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迟到》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享、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停顿、语气等。
3.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课堂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迟到》课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课文《迟到》2.生字词卡片3.写作素材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收集改进意见。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掌握: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生字词游戏,如“生字接龙”、“猜字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词。
《迟到》备课教案

《迟到》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迟到”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迟到?他迟到的后果是什么?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主题“迟到”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迟到”的小短文。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观念。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新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迟到》。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迟到”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
3. 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自律、自省的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守纪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观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迟到。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经历过的迟到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解释。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5. 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分析,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如主人公的内疚、愧疚等。
五年级语文教案《迟到》

五年级语文教案《迟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迟到事件表达的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守时的良好习惯。
3.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迟到的看法。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关注重点词语。
三、分析课文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迟到的原因。
3.分析课文第二段,感悟作者的心理变化。
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交流感悟。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迟到后的心情。
2.分析课文第四段,感悟作者接受教育的过程。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延伸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守时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1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出作者迟到的原因。
”“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1.2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请大家看看这个词‘’,你能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吗?”“这个词‘督促’,你能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它的?”二、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作者在文中说‘我排在队伍的低着头,脸红得像一个熟透的苹果’,这句话中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到‘父亲瞪了我一眼,那一眼仿佛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你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明,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迟到了?”“小华,你觉得作者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2.分析课文第二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丽,你能在黑板上画一画作者迟到时的心情变化图吗?”“小强,你觉得作者在等待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支持你的观点吗?”第二课时二、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三段,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王,你觉得作者在迟到后最担心的是什么?”“小李,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接受教育的过程吗?这个过程让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每组请派一个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迟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
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
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1、读书贵在有疑。
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 打的动作:B 打的声音:咻咻C 打的过程:D 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

【导语】⽂章以倒叙⽅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挨打的往事,写⽗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爱的理解和感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过程与⽅法 1.初读课⽂,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学会感恩,学会孝顺⽗母,激发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篇课⽂《迟到》,看看⽂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 ⼆、初读,整体感知。
1.⾃由读⽂,读准字⾳,读通句⼦。
2.再次浏览,思考:⽂章写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提出不懂的问题。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4篇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
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迟到》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迟到》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迟到》是一篇讲述一个人因为迟到而带来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迟到的情况?迟到会给你们带来什么麻烦?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作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2 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迟到》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5篇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篇5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迟到的茗茗》,并知道茗茗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
2、要求幼儿懂得每天要按时上学,做到不迟到。
3、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连贯讲述故事。
难点:请幼儿自己制定一个作息表,并帮助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迟到的茗茗》的图片、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我的作息表》活动过程一、激趣引入——我用谈话形式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
师: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茗茗,他在上学时经常迟到。
老师批评他,他总是说:“不是我的.错”。
是不是茗茗的错呢?好,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迟到的茗茗》好吗?二、出示教学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分段讲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方法和提问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先通过观察后,再鼓励我们大胆表达。
这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完整欣赏故事,使幼儿懂得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依赖别人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看幼儿用书的形式让幼儿完成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胆讲述故事简单的对白,我利用幼儿用书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3、通过交流讨论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上学为什么不能迟到?你们也要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等等,并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故事帮助幼儿领悟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三、操作法: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我的作息表》在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时间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反思让幼儿先观察图片,再听讲故事,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
交流讨论环节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
《迟到》教案范文

《迟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培养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守时守纪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生词短语:列出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复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他人的迟到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短语学习: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迟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迟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和短语;2. 写一篇关于自己迟到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方面的提高。
观察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英语。
2. 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任务型教学: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迟到》原文及翻译。
2.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复习。
3.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以一个关于迟到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 课文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简单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明白迟到的不良后果。
(2)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迟到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释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含义和后果。
(2)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迟到》。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避免迟到。
(2)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共同总结避免迟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迟到》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迟到的经历,以及迟到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后果,培养他们对时间的重视和他人的尊重。
作业布置方面,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和写短文,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1 教学目的:1、知道秋生是为了保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保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好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好。
懂得要保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
“紧、稻”是字形难点。
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二、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考虑答复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p 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
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迟到》备课教案

《迟到》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迟到》。
2.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板书课题《迟到》,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探讨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的主题。
5.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宽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迟到》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材料。
3. 生字词的学习资料。
4.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六、教学扩展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迟到》小班教案精选

《迟到》小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迟到》一文。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位小学生因起床晚而迟到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培养其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主要内容理解、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主要内容理解。
难点:文章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自己上学时迟到的一次经历,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迟到过?迟到是什么感受?2. 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语法结构,讲解句型。
(2)学生仿照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思想教育(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迟到?我们如何避免迟到?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迟到》2. 生字词:迟到、闹钟、起床、穿衣、洗漱、吃饭、赶路、红绿灯、学校3. 主要内容:讲述一位小学生因起床晚而迟到的故事,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造句。
(2)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
《迟到》幼儿教案

《迟到》幼儿教案《迟到》幼儿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爱护意识和平安意识。
形成主动向上的学习看法。
2、行为与习惯:让同学熟悉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支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支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学习的情感。
3、学问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当提前做好上学的预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商量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开心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悉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会合理支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2、学唱上学歌,了解同学在家时早上的生活习惯及早上到校的状况。
教学过程:1、嬉戏导入〔1〕播放歌曲《上学歌》,老师边唱边向同学问好:“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每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谁能说说这首歌告知了我们什么?〔2〕指名同学回答。
〔3〕过渡语:你们说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话是讲每天早晨应当把当天的事支配好,这样才能把一天的事情做好。
那么,你们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做哪些事儿呢?(4) 同学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每天上学不迟到。
2、商量沟通,分析缘由引导同学看P21_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同学迟到的缘由,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熟悉〔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并描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同学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知同学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
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
b 书可以按上课挨次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便利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所饱含深切的爱,而改掉迟到的恶习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紧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以及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
2.教学难点:对关键性词语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林海音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父亲到底管教我有多严厉,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
3.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1)引导:“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引导:“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
她是多么委屈呀!甚至有些怨恨父亲了。
再读
4.小组力量大: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
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
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5.我坐车走后,父亲是怎么想的?
6. 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7.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8.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
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9.让我们齐读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
(学生集体诵读,在读中既深化理解,又品味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配乐
四、拓展
1.理解父爱,图片欣赏。
2.学习有关错误的名言
五、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
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
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