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6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达标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
这种景观的形成说明
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 ②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
著 ③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 ④气旋、锋面的季节变
化显著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
材料二 百年来洞庭湖淤积情况。
年份
1825年 1949年 1985年
面积(平方千米) 6 000 4 350 2 690
容量(亿立方米) 400 293 174
(1)结合材料二,分析洞庭湖迅速退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上游地区森林的滥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 增大;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沿岸地区 防止海风侵袭、海浪侵袭
城市 交通道路两侧
热带雨林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 噪声等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深化整合
热带雨林的破坏与保护
人类的开发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② 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 水库”)
③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 平衡(“生命的摇篮”)
④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 织中富集有害物质、分解有害物质、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 球之肾”)
答案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 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 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积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 淡水湖退居第二。我国西部地区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 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 海、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 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变式训练 1-1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 000 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程 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后 复习30分钟。
2.外流湖萎缩的分析模型
3.湿地问题的思维模板 (1)湿地的形成条件答题模板: ①气候条件:蒸发量小、降水量大。②地形地势条件:地势低洼,地表水 汇集。③水系条件:支流多、地表水丰富。④地质条件:地表水不易下 渗。⑤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高。
(2)湿地的功能答题模板: ①生态功能:调节气候、防洪、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②经济 功能:水运、提供农副产品、旅游等。③美学和科研功能。
突出问题 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治理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防治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 的法律法规
突破方法
方法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经 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6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36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b(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c(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d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位置概况: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是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地形: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3)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地势起伏大,航运不便,水量很不稳定。
(5)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水能、煤炭、石油等。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
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1)措施:大力开发水电;控制洪灾,提高防洪标准;建设大坝、运河等,形成内河运输网络;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绿化;利用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开发经验:一是加强立法,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三是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投资者;四是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为开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五是开发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如图所示: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环境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河流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1.分析一条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1 湿地资源的功能(b)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旅游观光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航运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提供农副产品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
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选C。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是丹顶鹤的最佳越冬地。
下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图。
完成3、4题。
3.影响丹顶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候季节变化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4.盐城湿地越冬比迁移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更具优势的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食物等因素,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地区气候季节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季节变化较大。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航运
南纳“四水”,北通长江,长期作为南方重要的 水运通道
பைடு நூலகம்
旅游观光 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例 1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 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 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湿地面积 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D )
湖流域分布图,为获取大量湖滩耕地,1956 年和 1965 年 该地区对海尾河进行两次裁弯取直;1957 年和 1962 年两 次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1983 年当地政府 决定不再通过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据此完成 3~4 题。
3.1983 年以前,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是(B )
A.大面积围湖造田 B.疏浚出湖河道 C.泥沙大量淤积 D.地壳缓慢抬升
度
自然 原因
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 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 不断减小
二、湿地保护 1.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 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 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如洞庭湖湿 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 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3.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高的_生__产__力___和丰富 的_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___。
4.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 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价值
表现
维持生物 多样性
洞庭湖区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 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其中有许多珍稀物种, 如中华鲟、白鲟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共28张PPT)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 ,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 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对点演练】
1.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 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 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 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 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解析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 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 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 “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 的破坏。
调蓄洪水
,减轻 洪水威胁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气”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枯枝落叶层吸收内一陆定量干的降旱水区湖泊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 ,防止 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等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解下高析表原为 上湿我的地国河具两流大有地、调区湖河三节保泊气护、上江候湿沼游源、地泽涵的、(湿养具泥如水体炭地我源措地)的施等国作:都用是。湿主地。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 生态环境和水__源___
湿地中水量 减少 、 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 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 完全干涸
【对点演练】
2.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 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 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

第 2 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 洞庭湖区为例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 保护湿地。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难提示 1.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重点) 2.湿地减少的原因。(重点) 3.湿地的保护措施。(难点)
(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C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B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
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20 世纪 80 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 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 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 以本题选择 C 选项。第(2)题,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 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 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 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 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湖泊湿地主要目的 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 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 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怎样分析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提示:(1)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 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由 ___气__候_______变干,蒸发加强引起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 化,则主要是由____人__为______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 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高三地理学科组一轮复习备考方案

高三地理学科组一轮复习备考方案一、教学目标:上学期工作主要是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全面、准确、规范、熟练的程度。
近期目标:期中考试争取全市期中各项数据比高二期末取得较大进步,达到学校平均水平,争取进入市内同学科前六。
一本单科上线达到65人,单科进线率达到45%,卓越班达到39人,实验班达到10人,复习班达到6人。
二、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回归教材,落实“双基”,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完善和巩固及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
研读教材,寻找新意。
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是否扎实,将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好坏。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源地,因此在一轮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精读,领悟编者意图,提炼知识的深意。
具体做法就是给足时间读教材,整合各种版本教材内容,处理好活动思考题,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度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精髓。
三、主要措施:(一)注重读背,夯实基础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瘦身知识体系,突出重点,深化记忆。
怎样让读背材料的效率最大化,坚持,落实是关键。
十分钟课前读背默写,坚持落实,常抓不懈,形成习惯,结合进度,落实不同内容,最终达到全部掌握。
1.每堂上课前必先出示这节课要落实的读背内容,让学生做到天天背,堂堂默。
2.每堂课前,课间都要找相应的学生背默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天天清。
3.有些内容背默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用做过的试题例证,做到现背现用。
4.定期举行一些背书比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背书技巧。
只有让学生做到天天背,天天用,地理一些零散的知识才能熟记于心,高考才能游刃有余。
(二)改革课堂,追求高效我们课程组教研主题之一就是:摆脱传统的死气沉沉的灌输的老路子,想尽千方百计实施课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课,主动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走上讲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共43张PPT)

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 量多而且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面积10万 多平方千米;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而漫长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 黏重,河网密集,;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这 里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 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
1、气候 2、地形 3、水文
4、土质 5、植被
降水量大小、蒸发量大小 地势低洼;
河网密度大、地下水位高、有无凌汛、河流径流 量、冰雪融水量等。
土质致密、冻土存在
植被茂密,
读“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沼泽这种湿地?试说 出沼泽地主要的生态功能 。
沼泽具有 (1)调节气候(如同湖泊、水库)、涵养水源、 调蓄洪水等重要价值;
(2)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3)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生存环境, 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湿地的重要价值
生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态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价 值
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地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经济
能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
价值
及珍稀动植物。
航运
旅游观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 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 高的生态系统。1公顷湿地生态 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 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 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 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 因库。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 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新人

2.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立开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 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跨流域调水 B.填埋局部河道作为建立用地 C.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加大第二产业的开展力度
【解析】1选 C,2选A。第1题,白洋淀干涸的原因,可以 从气候、降水量、蒸发量、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气 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变化不大,因此20 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的 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读图可知,白洋淀上游的河流建 有大量的水库,因此,由于上游水库大量蓄水,从而导致 入湖水量减小,最终导致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
(3)措施。
地区 洞庭湖
具体措施
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 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知识链接】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
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 环境问题
湿地
形成原因
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 红树林湿地 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
林的生长
长江中下游 人工湿地
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
灌渠、稻 田、水库等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亚 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 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
众多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❶、 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 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河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多种效益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主要目的
大河上游(如我国 三江源湿地)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浙江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5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案 新人教

第35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b(2)湿地的重要价值b(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d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退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浅海区。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我国主要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2.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等。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出现的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等。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退田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止湿地水污染等。
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
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所示:人类活动影响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 造陆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入湖营养物增加,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2.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1)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则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D.①②④
5.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B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解 析 :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 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 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最主要的原因 是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选C。
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 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名师指津】湿地包括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 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 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水域。湿地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 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 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 等。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原因有( D )
①地形低平,排水困难 ②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③冬季寒冷,冻土广布 ④土质黏重,下渗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A )
①上游地区多石滩、沼泽,发展旅游业 ②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③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水稻种植业 ④流域内部水流平缓,可以全流域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3.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 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 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2020·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某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
据此回答1~3题。
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经济产值甲林区 1 598.57 93.81乙林区 1 287.84 399.19丙林区568.36 126.90丁林区 2 163.77 89.42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解析: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
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
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
第3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
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1.C 2.B 3.D(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①加速洪水下泄②增加河床淤积③减少上游来水量④缩短航运里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4题,裁弯取直使得河道顺畅,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速洪水下泄,故①正确;水流速度加快可减少河床淤积,故②错误;上游来水量多少与该地河道顺畅与否无关,故③错误;裁弯取直可使河流的航运里程缩短,故④正确。
第5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顺裁弯取直前的河道,即将古河道连通,让河水沿古河道流。
裁弯取直水利工程通常是沿着河道最窄处取直,古河道应该是老河故道东侧与天鹅洲故道西侧在麋鹿保护区以南相连,天鹅洲故道流入现在的长江河道,而天鹅洲故道并没有与黑瓦屋故道相连,黑瓦屋故道流入长江,由此可见,张智垸所在地一直位于长江河道以北,麋鹿保护区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北,六合垸所在地和永合垸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南,故②④正确。
答案:4.C 5.D(2020·青岛模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回答6~8题。
6.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7.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8.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解析:第6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
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
第7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
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C正确。
第8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故B正确,C错误;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则D错误;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故A错误。
答案:6.D 7.C 8.B(2020·玉溪模拟)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
据此回答9~11题。
9.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蒸发较弱B.地下水位高C.地势低平D.降水丰富10.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A.2-4月B.5-7月C.8-10月D.11月-次年1月11.琼莱运河建成后(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B.埃及水资源减少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解析:第9题,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利于沼泽的形成。
盆地地势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有利于沼泽的形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图示区域降水丰富,各地的降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沼泽,可见降水丰富也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10题,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应为降水少的干季。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受其影响,苏德沼泽所在区域降水较多,为湿季,故5-10月该沼泽的面积大。
11月-次年4月都为干季,但2-4月为干季后期,此时沼泽面积最小。
第11题,琼莱运河避开了苏德沼泽,沼泽拦截泥沙及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泥沙及径流将更多地进入尼罗河。
苏德沼泽的水循环减弱,水质会下降。
逐渐变干的沼泽将有利于耕作,故盆地内部的可耕地将增加。
答案:9.C 10.A 11.A二、非选择题12.读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 m。
境内有河流17 116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
(1)描述图示大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
(2)大沼泽沿海部分的水位变化较大,试分析原因。
(3)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活动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沼泽的形成一般与充足的水源(多在湿润地区)、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渗困难)、低平的地势(排水不畅)等密切相关。
图示大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属于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在流入大海时受海水顶托作用,其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湿地。
(2)大部分地区位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
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沿海部分水位也会涨落;该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会带来大量降水或在沿海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3)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势必导致大沼泽地区湿地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加上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防治水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
(2)大沼泽海拔低,地形平坦;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水位也会随之涨落;该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带来大量降水或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3)问题: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建议: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
13.(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花又名巴西花梨,具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均匀,质地硬,强度高,是一种名贵硬木,可以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
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
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木料削裁多余枝杈后原木带根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
(1)简述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
(2)指出巴花原木在布拉柴维尔以上河段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3)说明巴花砍伐后原木带根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
(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较多的外汇。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1)可从我国供需矛盾大、该地资源丰富但伐木技术水平低,以及河流沿岸具有水运优势角度分析。
(2)图示该地以上河段流经众多沼泽地而地势平坦、河流多但无铁路,则可利用水运运输。
原因可从陆路交通缺乏、水运优势角度分析。
(3)可从树木根部可利用角度分析,注意“削裁多余枝杈”但留根,说明根部具有价值。
(4)开放性题目,同意可从资源丰富,出口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不同意可从大量砍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分析。
答案:(1)我国市场需求大,但国内森林覆盖率低,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且材质好,有许多名贵硬木;当地经济水平低,采伐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沿河建场便于运输;等等。
(2)水运(或河运)。
原因:沼泽、丛林广布,陆路运输设施不完善;木材水运的基础建设投资小,耗能少,运输成本低,短期内运出的木材量大;水运能够减少原木装卸的工作量,且能减少木料的磕碰;等等。
(3)巴花是名贵硬木,其根部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如可加工成艺术品等,因此带根出口增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等等。
(4)同意:刚果河周边地区巴花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巴花生长速度快,可再生;经济落后,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可以促进周边居民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或不同意:过度砍伐巴花原木,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降低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出现濒危现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