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学习策略及其训练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任务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一、认知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画线。
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2)适当的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
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2、精加工策略(重点)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做笔记。
记笔记策略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2)记忆术。
即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1)位置记忆法最早被古希腊演讲家使用。
是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对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
记忆年代时运用比较多。
马克思出生日,李渊建立唐朝,清朝入关。
4)关键词法。
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例子:“tiger”联想为“泰山上的一只虎”。
5)视觉想象。
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例:“飞机”“大树”可以这样联想:“飞机撞到大树上”。
微信订阅号ntcecn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好,形象越夸张和越奇特越好,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越好。
(3)提问利用提问“谁”“什么”“哪儿”“如何”等问题,让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状态。
(4)生成性学习是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对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新旧之间的连接,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使新信息内化。
大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学习心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 掌握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动机、认知风格、元认知等;3. 掌握不同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应用,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4. 学会运用学习心理知识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1. 学习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学习策略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2. 运用学习心理知识分析教学案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案例;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一个简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引入学习心理的概念。
二、学习心理的基本概念1. 讲解学习心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 介绍学习心理的主要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三、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1. 分析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2. 讲解认知风格对学习的影响;3. 介绍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学习策略的种类和应用1. 介绍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策略;2. 分析不同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章重点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习心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二课时一、案例分析1. 提供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学习心理因素;2.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心理知识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
二、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b.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教学策略?c. 如何运用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教学策略应用1. 学生分享小组讨论成果;2.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学习心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章重点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习心理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学习心理知识在教学中应用的论文;2. 小组讨论表现;3. 案例分析报告。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考友们都准备好教师资格考试了吗?本文“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跟着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word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
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
另一种看法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
L。
Gage)为代表。
我们认为,既要考虑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过多的限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较为宽泛的界定,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主,同时也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与条件.(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核心,一方面研究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类别,揭示学习的一般心理学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制约学习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为有效地学和教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为:二、任务与意义(一)任务世界上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心理活动也一样.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和揭示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的规律。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测量与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虽然很复杂,却是可以测量和描述的,如果不能被测量与描述,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 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 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 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 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 策略等。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实质 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外部环境支配下建立S-R联结
参与性
主动的
被动的
方式
顿悟与理解
练习与强化
制约因素 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习惯
代表人物 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加涅
一.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接棒取香蕉实验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
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
1. 强化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物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
反应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实施奖励)
强化 负强化(撤销惩罚)
2.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
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慧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
能力的 种类
功能
表现的范畴
用隐喻来描述某一物体 进一步学习和思维 (加涅的八类学习) 的行为
采用“磁场”这个概念 控制学生学习和思 维的行为
在具体应用时,能 表现出知道如何进 行理智的操作
用有效的手段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
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 尝试。
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 1、代表人物:班杜拉 • 2、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 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 感。 •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 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 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 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 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 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 能感
强化例子
糖果、饮料 看电视、唱歌、跳舞 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师的表扬,书面通报表扬
同伴的赞扬
竞争 权利和责任
为同伴提供帮助
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担任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等
• 强化物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强化 物的数量与对行为的强化效果不一定 成正比例,对强化物的选择、搭配和 使用要符合强化物作用对象的心理特 点。
• (3)言语劝说: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 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 一种方法,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 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 • (4)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高 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 预期水准。情感唤起的水平愈高对成就行为的妨 害越大,对成功的期待减弱。即强烈的激动情绪, 通常会妨碍 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期待。研究 表明焦虑水平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 劳和烦燥会使人感到难以 胜任所承担的任务。有 些学生的考试焦虑就是这种情况。通过学习 行为 控制方法,可以抑制这种不良情感的唤起。
动机产生的机制
未 满 足 的 需 要 产 生 新 的 需 要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码:1100002125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藩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丰富其专业知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第三节师生互动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重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之学习策略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陕西京佳咨询电话:(029)85205500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之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涵义及特征(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性......。
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监控性则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在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
而学习策略又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的主动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
迁移性则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
考点延伸:关于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特征的其它说法: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是由两种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学习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分类内容或方法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教育心理学教育教案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教育
教育心理学教育教案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教育教案主题: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的科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习动机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学习策略则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策略意识密切相关。
本教案将重点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1.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投入学习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1 设定具体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为何而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机。
1.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并展现对学生的信任和支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只有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1.3 提供挑战任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2. 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1 教授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知识框架、记忆技巧等。
通过学习这些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学习中。
2.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知识的学习
二、原理(规则)的学习
▪ (一)原理学习的形式 ▪ 接受式或规-例式 ▪ 发现式或例-规式 ▪ (二)原理学习的条件 ▪ 内部条件:对原理所涉及概念的学习和理
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 言表达能力。 ▪ 外部条件:教师的言语指导
▪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自身思维的知识和意识, 以及关于何时何地运用策略的知识;
▪ 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评估和监督。
第二节 传统的知识学习
▪ 一、概念的学习 ▪ (一)概念的定义与种类 ▪ 定义:具有共同特征(关键属性)的物体、符号
或事件的标记系统,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 ▪ 加涅: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 ▪ 维果茨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 (二)概念的表达形式 ▪ 概念名称 ▪ 概念定义 ▪ 概念属性 ▪ 概念例证
上,即选择性知觉策略。
▪ (三)精加工策略
▪ 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 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 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新的途径,为知识的建 构提供额外信息。
▪ (四)组织者策略
▪ 是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 并表示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 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
▪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 长时记忆:信息以意义形式编码,保持时 间较长(甚至终生),容量很大。
▪ 遗忘:消退、干扰、提取失败。 ▪ 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对回忆后来的学习
的干扰; ▪ 倒摄抑制:后来的学习对回忆先前学习的
干扰。 ▪ 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元认知
▪ 由J.H.Flavell提出,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 知监控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三)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1、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
2、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策略掌握有影响。
高自我效能会促进策略的掌握。
3、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方法只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三、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
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学习”的主要表现。
计划策略:自己安排和筹划学习活动的内容与顺序;
监督策略:监督和检查自己学习活动的执行情况;
调节策略:据反馈信息和结果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
(二)注意策略
1、学生在课堂中注意的特点:
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
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
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
有趣的内容。
2、常见的注意策略:
将每课的目标列成一个表。
在黑板上写出关键概念和主要观点。
通过提问或学生自己的提问将其注意引向重要内容。
(三)组织策略
(四)精加工策略
课后记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接上节课内容)
三、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四)精加工策略
1、类比
数学:数轴——钱
物理:水和酒精——固体混合
运用类比,抽象的内容可以具体化、形象化,陌生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东西,深奥的道理可以明白简单地揭示出来。
2、记忆术
(1)位置法
把要记住的东西按次序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是很有效的方法。
联想越有趣越容易记住。
(2)首字母缩略词法
A、化繁为简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美国篮球职业联赛
B、化简为繁
ALF:Always Listen First
(3)关键词法
声音联结
心像联结
(4)谐音法
电功的公式W=UIt,谐音法记作:“大不了,又挨踢”。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叔含烟找围裙”
(五)做笔记
1、做笔记的方式
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概略提要、有组织的提纲式笔记
2、做笔记的作用
注意、组织、精致
3、做笔记的要点
准确记录、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多留空白、提高速度补充: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泛指学习者对学习动机、情绪、努力程度、学习时间及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选择与调控。
1、时间:涉及对时间的计划分配、关注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2、学习环境:环境调控(environment control)指选择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优化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等。
3、努力:涉及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动机的调节与控制。
4、寻求支持:包括对学习伙伴与指导者的选择、遇到问题的求助行为等。
四、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
(一)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1、可用性缺陷: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而不会使用该策略。
年龄阶段不适合掌握这些方法;没有机会习得这些方法,不知道有这些方法。
2、产生性缺陷:指个体不知道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某一策略。
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缺乏分析和练习。
(二)影响学生策略训练的因素
1、认知风格
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集中于不同事物上的能力。
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灵活性,指由于学习任务的变化能够快速将注意的中心转移到新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的稳定性:指能够将注意集中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任务上的能力。
3、记忆的品质
最好的记忆品质:记得快忘的慢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过程,是一种技能。
应该从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注重各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