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缪京莉蒋红1侯晓平刘波(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100042)〔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态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291-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931空军装备研究院门诊部第一作者:缪京莉(1955-),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病研究。

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一种心律失常或多种类型并存。

本文旨在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HRV )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干部病房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

男568例,女92例,年龄60 98〔平均(77.7ʃ6.0)〕岁。

按年龄分为三组:60 69岁组56例,男46例,女10例;70 79岁组378例,男327例,女51例;≥80岁组226例,男199例,女27例。

三组患者按原发心血管疾病不同均在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其年龄、性别相匹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退行性心瓣膜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采用美国-美林公司生产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监测系统,连续记录24h 。

由专门技术人员对24h 动态心电资料进行计算机回放,采用自动分析和人机对话的方式,依据临床心电图学的诊断标准〔1〕,对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在剔除房颤、伪差、干扰后借助软件计算获取HRV 参数。

1.3观察指标①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或阵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房速,偶发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②室性心律失常:偶发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凡期前收缩数>720次/24h (即30次/h )为频发。

③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

④24h 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

⑤HRV :SDNN (24h 正常窦性RR 间期的标准差)、SDANN (24h 内每5min 窦性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 (24h 内相邻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一定时间内相邻RR 间期差值>50ms 的次数占所有心动周期次数的百分比)。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理 委 员会 的许 可下 进行 。
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 ,本文特选取 6 0 例2 0 1 5 年 4月至 2 0 1 6年 4月我 院心 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 患者作 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 下: 1
贫 . 3 检查方法 所用仪器为高美仪 N e t 1 2 . 0 版十二导联动态心 电监测 系统 , 为所有患者安装该仪器 2 4 h 后取下 , 通 过 电脑进 行 回放 ,通过 “ 动态心 电 图”分 析 系统对 2 4 h 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断标 准 , 且 已经确 诊 的患 者 ; ( 2 ) 对2 4 h动 态 心 电 图
不 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 , 该类疾病 目前在我国的发 检查有 一定 的了解 , 愿意配合检查的患者 ; ( 3 ) 精神
病率居全国首位 ,该疾病严重时常对患者的生命安 全产生极大威胁 ,但该疾病早期常无显著的临床表 现, 以致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 对患者造成不 良影响 , 故 在 疾 病早 期 对 患 者进 行 诊 断 的 意义 重 大I ] 。为 了
研 究对 患有心 血管 疾病 的中老 年患 者进 行 2 4 h动态
正常 , 神志清楚 , 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 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 ( 4 ) 在研究人员的讲 解下 , 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 , 自愿参 与其 中, 并在 书面 知情 同意 书上 签字 的患 者 ; ( 5 ) 本研 究 在 医院伦
心 血 管病 防 治知识
2 0 1 6年 第 1 1 期

始 论 著 /社 区人 群 防 治 农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2 4 h动态心 电图临床分析
杨 宏 斌
( 云 南省 玉溪 市江 川 区人 民 医院 , 云 南 玉溪 6 5 2 6 0 0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33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将患者分成三组,一组是80岁组,一组是70到79岁组,一组是60到69岁组,总结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点,采用专业检测系统,对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在分析时对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回放,从而借助专业的软件获取准确的HRV参考值。

结果;心律失常患者中70到79岁患者的检出率最高,在窦性心律变化方面患者的在心律变化方面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最慢心率要比80岁的患者大,比70到79岁的患者小。

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年龄越大的患者在心电的变化上就越明显。

标签:心血管疾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心律失常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表现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病人在临床症状上也是不同的,而对这类患者的诊断需要采用动态心电图,因为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诊断失误,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应用优势。

动态心电图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对患者的心脏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并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心血管疾病患者共330例。

其中男200例,女130例,年龄60一98岁,平均(77.7士6.0)岁。

按年龄分为三组:60一69岁组154例,70-79岁组98例,80岁组48例。

三组患者按原发心血管疾病不同均在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其年龄、性别相匹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退行性心瓣膜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从国外进口的同步心电动态监测系统,对患者的心电变化进行24小时连续的记录,同时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还要轻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回放,这种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分析,同时还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按照临床上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心律失常的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确保精确度,需要借助软件来获得HRV数值。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严重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热点。

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各种异位心律紊乱和传导异常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让患者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盒,通过连于胸部的电极,实时、连续记录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

观察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评定。

且患者检查期间可任意活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1年8月收治140例受检患者,其中男78例,年龄65~82岁,平均69.43±5.23岁;女62例,年龄65~85岁,平均69.54±6.13岁。

两者患者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临床及各项检查诊断为冠心病者82例,包括心肌梗死(mi)6例,典型心绞痛10例,冠心病并糖尿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脑梗死4例,脑动脉硬化8例,脑动脉痉挛1例。

方法:动态心电图采用美国mortara公司记录仪,由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全过程,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分析各种心律失常,剔除干扰,减少误差,统一诊断标准[1]。

反复检测为同一诊断结论的同一患者只选取一次。

其中65例测得两种以上异常心电图,全部分类统计。

统计学处理:组间样本率采用u结果正常动态心电图比例明显低于异常动态心电图。

异常动态心电图中以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最高,其次为ⅰ级室性早搏,st-t改变、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异常动态心电图比例除ⅰ、ⅱ级室早,余均男性>女性,房颤(以下简称af)、房扑(以下简称af)、房室传导阻滞(以下简称avb)、束支阻滞尤为明显。

结果见表1。

讨论本研究显示,14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类型分布趋向,房早(66.4%)居各类异常心电图之首;ⅰ级室早(35.7%)居第二位,临床上lomn分级法中将ⅲ级以下室早视为一般性室性心律失常;位于第三位的st-t改变改变,是心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类型;阵发性房速位于第四位,这与既往资料稍有差异[2~7];af、af分别占5.7%、3.6%。

580例中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580例中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像学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 ] 段 珂 , 亚 武 . 突 : 生 、 剖 、 像 分 析 与 临 床 [] 1 刘 茎 发 解 影 J .国 外 医学 临 床 放 射 学 分 册 ,9 5 1 ( ) 19—1 1 1 9 ,8 3 :3 4 [] 郭晓东 , 祖龙 , 2 蔡 宋学 坤 .螺 旋 C 三 维 重 建 在 颅底 病 变 的应 用 T [] J .中 国 医学 影 像 技 术 ,9 8 1 ( )4 7 2 19 ,4 6 :1 —4 0
重 建 图 像 看 到 的 茎 突 是 三 维 立 体 的全 景 图像 _ , 面 轮 廓 细 2 表 J
腻 逼真 , 过 旋 转 可 以 从 不 同 的 角度 清 晰 显 示 茎 突 的形 态 以 通
及 与周 围骨 性 组 织 的 空 间 毗 邻 关 系 。 在 正 、 位 图 像 上 还 可 侧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 f nertdT aio aC iee n s r d i 0 7Au ,1 (2 dr orMo t a rd i l h s dWet nMein 20 g 62 ) I g e tn n a e ce
・3 1 ・ 23
以分 别 精 确 测 量 内 向 、 偏 斜 角 度 。 而 通 过 重 组 MP 图 像 前 R
双 向 角 度 的 调 整 , 侧 茎 突完 整 地 显 示 在 一 幅 图像 上 , 可 测 两 即
出 茎 突 的 长 度 。结 合 C 轴 位 图 像 , 大 地 方 便 了 茎 突 三 维 T 极
因此 , 者 认 为 螺 旋 C 扫 描 及 三 维 重 建 在 茎 突 显 示 及 笔 T 测量 方 面具 有很 好 的 应 用 价 值 , 为 临 床 诊 断提 供 可 靠 的 影 能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动j 式 。脊柱梳理床启动期间 , 实验员随时 观察受试 者脸色神 情反 应, 如 有不适 , 立 即 复位仪器 , 瞩受试者平躺休 息。一天一 次 , 连续五天 , 休 息两天, 三十天为一疗程 。 3疗效标准 痊愈 : 每周排便 3次以上 , 便量便质正常 , 排 出通 畅, 无其他症状 ; 好转 : 便质干硬改善 , 排便间隔时间缩短 , 其他症状好 转 ; 无效 : 便次便量便质及 其他症状均无 改善。 4治疗结果 3 0天治疗 后 , 痊愈 2 5 人, 好转 7人 , 无效 2 人, 总有效率 9 4 . 1 %。 5讨论
2 0 1 5 年第 2 期
选择2 0 l 4年 6月 5日至 2 0 l 4年 7月 5日和 2 0 1 4年 1 0月 1 6日至 2 0 1 4年 1 1 月l 6 日 来我 院进 行脊柱 梳理的顾客 , 共3 4例 , 其 中男 性 l 3例 , 女性 2 l 例。年龄 在 3 8到 6 3 岁之 间, 平均年龄为 4 9 . 8岁。病程 长短由 3个月 至 4年不 等。其 中伴 有头晕 、 头痛 2 9 例, 粪便干硬 l 9 例, 排便不尽感 2 3 例, 腹胀 、 暖气 、 矢气多 3 l 例。
5 . 1慢 性 便 秘发 病 机 理
排便是人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生活质量 的提 高 , 人 们饮食过 于精细 , 摄八的膳食纤维减少 , 学 习工作 压力、 电子产品 的普及 、 体育锻 炼的减少 使得越 来越 多 的j 中年被便秘困扰。慢性便秘主要 以中老年为 主要群体 , 发病 率逐年 上升且 呈低龄 化 展趋势 。中医认为 , 大肠属六腑之一 , 应传化物而不藏 , 便秘虽病位 在大肠 , 但其发 病i 及多个脏腑。肝疏泄失司 , 气 机郁 滞致使 大肠传 导失职导 致便秘 , 气郁 化火 , 灼伤 津} 蔓 , 肠道失润 , 也会引起便秘 ; 脾不运 化 , 气血生 化乏源 , 大肠传 送无力 , 失 于濡养 , 大 便, l 下; 肺 与大肠相 表里 , 肺热下移大肠 , 以致 大便难行 ; 肾主司二便 , 对 排便也 起到调 控作用 。究其原因 , 主要有摄人饮食物过少 、 饮食物过于精细导致 粪便过少或 过于实密 不2 排出 ; 平日 摄入水分过 少 、 肠道 阴虚或 阳盛 导致肠 道津液 亏少 , 大便 于硬 , 排除困 难; 气虚体质 、 长期缺乏锻炼、 胃肠蠕动 减退 、 活动 量减少 、 素体 虚弱 、 年老体 弱、 久病产 后 } 致大肠传导无力 , 致使排便 困难 , 还有 小关节 紊乱 、 没有定 时排便 习惯 、 肠道病 变、 神经系统病变 、 内分 泌紊乱等 因素 。现在市场上很多治疗便 秘的药物 , 其成分 其成分大 多【 ^ 大黄 、 番泻 叶等寒凉泻下通便之品 , 虽然立服见效 , 但服 用后伴随腹 部绞痛 , 且一旦 停药 , 便秘复又发作 , 而且寒凉药物长期服用会损伤脾 胃功能 , 损伤人体 正气 , 进而损伤 机体健康导致腹泻或加重病情 , 治标不治本 , 还会产生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5 . 2脊柱 梳理治疗便秘体会 ’ 随着人体年龄增长 , 脊柱也在发生退行性改变 , 椎间隙变窄 , 椎问孔 变小 , 使 孔内 的 神± 根受压 , 久 而久之 , 与脊椎节段 相关联器 官会发 生慢性病 变 , 脊柱梳理 床利用 地球 引 】 和人体 自身的重量对脊柱进行动态牵拉 , 拉大椎 间隙, 使 椎间孔 扩大 , 使脊髓 神经 根曲受压状况得到缓解 , 从而使相应症状得到减轻至消失 , 而且这种 自重式牵 引避免 了 人: 创伤 , 是 目前市场上最安全 、 可靠 的牵引方式 。固定双脚 的脚托 做扇形左 右摆 动, 使 身做蛇形摇摆 , 椎体间 的扭错运动按 摩 了神经根 , 并且在 全身 自然放松状 态下 , 这 种{ £ 动运动使全身得到了拍悠式柔性按摩, 对后背 的背俞穴起 到了一定 程度的按摩 , 间 接对各脏腑起到调控作用 , 并轻柔 的按摩 了 内脏各 器官 , 促进 了 胃肠 蠕动 , 改善各 器官 的儿液循环 , 加上悬垂 自重牵引 , 使 不正 的脊 椎小关 节慢慢归 位 , 减轻 由于小关 节错位 导j 神经根受压 , 神经传导障碍 出现 的相应脏 腑的不 良影响甚 至消失 。而且脊 柱梳理 { ( 相当于慢跑 2 0 0 0— 3 0 0 0米的运动量 , 它属于一种被 动的有氧运 动 , 增加 了全身各组 织f g 血流量 , 增强大肠运动 。脊柱梳理 不但能 改善 胃肠 通降功 能 , 还 可调节脏 腑功 能 , 增 加人体正气 , 润泽肠道 , 促进 胃肠运动 , 达到 自行排便的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我院自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筛选出两组患者:其一组是年龄结果:年龄≥60岁组无症状缺血发生率80.0%要明显高于年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的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发情况,提示年龄≥60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且缺血性ST段改变是动态心电图主要特征表现。

标签:动态心电图;老年;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当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借助的主要手段,对早期确诊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1]。

但静态心电图有漏诊、误诊率高的劣势,相较而言,动态心电图可以24h持续性实现对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可谓应用价值巨大。

1 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在我院自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筛选出两组患者:其一组是年龄0.05)。

1.2方法采用全息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做24h持续性的动态监测。

监测开始之前,先叮嘱患者落实好自己的卫生,并依据规定位置贴好电极,将闪光卡插进去之后,持续观察24h。

之后经由计算机的回放,组织有关工作者做出分析、统计。

记录信息的有效性判定依据是:持续、有效的心电信号记录时间超过22h;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水平型或者是下斜型下移超过1mv;ST段改变出现的时间持续长达1min;隔次发作需在前次ST段恢复基线时间1min之外[2]。

1.3统计检验对本次研究得到实验相关数据,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征变化年龄≥60岁组患者监测到有缺血性ST段改变36例(80.0%),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22例(61.1%)、有症状心肌缺血14例(38.9%)。

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61例,以年龄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其中老年组370例,中年组391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老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0.81%、97.57%、28.38%,中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9.36%、53.45%、2.81%,老年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在凌晨至早晨。

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高于老年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使患者生存质量提升。

标签: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是导致中老人残疾或死亡的重要疾病类型。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

心血管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发病较为突然,发病后患者如未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4 h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准确检测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61例,患者均于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心功能控制均与国家制定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适应症相符。

以年龄为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患者391例,男213例,女178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9.33±4.12)岁,病程4~10年,平均(6.34±2.15)年;老年组370例,男193例,女177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5.23±4.32)岁,病程8~17年,平均(10.34±3.52)年。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系统医学2017年8月第2卷第16期•临床医学系统研究窑DOI:10.19368/ki.2096-1782.2017.16.011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闫雅芳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河北沧州061001[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2015年10月一2016年10月进入该 院的老年患者68例,选取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各34例,比较两组方法 的诊断效果。

结果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61.76%c,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7.06%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髙。

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具有良好诊断效果,值得 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心律失常诊断;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17)08(b)-0011-03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Senile ArrhythmiaYAN Ya-fangElectrocardiogram Room,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061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ynam ic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senile arrhythm ia.Methods 68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examined by the routine dynam 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ith 34 cases in each, and the diagnosis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 pared. Results The test rate of routine dynam 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24 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as respectively 61.76%and 97.0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ynam ic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senile arrhythm ia is good,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is of Senile arrhythm ia; A pplication effect心律失常可分为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后天获得性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6T09:45:2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0期作者:李容[导读] 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动态心电图,观察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检出率为97.22%,对照组心电图检出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心律失常;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65-02心律失常分为两种,一为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二为遗传性心律失常。

按照心律失常的类型、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患者会出现肠系膜动脉、肾、脑、冠状动脉等供血不足。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性疾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心律失常。

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家庭造成严重影响[1]。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7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4.36±6.58)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5.16±6.41)岁。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并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也较高。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监测心脏电活动,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只能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瞬间状态,而且需要患者在医院内静卧进行检查,难以发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变化。

而动态心电图可以在患者日常活动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监测,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脏电活动异常。

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多种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心脏电活动异常的表现也可能较为复杂,动态心电图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能够帮助医生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老年人患者由于心脏肌肉的变化、血管的硬化等原因,易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心律失常,而这些失常有时在静态心电图下可能无法完全显示。

动态心电图可以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对心脏电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对于发现这些隐匿性心律失常非常有价值。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也可能表现为隐匿性缺血,这种情况下,静态心电图也很难得出准确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发现患者平时隐匿的心肌缺血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帮助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检查心电图的变化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特别是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大、病情较为复杂,心电图的评估非常重要。

动态心电图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1. 引言1.1 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不规律、慢性疾病多发等因素,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据统计,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也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或误诊。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使得老年人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冠心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不仅容易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2 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导致心肌缺少氧气和营养,长期缺血会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等因素易发生冠心病,心肌缺血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而心律失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心跳过快或过慢,甚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老年人由于心脏自律性下降,心电生理和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易患心律失常。

1.3 动态心电图技术的重要性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是常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动态心电图技术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动态心电图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正文2.1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监测价值动态心电图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病的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病的价值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 2014-2016 年收治的受检患者共计 90 例作为 研究资料, 其中, 男性患者有 50 例, 患者的年龄为 66-82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8.43±5.23 岁; 女性患者有 40 例, 患者 的年龄为 64-85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8.54±6.13 岁。将 两性患者的年龄进行比较, 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经临床和各项检查确诊为是冠心病的患者为 80 例, 主要包 括: 心肌梗死、 典型心绞痛、 冠心病并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等等情况。
[1] 黄宛 . 临床心电图学 [M]. 第 5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56(12):489. [2] 卢 喜 烈 . 现 代 动 态 心 电 图 诊 断 学 [M]. 北 京 :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2015,99(11):232-291. [3] 周盛年 , 杨润河 , 刘黎青 . 实用心脑血管病学 [M].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16,25(33):19. [4] 林 建 美 , 张 建 英 . 老 年 冠 心 病 194 例 动 态 心 电 图 [J]. 实 用 老 年 医 学 ,2014,12(1):32.
级室性早搏, st-t 改变、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异常的动态心电 图比例除了Ⅰ、 Ⅱ级室早, 都是男性比女性要大, 房颤 ( 以下 简称为 af)、 房扑 ( 以下简称为 af)、 房室传导阻滞 ( 以下简称 为 avb)、 束支阻滞特别的显著。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当前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 用, 特别是在确定患者病情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 心电图进行病情的检查是具有很多的优势的 [4-6]: 操作比较 简单、 快捷、 对患者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等等。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升,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特别是 对于老年患者, 这种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给 人们带来较大的痛苦。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检查心脏在活动 与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手段, 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 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因为需要的时间很长, 对其产生的 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有效性、 准确性, 我 们要对患者在检查期间实施周到的护理, 护士要对患者实施 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交流 [7-10], 协助患 者排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对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要向患者讲清楚, 使患者能够正确地操作与配合。本文将本 院在 2014-2016 年收治的受检患者共计 90 例作为研究资料, 动态心电图应用的是美国 mortara 公司生产的记录仪, 由经 过相关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操作, 用人机对话的方法对 各种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将干扰的因素排除, 得到的分析结 果为: 正常动态心电图比例显著地比异常动态心电图要低。 异常的动态心电图中以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最为高, 其次是 Ⅰ级室性早搏, st-t 改变、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异常的动态心 电图比例除了Ⅰ、 Ⅱ级室早, 都是男性比女性要大, 房颤、 房 扑、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特别显著 [11]。 总之, 动态心电监测方法是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 种检查方法, 广泛地应用在评价各种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中, 它合理地应用非卧位动态心电监测技术, 准确、 及时地判断 心 律 失 常 性 质 与 心 肌 缺 血 疾 病, 能够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疾 病, 及时地治疗, 挽救患者的生命, 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生命 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其中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20例,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分析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失常状况。

结果老年心脏病患者醒时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睡时;无论是睡时还是醒时,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醒时心律失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EC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3.20 patients wer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remission,20 patients were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20 patients w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atients were all treated dynamic ECG monitoring.Heart rate and arrhythmia cond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verage heart rate,highest heart rate,lowest heart rat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wak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leep.Whether awake or sleep,average heart rate,highest heart rate,lowest heart rat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remi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Arrhythmia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awak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lee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ynamic ECG monitor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dia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Key words] Elderly;Heart disease;Dynamic ECG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病症。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而证明其在冠心病诊断中存在的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治疗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每个组别60人,分别用动态心电图以及传统心电图进行检测,着重观察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

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后发现,在60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存在心肌缺血病症的有46例,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0例,无明显发病症状的16例。

其中存在心率失常的患者40例。

结论在运用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检查后,患者的数量增多,说明动态心电图在准确率和精准度上高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也具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老年人存在的冠心病症状。

标签: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心病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的危险,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治疗120例老年患者进行取样调查,分别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进行观察,一组选用传统心电图进行检测,另一组选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从而比较两个心电图的不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治疗的120位老年冠心病患者,对他们进行抽样检查,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选取范围在65-80岁之间。

同时,将前来检查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各60例患者。

他们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将提前分组完毕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检查,1组沿用传统的静态心电图进行检测。

2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要注意提醒检查者在接受检查的前三天停止各类药物的摄入,在检查过程中让患者尽量做到全身心放松,并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展开联合诊断,观察其椎动脉组织、颈内动脉组织以及颈外动脉组织的健康[1],在检测开始之后,要准确的记录检测到的信号。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5):115+118.
[2]雷蕾.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J].内科,2018,13(01):105-106+125.
[3]严文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69例中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15+142.
1.2检查方式
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MAC-1200ST),首先医务人员应记录一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便分析动态心电图给予参考;嘱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并对贴放电极的位置处理干净,用75%酒精棉球涂擦电极安置部位局部皮肤表面,取优质的动态心电图专用电极,将导线与电极扣好,将电极牢固贴于胸骨和肋骨上,以减少患者呼吸运动影响及肌电干扰,并用胶布将其固定;并嘱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及自觉症状,24h后,医务人员应按顺序拆卸记录盒,连接至计算机,输入病人信息,并将信息解压、扫描到计算机内,结合患者日志进行认真分析,最后将诊断条图及结论打印,装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均结合临床明确检查,符合该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2.12±3.25)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23±2.15)年;41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其中包括肺源性心脏病8例、糖尿病5例、心血管28例。均排除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心肌缺血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分析41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患者采取动态心电检查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

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

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

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悸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变化,研究其相关因素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心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设60例健康的老年人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SD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SDA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值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测值关系显示rMSSD(24 h内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增高,SDNN、SDANN降低(p<0.01或P<0.05)。

结论 DCG 检查能连续反映心电变化,分析其结果能对老年心悸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老年;心悸;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心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老年患者常常因为反复心悸而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然而未能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已成为检出和定量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老年心悸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从中得出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内科门诊的老年心悸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0—71岁,平均(63.7±5.3)岁。

60名无心悸症状的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名,女19名,年龄62—70岁,平均(63.5±5.4)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均有心悸症状出现。

所有病人均除外一切引起心率加快的疾病及导致心率加快的药物影响。

1.2方法全部病例均首先描记12导联常规心电图,随后采用BI9000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陆洋;井辉【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我院在2010年5月到2011年10月共收治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00例,对所有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窦缓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占94.4%、80.8%、25.6%、13.12%、4.8%、2.4%、14.4%、6.4%.与动态心电图相对照的常规心电图检出上述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占70.0%、55.0%、3.0%、3.5%、1.0%、0.5%、1.0%、1.5%.从上述分析的结果可以得知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2(007)014【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率失常;临床诊断;价值【作者】陆洋;井辉【作者单位】51902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51902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5月到2011年10月共收治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00例。

年龄60~85岁,平均72岁,男75例,女60例,老年组中冠心病65例,高血压3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其他疾病或者病因未明者20;其中35例患者具有两种病情。

1.2 方法①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北京美高仪公司生产的MGY-H12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并且此项技术的芯片为128 mB存储记录。

连续记录24 h的动态心电图,然后经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分析处理以及人工判定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将两组患者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以及平均心率进行统计学分析[1]。

②对本组所有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李艳【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年(卷),期】2016(024)005【摘要】目的:观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00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350例)和老年组(350例),以美高仪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观察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

结果老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明显缺血性改变患者共341例(48.7%),其中210例(30.0%)属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194例发生于0.00~8.00am,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老年患者为165例(79.6%);另有131例(18.7%)属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其中82例发生于0.00~8.00am。

其表明0.00~8.00am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段。

结论重视中老年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控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总页数】2页(P32-33)【作者】李艳【作者单位】459000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相关文献】1.761 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2.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3.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4.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5.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组患者检出心律失常578
万方数据
・1292・
例,为87.6%(578/660)。心律失常检出率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70一79岁组>60—69岁组(P<0.05),≥80 岁组>60—69岁组(P<0.05)。检出房性心律失常370例 (56.1%),室性心律失常141例(21.%)。束支阻滞78例 (11.8%),房室阻滞6l例(9.2%),窦房阻滞13例(I.9%)。 阵发房速、阵发或持续房颤≥80岁组>70—79岁组(P<0.Ol、 P<0.05);偶发室早70—79岁组>≥80岁组(P.<0.05),频发 室早≥80岁组>70—79岁组(P<0.05);束支阻滞≥80岁 组>70—79岁组(P<0.05)。其余心律失常类型三组间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窦性心律变化最慢心率≥80岁组(70—79 岁组(P<0.01),平均心率≥80岁组<70—79岁组(P< 0.05)。HRV比较三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中SDAINN≥80岁 组<70~79岁组、<60—69岁组(P<0.05、P<0.01);¥DblN≥ 80岁组<60—69岁组(P<0.01)、70—79岁组<60—69岁组 (P<0.01);rMSSD≥80岁组<70—79岁组(P<0.05);
4参考文献
l刘邵华。曾爝,魏玲,等.老年多发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治 疗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2):1824. 2缪京莉,侯晓平,尹巧香,等,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临 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572-4. 3黄丽红,曲鹏.1360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征分析[J].大连医 科大学学报.2008;30(4).344-5. 4陈曦,于大川。杨春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13 受体阻滞剂的于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03-4. 5柴珍珍,韩清华.急性冠脉综合征息者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特点及 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病杂志,2010;8(3):261-2・ (2010-09.17收稿201 l-03-25修回]
l。4 h
一般资料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干部病房心血
管疾病患者660例。男568例,女192例,年龄60一98(平均 (77.7±6.0)]岁。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组56例,男46 例,女lO例;70—79岁组378例,男327例,女5l例;≥80岁组 226例,男199例,女”例。三组患者按原发心血管疾病不同均 在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其年龄、性别相匹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 心脏病、退行性心瓣膜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是关于二者协同机制并不完全清楚,需要基础实验证实。 4参考文献
1吴再涛,李玲,马贞枝,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11P水平的变 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lO;8(11):1403-4. 2郭燕,李侠,张枫林,等.TNF—d、sTNFR・l、sTNFR-2和VEGF水 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 杂志,2011:20(22):2733.5. 3万荣文,邓湘辉。管燕,等.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NP、cltP、IL-6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1291・
多种活性细胞因子,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细胞损害和损伤 心肌的功能。传统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近来人们更倾向于关 注血清中相关因子的影响及临床价值。ks—CRP主要由炎性因 子诱导,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免疫调控作用。VEGF具有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在多种疾 病中表达升高H】。近来也有学者关注VEGF在心力衰竭患者 中表达,并认为其对疾病进展有一定意义”o。 本实验结果提示VEGF和hs・CRP表达与心力衰竭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二者具有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作用。心力衰竭发 生时,机体内炎性介质表达也升高。而作为促进炎性发生的lls. CRP对炎性介质进展有促进作用,同时炎性介质又可以促进 ks—CRP表达,而大量ks-CRP激活后,直接或问接使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引起心肌细胞供血不足,促使心功能恶化。也有观点 认为hs-CRP能与损伤的细胞膜相结合,激活补体,启动凝血系 统,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系统风险。有研究证实VEGF 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建立,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肌缺血。充 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左室舒缩功能退化,血流动力学发生改 变,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导致全身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而 组织缺血、缺氧正是诱导VEGF高表达的重要因素旧’”。由于 NYHA分级与患者预后有关,而且联合检测VEGF和Ils—CRP 与NYHA分级有关,提示VEGF和ks.CRP表达可能与预后相 关。本结果提示VEGF和ks—CRP二者具有正向协同效应,但
3讨论 增龄易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增大,横纹肌消失,结缔 组织增生,传导系统退变u o;而高血压致心肌肥厚、冠心病致心 肌缺血、心肌梗死后瘢痕或室壁瘤形成,心脏瓣膜钙化致瓣膜功 能异常,心房颤动致心房、心室舒缩不协调,糖尿病致心肌微血管 病变等以及心血管疾病在个体内并存,均可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 改变、心脏结构和(或)心电重塑,不仅使心功能下降,又可使心 肌的兴奋性、应激性、传导性、不应期、自律性改变而诱发各种心 律失常嵋。。本文心律失常检出率87.6%,70岁以上发病率增加。 符合增龄易发心律失常的特点,且以房性心律失常多于室性心律
血等更严重,更易导致窦房结、房室结发生缺血、变性、纤维化、 坏死;也提示窦房结对自主神经的反应降低,心率逐渐减慢,缓 慢性心律失常增多。HRV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H’,作 为诊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量指标SDANN、SI)NN、RI-ISSD、
t'NN50能较好地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其值降低,反映迷
(编辑袁左鸣/张慧)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缪京莉 蒋红1 侯晓平刘 波(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 100042)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态心电图 【中圈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02(2012}06・1291-02;doi:lO.3969/i.issn.1005-9202.2012.06.093
1.3
观察指标①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或阵发心房颤动、心房
1资料与方法
1.1
扑动,阵发房速,偶发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②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凡期前收缩 数>720次/24 h(即30次/h)为频发。③房室传导阻滞,束支 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④24 h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 率。⑤HRV:SDNN(24 h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24 间期差值>50 ms的次数占所有心动周期次数的百分比)。
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一 种心律失常或多种类型并存。本文旨在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HRV)特点,探讨其 临床意义。
监测系统,连续记录24 h。由专门技术人员对24 h动态心电资 料进行计算机回放,采用自动分析和人机对话的方式,依据临 床心电图学的诊断标准…,对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在剔除房 颤、伪差、干扰后借助软件计算获取HRV参数。
走神经功能减退,其值增高,反映迷走神经功能良好,而迷走神 经活性增强,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结果提示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以迷走神经张力受损为主,预示心律失常诱发心源 性猝死的风险更高。
失常,推测与老年患者窦房结功能减低,房性自主节律高于室性
自主节律有关…。本文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较文献报道少口】, 可能与本文所观察的对象均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长期良好的医 疗保障使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有关。 本文显示80岁以上患者,阵发房速、阵发或持续房颤、频 发室早、束支阻滞均较70—79岁组患者增多,提示除增龄因素 外,80岁以上患者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房颤 易致血栓性并发症致残或致死,快速房颤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致低血压、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频发室早尤其是Q-T间期延 长及心肌缺血、坏死、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引起的室早,更 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束支阻滞若进展为双分支与不完全 性三分支阻滞,有可能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梗 可并发严重柬支阻滞,应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结果提示80岁以上患者心脏退行性变、淀粉样变、缺
PNN50≥80岁组<70~79岁组(P<O.05),见表2。
表1三组患者心律失常比较[露(%》)
与70一79岁组比较:1)P<0.Ol,2)P<0.05
袭2三组患者窦性心律变化及ItR'矿比较(i-I-¥)
与70—79岁组比较:1)P<0.Ol,2)P‘0.05‘与60—69岁组比较:3)尸<O.Ol
(编辑张慧)
万方数据
1.2
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一定时间内相邻RR
方法采用美国一美林公司生产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IO.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F检
验和计数资料的,检验。
1空军装备研究院门诊部 第一作者:缪京莉(1955・),女,主任医师失常比较
201l;ll(17):3326刁.
4朱海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 坏死因子a水平的变化及f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ll;14 (10B):3362-4. 5周伟宏。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GF—l和VEGF浓度的变化及意 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21.4. 6初红霞,陶志刚.梁荔燕.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 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 l(6):439-42. 7申屏秋。王卫东,李闽云,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VEGF及P选择 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347-9. [2011—10—17收稿201l-12-27修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