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30c62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1.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阿基米德原理”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先用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获得的启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入对浮力大小的研究。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阿基米德发现该原理的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再由学生动手探究后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把阿基米德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浮力的延伸应用,又为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在本章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课标要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情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平衡、压力与压强、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方法等知识;经历了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对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学习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把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实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力、弹力、重力、力的平衡、液体压强、浮力及测量方法等知识,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具有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及初步运用物理方法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
2.科学思维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3.实验探究经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同他人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9b33a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9.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2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课主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演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的密度。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4.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道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8.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板书,突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六、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沉。
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未知物体的密度。
3. 请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共同构成了这份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82d6854028915f814dc205.png)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进行浮力计算2、能力目标(1)会综合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法与称重法测量物质的密度3、情感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三、教学难点1、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阿基米德原理导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m排g=ρgV排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一般都浸没在空气中:F浮=G排=m排g=ρ空气gV排称重法:F浮=G-F示2、新知探究(1)一铁制“金箍棒”的体积为2cm3,则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ρ铁=7.9×103kg/m3,ρ水=1.0×103kg/m3)F浮=G排=ρgV排=1.0×103kg/m3×10N/kg×2×10-6m3=0.02N(2)一个潜水员的体积为50cm3,则他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海水=1.03×103kg/m3)F浮=G排=ρgV排=1.03×103kg/m3×10N/kg×50×10-6m3=0.515N(3)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为620cm3。
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此时氢气的密度为0.09kg/m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F浮=G排=ρgV排=1.29kg/m3×10N/kg×620×10-6m3= 0.008N(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为7.4N。
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6N。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7fcd5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4.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复习提问: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进行实验。
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资源库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12-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64cd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2.png)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想象和推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实验教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导入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知识,例如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或漂浮的现象。
(2)提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教学:(1)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具体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3. 实验教学:(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和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条件。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观察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a352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d.png)
2.注重知识衔接:本节课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力学知识紧密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浮力问题,实现知识的衔接和拓展。
3.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在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实验操作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阿基米德原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阐述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公式F浮= ρ液gV排的含义。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惑。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a.计算给定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b.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轮船、潜水艇等浮力现象。
c.解释为什么浮力可以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轮船的载重量、浮力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阿基米德原理中,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是怎样的?
b.如何利用称重法、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浮力?
c.请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第3节后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通过解题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861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b.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释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推导过程。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道有关浮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浮力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七、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可以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和应用一、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是基于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3b91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da1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10.2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3. 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难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液体、物体等)、PPT、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浮力,引起学生对浮力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通过PPT和黑板进行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阿基米德原理定义: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 G排= ρ液 g V排七、作业设计(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浸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000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m/s²。
答案:F浮= ρ液 g V排= 1000kg/m³ 9.8m/s² 2kg = 19600N(2)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浸入酒精中,酒精的密度为800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m/s²。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53fe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0.png)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d741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d.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4.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如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2.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讲解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讲解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与液体中的浮力进行对比。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4.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解释原因。
2.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即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让学生了解了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到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c416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a.png)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
1.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3.问答法。
四、教学流程
1.引入(3分钟)
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阿基米德原理,引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阶段(10分钟)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并配合实验演示。
3.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的作用力。
4.应用阶段(10分钟)
练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5.归纳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2分钟)
布置相应练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评估
在讲解与演示环节中,学生能否听懂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作用;在实验演示中,学生能否熟练操作,并清晰地感受到作用力的变化;在应用阶段中,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2cce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4.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主要介绍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内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
2. 学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量筒、液体等)、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数据和逻辑推理,推导出浮力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阿基米德原理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 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4.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 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4af2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公式,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浮力概念和公式。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公式:F浮= ρ液× V × g其中,F浮表示浮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 实验设计(1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容器、一根刻度直尺、水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
步骤: 1. 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刻度直尺放入水中并测量水位。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依次放入水中,并观察刻度直尺上的水位变化。
3. 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每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并与实际观察到的水位变化进行比较。
4. 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让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分析与讲解(15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让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6.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船只的浮力设计、气球的浮力原理等。
7.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梳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并总结应用。
四、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615c3201f69e31433294af.png)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1)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细绳、溢水杯、小桶、石块、水。
四、新课引入听你说过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真假的故事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五、讲授新课(一)阿基米德的灵感教师播放视频《阿基米德的灵感》。
叙拉古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纯金,命令他制出一顶非常精巧、华丽的王冠。
王冠制成后,国王拿在手里掂了掂,觉得有点轻。
他叫来金匠问是否掺了假。
金匠以脑袋担保,并当面用秤来称,与原来金块的重量一两不差。
可是,掺上别的东西也是可以凑足重量的。
国王既不能肯定有假,又不相信金匠的誓言,于是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解此难题,但不允许将王冠砸碎。
一连几天,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反复琢磨,因为实心的金块与镂空的王冠外形不同,不砸碎王冠铸成金块,便无法求算其体积,也就无法验证是否掺了假。
他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水从浴缸里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然后他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
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中,一些水溢出来了。
然后再将一块与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入水槽中,又有一些水溢出来。
他把两次溢出来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
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
经过一翻实验,他算出了银子的重量。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高效课堂版)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高效课堂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06f9e410a6f524cdbf85ec.png)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 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 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进行新课】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生1:称重法:F浮=G-F.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教师鼓励学生的答复, 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 并讲解.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V排=V物;物体的一局部浸在液体中时, V排<V 物.b.对于同一物体,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 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外表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 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 那么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那么F浮=G〕.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 如下图, 静止时,其下外表距水面.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 计算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g取10N/kg)〔1〕;〔2〕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外表受到的压力F=6N〔6〕木块下外表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 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师请同学们思考, 假设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 又该如何呢?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师规那么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 不规那么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生:可以通过排液法.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 我们既然可用排液法求体积, 是否也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我们再看一个例题.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重力为27N, 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示数为17N, 取g=10N/kg,那么:〔1〕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多大?〔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大?分析:〔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重力G、拉力F和浮力F浮的作用, 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那么有V物=V排;〔3〕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解:〔1〕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7N-17N=10N;〔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变形得V排=F浮/ρ液g=10N/(1.0×103kg/m3×10N/kg)=1.0×10-3m3;〔3〕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那么有V物=V排=1.0×10-3m3, 那么金属块的密度ρ=m/V=G/(gV物)=27N/(10N/kg×1.0×10-3m3)=2.7×103kg/m3.【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计算浮力大小的常用方法:阿基米德公式法、称重法、二力平衡法、压强差法.好, 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1.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各种方法, 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在探究利用浮力求出物体〔或液体〕的密度中, 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1节家庭电路新课引入小莉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电灯, 但面对复杂的电路烦了愁, 怎么办?聪明的你能否帮她把图中的电灯和开关接入电路?有的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跃跃欲试, 此时让学生将其接入电路中, 不同接法的再予以展示, 那么, 哪种接法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从中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家庭电路的根本组成活动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说出一个简单电路的根本组成以及每一局部的作用.展示课件:总结:〔1〕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2〕名称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导线给电流提供流经的路径用电器消耗电能活动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电路的组成,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 让学生试着画出完善的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活动3: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电路图, 进一步延伸, 出示课件, 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 逐一介绍每一个部件的名称. 让学生熟悉家庭电路的组成.课件展示:归纳总结:名称作用连接方式火线、零线提供电能串联在干路中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串联在干路中闸刀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保险盒保护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插座供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与其他用电器并联灯座供灯泡工作与其他用电器并联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与控制的支路用电器串联拓宽延伸:名称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实物图接线原那么左零右火左零右火中接地作用连接用电器, 给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活动1:让学生自学课本P106的内容, 完成以下内容:〔1〕试电笔的作用以及结构?〔2〕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来区分火线和零线?活动2:小组之间说明自己的答案, 答案不同的再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作用:区分火线和零线的;〔2〕用手按住笔卡, 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 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是火线, 氖管不发光说明是零线.探究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活动1:让同学们走进生活, 列举出生活中使用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用电器, 针对学生的答复总结出使用三孔插座用电器的特点.总结:使用三孔插座的用电器一般电功率较大.活动2: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知识, 老师出示课件, 展示问题, 看能否解决?〔1〕为什么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2〕生活中假设将三孔插座换成两孔插座使用有什么危害?〔3〕为什么三孔插座中间的那个脚长?活动3:让不同的小组发言, 说明自己组的观点, 意见不同的再补充, 最后师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皮损坏, 使外壳带电, 这样金属外壳接地, 电流就会流入大地, 不致与对人体造成伤害.〔2〕会导致用电器的外壳带电, 对人体造成伤害.〔3〕中间的脚长一些, 目的是可以在插插头时, 能使家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 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先离开地线, 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 电流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过, 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了.板书设计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反思在这节的授课过程中, 我把家庭电路的课堂参与定为学习本课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讨论、思考、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变成了筹划者. 一言堂变成百家鸣. 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 任务分配到小组, 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课堂活动多元, 全体学生参与体验. 此外,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主动的调查和参与, 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08b5ba58da0116d174975.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探讨、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图片,提出问题,人和军舰为什么都能浮在海面上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一)实验探究1: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猜想:①可能与液体的密度②可能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③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加盐,改变液体的密度;(2)不断加盐,直至鸡蛋浮至水面。
(3)观察同一个物体(重力1.60 N)的不同体积浸在同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发现浸入水的体积越大读数越小。
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1.10 N和0.08 N,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0.50 N 和0.08 N。
(4)观察同一个物体分别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处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发现读数不变。
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为0.06 N,浮力都为1.00 N。
3、分析与论证:(1)在水中加盐后液体密度增大,而鸡蛋上浮说明浮力也增大。
(2)物体浸入水中的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读数越小,说明浮力越大。
(3)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说时浮力不变。
4、得出结论(1)浮力的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2)浮力的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浮力的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知识巩固】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B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 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二)实验探究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八下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八下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78bfada8956bec0875e374.png)
10.2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3)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难点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一天,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阿基米德是从洗澡中得到启发。
他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了出来。
他取出金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了出来。
他把两次溢出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来的多。
于是他断定王冠中掺了银子。
他揭开了王冠秘密的原理流传下来。
你能道阿基米德揭开这个秘密的原理吗?你想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内容吗?今天我们就要学到这条原理。
引出课题并板书:(阿基米德原理)(设计意图: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讲授新课1.阿基米德的灵感让学生阅读阿基米德的灵感,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生:可以通过排液法.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既然可用排液法求体积,是否也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我们再看一个例题.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重力为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取g=10N/kg,则:(1)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多大?(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大?
分析:(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重力G、拉力F和浮力F浮的作用,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有V物=V排;(3)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1)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7N-17N=10N;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变形得V排=F浮/ρ液g=10N/(1.0×103kg/m3×10N/kg)=1.0×10-3m3;
(3)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有V物=V排=1.0×10-3m3,则金属块的密度ρ=m/V=G/(gV物)=27N/(10N/kg×1.0×10-3m3)=2.7×103kg/m3.
【教师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浮力大小的常用方法:阿基米德公式法、称重法、二力平衡法、压强差法.好,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各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探究利用浮力求出物体(或液体)的密度中,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