会塌陷,不能解剖复位的跖跗关节脱位和骨折脱 位在负重时出现疼痛的原理与此类似
Myerson分型(1986)
A型
同向型脱位:即5 个跖骨向一个方向脱 位
Myerson分型(1986)
B型:单纯型脱位
B1单纯第一跖骨脱 位
B2外侧数个跖骨脱 位,常向背外侧脱位
Myerson分型(1986)
C型:分离型脱位
C1: 波及部分跖骨
全部跖骨
C2:波及
目前的分类系统对决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意 义不大。
手术的一般步骤
操作要点:做切迹以容纳螺帽
术后管理
石膏固定8~12周 如果固定稳定,术后两周可开始功能
锻炼,4~6周部分负重,六周后完全 负重 术后6~8周可拔去克氏针,术后3~4 月可取出螺钉
内固定去除
如果固定稳定,术后6-8周可拔除克氏症状的情况下,可以无限 期的带着内固定
闭合手法即难做到解剖复位,即使复位满意,石膏 难以长时间维持位置

TLICS评分

TLICS评分

附胸腰椎骨折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TLICS引自huang_zhe_yuanDenis的三柱理论[1]被广为接受,他强调中柱在脊柱稳定性中的作用。

近年来,后侧韧带复合体[2]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收到重视,并得到了大量生物力学试验的证实。

这进一步影响到临床上对具体脊柱骨折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TLISS和TLICS的优势在于纳入了可能影响治疗决策的各种因素,包括损伤形态学、后侧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以及神经功能状态。

正如zjso站友所言,TLICS是TLISS的改良版本,对同一骨折的损伤机制,不同医生有不同的认为,差异太大,所以改为基于对骨折形态(morphometry)的评分,后者同一性高。

上面大家的讨论多基于TLISS系统,因此众说纷纭,而主要焦点之一就在于对损伤机制的确认无法统一,有说压缩、有说牵张。

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天差地远。

这也说明TLISS系统在实际应用时的缺陷。

因此,我认为临床应该摒弃TLISS,而采用统一的TLICS系统。

这里给出TLICS系统的评分方法: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assigns an injury severity score to a fracture on the basis of 3 components: morphology, integrity of the PLC, and neurologic status of the patient. Injuries are classified by morphology as compression (1 point), or burst (additional 1 point) fracture, translational or rotational injuries (3 points), or distraction injuries (4 points). The PLC is asses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classified as intact (0 points), suspected injury (2 points), or confirmed injury (3 points). The patient’s neurologic status is assessed as intact (0 points), nerve root injury (2 points), complete neurologic injury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A) (2 points), incomplete neurologic injury (ASIA B, C, and D), or cauda equina (3 points). The scores in each category are added to yield the overall severity score, ranging from 1 to 10. Injuries with a severity score of 3 or less are amenable to nonoperative treatment, while injuries with a severity score of 5 or greater likely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juries with a severity score of 4 are indeterminate with regards to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are generally based on relative factors or clinical qualifiers.损伤分类形态学为压缩(1分)、爆裂(2分)、平移或旋转伤(3分)、骨折脱位(4分)。

脊柱骨折的最全分类

脊柱骨折的最全分类

脊柱骨折为骨科的常见创伤,发生率占骨折的5-6%。

青壮年多见,以胸腰段最多(T10-L2),并多合并有脊髓损伤。

一脊柱的稳定稳定性脊柱的三柱理论,Denis将脊柱理解成三条纵行的柱状结构,即:(1)前柱:包括脊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前2/3部分;(2)中柱: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3)后柱:由椎弓、椎板附件及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组成。

1984年Ferguson完善了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认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属前柱,后1/3属中柱,这是目前比较一致公认的三柱分类概念,凡中柱损伤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法国的Roy-Camille、Saillant的三柱概念略有不同,他们认为中柱除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以外,尚应包括椎弓根、关节突。

中柱的范围较广,而后柱仅指关节突后方的椎弓,包括椎板、横突、棘突,但仍然主张中柱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因此判定中柱损伤是分类的基础。

二脊柱损伤原因任何引起脊柱过度屈曲、伸展、旋转或侧屈的暴力,都可造成脊柱损伤。

三脊柱骨折的分类(一)依据骨折形态分类1、压缩骨折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此型损伤主要是屈曲压缩应力所致,根据弯曲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压缩和侧向压缩,前者多见,后者少见,前者表现为前柱受压力,椎体前部高度压缩<50%,前纵韧带大多完整,后柱承受张力,X线像显示椎体后侧皮质完整,高度不变,后柱的棘上、棘间韧带在张力较大时可断裂,而中柱作为支点或枢纽而未受累,该型骨折常见于胸椎,大部属稳定型,神经损伤少见。

约占胸腰椎损伤的一半。

脊柱处于屈曲位时,由纵轴的超负荷引起前柱的压缩和后柱的张力造成脊柱损伤。

其损伤机制的特点是:前柱承受压力,后柱承受张力,中柱作为支点,椎体后缘高度不变。

根据外力方向不同,又可分为前屈型及侧屈型,前者常发生于T11~L1,后者以L2,3为多。

椎体压缩常<50%,如>50%则后柱受累。

压缩骨折以椎体上终板受累多见,下终板较少。

三柱固定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三柱固定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无 统计 学意义 ( 0 0 ) 不符合组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5 , P<00 ) amusn评分 和末次 随访改 良 H S评 . 5 。R s se S
分 两组 各时期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5 。结论
良的复位 和更稳 定的 固定 , 有利 于膝关 节功能的恢 复。 关键 词 : 胫骨骨折 ; 骨折 固定术 , ; 内 三柱分型
三柱 固定理论 用于指 导手术 治疗能 够获得更 优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R 67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2 7 2 1 ) 5— 5 0— 3 R 63 4 ; 8 .2 A 10 0 8 (0 1 0 0 1 0
Cl c iv l o hr e c l i a a ue f t e - o umn l sfc to f r tbi l a e u r c ur s ni casi a i n o i a plt a f a t e i
t e . h yw r dv e n t e ru 2 ae)n om t e ru ( css cod gt t tra i l T e ee ii dit ma hdgop( 1cssa dnn a n oh n
固定 方法分 为符 合三柱 固定理论组 ( 符合组 ,l ) 2 例 和不符合 三柱 固定理 论组 ( 不符 合组 ,1 ) 1 例 。采 用 R s a —
m se 评 分评价复位固定效果 , 良 H S usn 改 S 评分评价术后 功能恢 复情况 。比较两组 间复位 固定效 果和术后 功
能恢 复情况 。结果 3 2例均获随访 , 时间 6~ 6个 月。术后 初期与末 次随访 时 R s usn评 分 : 合组差 异 4 am se 符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探究摘要: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交通负担,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渐增多。

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多半会造成骨盆髋臼骨折尤其是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发生频率逐年增高。

在髋臼骨折的临床就诊中,高能量损伤的不断出现,复合损伤增多,髋臼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手术实施难度较大。

髋臼骨折浮动分类与手术入路息息相关,本文就主要研究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并对髋臼三柱的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髋臼三柱;髋臼骨折;分类;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47-01Acetabulum floating column three concepts and acetabulum fracture classification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Zhang Lixi Zhang Zichun Zhang hui Qing-xin guoHebei tangshan abundant south area hospital bone had 063300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creased the traffic burden, with the traffic accid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 general, most traffic accidents can cause pelvic acetabulum fractures especially acetabulum comminuted fracture with bone defect occurrence frequency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etabulum fracture, high-energy injury appear constantly, composite damage increased, acetabulum anatomy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so operation implementationis difficult. Floating acetabulum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rgical approach, in this paper, the main floating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f acetabulum fractur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ncept of the acetabulum three column, the system in detail.Key words: acetabulum three column; Acetabulum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髋臼骨折多数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关节内损伤,由于髋臼解剖关系较为复杂,骨性结构呈不规则变化,因而手术难度较大,临床治疗中很多手术操作会因其受到各种限制。

脊柱骨折常用分型及治疗原则

脊柱骨折常用分型及治疗原则

整理版ppt
背景
椎体稳定性:一个稳定的脊柱应该在前方能够承受 轴向压力,后方承受张力,以及水平方向的旋转应 力,因此能够维持自身直立而不伴有进行性的后突, 并能在损伤时保护锥管内的内容物
3
整理版ppt
4
整理版ppt
Denis分型
I型:压缩性骨折
前柱损伤,中柱完整,压缩暴力过大可导致后柱 牵张骨折
整理版ppt
12
AO分型 在压缩、牵张、旋转力学机制上每种都细分3个亚 型,共9大类。
压缩暴力(A型):压缩和暴力的损伤,伴有损伤 部分的
短缩
牵张暴力(B型):横向分裂和损伤的拉长移位
旋转暴力(C型):ppt
13
A1型(Denis I 型):
松质骨压缩骨折,无骨折片,后柱无损伤,椎 管无变形,无神经学症状,骨折稳定。
整理版ppt
8
Denis分型 III型:安全带骨折(屈曲伸张型骨折)
(以前柱为支点,造成中柱及后柱牵张损伤)
A:骨折通过一节椎体 B:骨折通过一节椎间盘和韧带 C:双节段,累及中柱骨质、
后纵韧带 D:双节段,累及中柱椎间盘、
后柱骨型结构
整理版ppt
9
治疗原则:
1. 单纯通过一节椎体者,又称chance骨折, 可保守治疗,全天过伸位支具固定3个 月,也可手术治疗早下地活动,避免并发 症。
脊柱骨折常用分型及治疗原则
整理版ppt
1
背景
Denis理论(三柱理论)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理论 前柱:前纵韧带、前2/3的椎体和间盘 中柱:后1/3的椎体和间盘、后纵韧带 后柱:后纵韧带后侧的所有结构(骨性结构和PLC)
PLC:即后韧带复合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1 黄韧带和小关节囊

骨折三柱理论.

骨折三柱理论.




基于Herring对Legg -Perthes 病的三柱概 念[8],将股骨头冠状面划分为外侧柱、中 央柱、内侧柱,外侧柱占股骨头宽度的 30%、中央柱40%、内侧柱30%。



Myeson等提出三柱理论:内侧柱由 内侧楔状骨和第1跖骨构成;中柱由 • 、 中间和外侧楔状骨及第2、3跖骨构 成,它的活动性最小,中柱的不稳 定对于步态的影响最大;外侧柱由 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由于其活 动性相对较大,对于创伤后的不稳 定的耐受性较强。
• 髋臼的三柱理论
• 坐骨组:起始于髂骨耳状面部,跨越并融 于坐骨大切迹,下行坐骨体至坐骨结节; 此为髋臼后柱。髂骨弓状线组,起始于骶 髂关节部,下融坐骨大切迹,前行并跨越 髂耻隆起部,止于耻骨结节部;此为髋臼前 柱。髂骨前翼组,起始于髂骨结节部,略 向前下至臼顶方向的柱状形,并与髂前下 棘相融合;此为髋臼中柱。
骨折"三柱"理论
• 桡骨远端





• 胫骨平台










•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概念”:前柱包 括前纵韧带、椎体的前1/2、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包括后纵韧带、椎体的后1/2、椎间盘 的后部;后柱包括椎弓、黄韧带、椎间小 关节和棘间韧带
根据这一解剖特点,笔者提出将跟 骨分为前、中、后柱:① 前柱为跟 骨前1/3 部,是跟骨距下关节面的 前中关节面及距骰关节所在部位; ② 中柱为跟骨中1/3 部,是跟骨后 关节面(载距突)所在处; ③ 后柱为 跟骨后1/3 部,是跟腿及跖筋膜肌 肉肌腱附丽处,为非关节面区。也 就是说跟骨前中柱骨折为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后柱骨折为非波及关节 面的损伤。

Denis理论及分类

Denis理论及分类
(McAfee, P. C., Yuan, H. A., Frederickson, B. E., and Lubicky, J. P.: The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65A:461. 1983.)
Denis根据受伤机制及骨折形态将胸腰椎骨折分为 1.轻型:包括单纯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棘突骨
折和椎弓根骨折 2.重型: 压缩性骨折(前柱受压) 爆裂性骨折(前中柱受压) 安全带骨折(屈曲牵张应力) 骨折脱位(三柱损伤)
.
9
Denis 理论 特点
➢首次提出中柱概念并认为其对维持脊柱稳定有重要意 义,提出双柱骨折需手术治疗。 ➢首次明确了神经损伤在骨折分类的重要性,有神经功 能障碍属于不稳定骨折 ➢提出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与神经功能稳定性并将两者 结合应用于骨折分类是Denis最大的贡献
.
11
Denis 分型
爆裂性骨折(Ⅱ)(The burst
fracture results from failure of the vertebral body under axialload. This results in failure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olumns both under compression )爆裂性骨折是轴向负荷导致的前柱 和中柱压缩,后柱也可波及。
C
.
A
B B
14
Denis 分型
针对骶骨骨折的分类
A型:单纯骶骨翼骨折,没有伤及骶孔及骶 骨中央管
B型:骶骨孔骨折,折线也经过骶骨翼,但 中央管完好
C型:骶骨中央管骨折,包括横行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培训资料

桡骨远端骨折培训资料

桡骨远端骨折“Henry切口的远端部分”,其缺点就是:1)显露腕管困难;2)不可向手掌延伸,否则将可能损伤正中神经的掌侧皮支。

因为Henry切口是位于桡侧腕屈肌桡侧的纵行皮肤切口,而在腕掌部作这样的切口,极易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

这又与该神经的解剖走行有关,通常,正中神经掌皮支位于浅层,通常在离腕部近侧5cm处由正中神经发出,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腱之间下行,过屈肌支持带浅面入手掌。

所以,它位于桡侧腕屈肌腱尺侧下行,这样,在选择腕掌侧皮肤切口时候,应该选择朝尺侧斜跨前臂远端作弧形切口,即皮肤切口应向前臂尺侧弯曲。

如图所示。

您讲“做前臂掌侧跨过中线的弧形切口”,我认为应该是“前臂掌侧跨过中线向尺侧弯曲的弧形切口”才确切。

而此切口(腕掌侧切口)什么情况下可能损伤正中神经返支呢?正中神经返支位于腕掌侧深层,它发自正中神经刚出腕管处的前外侧,其支配鱼际肌,且变异较大。

但如果在腕管处手术操作时,在正中神经的尺侧打开腕管,则多数的返支可给予保留。

反之,则易损伤该神经分支。

所以,向手掌延伸切口如果是皮肤切口而不进行深层分离,则正中神经返支不易损伤。

而腕掌侧的手术入路根据正中神经返支和掌皮支的解剖结构而定,而这两者经常有变异。

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薄弱的地方,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 7%。

应用解剖桡骨的远端膨大,其掌侧面较平,背面稍突起,有许多纵行凹沟,为伸肌腱经过处,共有6个肌腱室。

肌腱均在伸肌支持带的束缚下,与骨面紧贴,因此当桡骨远端骨折时容易引起伸肌腱的损伤。

桡骨远端关节面被分成3部分:舟骨凹、月骨凹和乙状切迹,分别与舟骨、月骨、尺骨小头构成关节。

“Henry切口的远端部分”,其缺点就是:1)显露腕管困难;2)不可向手掌延伸,否则将可能损伤正中神经的掌侧皮支。

因为Henry切口是位于桡侧腕屈肌桡侧的纵行皮肤切口,而在腕掌部作这样的切口,极易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