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精彩讲话-中国卷_第六章 纵横捭阖的斡旋辞令 --外交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168

背景资料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主动请缨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烛之武之中,"烛"代表一个地名,"之"是一个连接词,可以认为是"的"意思,"武"为他的名字。也就是说,烛之武并非是一个人名,而是"烛地的一个名叫武的人"的意思。

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秦国发兵攻打郑国。借口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而且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两大强国联手来攻,在内外交困之下,郑文公派遣烛之武为使节,面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晓以利害,成功促使秦国单方面退兵,保住了郑国。

讲话实录(节选)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亲近楚国对晋国有二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国又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此消彼长,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过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向来贪得无厌,怎么会有满足的那一天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去攻打你们秦国,土地又能从何处得来呢?现在灭亡郑国这件事是削弱秦国并且对晋国有利的事,希望您对这件事深思熟虑!"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然后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战争来代替联合,这是不符合兵法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此离开了郑国。

经典解读

这篇文章的精华之处在于烛之武面见秦穆公之后的一番说辞。烛之武极其善于分析和利用矛

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穆公。让秦穆公不仅撤回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逼迫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外交演说就是这样,实际上就是把双方的利益放在桌面上分剖明白,只要双方能够找到利益上的共同点,那么外交上的成功也就很容易达到了。烛之武在演说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地把秦国的利益挂在嘴边上,不停地为秦国打算也就是这个原因。

名句赏析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此消彼长,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的这段话太厉害了。国家间的同盟本来就是站立在双方拥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烛之武的这番话一语道破了这次围攻郑国的军事行动对于秦晋两国的利害关系,把秦国从晋国那边拉了过来,堪称是外交演说中的经典段落。

2.战国时代著名外交家毛遂:毛遂说楚王

背景资料

毛遂(前285-前228),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人),年轻时游赵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回答说:"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来到赵国三年都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回答说:"我是您口袋里的锥子,只不过没能展露锋芒罢了。"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交涉。

讲话实录(节选)

平原君到达楚国之后,第二日一早,太阳刚刚升起,便上朝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结盟的事。楚王说:"合纵之事,当初先由赵国发起,后张仪游说各国,联盟未能牢固。当年先是楚怀王为纵约长,率诸侯伐秦而不克;后又由齐缗王为纵约长,而列国皆背信弃义,合纵又败。时至今日,各国对于合纵这件事都很忌讳,因为六国合纵联盟只不过一盘散沙罢了,根本无济于事。况且以秦国今日之强,根本不是六国可以匹敌的,唯有诸国各自安保方为上策。再者,秦楚新近通好。楚若与赵合纵,岂不是背信弃义,惹祸上身吗?合纵之事还是算了吧!"平原君从容对答,陈说利害,但楚王终因惧怕强秦,犹豫不决。

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中天,谈判仍然没有进展。剩下的十九个人便对毛遂说:"先生你去吧。"

毛遂更不多说,按剑拾阶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自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商定?"

楚王见有人竟敢按剑直闯朝堂,且出言不逊,不觉怒起心头,但又不明此人底细,且慑于毛遂之威严,便转身先问平原君道:"这是什么人?"平原君道:"这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毛遂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客,便高声叱喝道:"大胆狂徒,本王与你家主人商谈合纵的事,哪有你说话的地方?还不退下!"

毛遂毫无惧色,手按剑柄又往前走了一步,说道:"合纵是天下的大事,天下的人都有资格进行议论,况且我家主人还在这里,你又有什么资格斥责我?你这么做不过是仗着人多势众罢了。但是现在你我相距仅十步之遥,你的性命便握在我毛遂手里,你还逞什么威风?当年商汤凭借七十里之地最终一统天下,周文王仅凭百里的地盘,却使天下诸侯臣服,又有哪一个凭借了势众人多呢?"听了这番话。楚王脸色稍和,问道:"先生有何话说?"

毛遂道:"先前,楚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这是足以称霸天下的资本,天下诸侯哪个能小瞧楚国?然而楚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竖子白起率区区数万人连连挫败,一战丢鄢、邓等五城,郢都划为秦国的疆域,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连先王的宗庙都被秦兵毁了,让祖宗都受侮辱,这是百世的仇怨,就连赵国都为楚国感到羞愧,可大王却偏安于一隅,但求苟安,不求报仇复,怎对得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呢?合纵之事,对楚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想那秦国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如果赵国灭亡了,楚国也早晚会被秦国所灭。想当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导致秦国整整十五年时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然围困邯郸一年多,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也未能攻克邯郸。况且魏国向来跟赵国很友好,一定会派兵救援赵国。如果楚、赵能够结盟,进而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然后乘势西进,那么楚国不仅可以报一箭之仇,而且可以收复失地,重振声威。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什么?"言罢,毛遂双手按住佩剑,对楚王怒目而视。

这番话说得楚王连连点头,说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毛遂问:"主意拿定了吗?"楚王说:"定了!定了!"于是,毛遂招呼楚王的手下:"拿鸡狗马血来!"楚王的手下很快把装着鸡狗马血的铜盘端了上来。毛遂双手托住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请大王歃血为盟,正式订立合纵的盟约。大王先饮,然后是我家主人,最后是我毛遂。"于是,三人在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的事就此定了下来。

经典解读

可以说,赵国跟楚国结盟的事是毛遂一手促成的,赵国与楚国的这次谈判,成了毛遂展现自己个人魅力和外交才华的最好舞台。

当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陷入僵持的时候,毛遂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整个谈判的进程。毛遂一出场,首先在气势上就压制住了楚王。紧接着,毛遂用咄咄逼人的语言让楚王领教了自己的厉害,为自己赢得了陈述观点的机会。进而,毛遂先援引历史,再展望将来,一步步把楚王赶到了秦国的对立面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外交上的一大准则。赵国和楚国的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