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及其作用
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原卷版)
专题15: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设问方式 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文章由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解题方法 1.第一人称。
作者以当事人“我(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①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真实感;②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③便于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直接的评价;④线索人物。
2.第二人称。
“你(你们)”,多用在抒情性很强的文章里,往往与其他人称,尤其是第一人称结合使用。
作用:①如同面对面交流,读来亲切感人;②以倾吐或呼告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③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3.第三人称。
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以第三者的口吻用“他(他们)”叙述人物和事件。
作用:①能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不受时空限制;②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自由灵活,可以完全根据需要设计环境、情节、人物命运,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
答题模板 1.人称作用:文章采用第×人称,具有××作用,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在文中的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叙述串联起了所有情节;②“我”是事件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③“我”能够衬托主人公的××形象;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3.叙事人称发生变化的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一、(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阅读《那些卑微的母亲》,回答相关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
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
其作用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我
(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
(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3.第二人称:你;你们
(1)增加亲切感;
(2)直抒胸臆
(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根据人称代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可以分为主格人称代词、宾格人称代词。
另外,人称代词有单复数之分,特别是第二人称单复数写法都是一致的,实际翻译时应当注意。
通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其”与“之”可泛指人、事、物,涵盖“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第二人称作用(概括):①更直接;②更自然;③更亲切;④更生动
第三人称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
在言语活动中﹐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不出现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的作用: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更为客观公正。
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的优点: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优点: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记叙人称及作用
1.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对主要的情节起衬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3.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
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察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4.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人称的作用
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
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
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是呼告修辞或是拟人手法,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答题思路;(1)明确具体所用的人称。
(2)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3)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人称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例一: 我赞杨柳美丽。
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第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人称变化的作用与效果
人称的变化
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各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打白骨精》故事主干:唐僧误解打死白 骨精的悟空
任务1:请你化身当事 人孙悟空以第一人称
来叙述故事。
今天我们走到了一 片荒野。我遇见了先后 化身村姑、老妇人、老 头子的白骨精。她一定 想偷袭师傅,我想我不 能眼看着师傅被那妖怪 吃掉,于是连续三棒打 死了她。可是师傅却偏 偏被表象迷惑,冤枉我 打死了好人,还要把我 撵走。我觉得又气又悲 又冤枉,只好回到了老 家花果山。
————读来真的像孙 悟空写的日记一样,使 人感觉很真实。
————通过第一人称能 够直接抒发当事人的感情。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 性和亲切感。
缺点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表现广阔的现实生 活,很难反应“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任务2:请你从刚才 的角色中跳出来,以旁 观者第三人称来叙述这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能客观的展示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更 多方面自由叙述。
缺点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 《皇帝的新装》
语文人称代词的作用
语文人称代词的作用人称代词是指代人的词语,常用于句子中代替名词或人称代词的作用。
在汉语中,人称代词包括一、二、三人称,分别代表“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它们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人称代词的作用1、代替名词:人称代词可以代替名词,使得句子简洁明了。
例如:我去了市场,买了一些蔬菜。
这个句子中,“我”代替了第一次出现的名词“我”。
2、指代身份:人称代词还可以指代一个人的身份。
例如:他是我的老师,她是我的同学。
这里的“他”指的是老师,“她”指的是同学。
这样使用人称代词可以让读者或听者更快地理解人物关系。
3、强调特定人或群体:在强调某个人或群体时,人称代词也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们一起庆祝吧。
这个句子中,“我们”强调了包括说话者在内的一群人。
二、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场景1、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一人称代词通常用于表示说话者自己,例如:我很喜欢看书。
此外,第一人称代词在团队合作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描述想法、计划与目标时,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可以增强员工团队意识。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第二人称代词通常用于称呼对方或表达对某个人的指示和建议,例如:你应该多运动。
此外,当句子中需要针对某个人或群体发出指令时,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也比较合适。
3、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第三人称代词通常用于讲述别人的故事或描述别人的行为,例如:他昨天去了一趟北京。
使用这个代词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避免引起歧义。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人称代词时,需要注意:1、代词要与名词的数一致。
2、有些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的人称代词,避免语言表达误导。
3、人称代词要符合礼仪和文化习惯,例如在与长辈交流时,使用较为尊重的人称代词。
四、结语人称代词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可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简洁明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语言习惯和礼仪,正确使用人称代词,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
人称变化的作用与效果
人称的变化
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各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个故事。
今天孙悟空他们走到 了一片荒野。悟空遇 见先后化身村姑、老 妇人他打死了好人,还 撵走了他。孙悟空回 到了花果山。事后经 过八戒和沙僧的解释, 唐僧才明白自己错怪 了悟空。
————通过第三人称来写不但写 了悟空,还交代了唐僧、八戒、沙 僧的事情,整件事写出了更客观全 面。
————读来真的像孙 悟空写的日记一样,使 人感觉很真实。
————通过第一人称能 够直接抒发当事人的感情。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 性和亲切感。
缺点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表现广阔的现实生 活,很难反应“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任务2:请你从刚才 的角色中跳出来,以旁 观者第三人称来叙述这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能客观的展示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更 多方面自由叙述。
缺点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 《皇帝的新装》
任务3:请你以唐僧的口 吻,用第二人称给远在花
果山的悟空写一封信。
亲爱的空空:
B5-五年级语文-人称作用
B5 人称的作用1.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2.通过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坚持\自控性3.通过掌控分析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人称的作用的方法及技巧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的作用: 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要求:将本节课用到的知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规律等)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树状图、图表等形式总结概括以上知识。
例完成效果计时:_____分钟 题目: 地下森林断想(节选)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
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
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
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1 ((例完成效果计时:_____分钟2题目:那盆水仙花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
定义:
以“我”“我们”的口吻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
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使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孔乙己》中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客观叙述了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第二人称
定义:
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
一般是把配角作为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为配角来叙述,以第二个人的思考模式与态度来评判主角,其实意在讲述隐藏主角的故事。
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增强感染力。
举例:《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的描述使用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抒发了“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
定义: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他(她)、他(她)们”的口吻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过程告诉读者。
作用:
①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举例:《皇帝的新装》中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对皇帝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大力讽刺。
记叙人称的作用
2、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
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
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
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
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
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
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
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 1、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使故事具 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便于直抒胸臆; 3、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 A、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 B、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C、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
我的叔叔于勒
• 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 •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 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 1、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 2、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 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 “我”的角度表示的。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使人 物形象更鲜明(反衬了人物 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称类技巧分析: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人称类。
常考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第二人称:你;你们(1)增加亲切感;(2)直抒胸臆(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趁热打铁做练习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作者称呼故乡时,使用了第几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二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B.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C.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D.第三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答案A2016~2017学年陕西西安雁塔区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第12~16题18分较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刀八大爷余飞鱼八大爷叫八大爷的原因,一说他当过八路军,一说他的刀下共死过八个日本鬼子。
总之,八大爷和他的刀是俺村的传奇。
一天,两个日本兵进村祸害妇女,撞到了八大爷刀上。
一声大吼,八大爷斜提着刀,也没怎么作势,一扬,一个日本鬼子的刺刀尖还没沾上他的衣服,就头一歪,倒了。
另一个傻了眼,转身就跑,没几步,只觉身上一凉,被一柄飞来的大刀钉在了地上。
从此,八大爷与八大爷的刀就成了俺村的传奇,而且还上了县志。
八大爷才参军的时候,没有枪,就是自己的一柄大刀,在战场上愣是打出了威名。
当时,八大爷的连队担任攻坚任务,向一个山头冲锋,日本人的子弹像黄蜂,嗡嗡乱飞,专咬人肉,战士们在阵地前如割下的麦子,一个一个牺牲。
八大爷当时是通信兵,从营部回来,传完信,帽子摘下来一摔,说:“连长,这样硬攻怕不行,敌人火力猛着呢。
”连长满头是汗,说:“没办法,没有别的路,不攻下这座山,大部队就过不了山下的沟。
”八大爷说:“让我试试,从后山上爬上去。
”连长说:“拉倒吧,后山陡着呢,摔伤摔死了好几个战士。
”八大爷说:“让我试试,我有功夫。
不行了再强攻吧。
”没别的办法,连长摇摇头又点点头,说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八大爷拿出看家本领,穿上草鞋,背着大刀和绳子,手上拿了两把锋利的铁钩,来到后山,看看直上直下的峰壁,紧紧腰带,面峰贴壁,右手钢钩一搭,扣住岩缝处,借臂使力,身子轻轻离地。
然后,左臂又一伸,左手钢钩搭住石崖,又上升一截。
如此反复,如蜈蚣一样,不一会儿就上了山腰。
下面的战士看得瞠目结舌,说猴子也不如这家伙利索,这一仗,准赢。
这一仗,是八大爷参军以来第一仗,当时,他年仅十九岁。
战后,军队的那位著名的统帅接见了他,拉着他的手,夸奖说:“好小子,好刀!让小日本尝尝我们钢刀的滋味。
”还有一次伏击战,八路军在一个山谷里伏击了日军,当时正是雨天,那雨啊,八大爷说,像筛子筛的黄豆,吧嗒吧嗒直往人的身上落,人们一个个像从水里捞出来的。
但战士们高兴,一个个攥着刺刀,可着劲儿地向前冲。
八大爷带着他的一排人马,直向敌丛中插去。
这一场战斗,八路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把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怒火都向日军的身上倾泻下来,一时,刀光剑影,喊杀连天。
日军脚着皮靴,地形不熟,拥挤一块,只有挨打的份。
后来,从山石后面走出两个日军,前面一个趾高气扬,仿佛不是打了败仗,而是得胜的将军一般。
他哇啦哇啦一阵,有懂得日语的人说,这家伙说,他是日军的一个军官,他败得不服气,支那军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搞搞伏击嘛,要是拼刺刀,保准一败涂地。
战士们一听,火了,纷纷要求教训教训那个王八蛋。
这时,八大爷提着刀,来到这个上尉面前,双脚八字站着,横持着刀,对那日军点点头,让他先动手。
那日军“唰”的一声举起刀,直扑上来,狠狠地劈头砍下。
八大爷刀尖上磕,想挡住那刀。
可那把日军的战刀眼看要挨到八大爷的刀时,却一斜一抹,横削过来。
八大爷忙一个后跃,让开了一刀。
那日军得意之极,弹刀大笑,叽叽哝哝几句,那个懂得日语的八路军战士听了,横眉怒目,望了他一眼,眼里仿佛要喷火,喊:“排长,杀了这狗日的,他说,要让你成为他刀下第一百四十三个鬼魂。
”一句话,说得八大爷牙齿咯吱吱地响,举起刀,扑过去,大喊道:“这样的人渣,不杀掉你,我——我对不起我那死去的一百四十二个兄弟。
”现下,八大爷老了,解甲归田,可人老艺不老,每早起来,仍要提着刀到河边走几招,呼呼生风,比起城里那些个玩太极拳的老头老太们的花拳绣腿来,高多了。
(本文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1阅读小说,简要概括本文共写了八大爷的哪几件事?2小说采用的是第几人称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八大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及其作用。
5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1四件事:①八大爷杀了两个进村祸害妇女的日本兵。
②参军的第一仗从从无人能上的后山成功完成了攻坚任务。
③伏击战与日本军官单挑拼刺刀。
④八大爷现在还会提着刀在河边走几招。
2第三人称,首先,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使八大爷的传奇故事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让读者更加佩服八大爷,使读者产生共鸣。
3是一个艺高胆大、嫉恶如仇、坚持不懈的人。
他敢于一个人挑战无人能上的后山也敢于和日本军官还有鬼子单打独斗,哪怕现在老了也不忘每天提刀走几招。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黄豆,写人像从水里捞出来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表现了八路军不畏艰难,勇敢作战的性格。
5主题是歌颂了八大爷的英勇作战、嫉恶如仇多年来坚持不懈练刀的性格。
启示:该大胆时就大胆,勇于挑战邪恶的事物。
2015~2016学年江苏苏州相城区初三上学期期中第10题18分较难阅读《冬季》,完成下列各题。
冬季杨晓敏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
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
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
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捱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乌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
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色的梦幻。
就像被哨所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你懒洋洋地直起腰,被一阵阵吆喝声召唤出来。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
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
连续几天落雪,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
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儿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
大伙儿头上笼罩一团哈气,喊叫着围绕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士兵们击鼓传花般在手中传递着狐狸弱小的身躯。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着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
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表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上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现实时,却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七八双目光倏地变得复杂。
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内心叹息罢,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
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后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至极。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时间凝固了。
脸上裂花的新兵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儿……”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也教育了我,尔后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巡起来。
待大伙儿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之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1请阅读第1﹣3节,归纳文中的“你”感到百无聊赖的原因。
2请联系全文,思考小说为什么以“冬季”为题?请分条归纳。
3小说写了一群士兵们在雪地里捕捉饥饿觅食的小狐狸的场面,这个场面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中划线句子“心里说,你也教育了我”,文中的哨长从这个事件中获得了哪些教育?5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案1①雪域孤岛海拔高、地方偏。
②雪域孤岛毫无生气。
③雪域孤岛自然环境恶劣,日子难熬。
④“你”无法想象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或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感到失落)2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②暗示战士们是人生中的一段艰苦岁月。
③用冬季的寒冷反衬战士们的温暖的情怀。
3①这个场面生动活泼,把士兵们的围捕红狐时兴高采烈的情绪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