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跳骤停病例心肺复苏的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并评估不同复苏方法的优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人体模型、心电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人工呼吸器等。

- 实验药物: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模拟心脏骤停状态,将人体模型置于平坦表面。

- 步骤二: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判断是否有意识。

若无意识,立即呼叫急救。

- 步骤三:进行心肺复苏,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的步骤进行,包括按压胸骨、口对口人工呼吸等。

- 步骤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

- 步骤五:根据需要,给予适量的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

- 步骤六:记录复苏过程中的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如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压稳定等。

2.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心肺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发现自动体外除颤仪能够快速检测心律失常,并给予准确的电击除颤,提高了复苏成功率。

3. 药物支持在心肺复苏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通过给予适量的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我们观察到患者的心跳更加有力,血流量得到改善。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2.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

3. 药物支持能够辅助心肺复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五、实验启示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提高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的应用效果,以及探究其他辅助复苏方法的优劣。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ECMO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救治心跳骤停患者案例分析

ECMO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救治心跳骤停患者案例分析

ECMO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救治心跳骤停患者案例分析病例介绍赵某陪朋友晚饭时间突发意识丧失倒地,朋友立即拨打120并给予胸外按压,十分钟后到达医院急诊抢救室抢救,此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急诊科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同时紧急进行相关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心源性休克、意识丧失。

医护人员立即予以纠酸、补钾、扩容、呼吸支持等一系列治疗。

但病情的多变令人猝不及防,当抢救室的医护人员刚想喘口气时,患者就突发室颤!注释:室颤是心室肌极快速地、完全不能协调地收缩运动,此时心室已不能进行机械性收缩,不能完成泵血的功能,为功能性心脏停跳,属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室颤后,抢救室的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30多次除颤,同时辅以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除颤后,患者可短暂恢复窦性心律,但难以维持。

由于患者心跳骤停,反复室颤,胸外按压、多次除颤仍无法恢复自主心律,抢救室医生赶紧呼叫院内ECMO小组进行会诊。

急诊科评估患者后,决定立刻启动ECPR,并通知科室ECMO 护理孙保证团队做好实施ECPR准备。

多学科医护人员合作抢救患者被转运到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ECMO团队成员在5分钟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设备到达抢救现场。

仅仅15分钟,ECMO护理团队就完成了ECMO连接、预充,随后患者体内暗黑的血液被引出,经过ECMO机器人工膜肺氧合后变为鲜红的血液再输回患者体内……ECMO运转30分钟左右,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全身花斑消退,四肢有轻微的活动,对疼痛刺激也有了反应。

看到这些,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至此,患者虽然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接下来依然要面临着重重难关。

ECMO只是支持手段,重要的是后续管理维护和对原发病的合理治疗。

ICU ECMO团队制定和护理方案1、目标体温管理ECMO护理小组的成员每班适时监测患者核心温度肛温的变化:24小时内控制肛温在34°-35°,48小时内控制肛温35°-36°,72小时内开始复温维持肛温36°-37°。

心肺复苏案例分析

心肺复苏案例分析

心肺复苏案例分析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挽救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在医疗急救中,CPR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挽救生命,减少患者因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心肺复苏的过程和效果。

案例描述: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子在家中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并最终倒地不起。

他的家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小明的家人进行了大约5分钟的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接管了急救工作。

分析过程:1. 及时发现并拨打急救电话小明的家人在他出现症状后立即意识到了危险,并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

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第一步,及时的急救电话可以缩短急救人员的到达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快速开始心肺复苏小明的家人在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了心肺复苏。

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因此迅速开始心肺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3. 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小明的家人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使用了正确的技术,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从而减少器官损伤和提高生存率。

4. 急救人员的及时到达尽管小明的家人进行了5分钟的心肺复苏,但急救人员的及时到达对他的生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救人员能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急救服务,包括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高级急救技术。

效果分析:小明在接受急救人员的进一步治疗后,最终成功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并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心肺复苏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性。

如果小明的家人没有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他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结论:心肺复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措施,它可以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挽救生命。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和拨打急救电话、快速开始心肺复苏、正确的技术操作以及急救人员的及时到达都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引言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死因之一,而心脏骤停更是心脏病患者面临的威胁之一。

心肺复苏作为急救的基本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性,并探讨不同心肺复苏方法对其恢复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选择成年家兔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是按压深度组、按压频率组和按压位置组。

每组实验对象均进行了麻醉操作,使其处于失去意识的状态。

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每组实验对象进行心脏按压操作,并记录复苏效果。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 按压深度组:实验对象心脏按压深度分别为2厘米、3厘米和4厘米,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2. 按压频率组:实验对象心脏按压频率分别为80次/分钟、100次/分钟和120次/分钟,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3. 按压位置组:实验对象的心脏按压位置分别为胸骨下三分之一处、胸骨下二分之一处和胸骨下一分之一处,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实验数据的记录包括每组实验对象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时间。

复苏成功率定义为实验对象恢复正常心跳的比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对比发现,按压深度对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有显著影响。

按压深度为3厘米时,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2厘米和4厘米组。

这可能是因为3厘米的按压深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心脏的血液流动,提高复苏效果。

而按压深度小于2厘米的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可能是压力不够导致血液流动缓慢。

按压频率对复苏成功率也有一定影响。

在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时,复苏成功率较高,而低于该频率时,成功率显著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100次/分钟的按压频率能够更好地保持心脏的节律,并提供充分的血液供应。

按压位置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处按压时,复苏成功率较高;而在胸骨下一分之一处按压时,成功率稍低。

这可能是因为胸骨下二分之一处按压能够更好地直接压迫心脏,提高复苏效果。

四、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按压位置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影响。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挽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在急救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人员、模拟心肺复苏器材、模拟心跳骤停模型。

2. 实验步骤:a. 实验人员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流程,使用模拟心肺复苏器材对模拟心跳骤停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b. 实验人员记录心肺复苏的时间、频率、深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c. 实验结束后,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我们观察到心肺复苏对模拟心跳骤停模型的效果明显。

在正确的操作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地恢复模拟心跳骤停模型的心跳和呼吸,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心肺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术,能够在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

2.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技巧对于提高复苏成功率至关重要。

3. 心肺复苏的频率、深度和持续时间对复苏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实施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结论: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心肺复苏的有效性,也提醒大家在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提高急救成功率。

总之,心肺复苏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为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共同为构建更加安全的社会做出贡献。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除颤(盒子8,9,10)
患者在3至5分钟内得到旁观者旳CPR和除颤,其生存率是最高旳。对被目击旳短暂室颤患者,立即除颤是最佳旳处理(Class I)。 除颤之前CPR旳作用是延迟VF SCA。在EMS到达除颤之前有4至5分钟,在除颤前接受短暂旳CPR(1.5至3分钟)有利于改善自主循环恢复和提升生存率。所以,旁观者能够在EMS到达之前,没检验心脏节律没除颤旳情况下,对有目击旳院外成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一段时间旳CPR(例如5个循环或者大约2分钟)(Class IIb)。假如AED已经配置而且可用和院内患者,或EMS人员目击心跳骤停,救济者应该尽快实施除颤(Class IIa)。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程序
检验受害者反应(盒子1)
当救济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验受害者旳反应。在检验中,能够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假如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立即去拨打120。尽快返回,重新检验受害者旳情况。
开启EMS系统(盒子2)
假如单独旳救济者发觉没有反应旳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即开启EMS系统(拨打120),取得一台AED(假如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处进行CPR和除颤。 假如有两个或更多救活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别人去开启EMS系统和取得AED。 假如事件发生在拟定旳医疗反应系统,则告知该系统而不是EMS。 医务人员可制定针对大多数心跳骤停旳急救行动旳程序。 1 假如单独旳医务人员发觉成人或小朋友旳意外,而且看来由心脏引起,该人员应该立即拨打120,取得AED,然后返回受害者出进行CPR,使用AED除颤。 2 假如单独旳医务人员发觉淹溺者或其他任何年龄旳窒息者(原因为呼吸骤停),该人员应该在离开受害者呼喊EMS系统之迈进行5周期旳CPR(大约2分钟)。

心跳骤停患者25例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心跳骤停患者25例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2 1 ~3 0 a r i n内复苏 成功 3例 , 4 5 a r i n复苏成功 1例 , 患者 经抢救 后恢复 自主呼吸 , 但心脏处 于心室颤 动状态 , 经 6次 除颤和长
时间的胸外 心脏按压 后最终 成功 复苏。成功 复苏 的患 者送入
分 由医务人员实 施 , 即使 以最快 的反应速度 到达现场 , 患者往 往 已丧失复 苏机会 。因此 , 加强 和提高 医务人 员 C P 知 识 和 a 技能 , 并在公众 中普及复苏知识和技能 , 使复 苏技 术社 会化 , 才
酸氢钠等复苏药物 。
1 . 3 结果
本组 2 5例 患者 复苏 成功 1 9例 , 成 功 率为 7 6 %。
击者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 , 只能被动等待。有些有急救技能
的 目击者 由于各种原 因不愿意 为患 者施救 。 目前 , C P 绝大部 a
其中 1 0 m i n内复苏 成 功 1 1例 , 1 0~2 0 m i n内复 苏成 功 4例 ,
还未及 1 %[ 4 1 。由于急救知识未 在公众 中普及 , 很多 在场的 目
1 . 2 复苏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 C P( a 按2 0 1 0版复苏指南进
行) , 在持续胸外心 脏按 压基 础上 , 行 气管 插管 、 电除颤 、 使 用 呼 吸机 、 开放 静脉通道 , 并应用 肾上腺素 、 地塞米松 、 多巴胺 、 碳
心跳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 , 是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 然停止而导致循环 中断 , 是 急诊科最 严重 的急症 , 必须分 秒必 可能避免或减轻脑水 肿的发生 。观察患 者的尿量 、 皮肤 颜 色、 温湿度 的变化 , 可 了解患者 内脏 的供 血情况 , 如有异 常及 时处 理, 避 免出现严 重内脏功能损害。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和心肺复苏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和心肺复苏

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模式:闭式按压,开胸按压。 ·闭式按压术: 适应症:心搏呼吸骤停者主要无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廓外伤 及胸壁有关疾患者,均可实施闭式按压术。 方 法: ·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以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点为按压部位(中、下1/3交界处); 儿童与婴幼儿则以双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为按压部位。 ·用一手的掌根紧贴患者胸壁按压点。 ·另一手掌根重叠复盖于第一只手掌根的手背上。 ·手指并拢或相握持。 ·双肘伸直。 ·以髋关节作为支点,以躯干作为力臂,以双上肢作为活塞。 ·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背及上肢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1.3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临床诊断。
1.3.1病因学诊断——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A.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室颤);主动脉夹层瘤;肺动脉栓塞。 B.呼吸系统:气道梗阻(气管异物,喉炎)窒息性哮 喘。 C.神经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 D.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 E.电介质紊乱:严重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 F.精神刺激:高度恐惧惊吓而死。 G.各种急性严重中毒:一氧化碳、DDV、鼠药。 H.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2.1.4.2.2胸外按压恢复血液循环的双泵机制:
胸外按压形成血液循环的原理是胸泵(胸腔内的 整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心脏泵血)和心泵(心脏直 接受到压力产生的泵血)机制并存发生作用的结 果,肥胖者可能以胸泵为主,瘦弱者则以心泵机 制为生,停搏时间短者心泵机制占主导地位,停 搏时间长者则以胸泵和左房泵占主导地位,另外 按压力度、频率、气道阻力、心率等因素也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对泵机制产生影响。
2.1.4现代CPR技术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及其 最新相关指南解读:
2.1.4.1实施CPR的时间窗与疗效比: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120例临床急救分析

心肺复苏120例临床急救分析

心肺复苏120例临床急救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成功救治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救治的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对12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与结果,对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与患者的成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

不同急救复苏方法与患者复苏成功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结论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不同的复苏急救方式对成功率也有显著影响,气管插管显著地提高患者复苏急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急救在医学界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病人的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病人丢掉生命。

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在心肺复苏中,最难的就是脑复苏。

早期研究发现,有效的急救手段、复苏开始时间、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都是有显著影响的,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条件与保障。

本文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12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的心肺复苏急救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挑选被试病例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37岁。

都曾出现过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有过被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经历。

1.2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标准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标准:①呼吸停止或者呼吸微弱;②突然丧失意识,不能进行思维;③心电图显示心室停止搏动;④大动脉的搏动消失。

2方法2.1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12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的心肺复苏急救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对不同复苏开始时间、采用不同的急救仪器的患者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回顾我参与的心肺复苏(CPR)实践过程,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将介绍事件的背景和目标,接着描述实践的具体步骤和所遇到的挑战。

最后,我将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引言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暂停时恢复血液循环。

它的目标是通过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维持血液流动,从而延长生命。

本次实践旨在提高我的CPR技能,并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紧急情况提供基本救援能力。

2. 案例背景在这次实践中,我模拟了一个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情况。

假设场景是一个公共游泳池,一个年轻男子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我迅速建立了与紧急医疗服务联系的通信,并观察了现场的安全状况。

3. 实践步骤3.1 评估患者在进行任何救护措施之前,我首先评估了患者的意识和呼吸。

由于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我立即判断他需要进行CPR。

3.2 呼叫紧急医疗服务我拨打了紧急医疗服务电话,并向他们提供了现场的位置和患者状况的简要描述。

他们告诉我救护车正在前往这里的路上。

3.3 进行胸外按压我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并屈膝站在他的旁边。

我将自己的手掌堆叠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放在患者的胸骨的中心位置上。

我保持手臂伸直,并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按压患者的胸骨。

3.4 进行口对口呼吸在每30次胸外按压后,我将头后仰,捏紧患者的鼻子,并用我的嘴对他的嘴进行两次吹气。

我确保每次吹气都能使胸部抬起。

3.5 继续进行CPR直到医务人员到达我没有中途停止CPR,而是持续进行,直到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到达并接管患者的抢救工作。

4. 遇到的挑战在本次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胸外按压的节奏和力度需要很好地掌握,以确保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此外,进行口对口呼吸时需要注意适当的位置和姿势,以避免气道阻塞。

5. 实践评估与改进建议5.1 实践评估我认为在这次实践中,我成功地进行了应急CPR,并按照正确的步骤和顺序执行了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

手术室内心跳骤停的抢救及复苏后手术问题的探讨

手术室内心跳骤停的抢救及复苏后手术问题的探讨
Safar将CPCR分成三期
①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或称初期复苏
②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或称 后期复苏
③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或称复苏 后处理
手术室条件下的心肺复苏
此处讨论的均为较快复苏成功的病人,至于复苏不成功者、
复苏后无法维持循环稳定和复苏时间较长以至脑损害严重者, 不在本讨论的范围之内
复苏后继续麻醉和手术
麻醉设备的更新、监测手段的完善,使得麻醉管理中随时观 察到病人主要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成为可能,也使麻醉与手 术中循环骤停的早期(或即刻)发现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早 期行心肺复苏,缩短复苏时间,尽量减轻病人的脑损害。也 使复苏后继续行麻醉与手术有了实施基础,减低了继续手术 的风险,更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病人的恢复
循环骤停病人的麻醉及手术问题
术中循环骤停病人循环复苏后是否应继续麻醉和手术的问题,
仍存在不同的观点,也是临床医学的研究课题之一。结合临 床实际病例,提出一孔之见,供同道们参考
结合我们的经验及教训,循环骤停病人的麻醉与手术问题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复苏后继续麻醉和手术 一类是复苏后停止麻醉和手术,待病情稳定后延期手术或 采用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
麻醉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围麻醉期循环骤停发生的潜在危
险性,一旦发生循环骤停,作为一名医师,应及时采取有效 的CPR应急措施,心跳恢复后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相关学科 共同讨论决定是否继续手术的问题
谢 谢
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ECG及SpO2 ,开放静脉通路 常规麻醉诱导,诱导过程中,气管导管已插好,病人突然发 生循环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心跳恢复,但需血 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1)复苏给药途径:以静脉途径为主(中心静 脉置管或肘前穿刺静脉置管)
(2)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抗利尿激素(ADH)、
胺碘酮、碳酸氢钠、利多卡因
(五)开胸心脏按压
(1)适应证 (2)优点: a.心排血量和脑血流量都远高于胸外心脏按
压达到的效果。
b.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确定心肌张力,便 于心内注药和电击除颤。
基本生命支持 BLS
CPCR
高级生命支持 ACLS
持续生命支持 PLS
上述CPCR步骤不能完全按先后次序排列,往 往有些步骤是同时进行的,且相互关联,不 能截然分开。
一、基本生命支持(BLS)
概念:又称初步生命急救或徒手心肺脑复苏, 其目的是尽快恢复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 供氧,尤其是保证提高最低限度的脑供 血供氧。
心室纤维性颤动 胸内电击除颤术
如果按压有效: (1)可见心肌张力逐渐增强,柔软、扩大的 心脏变硬、变小、心肌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 (2)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时,肌纤维细小的 颤动可逐渐变粗,最后甚至自动恢复心跳。 (3)此外,和胸外按压一样,可见面色好转, 瞳孔缩小,呼吸恢复,并触及大动脉搏动,听 到血压。
(2)操作者姿势:操作者肘关节伸直,借 助双臂和躯体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压。
不能采取过快的弹跳或 冲击式的按压;
忌用力过猛。
(3)深度:每次按压,成人使胸骨下压不少 于 5cm ; 儿 童 3cm± ; 婴 幼 儿 2cm 。 按 压 后立即放松胸骨,便于心脏舒张,但手不 能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进行。
根据病例,分组讨论: • 1.什么叫做心搏骤停?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 2.简述现场对该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课外学习】
课外可参阅以下网站,了解更多资讯与进展: 1.中国急救网:/ 2.中华急诊网:/ 3.急救快车:/ 4.美国心脏病协会:/

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心脏骤停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有生命威胁的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发生心脏骤停的人数超过350万例,导致病死率高达90%以上。

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同地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在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急诊心肺复苏的时间窗。

因此,目前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相关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急诊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抢救措施,目的是在心脏骤停时重新建立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循环。

在复苏过程中,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根据国际推荐和指南,在发生心脏骤停后30秒内应该开始心肺复苏,经过2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应该考虑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电击除颤。

若能在发生心脏骤停后5分钟内进行成功地心肺复苏,则病人的生存率能够提高至25%以上。

但是,若心肺复苏时间过长,则恢复心功能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在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相关性的问题时,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一项研究选择了100名心跳骤停的病人,对其进行了急诊心肺复苏,并且记录了心肺复苏的时间长度和最终的病情结果。

结果发现,若能在发生心跳骤停后5分钟内进行成功地心肺复苏,则病人的心功能恢复的几率可以达到40%;若心肺复苏时间在5-10分钟之间,则恢复心功能的几率下降至30%;若超过10分钟,则病人的心功能恢复几率不足10%。

这表明,心肺复苏时间窗是影响心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此外,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病人,还需要考虑心肌损伤与心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因为心肌损伤会影响心功能的恢复。

一项研究发现,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因此有助于评估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研究表明,心肌损伤程度越轻,则心功能恢复的几率越大。

因此,减少心肌损伤对于心功能恢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心功能恢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对于心跳骤停的病人,必须在时间窗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增加心功能恢复的几率。

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案例分析及处理流程

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案例分析及处理流程

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案例分析及处理流程急诊心肺复苏(CPR)是急救医学中一种关键的救命技术,旨在挽救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通过机械性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争取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本文将对急诊心肺复苏抢救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详细的处理流程,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

一、急诊心肺复苏的必要性心脏骤停通常由心脏病、呼吸道阻塞、电击或严重创伤等多种因素引发。

这一情况迅速导致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停止,若不立即处理,将迅速导致患者脑部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能够在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之前,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争取最佳救治时机。

二、急诊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评估患者状况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通过呼唤患者的名字、拍打其肩膀等方法判断是否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接着检查其呼吸情况。

观察是否有正常的呼吸动作或者听是否有呼吸音。

如果患者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正常呼吸,说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呼救和准备确认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后,应迅速呼叫急救服务或请求周围人员协助。

通知急救人员的准备好心肺复苏所需的设备,如心脏除颤器、气道管理工具等。

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尽可能在开始心肺复苏前准备这些设备。

实施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在硬质平面上,双手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分。

保持手臂伸直,用身体的重量进行胸部按压。

每分钟应进行100到120次按压,按压深度应约为5至6厘米,按压与放松的比例应为1:1。

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确保气道畅通,通过捏住患者的鼻子、张开其嘴巴,用嘴覆盖患者的嘴巴进行吹气。

每次吹气时间应为1秒,观察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

使用心脏除颤器如果现场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尽快使用。

按照除颤器的操作指南进行电击。

AED会自动分析心律,提示是否需要电击。

电击后的继续按压和呼吸操作是维持复苏的关键。

心跳骤停患者八例复苏成功的救治体会

心跳骤停患者八例复苏成功的救治体会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笠 鲞箜 塑 00
萱墅 ! 鱼 !

壁 : ! : Q : : !

93 ・ 3
杂. 治疗 较 为 困难 。目前对 治疗 的时 机 与 方 法 仍 存 在 争 议 。 笔 者认 为 :I 骨 折 仅 为 裂 缝 骨 折 , 般 采 用 有 效 可 靠 外 固定 型 一 保 守 治 疗 , 后 开 始 功 能 锻炼 。 术 开放 内 固定 虽 能 强 力 固 4周 手
行脑复苏 、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C S处理 :) P PA ) ( C R开始时头枕 j 冰袋 , 制发热 ; 控 ②呼 吸机辅助 呼吸 , 直到 自主呼 吸恢 复 . 可 撤离 呼吸机 ; 自主循环恢复后 , ③ 维持血压在 较高水平 , 平均 动脉压在 9 mH ,以防止脑的低灌 注 ;④血糖控制在 6 8 0m g -
参 考 文 献
1 铃 木 良平 . 科 学 . 津 : 津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9 6 足外 天 天 18.
能锻炼是防止关 节僵直 ,创伤性 关节 炎及增加 局部血 液循
环 。 进愈 合 的最 好 措 施 。 促 在 影 响 Pl i n骨 折 疗 效 因 素 中 ,骨 折 类 型 的严 重 程 度 是 o
1 救 治 方 法 : 1遵 循 2 0 心 肺 复 苏 国 际指 南 标 准 进 行 . 2 () 0 5年
基础 C R: P ①按 压部位在 两乳头连 线 的中点 : ②按压 通气 比
为 3 :: 02 ③为使按压有效 , 按压应有力 而快速 . 成人复苏按压 为 10 ̄/ n 按 压幅度 为 4 5c 每次按 压后胸 廓完 全 弹 0 mi, ~ m, 回, 保证松开 的时 间与按下基本 相同 。 按压 中尽量减少 中断 , 如中断应尽量少于 1 。④电除颤单相 波 30J 双相 波 1 0 0s 6 , 5 J 电除颤后继续进行 5 , 个周期 的 C R, P 再检查心律 ; 肾上腺 ⑤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摘要】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对我科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

结论,及时的心肺复苏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心跳呼吸骤停是机体危急状态,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C,N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5rain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是CPR 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原则:争分夺秒、当机立断、分工合理、配合默契。

1 瞬间判断病情由于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使得全身重要脏器出现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

大脑一旦缺血缺氧4—6 min,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 min即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

因此,在4~6 min内,最好在4 min内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

1.1 判断依据清醒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呼吸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新的复苏指南提出病人有无循环消失是判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即有无正常呼吸、咳嗽或吞咽等自主活动,强调在10s内完成评估。

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心脏骤停,应立即现场抢救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1.2 判断方法呼唤、轻拍、推动患者肩部,如无刺激反应,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行CPR,并紧急召唤其他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2 开放气道立即将患者头后仰,平卧于硬板床上,解开患者衣领、女性胸罩等,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异物和分泌物,解除舌后坠,使呼吸道畅通。

3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过程中,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患者口唇4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

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捏鼻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下降,听、感觉患者呼吸流动情况,准备进行下次操作。

心肺脑复苏抢救猝死呼吸心跳骤停25例临床分析

心肺脑复苏抢救猝死呼吸心跳骤停25例临床分析

暑 :: 曩 番彰 毒
◆0番誊_ 蓐≯誊蓦 0 ≯蓦l 一 :
心肺 脑 复苏 抢 救 猝 死 呼 吸 心 跳 骤停 2 5例 临床 分 析
张 宽 民 辛 建 勋
【 中图分类号 】5 16 4 R4. 【 文献标识码 】 A
任 文 生 王彩 玲
汶 永科
眉 县人 民 医院 ( 西 眉 县 7 2 0 ) 陕 2 3 0
维普资讯
临 床 研 究 _
C NE NN0 0N 医 创 研究 20年3 第4 第8 MEDI I I VAT1 RESEARCH 学 新 07 月 卷 期
曩 曩 ll 。 l 重 | 矗。 譬 l:誊 # : I l l : 萎 薯 董
P”

搏 30— 6 3 0 , 6 3 0— 6 J 1 患 者 无 意 识 , 瞳 孔 4 双 mm 散 大 固 定 , 面
p m
患者男性,8 就诊时间20 年 1 3 岁, 05 2月5日 1 兰 , 2 以间歇
p m
色苍 白 , 无心跳 , 身冰 凉 , 全 继续 给予 心肺 复 苏 , 胸外 按 压 , 隔 每 1mi 0 n电击起搏一 次 , 能量 为 30—30—30 , 点质量 分数 0 6 6 6 J静 . 9 %氯化钠 20 l多 巴胺 2 m ,0 葡 萄糖 20 l参 脉 注射 液 5m , 0 g 1% 5m , 8 m , 胸外按压时 , 0 l21 发现 患者头部 无意识转 动 了一下 , 起初 以 工作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因此 , 我们应 利用 此时期进 行宫颈癌 的
【 文章编号 】6 1 7 2 (0 7 0 17 — 8 1 20 )8—04 0 0 2— 2
楚, 急性痛苦病 容 , 面色苍 白, 全身湿冷 , 口唇无 明显 紫绀 , 双肺 听 诊呼吸音清 , 心率 6 8次/ , 分 心律 齐 、 音低钝 , 辨膜 区未 闻及 心 各 杂音 , 腹部无 明显异 常 , 四肢活动 自如 , 未梢冰 凉 , 院诊 断胸 痛 人 原因待查?冠心 病?心 绞 痛? 心梗? 立 即给 予 持续 吸氧 4~5 升/ , 卧位 , 分 平 保暖 , 消心 痛片 5 g 舌下含 服 , m , 盐酸 吗啡 1 m , 0 g 从 20 0 1年 1月至 20 0 5年 1 2月抢 救猝死呼吸心 肌注 , 建立静 脉通路 , 两路输 液 , 予静 注质 量分 数为 5 %葡 萄 给 0 糖 2 m 加维生素 C . , 0l 10 静点质量分数 为 1%葡萄糖 20 l冠心 0 5m , 宁注射液 2 m , 0 l急查 心电图示 V ~ 。 V 导联 S—T压 低 , 提示 心肌 缺血 , 急查 血常规 , 心肌酶谱 。1 患 者突然 反 复抽搐 数秒钟 , 2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率为 1 0 %, 超过 6 m i n存 活率仅 4 %, 1 0 m i n以上者存 活的可
能性更小… , 这就 要求心肺 复苏的过 程分秒 必争 。如果患者
得不到及 时有效 地救 治 , 就 会迅速发 生生 物学死 亡。其 复苏
成功率是评估急救水平 的重要标志之一 。笔者 总结抢救成功 的体会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急 救 与 护 理
他是 由多 种急 、 危、 重病 及意外情 况造成 的心 跳呼 吸停 止 , 是 急诊工作 中常见 的最为危急的疾病 , 急救 工作是否及 时准确 ,
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生命安危和预后 。而心肺 复苏术是指对心 跳呼吸停止者采取 心肺 功能抢救 的一系 列措施 , 目的是使患
吸支持 、 胸外按压 等措施 , 启动基础生命 支持 , 为抢救 赢得 时
间。
2 . 2 急救措施 : ①畅通呼 吸道 。在 3~ 5 s 的时 间 内, 先解开 患者衣 领、 围 巾、 裤带等 , 抢救者一手使 患者 头后仰 , 另一手把
患者下颌 向前提起 或使颈 抬升、 舌 根上 移而不影 响呼 吸道通 畅, 并用手或器具去除 口腔内的异 物。如果异物在气管 内 , 则
况, 了解 病史及最 近的食 欲情况 , 了解 有无基 础心脏病 、 有无
突发事件 、 有无恶 心 、 呕吐等病情变化 , 对 引起心跳 呼吸骤停 的原因进行初 步判 断。同时观察 患者 的意识 、 心率 、 血压 、 呼 吸, 尤其 重视 E C G的检查和变化 。当发现 患者 意识 丧失 , 大 动脉搏动消 失 , 心 电 图显示 心跳骤停时 , 立 即呼救 , 同时行呼
的应用 效果 [ J ] , 吉林 医学 , 2 0 1 2 , 3 3 ( 1 0 ) : 2 0 7 4 .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男性,48岁,因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搏而入院。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我们考虑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

现就该病例进行讨论,以期找出可能的原因、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8岁,既往无心脏病史,但有长期吸烟史。

当天早晨突然感到胸痛、头晕,随后倒地不起。

现场目击者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CPR),并迅速送往医院。

到达急诊室时,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搏。

心电图显示为室性停搏。

二、可能原因分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长期吸烟,为冠心病高危因素。

突发胸痛、头晕等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2. 肺栓塞:长期卧床或下肢活动减少,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急性肺栓塞。

3. 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心电图显示为室性停搏,提示可能存在严重心律失常。

三、治疗方案探讨1. 心肺复苏(CPR):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2. 电除颤:若患者为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应尽早实施电除颤治疗。

3. 溶栓治疗: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溶栓治疗。

4. 抗凝治疗:对于确诊或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5. 针对病因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冠心病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等。

四、预防措施建议1.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2. 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早发现心脏问题。

3. 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扉复苏实验报告

心扉复苏实验报告

心扉复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心扉复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心脏停跳后的复苏机制,揭示心脏复苏的关键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实验动物心脏停跳10分钟后进行复苏。

- 对照组:实验动物心脏无复苏处理,正常生活环境下观察。

3. 实验过程:- 采集基础数据:记录实验动物的心脏基础数据,包括心率、血压等。

- 复苏处理:1) 在心脏停跳10分钟后,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复苏处理。

2) 按照标准的心肺复苏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复苏过程中的数据。

- 对照组处理:对照组的实验动物无复苏处理,正常生活环境下观察。

4.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1. 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心率和血压差异:- 实验组心率:实验组复苏成功后,心率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

- 实验组血压:实验组复苏成功后,血压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

- 对照组心率和血压:对照组的实验动物心率和血压保持正常稳定水平。

2.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复苏组动物的心率和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较长,- 对照组动物的心率和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实验组的心脏复苏过程明显较对照组恢复时间更长。

3. 心房和心室的复苏情况:- 实验组心房和心室具有较好的复苏情况,形态和功能均恢复正常。

- 对照组动物心房和心室形态和功能也处于正常水平。

实验结论:通过心扉复苏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 心脏在停跳后经过适当的复苏处理,可以恢复正常的心率和血压水平。

2. 复苏时间越短,心脏恢复正常功能所需的时间越短。

3. 心房和心室是可以复苏的,形态和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4. 心肺复苏程序对于心脏复苏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实验意义:心扉复苏实验的结果对于研究心脏停跳后的复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复苏的关键因素,为临床心脏骤停的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心跳骤停病例心肺复苏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心跳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

方法对3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分析。

结果16例有效心搏和自主呼吸得到恢复,20例心肺复苏成功之后进入ICU 病房监护治疗。

结论实施早期规范的胸外按压、及时除颤、气管插管治疗,科学用药,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促进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rious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cardiac arrest recovery with successful rescu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xteen cases had effective heartbeat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storation, twenty cases were given the ICU ward care treatment after successful CPR.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and standard chest outside pressure, timely defibrillat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reatment timely, scientific medication are the important accelerated factors for the recovery success.
[Key words] Cardiac arrest; Recovery; Rescue; Scientific medication
在医学临床治疗中,心跳骤停属于较为严重的急发病症,实施心肺复苏(CPR)抢救是对患者进行有效急救的最佳途径[1]。

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共计36例。

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0~77岁,平均46.5岁;36例患者中,4例在居所发病,10例在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发病,22例在急诊室发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脏骤停诊断标准相吻合;经心电图确诊,28例心脏停搏,8例心室颤动。

所有患者中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电击伤、药物中毒、异物窒息分别为14例、8例、4例、4例、4例,另有2例患者为周期性麻痹低血钾。

1.2 复苏方法
对所有患者开展常规心肺复苏程序治疗抢救,进行持续性胸外心脏按压,在胸骨下1/3处着力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同时使用喉镜实施呼吸机高频正压气道通气,实施气管插管以及电击除颤,电击除颤当在出现心跳骤停5 min之内进行[2],在锁骨下静脉处进行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碳酸氢钠等药物输液,患者复苏成功之后进入到ICU病房开展监护治疗。

2 结果
36例患者中,16例在4~18 min之内其有效心搏和自主呼吸得到恢复,意识恢复;20例在心肺复苏成功之后进入ICU病房,实施复苏后监护治疗。

其中,1例住院治疗30 d后仍未恢复意识,后办理出院手续;另1例因原发病加重导致死亡;其余患者均获痊愈。

3 讨论
3.1 及时开展CPR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患者在出现心脏骤停之后,脑部供血量大量下降,出现意识模糊乃至消失,4~6 min内大脑皮质细胞将出现不可逆性伤害。

因此,医生必须要在心跳骤停4~5 min内实施科学及时的CPR抢救,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自主循环以及呼吸的恢复,
减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帮助脑功能尽快恢复。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中,复苏时间提前程度与成功率成正比[3]。

3.2 气管插管、正压给氧以及胸外按压能够提高抢救效果
医学资料显示,在实施胸外按压状态下,脑血流量为正常值的30%左右,但是心肌血流量能够实现双倍值,在治疗中进行科学有效的胸外按压,辅之以机械通气进行有效供氧,能够在一定时间里发挥血流动力学作用,为心脑肾血液供应提供有效保障,在使用复苏药物的前提下,能够加快心跳以及呼吸功能的恢复。

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要注重科学按压以及心肺复苏的标准化工作,对心脏的按压强度与时间都要适当增大,在心脏骤停时间不长的患者抢救中,应当全力实施急救,如无法立即进行器官插管抢救时,应当运用喉镜给予呼吸机高频正压气道通气,其抢救效果明显超过其他人工呼吸法。

3.3 尽早除颤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
医学资料显示,在患者心脏骤停1 min内实施有效的除颤,复苏成功率能够达到85%~90%,每推迟1 min,复苏成功率相应下降10%左右。

针对顽固性室颤类型患者,应当采取电与药物相结合的除颤方式,心脏复苏的成功性较大。

在实施除颤急救成功之后,患者自主循环得以恢复,还要强化呼吸支持,间断性地对心率和心律实施监测,通过持续静点利多卡因的方式,以防止再次出现室颤。

3.4 合理运用复苏药物提高疗效
抢救治疗中的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在常规性抢救中,一般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的方式实施治疗;如没有明显疗效,则应每隔5 min左右进行重复给药。

在实施除颤之前进行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可实现室颤波从细颤向粗颤转变,提高电击过程中心脏的反应,增加电除颤成功概率。

对于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缩血管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以尝试运用胺碘酮。

对心脏骤停病因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实施可逆因素特殊治疗,本文中有4例异物窒息患者均为醉酒后因呕吐物导致窒息所致,在急诊过程中立即对其实施CPR、实施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同时以支气管灌洗将堵塞在支气管之中的残留物清除干净,患者心跳与呼吸逐渐恢复,成功复苏[4]。

患者中另有周期性麻痹类型患者,经心电检查显示低血钾改变,在电解质抽检过程中出现心跳与呼吸骤然停止,医生在对其进行紧急CPR的同时,实施静脉补钾治疗,经10~15 min得以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甚至逐步清醒。

对于中毒时间不长的患者,CPR成功后,可以进行气管插管状态洗胃,提高毒物排出效果;对于实现复苏之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在过程短、无其余禁忌证状态下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综上所述,在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实施早期规范有效的胸外按压,及时实施除颤、气管插管治疗,科学使用复苏药物,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 章小蕙. 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9,5(2):49-50.
[2] 蒋逸. 心肺复苏治疗研究[J]. 急诊医学,2011,9(5):78.
[3] 陈文静. 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18例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8(6):114.
[4] 邱海波. ICU主治医师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45-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