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
(编制完成时间)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技术小组:
组长:
成员:
编写人员:
第一章总论
1.1背景依据
(主要阐述饮用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2目标范围
(主要叙述参加评估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介绍城市数量、饮用水水源的数量、水源类型及各类水源占评估水源总数比例等内容,有特殊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的水源情况,请在此部分叙述。)
1.3流程与技术路线
(请依据评估工作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1.4主要结论
1.4.1水质状况
(概括性描述水源水质达标状况及不达标原因分析)
1.4.2环境管理状况
(概括性描述环境管理整体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水源基础状况
2.1 水源基本状况
(主要叙述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不同类型水源的数量、供水量和供水服务人口比例等基础情况。)
2.2 水源水质状况
2.2.1水源总体状况
(主要叙述水源水质总体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源和相应的供水人口数量。)
(以城市为单位,以水量达标率为依据,统计水源的达标比例,分析各城市水源达标的具体状况。)
(不达标水源的主要超标因子情况,按照不同水源进行统计,要求有超标因子、倍数和超标月份。)
2.2.2河流型水源水质状况
(主要叙述河流型水源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源的数量和相应的供水人口及比例,达标供水量比例。)(河流型水源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的特征、主要超标污染物涉及的水源数量,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等,需要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上游来水超标和仅大肠菌群的水源清单。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的水源,需在相应的部分做特别说明)
(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2.2.3湖库型水源水质状况
(主要叙述湖库型水源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源的数量和相应的供水人口及比例,达标供水量比例。)(需单独叙述水质状况的评价结果、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及湖库型饮用水水源最终的评价结果)。
(需对湖库型水源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的特征、涉及的水源数量,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等进行详细叙述。需要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上游来水超标和仅大肠菌群、总氮或(和)总磷超标的水源清单,需要单独列出水源营养状态的评价特别是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的水源需在相应的部分做特别说明)
(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2.2.4地下水型水源水质状况
(主要叙述地下型水源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源数量和相应的供水人口及比例,达标供水量比例。如有39项指标外的监测的指标,其监测情况及按照相应规范评价得到的结果可在本部分说明。)
(地下型水源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特征、涉及的水源数量,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有特征污染物,一定要分析其主要来源和污染迁移的过程。此外,需要单独列
出天然背景值超标、地表地下相互作用影响超标和仅总大肠菌群的水源清单。)
(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2.3 水源环境管理状况
(需要对水源环境管理状况进行整体的描述,并列出水源管理状况较好和较差的行政区域的名单。定量指标,需说明管理指标的达标率并列明达标率较好和较差区域,定性指标,需说明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并指出较好和较差的区域。)
2.3.1监测能力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能力应分别叙述,并说明数据来源。)(主要全面分析地表水全指标、常规指标的监测能力,地下水全指标、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其他指标和地方增加指标的监测能力状况。其中,环保重点城市和非环保重点城市的监测能力应分别统计。)(对于自动监测能力,应重点叙述自动监测点位的数量及分布、自动监测的指标数量、频次与取水口位置的距离的情况。)
2.3.2水源保护区划分
(应重点叙述保护区的划分和实施情况,应说明数据来源。对没有完成划分的,需要单独列表说明原因及当前进展情况。)
2.3.3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
(应重点叙述保护区标志设置情况,说明数量和比例。同时,应说明数据来源。未完成设置的区域及相应的水源数量应列明,对未依据《技术规范》设置标志的区域和水源,应单独说明标志设置的具体时间。)
2.3.4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
(应重点叙述一级保护区整理完成情况,包括整治对象和整治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没有需要整治的,按照已经完成整治统计,但需要特别说明,未完成整治的和整治率较低的,需要说明原因。完成整治较好的和较差的区域应分别列明。)
2.3.5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
(应重点叙述二级保护区整理完成情况,包括整治对象和整治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和统计方法。没有需要整治的,按照已经完成整治统计,但需要特别说明,未完成整治和且整治率较低的,要需说明原因。完成整治较好的和较差的区域应分别列明。)2.3.6水源风险管理
(应重点叙述水源风险管理的状况,说明评估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应重点说明完成率,对定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要分别进行描述,以识别水源面临的主要污染风险。同时应列明区域内水源风险较大的地区名单。)
2.3.7应急能力
(应重点叙述各区域应对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技术储备、物质储备和制度建设等状况,因此项指标是定性指标,因此,应分别对相应指标进行描述,并列明区域内完成较好和较差的地区名单。)
第三章问题与成因分析
3.1 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建议从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超标、不安全等问题入手,分析流域水环境特征,区域水质状况、水源主要超标因子、超标时段、主要的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排放特征等和风险源分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体现经济发展—环境压力-水源安全等方面因果关系。区域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情况,应作重点说明。
因天然背景值造成水质不达标,应提供该地区饮用水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该城市饮用水水源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
因跨界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应提供该地区饮用水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行政区边界(跨界断面)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