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 学生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1、回答一次总分5分。
2、小组长负责踩点评分。
3、组员协助记录。
主动发言、点评
1分
知识点回答、点评准确
2分
语言表达合乎逻辑
1
姿态美、声音响亮
1
【课前到学】
资料卡:
1、简介作者: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如《五桥颂》、《二十四桥》、《人间彩虹》、《中国的石桥》等。
3、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并能说出对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知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讨论文章使用的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过本文的学习,能懂得桥梁的组成,并因此受到科学启蒙,养成合理、科学的想象力,进而产生探究科学发展的愿望。
学
习
小
结
知识收获:
学习方法收获:
我的感悟: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象出来的桥会是怎样的?
明确:
句式:茅以升想象出来的桥是,从文章(语句)看出它的(回答语言句式不作硬性要求)。
③茅以升设想将来造桥有哪些优越性,找出文章具体语句分析?(做法:自读、批注—小组交流—展示)
2.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或概括茅以升创设的桥梁,并把它写在导学案。
方法指导:本文介绍了+(物)+特点
3.课前了解宜州的桥,上网阅览古代与现代桥梁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4、整理说明文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扎文体知识基础。(此题可不写在导学案中)
二、导入新课:略
三、课堂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实验中学___七_年级__语文_科新授课导学案(学生模板)
主备人:雷颖珍教研组长审核:教务处审批: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
桥梁远景图
课时
2-1
课型
展示+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桥墩”“承载”“便宜”“缆索”等词的音;理解“远景”“无梁飞渡”等词的含义。
2、能够读懂文章1-2段的内容,并能作简单分析。
1.展示预习成果。
(1)我认为本课该掌握的字词有(生字词、多音字、易读错的字):(要求:A把生字词抄写下来,还要注音与解释;B课前第1小组派代表抄写在黑板的小组方块内,第2小组点评)
字音类:
词语解释类:
2.理解题目:从题目中,你可提取到什么信息?
提示:可从说明对象、内容、时代特点
从题目中我提取到: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知文章内容及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讨论文章使用的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难点:1、分析1-2段的作用;2、分析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并懂得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本节课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项目
分值
2、背景资料:本文是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桥梁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本文就是作者在总结现有的桥梁概况的基础上,以科学家的眼光和思维,对桥梁的未来发展所作的展望和畅想。
3、说明文知识补充
①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茅以升想象出来的桥有这些优越性:
④茅以升用什么方法描绘桥梁远景图?请找出文章的说明方法,试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
(三)拓展延伸:
1、本文写于1979年,文章中的桥有的已经出现(图片展示),从他的设想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2、写作训练:20年后的柳州更美,以“柳州远景图”描绘若干年后的柳州市。
四、课后作业:将“写作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列数字:准确具体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
一、预习指导:
1.边阅读课文边圈点生字词,并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注音及含义弄懂,并抄写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1、展示预习成果第(1)题),而且做好预习展示的准备。
1、回答一次总分5分。
2、小组长负责踩点评分。
3、组员协助记录。
主动发言、点评
1分
知识点回答、点评准确
2分
语言表达合乎逻辑
1
姿态美、声音响亮
1
【课前到学】
资料卡:
1、简介作者: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如《五桥颂》、《二十四桥》、《人间彩虹》、《中国的石桥》等。
3、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并能说出对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知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讨论文章使用的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过本文的学习,能懂得桥梁的组成,并因此受到科学启蒙,养成合理、科学的想象力,进而产生探究科学发展的愿望。
学
习
小
结
知识收获:
学习方法收获:
我的感悟: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象出来的桥会是怎样的?
明确:
句式:茅以升想象出来的桥是,从文章(语句)看出它的(回答语言句式不作硬性要求)。
③茅以升设想将来造桥有哪些优越性,找出文章具体语句分析?(做法:自读、批注—小组交流—展示)
2.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或概括茅以升创设的桥梁,并把它写在导学案。
方法指导:本文介绍了+(物)+特点
3.课前了解宜州的桥,上网阅览古代与现代桥梁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4、整理说明文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扎文体知识基础。(此题可不写在导学案中)
二、导入新课:略
三、课堂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实验中学___七_年级__语文_科新授课导学案(学生模板)
主备人:雷颖珍教研组长审核:教务处审批: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
桥梁远景图
课时
2-1
课型
展示+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桥墩”“承载”“便宜”“缆索”等词的音;理解“远景”“无梁飞渡”等词的含义。
2、能够读懂文章1-2段的内容,并能作简单分析。
1.展示预习成果。
(1)我认为本课该掌握的字词有(生字词、多音字、易读错的字):(要求:A把生字词抄写下来,还要注音与解释;B课前第1小组派代表抄写在黑板的小组方块内,第2小组点评)
字音类:
词语解释类:
2.理解题目:从题目中,你可提取到什么信息?
提示:可从说明对象、内容、时代特点
从题目中我提取到: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知文章内容及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讨论文章使用的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难点:1、分析1-2段的作用;2、分析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并懂得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本节课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项目
分值
2、背景资料:本文是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桥梁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本文就是作者在总结现有的桥梁概况的基础上,以科学家的眼光和思维,对桥梁的未来发展所作的展望和畅想。
3、说明文知识补充
①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茅以升想象出来的桥有这些优越性:
④茅以升用什么方法描绘桥梁远景图?请找出文章的说明方法,试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
(三)拓展延伸:
1、本文写于1979年,文章中的桥有的已经出现(图片展示),从他的设想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2、写作训练:20年后的柳州更美,以“柳州远景图”描绘若干年后的柳州市。
四、课后作业:将“写作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列数字:准确具体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
一、预习指导:
1.边阅读课文边圈点生字词,并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注音及含义弄懂,并抄写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1、展示预习成果第(1)题),而且做好预习展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