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科学3.5《观测风》教学设计课题观测风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索通过地面物体和自制的风旗、风向袋等判断风向和风速,并对判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原因科学态度1、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2、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自制小风旗,并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你能说说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哪种天气现象吗?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②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风是天气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能听得到,看得见吗?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风呢?【点拨】风能听见,看不见。
我们常常这样描述风:冷、冰冷、大、猛……3、想一想:风是怎么形成的呢?4、这是一幅天气预报图,你能找到有关风的预报吗?风的大小和方向,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来?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分析判断描述的天气现象学生描述风回忆回答: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寻找回答:东北风,微风级;微风通过诗句引出风的天气现象了解风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描述风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讲授新课一、探索风的大小和风向1、导入(1)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2)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2、小资料:蒲福氏风级认真听明确风向和风速的科学概念蒲福氏风级是英国人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
按强弱,将风力划为"0"至"12",共13个等级,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
3、蒲福风力等级表4、依据“蒲福风力等级表”,你能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速吗?二、做一做: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1、选择材料①旗面材料: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②旗杆材料:再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2、制作过程①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纸板内②将纸板合上③用订书器将纸板订结实3、注意哪些问题①纸板要有一定的硬度②布要柔软一些的丝质品③使用订书机不要伤到手【拓展】也可以试做一个风向袋①用废纱巾等轻的纺织品,缝一个圆锥形口袋,把袋口固定在铁丝圈上,便成了一个风向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测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3、利用科学专业的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实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正确地测量风向和风力,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聚焦一、出示动图:提问:1、上面这张图片只要呈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大风或者台风)2、关于风,你发现了它有什么特点吗?(ABC)A:是空气流动引起的B:看不见,但是感觉得到C:可以用方向和速度等来描述二、出示天气预报截图:提问:上图是深圳某一天的天气预报截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关于风的信息了吗?(西南风2级)三、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是西南风、2级。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风其实就是空气的流动。
空气看不见,所以风也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风的存在。
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青烟飘动,红旗在飘扬,特别是刚刚大家看到动图里大风下树木摇晃的厉害,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风的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风中物体的运动变化,间接感知风的存在。
所以我们只要善于去观察我们身边物体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像“科学家”一样一起去观测风。
探究“小科学家”们,我们要观测风,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描述风呢?你有什么想法吗?(通过风向和风力来描述)一、学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播放视频:风向)一共有八个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二、学习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大小。
(播放视频:风力)在预报和记录天气时,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来记录风力。
三、自制一面小风旗(播放视频: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小风旗来测量风的风向和风力大小,具体步骤请观看视频。
四、测量风的风向和风力大小(播放视频:测量风)1、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学校的操场中央。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 《观测风》教案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工具。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一个风向标,看看用它测风向时跟小风旗有何不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5《观测风》教学设计
课题
观测风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3.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重点
制作步骤:(1)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米,作为风旗的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再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作为风旗的旗杆。
(2)将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硬纸板内,并将硬纸板合上。
(3)用订书机将硬纸板订结实。
提醒:使用订书机要小心!硬纸板要有一定的硬度,布要柔软一些。
制作原理:在风力的作用下,小风旗顺着一个方向展开,展开的大小表示风速的不同。
学生朗读。
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聚焦: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飘动、摇晃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是从哪个方向刮来的。
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当树枝摇动时,我们知道那是风的作用当风扑面而来,吹动我们的头发时,我们感觉到了风:红旗飘飘、炊烟袅袅、浪花朵朵、尘土飞扬等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感知到风的存在。
探索: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地面上有很多物体会随着风飘动、摇晃,比如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小树摇晃的方向和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风向和风力。出示图1、2、3。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6.风的利用:风可以被用来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
7.风速计和风向标的原理:风速计是用来测量风的速度,风向标是用来指示风的方向。风速计通常是通过测量空气流动的阻力来计算风速的,风向标则是通过风向标的转动来指示风的方向。
8.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来划分的。风速等级越高,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越大。风向则是指风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表示。
9.风的分类:风可以根据速度和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微风、大风、台风等。微风是指风速在0-5米/秒之间的风,大风是指风速在6-10米/秒之间的风,台风是指风速在11-30米/秒之间的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风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风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测风向和风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技能。
难点:
1.风的形成原因的抽象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涉及气象学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的实践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但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
(1)风的定义和特征:速度、方向、温度、湿度等。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风向标、风速计。
(3)天气预报中风的表示方法:风速等级、风向。
(4)风的形成原因:地面和空气的温差。
(5)风的作用和影响:气候、交通、建筑等。
(6)风的利用:风力发电。
2.板书形式:
(1)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风的定义和特征,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
2.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迹象,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计时器等。
2.学具:每人一份观测风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风的特点和如何测量风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作用,讲解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实验,记录风速和风向。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分享风速和风向的数据。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测风的技巧。
5.拓展(5分钟)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风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测风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风速和风向。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观测风的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细节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形成和观测过程,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详细方法。
2.实验器材:风车、风向标、测量工具等。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纸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的形成过程和观测风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观测风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际操作观测风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观测风来预测天气变化?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观测风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观测风》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五课《观测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点】
通过自制简易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感受到使用工具对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制作小风旗的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的软布、1块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飓风、台风的视频。
【教学流程】。
《观测风》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5《观测风》教案课题观测风单元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重点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实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难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调皮的风》你能从这段影片中获得什么?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板书:观测风)观看视频风可以使风车转动、我们可以制造风等。
思考方法从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动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一、根据地面物体判断地面上有很多物体会随着风飘动、摇晃,比如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小树摇晃的方向和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1.风力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风级一般分为13级,速度在每秒0.2米及以下的是0级风,速度在每秒32.5米及以上的风是12级风。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见下图)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当青烟飘动、红旗飘动、小树摇晃时,我们知道那是风的作用。
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播放蒲福风力等级表相关科普视频。
你现在知道它们的风力了吗?对比可知,图1青烟飘动,风力大概为1级。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观测风——科学教案引言: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孩子们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测和实验,了解风的来源、特征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观察、记录和分析风的特点和效果。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纸、铅笔和记录表格。
2. 吹风机或风扇。
3. 实验用具:纸片、气球、牛奶盖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观测风,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见过和感受过风的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实验一:观察风的方向和强弱1. 安排学生分组,在每个小组中放置一个纸片。
2. 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成为“风的制造者”,他/她将用吹风机吹向纸片。
3. 学生观察纸片的反应,记录下纸片的运动方向和强弱。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的方向和强弱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观察风的影响1. 向学生展示一张纸片,让他们设想这张纸片是一片叶子。
2. 学生将纸片悬挂在风扇前面,并观察纸片的反应。
3. 随后,加大或减小风扇的风力,让学生观察纸片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对物体的影响,如何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实验三:观察风的音响效果1. 学生分组,每组取一个气球和一块牛奶盖。
2. 将气球吹大,将牛奶盖放在气球的口上。
3. 学生轻轻松开牛奶盖,观察气球产生的声音。
4. 学生尝试不同大小的牛奶盖和吹气球的不同力度,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5.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风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总结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风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和效果,如风的方向、强弱、对物体的影响等。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风对天气的影响、风能的利用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 教案
过渡并课件出示: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风级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
课件出示气象预报中的风向风级。(强化学生对风向和风的级认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他们。
播放视频:
制作风旗与风向袋。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实验探究
探索三: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一、测量
课件出示: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等。
结论:利用风旗可以简单测量风向和风速。
二、风向与风力
课件出示:风向与风力。
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认识风的两个要素风向和风级,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储备知识。
在明确风的两个要素后,对聚焦问题: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展开讨论。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学生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只是了解了风的形成。观测风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何观测风?风有哪些要素?”是他们所不知的,因此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风向和风级是风的两个要素,明确观测目标,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储备知识。
新知探究
探究一: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课件出示:
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
你还知道可以根据哪些现象判断风,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播放视频《蒲福风力》
探究二:利用风级或风向袋来判断
课件出示:
1、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2、制作风向袋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5观测风》
让我们一起制作一个小风旗吧。
1.把硬纸板对折。
2.把红布夹在纸板上部;接着用订书器固定纸板。
3.打开小风扇测试,看风旗能否自由飘扬。
小组合作制作风旗
学生学习风旗的制作方法,借助风旗来感受风的变化。
测量风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小组讨论并回答
使学生感受进行科学测量前要有严谨的思考与准备,明确测量的目的、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活动手册(每人1本)、直尺(1把)、剪刀(1把)、铅笔(1支)、订书器(1个)、红布(1块)、指南针(1个)、方位图(1张)。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风扇、指南针、方位图、小风旗和风向标。
2、教学设计
一、聚焦
今天的风有多大?
风向是什么?怎样测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地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
小组合作测量风向和风速
学习测风
三、研讨
小风旗测定的风向与风向标一致吗?
学生室外观察、记录天气;室内讨论并描述天气特征
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四、拓展
你了解蒲福风力等级吗?
小组讨论
了解蒲福风力等级
怎样测量风向和风速?
1.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试风向。
2.借助指南针确定方位,调整方位盘与指南针指示的方向一致。
3.明确小风旗飘动的反方向即风向。
4.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如果采用箭头方向记录风向,纸上记录时应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5.根据风旗的飘动情况确定风的大小,即风速,记录风速等级(0、1、2) 。
重点: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制作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运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风的基本特征,包括风向和风力,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风。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观测数据判断风向和风力,并理解风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掌握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向和风力。
•理解风向和风力数据与实际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实验材料:风向标、风力计、纸条、扇子、记录表。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直观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
•动手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并记录数据。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帆船航海的故事,提问:“帆船是怎么在海上航行的呢?是谁在推动它前进呢?”引出风的概念。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2. 新课教学•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定义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的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风。
•讲解风的基本特征:•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就叫做什么风。
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叫做北风。
•风力:风的大小和强弱,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风力等级越高,表示风越强。
•演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结构:介绍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演示使用方法:使用扇子向风向标吹风,观察风向标的指向,判断风向;使用纸条和风力计模拟不同风力等级的风,观察纸条飘动的情况和风力计的读数,判断风力大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5课,主题为"观测风"。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测量风的方向和强度,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风的形成原因,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的概念理解,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的运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对于风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和引导来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风车旋转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风车?你们知道风是怎么让它转动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体验。
第二环节:介绍风的形成原因教师向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说:“风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热能所引起的。
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吗?就好像我们在旋转的游乐设施上一样,地球也在不停地转动。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受到太阳的热能辐射时,它会变得热起来,而周围的空气则会被加热膨胀,变得轻。
这时,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向热空气的位置,形成了风。
”第三环节: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展示一面风向标,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师说:“风向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风的方向。
它通常由一个杆子和一个指示箭头组成,箭头会随着风的方向而转动。
我们可以根据箭头指向的方向来判断风的来向。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风力计,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师说:“风力计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风的强度。
它通常由几个杆子和一个旋转的杯子组成,当风吹过时,杯子会旋转。
教科版人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用风向和风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风是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无法直接观测风。
聚焦部分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现象着手,思考如何观测风,找到观测风的方法,并通过室外观测风的活动将科学理念加以运用。
本课教材围绕“观测风”的问题,先是利用地面物体感知风,然后是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里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一是制作风旗或风向袋,二是利用制作的风旗或风向袋到室外观测风。
(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现成的风旗和风向袋,但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成品观测更有意义。
)学生观测活动完成后,通过研讨,比较地面物体和风旗、风向袋测量的异同,体会借助工具和统一评价标准对测量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测风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询问“学生今天有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问题来降低难度,并把问题关注点转到利用其它事物间接观测风。
让学生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需要统一风速和风向的标准。
教材中风向用八个方位描述,风速等级分为0,1,2三级,都是学生可以掌握和使用的。
气象学中的“蒲福风力等级”,学生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借助地表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小风旗和风向袋,并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更准确更客观地测量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风可以借助地表事物来感知,并会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
难点:利用小风旗或风向袋观测风,并记录观察结果。
【材料准备】制作小风旗:轻薄的布,硬纸板,订书机制作小风袋:竹竿、铁丝、纱巾、布条观测风:指南针、方位图【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观测风》教案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3.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B.树叶飘动的方向C.足球滚向的方向
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不容易观测。
教案序号:课题:5.观测风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因为风速和风向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制作风向标是适合学生的内容,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将制作风向标作为了拓展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另外安排一节课来制作。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
提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
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
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
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
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5.观测风
风向:八个方位
风速:三个等级(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等级。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
B.树叶飘动的方向
C.足球滚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