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的结构 基因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的结构 基因的本质

科塞尔:
核酸含有嘌呤 和嘧啶
莱文: 核酸的基本构成单
位是核苷酸
• 1920年: 莱文发现两种不同的核酸,即:DNA和RNA。
• 1934年: 莱文发现核酸可被分解成含有一个嘌呤/嘧啶、一个核糖或脱 氧核糖和一个磷酸的片段,这样的组合称为“核苷酸”。
莱文 P.A.Levene 1869-1940
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课标要求
1.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2.说出DNA结构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思考在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和数量之间的规律,总结有关碱基 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2.科学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提示 4处;核糖应是脱氧核糖、碱基U应为T、磷酸二酯键连接位置及C、G间氢键 数错误。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04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
0.9
鲱鱼 1.43 1.43 1.02 1.02 1.02
➢ 不同生物DNA分子嘌呤与嘧啶 的物质的量大致相同。
即A+G=T+C ➢ 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的物质
的量大致相同;
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物质的 量大致相同。
E.Chargaff, et al. J Biol Chem,1949,177(1):405

基因的本质说课稿

基因的本质说课稿

基因的本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基因的本质》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组成、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它为学生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学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基因的概念:介绍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2. 基因的组成:阐述基因由DNA分子组成,以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基因的功能:讲解基因如何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

4. 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分析基因如何在生物体的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理论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基因与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基因突变的机理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的本质,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突出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我会问:“为什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基因的奥秘。

亮点:- 我会设计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教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教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2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三维目标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预览(一)旧知再现1.通过下列现象,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后代会打洞。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以上两种自然现象各阐述了什么科学道理?2.回顾——形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3.回顾——组成DNA的主要化学元素是什么?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二)新知探究1、了解——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读P42内容,回答:(1)为什么早期人们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2)DNA被人们初步确定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什么?2、掌握——脑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读P43内容,回答:(1)肺炎双球菌有几种类型?结构及致病性各有什么特点?(2)掌握——格里弗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过程。

根据教材图3-2,完成下列表格:①DNA酶:是一种能够分解DNA分子的酶。

(4)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艾弗里实验缺乏严谨性的原因是什么?②T2噬菌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画出噬菌体的模式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三、知识解析——知识挖掘和梳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该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法是什么?2.该实验对艾弗里实验起了什么作用?3.该实验使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起了什么作用?(二)艾弗里实验1.艾弗里是如何在格里弗思的基础上展开实验的?2.通过艾弗里实验你能领悟到科学实验的什么基本方法?(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读教材P44,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方式是什么?它是如何增殖的?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读图3-6,了解实验过程。

(1)步骤:噬菌体培养——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物质35S和32P (2)实验分析:①实验原理:②实验目的:③实验方法:④实验现象:⑤实验结论:⑥分别标记35S和32P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14C标记吗?(3)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整个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突破:使用挂图、投影仪或展示平台等进行直观教学。

然后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事例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学法:阅读分析、列表比较、讨论归纳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关村的DNA标志图片、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用激光打造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经典场景图片、DNA银饰图片、DNA芯片模型图片、格里菲思的实验的动画资料、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学生准备:预习,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课题通过亲子鉴定,引出遗传物质是DNA,但是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是一个艰辛而有趣的过程,从而引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出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让学生对图指出何者是R型菌体?何者是S型菌体?菌落各是怎样?毒性呢?以加深学生对两种细菌的了解。

〖问〗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各看到哪些现象?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3.艾弗里及其同事继续研究,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43~P44,边看书边看图解,回答上述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本章提要: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①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 43图3-2)(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 型转化为S 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 44图3-3)(2)实验证明:DNA 才是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T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 2噬菌体的 DNA ,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 45图3-6)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T 2噬菌体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即:DNA 是遗传物质)二、RNA 也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细胞生物 非细胞生物(病毒) 结 构C 、H 、O 、N 、脱氧核苷脱氧核苷酸双螺旋DNADNA基遗传信息空间结特多样特异DNA 是主要证 明烟草花叶病毒肺炎双球菌 噬菌体侵染 功能复时间 场所 过程 特点 意义 准确 复制条件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清单2-3基因的本质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清单2-3基因的本质讲解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新课程标准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5、DNA分子的复制6、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三、预测新课标高考热点1、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6、DNA分子的复制7、半保留复制的计算6、基因的概念。

7、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胞内有某种转化因子...... 实验原理:从 S 型菌中提取出 DNA 、蛋白质及多糖等,将其分别加 入已培养了R 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S 型活细菌↓ ↓ ↓ ↓ ↓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DNA 水解物所得活菌:R R R R S+R R对照实验:用DNA 水解酶处理从S 型菌中取的DNA ,则不能实现转化 结论:DNA 是使R 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运用的方法:同位素示踪法......35S 培养基+噬菌体→→35S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32P 培养基+噬菌体→→32P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 噬菌体+细菌 32P 噬菌体+细菌 ↓ ↓ ↓ ↓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 测试放射性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 新形成的噬菌体:有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传给后代的,这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思路:两个经典实验的思路基本相同,都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运用方法不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 型菌直接提取分离各种物质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则利用了放射性元素示踪法间接将蛋白质和DNA 分离的方法生物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只有极少数生物以RNA 作遗传物质(此类 生物无DNA),因此,DNA 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类为有毒性的,称S .型细菌,其菌体有荚膜...,荚膜 两类肺炎双球菌 的成分主要为多糖 一类为无毒的,称R 型细菌无毒R 型活菌→→小鼠→→不死亡 有毒S 型活菌→→小鼠→→死亡有毒S 型活菌→→有毒S 型死菌→→小鼠→→不死亡无毒R 活菌+加热杀死的S 菌→→小鼠→→死亡实验过程格里非斯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要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画龙点睛】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遗留下各个DNA片段,其中包括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这些片段从S型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续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人R型细菌的细胞中,以同源重组的置换方式,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可见,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内含有两种DNA(R型和S型),其间体现了基因重组2、体外转化实验①本实验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3.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组成、位置和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提问:什么是基因?基因有什么作用?2.基因的概念和组成(1)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介绍基因的组成:基因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1)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2)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4.基因的遗传规律(1)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

(2)举例说明基因的遗传规律: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

5.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讲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举例说明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如血型的遗传。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基因的概念、组成、位置、作用、遗传规律及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的本质。

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基因概念、组成、位置、作用、遗传规律及与生物性状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重演科学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2.实验验证DNA与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请举例。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这样一种细菌做实验寻找遗传物质,请大家阅读书本43页,看看格里菲思怎样做实验的。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1、本实验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肺炎双球菌有几种类型?2、动画展示四组实验过程①活的R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②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③灭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④活的R型+死的S型感染老鼠死亡讲述:从第一、二组实验可以说明R型活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死性;从第二、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

最新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教学提纲

最新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教学提纲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材分析(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三教学目标设计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五教学过程概述(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三)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设计意图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实际: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读图,分析:(挂图) 一亲代噬蔺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5S蛋白质外壳32P DNA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四) 归纳,小结(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五) 反馈运用事先编拟一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检测题,以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六教后体会笔者就"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1.教学内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2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2教案第3章 基因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2教案第3章 基因的本质

教学设计一、教学策略在复习课中,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回忆并熟练掌握大量的知识是枯燥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复习课,选取相同,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举出相应的例题,通过学生对例题的独立解答、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教师的适当点拨、归纳,以及课堂检测题的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以知识点帮助解题,以解题帮助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学习目标1.回扣课本P47-50相关内容,正确说明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与DNA分子结构的计算。

2.回扣课本P52-54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复制的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与DNA分子复制相关的计算。

3.回扣课本P55-58相关内容,准确说出基因的本质,并构建基因与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网络图。

三、设计流程1.课前:独立完成预习学案发现问题查阅课本,选看微课课前上交2.课中:独立完成课堂案例题,原生态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疑难、展示答案小组代表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质疑,教师适当点拨提升课堂小结构建知识网络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题,检查目标达成情况3.课后:10分子复习加深巩固,完成课后拓展学案。

四、教学实施程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引导教学意图一、导入二、展示学观看课件,分析问题学案中出现的错误阅读学习目标展示预习案的反馈:1.优秀学生及优点展示。

2.问题学案展示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查漏补缺。

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六、作业布置独立完成检测题并进行自我评价3.几种酶的作用部位:解旋酶、D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4.碱基计算方法归纳。

5.高中生物涉及“同位素标记法”、“荧光标记法”的实验总结。

6.构建知识网络: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本节知识网络,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总结学习方法:DNA结构层次记忆技巧,即结构层次的“五、四、三、二、一”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和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第2节DNA的结构 (7)第3节DNA的复制 (12)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12)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图示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光滑有有R型细菌粗糙无无两种菌在小鼠体内繁殖,毒性效果相互对照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还不知道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

作加温、滴加FeCl3(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 型菌的( )A.蛋白质B.多糖C.RNAD.DNA答案 D【易错提示】(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基因的本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制作脱氧核苷酸和dna结构模型的活动,使学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理解dna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dna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dna结构中的碱基数量关系及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制作模型、实验、探究式学习法。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10 cm不同颜色的硬卡纸,并用其中一张白色的剪出4个等大的五边形,用一张黄色的剪出四个直径为1.5cm的等大的圆,用粉色和绿色卡纸分别剪成长8 cm、宽1.5 cm的长条,并按照虚线图示剪成下面的形状。

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教师:同学们,矗立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村创业大厦前的城市雕塑──中关村的“麻花”,成为世人瞩目的标志。

然而,就是这个雕塑曾引发一起纠纷案件,那就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受理的北京世纪盛典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大学dna雕塑合同纠纷案(教师对案情进行简短介绍)。

看完图片,听完案情介绍,同学们又什么想法呢?有同学会问:案件的发生是由于dna的空间结构的旋转方向的问题,dna到底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呢?就是这样两条链吗?为什么要在这里制作一个dna结构的雕塑呢?新课教学第一部分:dna的研究教师:186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米歇尔最早发现dna这种化合物的存在。

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分析dna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并努力探索这蕴涵生命奥秘的物质的结构,希望揭开dna结构的神秘面纱。

同学介绍在网上查到资料:1944年,发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可能携带遗传信息。

1953年英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推断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二部分:跟随科学家研究足迹,认识dna的结构教师:在沃森和克里克之前,人们已经认识了dna的化学成分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又是由三个分子组成。

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教学设计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教学设计必修2

必修2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学设计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 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高一生物必修2 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必修2 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必修2 基因的本质考纲要求: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以及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基因的概念和DNA 分子的复制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结论:在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含35S 的细菌35S −−−→培养蛋白质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 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含32P 的细菌−−−→培养内部DNA 含32P 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含32P的噬菌体−−−−→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4、生物的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DNA或RNA生物原核生物:DNA细胞结构真核生物:DNA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有何特点?⑴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精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③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④DNA分子之间对应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

必修二基因的本质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二基因的本质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斯)活R ___________ 活S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 加热杀死的S ___________死S+活R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分离出 DNA+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型活细菌 蛋白质+R 型活菌 培养基 多糖+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DNA 酶+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考点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科学家: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噬菌体结构:_____________ ;增殖特点: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 利用____________体内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正确顺序:如何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如何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5.项目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后 上清液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沉淀物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 有无35S 标记的蛋白质 有无32P 标记的DNA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考点四: 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如何理解“主要”?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2.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D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_;R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RNA 病毒,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 鼠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1.考点一: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2.DNA分子由___条链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结构;3.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 排列在外侧, 构成基本骨架, _________排列在内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_必修二_基因的本质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A.碱基B.磷酸 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 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14.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A.1 % B.2 % C.0.5 % D.50 % 15.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A.C/T=G/SB.A/T=G/C C.A+T = G+CD.A+G = T+C4.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真核细胞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性状7.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8.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具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 A.子代噬菌体的组装、释放 B.细菌提供条件,合成噬菌体DNA、蛋白质C.亲代噬菌体DNA在细菌内多次复制D.亲代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9.原核细胞基因的非编码区的组成情况是A.能转录形成信使RNA 的DNA 序列B.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的DNA 序列C.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 D.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组成12.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

它是一段[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13.下列不是DNA复制条件的是()A.解旋酶、聚合酶B.脱氧核苷酸C.DNA模板和能量D.逆转录酶14.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 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 15.假如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那么,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a+b)/2 B.(3a+b)/4C.(2a+3b)/2 D.(a+3b)/416.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18.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30%,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A.10% B.20% C.60% D.70% 19.某种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8%,则腺嘌呤数与胞嘧啶数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A.23.8% B.26.2% C.50% D.76.2%1、格里菲思指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实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多糖(C)脂质(D)蛋白质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这个实验能从反面证实DNA是遗传物质(C)这个实验能够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子代噬菌体。

这些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A)亲代噬菌体外壳(B)子代噬菌体外壳(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4、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其核酸分子。

该噬菌体感染普通大肠杆菌,结果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中()A.有35S B有32P C.有35S和32P D.没有35S和32P5、下列结论中,不能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的是()①DNA是遗传物质②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③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RNA也可能是遗传物质⑤DNA可以自我复制⑥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②⑤(B)③④(C)①⑤(D)②⑥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而DNA不是遗传物质D.生物体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7、病毒的遗传物质()(A)都是DNA (B)都是RNA(C)是DNA和RNA (D)是DNA或RNA8、下列有关DNA是双螺旋结构主链特征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两条主链方向相同且保持平行B)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而成C)两条主链排在外侧且极为稳定D)两条主链按一定的规则盘绕成双螺旋9、DNA分子有不变的基本骨架,其构成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连结而成(B)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而成(C)由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形成(D)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10、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C)/(A+T)=9/11,那么其互补链中(G+C)/(A+T)的比例是()(A)9/11 (B)11/9 (C)11/20 (D)1 11、在双链DNA的分子中,有腺嘌呤P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M(M>2N),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的个数A.PM/(N-P)B.PM/(2N-P)C.PM/2ND.P12、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的(A+T)∶(C+G)=2∶5,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400个(B)600个(C)1200个(D)1600个1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时,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必须遵循()(A)相等原则(B)相加原则(C)相同原则(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4、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①相关的酶②能量③DNA模板④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⑤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⑥适宜的光照(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⑥15、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与DNA母链稍有不同D)与DNA母链相同,但T为U 所取代16、如图,用a表示DNA,用b表示基因,c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图中四者关系正确的是17、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A.主链的相对稳定性B.DNA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大C.含有氢键D.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目以及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2.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

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 2表示__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__。

(2)3有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与______。

(5)假定该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含15N的 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________________,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