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教案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
2.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3.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生长?”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以加深对微生物营养特点的理解。
2.结合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情况,从而深入理解生长曲线的实际意义。
-设计课堂实验,如观察大肠杆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1.判断题:关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选择题:根据微生物的专一性营养和兼性营养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
3.填空题:补充完整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4.问答题: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微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微生物营养需求和生长条件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包括微生物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重要性。
-播放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固氮等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 教案

微生物的生长 教案

微生物的生长教案第2节《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微生物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识记)。

3、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

能力目标1.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生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与种群的生长规律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知道了微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微生物将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回答:生长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呢,我们一般是如何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生长。

【推进新课】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微生物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由于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体积较小,个体质量较轻,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不易观察;同时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一般较快,因而通常以微生物的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那么,微生物的群体生长会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群体生长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假如有的话,这是怎样一种规律?研究这一规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目标一: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教师分析: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非生物影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群体生长的状况多变而复杂,往往难以描述,因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状况的研究一般是置于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将其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类别。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氧气、有害物质等。

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

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条件控制等。

(2)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讲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3.实验操作:(1)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共6)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幼儿园微生物的知识教案讲解与实施

幼儿园微生物的知识教案讲解与实施

幼儿园微生物的知识教案讲解与实施1. 介绍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大类微小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些是益生菌,有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在幼儿园教育中,让孩子们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2. 幼儿园微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最早期教育的地方,因此对微生物的了解将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并学会正确对待和保护微生物。

3.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微生物,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3.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画、实物模型和幼儿园微生物实验等方式,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3.2 活动设计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微生物教育活动。

比如观察放大的微生物图片、参与微生物环境保护游戏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

3.3 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进行积极的互动讨论。

可以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微生物的知识教育,我认为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对待微生物。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快乐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对微生物的认知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

总结幼儿园微生物的知识教育对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设计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们深入了解微生物,树立正确的微生物观念。

希望幼儿园的微生物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实施。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它们包括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有一些对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一些则对我们造成危害。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让孩子们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最早期教育的地方。

高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通过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6.评价反馈,提高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撰写一篇关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生态角色的理解。
2.实践操作类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如观察细菌菌落、制作酸奶等,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拍摄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照片或视频形式提交,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探究拓展类作业: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安排微生物实验,如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4.案例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微生物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个性化作业: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种微生物进行研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份手抄报。
-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发挥创意,结合微生物知识,设计一个创新实验或产品。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微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微生物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针对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偏差,通过生动的实例、实验现象等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微生物分类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别,并注明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问卷,选取身边的同学、家人或朋友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3.选择一种微生物(如酵母菌、大肠杆菌等),查阅资料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应用领域和防治措施,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科普文章。
b.分析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繁殖
a.介绍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b.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c.解释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如分裂、孢子、病毒复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结构、营养与生长条件、生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微生物的作用。
4.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微生物的结构、营养、生长与繁殖等方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现象,如发酵、腐败等,记录观察过程和发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观察日记。
6.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微生物实验,如制作酸奶、泡菜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学生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见教学日历授课地点新阶-202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学院药学系章节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学时分配 2学时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六大生长要素,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从而认识到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为今后进行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特有的营养类型,培养基配制原则及培养基类型,营养物质运输的四种方式及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碳源2、氮源3、能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6、水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无机自养型2、光能有机异养型3 、化能无机自养型4、化能有机异养型5、营养缺陷型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类型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扩散2、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ophy)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紫色非硫细菌:光能(ATP)4CH30H+2 CO26[CH2O] + 2H2O(碳源与供H体)细菌叶绿素光能无机自养型和光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可利用光能生长,在地球早期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 、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ophy)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无机物氧化(ATP)CO2+还原态无机物[CH2O]能源、供H、供电子体皆是无机物氢氧化细菌:H2+O2 H2O+ATP铁氧化细菌:Fe2++O2 Fe3++ATP亚硝化细菌:NH3+O2 NO2-+ATP硝化细菌:NO2-+O2NO3-+ATP硫化细菌:H2S (S)+O2 SO42-+ATP 还原态有机能源物质氧化释放的高能电子进入生物呼吸链,顺电子传递链传递产生ATP,逆电子传递链传递形成NAD(P)H24、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ophy)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完整word版)微生物的营养教案(2024)

(完整word版)微生物的营养教案(2024)
随着营养物质耗尽和有害代谢 产物积累,微生物开始大量死
亡,生长速率迅速下降。
25
营养物质浓度与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关系
Monod方程
描述微生物生长速率与营养物质浓度的关系,即生长速率随营养 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降低。
营养物质的饱和常数Ks
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亲和力,Ks越小,亲和力越高,微生物在 较低的营养物质浓度下也能正常生长。
化学能
硫化物、氢化物等无机物氧化时释放 的能量。
2024/1/30
11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无机盐
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微量元素
铁、锌、铜、钴、钼等,通常以离子或螯合态形式存在。这些元素在微生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如参与酶的组/30
12
0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代谢 途径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实现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准确 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30
工业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营养调控
2024/1/30
工业发酵中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
包括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它们在工业发酵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能够产生各种有用的代谢产物。
工业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调控
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
表示在营养物质充足条件下,微生物能够达到的最大生长速率。
2024/1/30
26
06
微生物的营养在环境中的 应用
2024/1/30
27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营养原理及应用
1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 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种类

初中生物课生物的营养教案

初中生物课生物的营养教案

初中生物课生物的营养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营养,认识各种营养物质对身体的重要性并掌握健康饮食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营养?
2. 主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3. 营养物质在身体中的作用
4. 健康饮食的基本规则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讨论食物对身体的作用,并引入营养的概念。

2. 授课:介绍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营养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根据身体需要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并分析其中包含的各种营养成分。

4.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各种营养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整理出健康饮食的基本规则。

教学资源:
1. 食物图片
2. 课件或板书
评估方式:
1. 各种营养物质的名称和作用的口头测试
2. 设计食谱的书面作业
3. 定期检查学生的饮食习惯并给予反馈
延伸活动:
1. 拓展学生对不同食物的认识,让他们探索更多的营养来源。

2. 组织饮食健康讲座或展示,增强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学会选择合理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生物与健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一些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一些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常见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微生物图片资料。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以及它们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特点。

如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4.巩固(5分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微生物与健康》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生物与健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但同时,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微生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显微镜、培养皿、细菌培养基等。

3.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微生物的种类、大小、生活环境等。

呈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一、备课思路: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2、 P 15、 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建立无菌操作和无杂菌培养的思想,并从黄本训练4、5中选取实验大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操作要求。

六、分课时任务安排:共预计3课时第1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第2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第3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第4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第5课时周测与习题讲评七、作业(预习+课后练习+周测)《步步高蓝本学案知识点填空》+《步步高黄本训练4、5、6、7》+《周测》八、附件附件1、周测检测题附件2、分课时课件PPT(见附件文件夹)讨论记录讨论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选修本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微生物本身不熟悉,其培养的过程,更是知之甚少。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微生物与健康》教案(教案)科学一. 教材分析《微生物与健康》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实验和观察活动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微生物与健康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与健康问题。

2.利用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3.采用分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微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培养皿等。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呈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3)功能:①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有些碳源同时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可从微生物的代谢角度来考虑。

见下表:代谢类型代表能源碳源光能自养型蓝细菌,藻类光CO2光能异养型红螺菌光CO2和简单有机物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无机物(氧化)CO2化能异养型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有机物(氧化)有机物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

2.氮源(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与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

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2)NH4为硝化细菌的氮源。

放线菌的最适PH:7.5~8.5酵母菌的最适PH:3.8~6.0(三)培养基的种类1.根据物理性质划分:固体培养基:一般加2%的琼脂,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加0.2~0.5%的琼脂,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2.根据化学成分划分:(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教案

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教案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微生物在健康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3. 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5. 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难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讲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有益和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4. 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发酵、腌制等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5. 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等药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微生物与健康的认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参观或实验操作,体验微生物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9. 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微生物与疾病:介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2.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讲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等。

3.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年级综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综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综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八年级综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1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1、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2、事物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法建议:建议授课3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

第2课时学习消化食物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

第3课时通过实验探讨食物消化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

建议教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

先让学会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

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

关于牙齿的教学,可以利用模型简单介绍,建议把牙齿保健的内容放到第四节讲解,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

关于胃的结构的教学,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结构,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都与其相似;再结合录像或实物,让学生对胃壁内表面有皱褶,能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

由于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关于小肠的教学中应注意明确:一、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结构特点——面积大决定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消化更充分。

进而强调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行讲述,要让学生明确平时易混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

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教案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教材P17~19)探索与研讨探索:微生物与健康1.布置任务:展示某同学收集的微生物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对照并完善自己收集的信息。

探索与研讨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说说你们收集的微生物的信息。

学生1:我收集的微生物信息是酵母菌的,它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呈椭圆形,单细胞,有细胞核、液泡,生物特征有:①由细胞组成;②能形成芽体进行繁殖;③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

它与人类的关系有:可以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有些种类会导致人患病。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一、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选择题1.选择题。

(1)在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应该只改变( ),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不变。

A.线圈圈数B.电池节数C.铁芯长短(2)在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时,我们不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A.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帮助其他小组把计划制订得更好B.做自己的实验,不要理会别人C.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3)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大电磁铁磁力的是( )。

A.增加电池数量B.增加线圈圈数C.增加导线长度(4)在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不变。

A.线圈圈数B.铁芯长短C.铁芯粗细【答案】(1)B(2)B(3)C(4)B【解析】【解答】选择谁作为变量进行观察,就选择其他的条件不变,改变变量来进行实验。

增大导线的长度无法增大磁力。

【分析】选择谁作为实验进行观察,就让谁变化,其他的条件不改变。

2.冬天洗澡前,打开电热水器,是将( )。

A. 电能转化成热能B. 热能转化成电能C. 电能转化成水能。

【答案】A【解析】【解答】使用热水器时时将电能转化为水的热能,使水温变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永远是守恒的,它可以发生转移或者转化,电能是我们能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量,可以利用它转化成热能、动能、光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微生物的营养日期年月日课时1教法指导,发现学法比较教具微课件
教材分析重点
1、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来源和功能。

2、培养基配制的原则以及培养基的类型(按用途分类)。

难点
1、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2、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

考点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掌握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和功能(应
用)。

2、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应用)。

3、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吸收方式。

能力
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微生物培养中培养基配置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
1.碳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
①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有些碳源同时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可从微生物的代谢角度来考虑。

见下表:代谢类型代表能源碳源
光能自养型蓝细菌,藻类光CO2
光能异养型红螺菌光CO2和简单有机物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无机物(氧化) CO2
化能异养型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有机物(氧化) 有机物
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

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

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
源。

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NH4+,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

3.根据用途划分:
(1)选择培养基:是在某种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如:培养基+青霉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高浓度食盐(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氮源→固氮菌
(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置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
(四)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
吸收方式特点代表物质
单纯扩散
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
需要能量和载体。

水、某些气体(O2、CO2)、某些无
机离子、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促进扩散
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
需要能量,需要载体。

酵母菌对糖类的吸收主动运输
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需
要载体和能量。

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吸收集团转移
除主动运输的特点外,被运输的物质
改变其本身性质。

葡萄糖、甘露糖、果糖、β-半乳糖
苷及嘌呤、嘧啶、乙酸等。





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2.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