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歌舞知多少

合集下载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在唐代,乐舞是一种丰富多样、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社交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人们情感和寄托愿望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朝时期,乐舞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每一种乐舞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唐代乐舞可以根据形式的不同划分为宫廷舞、宗教舞和民间舞。

宫廷舞主要是供帝王和贵族欣赏的舞蹈形式,通常在宴会、庆典和重要的祭祀活动中演出。

它以庄重、端庄的舞姿和动作为特点,舞者穿着华丽的服饰,舞步优美而稳定。

宗教舞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祈福而表演的舞蹈形式,常见于庙宇和寺庙的宗教仪式中。

宗教舞通常具有宗教色彩,舞者用舞姿和动作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意。

民间舞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舞蹈活动,以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题,舞蹈动作多样,富有欢乐、活泼的气氛。

其次,唐代乐舞还可以根据音乐形式的不同划分为歌舞和器械舞。

歌舞是以歌曲为主要表演形式,舞蹈和歌唱相结合,通过舞动和歌声共同表达情感和主题。

唐代的歌舞形式非常丰富,有宫廷歌舞、宗教歌舞和民间歌舞等。

器械舞则是以乐器为伴奏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各种乐器演奏并进行舞蹈表演。

这种形式的乐舞要求舞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和舞蹈技巧,舞姿和动作与所持乐器相协调,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此外,唐代乐舞还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特点划分为舞蹈分明和舞蹈折杂两种类型。

舞蹈分明指动作清晰、线条流畅的舞蹈形式,舞者的动作规范而优美,舞姿端庄。

这种类型的舞蹈适合表现庄重的场合和主题。

相比之下,舞蹈折杂则是动作灵活多变、形态多样的舞蹈形式,舞者的舞蹈动作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显示出舞者的灵动和柔韧性。

这种类型的舞蹈更适合表现欢乐、活泼的场合和主题。

综上所述,唐代乐舞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

通过对乐舞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宫廷舞、宗教舞和民间舞,歌舞和器械舞,舞蹈分明和舞蹈折杂,每一种乐舞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乐舞在唐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唐朝的文化繁荣,也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唐代的歌舞大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有:1.《秦王破阵乐》: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乐舞,表现了秦王李世民的英勇善战和统一六国的功绩。

舞蹈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以打击乐为主,充满了力量感和战斗气息。

2.《霓裳羽衣曲》:这是唐代著名的“法曲”之一,由唐玄宗李隆基创作。

舞蹈表现了仙女下凡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音乐优美动听,舞蹈轻盈飘逸,是唐代乐舞的代表作之一。

3.《凉州曲》:这是唐代流行的西域歌舞曲,以凉州(今甘肃武威)为名,充满了异域风情和豪放气质。

舞蹈以健朗的步伐、激越的鼓点和嘹亮的歌声为特点,展现了西北地区的文化风貌。

4.《伊州曲》:这是唐代西北地区的又一首著名歌舞曲,以伊州(今新疆伊犁)为名。

舞蹈以优美的旋律、华丽的舞姿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特点,展现了唐代歌舞的柔美一面。

5.《春莺啭》:这是唐代著名的“软舞”之一,以模仿黄莺啼鸣的音效和轻盈的舞姿为特点,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舞蹈音乐优美动听,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6.《绿腰》:这是唐代“腰鼓舞”的一种,以腰部动作和轻盈的舞步为特点,表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之美。

舞蹈形式优美,节奏明快,是唐代乐舞中的佳作。

7.《兰陵王入阵曲》:这是唐代著名的“战歌”之一,表现了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的勇猛和威武。

舞蹈以刚劲有力的动作、雄壮的乐曲和激昂的情感为特点,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壮烈场面。

8.《五方狮子舞》:这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拟兽舞蹈,以模仿狮子跳跃、滚翻、抓挠等动作和雄壮的乐曲为特点,表现了狮子勇猛的形象和力量感。

舞蹈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是唐代乐舞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9.《剑器舞》:这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剑舞,以手持剑器的女子表演的舞蹈为特点。

舞蹈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勇敢和豪放精神。

10.《胡旋女郎》:这是唐代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旋转舞蹈,以快速旋转的动作和华丽的装束为特点。

舞蹈充满了异域风情和神秘感,是唐代乐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朝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多样化的舞蹈形式唐朝舞蹈形式繁多,包括宫廷舞、宴会舞、宗教舞、民间舞等。

宫廷舞是唐朝舞蹈的主要形式,它以庄重、华丽为特点,舞者着华丽的服饰,舞步优雅、流畅。

宴会舞则更加轻松活泼,舞者们在宴会上表演,舞蹈内容通常与宴会的主题相关。

宗教舞则是用于宗教仪式上的舞蹈,常常带有虔诚和神秘的氛围。

民间舞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表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二、注重舞蹈的表现力唐朝舞蹈非常注重舞蹈的表现力,舞者通过舞蹈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舞者的动作流畅而优雅,舞蹈中展现出的情感真挚而饱满。

舞蹈动作多样,既有轻盈的舞蹈步伐,也有矫健的舞蹈动作。

舞者们通过舞蹈,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

三、注重舞蹈的技巧和协调性唐朝舞蹈注重舞蹈的技巧和协调性,舞者们需要掌握独特的舞蹈技巧,并保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

舞者们需要具备灵活的身体,熟练掌握各种舞蹈动作和舞步,并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中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

舞者们在表演中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掌握好节奏和节拍,以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魅力。

四、注重舞蹈的装饰和舞台效果唐朝舞蹈注重舞蹈的装饰和舞台效果,舞者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头戴花冠,身着丝绸长袍,脚踏绣花鞋,身上佩戴各种饰品。

舞台布置也非常讲究,常常使用华丽的道具和背景,以增强舞蹈的视觉效果。

舞台灯光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来烘托气氛和营造舞蹈的氛围。

五、注重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唐朝舞蹈注重舞蹈和音乐的结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们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唐朝舞蹈的音乐多样,既有宫廷音乐,也有民间音乐,不同的舞蹈形式配以不同的音乐。

舞者们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来完成舞蹈动作,使舞蹈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唐朝舞蹈以多样化的舞蹈形式、注重舞蹈的表现力、技巧和协调性、注重舞蹈的装饰和舞台效果、注重舞蹈和音乐的结合等特点而闻名。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具有多种特点,包括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高超的技巧和富有表现力的舞姿。

唐朝舞蹈形式丰富多样。

在唐朝,舞蹈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宫廷舞主要表演在宫廷中,以庄严、优雅为特点,包括宴会舞、宫廷舞等。

民间舞则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舞蹈形式,包括儿童舞、农民舞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舞蹈丰富了唐朝舞蹈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唐朝舞蹈内容多样。

唐朝舞蹈的内容包括宫廷生活、神话传说、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例如,宫廷舞蹈《霓裳羽衣曲》描绘了仙女的优美形象;而《梨花颂》则表达了对美丽梨花的赞美。

这些不同的内容使唐朝舞蹈更加具有情感和艺术性。

唐朝舞蹈的技巧也非常高超。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身体的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他们的舞姿优美、协调,动作流畅而精确。

例如,在《霓裳羽衣曲》中,舞蹈演员通过身体的转动、扭动、舞步的起伏等动作,展现了仙女飘逸、轻盈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朝舞蹈的另一个特点是富有表现力。

舞蹈演员通过舞蹈表达情感、诉说故事,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舞剧《长恨歌》中,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使观众能够深情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和悲剧。

总的来说,唐朝舞蹈具有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高超的技巧和富有表现力的舞姿。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代表,也是世界舞蹈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朝舞蹈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宫廷乐舞五大分类

唐代宫廷乐舞五大分类

唐代宫廷乐舞五大分类
唐代宫廷乐舞主要分为五大分类,分别是演武舞、祭祀舞、乐舞、宴会舞和表演舞。

1. 演武舞:演武舞是唐代宫廷中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主要用于军事庆典和表演。

演武舞注重壮丽、气势磅礴,舞者身着铠甲,手执兵器,舞蹈动作高度规整,展现武力的威严和壮观。

2. 祭祀舞:祭祀舞主要用于宫廷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国泰民安和神灵的庇佑。

祭祀舞舞步缓慢舒展,舞者身着华丽的祭祀服饰,舞蹈动作流畅,婉转动人,富有神秘感和庄严感。

3. 乐舞:乐舞是唐代宫廷中最为普遍的舞蹈形式,常常伴随着乐器奏响。

乐舞分为宴会乐舞和宫廷雅乐舞。

宴会乐舞舞步轻盈、欢快,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舞蹈动作热烈、活泼,表达宴会的喜庆氛围。

宫廷雅乐舞则舞姿大方、高贵,舞者身着素雅的服装,舞蹈动作优雅缓和,展示宫廷文化的内敛和典雅。

4. 宴会舞:宴会舞主要用于宴会娱乐,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舞蹈动作轻盈欢快,场面热闹喜庆。

宴会舞通常以团体形式表演,舞者编排成队列或形成花环状,舞蹈动作协调,既展现了舞者个人的技巧,又彰显了整个团体的和谐氛围。

5. 表演舞:表演舞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艺术性。

表演舞有较为多样的形式,包括舞剧、器械舞等。

舞蹈动作精巧细腻,舞者表演技巧高超,能够通过舞蹈来表达故事
情节或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表演舞常常展示唐代宫廷舞蹈的艺术成就和文化魅力。

唐代舞蹈

唐代舞蹈

唐代舞蹈的特点
• 唐代舞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继 承传统,广采博收,富于创新。②形式多样。 大型舞蹈,人数多至数百人,远远超过古制 “天子用八佾”──64人的惯例,服饰豪华, 场面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小型舞蹈,技艺精 湛、表演艺术水平高,引人入胜。③唐代舞蹈 虽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总的说来,具有开 朗明快、健康挺拔的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强盛的唐帝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时代 风貌。
• 这些舞蹈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剑舞,又称作“剑 器浑脱”,有民间和军中两种路数,民间舞剑器 的名人是公孙大娘及其一批弟子。杜甫写诗说: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开元三 年(715年)杜甫在郾城观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 表演,大历二年(767年)又在四川葵州(现在的 奉节)目睹公孙大娘的弟子舞剑器,还因此感慨 了一番人世变迁。好写狂草的张旭曾经看过公孙 大娘的剑器舞,感受到凛冽气势,艺业大加精进。 舞剑器的女子多穿军装,唐人司空图有诗云: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叫女子爱军装”,可见这 种风尚影响很广。
软舞
• 软舞是一种中国唐代的汉族舞蹈。广 泛流行于宫廷贵族、士大夫家宴及民 间堂会中的表演性舞蹈。节奏舒缓, 优美柔婉,风格与健舞相反。
唐代舞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
健舞
健舞《剑器》,由民间武术逐渐发展而成,一般为女 子戎装独舞,也有军士集体群带。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 弟子就着戎装在孔子面前舞剑。楚汉相争时,鸿门宴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所舞,就是剑舞。晋代刘 琨与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剑舞。至盛唐,即有裴的剑 舞与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公孙大娘是 唐著名舞蹈家,其剑器舞在内外教坊独享盛名。晚唐郑嵎 《津阳门诗》云:“公孙剑伎皆神奇”,自注说:“有公 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司空图《剑器》诗亦云: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即或张旭在谈到 他的草书创作长进时,也感称:“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 得其神”(《唐国史补》)。

唐代的歌舞大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是指唐代时期流行的一种歌舞剧形式,一般由歌唱和舞蹈构成。

在唐代,歌舞大曲从宫廷逐渐走向民间,成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

唐代的歌舞大曲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大鼓歌舞:又称大曲子舞,是唐代最早的一种歌舞形式。

表演者以鼓板鼓点为主导节奏,伴以歌唱和舞蹈,形式庄重、浑厚。

2. 手摇歌舞:表演者手持纸扇或泼水棒,配合歌唱和舞蹈动作,形象生动,节奏欢快。

3. 波斯歌舞: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一种歌舞形式,以舞蹈为主,配以歌唱。

以优美的动作和高亢的音乐来表达情感。

4. 十七挺: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歌舞形式,以舞蹈为主,音乐简练明快,节奏明显,舞姿矫健。

5. 四方歌舞:即四边舞,流行于西北地区,由四名表演者手牵手组成,围绕中央转动,以舞蹈形式展现着民族特色。

唐代的歌舞大曲在音乐、舞蹈和剧情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凸显着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包容性。

它们不仅在当时的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对后世的歌舞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舞谱相关知识点总结

唐代舞谱相关知识点总结

唐代舞谱相关知识点总结唐代舞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当时的舞蹈形式、动作和技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了解唐代舞谱的相关知识点,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唐代舞谱的概述、特点、类型、内容、价值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唐代舞谱的概述唐代舞谱是指唐代时期所编纂的舞蹈记谱文献,它记录了唐代舞蹈的各种形式、技巧和动作,是研究唐代舞蹈的重要资料。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舞蹈艺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唐代舞谱的出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唐代舞谱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和应用,至今仍保留了不少珍贵资料。

二、唐代舞谱的特点1. 多样性:唐代舞谱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宫廷舞、宴会舞、宗教舞等不同类型,涵盖了唐代舞蹈的各个领域。

2. 详尽性:唐代舞谱对舞蹈的动作、姿势、技巧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人研究舞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艺术性:唐代舞谱中所记载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更融入了当时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唐代舞谱的类型1. 宫廷舞谱:记录了当时宫廷中各种仪式、活动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以及宫廷女子在各种场合的舞蹈动作。

2. 宴会舞谱:记录了唐代各种宴会、婚庆、祭祀等活动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一般以欢快、优美的舞蹈为主。

3. 宗教舞谱:记录了唐代宗教仪式中所表演的舞蹈形式,多为神话、祭祀等主题。

4. 民间舞谱:记录了唐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如劳动舞、婚庆舞等。

四、唐代舞谱的内容1. 舞蹈形式:它包括了当时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如歌舞、器舞、仪式舞等。

2. 舞蹈动作:舞谱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舞蹈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技巧,如旋转、踢腿、走位等。

3. 舞蹈音乐:舞蹈动作往往伴随着音乐节奏,舞谱中通常也会记录相关的音乐曲目和节拍。

五、唐代舞谱的价值1. 历史价值:唐代舞谱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唐代的舞蹈与音乐艺术

唐代的舞蹈与音乐艺术

唐代的舞蹈与音乐艺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艺术鼎盛的一个时期。

在唐代的舞蹈和音乐领域,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唐代的舞蹈和音乐艺术,既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又吸收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唐代的舞蹈艺术唐代的舞蹈艺术,主要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种。

宫廷舞是指在宫廷中表演的舞蹈,多是按照官方礼仪和场合所进行的。

而民间舞,则是在民间流传的各种舞蹈形式。

1. 宫廷舞宫廷舞是唐代官方礼仪和娱乐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之一。

唐代的宫廷舞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行幸舞和百戏舞。

行幸舞是皇帝巡幸时表演的一种舞蹈,往往伴随着乐器的演奏,舞姿轻盈、动作繁复。

百戏舞则是一种集合了各种不同舞蹈元素的表演形式,同样需要舞者和乐手的协同演奏和表演。

2. 民间舞唐代的民间舞,与宫廷舞相比,更加自由、多样化,也更加注重表现情感和生活。

唐代的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如灯舞、花鼓舞等。

灯舞是一种夜间表演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各式各样的彩灯,在灯光的映衬下起舞,形成一幅幅奇妙美丽的舞蹈画。

而花鼓舞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舞者不仅需要有灵巧的舞步,更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和表演力,才能让观众们产生共鸣。

二、唐代的音乐艺术唐代的音乐艺术,是中国历史上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的音乐风格不仅吸收了汉族的音乐传统,还包括了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

唐代的音乐艺术,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1. 宫廷音乐唐代的宫廷音乐,是指在官方和宫廷场合中演奏的音乐。

唐代的宫廷音乐与唐代的宫廷舞一样,多采用了严谨的乐曲和正统的乐器,形式繁复多样。

在唐代的宫廷音乐中,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尤其是曲笛、笙、鼓等乐器,成为唐代宫廷音乐中的代表乐器。

唐代的宫廷音乐,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在后世的中国音乐艺术发展中,仍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 民间音乐唐代的民间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传统歌曲、曲艺和小调等。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

唐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唐代,舞蹈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舞蹈分类。

本文将从分类和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唐代乐舞。

一、分类1. 宫廷乐舞宫廷乐舞是唐代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它主要出现在宫廷内部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宫廷乐舞通常由宫女和侍女表演,经过精心编排和排练,以展示皇帝和贵族的尊贵和风采。

这类舞蹈的特点是舞姿端庄优雅,舞步优美,舞者行动整齐有序。

2. 宴会乐舞宴会乐舞是唐代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舞蹈,如宫廷舞、民间舞和外国舞等。

这些舞蹈既可以通过演员表演,也可以由宾客们自由参与。

宴会乐舞的特点是热闹喜庆,舞蹈动作活泼欢快,既展示了舞者的才艺,也增添了整个宴会的气氛。

3. 宗教乐舞唐代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最广的时期之一,佛教中的宗教仪式也离不开舞蹈的表演。

宗教乐舞主要在寺庙中进行,舞蹈形式多样,有的是由僧侣表演,有的是由信众参与。

这类舞蹈的特点是具有宗教性质,舞蹈动作庄严肃穆,表达了对佛教神圣的崇敬之情。

二、特点1. 精湛的技巧唐代乐舞在舞技方面非常讲究,舞者需要有极高的技巧和身体控制力。

他们需要准确地把握节奏和动作,使得舞蹈达到准确、流畅、有力的效果。

这种精湛的技巧要求得到了后世书画作家的赞扬和传承。

2. 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在唐代,乐舞形式丰富多样,舞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当时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有些舞蹈表现的是爱情和欢乐,有些则表达的是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敬之情。

这些不同主题的舞蹈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得唐代乐舞世界丰富多彩。

3. 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唐代乐舞注重表达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舞蹈的形式和动作传达出舞者的心情和表情。

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能够真实地传达出他们的情感,使观众更容易被舞蹈所吸引和感染。

总结:唐代乐舞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也为后世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的音乐与舞蹈

唐朝时期的音乐与舞蹈

唐朝时期的音乐与舞蹈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和舞蹈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艺术享受。

下面,我将会就唐朝时期的音乐与舞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唐朝时期的音乐唐朝时期的音乐,是古代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时期,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科技和音乐器材,那时的音乐完全是靠人工制作出来的。

而当时的音乐,主要分为宫廷乐以及民间乐两种。

宫廷乐是唐朝中期到晚期的皇室乐曲,它是在前代周、汉、魏、晋、南北朝等艺术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宫廷乐由宴乐、祭乐、朝乐、劳乐等组成,其音乐形式主要有乐曲、舞曲和歌曲。

宫廷乐乐曲中最受欢迎的是长歌劝酒和霓裳羽衣曲,长歌劝酒是唐代宴乐中最受欢迎的唱片之一,霓裳羽衣曲则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

在民间,唐朝的音乐也非常丰富,居民们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欢乐。

民间的音乐主要包括戏曲、器乐、歌谣、民间舞蹈等,其中又以民间舞蹈最具代表性。

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有舞鼓、舞铃、舞剑、舞扇、舞蹈等,为当时的社会带给了无限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唐朝时期的舞蹈在唐朝时期,舞蹈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种。

宫廷舞是唐朝皇室、贵族和文人雅士等所欣赏和演奏的舞蹈,其舞技要求较高。

而民间舞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其流传和发展因地域而异,但总体而言,民间舞的风格比较随意和自由。

唐朝时期,宫廷舞主要包括舞动云鬓、鹭鸟舞和凤阳歌舞,而民间舞主要有抓梭、跳兔、击鼓等。

其中,舞动云鬓是唐朝宫廷中最为著名的一种舞蹈,以婉转的身姿和细腻的动作赢得了广泛赞誉。

总的来说,唐朝是中国音乐和舞蹈的一个高峰时期,它的音乐和舞蹈丰富多彩,内涵丰富,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在现代,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置身其中的魅力和风采。

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

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

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唐朝乐舞是中国唐朝的汉族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唐朝乐舞的分类* 软舞o 绿腰o 霓裳羽衣舞o 惊鸿舞o 凌波舞* 健舞o 胡旋舞o 胡腾舞* 宫宴舞o 七部伎o 九部伎o 十部伎o 坐部伎o 立部伎* 四方乐舞* 剑器舞唐朝乐舞舞蹈大家* 公孙大娘* 杨贵妃* 梅妃* 谢阿蛮* 张云容唐朝乐舞的特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舞蹈艺术,唐代舞蹈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历代所不能企及. 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风格登上艺术舞台.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的完善. 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舞蹈能够在唐朝发展的如此繁荣,这和唐朝的君主,经济,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自唐高祖登基之后,宫廷舞蹈开始了改革发展,宴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 而"立部伎""坐部伎"中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一部乐舞是<秦王破阵乐><新唐书.礼乐志>记:"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很可惜的是,我国已经失传,但在日本还有保留.而说起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万不陌生.此乐舞由唐玄宗作曲,杨玉环表演,是在汉代<相和大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其气势华贵辉宏.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闻仙乐觅见众仙女着羽衣,在神仙幻境中翩然起舞.蒙醒后依据回忆记下乐曲命贵妃杨玉环和乐舞蹈.也正是因为君主的喜爱和推崇,推进了舞蹈的发展,歌舞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在士族大夫和贵族阶层中,每宴游,必有舞.如此之下,歌舞艺妓云云,但地位低下,命运悲惨,没有人的尊严,完全供他人娱乐,为佐宴之物,更甚者,她们随时都有可能丧身权贵。

唐代乐舞

唐代乐舞

唐代乐舞中国唐代乐舞继承前代传统,融入外来新风,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燕乐舞文化的高峰,创造了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概括可分3类:传统乐舞①继承前代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发展的。

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立部伎》中的《安乐》、《太平乐》;软舞类的《乌夜啼》(起于南朝宋代);歌舞大曲中的《玉树后庭花》(起于南朝陈代);歌舞戏中的《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皆起于北齐)。

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为舞名的乐舞②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名的乐舞。

如《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等。

不少乐舞是吸收西域各地的民族乐舞加以改编或直接移植的。

新创乐舞③唐代新创的乐舞。

如吸收传统武舞的《破阵乐》、《大定乐》,以及有名的《圣寿乐》等。

唐代新创的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结合的大型多段体乐舞套曲。

唐人崔令钦《教坊记》列有唐大曲46种。

盛唐乐舞熔南北技艺于一炉,集中外文化于一体。

《十部乐》以中原乐舞为主体,其他大多带有外国和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特征。

据《新唐书·礼乐志》,这十部乐为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龟兹、疏勒、康国、安国、高丽、高昌等。

十部乐舞中,除了燕乐、清商为中原乐舞,西凉为这种结合的产物,其他七部都是外来乐舞,南至印度支那,北到撒马尔罕。

唐代还不断从四方选择异域乐舞,有献来的,如剑南节度使韦皋献来的《南韶奉圣乐》,骠国献来的《骠国乐》等;有率兵出征的将军或执节通好的使臣带回的,天宝年间封常清西征就带回一种《轮台舞》,后又传入日本。

唐代舞蹈除了传统舞之外,来自西域的胡舞、胡乐以及邻近诸小国也献舞伎于唐室,唐代长安城可以说是多种舞乐的总汇集处。

《旧唐书》有记:西域、天竺、高昌、高丽和百济等国都献舞伎。

唐代舞蹈分文舞与武舞之别。

文舞又称软舞,多属汉舞,舞者着大袖衣表现出宛舞舒展的舞姿。

武舞又称健舞,基本上属於胡舞,舞者着胡服,在胡乐的旋律中展现舞姿。

胡乐以五弦琵琶和横笛等乐器为主,在唐代社会盛行一时。

一起来了解唐代宫廷舞的知识

一起来了解唐代宫廷舞的知识

一起来了解唐代宫廷舞的知识一起来了解唐代宫廷舞的知识《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霓裳羽衣曲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

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舞蹈艺术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唐朝舞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唐朝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

其中,宫廷舞是最为精致华丽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音乐和谐,富有宫廷文化的特点。

民间舞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舞蹈动作更加自然、朴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民间文化特色。

宗教舞则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性质的舞蹈形式,它的舞姿庄重、肃穆,富有宗教气息。

二、舞姿优美唐朝舞蹈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舞蹈者的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都非常高。

唐朝舞蹈注重舞姿的美感,舞者的身体线条流畅,舞姿优美,舞蹈动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和谐唐朝舞蹈的音乐和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唐朝舞蹈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四、服饰华丽唐朝舞蹈的服饰华丽,富有宫廷文化的特点。

宫廷舞的服饰多为华丽的宫廷服饰,民间舞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服饰更加朴实自然。

唐朝舞蹈的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五、文化内涵丰富唐朝舞蹈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汉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文化,以及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

唐朝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总之,唐朝舞蹈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式多样、舞姿优美、音乐和谐、服饰华丽、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舞蹈艺术的瑰宝之一。

唐朝舞蹈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上,更是对今天的舞蹈艺术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舞蹈在当时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代舞蹈以其优美的形态、灵动的动作和多样的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唐朝舞蹈的特点,包括舞蹈形式、舞蹈音乐、舞蹈演出和舞蹈服饰等方面。

唐朝舞蹈的形式宫廷舞蹈宫廷舞蹈是唐朝舞蹈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在皇宫中演出。

宫廷舞蹈以优雅、大气的舞姿为特点,强调舞姿的舒展和舞者的仪态。

宫廷舞蹈的动作优雅流畅,舞者的身姿伸展开来,寓意着皇权的神圣与威严。

民间舞蹈唐朝的民间舞蹈多样丰富,表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间舞蹈形式灵活多变,有手舞、足舞、器舞等多种类型。

民间舞蹈动作活泼、欢快,节奏明快,富有强烈的节日气氛。

佛教舞蹈佛教舞蹈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

佛教舞蹈主要是在寺庙中演出,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宣扬佛教教义和慈悲信仰。

佛教舞蹈的动作庄重肃穆,舞者身穿僧袍,舞姿严谨庄重。

唐朝舞蹈音乐唐代舞蹈音乐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代舞蹈音乐主要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种类型。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唐代舞蹈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音乐具有严谨庄重的特点,音调高亢而宏大。

宫廷音乐往往由管乐和弦乐组成,乐曲优美婉转,与舞者的动作相得益彰。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音乐节奏明快、欢快活泼,能够激发人们的情绪。

民间舞蹈音乐往往以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为主,音乐旋律简单明快,让舞者能够更好地表达欢乐和喜悦的情感。

唐朝舞蹈的演出形式群舞唐朝舞蹈中,群舞是一种普遍的表演形式。

群舞中有多名舞者同时执行相同的或类似的舞蹈动作,形成整齐划一的画面。

群舞能够展现出舞蹈的壮美和集体的力量感。

独舞独舞在唐朝舞蹈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一名舞者独自表演舞蹈,动作流畅、婉转。

独舞能够更好地展示舞者的个人表达和技巧。

伴舞伴舞是唐朝舞蹈中舞者之间互相配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伴舞中,舞者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通过相互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唐代舞蹈艺术

唐代舞蹈艺术

唐代舞蹈艺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

在这个时期,唐朝百姓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面貌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在唐代,舞蹈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从宫廷到乡村,从戏剧到宗教。

在唐朝的宫廷中,舞蹈已经成为了正式文艺表演的一部分。

随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宫廷舞蹈变得更为复杂和华丽。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每逢佳节庆典和宴会,都会有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

其中最重要的是宫廷舞蹈,它们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训练,以显示王室的权力和繁荣。

在表演中,舞者穿着华丽的服装,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风格。

这些舞蹈通常是由宫廷一些重要人物主导,他们之间互相竞争,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表现最出色。

当然,这些舞蹈也经常用于祭祀和庆祝活动。

凭借着对民族舞蹈的深厚了解和持续的实践,表演者和编舞师不断创新,使舞蹈形式多样化。

例如,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高台鼓”、“排鼓”等打击乐器,将舞蹈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舞剧。

此外,足踏和手势也是唐代舞蹈的特色之一,它们能够使舞者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内心状态。

除了宫廷舞蹈,唐代还流行着许多其他形式的舞蹈。

其中最着名的是“大飞乐”和“嵩山诸仙女”。

前者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涉及到许多传统的戏剧元素,包括歌唱、舞蹈、杂耍、跳跃等等。

它由皇帝亲自主持,意在表达国家权力的繁荣和富庶。

后者则是一种比较神圣和庄重的舞蹈,用于祭奠神灵和鬼神,可以找到在易经和道家哲学中的一些表达。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舞蹈,都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唐代舞蹈艺术以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华丽的表现形式闻名于世。

它的发展涉及到唐代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

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也仍在欣赏和练习唐代时期的舞蹈。

这种演艺形式将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宫廷舞(四):大唐时期(下)

中国宫廷舞(四):大唐时期(下)

中国宫廷舞(四):⼤唐时期(下)中国宫廷舞(四):⼤唐时期(下)盛唐彩绘⼥舞俑除了九部伎、⼗部伎、坐部伎、⽴部伎之外,唐代宫廷舞蹈还有“健舞”和“软舞”之分。

健舞即指武舞,软舞则指⽂舞。

唐代壁画上的舞伎唐⼈崔令钦《教坊记》云:“垂⼿罗、回波乐、兰陵王、春莺、半社、渠借席、鸟夜啼之属,谓之软舞。

阿辽、柘枝、黄、拂林、⼤渭州、达摩之属,谓之健舞。

”据统计,唐代健舞有11个,软舞有13个。

健舞代表性的舞蹈是《剑器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

《剑器舞》动作健美,⽓势磅薄,具有武术的特点。

唐代以公孙⼤娘舞剑器最好,唐著名诗⼈杜甫的诗作〈观公孙⼤娘弟⼦舞剑器⾏〉记载了公孙⼤娘舞剑时的情景:“昔有佳⼈公孙⽒,⼀舞剑器动四⽅。

观者如⼭⾊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其雄壮的⽓势跃然纸上。

公孙⼤娘剑器舞《胡旋舞》来⾃于西域的康居国,舞⼥是在天宝末年献给唐皇的。

为什么叫胡旋舞呢?据说是因为这种舞蹈节拍鲜明,奔腾欢快,⽽且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

唐《通典.卷⼀四六》⽈:“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唐代⽯刻《胡旋舞》胡旋舞的伴奏乐器以⿎为主。

在弦⿎声响起的同时,胡旋⼥双袖举起迅速起舞,“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已时”,亦即像雪花⼀样在空中飘摇,像蓬草⼀样迎风飞舞,来回的旋转根本不知疲倦,转啊转啊,转了⽆数个圈都没有停⽌。

此时“⼈间物类⽆可⽐,奔车轮缓旋风迟”,亦即连飞奔的车轮都觉的⽐她慢,连急速的旋风也稍加逊⾊。

在飞旋的舞蹈中,观众已经是“万过其谁辨始终,四座安能分背⾯”,连观者也眼花缭乱,分不清楚胡旋⼥的脸和背了。

在新疆龟兹和敦煌的⽯窟壁画中,有⼤量的旋转舞⼥形象,她们两脚⾜尖交叉、左⼿叉腰、右⼿擎起。

全⾝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分美丽。

杨贵妃舞蹈图胡旋舞从西域传⼊中原后,成为当时最受⼈们喜爱的舞蹈之⼀,⼤约五⼗年的时间盛⾏不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歌舞知多少
文/老狼
笔者通过之前的考证,证实了唐朝的酒价,也验证了诗仙李白的酒量和婚姻状况。

但是随之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酒和歌舞相伴、衣袂飘飘的场景,那么唐朝的歌舞,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我们不妨翻开历史,歌舞作为一个宫廷音乐品种的“燕乐”,早在《周礼》《仪礼》《礼记》时代,就已建立起服务于饮宴的制度。

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尚书.伊训》中,已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术”的燕乐记实。

但酒宴歌舞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却是在隋唐时代出现的,同过去相比这一时期的宴饮娱乐显得更为活泼生动。

据史册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在乐舞艺术上有所创新,更重视对原汁原味的西域乐舞精髓的直接吸纳,为历代唐朝皇帝所继承。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歌舞至玄宗朝而达到极至,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风流天子是大家熟悉的,正是他创造了《秦王破阵曲》和《霓裳羽衣曲》,而且《秦王破阵曲》被誉为大唐的国歌。

唐代有两种酒筵歌舞,一种是艺术观赏性质的酒筵歌舞,歌舞伎和观赏者这两种不同的身份。

在这种歌舞中,节目是预定的,其内容主要是曲子歌唱和曲子舞蹈。

另一种,是酒筵游戏性质的歌舞。

在这种歌舞中,饮酒者同时是表演者,节目是临时确定的,其歌词大都是即兴创作的作品。

这时候的诗人曾以“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的诗句描写了当时酒筵重视歌舞艺术的风格。

到中唐酒筵歌舞便遍布城乡,呈现出空前的盛况。

所谓“处处闻管弦,无非送歌声”,所谓“歌酒家家花处处”、“纷纷醉舞踏衣裳”,是当时酣歌醉舞景象的写照。

这种景况导致了酒筵艺术成分的改变:过去作为宴饮辅助内容的歌舞,现在变成了酒筵上的主要节目。

在唐代初、盛二期,常见的酒筵歌舞是自娱性的独歌独舞。

李白为这种歌舞作过许多描写,例如《将进酒》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
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独酌》说“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这种歌舞即兴而发,不须遵循游戏规则,因而不属酒令歌舞;但这种歌舞有劝酒的功能,乃代表了送酒歌舞中比较朴素的一种形式。

从李白“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尘,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中可看到,这种歌舞是明显模仿了古代的自娱歌舞的。

综合上面的这些文字阐述,我们可以将唐朝的歌舞分为两大类:送酒歌舞和著辞歌舞。

一.送酒歌舞的特点:
1.大部分送酒歌舞是相互酬答,答歌与令歌须同一调,送酒歌唱的规则是依调著辞。

2.送酒采用一人持杯,请另一人歌的形式。

酒巡至某人,某人即可持杯请另一人唱歌送酒。

因此,它属于酒令范畴的歌唱。

3.筵中歌舞兼备,舞蹈也用先令舞后答舞的形式。

4.筵中穿插进行各种性质的歌舞。

例如蒋琛故事所记的宴乐次序是:先用女声送酒。

女乐数十辈,有歌有舞。

其中一首歌辞(《公无渡河》)用宣宗大中年间诗人王睿的诗歌。

然后由诸江神相互作歌送酒,亦有歌有舞。

最后由与筵者各献伎艺,有诗咏、有歌唱。

由此可见:单纯表演性质的酒筵歌舞,是和酒令游戏性质的酒筵歌舞,在妓筵上长期并存的。

二.著辞歌舞的特点
1.从歌唱与伴奏之关系的角度看“著辞”的对立概念是“相和歌”,在琴歌中称“弦歌”。

“相和歌”包括人声伴和、打击乐器伴和、管弦乐器伴和等三种类型。

2.都配六言体辞;大多用《回波乐》调,采用自歌自舞的表演方式,表演时“递起歌舞”,亦即按照统一的歌舞规则轮番作舞。

3.都在酒筵风俗的背景下产生,都是节奏急促、使用急三拍结构的乐曲;它们都是舞曲,因此由民间传入教坊,改制为大曲(大曲是乐、歌、舞三者结合而成的音乐作品,无舞曲便不成大曲)。

如果说送酒歌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酒筵自娱歌舞和古代的属舞,那么著辞歌舞便是中古音乐文化的特定产物了。

其来源可通过《回波乐》、《倾杯乐》、《三台令》这三首曲子来找寻,是具有同样的文化性格的几支乐曲。

都起源于北朝俗乐,是第一批华夷融合的乐曲实例,在唐代广泛流传,影响了所有酒令曲。

这就可以证明,唐代著辞歌舞是胡乐入华这一历史事件的产物。

唐朝是我国空前开放的时代,尽管早已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至今全世界华人聚居的地方仍称为唐人街,华人的传统服装称为唐装,犹可依稀看到这一光焰的落日余晖。

而大唐歌舞,酒令歌舞化现象很丰富,它以广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迎接着那个时代多元文化的挑战,并充分吸收其中精华,不仅增强了祖国文化的生命活力,而且通过对接、冶炼、重铸,创造了辉耀中天的大唐文化,形成为覆盖东亚的中华文化圈。

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统治政策要适应潮流所需,更要顺乎民意!而目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唐朝......。

老狼
2010年3月28日17点3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