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模板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体育精神以及加强责任感和纪律意识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指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中体育教学至关重要,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自信心、自制力、体育精神、责任感、纪律意识、综合素质、重要性、培养。
1. 引言1.1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体育教学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不仅是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分发展自身体能。
体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释放压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共同重视和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举足轻重。
除了智力水平,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自信心、自制力、体育精神、责任感以及纪律意识都是决定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团体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体育训练和比赛,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协作、互相帮助,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也应重视非智力因素上饶县七中刘彬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习或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全是由智力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来决定的。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它能够驱使个体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主动参与,并能克服困难,身体力行。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完善品格的重要条件,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根据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并且努力达到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培养的目的。
2、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进行的身体练习,通过正确的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产生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使学生的体育动机得到培养。
二、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1、诱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而兴趣即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态去改进。
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异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多次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
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三级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始至终,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做到既有汗水又有笑声。
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摘要:作者从非智力的因素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入手,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培智学校实际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最终得出结论,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智学校体育教学智力落后儿童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起到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任何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能力比正常学生差2~4年,平衡动作、视觉控制的精细动作能力低,说明智力缺损越大,运动能力水平越低。
为此,我在多年的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了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身体和智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缺陷的孩子,对他们实施体育教学,是有效矫治其身心缺陷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要把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运动和学习,培养、激发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还要侧重对智力落后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在培智学校,一些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经过在体育教学中的反复实践,我得出的启示是:以勤补拙,做到上每一节课都要勤启发,做每一项活动都要勤提醒、勤辅导、勤鼓励。
例如,在“跑”的教学中,针对智力落后儿童不同特点,鼓励那些经过努力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个别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就会有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就会逐渐形成。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下是关于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概念的提出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很明显地涉及到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偷快的那种东西产生了某种兴趣,那么,它将能促进身体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 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非智力因素”.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又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1983年2月11日,我国《光明日报》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
二、根据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特点,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复杂、多变和易变的特点,为此,应采取如下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激发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在特定场合,受到特定的情感感染,往往会产生特定的情感。
因此,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
如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对形及体操动作的造型美,师生双方的语言、仪表、教态的行为美,动作协调、节奏、韵律的动作美等,都容易激发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情感调节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调查结果表 明 ,大部分学生更偏爱那些能够沟通师生情感 的 “ 交流型 ”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与学生双方交互作 用的过程 ,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质的 关系过程 。健康和 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
以增 加师 生 之 间的 相互 信任 感 和 了解 程度 。 ( 2)勉 励 式 激 励 。 这 是 体 育 教师 经 常 运 用 的 教 育 手 段 之
一
要让学生在愉悦 的气氛 中学 习体育 ,就要讲究教学效率 ,
减轻 学生 的 学 习负 担 ,否 则学 生 便会 陷 入苦 学 的境 地之 中。提 高
4 运 用激 励 手段 。调 动学 生 的积 极 性 。把 体 育课 上 得 生动 、 实
效
施教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才能取得 良好的
教学效果。
获 取 新 知 识 是培 养创 新 能 力 的必 要 条 件 ,在 教 学 中 ,一 定
要使 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理解认识事物 的一般规
改善 ,社会 上 的锻 炼 氛 围 日益浓 厚 ,但 积极 参 与体 育 锻炼 的 学生
合口诀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
3 营 造和 谐 的气 氛 。发挥 体 育教 师 的 榜样 作 用 。建 立 民主 的 师
生 关 系
数量依然很少。学校体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的身体素质 、运 动能力并未得到较大的改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 、师生观 、课 程观的束缚下 ,教师强行教 、学生勉强学给上体育课的学生造成 沉重的心理负担 ,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 、年级升高,喜欢上体育 课 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涵,它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执著的追求,钢铁般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夸美纽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教育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要使学生带着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对体育感兴趣的情绪进入课堂。
教师必须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在教学上教材内容要安排适当,难易适度,不断增新内容,并用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从事练习活动中,得到积极的情绪和在成功中感到满足。
同时根据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良好的动机,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跳高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我问学生:“你们看过运动会跳高比赛吗?”学生答:“看过!”接着问:“取得冠军的运动员靠的是什么?”学生答:“勇于拼搏”!“今天学习跳高,要不要跳一个最高”?又接着问:学生齐答:“要”!这时趁学生正处于跃跃欲试之际,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
在教学中设置不同高度和采取不同形式,让水平差异的学生,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练习起来信心百倍、得心应手。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起到了激发热情,发展技能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习信心心理学认为: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
人的情感是一切活动的萌发力和鼓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决定作用的内动力。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采用种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
在体育课堂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在体育课堂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林州市一中夏俊伟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体现在教育上的是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教学战线被无限拉长,教师、学生的休息时间被无情侵占,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学成绩的过分看重,使得学校、教师、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
学校在越来越多的人眼里不再是摇篮,而是战场。
由于教学成绩的需要,学校、教师对智力因素的开发越来越彻底,而对同样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越来越严重。
造成的后果是学习好、品质差、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大批呈现。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课堂开放、身体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统一、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样等特点。
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其中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一面,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
学生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深厚的兴趣和好的情绪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废寝忘食的钻研钻研劲头,从而成为发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
而不好的情绪,受压抑、害怕、反感等则掏智力活动。
意志即是指人们自学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牲。
良好的性格如勤奋、自信、自强等,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而不良的性格如懦弱、懒惰等,则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
总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体育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

[]2012.96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以实现促进教学成效提高和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性格、爱好、理想、情感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认识世界方式、行为能力控制等方面意义重大,作为体育这一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的学科,更应当充分发挥作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面,消除其消极影响。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开展了非智力因素的专题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技能的教练,还要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这既是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内在需求。
初中生进入了人生发展的青春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更为迅速,同时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因为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低,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影响了体育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过度紧张、情绪焦虑、莫名恐惧,与人相处信任度低、耐挫能力差。
这样的问题在体育心理与教学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做到及早发现。
教师在观察了解并分析学生的特点之后,可以针对性地渗透心理教育,开展各种专门活动,以此体现体育学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
二、渗透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情感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明显作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内心积极性和外在投入程度。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顽强不屈的意志教育,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
另外,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如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信任,乐于接受教师教育,在教学中关怀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浓浓的师爱中增强体育学习动力。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的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
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
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
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来对待。
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洪昌波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2年第02期摘要: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力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
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
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
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
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关键词 】 体 育 教 学 非智力 因素 培 养
不 同的运动项 目, 其技术 特点不 同, 而且训 练的方法 也不 同。 如 通 过 田径 教 学 , 培 养 学 生 勇 敢 顽 强 、 坚 韧 不 拔 的 意 志 品 质 ; 长 跑 孑 L 子 日: “ 三军 可夺帅也 ,匹夫不 可夺 志也 。” ( 《 论语 ・ 子罕 长跑教学就要着重 培养学生顽 强的毅力 和坚忍 篇》 )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 雍也篇》 ) , 很 要有 良好 的耐力 , 不拔 的 品质 ; 跳高技 术教学 与心理 素质 的培 养相 比 , 后者更 明显 明显地 涉及 到动机 、 意志 、 兴趣 、 情感 等非智 力因素。在西 方 , 夸美 地影 响技术的发挥 。因此 , 就是要把 培养心理 素质渗透 到跳高教 纽 斯强调“ 对于儿童说来 , 对于使视 觉 、 听觉 和其他感官 偷快的那
体 育教学 中应注重学生 的非智力 因素 的培养
◆章龙飞 - 程卫东 z ( 1 . 襄 阳士官学校军事基础教研室 湖北省 4 4 1 1 1 8 ; 2 . 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 湖北省 4 3 0 0 2 3 )
【 摘要】 人 的活动都是 受情 感、 意 志、 动机 、 兴趣等 非智力 因素 所支 据 实际情况 , 采取针对性 的训 练措施 。如对 急躁 冒失 , 轻率从 事的 应着重训练他们沉着 、 耐心、 细心 的品质 ; 对胆小怕 事 、 优 柔 配的, 正是这 些非智 力 因素 直接 调 节着 学生活动 的进 行 , 影 响教 学 生 , 体 育教 学过程 中应注重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
生愿 意学 、 愿 意练 的愿 望 , 这时 的学 习情 境就 成了学 生的学 习动 用, 定 向和影响作用 , 维持 和调 节作用 , 以及弥补作用 。 力 。 二、 根 据体 育教 学中的情感体验特点 , 培 养、 激发学生 的情感 四、 把握 心理 倾 向 , 培 养 和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在体育教学 中 , 学 生的情感体验具有 鲜明强烈 , 复杂、 多变和 兴趣在人 的生活和活动 中有着重 大意义 ,它是获得 知识 、 开 易变的特点 , 为此 , 应 采取 如下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 、 激 发情感 。 阔眼界 、 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巴普洛夫认为 : 符合兴趣 的 ( 一) 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的情感 。 工 作 容 易 实 现 而 且 大 有 效 果 。 而 没 有 兴 趣 , 被 迫 进 行 的学 习 会 扼 人在 特定场 合 , 受 到特定 的情 感感染 , 往往会 产生 特定 的情 杀学生掌握 知识 的积极性 。孔子说 : “ 知之者 , 不如好知 之者 , 好知 感。 因此 , 情感 的激发 和培养必须创设适 当的情 境。 如体育器械布 之者 , 不如乐知之者 。” 这都说明兴趣对于学习 的重要性 了。 局 的环境美 , 队列对形及体操 动作的造型美 , 师生双 方的语言 、 仪 在体育教学 中 , 怎么培养和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呢? 表、 教态 的行 为美 , 动作协调 、 节奏 、 韵律的动作美 等 , 都 容易激 发 ( 一) 科学地 安排教学 内容 , 采取形式 多样 的教学 方 法 , 引 起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教学方法 的选择要适合 学 过高过低 , 过难过 易都会降低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在体 育教学 的活 动过程 中 , 机体T 作能力 发生 变化 时 , 情感 生 德望接受水平 , 为 了引起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要 求教学 内容必 须是学 生经 过 体验也 发生 明显 、 复杂 的变化 , 反之 , 积极 的情 感又能促 进机体 的 因此 , 定 的努 力 才 能 掌 握 的 , 这 样 , 使 学 生 能 获 得 学 习 上 的满 足 感 的 能力提 高。为此 , 教师要善 于运 用情感 的动力功能 和调节行动 的 学 生对 美的情感体验 。 ( 二) 培养情感调 节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摘要: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自信心、竞争意识、交际能力、意志力等方面。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自信心竞争意识交际能力意志力一、自信心方面1.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是支持学生学习的信念,是对自己能力、优势的肯定。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奇的发源地。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
莫里森·马登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
因此,他们在做事时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主要表现在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遇到困难就犹豫不决,频繁地看其他同学或老师以寻求帮助,反复提同一个问题,用消极的方法对待问题等。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调到最佳状态。
2.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有一句谚语:“假若你想你能够,你就能够;假若你想你不能够,你就不能够。
”当然,这一个“想”,这一个“自信”,是要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信是在自知基础上,而且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
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时,就要充分地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以增强信心。
(2)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自信又有适当的范围区域。
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地寻找发展,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就需要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才智和特长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增长才干。
体育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状态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合聚而成,智力因素是指与人的认识过程直接相关的因素,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而非智力因素指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需要某种动力和支持力,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等。
二者相互渗透、联系、协调发展。
体育教学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与其它学科并非全然相同。
在体育教学中大脑思维与肌肉活动密切相关,单从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传授来开发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相象力等智力因素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够的。
还要努力培养与个性心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尤其是明确的动机目标;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
1、明确动机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直接推动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动机。
还要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气氛,培养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法上要灵活多样;讲解要生动、形象;示范要大放、优美、使学生产生美好的体验,兴趣盎然。
还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运用竞赛的手段,如教学比赛、课外小型多样的比赛,举行校运会等,利用比赛的竞争心理,激发学习和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动机。
以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乐于探索追求的良好动机,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
2、增强意志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经过长期勤奋苦练,反复的磨练方可获得,在复杂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培养,训练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高难动作面前要鼓励学生攻克困难;在运动负荷面前要树立应战的信心;在严寒和酷暑下培养勇敢,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精选5篇)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精选5篇)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
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
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来对待。
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
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1.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广义的理解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理解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上有三大作用:各种学习(包括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智力因素都反映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着制约、维持和促进的作用。
为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学习动机我们知道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将一事无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
动机的正确及其强弱与否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
缺乏了动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培育。
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习运动技术,对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青增强体质,掌握更多一些运动技能,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更科学地锻炼身体,同时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
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体育教学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体育教学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们通常注意了教法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但却没有深入研究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也就是说,没有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人识过程其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应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下面就体育课的教学谈谈我的点滴体会:一、激发学习动机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
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1、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
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2、锻炼促进人体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
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给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

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诸如兴奋、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的发展和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人有如下看法:一、激发学习动机和热情动机是人活动的内驱力,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动机将确立不同的活动目标,引起不同性质的活动。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较外部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创造活动。
有鉴于此,我们在组织教法上,就应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热情的动机。
这些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其次,我们还应该重视体育课的示范作用,往往优美的形体示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小型竞赛更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保持较高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只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才能主动将祖国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与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建立科学、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发展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德育的有效新途径,教学中应结合体育史、爱国体育工作者的故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来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要告诉他们:随着体育世界记录的不断被刷新,世界的科技水平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正利用高科技、高密度检测仪器去训练;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发展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做好兴趣的引导工作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直接动力,它能勾起人们对事物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不予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的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
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
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
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来对待。
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
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
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散手,而套路特别是太极拳误认为只适用于老年人。
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作用,学生明确了其价值,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
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
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生在练习中要传的准、传的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2、意志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
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
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
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在自由泳教学中,首先必须打消学生“畏水”的情绪。
对“畏水”的学生开始可安排在浅水区,让他们做一些戏水、打水战和漂浮等练习,让他们了解水、水并不可怕。
接着可安排一些水中拾石子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性后再开始教学。
针对他们在学自由泳动作中怕呛水、怕练习时站不住脚等情况,可采用两人一组潜水、打腿、保护与帮助等练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同时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语言,如“好些”、“很好”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换气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可先教原地吐气,两人一组的打腿换气练习,然后过渡到打腿加单划臂换气练习,进而托腹部打腿、双划臂换气等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技能与意志品质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逐渐形成。
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
例如,在短跑的教
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生。
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3、结束语
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两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有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在教学中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石.从教育实习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思路.福建体育科技.1998. 8
2.林文川.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3. 2
3.王为民.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7. 3
4.李秀丽.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体育教学.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