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光阑(应用光学第六,七次课)
x f f物
D Γ D 1 D Γ nu D 2 f 物 f目 2 f 500 2 250
数值孔径
Γ NA nu D 500
增大数值孔径可以提高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增大物方孔径角 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 增大物方介质的折射率 (浸液物镜)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光学系统中总有一个光孔是限制光束的大小的。 看下图: 出射光瞳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A
-U
U
A
说明
(1) 孔径光阑通过其前面的透镜成像到物空间去, 入射光瞳(入瞳) 入瞳实际上限制着光学系统的物方孔径角 U (2) 孔径光阑通过其后面的透镜成像到像空间去, 出射光瞳(出瞳) 出瞳实际上限制着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角 U (3) 入瞳位于物空间的;出瞳位于像空间的。 (4) 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对于整个光学系统是共轭的,即:
F物
非成像的光,来自反射面反射的光,仪器内壁反射的光等。
(2) 其危害:使像面产生明亮的背景,降低像的衬度 (3) 该光阑不限制通过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只限制那些从非 成像物体射来的光,例如:各反射面反射的光,仪器内 壁反射的光等。
物镜
消杂光光阑 分划板
(4) 当然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光学系统,专门设置消杂光光阑 的,且可以有几个的。例如:天文望远镜,长焦距平行 光管等。 (5) 一般的系统仅仅使用其镜管内壁加工成内螺纹,并涂以 黑色无光漆或者煮黑来达到消杂光的目的。
A 视场光阑
L2
L1
B
(9) 入射光瞳为有限大时,此时入射窗并不能完全决定光
学系统的成像范围
当入射光瞳无限小时
入射窗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1.3、 渐晕
由于轴外点斜光束宽度比轴上点光束宽度小,使像平面 边缘比中心暗的现象称为“渐晕”。
线渐晕系数
KD
D D
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渐晕不同
面渐晕系数难以处理。
给渐晕的原因: 1. 为了减小元件的口径 2. 为了去处某些像差较大的光线
在某些望远镜中,渐晕系数可以达到0.5
30 F’物
对于轴向光束,物镜口径最大,目镜口径较小 为满足光学特性的要求,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至少 应保证轴向光束通过。
3、轴外光束传播情况
1)孔径光阑确定:轴向光束口径最大的元件-----物镜
a F’物
a
2)、孔径光阑成像位置
a
b a
入瞳
F’物
出瞳
双目望远镜特点:物镜为孔径光阑,物镜垂直放置,可视 为薄透镜,位置确定,孔径光阑在像空间的像(即出瞳) 也是确定的。
S
光学元件的边框也起光阑的作用。
分类: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5.1.1 孔径光阑
一、孔径光阑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
作用: 决定了轴上点发出平面光束的孔径角,有时也称为有效光阑。
其实光阑决定了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大小。
光阑可在外面也可在里面
二、光瞳
光瞳就是孔径光阑所成的像。分为入瞳和出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后,经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入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前,经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解决的办法:使主光线不变
孔径光阑
y1´=y´
远心光路:将孔径光阑放置在像方焦平面处, 入射主光线与光轴平行,出射主光线永远不变,与像平 面的交点位置也不变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 应用 . 光学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4
二、物空间轴外光束渐晕分析
. 应用 . 光学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4
分成三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以AB1为半径的圆形区。在该区域内,每一 点都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全部光束成像。 B1点的确定:由入射光瞳的下边缘P2与入射窗的下边缘M2 的连线与物平面相交。 第二个区域是以B1B2绕光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环形区域。 在此区域内,已不能使所有点都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通 过光学系统成像。在子午面内,由点B1和B2,从100%到 50%渐变,产生渐晕。 B2的确定:连接入瞳中心P与入射窗下边缘M2与物平面相 交。 第三个区域以B2B3绕光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环形区域。在 子午面内,有B2到B3产生50%到0渐变, B3的确定:连接入射光瞳上边缘P1和入射窗下边缘M2与物 平面相交。
z 1 主面与光瞳面重合,有
' z '
' k
xz x f f , p l , p l
'
'
此时上式变成一般形式的高斯公式
2)光瞳处的拉赫不变量为
n1hzuz n h u J z
' ' ' k z k
' z 和 z为第一近轴光线与入射和出射光瞳平面相交的高 度, z 和 ' 分别为第二近轴光线在物像空间的夹角。 k
同理,光瞳处的放大 率可写为
n1 '2 再利用牛顿公式 x x ff ' f nk
' 1 k '
可得
z
1 n1 1 1 ' ' ' p p nk z f
第五章光阑和光束限制(2)讲解
我们把光学系统中所有光孔(包括透镜框)被 其前面的光组成像,以物面中心为原点对被成的 光孔像张角,即从物面中心点做出光孔像边缘的 孔径角,其中必有一个光孔像对物面中心的张角 最小,即孔径角U最小,这个像称为入射光瞳。
与入射光瞳共轭的光孔就是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的大小完全决定了进入系统参与成 像的最大的孔径角,是物平面中心点进入系统光 束的公共入口。
复习
在光学系统中,一些固定透镜和其他光学零 件的金属框架和专门设置的带孔的金属薄片是用 来限制光束的屏障,称为光阑。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物点进入系统孔径角u的光阑。
视场光阑:限制视场的光阑,决定物平面或物空 间有多大的范围可以被光学系统成像。
消杂散光光阑:只对非成像的杂散光起限制作用 的光阑,称为消杂散光光阑。
孔径光阑被其后面光组所成的像必是所有光
孔被其后面光组所成的像中对像面中心 A点张角 U 最小的一个。
孔径光阑被后面光组成的像称为出射光瞳。
P1
A
P1
U1 P2
A U1
P2
O1
O2
出瞳是光学系统的公共出口,能进入入瞳的 光束必能通过出瞳到达像面。
自物面中心A到入瞳边缘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U称为物方孔径角,它是轴上物点能进入光学系统 的光束中的最大的物方孔径角。
2.一焦距为1000mm的正透镜,在其焦点处有一发光 点,透镜前置一平面反射镜把光束反射回透镜且在 焦平面上成一点像,它和发光点的距离为1mm,问 平面镜的倾角是多少?
3.用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15mm厚的玻璃 平行平板,其折射率为1.5,设物镜焦距 f 450mm,
拍摄倍率 1 ,试求物镜后主面到平行板第一面
作业
1.有两个薄透镜孔径AB=CD=50mm ,AB透镜 f1 100 mm ,
第五章 光阑
5.4 渐晕光阑(重点、难点)
1、定义:轴外点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被透镜的通光口径 所拦截的现像,称为“渐晕”;用以产生渐晕效果的光阑, 称为“渐晕光阑”。
有两个渐 晕光阑!
实际上,渐晕现像是普 遍存在的,我们用不着 绝对的消除渐晕。一般 系统允许有50%的渐晕 (拦一半),甚至30% 的渐晕。
5.2 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重点)
前面已经说过,用以限制进入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孔径 光阑,与之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就是出瞳和入瞳。 一、定义: 1、入瞳:孔径光阑经前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入瞳决定了物方最大孔径角的大小,是所有入射光的入口。 2、出瞳:孔径光阑经后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 出瞳决定了像方孔径角的大小,且是所以出射光的出口。
目前大部分应用光学教材都直接称视场光阑的像是入(出)射 窗,并没有详解其中理由,以上为本人概括,参考资料为《几 何光学和光学设计》王子余著P85~P86,浙江大学出版社。
5.4 渐晕光阑(重点、难点)
暗角 以及LOMO的暗角艺术效果
5.4 渐晕光阑(重点、难点)
2、消除渐晕的条件
只要入射窗(决定了物方视场的大小)与物平面重合,出射窗 与像平面重合就可消除渐晕。
例题5-1: 计算判断系统的孔径光阑,并计算入瞳、出瞳 的位置和大小。
5.2 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重点)
二、主光线、相对孔径 、光瞳数以及数值孔径
1、主光线: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叫主光线。 主光线不仅通过入瞳中心也通过孔径光阑中心及出瞳中心。 主光线是物面上发出的充满光学系统入瞳的成像光束的轴线。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解析
B’ A B 孔径光阑 渐晕 光阑 消杂光 光阑 视场光阑 A’
位置:位置可选择,以达到限制杂散光的目的,也可以没有
§ 5-2 孔径光阑
1. 作用:在光学系统中实际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U。 2.孔径光阑的确定
所有光孔投射到第一光孔的物空间,对轴上物点A张角最小的光孔“像” 所共轭的光孔为孔径光阑,该光孔“像”称入射光瞳,这个张角称物方孔径角 2U。 所有光孔投射到最后一个光孔的像空间,对轴上像点A’张角最小的光孔“像” 所共轭的光孔为孔径光阑,该光孔“像”称出射光瞳,这个张角称像方孔径角 2U’。 物点在有限远时,各光孔像中,对轴上物点张角最小者,限制了轴 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4.说明:
1)物体位置改变,原孔阑可能失去控制轴上点孔径角的作用,要重复 上述三个步骤确定孔阑。 2)一般来说,入瞳在物空间,孔阑在系统中,出瞳在像空间; 但有时 光学系统第一个光孔为孔阑,入瞳与孔阑重合;
光学系统最后一个光孔为孔阑,出瞳与孔阑重合;
3)入瞳为孔阑经过前面光组在物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物点的物方孔径角。 出瞳为孔阑经过后面光组在像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像点的像方孔径角。 4)对于理想光学系统,轴上和 轴外物点的主光线都过入瞳、孔 阑、出瞳中心。 主光线: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 线称为主光线。 主光线是物面上发出的充满光学 系统入射光瞳的成像光束的轴线。
§ 5-1 光阑及其作用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应按其用途、要求,在成象范围内的各点以一 定立体角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这就是一个如何合理地限制光束的 问题。 定义:限制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光孔。 组成:透镜等光学零件边框或专门设置的带孔金属框。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例:有一光学系统,透镜O1、O2的口径D1=D2=50mm,焦 距f1′= f2′=150mm,两透镜间隔为300mm,并在中间置 一光孔O3,口径D3=20mm,透镜O2右侧150mm处再置一光 孔O4,口径D4=40mm,平面物体处于透镜O1左侧150mm处。 求该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窗、 出窗的位置和大小。
3)入瞳为孔阑经过前面光组在物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物点的物 方孔径角。出瞳为孔阑经过后面光组在像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 像点的像方孔径角。
4)对于理想光学系统,轴上和轴外物点的主光线都过入瞳、孔阑、出 瞳中心。 主光线: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线称为主光线。 第二近轴光线:由物方视场边缘发出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近轴光线 。
§ 5-3 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通过前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 视场光阑通过后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窗。 1.作用:限制物、像面上的成像范围。 2.视场表示方法: 物方线视场2y 长度度量: 像方线视场2y′
角度度量:
物方视场角2ω
像方线视场2ω ′
3.确定视场光阑的方法:
4. 说明:
1)场镜的光焦度可从物镜的出瞳与目镜的入瞳互为物象关系 的条件中求出。 2)场镜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正场镜和负场镜。 正场镜:使整个光束靠近光轴,从而减小了后面的透镜尺寸,
但出射光瞳靠近了目镜。
负场镜:使整个光束离开光轴,从而增大了后面的透镜尺寸, 但出射光瞳距离增大。
例:开普勒望远镜, f物′=100mm, f目′=20mm,物镜口径 D=25mm,由于目镜口径限制,轴外边缘视场渐晕系数 KD′=0.5,视场角2ω =10° ,问在不增加目镜口径情况下, 场镜焦距多大时,能恰好消除渐晕?
光学系统的光阑
整理ppt
视场光阑设在像面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F
物在有限远
y
y'
物在无限远
整理ppt
tg y ' f'
视场光阑设在物面
视场光阑 B y A
孔径光阑
y D视 2
tg y
空间深度 • 近景深:对准平面以近能成清晰像的物
空间深度 • 景深为近景深与远景深之和。
整理ppt
z2 z1
2a z'2
z'1
对准平面 B1
A B2
入射光瞳 出射光瞳 P'1
P1 P P'
景像平面 B"2
A'
P2
P'2
B"1
1
2
p2
p
p 1
p'1 p' p'2
z1 p1 p
D
p1
p1
Dp D z1
题解图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 孔径光阑在物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入 射光瞳,简称入瞳
• 孔径光阑在像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出射光 瞳,简称出瞳
• 孔径光阑、入瞳、出瞳三者互为共轭关系 • 入瞳在整个系统的物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出瞳在整个系统的像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C.R. M.R. 物
整理ppt
焦深
一个物平面能够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称为焦深
入瞳 出瞳
D D'
z'1 z'2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能量效率评价
能量传输效率
光阑应能有效地将光源的能量传输到 所需的光束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散 射和反射。
能量利用率
热效应
光阑在传输大量能量的过程中可能会 产生热效应,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和 稳定性。
在保证光束质量的前提下,光阑应尽 可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成像质量评价
分辨率和对比度
光阑对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有 直接影响,是评价成像质量的重
03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望远镜中的光阑
望远镜中的光阑主要用于控制进 入望远镜的光束的大小,以及阻
挡杂散光和防止过度曝光。
光阑可以调节望远镜的视场,使 得观测目标在望远镜的视场中清
晰可见。
光阑还可以减少望远镜的像差, 提高成像质量。
显微镜中的光阑
在显微镜中,光阑用 于控制照明光束的大 小,以适应不同的观 察需求。
光阑的成像改善作用
总结词
光阑可以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提 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VS
详细描述
在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光阑可以起到重要 的成像改善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放置光 阑,可以消除光学系统的像差,减少杂散 光和眩光的影响,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 比度。此外,光阑还可以用于调整光学系 统的焦距和景深,优化成像效果。
描述
不同类型的光阑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选择合适的光 阑类型和规格对于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光阑的作用
功能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光束的形状 、大小和方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光束质量和系统性能。 具体来说,光阑的作用包括限制光束的孔径、消除杂散光、 提高成像对比度和减小畸变等。
描述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1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3、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视场光阑。
4、渐晕光阑:轴外点光束被拦截的现象 称“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渐晕光 阑”。
5、消杂光光阑:用来拦掉光学系统中非 成像或因折射面反射产生的杂光光阑称
“消杂光光阑。”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x
' z
f'
xz
n1
n
' k
f
' z
,
x
' z
f ' z
f
'
n
' k
f
n1
f
n1
n
' k
f'
= n1
f'
x
' k
n
' k
x
f'
同理,光瞳处的放大
x1
p
x
z
,
x
' k
p'
x1
p
n1
n
' k
f
' z
,
x
' k
再利用牛顿公式 x1xk' ff
率可写为
可得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z 1 n1 1 p' p nk' z
由物面中心通过入射光瞳边缘的光线称为第一辅 助光线。同理,使所有的光学零件通光孔通过其
后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像空间去,则出射光瞳对 像面中心孔角最小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2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A1 A2 L
B1
B2
B
A
照相机系统简图
照相镜头L将外面的景物成像在感光底片B上;可变光阑A是一个开口 A1A2大小可变的圆孔。随着A1A2 缩小或增大,参与成像的光束宽度 就减小或加大,从而达到调节光能量以适应外界不同的照明条件,即 为孔径光阑 成像范围则是由照像系统的感光底片框B1B2的大小确定的。超出底片 框的范围,光线被遮拦,底片就不能感光;相机的视场光阑一般为矩 形,以对角线来表示线视场。
光学 系统
入 瞳
出 瞳
讨论1:人眼系统中的孔径光阑 入瞳 出瞳
眼睛入瞳:瞳孔经过其前面的系统(角膜、前房)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05mm; 眼睛出瞳:瞳孔经其后面的系统(晶状体、玻璃体)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67mm
讨论2:物体位置改变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只是对一定位置的物体而言的。如果物体位 置发生变化,原来的孔径光阑将会失去限制光束的作用。 这是因为光孔在物空间的像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最简单情况:
L 光阑Q
A
·
-U
F
·
· F′
Q1
第1步:画出每一个光孔经过其前面的光路所成的物空间的像 第2步:画出轴上点到这些孔像边缘的光线 第3步:判断张角最小者所对应的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有多个透镜时:
首先应使所有的光孔处于同一空间
Q1 P1
L2’’
A
●
●
F -U L1 L2 Q2 P
2
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于光轴放置的通光孔屏 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一般为圆形,也可能为长方形,或直径可变 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学系统的光阑
即是其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与光轴放置的 通光孔屏。
其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其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阑的种类
⑴ 孔径光阑 ( aperture diaphragm ) ⑵ 视场光阑 ( visual field diaphragm)
4、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的关系
孔径光阑的确定:
Q1 L 光阑Q
A
·
-U
· F
F′
·
入瞳(出瞳) 孔径光阑
5、如何确定孔径光阑?
① 先求出系统中所有通光孔在物(或像)空间 的共轭像的大小和位置; ② 分别作出从轴上物(或像)点到这些孔像边 缘的连线; ③ 判别其中张角最小者,即最能限制轴上物点 (或像点)光束大小者就是入瞳(或出瞳), 而与其相共轭的通光孔(实物)即为孔径光 阑。
为消除或避免渐晕,应尽量使入窗与物平面 重合;出窗尽量与像平面重合。
三、渐晕现象
三、渐晕系数
作业:
5-1, 5-2, 5-4。
薄透镜组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F
F1
H
H'
F2'
F1' F'
F2
P2
2、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 (entrance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在物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光瞳(简称入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物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物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入瞳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为最小。
3、孔径光阑与出射光瞳 (emergent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后面的光学零件在像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光瞳(简称出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像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出瞳对轴上像点的张角为最小。
工程光学讲稿(光阑)
学零件都有一定的大小。因此、从物体发出的光束能够进入系统成像的只
是其中一部分。显然,光学零件起到了限制光束的作用。更确切地说,是 放置光学零件的金属框(如透镜框、棱镜框)限制了成像光束的位置和大
小。因此,我们把系统中起限制成像光束作用的光学零件的金属框称作
“光阑”。 在光学系统中,不单用装夹光学零件的金属框的内孔来限制光束,有
学系统,因此,能被系统成像的物面范围便由极小的入瞳光从与入射窗边
缘的连线(主光线)所决定,主光线便是视场边缘光线。
入窗限制了物平面的成像范围,是因为在所有光孔被其前面光组所成 的像中入射窗对光瞳中心的张角为最小,同样,出射窗之所以限制了像方 视场的大小,也是因为在所有光孔被其后的光组所成的像中,出射窗对出
瞳中心的张角为最小。 这就解释为什么视场光阑能限制物面成像范围的原
因。 入射窗 出瞳 入瞳
L1
-ω'
ω
L2
像
物
主光线
视场光阑 出射窗 孔径光阑
以上只讨论了入射光瞳口径为无限小的情况。实际上,光学系统的入射
光瞳总是有一定大小。有时还可能很大。此时系统小光束被限制的情况就变 得复杂一些。下面我们就一般情况作简要分析。
照相机和光阑的作用
将Dp被后面的光组成像。由高斯公式得:
1 1 1 l ' 20mm l ' 20 10 l' 20 1 2 y' -1 2 2mm l 20
系统的出瞳在L2透镜之后20mm处,大小为2mm。 举例2:在上例中,若物点位于轴上无限远处,试问此时哪一个光阑是系统 的孔径光阑? 解:当物点位于轴上无限远时,从物点向光阑像边缘引伸光线,实际上这 些光线都平行于光轴。所以,此时只须比较位于系统物空间的所有光阑像 的孔径大小,直径最小者就是入瞳,它对应的光阑就是孔径光阑。
光学系统中与孔径光阑共轭
光学系统中与孔径光阑共轭在光学系统里,孔径光阑可不是个简单的配件,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想象一下,孔径光阑就像是那把掌握着光线的钥匙,能够调节光线的数量和质量。
没错,光线就像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小精灵,时不时想要冲出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光阑的作用可大了,太大了,简直是大到不可思议。
你想啊,如果没有它,光线随便乱窜,那可就糟了,最后画面估计就是个大雾霾,啥都看不清,真让人无奈。
我们都知道,光是有波动的,像波浪一样,有高有低。
孔径光阑的设计正好能帮助我们管理这些波动,保持画面的清晰度。
想象一下,如果光线像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孔径光阑就像那个负责监督的老师,确保孩子们不往危险的地方跑。
这样一来,画面就能更加干净利落,简直像是把草坪修剪得平平整整,一眼看去,心里就舒服。
再说到光阑的共轭关系,哎呀,这个词听起来高深,但其实简单得很。
光阑的位置和成像位置之间有个微妙的关系,就像一对默契的舞伴。
在舞池里,他们相互配合,让整个舞蹈看起来流畅又优雅。
孔径光阑和成像平面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一种微妙的平衡。
光线通过孔径光阑的瞬间,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彼此呼应,形成了完美的画面。
这样一来,观众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犹如珠宝般璀璨,令人赞叹不已。
不过,孔径光阑的调整可不是随便来的。
得讲究点,像调味料一样,放多了或者少了都不好。
想想看,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结果菜肴就咸得不可入口,反之放少了,味道就没了。
光阑也是如此,调得刚刚好,才能让光线呈现出最佳状态。
就像金子打磨,越细致越闪耀,画面才会显得更加生动。
当然了,现代的光学技术进步飞快,许多高端设备已经可以自动调节光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技术再怎么发达,也不能替代那份对细节的追求。
想象一下,艺术家在画布前认真作画,心中揣摩着每一笔每一划,那种专注的神情,真的很让人感动。
孔径光阑的调节过程就像这种艺术创作,只有用心去对待,才能创造出美的奇迹。
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控制着光线的进入,确保每一幅画面都能展现出它应有的美丽。
5.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 4)、消杂光光阑 ➢ 杂光:非成像物点射入系统的光束,由折射面或由仪
器内壁反射等产生的光束。
➢ 危害:使系统像面产生明亮的背景。降低像的衬度,
影响像质。
➢ 消杂光光阑:光学系统中限制杂散光的光阑。 ➢ 实现消杂光的一般方法:镜筒内壁加工螺纹并涂
黑色无光漆或煮黑。(吸收、遮挡光)
10
作业:
Thank You!
11
5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1陈道群20097215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在成象范围内的各物点以一定立体角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
5.1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陈道群
2009.7.21
1
5.1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在成象范围内的各物点以
一定立体角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这就是 一个如何合理地限制光束的问题。
①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有效光阑)
②视场光阑:限制物面或像面上的物体成像范围。 ③渐晕光阑:去掉成像质量差的光束,改善轴外物点和 远轴光成像质量。
④消杂散光阑:限制非成像物体射来的光(即杂散光)的 光阑它不限制成像光束。
4
扩展:为何研究光阑?
对一个光学系统,要求用光学特性参数表示: 1)成像特性:l, l ‘ , f ',b,(由f ' 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及性质)
6
➢ 1)、孔径光阑定义:在子午面内限制轴上物点成像
光束的孔径角的光阑——孔径光阑。
➢ 作用:
① 对轴上物点,限制了成像光束; ② 对轴外物点:选择成像光束;
➢ 若光阑大小,位置不同:
① 对轴上物点——限制不同; ② 对轴外物点——选择不同。
➢ 任何一个光学系统中都有孔径光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其他透镜框产生的渐晕
当光学系统中透镜较多,且孔径都不大时,虽然视场光阑不起 拦光作用,但其它透镜框仍可能拦光而造成渐晕。 *****是否所有光学系统都要无渐晕?
当孔径和视场都较大时,无渐晕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为远离 孔阑的透镜直径不能做得太大,且适当拦掉偏离理想成像状态较远的 即像差较大的轴外光束有利于改善像质。
3)入瞳无限小时,视场范围由入窗边缘和入瞳中心连线决定;当物体 在无限远时,视场必须设置在像平面(后焦面)上。
4)若视阑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其线视场按对角线计算。
5)入射窗、出射窗、视阑之间的相互共轭关系。
§ 5-4 渐晕光阑
轴外光束被拦截的现象称为“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 “渐晕光阑”。渐晕光阑多是透镜框。
60
D3 '
D3
l3 ' l3
10 *
60 20
30
两正薄透镜组L1和L2的焦距分别为100mm和50mm,通光口 径分别为60mm和30mm,两透镜之间的间隔为50mm,在透 镜L2之前30mm处放置直径为40mm的光阑,问 1)当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
2)当物体在L1前方300mm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
L1
B’
L2
A u
Q P’
A’ P
B
1)首先用寻找入瞳、孔阑的方法寻找到入瞳、孔阑。
3.确定视场光阑的方法:
L2’ 入射窗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L1
B’
L2
A
P’
Qω
P
A’
(视
B
出场
射光
C
窗阑 )
2)将所有除孔阑外的光孔经其前方光组成像到物空间,求出每个光孔 像的位置和大小。
3)各光孔像中,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者,像本身为入射窗,像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视阑。视阑经过后方光组成在像空间的像即为出射窗。
B’ A
A’ B
渐晕 光阑
位置:位置可选择,以改善成 像质量,与视场光阑二者必有 其一。
●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金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B’
A A’
B
孔径光阑
消杂光 渐晕 光阑 光阑
视场光阑
位置:位置可选择,以达到限制杂散光的目的,也可以没有
物点在有限远时,各光孔像中,对轴上物点张角最小者,限制了轴 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3.确定孔径光阑的方法:
原则: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零件的通光孔(镜框)分别通 过其前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去,入射光瞳必然是 其中对物面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 1)将所有光学元件的通光孔径经前方光组成像到物空间,并求出各个 光孔在物空间像的大小和位置。 a)规定光传播方向从右向左,以光孔为物,与物点发出的光线反向。 b)所有孔或框为实物。 c)利用解析法求解像的位置和大小。
2)物点在有限远时,各光孔像中,对轴上物点张角最小者,限制了轴 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3)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例:有两个薄透镜L1和L2 ,焦距分别为90mm和30mm,孔 径分别为60mm和40mm,相隔50mm,在两透镜之间, 离L2为20mm处放置一直径为10mm的圆光阑,试对L1前 120mm处的轴上物点求孔阑、入瞳、出瞳的位置和大小。
渐晕光阑与视场光阑二者必有其一
●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金 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金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B’
A A’
B
孔径光阑
消杂光 渐晕 光阑 光阑
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通过前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 视场光阑通过后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窗。
1.作用:限制物、像面上的成像范围。
2.视场表示方法:
长度度量:
物方线视场2y 像方线视场2y′
角度度量:
物方视场角2ω 像方线视场2ω′
3.确定视场光阑的方法:
L2‘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2.以入瞳中心为透视中心,将空间物点沿主光线方向向对准平面上 投影,投影点在景象面上的共轭点即为空间点的平面像。
3.对准面和景象面上的点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几何点而为斑点。
AB—对准平面
B
B1
B01
a
b
A
B02
B03
B3
B2
B4
B04
A’B’—景像平面
入瞳 出瞳
P P’
B4”
B4’
B2”
B3”
B3’ B2’
●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金 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决定像面的照度。(有效光阑)
B’
A
A’
B 孔径光阑ຫໍສະໝຸດ A(∞)BC位置:随系统而异,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像一定要在外面,以与 眼瞳重合;远心光学系统要求孔阑在焦面上。其他无特殊要求的可以选择。
l3
l3' f ' 30 *9 f 'l3 ' 9 3
45
D3
D3 '
l3 l3 '
15
tan u2
9/2 12 9
3 / 14
tan u2
15/ 2 120 45
1/
22
出瞳
L3
l3 20
l3 '
l3 f2 ' l3 f2 '
20 *30 20 30
4)对于理想光学系统,轴上和 轴外物点的主光线都过入瞳、孔 阑、出瞳中心。 主光线: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 线称为主光线。 主光线是物面上发出的充满光学 系统入射光瞳的成像光束的轴线。
5)在保证轴上点物方孔径角不变的情况 下,合理的选取孔径光阑的位置,可提 高成像质量,减小整个系统的横向尺寸。
6)入瞳、孔阑、出瞳之间的相互共轭关系。
位置:位置可选择,以达到限制杂散光的目的,也可以没有
§ 5-5 光学系统的景深
拍摄小景深的照片
如特定镜头,应选择长焦距、 大的相对孔径即小的光圈数, 对准距离近。
拍摄大景深的照片
如远景镜头,应选择短焦距、 小的相对孔径即大的光圈数, 对准距离远。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1.对准面为景象面在物空间的共轭面。
L1
L3
L2
L1 L3’ L3
L2
L2’
孔栏到入瞳 L1
l1' 0
出瞳
入瞳
D1' D1 60
tan
u1
60 / 2 120
1/
4
L2
l2 ' 50
l2
l2 ' f ' 50 *90 450 f 'l2 ' 90 50 4
D2
D2 '
l2 l2 '
90
L3 l3 ' 30
4.说明:
1)物体位置改变,原孔阑可能失去控制轴上点孔径角的作用,要重复 上述三个步骤确定孔阑。 2)一般来说,入瞳在物空间,孔阑在系统中,出瞳在像空间;
但有时 光学系统第一个光孔为孔阑,入瞳与孔阑重合;
光学系统最后一个光孔为孔阑,出瞳与孔阑重合;
3)入瞳为孔阑经过前面光组在物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物点的物方孔径角。 出瞳为孔阑经过后面光组在像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像点的像方孔径角。
A’
a’
B1”
B1’
b’
B’
如果入瞳位置对于物 方空间点(即景物) 位置发生变化,则景 象也随之变化
投影中心作前后移动 时,投影像的变化和 景物是不成比例的, 也称为透视失真。
对
准 平
S1
面
A S2
A
入出 射射 光光 瞳瞳
P
P’ P
景 像 平 面
A’
A’
景象畸变
二、景深性质及计算
入射窗
出射光瞳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L1
B’
L2
A
ω’
A’
ω
P’
Q
P
(视
B
出场
射光
C
窗阑 )
物方视场角2ω
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线称为主光线,
像方线视场2ω′
主光线同时通过入瞳、孔阑、出瞳中心
说明
1)孔阑位置变化,入瞳、出瞳位置也变化,原视阑可能失去限制物象 方视场范围的作用,要重新确定视阑。
2)入窗限制物方物面上的成像范围,视场光阑是实际光学系统中限制 物面成像范围的实际光孔,出窗限制像方像面范围。
3)轴外点从某一视场范围开始,通过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要比轴 上光束少,并逐渐递减,直至光照度为零。
4.消除渐晕的条件:(必要条件)
B1 B3
2
q
q
p
由上式可知,欲使渐晕区B1B3为
零,需使p=q,即入射窗和物平面重
合,出射窗和象平面重合。
***入瞳为无限小时。
在有的光学系统中,不存在实像平面,视场光阑无法与像 平面重合,这种系统的视场边缘存在一个由亮到暗的过渡区域, 没有清晰的视场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