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风情——惠安女的婚嫁习俗
惠安女的“特色服饰”
惠安女的“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资料】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
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黄斗笠、花头巾、露脐袄、肥脚裤,被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12年6月23日,端午节,我一个人在惠安的小岞、大岞两个渔村闲逛,置身于花花碌碌的女人堆中,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朴素呀^_^。
对于外来人来说,能见到惠安女聚集的地方,首选菜市场,当天是端午节假期,很多惠安女回娘家,正好让我拍个够。
菜市场里,摆摊的,买菜的,基本上都是街坊邻居,清一色是女性,除了卖猪肉的还真没见几个男的。
买卖的都轻声慢语,竟无丝毫嘈杂之感,也许见多了长短镜头,他们对被拍摄也不会很抗拒,当然了,咱还是用长焦蹲点拍摄吧。
惠安女分有大岞、小岞,大岞在惠安的东部,所以又称惠东女,同样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但两个地方的服饰各有风采,各有特色,细细看,区别还是蛮大的。
(以下关于服饰的文字资料来源于对惠安女服饰颇有研究的曾梅霞的个人网站,特此鸣谢)(一)封建头惠安女用裁成边长二尺的正方形的头巾,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紧扣下巴,用别针固定,遮住了脸的大部份, 使脸形呈瓜子脸,露出五官,黄斗笠戴很低,躲避男人的视线,故称为“封建头” 。
实际上,惠安女打扮,历来重视腰及腰以上部分,而腰以上的装饰,又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一个地区的女人,居然花那么多心思在头部装饰上,实属罕见。
——黄斗笠——斗笠是惠安女服饰最显现的部分,竹编,如盘,尖顶,主体色彩是纯黄色的,非常鲜艳,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
惠安东部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注重。
惠安东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所以,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
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的注重,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使得她在现代社会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激起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情。
带着同样的热情,我们对保留了浓厚传统民俗特色的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实行调研。
经过调研,我们对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理解。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变迁(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岞、山霞等乡镇,在服饰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即使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风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
惠安女服饰主要由斗笠、头巾、上衣、腰带、裤子等款项组成。
从惠安女服饰的款项以及样式来看,其劳动的实用价值非常显著。
惠安女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赶小海,协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
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夏天,斗笠能够遮挡炎热的太阳,雨天,斗笠能够遮挡雨水;海边风大沙大,头巾能够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时不易被海水弄湿,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
可见,惠安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的劳动中根据劳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和持续改进最后形成并长期保留下来的,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
2.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
惠安女服饰的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
惠安女服饰的形成不但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而且是惠安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对大自然的独到的理解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露。
泉州婚俗趣谈
泉州婚俗趣谈——惠安女奇特婚俗刍议婚姻是一种社会色彩很浓的文化。
它为其特定的历史和特定的地域所造化,并受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的支配,且被规范成为一种有其十分清晰的层次和断面的风俗习惯。
惠东女的婚姻习惯,既有与其特定历史和特定地域政治、经济相一致之所在,又有与其不尽相同的地方,故便被衍化为外人印象中的种种不解和神秘感。
例如,惠东女沿袭至今的“从一而终”,用大俗话讲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嫁观,既相同于恪守“三从四德”的汉族旧传统,而“早婚”、“长住娘家”等陋习,又有类似于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
同与不同组合成既复杂又神秘的惠东女奇特的婚姻习俗。
惠东女奇特的婚姻习俗又给多少惠东女造成诸多难言的苦痛和不幸.生活在当今文明社会的惠东女的境遇如何?泉州籍著名女诗人舒婷在《惠安女子》一诗中作了极为深刻的揭示: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映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角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我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传奇式的优美和传奇式的忧伤组合成真实的活脱脱的当今惠东女。
而一味猎奇,忽略了她们的婚姻痛苦和不幸,对于外人,这也许是无意,理当谅解。
然而对于熟视其伤痕的人们,为了这种那种原因以背掩之,则是一种残忍。
对于惠东女婚俗的某些阴暗面,我个人以为,不必害怕暴露,暴而露之,方可直观其造成痛苦和不幸的顽疾的根源所在,暴露得越彻底越好,越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进行综合疗理,以期标本并治。
因为旧习惯成为一种势力,绝非一朝一夕,何妨已成顽症,治疗更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而生活在那块土地的人们,自然亦应充分理解、支持和配合。
这就是我拟写这组《惠东女婚俗琐谈》的本意和目的。
惠东女婚俗的族属因缘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陈国强教授说,惠东地区妇女长住娘家风俗,伴随着早婚,以及特别的服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从她们的婚俗的探讨推广到衣服装饰、民族族属的讨论。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3、数据存储与共享: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或分布式数据库中, 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传播,例如建设数字 化展览馆、发布数字化杂志等,提高惠安女服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数据应用与推广: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数据应用场景。例如, 通过虚拟仿真试衣间等技术让观众体验惠安女服饰的美感;通过数字化设计将传 统元素应用于现代时装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将 惠安女服饰文化普及到学校、社区等场所,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福建岛惠 安女奇特民俗的起源 与发展
二、福建崇武半岛惠
02 安女奇特民俗的文化 内涵
三、福建崇武半岛惠
03 安女奇特民俗的现状 与传承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福建崇武半岛的惠安女文化,以其独特的民俗和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人 的。本次演示将从惠安女奇特民俗的起源、发展、现状及独特之处进行详细介绍, 带领大家领略这一神秘而迷人的文化。
2、高效传播: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化的惠安女服饰 资源,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种高效传播方式有利于提高惠安女服饰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精确记录和存储,还可以通 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例如,将数字化设计的理念应 用于惠安女服饰的元素提取和应用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的复原和再现中,提高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这些创新应用方式有助于推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教育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等场所,通过互 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方式提高公众对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这种教育推 广方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推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 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惠安女
[编辑本段]惠安女的婚姻习俗
惠安女的婚俗非常奇特,这在电影《寡妇村》有所展示,看上去有点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婚嫁那天,新娘身着黑衣裤——当地人称为黑凤凰衣,打着黑伞,由娘家的亲朋好友陪送过来,男方并不派人前去迎接。据说新婚第一夜,新娘是不能上床的,只能站在床边过夜。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必须把妻子送还娘家。
另外惠安女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呢?这里有个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
惠安女服饰的两大类型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她们都头戴黄斗笠,笠内也缀上各种绒花和塑料花。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编辑本段]惠安女的劳动生活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海峡风情惠安女
惠安女
惠 安 女 形 象 大 使 曾 梅 霞
一、惠安女概述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 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 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 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 福建惠安东部崇武镇郊和山霞、净峰、小 岞三乡,是地地道道的汉族。 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 于此 。
• 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当时全县青壮年妇 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正是在艰苦的 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惠安的妇女不得 不学习其它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 笠。 • 惠安女手臂上所戴的银镯和腰间佩带的银 链,相传是母系社会解体时女人被男子所 锁铐的象征,也有说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 财富的象征 。
再回顾惠安
民间舞蹈:木屐舞、草帽舞等很有特色的 当地舞蹈,把惠安女的日常劳动生活动作 转变为舞蹈动作。
惠安:“影雕” 惠安女的石雕闻名中外, 而惠安女最擅长的手艺 是“影雕”。这是一门 传女不传男的技术。惠 安女要经过三年学绘画, 三年学“影雕”的苦学 历程。才能胜任工作。 惠安女“影雕”的工具 就是一枝三十公分左右, 硬度极大的称为“金刚 钻”的铳子。所用材料 则是打磨光滑的各色石 材,一般为黑色。参考 资料则是绘画作品、人 物照片等。
服饰与劳作
黄斗笠—防日晒、遮雨 花头巾—冬日保暖、防御风沙; 夏天有吸汗... 美观 蓝短衫—应劳作需要,易于在山 里、海边作业 黑旷裤—易干
2006年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服饰与劳动因素
海边作业 蓝短衫
黑旷裤
挑石、雕石、补网 等 方便,避免弄脏衣服 易于涉海,打湿易干
服饰与历史因素
一、惠女服饰—灵动的画卷
基本形制: 黄斗笠 花头巾 蓝短衫 银腰链 黑旷裤
惠安的婚嫁习俗
惠安的婚嫁习俗同样如此,早年在当地流行的一些独特的传统婚嫁习俗,如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地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惠安的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惠安的婚嫁习俗传统的闽南婚俗是极其复杂的,现在已经省去许多,只能算大概的吧,因为详细的各家各户都不尽相同。
所谓“十里不同俗”,甚至隔壁邻居也有可能不同。
先是订婚,我所知道的是这天男方要来下聘金,给首饰。
女方家里要请客,一般只请亲戚。
订婚在闽南是很重要的,订完婚再退婚聘金就很难退回来了。
我讲这样一件真人真事。
女主人公是一位小学的校长,和一个有钱人家订婚之后。
一次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声带有问题。
结果和她同去的人听成生育有问题。
这件事传开之后,男方强烈要求退婚。
由于是男方提出的,聘金没有退。
后来这位女主人公再嫁,陪嫁很多(包括原来没有退的聘金),她老公从此被人戏称“郑百万”(她老公姓“郑”)。
再接着就是择日子结婚拉。
择日子有很多忌讳,我很晕怎么也没弄懂就不多说了。
选完日子就要开始准备嫁妆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晋江这一带陪嫁都是翻倍地陪。
比如说男方下了8万元聘金,女方至少要陪16万元。
有钱人家可能还不只这个数,陪上百万,再加奔驰、宝马的现在也很多。
这还仅仅是现金,实际陪嫁远不只这些。
因为所有的家具(床除外),电器都是由女方家购买,这里面也有好几万啊。
那没钱人家怎办呢?没钱人家除了要购买这些家电之外,最最不济的也要将聘金原封不动返还。
****正嫁女儿花钱是一定的拉。
还有一个很夸张的是,女方的陪嫁,一般是银行存折,要打印出来放大,用镜框镶好搁新房里让人看。
所以,去喝喜酒的人第一眼看新娘,第二眼就是看这张存折拉。
嫁妆准备完还不算完,还有很多其他必备品。
我所知道的有七桶(脸盆,水桶,便盆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七件,还要在这里面压糖和钱),铅,茶叶梗和竹叶(将这些剪碎新娘上婚车时洒在新娘身上。
铅在闽南和“缘”同音,新娘出嫁那天穿的衣服从内到外都要用红线缝上圆铅片),两个箱子(新娘至少要准备7套衣服,结婚7天内每天都要换新,箱底还要放压箱钱),还有化妆品、香水等等零散的东西。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又称海瑞女,是指生活在中国福建惠安县的女性。
惠安女是福建省的重要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她们以其深厚的家庭观念、勤劳朴素和独特的传统技艺而闻名。
惠安女的家庭观念非常重视,她们注重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对于惠安女来说,婚姻和家庭是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她们通常以家庭为中心,将照顾丈夫和孩子、维护家庭的和谐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同时,惠安女也注重教育子女,并传承了许多家族的传统礼仪和价值观。
惠安女以其勤劳朴素而闻名。
她们勤劳地从事农田劳作、家务劳动以及手工艺制作。
尤其是织布、编织和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惠安女在这些技艺上独具匠心,精益求精。
她们用双手创造出各种绚丽多彩的传统工艺品,展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除了家庭观念和传统手工艺外,惠安女也积极参与社区和慈善事业。
她们常常组织义工活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惠安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传递着爱与温暖,成为社区的中坚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安女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她们不仅仅是传统
的家庭妇女,越来越多的惠安女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才华。
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惠安女是一群传统而现代的女性。
她们注重家庭观念、勤劳朴素,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同时,她们也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展现出她们的坚韧和智慧。
惠安女是福建的骄傲,也是中国女性的典范。
惠安婚嫁的一些习俗,送给将要婚嫁的朋友
惠安婚嫁的一些习俗,送给将要婚嫁的朋友在惠安沿海一带的聘金是38882(最后面的82是取本地俗音好八字)再加二两金子。
订金是18882,正常人家是这个数,如果是有钱人家那当然是另外的。
惠安人都要面子。
以下是大概的流程:1、订婚:男女双方经由父母协商,然后由专业人士挑一个日子订婚。
订婚当天,男方由媒婆带着聘金及金子来女方家下聘。
女方父母根据男方的要求再回礼,有回礼就是回韭菜、姜、芋头等。
女方当天晚上请一些亲戚朋友吃饭,桌上人数要双数才能开始吃饭。
而且桌上一定要有韭菜跟猪肠。
2、接下来就是看日子定婚期。
婚期不可隔月看。
女方要准备嫁妆。
嫁妆一般是家具、床上用品之类的。
女方有一些必须品如脸盆、开水壶、痰盂、毛巾、牙刷、牙膏、牙杯、皮箱、手提包、雨伞、拖鞋、睡衣、花(除了雨伞其它都要成对)。
3、一般是结婚的前两天男方家由男家亲戚们把盘担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当天请客,并把盘担分给村里跟亲戚朋友。
盘担有一担猪肉,一担鱼肉,一担四色鱼,一担菜丸子,一担面线,一担米粉,一担绿豆饼,其它饼干跟糖果若干。
4、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女方要请一个有福气的老人到家里来绞面。
准备两颗红鸡蛋,新娘吃一个,绞面老人带走一个。
绞完面之后,新娘不可出房门,直到第二天要出嫁才可以房门。
5、结婚当天男方要装饰婚车(婚车装饰完之后不可再开到其它地方去),买捧花。
带上媒婆及男伴6人。
一共8人。
新娘子全身从里到外要穿全红的。
6、男方到女方家时,不可直接进门,要等女方家放完鞭炮才可进门。
男方要先把捧花交给女方然后再吃由女方父母准备的鸡蛋。
7、接下来新娘要出门了,在新娘子要出门前新郎要帮新娘带新娘花。
新娘手捧花,挣着雨伞出门了。
出门后新娘不可回头看。
新郎要沿路给见到的男人分烟。
伴郎要放鞭炮。
直至到婚车前。
新娘坐定后,才可出发。
新娘家陪嫁人员连小舅子小姨子加起来要50人以上。
一群人开始往男方家出发。
8、到男方家后,男方家所以亲人都要闪开,不能跟新娘子碰面。
探秘惠安女
探秘惠安女在我国福建省惠安县惠东半岛有一个特殊的族群,人们通常称作为"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她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而她们以奇异的服饰、勤劳而贤惠的精神早已闻名海内外,何况那时惠安女还流行着早婚与长住娘家的习俗为人们所好奇。
十多年来本人多次前往该地采风,拍摄、记录了大量惠安女劳动与生活的照片,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前不久再次到惠安收集创作素材。
有一句广泛流行的顺口溜描绘惠安女的装束叫"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封建头和民主肚是指惠安女的头部总是严严实实裹着头巾,却大方地露出肚脐:节约衣和浪费裤的意思是上衣短小,而裤管特别的宽大。
尖头黄色竹编斗笠,可防雨淋,日晒。
一年四季惠安女都要随身携戴,所以尽管她们长期在露天干活,肤色仍保持红润白晰。
花头巾是四方形,白底绿散花,或红散花,也有几何纹样和简单花纹图案,折成三角形包系上,不仅有防止风沙侵袭、御寒、保暖和护住发型、头饰的实用性,又有美化头饰的装饰性。
大岞与小岞惠安女服饰有很大差异,比如,大岞村惠安女黄色斗笠两边有插花,而小岞惠安女没有;大岞村惠安女花头巾色彩分类较多,有白底彩色碎花的,有绿色小花,蓝色的,花头巾的色彩和衣服的色彩相搭配,而小岞地区的花头巾以红色为主。
与惠安女对于全身服饰的讲究相比,对于裤子,她们实在太不用心。
从清末开始,宽筒裤的样式一直延续了下来,裤管宽大,颜色单一,让人百思不解。
最能回答是宽筒裤通风凉快,便于挽起裤腿,下海劳动。
还有一种说法是宽筒裤便于妇女小解,在无遮拦的海滩,不容易找到僻靜处,于是可卷起裤管随时小便。
此说存疑。
头顶黄斗笠,那是土地的颜色,沙滩的颜色,又像太阳一样明亮和辉煌。
老年惠安女的发型是梳螺棕头,头后盘横髻,插几件首饰和梳子,还可以包上花头巾。
当我们汉民族逐渐摒弃自己的服饰传统,追随西方,走进沉闷的美学之道时,惠安女们却在孤独中继承与创造,为我们民族的服饰添加新的要素。
写惠安独特的民俗文化的作文
写惠安独特的民俗文化的作文说起惠安,那可真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海岸线,还有着让人着迷的民俗文化。
就拿惠安女的服饰来说吧,那可真是别具一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服装的样式和风格大多比较常规,但惠安女的服饰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
她们头上戴着色彩鲜艳的头巾,大多是蓝色或者红色的,头巾上还绣着精美的花纹。
那花纹可不是随便绣的,有的是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有的是寓意美好的花朵。
远远看去,那头巾就像一朵盛开在头顶的花朵,娇艳动人。
而且,她们戴头巾的方式也很有讲究,可不是随便一裹就了事的。
要把头发紧紧地包在里面,只露出一张俊俏的脸,额前还会露出一小撮刘海,显得俏皮又可爱。
再看看她们的上衣,短而窄,紧紧地裹在身上,露出纤细的腰肢。
那衣服的颜色也是鲜艳夺目,有粉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花园。
衣袖也不长,刚好到肘部,显得十分干练。
衣服的领口还绣着各种花边,有的是小小的花朵,有的是精致的波浪纹,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这巧夺天工的手艺。
下身的裤子则是宽宽大大的,黑色的居多。
裤脚很宽,走起路来随风飘动,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而且,惠安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上一条彩色的腰带,那腰带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能把纤细的腰肢衬托得更加迷人。
除了服饰,惠安的婚俗也是十分有趣。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场惠安的传统婚礼,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
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家里人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那香味能飘出好几里地。
院子里摆满了桌椅,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帮忙,有的在洗菜切肉,有的在包粽子做粿,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笑声不断。
到了婚礼当天,新郎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
迎亲队伍里的人穿着喜庆的衣服,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新郎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娘则在闺房里精心打扮。
她穿着一身红色的嫁衣,头上戴着华丽的头饰,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
介绍惠安风俗的作文700字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Hui'anHui'an, a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is renowned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que customs. These customs,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reflect the wisdom and lifestyle of the Hui'an people.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Hui'an is the marriage ceremony, known as "marrying the daughter." This ceremony is considered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life of a Hui'an family. It involves a series of elaborate rituals and traditions, including the betrothal, the wedding banquet, and the post-wedding customs. The ceremony is usually attended by friends and relatives from both families, who come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is union in song, dance, and feasting.Another notable custom is the "dragon dance," which is performed during festivals and special occasions. The dragon dance is a vibrant display of traditional art, combining music, dance, and acrobatics. The dancers, dressed in colorful costumes, manipulate a large dragon-shaped puppet, which they dance with协调与活力。
光影中的惠安民俗作文初一
光影中的惠安民俗作文初一
“惠安女”,又名“惠安女”,是福建惠安县特有的一种妇女群体。
“惠安女”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南宋时已经十分兴盛,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以台湾为主要聚居区。
她们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为了纪念她们的丰功伟绩,便以她们的名字命名了这一群体。
由于她们所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且不事生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现就其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简要介绍如下:
一、建筑
“惠安女”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尤以台湾和福建沿海最为集中。
她们从事的劳动是多方面的,除了纺织、编织、建筑等传统劳动外,还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在建筑方面,她们除了修建住宅外,还从事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装修。
在房屋建造方面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如“土楼”、“阿婆厝”等。
二、婚姻
“惠安女”是以男子为中心的一种社会群体。
在婚姻上她们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象其他地区女子到了适婚年龄就必须结婚。
—— 1 —1 —。
写一篇关于惠安民俗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惠安民俗的作文惠安,坐落在福建省南部,这里不仅有迷人的风景,还有非常有趣的民俗文化。
说起惠安的民俗,真的是有点儿像打开了一个大宝箱,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让人看了忍不住笑出声。
首先得提到惠安的“花轿文化”。
这可不是普通的花轿,而是每逢婚嫁时,惠安人都会用特别的花轿来接新娘。
你要知道,惠安的花轿真不是一般的花轿,它们都是精心装饰的,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
每次婚礼上,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花轿,真是美得让人目不转睛。
听说,每个花轿上都挂着一大堆吉祥的饰品,像是红色的绸带、金光闪闪的饰物,还有那些别致的布艺花朵。
哈哈,看得我都想问,花轿上的这些装饰是不是能保佑新婚夫妻白头偕老呢?然后是惠安的“石雕艺术”。
这真的是惠安的一大亮点。
惠安的石雕不仅仅是艺术品,还是一门生活技能。
比如说,惠安的石雕师傅们,一个个都像魔术师一样,把那些沉重的石头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师傅在雕刻一只大象,那雕工细腻得让人瞠目结舌。
看着他那专注的神情,我忍不住问:“师傅,这大象雕出来之后,能跟你说话吗?”师傅笑了笑,说:“那可不行,不过看着它就像真的一样,心里也很开心。
”还有,惠安的传统节日也是相当有趣的。
比如“惠安大鼓节”,这个节日每年都会举行一次。
节日那天,整个惠安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热闹的鼓声,大家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手里拿着鼓,脸上挂着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鼓声驱散了。
我还记得上次去参加这个节日,有个小孩儿用鼓打得特别欢,旁边的大人们也都跟着他一起跳起了舞,真是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
对于惠安的民俗,如果你只听别人说,那绝对不如亲自去体验一次。
就像我那次去惠安的一个集市上,看到有个摊位上卖着各种各样的地方小吃。
摊主是个热情的老奶奶,她一边忙着给客人盛饭,一边用方言跟我们聊得热火朝天。
我问她:“奶奶,这些小吃有什么特别的吗?”她笑了笑,说:“我们惠安的小吃,不仅好吃,还带着家的味道呢!”惠安的民俗,不光是传统的展现,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年级作文】泉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年级作文】泉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起惠安女,大家肯定会说勤劳善良。
外地人经常流传一句话:娶妻要娶惠安女。
我爸就是冲着这句话,才娶了我妈这个惠安女的。
如果你真正地了解了惠安女,就能领略到我们的魅力,可以说,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因有了我们的衬托,才更熠熠生辉。
我们是泉州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信你瞧——惠安女独特的风情在于她的外在美。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我们头披鲜艳的花头巾,上身穿斜襟衫,露出白肚皮,下穿黑宽裤。
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你知道吗?我们的服装为的是方便劳动,之所以衣服短,是怕在劳作时,被海水弄湿了衣服,裤脚宽,是因为能在海水弄湿后又不影响劳动,这不就是惠安女的外在美吗?惠安女的内在美彰显在能吃苦耐劳,别看看惠安女外表爽滑,我们的内心可以柔软了。
这叫做“外柔内刚”。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打零工或登岸渔夫,惠安女自然变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
上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迁调渔网、恭公婆、教导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堪称全能媳妇。
你啊,那精致的石雕就是由惠安女的刺绣打造出而变成,惠安被称作“石雕之乡”,生产神佛雕像闻名于世国内外。
无论是大理石、花岗岩、玉石还是砂岩,我们都能够点石变成“金”。
惠安女虽没诡异坎坷的生动故事,也没感人肺腑的丰功伟绩,但是泉州繁盛少不了惠安女勤奋的足迹。
如今,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惠安作为海滨一座小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现象已成过去。
惠安人尊师重教,不再受封建迷信所束缚,各行各业都留下了惠安女的英姿。
惠安女既不忘勤劳致富,又能在工作之余,做美容,练瑜珈,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小惠安女,我将承继惠安女身上的优良传统,使惠安女这朵东亚文化之花,叶越桔更光彩夺目!。
惠安女的奇特服饰与婚俗
惠安女的奇特服饰与婚俗
温肖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民俗风情,莫过于去看惠安东部崇武一带妇女的奇特服饰和婚俗了。
惠安女服饰的奇特之处集中在衣、裤、裤带上的银裤链、头巾和斗笠等。
她们平时穿的衣裤除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温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4
【相关文献】
1.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J], 吴建华
2.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 [J], 王秀华
3.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衰微与保护初探——以小岞惠安女服饰为例 [J], 陈丽恋
4.服饰奇特的惠安女 [J], 青霞
5.惠安女奇特服饰的魅力 [J], 白璐;郭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车两万里(47)寻找惠安女
单车两万里(47)寻找惠安女10月24日,阴,晨有雨。
我们上午9点离开厦门,任务是到惠安寻找“惠安女”。
听说过很多关于惠安女的传说,也看到过很多面容悦人,身着独特艳丽服饰的惠安女照片,所以这次既然开车到了福建,是一定要到惠安看看惠安女的。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市惠安县的一个特殊族群,她们是汉族,但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特有的婚姻方式闻名天下。
惠安女的婚姻十分奇特,她们结婚后要长期住在娘家,新婚夜不能上床,站在床边过夜,第三天就得送回娘家,以后只能在年节才会回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有了孩子才可长住夫家。
惠安女的能干也是出了名的,织网、下海、耕田,修路、拉车,经商无所不干,还要养育孩子,赡养老人,由此,惠安女成了勤劳的象征。
但是,惠安女最表象化的是特殊的服饰,“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筒裤”的服饰非常独特。
她们的形象随着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从偏僻的渔村走向全国,继而走向了世界。
(以上照片全部来自网络)看看这些照片,多漂亮呀!很明显,这些挑担、织网、抬石头……的劳动场面,大部分都是摆拍的,很多采风团都在组织这样的活动。
我这次来当然不是来看表演的,我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惠安女,看看实际生活当中的惠安女。
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寻找惠安女,准确的说是寻找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是那么难!一是几乎所有的中青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穿着传统的惠安女服饰了,二是惠安女不让拍照,始终躲避着镜头。
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县东部靠海边的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我们从泉州出高速,经县道307,一路打听到达崇武古城。
我们在崇武的大街小巷海边乱转,却几乎看不到穿戴“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惠安女。
瞧,来了两位上年纪的妇女,虽然没带黄斗笠,但花头巾、黑(蓝)短衫、银腰链、宽筒裤一样也不少,还多了手表呢。
骑自行车的惠安女,她穿的是蓝短衫。
注意看她的银腰链。
再从后面看看银腰链。
银腰链由一条条索状银链组合而成,它在惠安女心中远远超过金项链对于城市摩登女的吸引力。
惠安县“长住娘家”婚俗初探
惠安县“长住娘家”婚俗初探
苏振芳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1986(000)007
【摘要】<正> 一、“长住娘家”婚俗形成和延续的原因在福建惠安东部沿海的小山岞、净峰、崇武、土寨、东岭等乡村,至今尚盛行“长住娘家”婚俗。
这种婚俗要求女青年结婚后不得与丈夫同住,婚后三天必须回娘家居住。
一年中新娘只能三次回夫家: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
春节一般住三天,清明和中秋一般是白天来,晚上回去,避免在夫家过夜。
除此之外,新娘长住娘家,一直到第一个孩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苏振芳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政教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
【相关文献】
1.桂西"长住娘家"习俗来源新探 [J], 张照
2.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为不同的习俗∗ [J], 石奕龙
3.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 [J], 蒋炳钊
4.惠东女“长住娘家”婚俗之我见 [J], 王志强
5.略论我国各民族长住娘家婚俗的类型 [J], 王承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传统手工艺:惠女服饰
泉州传统手工艺:惠女服饰提起惠安女,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她们极具特色的服饰:以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为主要特点,展示了惠安女身材的曲线美和婀娜多姿的仪态美。
惠女服饰的历史可追溯到百余年前的清代末期,那时的惠安女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下穿长裤,裤管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妇女的头上没有斗笠和头巾,戴的是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劳动的需要,惠女服饰在上衣的长度、袖口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闽南人描述惠安女的服饰,常用:“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来形容,这12字把惠女服饰的特点形象而又风趣地概括出来。
“大”“小”有别各具特色因为地域风俗的不同,惠女服饰在风格上可分为大岞地区和小岞地区两种类型。
前者颜色偏素雅,头巾以蓝底白花或绿底白花为经典款式,后者则以花俏鲜艳为主要风格,多见粉红等俏丽颜色。
颜色风格的迥异还反映在婚俗穿衣习惯上的截然相反:大岞女子结婚时所用的服饰多为黑色上衣、黄斗笠,而小岞则喜用粉红、大红等喜庆色彩,头饰也不同于大岞的黄斗笠。
小岞如今仍保留结婚时穿传统惠女服饰的传统,而在大岞则比较罕见。
在斗笠上,大小岞也有区别,如大岞地区女子所戴的斗笠上有红色小三角,而小岞地区却没有。
大小岞惠女服饰特色有别(左中大岞,右为小岞)左高右低男左女右惠女服饰中制作难度最大,最考验功夫的是上衣下摆的制作。
首先要用“大针”打出一个大致轮廓,然后给下摆打褶,再用针准确、细致地缝合起来,这个过程稍不注意,下摆就有可能不对称,形状不够圆,美感大打折扣。
别看惠女服饰只是由几块布裁剪拼接而成,可里面蕴含了大学问:整体来说,惠女服饰包括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分别是棕黄色的斗笠、包裹在头上的花巾、上窄下宽的上衣。
惠女服饰在设计上还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一般惠女上衣的上下部分往往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布缝合而成,细看,你会发现下部同一颜色的两块布不是平行的,而是左高右低,这是男左女右的意思,上衣又叫“桃仁衣”,扣上布纽的那部分叫“夫头”,穿衣时将“夫头”从左到右拉过去,寓意惠安女胸怀开阔,能包容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样的风情——惠安女的婚嫁习俗
惠安女,是大海的风浪孕育出来的花朵。
而惠安女的服饰,也因其色彩艳丽、富于传奇性的民俗风情,早已名扬天下,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爱好者争相研究、探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惠安女是集中聚居在泉州市惠安县东部的净峰、小岞、崇武、山霞一带沿海地区的汉族妇女的通称。
这是山清水秀,海阔天空,近代高僧弘一大师曾赞美这里“山石玲珑,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
除了鲜艳明丽的服饰让人心向往之,惠安女神秘、“封建”的婚嫁习俗也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对惠安女不公平遭遇的同情心。
为什么人们在看待惠安女的婚俗上有如此复杂的心态呢?当今惠安女的婚嫁是否还神秘,是否还遭受不公平待遇?这我们自然得从惠安女的婚嫁习俗说起。
从整体婚嫁程序上看,惠安女的传统婚俗和闽南地区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基本一致,都是有择婚、“送定”(即订婚)、“娶某”(即婚礼)、婚后等基本程序。
但在一些细节上,惠安女的婚俗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一)择婚
在五十年代以前——甚至在此之后直到八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惠安女并没有自主择婚的权力——这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她们的婚姻和中国封建式的包办婚姻并无差别。
然而惠安女生活地区的净峰、小岞、大岞、崇武等地以往盛行“娃娃亲”,直到90年代前期仍相当流行。
一般在儿童4、5岁的时候,其父母委托家族长辈代为寻找合适的对象,如有适合的则约见对方父母对八字;若八字相符就算是订下这门亲事了。
这就是“娃娃亲”。
也有的是在子女16周岁后,委托媒人或亲友寻找中意的对象,再由媒人上门说亲。
同样也要约见对方父母对八字。
接着就是“提生月”,即由媒人把男女双方的庚贴送到对方家里,各自压置于厅堂神龛香炉底下卜吉,若三日内双方家中均平安无事,称“三日圆”,就可以同意亲事;如果有一方没有三日圆,议亲必须取消。
如果双方仍有意的话,可以在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男方家庭择日由其祖母、母或伯叔母、姑母等女性尊亲前往女方家中,亲自考察女方容貌仪表等,称“相亲”。
这个择偶过程除相亲一项外,相当于古六礼之纳采、问名和纳吉。
现在一般都是男女自由恋爱,这些礼仪基本都不再实行,但一些家长还是会请人对八字。
如果是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的话,则由男方指定一位男方的女性尊亲如叔母、姑母来担当媒人。
(二)“送定”
“送定”就是订婚。
首先,由男方家长提十斤(一说八斤)猪脚到媒人家请媒人同到女方家中说亲。
接着,男方女性长辈如母亲、伯叔母、姑母陪媒人携聘金、彩礼(一般是戒指、手镯、银腰带等)到女方家中,女子本人会出来向未来公婆问安,并为贵宾敬上“甜茶”。
男家则由长辈(主要是母亲)给未来的媳妇戴上戒指、手镯等佩饰。
“送定”还有一个重要程序就是确定结婚日期。
这个程序必须请男方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当地长老翻查皇历,同男女双方家长协商一致后才能确定。
确定完结婚日期后,双方家庭就开始着手准备婚礼事宜。
这个过程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征和问期。
现在“送定”的程序基本和以前一样,但送给媒人的猪脚只要两斤;而聘金却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有的地方盲目攀比,聘金几万是常见的,有的甚至上十万。
(三)“娶某”
“娶某”是婚俗中手续最为繁琐的一个环节。
结婚当天早上新娘要早起,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同伴姐妹帮忙梳理头发,她们梳理着一种奇怪的发型。
净峰、小岞一带的惠安女一般梳一种叫圆头髻的发型,头上插满了各种金银头饰;而崇武、山霞一带则是梳名为“目镜髻”或“大头髻”的发型。
这几种发型梳好都要花四五小时的时间。
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一个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
那为什么要给新娘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呢?这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原来,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
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
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
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接着要给新娘穿上结婚的盛装。
新婚的装束和平时常见惠安女的打扮大致一样,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新娘子腰间比未婚女子多了一串或粗或细的银腰带。
据说银腰带是男方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
还有一点,新娘装的衣服和裤子都是用黑色丝绸裁剪缝制的。
在解放前,未婚惠安女出门都要带黑色面纱以躲避陌生人以及未来丈夫;而新娘子则要顶一块黑色绸子方巾,前短后长,把脸遮住。
现在闽南地区只有浔埔还保留着黑色面纱和黑色着装,不过面纱并没有把脸遮住,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而已。
关于盖黑巾的说法还和洪承畴的母亲“不食清朝米(只食明未遗粮),不住清朝土(把房子架于水上),死后无脸见先祖(尸布盖脸全身黑衣打扮,为国守寡‘国殇如死夫君’)”的民间传说有一定的关系,据说闽南妇女都效仿其忠孝义节,所以衣饰的颜色也都以黑色为主。
现在大多数惠安女结婚已经不再穿着传统装束,这既是一种遗憾,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着装后,媒人拿一根红丝线给新娘“上头”。
所谓“上头”就是用红丝线将新娘额头、左右脸颊的绒毛夹掉,这表示从这一刻起新娘就成年了。
现在这个程序简化了,由媒人在新娘额头、左右脸颊用红丝线各刮三下。
新娘的长兄还要给新娘梳三下头,表示祝福新娘婚后顺顺利利。
接着,新娘进餐。
媒人事先会从男方家里拿半个猪心到女方家(另半个猪心新郎在同一天吃),由新娘的母亲亲自煮成汤,盛满满一碗饭,新娘必须沿着碗边把上面的饭吃完,剩下的由新娘的兄弟分着吃。
这是表示新郎新娘心心相印、同心同德。
新郎来迎亲是不能见到新娘的,要在门外候着。
等新娘出来后,还要接受新娘兄弟以及新娘女伴的诘难。
而后新娘上轿要由媒人撑红伞遮着。
起轿前,新娘兄弟要放鞭炮。
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就是新娘要和母亲等娘家女眷抱头痛哭,以示舍不得娘家,哭得越悲伤以示感情越深。
现在一些地方还保留这样的习俗,但多数地方都不“哭嫁”了。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接下去就出现了精彩的镜头: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
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已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子牵新娘出轿,送嫁娘忙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然后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图的就是一个红红火火、圆圆满满。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
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
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昵举动,诙谐有趣。
这和其他地区闹洞房有相近之处,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婚后
婚后的第二天黎明,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前至婚娶当日下午)。
因为只有拜过祖先,新娘才算男方
家族的人。
新婚第二天,新郎要再陪同新娘,同样由原先牵新娘的妇人引导,来到厨房,让新娘摸摸各种饮具、餐具,并让新娘到附近水井去挑水,这些象征性的家务劳动,目的是让新娘熟悉新的生活环境,俗称“落灶脚”。
中午,为新娘上厅堂特设宴席,称上厅桌,由夫家女眷及外戚作陪。
从此,新娘真正成为夫家的成员之一。
在新婚第三天,上午有探房的习俗,即新娘的幼弟(堂弟亦可)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阿舅仔馈赠红包,称“结衫带”。
同时,阿舅仔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姐姐赶快回娘家会亲,邀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
由于探房是婚姻双方亲家礼尚往来的第一次感情交流,故宴请阿舅仔的筵席力求丰盛,惟恐款待不周。
中午新娘先丈夫和阿舅仔一起回娘家,向娘家长辈行礼请安,诉说在夫家三天的新生活;新郎而在同辈男青年的陪同下来岳家会亲。
会亲当日傍晚,由妻舅或姻叔等主陪宴请新郎一行。
这是新女婿初次到岳家,且与岳家的主要亲人相识,故宴席极为隆重。
至此,婚姻仪礼基本完成。
旧时有妇女婚后长住娘家之俗。
其特点是:新娘出嫁三天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只有在春节、清明、中元即七月十五以及冬至和农忙时才到夫家暂住几次,其时间一年大约共有十来天。
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怀孕的迟早,少者二三年,多者甚至长达一二十年。
住娘家的时间太短,会受到人们讥笑,但时间太长,也会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如果年纪大了尚未怀孕,其权宜之计即由夫家抱养个孩子,这样便可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了。
这种男人长期在外捕鱼、打工,女人在家从事副业和农业,从而形成的长住娘家的习俗。
长住娘家的习俗,过去给许多惠安女带来不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陋习已经基本被破除了。
今日的惠安女婚俗和过去大大不同了,在扬弃中保留了一些较为合理和简化的程序,放弃一些繁琐、陈旧的规矩。
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当代惠安女(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婚嫁观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