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11m m 出瞳直径: D 5m m 出瞳距离: lz 108m m 目镜焦距: 18m m 物镜焦距: f物 f目
计算孔径光阑在以下三个位置时,光学元件的 孔径大小。 (1)物镜左侧10mm; (2)物镜上; (3)物镜右侧10mm;
D D 30m m (入瞳直径) tan 8m m y f 物 (分划板上的一次实像 高)
在长光路显微镜系统中,设有转像镜,造成主 光线在后面的透镜上投射高度很高,需要增大 透镜口径。 再加一个场镜解决这个问题
场镜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降低主光线在后面 系统上的投射高度,不改变轴上点的光束行进 走向,将孔径光阑成像在转像透镜上,起到光 瞳衔接的作用。
第五节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一. 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照相制版、电影放映:平面像; 望远镜、照相物镜:空间像。
2. 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组合光学系统涉及到孔径光阑的匹配问题,首 先必须明确两个概念: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对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对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入瞳确定了,能够进入系统的光线也就确定了; 出瞳同理。 孔径光阑在系统的最前面,孔径光阑本身就是入瞳; 系统是一个薄透镜,当孔径光阑按放其上时,光阑既是入 瞳也是出瞳; 孔径光阑在系统的最后面,孔径光阑本身就是出瞳;
3. 讨论
在具体光学系统中,当物平面位置变动时,需 分析真正起作用的光阑是谁。
对于由多个口径已经确定的透镜组合在一起的镜头, 对于位置确定的轴上物点,要分析哪个透镜的边框 是孔径光阑。 方法1: 从确定的轴上物点追踪一条近轴光线,求出在每个 折射面上的投射高度,投射高度与口径之比最大的 透镜边框就是镜头的孔径光阑。 方法2: 将每一块透镜经它前面的所有透镜成像,并求出像 的大小,这些像中对给定的轴上物点所张的角最小 者,其对应的透镜边框就是镜头的孔径光阑。

工程光学 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综述

工程光学   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综述

光瞳:孔径光阑的像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可直接确定入射孔径角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可直接确定出射孔径角
1)入瞳(或出瞳)为孔径光阑的共轭实像
2)入瞳(或出瞳)为孔径光阑的共轭虚像
——入射(或出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入(或出)瞳的边缘
三、小结
1、孔径光阑:入瞳、出瞳
例:已知物点A离透镜1的距离为-l =30mm,透镜1的通光 口径D =30mm,光孔2的直径D =22mm,像点A’离透镜的 距离l ´=60mm,透镜与光孔之间距离为d=10mm,试确定 这个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
1 1 2
1
解:判断孔径光阑:轴上物点的成像张角比较法 1)透镜1的框相对于前面光学系统的像与自身重合。 1 1 1 2)光孔2相对于前面透镜成像: l l f
★ 轴上物点对成像张角比较法
Q1
L2
L1
Q1
) U
L2
Q
Q2
A
Q
Q2
a. 将光学系统所有光阑(各个透镜和光圈等),对其前面 的光学系统(物空间)成像,求像之大小和位置; b. 由物位置(轴上点)向各像边缘、第一个透镜边缘分别 作连线, 求张角最小值即为入瞳,相应的共轭物为孔径光阑; c. 孔径光阑对后面光学系统(像空间)所成像即是出瞳。
例2:三片型照相镜头
孔径光阑
物像关系
F
入瞳 前面 光学 系统 孔径光阑 后面 光学 系统 出瞳 整 个 光 学 系 统
F
孔径光阑
★ 总结:孔径光阑、入瞳与出瞳
出瞳
Q1 L 1
孔径 光阑
入瞳
L2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镜
教材P31--P32
目镜
B’
A
y’ '
'
-y
F’1

F2 A’
物体对人眼的张角
-y -

-L
D L tgω ' G tgω f '1 f '2
图4-14 显微镜系统光路 一般观察显微镜中,显微物镜上的轴向光束口径最大,通 常把孔径光澜选在物镜框上
望远镜光学系统小结:

两个光学系统联用时,一般应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目视光学系统的出瞳一般在外,且出瞳距不能短于 6mm。

望远镜系统的孔径光阑在物镜左右,尽量减小光学
零件的尺寸和体积。

分划板框是望远系统的视场光阑。
[例1] 6×双目望远镜系统中,物镜焦距为108mm,物
镜口径为30mm,目镜口径为20mm,如果系统中没有 视场光澜,问该望远镜最大极限视场角等于多少?渐晕 系数K=0.5时的视场角等于多少?
望远系统的垂轴放大率与物体所处位置无关
表4-1
阑位 (1) (2) (3) D物 31.5 30 31.6 D棱
通光口径
D分 16 16 16 D目 23.5 23.7 24 l’ z 20.5 21 21.3
31.5> D棱>16 30> D棱>16 31.6> D棱>16
在第二种位置时,即将物镜框作为系统的孔径 光阑,物镜口径最小。
§4.1
一、光 阑


光阑: 限制成像光束的光孔,或者是限制成像范围的光 孔或金属框,可分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决定能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 决定系统的视场; 限制光束中偏离理想位置最大 的一些光线,以改善成像质量; 拦截系统中有害杂散光;

光阑和光束限制

光阑和光束限制

光学系统的渐晕 B1点是轴外点能充满 入瞳参与成像的最远点, 在R=AB1的圆内,是能 使充满入瞳的光束参与成 像的区域;以AB2为半径 的圆周上只能以半孔径成 像;以AB3为半径的圆周 及其以外的区域的轴外点光束不能进入光学系统成像。 可见,从轴外B点开始到B3充满入瞳的光线被逐渐拦截, 导致在像面上相应的圆环区域逐渐变暗,这种现象叫渐晕。 出现渐晕区域叫渐晕区。
l1 25mm
y' l1' 20 0.8 y l1 25
15 y 18 .75 mm 0. 8
• 再求光阑3被前面光组所成的像。 • 必须注意:为了求得光阑3在物空间的像, 要使它对透镜1、2成像。
• 先求光阑3被透镜2所成的像,再求 该像被透镜1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 求法如上,因为l 2’ = 30mm, • y2’ = D3 / 2 = 10mm,利用高斯公式 得
• (这一限制轴上点光束孔径角的 光阑)——孔径光阑被其前面的 光组在光学系统物空间所成的像 称为入射光瞳,简称入瞳。
入射光瞳的大小完全决定了进入系统参与成像的最 大孔径角,是物平面中心进入系统光束的公共入口。轴 上物点发出的立体光束,只要能通过入射光瞳就一定能 到达物面。 以上是对物方空间的讨论,对像方空间可得到相同 的结果。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被后面的光组成的像称为出 射光瞳。
Pf '2 P 1 f '2 z ' PF
z ' P2 F 1 2 f ' z ' PF
2 z ' P 2 Ff '2 1 2 4 f ' z '2 P2 F 2
由以上公式讨论几个问题: 1.要使对准平面至无限远的整个空间在景像平面上都有 清晰的“像”,对准平面应该在何处? 2 f ' z ' P2 F 此时,1 2 P , 有f '2 z ' PF

工程光学补充4

工程光学补充4
F D1 D2 F'
图4-5 (a)
D 1 D2 D' 2
F U2 U 1
F'
图4-5 (b)
孔径光阑的判断
应当指出, 应当指出,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只是对确定 的物体位置而言的,如果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的物体位置而言的,如果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原来孔径光阑有可能失去限制作用而被其它器 件所代替,孔径光阑的所属将发生变化。 件所代替,孔径光阑的所属将发生变化。
光阑的作用: 光阑的作用:
(1) 保证近轴条件,改 ) 保证近轴条件, 善成像质量( 善成像质量(像的清晰 ),控制景深 控制景深. 度),控制景深. (2) 控制成像物空间的 ) 范围. 范围. (3) 控制像面的亮度. ) 控制像面的亮度.
第一节 概述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光学系统中用于限制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阑称 孔径光阑, 为孔径光阑,如照相机中的可调光圈就是该系 统的孔径光阑。 统的孔径光阑。 在光学系统中, 在光学系统中,描述成像光束大小的参量称 孔径,系统对近距离物体成像时, 为孔径,系统对近距离物体成像时,其孔径大 小用孔径角U表示 对无限远物体成像时, 表示, 小用孔径角 表示,对无限远物体成像时,孔 径大小用孔径高度h表示 如图4-1所示 表示, 所示。 径大小用孔径高度 表示,如图 所示。
2
光瞳 设B为有效光阑。 则它被L1所成的像B’为入射光瞳;它被L2所成 的像B”为出射光瞳。B’和 B”对整个光具组是 共轭的。
讨论 有效光阑和光瞳 1.有效光阑:限制入射光束最 有效光阑:限制入射光束最 有效光阑 起作用的光阑 起作用的光阑 .
A’
P u
A B B’
求有效光阑的方法: 求有效光阑的方法:
孔径光阑 B y A -U U A 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

工程光学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照相制版、电影放映:平面像; 望远镜、照相物镜:空间像。
景像平面 AB; 在物空间和景象平面共轭的平面AB称为对准平面。
以入射光瞳中心点P为投影中心,将空间点沿主 光线向对准平面上投影,投影点在景象平面上的 共轭点就是空间点的平面像。
非对准平面内的空间点发出的充满光瞳的光束 和对准平面交为弥散斑,相应的在景象平面上 的像也是一个弥散斑,弥散斑的大小和光瞳直径 、空间点到对准平面的距离有关。
➢参与成像的光束空间位置不同; ➢光束通过透镜的部位不一样(像质差异); ➢通过全部成像光束需要的透镜孔径不一样。
实际的光学系统,透镜的孔径是有限的,其 边框阻挡部分轴外参与成像的光线,使轴外 点参与成像光束的宽度比轴上点小,从而边缘像 比中心暗----渐晕。
渐晕系数:
K
D D
入射光瞳示意
第三节 望远镜系统成像光束的选择
假设光学参数如下: 视觉放大率: 6x 视场角:2 8030
出瞳直径:D 5mm 出瞳距离:lz 11mm 物镜焦距:f物 108 mm 目镜焦距:f目 18mm
计算孔径光阑在以下三个位置时,光学元件的 孔径大小。 (1)物镜左侧10mm; (2)物镜上; (3)物镜右侧10mm;
D D 30mm (入瞳直径)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实际光学系统与理想光学系统不同,其参与 成像的光束宽度和成像范围都是有限的,如 何合理的选择成像光束很重要。
光阑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望远镜系统成像光束的选择 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光学系统的景深
第一节 光阑
光学系统中一些中心开孔的用来限制成像光束 和成像范围的薄金属片,称为光阑。 光阑也可能是光学元件的边框。
视场是用光阑主动限定的---视场光阑

工程光学-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53

工程光学-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53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对准平面外物方空间点成像 相当于以入射光瞳中心为投影中心 以主光线为投影线使空间点投影在对准平面上,再成像在景像平面上 相机、望远镜、投影仪 现实中理想的点是不存在的 当弥散斑足够小 小于系统要求的最小分辨率 或小到可被系统认为是点时 该弥散斑便可被认为是对准平面外物点在景像平面所成的点像 因此,在景像平面上可得到对准平面外空间物点的清晰像 而能在景像平面成清晰像的物空间深度称为系统的景深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4、孔径光阑设置原则 (1)对于目视仪器,人眼瞳孔起限制光束作用,故光学系统的出瞳和人眼 瞳孔在位置上必须重合 (2)入瞳和光学元件重合时,元件口径最小 (3)为提高测量精度,在测量物体大小的显微镜中,需要把孔径光阑置于 光学系统的像方焦平面上,以消除由于物平面位置不准确所引起的测量 误差 (4)在某些用于测量物体距离的大地测量仪器中,常需要把孔径光阑置于 光学系统的物方焦平面上,以消除由于调焦不准而造成的误差
D
′ + ( − f目 ′ )]tg( − 4.25D ) hz目 = hz物 − dtgU ′ = 0 − [ f物 = 9.36mm;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3)光阑在物镜右侧10 mm 为追迹主光线 可先根据高斯公式 求出人瞳住置在物镜右侧11mm 再按上面方法计算
1 1 1 1 1 1 ' − = → − = → l z ≈ 11mm ' ' lz l f ′ lz 10 −108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三节 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一、双目望远镜的组成
1、组成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2、望远镜系统参数 视觉放大率: Γ = 6× 出瞳直径: 目镜焦距: 视场角:

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ppt课件

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ppt课件
一光阑被它前面光
组所成的像。(2) 再由入瞳中心向各光阑在物空间所成
像的边缘引光线,找出其中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那
个光阑像,与此张角最小的光阑像对应的那个光阑即
为视场光阑。
D3’
D1 D1’ D2
D2’
视场光阑
D3
ω1
ω2
ω3
孔径 光阑
入瞳
§4.2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轴外点成像光束位置确定后,计算边缘视场上、下边缘 光线,以确定各个光学零件的实际通光口径。
望远镜光学系统小结:
两个光学系统联用时,一般应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目视光学系统的出瞳一般在外,且出瞳距不能短于
6mm。 望远镜的物镜框是系统的孔径光阑。 分划板框是望远系统的视场光阑。目镜是渐晕光阑,
(2) 物镜上; (3)物镜右侧10mm.
出瞳直径: D'5mm
视场角: 415'
入瞳直径: D D ' 6 5 3m 0m
若孔径光阑在(2)位置上,分划板上一次实像像高:
y'f物'ta n8mm
分划板框限制了系统视场。因此分划板框为视场光阑。
表4-1 通光口径
在第二种位置时,即将物镜框作为系统的孔径 光阑,物镜口径最小。
渐晕系数:斜光束在子午面内光束 宽度与轴上点光束的口径之比:
K D D
照相光学系统小结:
可变光阑为系统的孔径光阑,为保证轴外光束的像质 孔径光阑设在照相物镜的某个空气间隔中。
在有渐晕的情形下,轴外点光束的宽度不仅由孔径 光阑的口径决定,而且与渐晕光阑的口径有关。
在照相光学系统中,感光底片的框子就是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的形状一般为圆形,视场光阑的形状为圆形
L:照相镜头 A: 可变光阑 B:感光底片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1.设照相物镜的焦距等于75mm ,底片尺寸为55×55㎜2,求该照相物镜的最大视场角等于多少?解:3.假定显微镜目镜的视角放大率Γ目=15⨯,物镜的倍率β=2.5⨯,求物镜的焦距和要求的通光口径。

如该显微镜用于测量,问物镜的通光口径需要多大(u =-︒3.42y =8mm 显微镜物镜的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为180mm )? 解: (1)在此情况下,物镜即为显微镜的孔径光阑L 目(2)用于测量时,系统中加入了孔径光阑,目镜是视场光阑 由于u 已知,根据u 可确定孔径光阑的大小在中M M B B '∆ OA P AB A O M B A D B ‘‘’‘’‘孔=++21 答:物镜的焦距为36.73mm ,物镜的孔径为7.734mm ,用于测量时物镜孔径为15.726mm 。

4. 在本章第二节中的双目望远镜系统中,假定物镜的口径为30mm ,目镜的通光口径为20mm ,如果系统中没有视场光阑,问该望远镜最大的极限视场角等于多少?渐晕系数k =0.5的视场角等于多少? 解:(1)A ’F 2出瞳L 目αω'F '1f ‘物L '-目fL ‘Z-uOB‘(2)答:极限视场角等于11.33︒渐晕系数为0.5的视场角为9.08︒。

5. 如果要求上述系统的出射瞳孔离开目镜像方主面的距离为15mm,求在物镜焦面上加入的场镜焦距。

解:D 物对场镜成像,位置为mm f l 1081-=-=’物对目镜有’目f l l 1112'2=- l mm l Z 15''2== mm f 18=‘目 可得 mm l 902=对场镜‘场f l l 1111'1=- 答:场镜焦距为54mm 。

6.思考题:当物点在垂直光轴方向上下移动时,系统的孔径光阑是否改变?答:当物点在垂直光轴方向上下移动时,孔径光阑对来自不同点的成像光束 口径限制最大,所以系统的孔径光阑不变。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相关屈光学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相关屈光学

p2 p p1
p1 p
p2
出瞳中心: 像空间参数 的起算原点
★对准平面的弥散斑直径: z1 z2
★景像平面的弥散斑直径: z1 z1 z2 z2
★由相似三角形得:
z1 p1 p 2a p1
z2 p p2 2a p2
z1

2a
p1 p1
p
z1
2、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Entrance and Exit pupils)
★ Pupils: The image of the Aperture Stops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照相机镜头中的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2 a
p1 p1
p
z2

2a
p
p2 p2
z2

2 a
p p2 p2
z1, z2 ~ a, p, p1, p2
z1, z2是否可以看做一个几何点,取决于其对观测元件的张角!
hz分 y f物 tg( 4.25o ) 8mm;
tgU物

tg( 4.25o )
hz物 f物

tg( 4.25o )
hz目 hz物 dtgU物 0 [ f物 ( f目)]tg( 4.25o ) 9.36mm;
tgU目

tgU目
f目
与人眼联用, 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D
D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复习:第二章
★目视光学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远处物体经系统所成的像对眼睛张角的正切,与该 物体直接对眼睛张角 的正切之比。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光阑的定义
光阑是限制光束通过的装置,通常由透镜、反射镜或光栅等光学元件构成。 光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光束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能量分布等特性。 光阑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光束的输出特性。 光阑可以分为入射光阑和出射光阑,分别控制光束的输入和输出。
光阑的分类
孔阑:通过孔径光阑使光束通过,限制光束的尺寸和形状 反射式光阑:利用反射面光阑限制光束的形状和方向 干涉式光阑:利用干涉原理对光束进行调制和限制 衍射式光阑:利用衍射原理对光束进行调制和限制
它们在人像摄影、 风景摄影、微距摄 影等领域都有广泛 的应用,对于摄影 师来说是必备的拍 摄工具。
光阑和光束限制器的优缺点
光阑的优缺点
优点:能够有效地控制光束的形状和大小,提高成像质量 优点:能够减少杂散光和眩光,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缺点:可能会对光束的能量分布产生影响,导致光束质量下降 缺点: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随着光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光阑和光束限制器的材料、结构、 性能等方面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目前,光阑和光束限制器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 方面,以满足更高精度的光学系统需求。
未来,光阑和光束限制器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等 方面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光学系统需求。
YOUR LOGO
保护光学元件免 受光束过强的损 伤
在激光加工等领 域中起到关键作 用
光阑和光束限制器的应用场景
光学仪器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器
激光技术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器
激光雷达:光阑用于控制激光束的发射角度,限制器的存在可以防止光束散射和干扰。
激光通信:通过光阑精确控制激光束的方向和大小,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激光切割:光束限制器能够减小激光功率,从而在切割材料时更加精确和安全。

工程光学4

工程光学4
工程光学基础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1
三部分组成 镜头:将外界景物成像在底片上。 光阑:调节成像光束宽度从而调节光能量。 底片架框:确定景物的成像范围。
2
概念
光阑:限制成像光束的光孔或限制成像范围
的光孔或框 孔径光阑: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的 光孔口径的光阑 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
32
§4.4
光学系统的景深
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1.空间物点的成像
2.光瞳对成像的影响:透镜失真 3.视场对成像的影响:景象畸变
33
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34
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35
光瞳对成像的影响:透镜失真
36
光瞳对成像的影响:透镜失真
37
视场对成像的影响:景象畸变
38
光学系统的景深
9
渐晕、渐晕光阑
10
入瞳和出瞳:
入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的透镜或透镜组在光学系 统物空间所成的像。 出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的透镜或透镜组在光学系 统像空间所成的像。

11
小结:
1,在照相光学系统中,根据轴外光束的像质来选 择孔径光阑的位置,其大致位置在照相物镜的某个 空气间隔中。 2,在有渐晕的情形下,轴外点光束宽度不仅由孔 径光阑的口径确定,而且还和渐晕光阑的口径有关。 3,照相光学系统中,感光底片的框子就是视场光 阑。 4,孔径光阑的形状一般为圆形,而视场光阑的形 状为圆形或矩形等。
显微镜测长原理
24
孔径光阑位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5
孔径光阑位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6
解决方法:
27
解决方法:
28
物方远心光路及其特点:

工程光学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典型光学系统

工程光学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典型光学系统

f l 250mm P l f
0 250mm / f
★正常视力的眼睛一般调焦在明视距离,即 虚像位于眼前250mm处, P l 250mm
P 250mm 250mm P 1 1 f f f
焦距以内成放大虚像
若眼睛紧靠着放大镜:P 0
——能分辨的两个等亮度点间的距离对应于艾里斑 半径。
无限远物点被理想光学系统成衍射图案: 第一暗环半径对出瞳中心的张角:
=1.22 / D, 入瞳直径D的函数
——能分辨的二点间的最小角距 离
0.555 m
=140 / D, D (mm)
补充 2:目视光学仪器
1、裸眼直接成像:视角取决于物的大小和物距(近点之外), 视角大小超过人眼极限分辨角的物体细节才可被分辨。
2、眼睛+目视光学仪器:视角可被目视光学仪器放大。 观察物体所需分辨率×目视光学仪器的放大率=眼睛分辨率 ★ 不同的目视光学仪器,通常选择的物距为: 1)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位于明视距离附近; 2)望远镜:观察物位于远处或无穷远。
一、裸眼直接成像:
★ 视角ω :
ye y tan l l0
y
眼睛的光心O0:眼睛节点, 主点近似看做重合的位置
(
l
O0
l 0
ye
二、眼睛+目视光学仪器:
★ 视角 :
tan yi y l l0
y

y
H
l
H
(
O0
l 0
yi
一、理想光学系统成像
1、几何光学:物点 高斯像点
衍射 2、波动光学:物点 高斯像面上的衍射斑(艾里斑)

工程光学4

工程光学4

2
• 孔径光阑对轴上点光束的限制:位置不同, 没有差别。
3
• 孔径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孔径光阑位置不同,参与成像 的轴外光束不一样,轴外光束通过L镜的部位也不一样,需要 透过全部成像光束的透镜口径大小也不一样。
MN光束较M′N′光束通过L镜的部位 高一些; 若要透过全部成像光束,光阑位于 A′所需的透镜口径要大,即N′光线 投射高度的2倍,而光阑处于A所需 的透镜口径要小,即2倍的N光线 投射高度。
7
•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的透镜或透镜组在光学 系统物空间所成的像,它是入射光束的入口。 •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景气后面的透镜或透镜组在光学 系统像空间所成的像,它是出射光束的出口。 • 若孔径光阑位于系统的最前面,则其为系统入瞳;若 孔径光阑位于系统最后面,则其为系统出瞳。 • 主光线: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对理想光学系统,主 光线(或主光线的延长线)必通过入瞳、孔径光阑和 出瞳中心。
19
第三节 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 孔径光阑:物镜框 • 视场光阑: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的圆孔光阑或分划 板框限制了系统的成像范围。
20
• 显微镜用于测长:在物镜 的实像面上置一刻有标尺 的透明分划板,要求像与 分划板平面重合。 • 测量误差解决方法:孔径 光阑移至像方焦平面上, AB和A1B1的主光线重合, 分划板上弥散圆中心距不 变。 • 光路特点:入瞳位于无穷 远,轴外点主光线平行于 轴,称“物方远心光路”。
为了减小光学零件的外形尺寸,实际光学系统的视场 边缘都有一定的渐晕。有时渐晕系数达到0.5也是允许 的,即视场边缘成像光束的宽度只有轴上点光束宽度 的一半。
6
• 前面看到经过透镜L的全部出射光束从孔径光阑这个 最小出口中通过。将孔径光阑A对其前面的光学系统 在物空间成像为A〞,由于孔径光阑A与其像A〞为 共轭关系,则入射光束全部从A〞这个入口中“通 过”。

光学第4节_光束限制

光学第4节_光束限制

2020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当入瞳和出瞳沿轴位移时,弥散斑在对准及其景象平 面上的位置亦改变,且投影像的变化和景物不成比例 ——透视失真
s1 s2
s2 '
s1 s2
s1'
s1‘(s2 ')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缩小光瞳时,弥散斑也将缩小,当光瞳缩小到一定程 度时,就能保证对准平面附近一定距离的物点都能成 清晰的像。这个距离就是景深。 即景像平面上所获得 的成清晰像的空间深度。
(像清晰度),控制景深 2. 控制成像物空间的范围 3. 控制像面的亮度
光阑的种类: 孔径光阑: A、A‘ 限制成像光束口径, 调节入射光能和像质 视场光阑: B 限制成像范围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人眼瞳孔:孔径光阑
窗:
视场光阑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孔径光阑对入射光束有很直接的选择作用,对于轴 上物点和轴外物点,其限制或选择作用不同。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第一节 光阑
以照相系统为例,由三部分组成:
镜头:将外界景物成像在底片或探测器上 光阑:调节成像光束宽度从而调节光能量 底片及底片架框:确定景物的成像范围
v
L A A'
B
x 快门
u'
f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光阑的作用: 1. 控制成像光束的孔径(保证近轴条件),改善成像质量
场阑对后光学系统的像,称为出射窗,简称出窗。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入射窗对入瞳中心的张角称物方视场角. 出射窗对出瞳中心张角称像方视场角. 场阑一般放置在物面、像面,或中间像面上. 通过入瞳中心、孔径光阑和出瞳中心的光线 叫做主光线.

光学系统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第四章)

光学系统的光阑与光束限制(第四章)

第四章光学系统的光阑与光束限制一、填空题I级I级1空1、在光学系统中,对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通称为[1]。

光阑2、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阑称为[1]。

孔径光阑3、孔径光阑经过前面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1]。

入射光瞳4、孔径光阑经过后面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1]。

出射光瞳5、一般安置在物平面或像平面上,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1]。

视场光阑6、视场光阑经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1]。

入射窗7、视场光阑经过后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1]。

出射窗8、轴外点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束受到透镜通光口径的限制,而部分被遮拦的现象称为[1]。

渐晕9、孔径光阑位于光学系统像方焦面处,光学系统的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汇聚中心位于物方无限远处,这样的光路称为[1]。

物方远心光路10、孔径光阑位于光学系统物方焦面处,光学系统的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汇聚中心位于像方无限远处,这样的光路称为[1]。

像方远心光路11、在长光路系统中,往往利用[1]达到前后系统的光瞳衔接,以减小光学零件的口径。

场镜12、在像平面上所获得的成清晰像的物空间深度称为成像空间的[1]。

景深13、像面边缘比中心暗的现象称为[1]。

渐晕14、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一般采用[1]光路。

远心15、渐晕大小用渐晕系数衡量,线渐晕系数定义为轴外点成像光束与轴上点成像光束在[1]上线度之比。

入瞳16、与入射窗共轭的物是[1]。

视场光阑17、与入瞳共轭的物是[1]。

孔径光阑I 级2空1、在放大镜和人眼组成的光学系统中,放大镜的镜框是( ),人眼是( )。

视场光阑,孔径光阑2、一个10倍的放大镜,通光直径为20mm ,人眼离透镜15mm ,眼瞳直径为3mm ,当渐晕系数为0.5时,人眼观察到的线视场为( )mm ;无渐晕时,线视场为( )mm 。

33.33,28.333、开普勒望远系统加场镜后,视放大率不变,目镜通光口径( ),出瞳离目镜距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 • • • • §4.1 光阑 §4.2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4.3 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限制 §4.4 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4.5 光学系统的景深
• 组成光学系统的所有零件都有一 定的尺寸大小 • 没有对光学零件的大小加以限制 • 实际的光学系统除了应满足前述的 物象共轭位置关系和成像放大率的 要求外,还要有一定的成像范围
光圈优先: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 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手动设置光圈值,由测光结果自动调整快门速度。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的目的是,使用者可以自己控制景深。在风景摄影中,当使 用者希望近处和远处的画质都要清晰,而快门速度并不重要的时候,需要设定一 个较小的光圈值。在人物摄影中,相机使用者更希望一个较大的光圈值,使得人 物的背景失焦,用以强调人物主题而淡化背景。 使用光圈优先的另一个目的是让相机选择快门速度,以防止不恰当的曝光 时间。在风景摄影中,使用者当为瀑布拍照时,会选用较大的光圈值,也就是较 小的光圈配合较长快门时间,使得瀑布的水滴变得模糊。但当在较暗的灯光下摄 影时,一个较小的光圈值,也就是获得更大的光圈,使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
D
★出瞳直径: D'
5mm
★视觉放大率: 6
f物
f目
D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tan ★目视光学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tan 远处物体经系统所成的像对眼睛张角 的正切,与该
物体直接对眼睛张角的正切之比。
f1 tan *概念区别:角放大率 tan f 2
一个系统可以有0到2个渐晕光阑。
B1的成像光束不被拦,B2的成像光束主光线以下被拦, B3发出的光线只有一条通过,B3以下不能成像。
D 2、渐晕系数: K D
用渐晕系数表示渐晕严重的程度
想一想:①是否所有光学系统都要无渐晕? ②渐晕光阑是否只有一个?
关于问题①: 当孔径和视场都较大时,无渐晕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 为远离孔阑的透镜直径不能做得太大,且适当拦掉偏离 理想成像状态较远的即像差较大的轴外光束有利于改善 像质。 关于问题②: 单向拦光相当于孔阑位于光学系统之外。但孔阑在光学 系统内部时,可能有两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上光线,另 一个拦下光线。特别是全对称系统,必有两个渐晕光阑。
• 限制光束中偏离理想位置 的一些光线,用以改善系 统的成像质量 • 拦截系统中有害的杂散光。
• 光阑分为: • • •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消杂光光阑 渐晕光阑
一、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s)
• 孔径光阑:它是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立 体角(锥角)的光阑。 • 也就是起到决定能通过光学系统的光(即 像平面照度)作用的光阑。
f2 f 2 f1 f1
f1 ' tan U 1 tan U f 2
F1 F2
F1 F2
f 2 2 ( ) f1
, ,
2
望远镜的三种放大率均 与物距无关,仅与二光 组的焦距有关
1

各放大率的关系保 持不变
f2 f 2 f1 f1
★ 含义2: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但都起到了对轴上物点成 像光束宽度的限制作用;只需相应的改变光阑大小,即可保 证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不变。
★含义3: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则对应于选择轴外物点 发出光束的不同部分参与成像。
★ 孔径光阑的定义: 1)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孔径角的大小(宽度); 2)选择轴外物点成像光束的位置。
§4-1 光阑
• 通常光学系统中用一些中心开孔的薄金 属片来合理地限制成像光束的宽度、位 置和成像范围。这些限制成像光束和成 像范围的薄金属片称为光阑。 • 如果光学系统中安放光阑的位置与光学 元件的某一面重合,则光学系统的边框 就是光阑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 决定像面的照度。 • 决定系统的视场。
U1 arctg arctg D1 2l1
A 2 1
2′
B'
30 26.565 2 (30) D2 2(l1 l2 )
) U1 ) U 2
U 2 (
U 2 arctg arctg
B
A'
44 23.749 2 (30 20)
D2′的张角最小,最能限制轴上物点A的成像光束, 为入瞳,即光孔2为孔径光阑,U2为物方孔径角。 光孔2后面无透镜,孔径光阑与出瞳重合,U2′为像方 孔径角。
| | 1 物经望远镜成缩小像
(3)系统一定,则、、为定值,与物距l无关
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1、构成
物镜、目镜的 共同焦面上
转像
2、光学参数
' ★物镜焦距: f物 108mm
★目镜焦距:f目 18mm
l ★出瞳距离: z 11mm
★视场角: 2 8o30 与人眼联用, 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f1 ' tan U 1 tan U f 2
f 2 2 ( ) f1
(1)一般f1 0,f 2可正可负。
f 2 0 成倒像,观察不便,但便于测量,必要时加倒像系统 f 2 0 成正像,用于观察,但无实像面,不能测量
(2)在 | f1 || f 2 | 时
三、照相系统的光阑总结
孔径光阑在物镜中的位置 1、根据轴外光束的像质选择孔径光阑位置; 2、轴外点成像光束宽度取决于孔径光阑、渐晕光阑均有关; 3、感光底片边框,即视场光阑; 4、孔径光阑一般为圆形,视场光阑为圆形或者矩形。
第三节 望远镜系统
H
f
F ,H ,f
轴外物点发出并充满入瞳的光束不一定能全部通过系统,还 可能受到远离孔阑的光孔的阻拦,这就是拦光。请观察,当 视场逐渐增大时,轴外点发出充满孔阑的光束被前后两个透 镜所拦,其中上光线被第2个透镜拦,下光线被第1个透镜拦。 轴外点的实际成像光束孔径要比轴上点小。
1、渐晕现象:像平面的边缘比中间暗(离轴物点)。
第二节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一、照相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镜头、可变光阑(孔径光阑)、感光底片(视场光阑)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 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 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表达光圈大小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 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3、分划板 —— 视场光阑
入 瞳
出瞳
Q1
L1
孔径光阑
Q1
L2
入瞳
Q1
B
A
Q
Q
Q2
Q
Q2
A
B
C
Q2
★ 理想光学系统:主光线必然通过入瞳及出瞳的中心。 ★ 主光线是通过孔径光阑、并参与成像的物光束的中心光线。 ★入瞳中心是所有主光线的交点。
二、视场光阑
1、视场光阑:
(Field Stops)
★物方视场:能够清晰成像的物面范围;
透镜焦距:l1 60, l1 30 f 20; 光孔关于透镜的像: l2 d 10, f 20,l2 20; 像的大小: D2 l2 D2 44mm D2 l2
A B A' 1 2
2′
B'
3)D1,D2'对轴上物点A的张角:
(3) 孔径光阑位置的安放原则: a. 目视光学系统,出瞳与人眼瞳孔衔接(光瞳衔接原则); b. 投影计量光学系统,保证投影像的倍率不因物距变化,要 求系统的出瞳或入瞳位于无限远处; c. 对轴外光束像差校正; d. 各光学元件的口径匹配。
4、主光线(Chief ray):
★定义:离轴物点发出的、通过孔径光阑中心的光线。
2、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Entrance and Exit pupils)
★ Pupils: The image of the Aperture Stops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照相机镜头中的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物像关系
F
入瞳 前面 光学 系统 孔径光阑 后面 光学 系统 出瞳 整 个 光 学 系 统
F
孔径光阑
★ 孔径光阑、入瞳与出瞳 孔径
出瞳
Q1 L 1
光阑
入瞳
L2
Q1
Q1
B
y
A
y) UQ NhomakorabeaQ
Q2
U (
Q A
Q2
B
Q2
1)入瞳:决定光学系统的物方光束的孔径角。 2)出瞳:决定光学系统的像方光束的孔径角。 3)孔径光阑:实际起对光束限制作用的元件,决定了 入瞳、出瞳;三者互为物像关系。
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 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 ,进光量便多一 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 F 值常常介 于 f2.8 - f11。
曝光:相机的感光元件在有限的时间(快门速度时间)内接受光, 并成像,这个过程叫做曝光。感光元件,胶片时代是指的胶片, 数码时代指的是感光元件CCD或CMOS。 曝光过度:指由于光圈开得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曝光 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
★像方视场:相应的能够清晰成像的像面范围; ★定义:在物/像面上安放的、限定光学系统成像范围的光阑。
接收面或中间实像面上的分划板。
摄影系统:像面的大小决 定视场角2W的大小
望远镜:中间实像面上分划板的 大小决定视场角2W的大小
2、入射窗与出射窗
★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3、视场光阑、入射窗与出射窗三者互为物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