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期系统
乳腺癌的疾病分期与预后
乳腺癌的疾病分期与预后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分期和预后情况非常重要。
疾病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而预后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出更好的抉择。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疾病分期与预后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疾病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依据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来确定的。
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乳腺癌的分期标准: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它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
根据不同的组合,乳腺癌可分为四个主要分期,即I期、II期、III期和IV期。
其中,I期为早期乳腺癌,IV期为晚期乳腺癌。
2. 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评估的,通常分为I级、II级和III级。
组织学分级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有关,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3. 分子分型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类的。
目前常见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四种,分别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三阴性和基底细胞样分型。
不同的分子分型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也不同。
二、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不同分期和其他相关因素来预测患者的生存和复发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1.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通常以五年生存率为标准,表示患者在被诊断后五年内生存下来的概率。
五年生存率越高,表示预后越好。
2. 复发率复发率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的概率。
复发率高意味着预后不佳,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3. 分子标志物乳腺癌的预后还可以通过检测某些分子标志物来评估。
例如,在HER2阳性的乳腺癌中,HER2表达水平的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
其他一些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也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4. 临床指标除了肿瘤特征和分子标志物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临床指标也可以对预后进行评估。
乳腺癌分期系统
巴结阳性;或在一个或多个阳性I,II级腋窝淋巴结的存在下, 影像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阳性;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
T3
IIB IIIA IIIA IIIA IIIC
床阴性同侧内乳淋巴结中检测到3个以上的腋窝淋巴结和微 小转移灶或大转移;
T4 IIIB IIIB IIIB IIIB IIIC
• M 转移 • Mx 无法评估
乳腺癌分期系统
1
目录
一、TNM分期 二、解剖分期
2
1、TNM分期概述
• 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 制定 • 评估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
•T : • N: • M:
原发肿瘤的范围 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 有无远处转移
3
2、TNM分期系统类型
•临床TNM分期 •病理TNM分期 •再次治疗TNM分期 •尸解TNM分期 •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
• N 区域淋巴结
• Nx 无法评估
•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确定或ITCs
• N1mi 微转移(200个细胞,大于0.2mm,但不大于2.0mm) • N1-3 区域淋巴结
• 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具
T0,is
0
M1 任何T或N 均为 IV期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有远处转移
目录
一、TNM分期 二、解剖分期
6
乳腺癌解剖分期
I期
T1 N0 M0
II 期
A T0-1 N1 M0
T2 N0 M0 B
T2 N1 M0 T3 N0 M0
早期
III 期
A T3 N1-2 M0 T0-2 N2 M0
B T4 N0-2 M0
乳腺癌分期
乳腺癌分期乳腺癌分期是指根据乳腺癌的扩散程度以及局部病变的大小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乳腺癌分期旨在帮助医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决策,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预后信息。
一、乳腺癌分期的定义和意义乳腺癌分期是根据TNM分期系统来确定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
TNM分期系统包括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状况(N)和远处转移(M)。
乳腺癌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预测患者的预后以及进行临床研究。
二、TNM分期系统1.肿瘤的大小(T)T0:无原发肿瘤Tis:原位癌(包括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原位癌)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1mi:微小侵袭肿瘤,直径小于0.1厘米T1a:肿瘤直径为0.1-0.5厘米T1b:肿瘤直径为0.5-1厘米T1c:肿瘤直径为1-2厘米T2:肿瘤直径为2-5厘米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2.淋巴结转移状况(N)N0:无淋巴结转移N1:腋窝淋巴结转移N2: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或)胸骨下淋巴结转移 N3:胸壁内淋巴结转移及(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三、乳腺癌分期的详细描述1.阶段0Tis,N0,M0,原位癌。
2.阶段IT1,N0,M0,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T1mi,N0,M0,微小侵袭肿瘤,直径小于0.1厘米。
T1a,N0,M0,肿瘤直径为0.1-0.5厘米。
T1b,N0,M0,肿瘤直径为0.5-1厘米。
T1c,N0,M0,肿瘤直径为1-2厘米。
4.阶段IBT2,N0,M0,肿瘤直径为2-5厘米。
5.阶段IIAT0,N1,M0,无原发肿瘤但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T1,N1,M0,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T2,N1,M0,肿瘤直径为2-5厘米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6.阶段IIBT3,N0/N1,M0,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未侵犯胸壁或皮肤。
7.阶段IIIAT0/T1/T2,N2,M0,无原发肿瘤或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但有胸骨下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乳腺癌分期系统的重要性
乳腺癌分期系统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分期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是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分期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乳腺癌分期系统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变,AJCC第八版是目前最新的版本 。
T3:肿瘤最大径>5cm,或伴有同侧腋 窝淋巴结转移。
T1:肿瘤最大径≤2cm,且无淋巴结转 移。
T2:肿瘤最大径>2cm且≤5cm,或直 接侵犯胸壁和皮肤,无淋巴结转移。
N分期
01
N0
无淋巴结转移。
02
03
04
N1
同侧腋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AJCC第八版在分期标准上进行了修订和优化,以更 好地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行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分期系统还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服 务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
02
乳腺癌分期系统的组成
T分期
Tis:原位癌。
T4: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胸壁和皮肤 广泛受累,或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融合 ,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展望未来发展
探索新的生物学指标
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了解,未来可探索更多生 物学指标用于分期,以提高分期的精准度。
强化与治疗决策的关联
未来分期系统应更紧密结合治疗决策,为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动态评估与调整
考虑引入动态评估的理念,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分期,以更好地反映 疾病进展。
THANKS。
对预后评估的影响
预测生存率
AJCC第八版的分期系统与患者的 预后生存率密切相关,医生可以 根据分期结果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和复发风险。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 第八版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 第八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以及患者的管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分期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AJCC 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这三个关键因素。
先来说说肿瘤大小(T)的评估。
T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最大直径来划分。
T1 期表示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 2 厘米;T2 期肿瘤直径在 2 5 厘米之间;T3 期肿瘤直径大于 5 厘米;而如果肿瘤不论大小,直接侵犯了胸壁或皮肤,就被归为 T4 期。
淋巴结转移情况(N)的判断也十分重要。
N0 表示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表示有 1 3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有微小转移;N2 则包括 4 9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临床上发现有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N3 意味着 10 个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者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均有转移。
远处转移情况(M)相对比较简单,M0 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 表示有远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脑等。
除了这三个基本要素,AJCC 第八版分期系统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指标和概念,使得分期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例如,组织学分级在分期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组织学分级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级别越高,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往往也越高,预后相对较差。
另外,免疫组化指标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的状态也被纳入考虑。
这些指标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 HER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而 ER、PR 阳性的患者则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在实际应用中,AJCC 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框架。
乳癌分几期乳腺癌的分期情况是什么(一)2024
乳癌分几期乳腺癌的分期情况是什么(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期是对乳腺癌进行评估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的分期有助于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本文将阐述乳腺癌的分期情况,以及乳腺癌分几期的概况。
正文:一、乳腺癌的分期系统概述1. TNM分期系统的基本原理a. T表示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b. N表示淋巴结的受累情况c. M表示转移情况2. 分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a.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b. 预测患者的预后c. 提供临床研究和统计分析的依据二、乳腺癌的分期情况1. 原发肿瘤(T)的分期情况a. T0:无原发肿瘤b. T1: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c. T2:原发肿瘤直径介于2-5厘米之间d. T3:原发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侵犯胸壁或皮肤e. T4:原发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并伴有溃疡或皮肤改变2. 淋巴结(N)的分期情况a. N0:没有淋巴结转移b. N1:腋窝淋巴结转移c. N2:腋窝淋巴结转移,并伴有内乳淋巴结转移d. N3:腋窝淋巴结转移,并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 转移(M)的分期情况a. M0:没有远处器官转移b. M1:存在远处器官转移,如肺、骨、肝等4. 乳腺癌分期分类的综合情况a. 分期I:T1N0M0b. 分期II:T2N0M0、T1N1M0、T0N1M0c. 分期III:T3N0M0、T2N1M0、T1N2M0、T0N2M0d. 分期IV:T4任意N任意M15. 分期与预后的关系a. 早期乳腺癌的预后较好b. 晚期乳腺癌的预后较差c. 分期越晚,生存率越低总结:乳腺癌的分期情况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TNM分期系统,乳腺癌的分期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N)和转移(M)三个方面的评估。
通过综合评估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期,如分期I、分期II、分期III和分期IV等。
乳腺癌分期越晚,患者的预后越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乳腺癌。
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在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估的一种系统方法。
常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有Elston-Ellis分级法和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
Elston-Ellis分级法主要根据乳腺癌细胞核大小和异型性(细胞核在形状和大小上与正常细胞相比的异常程度)来划分乳腺癌为三个等级:Ⅰ级(低分级)、Ⅱ级(中分级)和Ⅲ级(高分级)。
其中,Ⅰ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相对较小、异型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Ⅲ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较大、异型性明显,预后较差。
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综合考虑了乳腺癌的核分裂数目、核异型性和管状结构形成情况。
根据得分来进行分级,总分越高,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目的是通过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初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二、乳腺癌病理分期乳腺癌病理分期是根据乳腺癌的扩散程度和转移情况进行分期的。
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将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T期(原发肿瘤):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情况进行分期。
T0代表没有原发肿瘤,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代表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但小于5厘米,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侵犯皮肤。
2. N期(淋巴结转移):根据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分期。
N0代表没有淋巴结转移,N1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N2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3. M期(远处转移):根据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M0代表没有远处转移,M1代表有远处转移。
乳腺癌分期系统(二)2024
乳腺癌分期系统(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分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关键因素。
乳腺癌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侵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来划分不同分期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乳腺癌分期系统的细节和相关知识。
正文:一、肿瘤的大小分期1. T0期: 乳腺中不存在原发肿瘤,肿瘤大小为0 cm。
2. T1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 cm,无淋巴结转移。
3. T2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为2-5 cm,无淋巴结转移。
4. T3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 cm,无淋巴结转移。
5. T4期: 原发肿瘤穿透胸壁皮肤,或使皮肤溃烂,或伴有乳头病变。
二、淋巴结受侵分期1. N0期: 无淋巴结转移。
2. N1期: 轴突内转移小于0.2 cm。
3. N2期: 轴突内转移为0.2-2 cm。
4. N3a期: 10个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
5. N3b期: 超过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三、远处转移分期1. M0期: 无远处转移。
2. M1a期: 远处转移为单个转移瘤。
3. M1b期: 远处转移为多个转移瘤。
4. M1c期: 远处转移为转移性乳腺癌灶,如肝、肺转移等。
5. Mx期: 无法评估远处转移。
四、乳腺癌分期综合1. 0期:T0N0M0,即无原发肿瘤、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
2. I期:T1N0M0,即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
3. II期:T2N0M0或T0N1M0或T1N1M0,即原发肿瘤最大直径为2-5 cm、轴突内转移小于0.2 cm或10个以下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4. III期:T0N2M0或T1-2N2M0或T3N0-2M0,即原发肿瘤大小不一、轴突内转移为0.2-2 cm或超过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5. IV期:任何T或任何N,M1,即无论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如何,均存在远处转移。
结论:乳腺癌分期系统是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对乳腺癌进行恰当的分期以及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乳腺癌的分期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乳腺癌最常用的分类系统,它将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因素组合给出相应的分期结果。
根据TNM分期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确定适当治疗方案。
2. 女性全身情况评估除了TNM分期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妇科内分泌情况、家族史等因素来进行进一步评估。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患者对放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适应性,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1. 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乳腺癌,可选择进行全乳切除或者局部切除。
根据肿瘤大小以及分期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晚期乳腺癌或已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行乳房切除并且联合辅助性放化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高能X线或者其他射线来杀死残留在手术后胸壁或淋巴结区域内的可能存在的恶性细胞,降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并减少可能存在于整个身体内其他部位可能存在的癌细胞。
化学治疗通常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以减少肿瘤内分泌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期和乳腺癌类型,化疗药物可以有所不同。
4. 内分泌治疗许多乳腺癌是由于雌激素引起的。
因此,内分泌治疗通过使用荷尔蒙制剂(如酮叮体、他莫班等)来抑制雌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减少肿瘤生长并控制细胞增殖。
这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5. 靶向治疗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细胞异常增长。
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
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TNM系统是评估乳腺癌分期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主要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状态(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最新版本,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分期方法。
I. T分期T分期是根据主要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最新的TNM分期系统,乳腺癌的T分期被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T1期:乳腺癌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皮肤或胸大肌。
2. T2期:乳腺癌直径介于2到5厘米之间,或者有局部皮肤溃疡或胸大肌受侵。
3. T3期:乳腺癌直径大于5厘米,且已经侵犯到胸壁或皮肤。
4. T4期:乳腺癌无论大小都已侵犯到邻近组织,如胸骨、肋骨或乳房皮肤。
II. N分期N分期是评估乳腺癌是否转移到淋巴结的重要指标。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乳腺癌的N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2.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3.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及邻近淋巴结,或转移至乳房下方淋巴结。
III. M分期M分期是根据乳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远处转移的情况,乳腺癌的M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2. M1期:存在远处转移,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IV. 综合分期乳腺癌的综合分期是根据T、N和M分期的结果来判断肿瘤的整体严重程度。
最新的乳腺癌综合分期系统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0期:非侵袭癌,没有发现实质肿瘤。
2. I期:T1、N0、M0,早期乳腺癌。
3. II期:T2或T3、N0或N1、M0,较大或转移较多的肿瘤。
4. III期:T3或T4、N1或N2、M0,局部晚期乳腺癌。
5. IV期:任何T、N、M1,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总结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评估乳腺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正文: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⒉乳腺癌TNM分期⑴ T分期- T0:无原发病灶。
- Tis:原位癌。
- T1:原发肿瘤直径≤2cm,且无淋巴结转移。
- T2:原发肿瘤直径2-5cm,或累及胸肌深层,或有淋巴结转移。
- T3:原发肿瘤直径>5cm,或累及皮肤或胸壁,或有淋巴结转移。
- T4:原发肿瘤累及胸骨、锁骨、肋骨,或有皮肤溃疡或炎症,或有淋巴结转移。
⑵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但可活动。
- N2: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多个且不可活动,或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有腋窝与锁骨上淋巴结共同转移。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胸骨上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结转移。
⑶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⒊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⑶皮肤溃疡皮肤溃疡是指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⒋结尾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乳腺癌TNM分期图表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原位癌: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 皮肤溃疡: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 远处转移: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教学讲义PPT课件
通过统一的分期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便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预后,并开展临床研究。
乳腺癌分期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01 早期阶段
乳腺癌的分期最早基于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转 移情况。
02 发展阶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激素 受体状态、HER2表达等生物学指标也被纳入分期 系统。
HER-2阴性
肿瘤细胞内不存在过度表达的HER-2基因和蛋白 ,提示对靶向治疗不敏感。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03
的变化
TNM分期的变化
T分期
新增Tis原位癌期,将T1期细分T1a、T1b、T1c期,将T2-4期合 并为T2-4期。
N分期
将N1mi微转移从N1中剔除,新增N3b期,将N2-3期合并为N2-3 期。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04
的应用
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精准评估病情
AJCC第八版的分期系统更加精确 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 后,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
更准确的依据。
个体化治疗
根据分期系统的不同,医生可以制 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试验指导
AJCC第八版的分期系统为临床试验 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有助于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 进展。
分期与新治疗方法的结合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 手段的出现,AJCC第八版可能会将 这些治疗方法与分期系统相结合,为 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跨学科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未来AJCC第八版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其 他学科的结合,如放疗、化疗、内分 泌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03乳腺癌AJCCTNM分期
03乳腺癌AJCCTNM分期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准确评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学界引入了AJCCTNM分期系统。
本文将对乳腺癌AJCCTNM分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AJCCTNM分期简介AJCCTNM分期系统是指美国癌症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的最新版本。
它通过结合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进行分期,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内容乳腺癌AJCC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1. 肿瘤大小(T)肿瘤大小(T)是评估肿瘤在乳腺组织中的扩散程度的指标。
根据肿瘤大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T0期:没有发现原发肿瘤。
- Tis期:原位癌,即癌细胞位于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内,没有侵犯周围组织。
- T1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T2期: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
- T3期: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浸润到胸壁或皮肤。
- T4期: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包括炎症性乳腺癌。
2. 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转移(N)是指乳腺癌细胞是否已经转移到腋窝淋巴结或其他局部淋巴结的情况。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但淋巴结团小于2厘米。
-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团大于2厘米,或转移至乳房下纵隔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或腋动脉淋巴结。
3. 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M)是指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三、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意义乳腺癌AJCCTNM分期对于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了解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以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一、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淋巴结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即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与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的累及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
1. T分期T分期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来确定。
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T1、T2、T3、T4四个级别,其中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cm,T2代表肿瘤直径为2-5cm,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cm,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2. N分期N分期是基于淋巴结的累及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淋巴结的情况,可分为N0、N1、N2、N3四个级别,其中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腋窝淋巴结,N2表示转移到腋窝淋巴结以外的区域淋巴结,N3则表示转移到胸壁或锁骨上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对远处转移情况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骨扫描等方式来确定。
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二、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为了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和判断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
1. TNM分期乳腺癌的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TNM分期较早期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和生物学行为对其进行分类。
分子分型分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三阴性和基底样类四种类型。
其中,激素受体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三阴性和基底样型则预后较差。
3. Ki-67指标Ki-67是一种衡量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佳相关。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 Tis 原位癌
•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已删)
•
Tis(Paget) 不伴肿块的乳头Paget病
Hale Waihona Puke •注: 伴肿块的按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澄清新辅助治疗后根据残余肿瘤最大病灶评价治疗后病理T 分期 (ypT)。残余浸润癌周围治疗相关纤维化不用于ypT 最大径测量。 多灶残余肿瘤以英文字母(m)标识。病理学报告应描述残余肿瘤 范围, 并尽可能记录治疗前cT 分期
Fan Lei etc. 《Lancet Oncology》 Volume 15, No.7, e279–e289, June 22014
TNM分期
• 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 制定 • 评估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
•T:
原发肿瘤的范围
• N:
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
• M:
•
检内乳淋巴结转移
•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8
M(Metastasis)
• M0: 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 cM0(i+): 无转移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但通
过分子检测和镜检,在循环血、骨髓或非区域淋巴结发现≤2.0mm的病灶 • M1: 经典临床或影像学能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或者组织学证实>2.0mm的病
9
T4
不论肿瘤大小, 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 肌, 但不包括胸肌)
• T4a 侵犯胸壁 •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破溃或卫星状结节 • T4c T4a和T4b共存 • T4d 炎性乳腺癌 肉眼可见与原发肿瘤不相连的皮肤卫星结节定义为T4b。无表皮溃疡及皮 肤水肿(临床表现橘皮征), 仅在镜检发现皮肤或真皮肿瘤卫星结节, 不能 定义为T4b, 这类肿瘤根据大小进行T 分期
乳腺癌的不同类型与分期
乳腺癌的不同类型与分期乳腺癌作为常见女性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乳腺癌可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及分诊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期,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不同类型与分期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类型乳腺癌按照不同的病理学特征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简称IDC):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类型,占据乳腺癌的大部分比例。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的内皮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2. 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简称ILC):ILC占据乳腺癌的第二大类型,大约占总乳腺癌发病率的10%至15%。
与IDC相比,ILC细胞的生长更多地发生在乳腺小叶中。
3. 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乳腺癌类型,其特点是细胞间富有黏液。
黏液性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对化疗和激素疗效果较好。
4. 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这种类型的乳腺癌较为罕见,通常会形成乳头状的肿瘤,表面覆盖有乳头状突起的乳头样瘤体。
5.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是指乳腺癌尚未突破基底膜,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生长,不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
原位癌分为非浸润性导管癌(DCIS)和非浸润性小叶癌(LCIS)。
尽管原位癌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发展为浸润性癌。
二、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分期是根据癌症的大小、是否侵犯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进行判断的。
乳腺癌的分期有不同的系统,这里以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简称ACS)制定的分期系统为例。
1. 乳腺癌分期系统(1)分期0:也即原位癌,包括DCIS和LCIS。
原位癌尚未突破基底膜,对身体整体没有扩散。
(2)分期I、II、III:这些分期对应的是乳腺癌的不同阶段,具体的分期标准包括癌症的大小、侵犯淋巴结数量以及癌症的扩散情况等。
乳腺癌分期系统
乳腺癌分期系统一、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率和高致死率。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乳腺癌分期系统被广泛采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分期系统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希望本文档对医疗工作者和乳腺癌患者有所帮助。
二、乳腺癌分期系统乳腺癌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转移程度等因素,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
分期通过临床和病理检查来确定,能够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乳腺癌分期系统根据不同的因素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下面将详细介绍主要的几种分期系统。
1.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它将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转移程度(M)作为评估指标。
根据不同的T、N和M的组合,乳腺癌被分为多个阶段,从0期到IV 期。
下面是TNM分期系统的详细说明:(1)T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情况来确定T分期。
T0表示没有肿瘤,Tis表示原位癌,T1-T4表示肿瘤大小不同的阶段。
(2)N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来确定N分期。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N3表示不同数量和范围的淋巴结转移。
(3)M分期:根据转移程度和转移部位来确定M分期。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2.组织学分级系统组织学分级系统主要根据肿瘤的细胞学特征来进行分级。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分化程度,将乳腺癌分为三个等级:分化良好(Grade I)、中等分化(Grade II)和分化差(Grade III)。
3.分子分型系统分子分型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来进行分型,主要有三种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和三阴性。
激素受体阳性表示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呈阳性表达;HER2阳性表示乳腺癌细胞中HER2基因异常表达;三阴性表示乳腺癌细胞中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表达。
三、治疗方法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乳腺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
乳腺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准确的分期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讨论乳腺癌的分期标准以及分期后的相应治疗方案选择。
一、乳腺癌的分期标准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来确定。
常用的乳腺癌分期标准为TNM分期系统,即T(肿瘤大小)、N(淋巴结转移)和M(远处转移)。
以下是TNM分期系统的具体内容:1. T分期T分期依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进行划分。
- T0:没有原发肿瘤。
- Tis:原位癌(肿瘤局限在导管或腺泡内)。
- 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T2:肿瘤直径介于2-5厘米之间。
- 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 T4: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2. N分期N分期主要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 N2:转移至内侧或锁骨上淋巴结。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M分期评估是否有远处转移。
- M0:没有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分期系统的结果,乳腺癌可被分为不同的分期,从0期到IV期。
二、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乳腺癌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1. 0期和Ⅰ期对于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切除肿瘤并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术。
术后通常会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2. Ⅱ期Ⅱ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放疗可以减少复发的风险,内分泌治疗可以防止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再生长。
3. Ⅲ期Ⅲ期乳腺癌常伴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一般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先行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最后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4. Ⅳ期Ⅳ期乳腺癌为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主要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旨在控制疾病的进展、缓解症状以及延长生存时间。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二)2024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二)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病理分期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正文内容:二、乳腺癌病理分期方式在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中每一种都有其适用的情况:1. TNM分期系统- T分期:肿瘤的原发灶(T),包括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周围的受累情况。
a. T1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皮肤和胸壁。
b. T2期:肿瘤直径2-5厘米,或侵犯皮肤和/或胸壁。
c. T3期: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并侵犯胸壁、皮肤等。
d. T4期:肿瘤侵犯胸壁、皮肤以及伴有溃疡或炎性乳腺癌。
- N分期:淋巴结转移(N),包括淋巴结的受累数目和转移部位。
a.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b. N1期:腋窝内有可触及的淋巴结转移。
c. N2期: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d. N3期: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 M分期:远处转移(M),包括远处转移的有无。
a. M0期:无远处转移。
b. M1期:有远处转移。
2. 分子分型- Luminal A型: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且HER2阴性。
- Luminal B型:表达ER和/或PR,但HER2阳性。
- HER2过表达型:ER和PR阴性,HER2阳性。
- 三阴性:ER、PR和HER2均阴性。
3. 基因表达型- 基因表达型可以通过芯片技术或基因测序来确定,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4. 病理特征- 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程度和血管侵犯等。
5. 综合分期- 综合分期是将上述各个分期方式综合考虑后得出的一个综合分期结果。
总结: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是确定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通过TNM分期、分子分型、基因表达型、病理特征和综合分期等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乳腺癌分期系统
乳腺癌分期系统乳腺癌分期系统1、介绍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可以将其分期。
乳腺癌分期系统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分期系统的内容。
2、分期系统概述乳腺癌分期系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的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M)这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期。
分期系统将肿瘤分为四个阶段:0期、I期、II期和III期,根据不同的指标组合确定具体的分期。
2.1 0期0期乳腺癌是指非浸润性乳腺癌,肿瘤仅局限于乳腺导管内。
该阶段通常属于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
2.2 I期I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大小小于2厘米,未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恶性肿瘤。
该阶段通常属于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
2.3 II期II期乳腺癌分为IIA和IIB两个亚型:- IIA型:肿瘤大小为2-5厘米,未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
- IIB型:肿瘤大小大于5厘米或侵犯局部淋巴结,但未侵犯远处器官。
2.4 III期III期乳腺癌分为IIIA、IIIB和IIIC三个亚型:- IIIA型:肿瘤较大(大于5厘米)且侵犯局部淋巴结,或肿瘤较小但侵犯腋窝淋巴结。
- IIIB型:肿瘤侵犯胸壁、乳房皮肤或有溃疡,可伴有局部淋巴结的侵犯。
- IIIC型:淋巴结转移广泛,可延伸至锁骨上淋巴结区域。
3、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乳腺癌分期系统示意图- 乳腺癌分期相关的临床病例分析4、法律名词及注释- 分期系统:指根据一系列指标对乳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的系统。
- 恶性肿瘤:指能够无限制生长和扩散的肿瘤,具有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 预后:指对一种疾病或疾病患者未来结果的预测,包括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生存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AJCC第8版更新
• 首次建立AJCC证据等级标准(AJCC Level of Evidence) • 增加预后相关信息 • 解剖学分期内容——重申与更新
5
TNM分期系统 • 病理学确诊 • 分级后分期 • 分期类型 • 优先原则
6
TNM分期系统类型 • 临床TNM分期 • 病理TNM分期 • 再次治疗TNM分期 • 尸解TNM分期 • 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 cTNM pTNM rTNM aTNM ypTNM ycTNM
• T4a 侵犯胸壁 •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破溃或卫星状结节 • T4c T4a和T4b共存 • T4d 炎性乳腺癌
12
N(Node)
• 乳房大部分淋巴液引流至腋窝淋巴结 • 部分上部淋巴液引流至锁骨下淋巴结 • 部分内侧淋巴液引流至胸骨旁淋巴结 • 深部淋巴管注入至胸肌间淋巴结 • 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 内下部淋巴网通向肝
13
N
• Nx: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或已切除) •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 N1mi:微小转移灶,0.2mm<转移灶≤2.0mm
14
N2
同侧转移性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 无明显证据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有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 转移
• N2a:同侧转移性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 N2b:临床无明显证据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有临床 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袁中玉等 《癌症》2008, 27( 6) : 561565
23
预后与分期
Armando E. Giuliano CA CANCER J CLIN
24
预后分期示例
25
Thanks
26
Fan Lei etc.
《Lancet Oncology》
2 Volume 15, No. 7, e279–e289, June 2014
TNM分期
• 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 制定 • 评估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
•T: • N: • M:
原发肿瘤的范围 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远处转移
21
分期
分级
解剖学分期
2017年最新版AJCC乳腺癌分 期 已将生物因素如HER2、ER、 激素受体、基因检测等风险评 分引入预后分期系统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Tis,N0,M0
T1,N0,M0 T0,N1mi,M0 T1,N1mi,M0 T0,N1,M0 T1,N1,M0 T2,N0,M0
• pN3a:10个或以上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直径>2.0mm) 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pN3b: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伴临床阴性的前哨淋巴结镜下活 检内乳淋巴结转移 • p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0
M(Metastasis)
• M0: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 cM(i+):无转移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但通 过分子检测和镜检,在循环血、骨髓或非区域淋巴结发现≤2.0mm的病灶 • M1:经典临床或影像学能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或者组织学证实>2.0mm的 病灶
3
AJCC癌症分期手册(乳腺癌)大事记
版本 更新时间 意义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1977年
1982年 1988年 1992年 1997年 2002年 2010年 2017年
得到医生和登记者的认可
统一以解剖学部位划分癌症 细化T、N、M 细化T、N、M 细化T、N、M 确定不再使用Mx 确定M(i+) 增加预后分期评价
17
pN1
• pN1 mi:存在微转移,0.2mm<最大径≤2.0mm • pN1: 同侧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 转 移,临床不明显 • pN1a: 同侧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临床不明显 • pN1c: 同侧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并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 转 移,临床不明显
乳腺癌分期系统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 2017年更新
1
乳腺癌现状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认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 (ASR)为每 10万人 21.6 例。 GLOBOCAN 报道,乳腺癌是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之后,第六大中国女性癌 症死亡原因,ASR 为 5.7 例 /10 万女性
IIB期
IIIA期
T2,N1,M0
T3,N0,M0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2,M0 IIIB期 T4,N0,M0 T4,N1,M0 T4,N2, M0 IIIC期 IV期 任何T,N3,M0 任何T,任何N,M1
22
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指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和HER2 /neu 均无表 达的乳腺癌
18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窝 淋巴结无转移
• pN2a: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 pN2b: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19
pN3
10个或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窝淋巴结转 移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伴临床阴 性的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5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明显临床证据的腋窝 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 移
•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N3b:腋窝淋巴结转移并内乳淋巴结转移 •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6
pN
• pNx: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 • pN0: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 灶≤2.0mm • pN0(mo+):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检测(RT-PCR) 阳性
10
T1~T3
• T1 mic 微小浸润癌 最大直径≤1mm • T1a 1mm< 肿瘤最大直径≤5mm • T1b 5mm<肿瘤最大直径≤10mm • T1c 10mm<肿瘤最大直径≤20mm • T2 20mm<肿瘤最大直径≤50mm • T3 50mm<肿瘤最大直径
11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 肌,但不包括胸肌)
7
特殊分期原则
• 对正确的TNM分级有疑问,则选择更高一个级别的分期 • 对一个器官中的多发病灶,取最高级别T的病灶作为分期 依据,同时在括号内注明病灶数目;如T2(m)或T2(5) • 对成对器官的病灶,可分别做单独的病灶进行分期
8
T(Tumor)
9
T
•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或者已经切除) •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已剔除) Tis(Paget) 不伴肿块的乳头Paget病 注:伴肿块的按肿块大小进行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