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示范课教案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一《祝福》教学设计的撰写【问题】“祝福”的隐喻意义是什么?【材料】教科书《祝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洗澡》,《家——鸣凤之死》,《绳子》【教学设想】要理解《祝福》言语的隐喻意义,需要有展现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带入到《祝福》的阅读语境中,通过主问题牵引、挖掘细节来领会狂欢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摧残和迫害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基于此,本文的教学计划拟用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生阅读材料进入《祝福》教学语境,其余三课时分析文本。
【学习目标】通过挖掘细节、品读语言能深入文本,理解“祝福”的隐喻意义。
【过程设计】1.导入祝福,祝愿美好之意,在文中是一种祈求吉祥如意的祭祀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在祝福狂欢下祥林嫂惨死的悲剧,不妨先来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巴金的《家》中的截取的两段材料。
PPT展示《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胡家跳大神,就实在跳得奇。
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就洗的……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
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很快地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
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
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缸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
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这时候,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她的婆婆过来,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了,说:“赤身裸体羞不羞!” ……有的竟觉得困了,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鲁迅的《祝福》教案
鲁迅的《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文学贡献。
(2)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3)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概述《祝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理解人物心理。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同理心。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请你谈谈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能够把握作者鲁迅的创作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2)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3)培养热爱文学、亲近经典的兴趣,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把握作者鲁迅的创作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内涵。
2. 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 作者的创作背景与作品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祝福》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揭示其独特性。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祝福》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揭示其独特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考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勇气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社会背景的关联。
(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如何从作品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背景,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阐述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讲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和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作品的重要知识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 4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4教学目的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教学步骤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一、导入课文: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
(投影——鲁迅)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
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
“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被迫改嫁、强烈反抗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4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4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育目的:通过诗歌朗诵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歌曲小品等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教育形式: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同学上台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三、环境设置:学生在黑板写主题,学生分小组围坐四。
三、教育内容:1、课前准备:以小队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诗歌和小故事。
四、教育过程:A:九月诗歌美好的季节B: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迎来了第28个教师节A:老师,您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
B:老师,您是一只春蚕,身死丝尽,只为把温暖留给人间。
A: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B:记住吧,九月,这首献给老师的歌。
K—(1)班《为辛勤的园丁祝福》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朗诵伴轻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A::老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刚破土的嫩苗,老师用春风般的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接下来请汪梦同学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A:谢谢汪梦同学的深情朗诵,想必大家对教师节的由来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考考大家。
(知识抢答)A:教师节是哪一年成立的?(1931)B: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教师节(9月10日)A:人们把教师比作什么?(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老师,是智慧的灯,传扬着时代不息的文明,传承中华的.美德,同学们对老师有着不同的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对老师的看法,或者是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生上台发言)。
A:谢谢同学们温馨的话语。
现在有请炳灿同学为我们献上一首歌。
非常感谢阿炳同学的深情演唱,现在让我们有请林老师、高老师为我们讲话。
(主持人带动大家鼓掌欢迎)。
B:谢谢老师的发言!同学们,让我们记住9月,让我们记住辛勤的园丁——老师(合)K—1班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小说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3)实践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培养同理心。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祝福》的背景介绍。
2. 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3.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4. 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5. 实践创作: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3)实践创作: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2. 教学难点:(1)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2)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小说背景、分析主题思想等。
2. 互动讨论法:合作探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小说与其他相关作品。
4. 实践创作法:分组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小说《祝福》,了解作品背景。
2.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第二课时: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4. 第三课时: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5. 第四课时:实践创作,分组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6.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的鉴赏能力。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初中课文祝福教案
初中课文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祝福》。
(2)理解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把握祝福的含义和作用。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们的美好祝福。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育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及其祝福的含义和作用。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祝福》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讨论祝福的含义和作用。
2. 提问:你们收到过祝福吗?祝福对你们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课文《祝福》,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2.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祝福的含义和作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讲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三、课堂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祝福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是什么?(3)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模仿与创作(15分钟)1.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段祝福语或祝福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示范课教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祝福教案
息县一高语文组高予川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理清小说的情节,在情节的变化中把握祥林嫂的形象。
2,分析文中出现的众多人物,谁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并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意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介绍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闻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年间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鲁迅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介绍写作背景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在情节变化当中,你觉得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注意作者刻画祥林嫂的语句)
第二课时理解小说的主题,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意义。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从上一节中我们了解了祥林嫂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了解下小说中除了祥林嫂之外,还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他们对祥林嫂有哪些伤害
二,分析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短工,婆婆,“我”的形象。
(注意文章当中的人物的言行)
鲁四老爷:“老监生”“大骂康有为”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的皱眉,寻找祥林嫂时的“踱”,两次出项“可恶,然而”,暗暗告诫四婶“这种似乎很可怜,但是不干不净,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可不能她插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等等
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
他的冷漠自私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柳妈:她和祥林嫂一样,也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她对于祥林嫂改嫁也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并且取笑她头上的伤疤,刻薄地说:“你怎么不索性撞一个死,要不然,到阴司去,你那两个死鬼男人要分你,阎罗大王就把你据开去”,她这样说本意想帮助祥林嫂,让她捐门槛赎罪,没想到这个善意的举动,却仍祥林嫂陷入了更加恐怖的深渊,所以他的善举也对祥林嫂构成了沉重的精神伤害,祥林嫂的死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婆婆:她把祥林嫂绑回去,为了给第二个儿子娶媳妇,就把祥林嫂卖到里山去,她完全不顾祥林嫂的感受,把祥林嫂当成了她的私有财产,让她不能够守节。
但是周围的人却认为她婆婆的行为很精明,很应该。
其实正是因为婆婆的逼迫,让她改嫁,才成了她又到鲁镇受人歧视和嘲笑的根源。
所以她对祥林嫂的伤害更大。
“我”这个形象,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对祥林嫂的苦难是无能为力。
周围其他的人,他们对祥林嫂冷漠,嘲讽,把她的悲惨的故事当成他们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阿毛的故事听腻了,他们又翻出来伤疤的笑话来,他们丝毫没有同情心,对祥林嫂漠不关心,正是他们的冷漠给祥林嫂造成了沉重的精神重压,以致于她最后精神崩溃。
他们这样的一群人对祥林嫂的死负有很大的责任。
总之,祥林嫂周围的人,他们都对祥林嫂造成了伤害,但是他们不是杀死祥林嫂的直接凶手,他们的一言一行很统一,都对她的改嫁持鄙视态度,都歧视她,就好象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个无形的人在指挥着他们的行为,让祥林嫂周围的人做他的代言人,这个幕后的人是谁?
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
对,是他们和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起把祥林嫂给绞杀了。
所以我们要想拯救祥林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这样才能把祥林嫂解救出来。
三,学生讨论小说写了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当时小说为什么没有以“祥林嫂”为题,而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
明确: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五,作业:
在《祝福》的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被四婶拒绝参与祭祖活动后,她去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样情节合理吗为什么请深入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