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气道分泌物吸引专家共识
AARC2010气道吸引指南
AARC2010气道吸引指南10项推荐操作标准:①推荐发现气道内分泌物时按需吸引,而不是按时吸引。
②吸引过程影响氧合时,建议预给氧。
③建议机械通气者不断开呼吸机连接进行吸引操作。
④建议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尤其在给婴幼儿患者做吸引操作时。
⑤建议吸引操作前不要进行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
⑥建议在高吸氧浓度或高PEEP、有肺泡萎陷风险,婴儿患者采用密闭式吸引方式。
⑦婴儿采用密闭式吸引。
⑧急性肺损伤患者如气道吸引导致肺萎陷,建议避免断开呼吸机,使用肺复张手法。
⑨儿童和成人患者使用小于气道内导管内径50%的吸引管,而婴儿患者应使用小于导管内径70%的吸引管。
⑩建议气管内吸痰吸引时间小于是15秒。
1、0简介气道内吸引是人工气道患者比较普通的一项操作。
是气道分泌物清除治疗和预防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阻塞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道吸引程序包含患者准备,气道吸引和吸引后护理三步骤。
吸引技术包括开放式吸引和密闭式吸引两种,开放式吸引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密闭式吸引技术包含一个无菌辅助装置,内罩式吸引管进行气道吸引,无需断开呼吸机连接。
有两种深度方式进行吸引,包含浅度吸引和深度吸引。
深度吸引是指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再回抽吸引管1cm,浅度吸引管插入一定预设深度,通常为人工气道长度加上辅助装置的长度。
2、0患者准备推荐尽可能使用更小的吸引管,因为吸引压力对潮气量的影响比吸引管型号小。
吸引管型号和吸引压力的选择需要联合考虑。
大直径的吸引管型号,通过气道内的吸引压力小。
2、1成人患者吸引管不超过气道内导管内径50%,儿童和婴儿50-60%,不超过70%。
2、2吸引前给成人患者30-60秒的100%吸氧浓度,婴幼儿患者给提高吸氧浓度10%。
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操作:2、2、1呼吸机调节吸氧浓度。
2、2、2呼吸机临时高浓度吸氧功能。
2、2、3不推荐手动通气来提高氧浓度,如果没有前两项提高氧浓度技术,操作者需确认PEEP。
2、3每次吸引前应检查负压,压力应在有效清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1. 介绍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支持呼吸系统功能受损或无法正常工作的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气道内吸引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之一。
气道内吸引技术的标准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了相关的团体标准。
2. 深入探讨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1)操作规范和流程: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标准的操作规范可以降低操作中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熟悉各种吸引器材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气道内吸引的步骤和技巧等。
(3)感染控制和预防:在进行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和预防的相关标准,包括洗手、戴手套、清洁吸引器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做好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总结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好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在重症监护单位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支持呼吸系统功能受损或无法正常工作的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气道内吸引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之一。
它能够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促进呼吸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氧合和通气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减少操作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
•
推荐意见3:选择吸痰管时 ,其管径不宜超过人工气道内径 的50%,有侧孔的吸痰管吸痰效 果优于无侧孔的(推荐级别:D级 )。
• 4.吸痰负压的选择: • 吸痰的负压越大,吸痰效果 越好,但所造成的肺塌陷、气道损 伤也越严重。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 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吸痰时所用 的负压为- 80—— - 120 mmHg, 少部分报道可至- 200mmHg。对 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负 压,以达到清除痰液的日的。
T型套管
连接吸引器
接人工气道
负压控制钮
接呼吸机
注水孔
冲水孔
吸 痰 管 及 薄 膜 防 护 套
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各方面的比较
项目 方式 时间 吸痰效果 开放式吸痰 患者暂停机械通气 较长 不能很好把握吸痰管、插入 深度,易造成气道粘膜损伤 及吸痰不彻底 产生大量含菌微粒,污染各 种物品表面易造成空气污染 和交叉感染 不易耐受,易烦躁,容易引 起胸闷,气急,剧烈呛咳及 呼吸困难等表现 增快,易因暂停脱机缺氧致 使心律失常 短暂 能确切吸痰深度,可减少气道粘膜 损伤及定位痰液多的部位行彻底吸 痰 不造成空气污染,且能避免吸痰引 起的交叉感染 易耐受,稍烦躁,无明显胸闷气促 及呼吸困难,有呛咳 增快,不会因脱机缺氧致使心律失 常 密闭式吸痰 患者持续机械通气
•
推荐意见4:吸痰时负压控 制在- 80- -120 mmHg,痰液黏 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推荐级别 :C级)。
• 5.吸痰前后患者给氧:
•
•
在吸痰操作前后短时给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 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合降低以及由低氧导致的相 关并发症;仅在吸痰前给患者短时吸入高浓度的 氧,可使吸痰过程中低氧风险降低32%;吸痰前 后均给氧,可使低氧风险降低49%,联合肺复张 可使低氧风险降低55%。 最常用的高浓度氧是100%的纯氧,维持30-60 s 。肺复张操作可通过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实现 。
2021年《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标准解读(全文)
2021年《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标准解读(全文)《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和呼吸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反复研讨、共同制定,并于2021年2月1日由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发布,标准编号:T/CNAS 10-2020。
一、制定背景气道内吸引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肺泡正常通气最直接有效且最根本的方法,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频繁的操作之一。
研究显示,如果气道内吸引的时机、方法等选择不当,会造成多种不良后果,如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人工气道梗阻、感染等,影响患者康复。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行业标准等对气道内吸引指征、吸引方式、吸引管选择和操作要点等内容的描述不尽相同。
为实现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的同质化和标准化,中华护理学会重症和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在全面了解全国护士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现状的基础上,起草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团体标准,以期进一步指导、规范护士的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降低该操作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吸引指征及吸引方式评估、吸引(吸痰)管选择、操作要点,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
三、主要内容(一)按需实施气道内吸引在基本要求中,本标准重点强调“应按需”而非“按时”实施气道内吸引,明确给出吸引指征,体现了专业、精准评估的重要性;提出虽然是按需实施吸引,但评估的间隔时间需要有最低要求,应至少每2h通过肺部听诊等方式评估一次气道内吸引指征,以免主观观察干扰客观评估结果;并且要求在评估中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肺部听诊的能力。
(二)确定适宜的吸引方式吸引方式存在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
开放式气道内吸引指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的连接断开后,吸引(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置入气道内进行吸引的方法;密闭式气道内吸引指将吸引装置与呼吸机结合,允许患者在呼吸机不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置入进行吸引的方法。
气道异物麻醉专家共识解读 [自动保存]
• 部位:80%以上位于一侧 支气管内(右侧多于左 侧)
• 死亡率:
– 500 ~2000例/年(美国),入院后 死亡率3.4%
– 国内报道入院后死亡率0.2 % ~ 1%,尚缺乏入院前死亡率的资料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学 四、诊断 五、病程 六、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七、麻醉前评估 八、麻醉前准备 九、麻醉方法 十、麻醉监测 十一、常见并发症处理 十二、结语 十三、诊疗流程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学 四、诊断 五、病程 六、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七、麻醉前评估 八、麻醉前准备 九、麻醉方法 十、麻醉监测 十一、常见并发症处理 十二、结语 十三、诊疗流程
• 广义(解剖):自口或鼻开 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所有 呼吸径路上的异物,按解 剖位置分为:
– 鼻腔异物 – 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 – 声门下及气管异物 – 支气管异物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学 四、诊断 五、病程 六、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七、麻醉前评估 八、麻醉前准备 九、麻醉方法 十、麻醉监测 十一、常见并发症处理 十二、结语 十三、诊疗流程
鼻腔异物(多见于小儿)
• 异物位置浅、存留时间短、容易取出 时——经面罩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 呼吸
• 异物位置深、存留时间长、取出困难、 估计手术操作中有出血或异物进入气 管等风险时——置入可弯曲喉罩或插 入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不合作的 小儿以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 合作的小儿直接开放静脉,静脉诱导, 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
• 原则上SPO2 >95%
• 结束后,小儿侧卧,继续面罩吸氧至苏醒
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案(2)
——右美托咪定方案
• 诱导同上
• 右美托咪定
成人气道分泌物吸引的专家共识(张建凤)
都是以30为界的.样本数>=30就是大样本、小于30呢 就是小样本
双 盲:医生和病人双方都不知道病人所属的对照组。
单 盲:将样本病人随机分为以下三组,病人不清楚自己所属的组别,医生知道病人所属 组别。 第一组是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用来观察病人疾病在没有治疗情况下的自愈效果。 第二组是安慰剂组,给病人吃没有治疗成分的“假药”,用来观察病人的心理作用对疾 病的影响。 第三组是治疗组,给病人吃真药,观察这种药物或疗法的真实治疗效果。
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均可应用封闭式吸痰
【28】 : (1)呼气末正压≥10cmH2O; (2)平均气道压≥20cmH2O; (3)吸气时间≥1.5s; (4)吸氧浓度≥60%; (5)患者吸痰≥6次/d; (6)断开呼吸机将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7)气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等)
7、封闭式与开发式吸痰
1、封闭式吸痰与开发式吸痰相比:能降低肺塌陷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塌陷的高 危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中更明显。 2、在氧需求和(或)呼气末正压需求高的患者中应用,能降低氧合下降的程度.
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封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相比,能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吸痰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7、封闭式与开发式吸痰
6、肺复张手法
推荐意见6:采用简易呼吸器做肺复张操作不良反应较多,不 宜使用(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6: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患者,吸痰 前后采用呼吸机做肺复张操作,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合降低的 程度和肺塌陷的发生(推荐级别:C级)
思考:用呼吸机做肺复张,如何做?
7、封闭式与开发式吸痰
推荐意见5:吸痰前后应常规给予纯氧吸入30~60S(推荐级别:C级)
6、肺复张手法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流程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流程详解在医疗领域,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而气道内吸引则是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环节。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详细版.doc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21〕左云霞,冯春,刘金柱,李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李文献〔共同执笔人〕,李丽伟,李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张旭,张诗海,张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一、定义所有自口或鼻开场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
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
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
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那么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
按异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承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内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
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内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
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
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
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解读护理课件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减少肺 部感染,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原理
负压吸引
利用吸引机产生的负压,将呼吸道内 的分泌物和异物吸出。
气道湿化
监测与调整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 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吸引的频率、时 间和负压强度,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 安全性。
在吸引过程中,通过加入湿化器对气 道进行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 润,减少呼吸道刺激。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排痰困 难的患者。
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吸引方式;避免过度吸引,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密切视察患者的反应,如有 特殊及时处理。
02
操作流程解读
准备阶段
01
实施阶段
核对病人信息
在操作前再次核对病人信息,确 保吸引操作的对象正确。
连接吸引装置
将吸引管与吸引头连接,再与负压 吸引器连接,确保密封良好。
实施吸引操作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 ,如间断吸引、连续吸引或纤维支 气管镜吸引等,并注意视察病人反 应及痰液情况。
结束阶段
撤离吸引装置
在最后一次吸引完成后, 将吸引管、连接管和负压 吸引器撤离,并清洁整理 好相关物品。
评估效果
视察病人呼吸情况及痰液 引流是否通畅,评估气道 内吸引的效果。
记录与反馈
将整个操作过程及结果详 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 及时向医生反馈病人的情 况及操作效果。
03
护理配合与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职责
确保吸引操作前准备
护理人员需确保吸引操作前, 设备、物品准备齐全,并确保
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草案)
液较多的患者中,经鼻吸引可降低插管率、减少窒息的发生 率口“。经鼻吸引困难时或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可建立并 通过口咽通气道行气管内吸痰。 推荐意见11: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经鼻气管吸痰可 降低插管率(推荐级别:D级)。 11.支气管镜吸痰:使用支气管镜在可视的条件下吸 痰,能较好地避免气道损伤,且能在气道检查的同时进行气 道内分泌物吸引,尤其是对常规吸痰不畅的患者临床效果更 好”…。由于支气管镜吸痰费用较贵,操作繁琐,限制了在吸 痰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12:支气管镜不宜常规应用于气道分泌物的 清除,可用于常规吸痰效果不佳的患者(推荐级别:D级)。 编写组成员:段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 症医学科);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科);王辰(中日友好医院);李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 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葛慧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韩晓彤(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 治疗科) 参考文献
management in the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comparison of standard assessment and
an
acoustic secretion
detectorf J].Respir
Care,20t1,56:596-603,
[2]刘晓伟,刘志.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对呼吸力学和氧气交换的 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751-755. [3]Jubran
[1]Lucchini
A,Zanella A,Bellani G,et a1.Tracheal secretion
cmH:0;(2)平均气道压≥20 cmH20;(3)吸气时间≥1.5
8;(4)吸氧浓度i>60%;(5)患者吸痰/>6次/d;(6)断开呼吸 机将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7)气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如 肺结核等)。但需注意:(1)封闭式吸痰影响呼吸机的触 发。291;(2)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口…。封闭式吸痰管每日 与2 d更换[31 J、每日与7 d更换。3…,VAP的发生率、病死率、 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 封闭式吸痰管无需每Et更换,当出现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更 换p…,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 推荐意见7:吸痰过程中,封闭式吸痰可降低肺塌陷和 低氧的程度,降低吸痰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推荐级别: A级)。封闭式吸痰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VAP的发生 率无影响(推荐级别:A级)。封闭式吸痰管无需每日更换, 当出现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推荐级别:B级)。封闭式吸 痰管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最长可7 d更换(推荐级别: D级)。 7.吸痰时间:吸痰时问越长,吸痰导致的肺塌陷和低氧 也越严重。吸痰时间宜限制在15 S以内¨…。 推荐意见8:吸痰时,吸引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推荐级 别:D级)。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解析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适宜湿化标准与评估方法
适宜湿化标准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分泌物稀薄易排出;患者呼吸平稳,无呼吸困难、窒息等 表现;肺部听诊无痰鸣音或干啰音。
评估方法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咳嗽排痰能力、肺部听诊等临床表现;监测人工气道内的 温度和湿度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胸片等指标,评估肺部感染情况。
02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现状与挑战
04
临床应用策略与效果评价
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湿化方法
轻度呼吸道干燥
对于轻度呼吸道干燥的患者,可 以选择使用蒸汽湿化、雾化加湿 等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
润。
中度呼吸道干燥
对于中度呼吸道干燥的患者,在 蒸汽湿化、雾化加湿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使用温湿化器或人工鼻 等装置,以提供更持续、稳定的
湿化效果。
失败原因二
气道温湿化护理不到位。如未使用加热湿化器或热湿 交换器进行气道温湿化,导致气道粘膜干燥、纤毛摆 动功能受损。改进建议:加强气道温湿化护理,保持 气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发展趋势一
智能化湿化护理设备将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湿化护 理设备将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湿化液量、温度和湿度,提高湿化护理的效果和安 全性。
注意事项一
保持湿化装置清洁
01
提示
02 定期清洗、消毒湿化装置,避
免污染。
注意事项二
控制湿化液温度和速度
03
提示
04 根据患者耐受度和病情调整湿
化液温度和滴入速度,避免刺 激或窒息风险。
注意事项三
观察患者反应并及时处理
05
提示
06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等生
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 理。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
然而,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内分泌物的积聚可能会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合适和安全地操作气道内吸引技术对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至关重要。
1.2 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仍然是一个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中华护理学会制定了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的定义和范围,详细阐述其操作步骤以及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同时,还将重点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的关键要点,包括安全性考虑、操作流程细节以及风险及应对措施。
此外,本文还将涉及到职业规范和伦理问题的讨论,如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信息及数据安全以及尊重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信任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提供给护理人员和相关从业者一个指导性文件,帮助他们正确且安全地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注:以上内容为普通文本格式回答,请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2.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2.1 定义和范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是指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成人患者中,通过特定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用专门设备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分解物和其他可能存在的异物或堵塞物清除,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2 操作步骤:为了正确地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确认医嘱并核对患者身份;2)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导管、抽引器、生理盐水、湿化器等;3)检查设备完整性与消毒情况;4)向患者及相关人员解释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3
无该装置时每隔 6~8h重新手动测量 气囊压,每次测量 时充气压力宜高于 理想值2cmH2O;应 及时清理测压管内 的积水。 (推荐级别:E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 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 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预防---护理关注的焦点
生活护理
探视接触 家属
护工
医生
器械操作
生理盐液
聚维酮碘
洗必泰
与操作相关预防措施
11.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
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2C)
12.早期康复治疗 包括一般活动治疗和专业的呼吸功
能康复治疗以及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
尚未见研究报告康复治疗与VAP发 病率的关系
药物预防
不常规静脉使用 抗菌药物预防VAP
口/鼻咽通 气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经口、鼻)
导管
其他
(喉罩、气管食
管联合导管)
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内导管最佳位置: 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
对于气管切开无需 机械通气的患者, 如果自主气道保护 能力好,可将气囊 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 荐级别:B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1
2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 判定充气的指触法 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 脉氧或听诊有无痰鸣音 ,痰液粘稠度,痰 液的量
2.口、鼻腔黏膜,有无鼻中隔弯曲,是否有 义齿、气管情况,
3. 患者的合作程度、心理反应,并解释操 作目的
4.负压吸引器的性能、电源电压、各管连接 情况、调节压力
[7]张春舫,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91.
痰液粘稠度
护士每次吸痰前应先评估痰液的粘稠度, 对粘稠痰液采用气道湿化等形式,降低痰 液粘稠度,并选择适宜的负压,使之既可 有效吸净痰液,又能避免吸痰导致的低氧 血症和气道损伤。
痰液粘稠度进行分度: I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
[18]肖俊良.经口鼻腔气道内有效吸痰的技巧 [J].全科护理,2012,10(9):2545
经口鼻腔吸痰技巧
3.适宜途径: 1)有鼻腔狭窄、鼻腔病变、颅底骨折者,
适宜经口腔吸痰。 2)有口腔病变、张口困难或不太配合咬管
者,适宜经鼻吸痰 3)经口吸痰时,借助张口器或嘱其张开嘴、
增多所致 6.呼吸机监测面板初夏锯齿样流速或压力波形,
排除管路积水或抖动等引起
吸痰时机/时间
不宜定时吸痰,应实时按需吸痰(推荐级别: B级)[1]
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痰液吸净:听诊胸骨上窝痰鸣音消失 [2]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成人气道分泌物 的吸引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 吸杂志,2014,37(11):809
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痰液粘稠度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一、气囊概述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位置: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
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联通,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作用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
这是导致VAP发生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道分泌物吸引:患者因咳嗽能
力降低而不能有效排除气道内痰液、 血液、误吸的胃内容物及其他异物, 需外界吸引下排除,以保持气道的 通畅。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Ⅰ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 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荐意见7:采用封闭式吸痰可降低肺塌陷和低氧
程度,降低吸痰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级别A), 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VAP发生率无影响 (级别A)。吸痰管无需每日更换,可见污染时 更换(级别B),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冲洗,最长7 日更换(级别D)。
推荐意见8:吸痰时,吸引时间控制在15秒内。 (级别D)
推荐意见9:声门下吸引可减少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级别A)。
推荐意见10:持续口腔吸引可减少VAP发生率 和延长VAP发生时间(级别C)。翻身前口 腔吸引,可减少VAP发生率。(级别D)
推荐级别11: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经鼻 气管吸痰可降低插管率。(级别D)。
推荐意见12:支气管镜不宜常规应用于气道 分泌物的清除,可用于常规吸痰效果不佳 的患者。(级别D)。
推荐意见2: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可使患者氧 合降低,不常规使用(级别C)。患者痰液 粘稠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可在吸痰 时注入生理盐水以促进痰液排除(级别E)。 生理盐水与VAP
推荐意见3:吸痰管管径不宜超过 人工气道内径的50%,有侧孔的 吸痰管吸痰效果优于无侧孔的 (级别D) 侧孔越大效果越好,管径越大,吸痰效果 越好,但肺塌陷越重,超过50%时可显著降 低气道内压力。
推荐意见4:吸痰时负压控制在—80~— 120mmHg,痰液粘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 (级别C)。
推荐意见5:吸痰前后应常规给予纯氧吸入 30~60秒。(级别C)。
前
• 32% • 49%
前后
推荐意见6:简易呼吸器做肺复张并发症多,不宜
使用(级别D)。ARDS吸痰前后应用呼吸机做肺 复张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合降低和肺塌陷(级别 C)。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Ⅲ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 意见 Ⅴ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 专家意见。
推荐意见1:不宜定时吸痰,应实施按 需吸痰(推荐级别:B) 1.血氧饱和度下降、定压模式下潮气
量下降或定容模式下气道压力升高 等临床症状,怀疑为气道分泌物增多引起。 2.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