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复习提纲
兵:设禁军。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通判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
评价宋代制度
元朝
一省制(中书省)、枢密院(军事)
地方设行省制;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
行省制:“省”的开始
明朝
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设内阁
废除行中书省;
设三司:布政司(行政)、按察使司(监察)、都指挥司(军政)
②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家”和“国”密切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③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朝代
中央
地方
监察/选官
其它
都察院、按察使司
丞相制度被废除
清朝
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
雍正:军机处(跪奏笔录)
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总趋势
专制主义(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不断加强——画坐标图
评价
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见练习册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积极
①政治: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
评价:三省六部制明分工提效率,又互相牵制;科举制
宋朝
二府:(行政)
(军事)
三司:
(财政)
权:
钱:
兵: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
积贫积弱(战斗力不强,财政危机)
元朝
地方设行;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
行省制:“省”的开始

历史必修1-3总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1-3总复习提纲
总统权力①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民间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③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④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联邦法院权力①美国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②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③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代议制: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②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④作用:(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内阁与首相的关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共进退
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1、内服外服三、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1)内容:又称封邦建国,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秦:商鞅变法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内容)中国古代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3、地方:郡县制。

皇帝任命郡县官员。

郡县乡里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三、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汉高祖刘邦2、解决:A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

B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推恩令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A收精兵: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统调分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第一二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第一二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第一二单元)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专题一)I.【课标条目解读】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4、西周的宗法制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度(表现)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地方:郡县制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②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a.创立---禹死后,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意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从 此“公天下”变为“ ”。

(中国早起国家政治制度开 始于夏朝。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 设立参与商王决策的 、 。

地方-----在地方,封方 国首领为“ 、 ”等。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 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 (2)分封制: a.目的--- 。

b.内容:①周王把 和 分封给 、 、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

②诸侯的义务有: 、 、 、 。

③诸侯的权利有: 、 、。

c.中国古代“封建”这个词的含义: d.作用:书上第六页第二段 e.衰落: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

(3)宗法制: a. 目的:b. 由原始社会的 直接演变而来。

c. 特点: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 。

e.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形成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 → → →f. 作用及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传统。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建立: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建立的条件:(主观、客观)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中央政治制度: a.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特征 、 、 b.中央官制:秦朝设 、 、 三个最高官职。

( 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 、和 。

太尉是负责全国 。

之下还有九卿。

) B 、地方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 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的长官由 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先秦时期主要王朝是怎样更替的2.宗法制实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主要作用……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A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B夏朝的政治制度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2、商朝的政治制度A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指:王畿,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指:附属国管辖的地区B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通过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通过神化王权,强化商王的盟主地位(3)但商王的控制力有限,方国有较大自主权二、封邦建国(本节重点知识)1、西周建立:A周族以农耕著称,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B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分封制(重点掌握)A、目的:核心目的:巩固周王室;具体目的: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安抚商的降族,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便于监督管理;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B、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方国.掌握受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受封者应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继续分封.D、影响:①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③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E、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关系:继承与发展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度(重点掌握)A、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B、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二): 安徽省宣城市最新版教材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政治、历史、生物、地理预习复习提纲1.必须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书本才是根本吧!光看大纲只能知道框架,培养全局观还可以,但是要好好品味枝干还得靠课本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三):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四): 求高一政治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建议买高中《思想政治》学习与探究(高一分册)内容很全,全年的都有,还有练习历史么...参照去年考纲吧...修改的应该不多【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五): 求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复习提纲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④ 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SCsA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参见课本P24-25)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 的复合函数.例如: y=2sinX y=2cos(X2+1)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六): 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要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要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2.旧石器时代特征:①从事采集和渔猎②学会了用火③过着群居生活④出现了骨器3.新石器时代特征: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④从事养畜业⑤修建村落⑥开始定居生活4.新石器时代代表:①黄河流域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彩绘陶器,粟)②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水稻、养蚕缫丝、精美玉器)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5.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6.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7.西周: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②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诸侯②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

8.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③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9.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①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②经济:铁犁牛耕③思想:百家争鸣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10.商鞅变法内容:(1)政治①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2)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3)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2)评价: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复习(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周王将和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

(3)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4)作用:①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之间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宗,其他嫡长子的兄弟(次子、庶子)为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能够享受“”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防止,强化王权,“国”和“”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选官制度:制(世官制)选官标准: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制度:①皇权②皇位③皇帝(2)中央官制—制:三公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百官)、(协助皇帝管理)(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守和县令由直接任免,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选官制度:制选官标准: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西汉(1)汉武帝集权:中央:①建立地方:①设置—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②实行—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选官制度:含义:各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消极:容易,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形成小集团。

2、隋唐(1)中央机构:制结构:①三省——省(起草)、尚书省(负责)、门下省(封驳)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部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本原因)。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直接原因)。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历史原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a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b 、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制度正式确立c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d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背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背纲

必修一背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的创立者、特点、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内容3、分封制下诸侯所享有的权力和所承担的义务,形成了怎样的等级秩序?这种制度有何利弊?4、宗法制的含义、核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作用5、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6、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含义、存在的两种矛盾及其发展趋势?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影响?3、皇帝制的特点,三公的职能,各级官员的任免。

4、分封制与郡县制主要区别。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即中央与地方)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演变的基本史实?(君权和相权)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标准是什么?4、科举制的形成背景、标志及影响?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2、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与宰相制的区别。

第二单元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城邦有什么特征?哪些人才能被称为公民?城邦的形成对希腊民主政治有什么影响?2、雅典民主政治是怎样一步步确立起来的?(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内容)3、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法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原因是什么?标志性法律文件是什么?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是什么?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什么时候罗马境内没有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实质4、罗马法对维系罗马统治所起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光荣革命的意义。

2、《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4、什么是代议制?代议制有什么作用?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结果?6、英国责任内阁制什么时候形成?责任内阁制下议会、首相和内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形成的背景、思想来源是什么?2、1787年宪法的内容、宪法中体现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3、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间、特点、本质。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双方关系
历史作用
统治效果得到巩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
相同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特权;③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点 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时代 盛行于奴隶社会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前提 不 同 点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是以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打破了贵族 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分封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
2、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项目 实行目的 核心内容 不 同 点 3、热点链接: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 分封制和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对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 (1)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来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2)中国很多的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的封国名称,山东(鲁)、山西(晋)等。 (3)宗法制影响更为深远,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的习俗等。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王位世袭 制,形成家天下局面;分封制、宗法制将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局面;礼乐制度为分封宗法制 的维系工具。 (3)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 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 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6、用一二三四五轻松巧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一个集中,即所有的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二个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地方集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 治。 教师拓展 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制度:内服和外服2.特点①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②商朝是神权色彩浓重的王朝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1.分封制(1)目的: 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对象:包括亲族,功臣,前代贵族其中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多分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3)作用:①.巩固王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是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②但诸侯国也有其相对独立性,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利的膨胀,逐渐形成分裂战乱局面.2.宗法制(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①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②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背景(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诸侯战乱不断;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结束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思想文化上:法家的集权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秦国的治国理论(4)历史上:吸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的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历史教训2.特征: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3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由皇帝执掌②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即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①分工: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辅佐皇帝管理军务②特点:既配合又牵制,以便于皇帝独揽大权(3)郡县制①做法: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并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②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作用(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a.创立---禹死后,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意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
史的进步。


此“公天下”变为“”。

(中国早起国
家政治制度开
始于夏朝。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
设立参与商王决策的、。

地方-----在地方,封方
国首领为“、”等。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
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分封制:
a.目的--- 。

b.内容:①周王把和分封给、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

②诸侯的义务有:
、、、。

③诸侯的权利有:
、、。

c.中国古代“封建”这个词的含义:
d.作用:书上第六页第二段
e.衰落: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

(3)宗法制:
a. 目的:
b. 由原始社会的直接演变而来。

c. 特点: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
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

e.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形成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
→→→
f. 作用及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传统。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建立: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建立的条件:(主观、客观)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中央政治制度:
a.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特征、、
b.中央官制:秦朝设、、三个最高官职。

(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和。

太尉是负责全国。

之下还有九卿。


B、地方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
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等);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秦朝短命而亡。

(1)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①汉代:汉初实行“ ”,地方权力增大,威胁中央;
汉武帝颁布“ ”削弱王国势力,加
强了中央集权。

②唐朝:唐中后期,地方设立 ,出现
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③北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军事上b.行政上c.财政上)
④元朝在地方实行 :
除 、 、 由中书省直接
管辖,其它设立行省,行省之下分别
为 、
、 、 ,边远民族地区
立 。

实行行省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加
强 ,巩固
了 ,行省制度是
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①汉代:汉初丞相权力较大,
集 、 、 大权于一身。


武帝设立 、 ,削弱相权,加强皇
权。

②隋唐:实行 ,该制度形成于
魏晋南北朝,确立完善于唐朝。

A
、主要内容:
皇帝——“ 三省 ”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工
B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分工明确,既
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宋朝:最高行政机构是 ,权力较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 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分宰相财权。

④元朝: 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

(3)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
A 、汉朝:主要实行 ,主要内容以
等品行为主。

B 、魏晋南北朝:主要采用 。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重视门第,控制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
中,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做到高官。

C 、科举制: a 、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b 、隋炀帝时,增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c 、唐宋元:完善科举制; d 、作用和影响:书上第15页最后一段 ——封建社会处于晚期
(一)明朝: 明太祖时: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权分六部 加强君主专制 明成祖时:设立“ ”——是皇帝的顾问、咨询、内侍机构。

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

*对内阁的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分析内阁制与丞相制的不同: (二)清朝: 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并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帝:设南书房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 、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能:跪受笔录,传达意 义: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包含的两对矛盾:
(2)形成的原因: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
(3)核心(本质特征):
(4)发展趋势:
(5)作用与影响:
①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最主要的作用)
②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经济文化;
③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易出现失误和暴政
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约着民主思想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形成条件:(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使希腊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即
“”,其特征是,。


一特征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经济条件:雅典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3)阶级条件: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出现2、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
(1)梭伦改革(BC6初)——奠基:(内容,作用)
(2)克利斯提尼改革(BC6末)——确立:(内容,作用)
(3)伯利克里改革(BC5)——发展到顶峰:(内
容,作用)
3、评价:
(1)实质:
(2)特点:、、。

(3)影响:(积极方面、消极方面)
4、灭亡:
(1)时间:公元前338年,希腊被马其顿王国灭亡。

(2)原因:a雅典民主制的自身局限所致b城邦之间的战争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民主必然灭亡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1、罗马历史:公元前509年,建立起来;年,罗马帝国建立。

至,罗马帝国控制欧、亚、非三大洲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民族。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上):(1)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当时罗马只有
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
显界限。

习惯法的弊端:由于贵
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贵族
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
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这一成文法的制定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结果,它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因为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二)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的变化上):
(1)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境内的。

(2)万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

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了解):a.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b.随着版图的拓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c.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
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完备阶段: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编成了《》,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评价罗马法
(1)罗马法制定的目的:为了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

(2)作用或影响:a.罗马法缓解了,稳固了,保护了。

b.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
的法典,影
响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产生了重要影响。

c.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
出法律。

作为
、的
有力武器。

(3)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