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张图搞定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失眠中医课件ppt

失眠中医课件ppt

合理饮食与运动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 。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力,促进睡眠。但应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05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入睡和 起床,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睡前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 松身心的活动,缓解压力和焦 虑。
避免刺激性物质
如咖啡、茶、烟等,以及避免 在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
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保健方法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能与心火旺盛 、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等有关,可选 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身体 的气血流通,缓解失眠症状。
失眠中医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 失眠的心理疗法 • 失眠的日常调理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0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 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从而 影响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 症状。
失眠的分类
根据失眠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分 为短期失眠、长期失眠、急性失 眠和慢性失眠等类型。
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肩部等部位,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睡眠。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选用具有安神、 养心、舒肝等作用的食物进行调理。
养生建议
增加运动量
控制情绪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疲劳,有助于睡 眠。但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中医关于“不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不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不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可行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等检查。

如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超过30分钟;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短于6.5小时/夜;测定觉醒时间增多,超过30分钟/夜等。

二、鉴别诊断
1.一过性失眠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可因一时性情志不舒、居住环境改变,或因饮用浓茶、咖啡和服用药物等引起。

一般有明显诱因,且病程不长。

一过性失眠不属病态,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可通过身体自然调节而复常
2.生理性少寐
多见于老年人,虽少寐早醒,但无明显痛苦或不适,属生理现象。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STEP 03
压力管理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 轻压力对睡眠的影响。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身 体扫描等放松训练,缓解 紧张和焦虑,促进睡眠。
其他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以提高睡 眠质量。
注意身体状况
如有身体不适或疼痛,及时就医,以免影响睡眠。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评估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医生会 进行心理评估,以确定失眠是否 与心理问题有关。
睡眠评估量表介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01
用于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
指标,分数越高,失眠程度越严重。
睡眠日志
02
患者需要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醒
来的次数等,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
放松训练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 呼吸等技巧,缓解紧张情 绪,降低睡眠时的警觉性。
睡眠限制
通过减少在床时间,提高 睡眠效率,增加睡眠动力, 从而改善失眠。
药物治疗
01
02
03
镇静催眠药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巴比 妥类药物,可帮助患者快 速入睡,但长期使用可能 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非处方药
如抗组胺药和抗抑郁药, 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但需注意其潜在的副作用 和禁忌症。
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适量运动
保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避免在睡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免影响睡眠。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睡眠。

失眠的分类及诊断要素PPT课件

失眠的分类及诊断要素PPT课件
2. REM(快速眼动睡眠相 ):表现为类似S1期 睡眠时的相对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活动。因此 期EEG 与觉醒时模式相似,表现为低幅快波,θ 波及间歇性低幅α波,故又称此期睡眠为去同步化 睡眠,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
多导睡眠图(PSG)及睡眠参数
长期以来,EEG一直是睡眠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1937年,美国学者Loomis首次提出用EEG方法取 代行为学作为睡眠深度判断的标准。1953年,美 国Aserinsky和Kleitman发现REM现象。1968年, Rechtchaffen和Kales提出睡眠分期的标准,并由 美国生理协会推荐为第一个睡眠分期的国际分类。 目前,为了更加精确地对睡眠相关疾患做出鉴别 诊断,在EEG基础上增加了对眼电、肌电、心电 等参数的同步记录,形成了睡眠多导图。但是在 所测量的众多睡眠参数中,大多数参数仍然由 EEG所决定。
EEG与失眠的关系(依睡眠参数)
属性
对象分类 无抑郁、焦虑症状的 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
失眠者
失眠者
总睡眠时间 睡眠潜伏期 NREM期 REM期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觉醒次数 REM潜伏期 睡眠效率 睡眠周期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高于常人 -低于常人 小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睡眠分期与相应的EEG特征
3) Ⅲ期睡眠:以中高幅慢波(δ波)为主,其所占比例为记录单位 时间的20~50%,亦可出现睡眠纺锤,但30s记录过程中不超过2个。 行为学上受检者睡眠程度加深,已不易被唤醒。 4) Ⅳ期睡眠:和S3期一样统称为慢波睡眠,δ活动更加明显,少见 纺锤波。单位时间内50%以上为高波幅慢波(>75μV)。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 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中医治疗失眠ppt

中医治疗失眠ppt

二、病证鉴别
不寐
特点 单纯失眠
程度 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环境、 生理性少寐 生理因素等影响
暂时
它病痛苦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①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
(长于30分钟);
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5小时);
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中医治疗失眠
不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概 述】
一、定义
不寐又称 “失眠” ,即失去正常的睡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 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 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学习和健康。
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 镇惊安神;
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 知母——清热除烦。
加 减:
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白芍、 当归、黄芪以补养肝血;
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 柴胡、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心悸甚,惊惕不安者——生龙骨、生牡蛎、 朱砂以重镇安神。
【辨证论治 】
1.肝火扰心证
主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兼证: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 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 表 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黄腻脉 和中安神 胆汤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1.老年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① 首选非药物治疗,尤其强调接受 CBT-I (I 级
推荐); ② 药物治疗:推荐非 BZD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II 级推荐); ③ 必需使用 BZDs 时需谨慎,注意不良反应及意
外伤害; ④ 治疗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⑤ 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
2.伴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① 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慎
(2)松弛疗法应激、紧张和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治疗可以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效应,因此是治疗失眠最常 用的非药物疗法,其目的是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减少觉醒和促进夜间睡眠的技巧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 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计划进行松弛训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 下进行。松弛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I级推荐)。
3.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4. 其它抗抑郁药物:小剂量米氮平(<15mg/d),小剂量曲唑酮(25-
100mg/d),治疗失眠和失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5. 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慢性失眠常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有
益于改善失眠症状,提高依从性,唑吡坦和帕罗西汀联合可快速缓 解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传统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药物不量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日渐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禁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重度通气功能缺 陷者。
——常用镇静催眠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主要适应症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改善时差变 化引起的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 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但临床尚无一致 性结论,不建议作为催眠药物。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辅助检查
睡眠脑电图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
神经影像学检查
生化检查
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不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睡眠质量差: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多,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疲劳感: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嗜睡等 情绪问题: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
失眠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 类:包括苯二 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 药物、抗抑郁
睡眠卫生教育: 提供关于睡眠习 惯和环境的建议, 以帮助改善失眠 症状
心理教育:提供 关于失眠原因和 管理的信息,以 帮助患者理解和 应对失眠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失眠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咖啡因等,以免影响睡眠。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深入研究失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加强失眠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推动失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失眠的临床表现
症状描述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质 量差、夜间醒来次数多等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注意 力不集中等
身体症状:疲劳、头痛、肌肉 疼痛等
日常生活影响:工作能力下降、 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下降 等
伴随症状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心 悸、胸闷等身体不适

不寐失眠医学PPT课件

不寐失眠医学PPT课件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针灸治疗 ❖ 临证体会
目录
.
概述
❖ 不寐的概念
不寐亦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 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 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 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古代文献中称“不得卧”、“不得眠”、“目 不暝”等。
.
辨证论治
❖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安神定志 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 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 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
辨证论治
不寐的辩证分型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胃气失和--消食化滞,和胃安神--保和丸合平胃散 3.痰热扰心--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4.淤血内阻--活血化瘀,通脉安神--血府逐瘀汤 5.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6.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7.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
辨证论治
❖ 肝火扰心证
主 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 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 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 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
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
灵磁石。 .
பைடு நூலகம்证论治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配心俞、肾俞、太溪 心脾两虚者配心俞,厥阴俞、脾俞 心胆气虚者配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伤食者,配胃俞、足三里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PPT课件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PPT课件
临床中,相较于其他苯二氮䓬类药物,该药安全性较好,出现反跳 性失眠的情况较少,可作为睡眠障碍患者初期苯二氮䓬类用药的选 择,当疗效欠佳时可更换其他药物。
咪达唑仑
是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吸收迅速,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达峰 时间从 20 ~ 60 min 不等,半衰期为 1 ~ 3 h。
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与苯二氮䓬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抑制 作用,因此在临床麻醉及各种镇静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YP450 代谢酶为 3A4、3A5,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肌注生物利用度约为 90%。
治疗的总体目标
失眠的干预措施
❖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
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 心理行为治疗(CBT-I ) ❖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 ❖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失眠的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治疗的总体目标
❖ 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和 /( 或 ) 改善睡眠质量 ❖ 改善失眠相关性日间损害 ❖ 减少或防止短期失眠症向慢性失眠症转化 ❖ 减少与失眠相关的不宁腿综合征、其他疾病或精神障碍共病的风险
❖ 具体的量化目标,指南推荐治疗后总睡眠时间> 6 h、睡眠效率> 80% ~ 85%、睡眠潜伏期< 30 min、入睡后觉醒时间< 30 min、降低 觉醒次数或者减轻其他失眠症状 。
失眠 诊断与药物治疗
张梅
失眠
❖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 ❖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
程度失眠 ❖2006年出版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
治疗专家共识》 ❖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
组组织专家制定《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 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 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三、失眠症的影响
状况:从傍晚到卧床入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要 评估患者的行为模式、心理活动、情绪状态,也要了
解睡眠环境,包括卧室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寝具
研究显示伴有明显功能损害的失眠症造成的经
等。这是了解患者关于失眠的认知、行为特点的主
生时的背景、表现和演变过程,并对失眠的具体特点 做出判断,即:是以入睡困难为主,还是以睡眠维持 困难为主?这些表现随着时间如何演变?(2)睡前
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 3.3倍¨1I。(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
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 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o 7I。(9)躯体疾病:慢
万方数据
生堡医堂盘查!!!!生!旦!!旦箜!!鲞箜丝塑堕壁!丛鲤』鱼!i塑:』!堡至!:!!!!:Y塑:!!:盟!:!垒
28.2%…。
3.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 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4.0%、青年人 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E91。(2)性别:女 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 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 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11I。(3)既往史:曾
(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
关切或不满意。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
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 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D.这些睡眠
南)∞,21|;③临床确诊单纯短期失眠或慢性失眠通常 不需要应用PSG(标准)u’3'21|;④痴呆、抑郁、纤维
要途径,也是制订心理治疗方案的基础。(3)睡眠一 觉醒节律:了解患者日常作息习惯,初步评估睡眠一 觉醒规律,排除各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一觉醒障

失眠诊断与治疗

失眠诊断与治疗
通过问诊或借助量表工具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估, 针对日间思睡患者行Epworth思睡量表评估,结合问诊筛查睡眠 呼吸紊乱及其他睡眠障碍
失眠的临床评估
2、量表测评: Epworth思睡量表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Beck抑郁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生活质量问卷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
二、正常睡眠结构
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 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此两种 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6个睡 眠周期。 NREM睡眠:75%-80%(90 min) REM睡眠:20%-25%(10-30 min)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婴儿 幼儿
学童 成年人
老年人
24小时 9-12小时
中国成人失眠诊 断与治疗指南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
1、非快 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 呼吸平稳、心率↓ 、血压及体温↓ 肌张力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姿势) 无眼球运动 1期(入睡期):EEG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 2期(浅睡期):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K-F波,顶尖波, 出现慢波 3期(中度睡眠期):睡眠纺锤波为主,δ波出现(20-50%) 4期(深度睡眠期): δ波> 50%
失眠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包括具体睡眠情况、用药史、可能存在 的物质依赖、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系统回顾明确有无存在内科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症状如瘙痒等
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 其他精神障碍
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
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 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等量表工具

二张图搞定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张图搞定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概述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2015年10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制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适合国情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反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诊断(标准)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F都必须满足: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B.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1)疲劳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不稳或易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7)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

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失眠的治疗
失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长期严重的失 眠易可能导致: 高血压 血糖控制受影响 增加感染发炎机会 干扰体内正常的痊愈机制 导致脑部日常的功能变化
失眠的治疗
慢性失眠患者应该使用催眠药 失眠患者社会交往受损或减退,人际交
往减少 误工和缺勤增加 工作表现下降,易烦躁不安难以完成工
会和职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失眠的流行情况和诊断率
有过失眠的经历:30-48% 每周至少3个晚上失眠:16-21% 严重至非常严重的失眠:10-28% 有失眠症状,并对白天的工作、学习有
一定影响:9-15% 对睡眠的质或量感觉不满意的:8-18% 诊断为失眠6%
失眠的诊断困惑
失眠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该病易 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求医, 有 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症状。 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 水平。
失眠的治疗
非笨二氮卓类催眠药 扎来普隆:次日残留效应轻微,不良反
应少头痛头晕恶心困倦,剂量增加会出 现失眠反弹 佐比克隆:不良反应少头痛、恶心等
失眠的治疗
失眠治疗小结 了解潜在的失眠原因与病程,对选择有
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矫正治疗 选择安眠药物治疗原则-短期间断最小剂
糊、尿储留、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 其他类
失眠的治疗
笨二氮卓类催眠药 具有镇静、肌松和抗痉挛作用 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体睡眠时间,
缩短睡眠潜伏期 不良反应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运动受
损、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 长期大量使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失眠的治疗
安眠药有那么可怕吗? 早期安眠药缺点导致社会大众排斥安眠药 错误信息形成对药物毒性和成瘾性的误解 医疗人员疏忽对睡眠障碍的评估诊断治疗 安眠药被视为纯粹安抚或惩罚等镇静作用 求助者难以得知如何正确使用安眠药物

不寐症鉴别诊断

不寐症鉴别诊断
舌色隐青、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数或涩滞
癫狂病、血瘀证
不寐症鉴别诊断
不寐俗称失眠,亦称不得眠。是指不易入睡,或睡而不实,时睡时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的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不寐症鉴别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诊断
少寐多梦
恶梦纷纭
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或头痛、目赤、口苦、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火上炎证
不寐心悸
胸膈胀满、呕涎、痰多色黄
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内阻证
脘闷嗳气
腹胀不舒或大便不爽、脘胀痛
舌苔腻、体倦神疲、无味纳少、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心脾两虚证
不寐
心悸、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或梦遗
舌红、脉细数
心肾不交证
不寐多梦
易惊、胆怯、不能独自安卧
舌淡、脉弦细
心胆气虚证
不寐甚则通宵不眠
神志颠倒、欲哭欲笑、语言错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2015年10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制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适合国情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反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诊断(标准)
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F都必须满足:
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B.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1)疲劳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不稳或易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7)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

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

D.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E.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F.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短期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与慢性失眠症类似,但病程少于3个月,且没有频率的要求。

失眠症的诊断流程参见图1。

图1失眠症的诊断流程
鉴别诊断(专家共识)
失眠可以作为独立疾病存在(失眠症),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共病性失眠症)或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

需要区别单纯性失眠症、共病性失眠症或失眠症状。

(1)睡眠障碍:睡眠症状的详细评估流程见图2。

(2)躯体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所致的失眠症状。

(3)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等核心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可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焦虑症患者除了有典型的焦虑、恐惧、担心,常伴有心慌、呼吸加快等自主神经症状。

此外,其他的精神障碍也是失眠常见的原因。

(4)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抗抑郁药物、中枢兴奋性药物、心血管药物、麻醉性镇痛药、平喘药等药物,以及酒精和烟草等物质均可诱发失眠。

图2睡眠症状评估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