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微生物的纯系分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4-2015(2)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生技 141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5年6月3日
目录
土壤中微生物的纯系分离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器材 (3)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4)
(一)培养基的制备 (4)
(二)消毒与灭菌 (4)
(三)平板分离 (4)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5)
(一)平板菌落计数结果 (5)
(二)斜面培养结果分析 (6)
土壤中微生物的纯系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备培养基的原理,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牛肉膏蛋白胨的制备、分装和灭菌的操作方法,并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3、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配制适用于一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所以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培养基,牛肉膏主要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NaCl提供无机盐。
培养基配好后,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所需的自然PH。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必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一般采用稀释涂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划线分离等方法。
三、实验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2克蛋白胨4克Nacl 2克琼脂8克水400mL pH 7.0~7.2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称量→熔化→调PH→分装→加塞→包扎
1、分别称取牛肉膏2克,蛋白胨4克,Nacl 2克,琼脂8克,并同400mL水加到搪瓷杯中
置于电炉上加热至琼脂溶解完全。
(注意:熔化完全后补充水至400ml)
2、当温度降至45℃左右时调节PH至7.0~7.2。
(过碱加1mol/L HCL,过酸加1mol/L NaOH)
3、将搪瓷杯中的液体培养基通过漏斗分装到事先准备好的三角瓶和试管中,其中先加入
200ml左右到第一个三角瓶中,再分别加入试管体积1/4l左右到10只试管中。
4、培养基分装完成后,在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棉塞,以免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
成污染。
5、将装有9ml水、加塞的培养基、空的培养皿、8支试管用报纸与包扎绳进行包扎,并在
顶部用记号笔写明组别、日期等。
(二)消毒与灭菌
1、将上述器材以0.1MPa,121℃,20min高压蒸汽灭菌。
(三)平板分离
制备土壤悬液→编号→稀释→取样→倒平板→计数
1、称取10g土样放入带玻璃珠的含90ml水的三角瓶中匀速振荡1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
混合,使细胞分散。
2、取无菌培养皿13套,取六个分别标上10-4、10-5、10-6各两份,剩余的标上10-1,取5
支装有9ml水的无菌试管分别标上10-2、10-3、10-4、10-5、10-6。
3、用无菌的10ml吸管取1ml移入标有10-2的试管内,制成10-2溶液,再从10-2试管内用
无菌的1ml吸管取0.1ml移入标有10-3内,制成10-3溶液,以此类推,获得10-4、10-5、10-6溶液。
4、从10-4、10-
5、10-6试管中各取0.1ml移入标上10-4、10-5、10-6的培养皿中,再倾倒入熔
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约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再将剩余的培养基每次取15ml倒入剩余的培养皿中,从带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取一环分别于标有10-1的培养皿上划线。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计数:培养48h左右取出培养平板,统计菌落数,计算出同一稀释度2个平板上的菌落
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进行进行计算:
每毫升样品中菌落数=同一稀释度2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10
6、挑选10-1的培养皿上的单个菌落并接种到试管斜面上,将试管斜面培养基置于37℃的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7、约48h后观察试管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及外貌形态特征。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平板菌落计数结果
(二)斜面培养结果分析
此斜面培养基中的菌落成片分布,几乎无单个菌落生长,表面湿润,边缘光滑,光泽度低,质地粘,色黄,成半透明状,整个培养基分离出了单一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