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合集下载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羌族本来还没有学习课程的时候觉得是一个人数人多的民族,其历史人文文化应该是悠久而神秘。

可是通过对其民族服饰和民族文化的粗略的了解,我才认识到羌族也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纯厚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族。

从对羌族服饰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其中折射出的羌族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传统工艺、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对于羌族详细的文化与民族的特性再次我们不能做详细的阐述了了解,我在此通过学习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羌族其中一部分文化与民俗,即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主要包含其民居、饮食、服饰及稍微介绍一些民族民歌乐器及舞蹈,本文借鉴了关于很多丹巴羌族介绍的文章,因为很多文章的介绍与我在丹巴写生学习时期的见解与认识,可能并非是全方位的对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诠释,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的一种说明,也不是是对羌民族立体的解读。

一、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羌的第一面记得在去丹巴县的时候,导游曾今给我们介绍羌族文化与历史:“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车辆游走在四川西部邛崃山脉西端的丛山峻岭之中,在大渡河上游的小金河流域两岸,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它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当地藏语称此地为“嘉绒”地区。

这里有“千碉之国”、“东方金字塔”的美称,这块神秘之地美女辈出,故又称之为“美人谷”。

丹巴县特色文化资源调查

丹巴县特色文化资源调查
是一种军事防御性 建筑。碉的底层 一般 用于 战时储 备粮
作者 简介 :林俊华 。男。现任康定师专科研处长 。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康 巴学 ,著作 有 < 巴历 史文化) 等。 ( 康 四
川 康 定 ,邮 编 :6 6 o ) 2 o 1
l O
维普资讯
面墙 壁上都设有 一个边长 约 1尺大 小 的窗 口,窗 口呈 喇
叭形 。里 大外小 ,用作采光 、通风 、了望 和向外射击 。 古碉在康 区的分布较广 ,丹 巴、康定 、九 龙、雅江 、
道孚、新 龙、白玉 、德格、理塘、乡城 、巴塘均 有遗 留。 其 中新 龙、 白玉 、乡 城 、巴塘 一带 主要 为土碉 。其 余地 区基 本上都是 由天然石块砌成的石碉。 丹巴是 当今世上古碉数量最 多、分 布最密集 的地方 ,
20 0 5年底 ,甘孜州社 科联 和康 定师专 共同组成 “ 丹
巴文化旅 游资源调查组 ” ,对丹 巴全县的文化旅 游资源进 行了全面的调查 。本文是诸多调研报告 中的一篇。
被人们誉为 “ 千碉之国” 。据说在清乾隆年 问的高碉数量 竞在 3 0 0 0座 以上 ,现存 古碉也有 5 2座 ,遗址若干 ,且 6 在中路 、梭坡 、蒲 角顶等地 形成碉 群。据调查 统计 ,在 梭坡村内不到 1平方 公里 的范围 内就有古 碉 1 1座 ;在 4 蒲角顶 ,不足 1 平方公里的范围 内就有 古碉 3 4座 ;在 中 路 ,不足 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也有古碉 7 l座之多。 丹巴古碉 不 仅数 量 多 ,分 布 密集 ,而 且 历史 悠 久 ,
20 0 6年
第 3期
林俊华 :丹 巴县特 色文化 资源调查 多汉文史籍 中都能 找到相应 的佐证 。据 《 后汉 书 ・ 蛮 南 西南 夷列 传> 记载 :冉耽夷 “ 皆依 山居止 ,累石 为室 , 高者至 十余 丈,为邛 笼。 ”这 是 关于 古碉 最早 的汉 文记 载。后来 的 《 隋书 ・附 国传 》 在 记载 嘉 良夷 时又 写到 : 嘉良夷 “ 无城栅 ,傍山险。俗好 复仇 ,故 垒石为巢而居 , 其巢 高至 十余 丈 ,下 至 五六 丈 ,每 级丈余 ,以木 隔之 。 基方 三四步,石巢上 方二 三步 ,状 似浮 图。于下 级开小 门 ,从 内上通 ,夜必关闭 ,以防贼盗 。 《 ” 北史》 也有记 载 ,内容与 《 隋书》 大体相 同。从 这些汉文 史籍 的记载 中我们 不难看 出,碉在古代被称之为 “ 邛笼” ;最早修建 和使 用这些古 碉的应 是冉耽夷 和嘉 良夷 ;修 建古 碉的 目 的是嘉 良夷 “ 俗好复仇” 。现在这 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部,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流传已久的特别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羌族人的饮食风俗羌族玉食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及荞麦。

副食是蔬菜、豆类及肉食等。

调味品有花椒、辣椒等。

常见的吃法是玉米继内加菜。

把青稞与小麦做成炒面。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回家吃晚餐。

羌族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常年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

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而是吃"猪膘"。

"猪膘"是羌族人的传统风味食品,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屋梁上,用文火熏干制成。

存放时间越长,味道更佳。

吃时切成小块和菜一起炒,加入花椒、辣椒等佐料。

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

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

以上三种都能补肾。

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

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饮酒时向坛中注少量开水,用细竹管吸饮,全家人轮流吸,吸完再加水至味淡再将酒渣食尽。

俗称"连渣带酒水,一醉二饱"。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兰花烟是羌族人自制的一种土草烟,其叶形如兰草,故俗称"兰花烟"。

四川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四川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族记 忆和历史重要 见证 的传 统民族服饰及 工艺 , 亟待抢救发掘和有效保护 。
关键词 : 民族 服饰 ; 传承 ; 发 展
羌 族是 我 国西部历 史 悠久 的少 数 民族 之 一 , 又
子鞋或 生 皮 窝 子 。现 在 羌 族 男 子 多 穿 自织 麻 自称 “ 日麦 ” , 意 为本 地
经济 E t 益发展 的今天 , 在松潘 , 云云鞋 已不仅仅是 男女青年的定情物 , 而是成为一件非常受 中外游客
喜爱 的 民族 工 艺 品 。 已堂 而 皇 之 地 摆 进 各 大 商 店
的货 柜 。
作者简介 : 周裕 兰( 1 9 8 0 一) , 女, 江西 吉安 人 , 四川 民族学 院美术 系讲 师 , 文学学士 。研究方 向: 服装设计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2 1 ) 1 5 年!  ̄ t J f l 省教育厅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项 目名称 : 四川省羌族代表性服饰( 头饰 ) 研究 ; 项 目编号 : 1 5 s B o 2 2 9 ) 。
条 一样 长 , 中间一 条微 细 , 尾端 合 而为 一 , 用“ 乃 尔”
( 月 形或 方形银 片 ) 插人 发 际 , 头戴 一个 由多数 银 或
铜质小 圆片 串成的圈圈, 身穿褐衣或麻布短袍 , 脚
穿生 皮腰 子鞋 。
十分讲究。一般是拴成活结。两 片刺绣带要飘 于
裆 中, 长度 一般 是超 过衣 长 6 . 6厘 米 即可 。在 商 品
羌 民有 穿 长 衫 的 习俗 。男 人 以黑 色 和 蓝 色 为 主, 女 人 以红 色 和 天 蓝 色 为 主 。 年 轻 人 鲜 艳 色 为 主 。过去 男 女 都 喜 欢 穿 白色 的 麻 布 长 衫 或 毛 织 长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羌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增进对羌族文化的了解,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羌族地区,实地采风,了解羌族的文化特点、习俗传统以及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和传承羌族文化。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走访:前往羌族聚居地,参观羌族村落、寺庙等,观察羌族特色建筑和生活方式。

问卷调查:针对羌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传统习俗的继承情况等。

深度访谈:与羌族长者、文化保护机构代表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工作的看法。

2. 过程(1)确定调研目标和地点:选择羌族聚居地作为调研地点,明确调研内容。

(2)实地走访:参观羌族村落、寺庙等,了解羌族生活环境和建筑特色。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羌族居民对羌族文化的态度和对于传统习俗的理解。

(4)深度访谈:与羌族长者和文化保护机构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羌族文化传承的看法和现状。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文化特点羌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羌族语言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人民通过羌族语言传承和表达文化。

羌族服饰色彩鲜艳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羌族音乐舞蹈以独特的节奏和舞姿,展示了羌族人民特有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

2. 习俗传统羌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婚嫁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婚嫁习俗严格,重视礼节,有着一系列的过程和仪式。

葬礼习俗注重敬祖尊孝,有着一套完整的葬礼仪式。

羌族节日庆典多样化,如“毛儿牛”节、火把节等,寓意着丰收和新年的来临,人们通过舞蹈、表演等方式,庆祝节日。

3. 文化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羌族长者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口头传承和表演形式,将羌族文化传递给后代。

文化保护机构也尽力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部 又 扎 在 鞋 子 里 面 ,但 袍 子 和 鞋 中 间 露 出 一 截 , 因 此 没 有 什 么 装 饰 ,但 用 色 和 用 料 都 很 讲 究 。 帽 子 :丹 巴男 子 的 帽 子 有 “ 士 帽 ” “ 皮 博 狐
袍 子 :袍 子 在 男 子 服 装 中 占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热 天 主 要 戴 博 士 帽 ,这 种 帽 子 为 毡 质 圆 形 帽 , 帽
檐 有大有小 ,帽檐小 的 为 B常 戴 ,帽檐 大 的 为节
日或 外 出 时 的礼 帽 ,戴 大 檐 帽 时 把 左 边 的 帽 檐 圈
上 。 有 一 种 潇 洒 之 感 , 用 于 春 夏 两 季 ,既 可 遮 阳 又 可 防 雨 。 冬 天 戴 “ 皮 帽 ”, 这 种 帽 子 有 两 狐
的 感 觉 是 身 短 、 袖 长 、领 高 。 一 般 以 各 种 颜 色 的
嘉 绒 服饰是 指居 住在 丹 巴境 内 的所 有嘉绒 藏
族 的服 饰 。 因 藏 族 占丹 巴总 人 口的 7 % 以 上 , 5
丝 、绸 、棉等 布 料 制 作 ,但 不 包 括 桔 黄 和 金 黄
色 。领 、袖 口、 胸 襟 用 锦 丝 缎 镶 边 。 冬 天 有 用 黑
传 在 嘉 绒 地 区 的 一 种 女 性 服 装 ;羌 族 服 饰 主 要 分 布 在 太 平 桥 乡 ,是 当 地 羌 族 的 服 装 ; 汉 族 服 饰 是 由 清
代 传入 , 为 当地 汉 族 服 饰 ,与 内地 汉 族 服 饰 无 较 大 区 别 。
【 键词 】 丹 巴 ;民族服 饰 关
3化妆用品近年来特别是在城镇及其附近地区的妇女一般都至商店里购买现代化装品使用但在过去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妇女一般是使用牛奶羊奶酥油猪膘动物油花瓣果皮果仁植物油和野山松脂等等作为日常护肤品

丹巴民族资源调查报告

丹巴民族资源调查报告

丹巴民族资源调查报告调查背景:丹巴民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丹巴民族的资源,进行了相应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丹巴民族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保护和利用丹巴民族的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调查:1.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丹巴民族居住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包括山地、森林、水资源等。

2. 丹巴民族传统的农耕地主要种植小麦、高山杂粮等作物,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养殖业。

3. 丹巴县境内的森林资源丰富,常见的树种有冷杉、云杉等,这些树木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4. 水资源是丹巴民族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丹巴县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为灌溉农田和供给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文化资源调查:1. 丹巴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和祖先崇拜等传统文化,这成为了丹巴民族的核心文化资源。

2. 丹巴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包括木雕、绣花、刺绣等,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丹巴民族的审美和智慧。

3. 丹巴县内还保留着传统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如火把节、活佛转经,这些活动为丹巴民族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经济资源调查:1. 丹巴民族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其中旅游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 丹巴县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旅游业已成为丹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 农牧业依赖于丰富的土地和草原资源,是丹巴民族传统的经济产业,提供了大部分居民的生计。

社会资源调查:1. 丹巴民族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社区组织、民间组织以及文化传承的机构等。

2. 社区组织起到了丹巴民族内部协调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这些组织的存在为丹巴民族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民间组织致力于丹巴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将传统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后代。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具有独特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以下是羌族的一些主要特点:
1.服饰特色:羌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短褂、长裤等。

他们通常会佩戴羽毛、毛毡帽子和藏银饰品,给人一种豪
放和威严的感觉。

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腰带和围裙
为主,衣服上通常装饰有繁复的刺绣和彩色织物,展现出
浓厚的民族风情。

2.风俗习惯: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其中包括:
o婚嫁习俗:羌族的婚嫁习俗庄重隆重,婚礼通常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服饰,结婚
队伍热闹喜庆,常常伴有鼓乐和舞蹈等表演。

o藏羌节:藏羌节是羌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春天或秋天举行。

人们欢聚一堂,进行祭祀活动和
各类娱乐表演,如歌舞、马术表演、射箭比赛等。

o祭祀仪式:羌族人信仰自然界的神灵,他们会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如祈年祭、祭山、祭祖等。

祭祀中
常有祭师主持仪式,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祈求
神灵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和繁荣。

o土地信仰:羌族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崇拜和信仰,认为土地是神圣的,有保护、祝福和灵验的力量。

因此,他们通常会在农田或村庄周边建立土地神庙,
进行祭祀和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以上是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部分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也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并发扬光大。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羌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篇1礼仪在西南羌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饮咂酒的待客礼仪。

家有贵宾至,主人往往请客人喝当地特有的泡坛酒(即“咂酒”),以表敬意。

先将桌子和盛有糯米酒的酒坛放在堂屋中,桌子四周不设座,客人围桌而立。

饮前,主人叫主妇出来启封开坛,并端上一只盛满热水的盆或碗。

人们以通节细竹就水中一吸,然后注入酒坛中,使酒不欠不溢。

接着,主客轮流以细竹吸酒而饮。

酒液将完时,须加水,直到酒味清淡为止。

服饰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而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

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

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

建筑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

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

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

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

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

四川丹巴县甲居村zaza调查报告2

四川丹巴县甲居村zaza调查报告2

四川丹巴县甲居村zaza 调查报告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06级 民族学 赵幸希 222006313022004四川省丹巴县甲居村地处大金川河谷西岸,属嘉绒藏族聚居区。

本地居民多信奉苯教,参加转经时需逆时针转动转经筒,这与其他信奉藏传佛教的地方是相反的。

由于本村没有佛教寺庙,所以本地的主要职业宗教者为苯教的道士,他们主持、参与村里的大部分宗教活动,但是本村村民在需要时也会去别的地方迎请寺庙里面的喇嘛。

这里可以说是藏传佛教与苯教交汇融合的地区,当地信仰苯教的居民同样认为他们信仰的神灵是释迦摩尼,两种宗教在这里互相影响,相互吸收。

在这种大的宗教信仰的背景下,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信仰想象,Zaza 信仰则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zaza ?当你走进甲居人家,你就可以很快发现在那窗台、屋檐和门檐上成排的堆放着许多形似小白塔的泥偶。

它们大小不一,不过大多高约十厘米,直径在六厘米左右,也有大的zaza ,几乎是小zaza 的两倍大小。

它们都是黄泥制作,被统一涂成白色,但是由于时间和各种原因,它们身上的白色颜料基本上都脱落。

它们类似蘑菇的造型,很容易让人把它们当作那些矗立在山脊、路口的白塔(藏语官话称玛尼堆,本地人叫qie er den )的微缩模型。

仔细端详,还会发现它们身上还有许多凸起的纹路,不过由于本身它们并未经过烧制,极易磨损,所以这些凸起都已不太明显了。

这种白色的小塔子在甲居及其附近的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zaza ,chacha ,daza ,gengza 几种。

生活在甲居村的居民中,使用zaza 这个名称较为普遍,但是在靠近大金川河谷的地方,有人也把它称作daza 。

在甲居附近的卡恰村和与甲居村隔河相望的zaza扎科村里,人们又把它多叫做chacha。

在甲居村,当地苯教道士阿布泽郎也称zaza为chacha,藏文写作。

还有一种特殊的叫法,是甲居村一位跟随阿布泽郎学习的苯教小道士将初登干对它的称呼,他把它叫做gengza。

羌寨风土民情调查问卷模板

羌寨风土民情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深入了解羌族文化、风土民情和传统生活方式,我们特此进行本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和回答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羌族文化。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30岁(3)31-45岁(4)46-60岁(5)60岁以上3. 您所在的羌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与羌寨的关系:(1)本寨居民(2)外来务工人员(3)游客(4)其他二、羌族文化5. 您是否了解羌族的历史和文化?(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不了解6. 您认为羌族文化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可多选)(1)建筑风格(2)服饰(3)语言(4)节日(5)音乐舞蹈(6)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7. 您是否参加过羌族的节日庆典活动?(1)经常参加(2)偶尔参加(3)很少参加(4)从未参加8. 您对羌族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如何?(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不了解三、羌族生活9. 您所在的羌寨居民主要从事哪些行业?(可多选)(1)农业(2)畜牧业(3)手工业(4)服务业(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10. 您认为羌族传统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可多选)(1)与自然和谐共生(2)注重家庭观念(3)尊重长辈(4)注重礼仪(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11. 您是否了解羌族的婚丧习俗?(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不了解12. 您认为羌族婚丧习俗有哪些特点?(可多选)(1)讲究风水(2)注重礼仪(3)注重家族荣誉(4)具有神秘色彩(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四、羌族建筑13. 您认为羌族建筑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可多选)(1)碉楼建筑(2)土木结构(3)屋顶形式(4)装饰风格(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14. 您对羌族建筑的保护现状满意吗?(1)非常满意(2)比较满意(3)一般(4)不太满意(5)非常不满意15. 您认为应该如何保护羌族建筑?(可多选)(1)加强法律法规保护(2)加大资金投入(3)开展旅游开发(4)提高居民保护意识(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其他16. 您认为羌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1)文化传承困难(2)民族认同感下降(3)生活方式改变(4)环境污染(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17. 您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调查问卷到此结束。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1. 羌族的历史与起源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历史记载,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羌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后移居至中国西南地区,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

2. 羌族的居住区和分布情况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其中四川是羌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地区,羌族人口分布较广,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如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

3. 羌族的语言和文字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藏语、门巴语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羌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字,目前仅少数羌族人能够使用传统的羌文进行书写和交流。

4. 羌族的传统服饰与民俗羌族的传统服饰多样且色彩丰富,男性常穿着短领长袍和短裤,女性则穿着彩色上衣和长裙。

羌族民俗活动多样,如赛马、祭祀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羌族的“黄节”、“龙船节”等节日活动。

5. 羌族艺术与音乐羌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织锦、木雕、篆刻等,其中以织锦最为有名。

羌族音乐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采用民族乐器如箫、笛子、板胡等进行演奏,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赞美。

6. 羌族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羌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崇拜山神、水神、土地神等,同时也受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7. 羌族的饮食文化羌族人民饮食以牛、羊、猪肉为主,辅以豆类、蔬菜等。

他们还制作独特的羊肉干、牛肉干等食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8. 羌族的民俗婚礼与节日庆典羌族的婚礼和节日庆典是他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羌族婚礼注重礼仪,如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庆典时常常进行羌族传统舞蹈、歌唱等表演,热闹而喜庆。

9. 羌族的经济活动与发展羌族人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等家畜。

在现代社会,一些羌族人民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旅游业、教育等行业,有一定经济收入。

10. 羌族的传统价值观与文化传承羌族有着独特的传统价值观,如强调家族观念、尊老爱幼、重视亲情等。

羌族文化参考答案

羌族文化参考答案

羌族文化参考答案羌族文化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羌族文化的一些方面。

一、羌族语言羌族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有自己的文字系统。

这种语言在羌族人中广泛使用,是他们交流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羌族语言丰富多样,有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这种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藏语的特点,对于研究汉藏语系的历史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羌族服饰羌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短裤,上衣有着丰富的装饰,如刺绣、织带等。

而女性则喜欢穿着彩色的上衣和长裙,衣服上常常绣有花纹和图案。

羌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羌族建筑羌族的建筑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之一。

羌族人民居住的房屋多数是木质结构,采用独特的斜坡屋顶设计,以适应高山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羌族楼”,它们通常有两层或三层,下层用于养殖和储藏,上层则是居住空间。

羌族楼的外墙常常涂有白色的石灰,给人一种朴实而又美丽的感觉。

四、羌族音乐羌族音乐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羌族音乐以民间歌曲和舞蹈为主,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羌族音乐常常用一种特殊的乐器——羌笛来演奏,这种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羌族人民常常在节日和庆典上演奏羌族音乐,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五、羌族节日羌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羌年”。

羌年是羌族人民庆祝丰收和新年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的十月底或十一月初举行。

在这一天,羌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幸福。

同时,还有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和传统游戏,如羌族舞蹈、射箭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文化深厚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羌族的服饰、建筑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以下是我的报告:一、服饰方面羌族的服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鲜艳、图案复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羌族女性的长袖褶裙。

这种褶裙下摆宽大,达到4-5米,褶子密集,非常华丽。

在颜色上,羌族服饰主要以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颜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二、建筑方面羌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

羌族的传统建筑多数为木质结构,屋顶为斜坡和重檐。

羌族的房屋还有独特的“花墙”装饰,一般以河卵石、碎砖等拼花而成,造型复杂、图案丰富。

此外,羌族的村落建筑还有特色的长汀楼,这是一种寨堡式建筑,用来保护村民免受外界侵袭。

三、习俗方面羌族的习俗多样独特,其中最著名的习俗是“诺日朗”(婚礼)和“完颜朗”(葬礼)。

在羌族的婚礼上,新郎需要乘坐花轿,穿着彩色的袍子,来迎接新娘。

新娘则会穿上羌族传统的礼服,头戴鲜花和金银饰品。

葬礼上,羌族人会摆放牛羊等牲畜和食品作为祭品,并舞动锣鼓,祭祀逝去的亲人。

四、语言方面羌族有自己独特的羌语,属于藏缅语系的羌缅语族。

羌语是羌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

羌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如歌谣、童谣等。

总结起来,羌族文化独特精彩,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羌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美丽的民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

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羌族本来还没有学习课程的时候觉得是一个人数人多的民族,其历史人文文化应该是悠久而神秘。

可是通过对其民族服饰和民族文化的粗略的了解,我才认识到羌族也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纯厚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族。

从对羌族服饰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其中折射出的羌族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传统工艺、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对于羌族详细的文化与民族的特性再次我们不能做详细的阐述了了解,我在此通过学习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羌族其中一部分文化与民俗,即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主要包含其民居、饮食、服饰及稍微介绍一些民族民歌乐器及舞蹈,本文借鉴了关于很多丹巴羌族介绍的文章,因为很多文章的介绍与我在丹巴写生学习时期的见解与认识,可能并非是全方位的对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诠释,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的一种说明,也不是是对羌民族立体的解读。

一、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羌的第一面记得在去丹巴县的时候,导游曾今给我们介少许散布在全州各地。

我不仅被眼前的风景迷恋了双眼,更被这个神秘的民族逐步带入了羌文化。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

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丹巴羌族具有多元民族习俗文化的鲜明特点。

二、步入村寨——羌族民居文化羌族的村落修建,沿袭着本民族祖先的习惯,水源便利是他们居住地的首选条件,他们深知大自然给人类的好处。

因此羌人选择居住地有句俗话要“选择柴方水便,向阳安全”之地。

羌族的住宅大多数聚居于高山、半高山地区。

为石木垒成,因地制宜,顺坡而建,高低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映衬,古朴别致。

每个村寨居住三五户至数十多家不等,以三、五十户为一寨的较为普遍。

1、普通民居羌族的房屋一般都是用石片与石块砌墙建成,也有的用黄泥巴夯筑土墙建成,羌族居室多为四层碉式楼房,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楼背边沿盖石板为房沿边,沿下面由木头桷子伸出墙外为屋檐,房顶盖泥土。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羌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习俗传承等方面,探讨羌族的魅力所在。

一、羌族的历史渊源羌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秦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羌族的祖先最早定居在黄河上游的巴蜀地区,后来逐渐向四川东部、青海西部等地扩展。

在历史长河中,羌族与中原文化、藏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民族形成了交融、融合发展的局面。

二、羌族的文化特色1.语言文字方面:羌族使用汉字和东羌语,东羌语属于藏缅语系。

羌族仍保留着一部分传统的羌族文字,这对于研究羌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衣着服饰方面:羌族的传统服饰色彩丰富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翻领上衣和短裙,而女子则着装更加华丽,以彩色的花朵图案为主。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

3.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羌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术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羌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常常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三、羌族的习俗传承1.婚礼习俗方面:羌族的婚礼十分重视,婚礼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数日。

新娘穿上传统的羌族婚装,新郎则骑马接新娘。

婚礼期间,亲友们围绕着新人开展各种传统的欢庆活动,如舞蹈、歌唱等。

2.节日习俗方面:羌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盂兰节和鲜花节。

盂兰节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羌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扫墓、跳舞等。

而鲜花节则是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后举行,人们会欣赏花朵、品尝美食,亲友团聚共度佳节。

3.礼仪习俗方面:羌族崇尚礼仪和传统美德,重视尊老爱幼、尊重祖先、邻里互助等价值观念。

在羌族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会礼让长辈,重视家族观念,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尊敬和感恩之情。

总之,羌族历史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凝结在羌族人民的血脉中。

通过对羌族历史、文化及习俗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Investigation Culture of Qiang Ethnic Folk Custom
in Danba County
作者: 杨国君[1]
作者机构: [1]康定民族师专,四川康定626001
出版物刊名: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19-25页
主题词: 羌族;民俗文化;丹巴县;居住;民风;民族;资料;区别;层次;器乐
摘要:甘孜州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至今丹巴羌族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汉、藏、回等其他民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从丹巴羌族的居室、饮食、服饰、刺绣、民歌、器乐、舞蹈等方面,结合笔者在羌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作浅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曾雪玫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16)001
【摘要】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曾雪玫
【作者单位】康定民族师专经济管理系,四川康定,6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71
【相关文献】
1.浅谈丹巴藏族服饰文化及特点 [J], 杨奉
2.丹巴县梅龙沟"6.17"泥石流灾害链调查 [J], 胡凯衡;张晓鹏;罗鸿;刘斌涛;陈华勇
3.嘉绒藏族音乐调查与传承保护研究
——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 [J], 罗杰
4.基于遥感大渡河丹巴县某段高位地质灾害调查 [J], 吴永江;林军
5.四川丹巴县"
6.17"梅龙沟泥石流-阿娘寨滑坡灾害链现场调查与监测分析 [J], 张海泉;何文秀;赵波;覃浩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核心提示: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

全州各县也有一部分羌族,但基本上是解放后从丹巴走出去工作的羌族子女。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

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丹巴羌族具有多元民族习俗文化的鲜明特点。

在四川西部邛崃山脉西端的丛山峻岭之中,在大渡河上游的小金河流域两岸,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它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当地藏语称此地为“嘉绒”地区。

这里有“千碉之国”、“东方金字塔”的美称,这块神秘之地美女辈出,故又称之为“美人谷”。

早在19世纪初就被西方探险家所发现并公诸于世,这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

据甘孜州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数据介绍,全州羌族总人口为2860人,其中丹巴县有2524人,其余少许散布在全州各地。

丹巴县境内的羌族又主要分布在小金河流域地区的太平桥乡三岔沟内的丹扎村、长胜店、纳布村(丹噶),岳扎乡的可尔金村和半扇门乡的阿娘沟村,与当地藏、汉民族杂居。

全州各县也有一部分羌族,但基本上是解放后从丹巴走出去工作的羌族子女。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

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丹巴羌族具有多元民族习俗文化的鲜明特点。

一、民居文化羌族的村落修建,沿袭着本民族祖先的习惯,水源便利是他们居住地的首选条件,他们深知大自然给人类的好处。

因此羌人选择居住地有句俗话要“选择柴方水便,向阳安全”之地。

羌族的住宅大多数聚居于高山、半高山地区。

为石木垒成,因地制宜,顺坡而建,高低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映衬,古朴别致。

每个村寨居住三五户至数十多家不等,以三、五十户为一寨的较为普遍。

1、普通民居羌族的房屋一般都是用石片与石块砌墙建成,也有的用黄泥巴夯筑土墙建成,羌族居室多为四层碉式楼房,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楼背边沿盖石板为房沿边,沿下面由木头桷子伸出墙外为屋檐,房顶盖泥土。

羌房在修建之前,一般由主人提出住宅修建构思,请匠人帮助设计和规划,基本不绘图纸,只确定房子的进深开间大小和层高、层数即可。

建房工程开工前,要在众多的石匠中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石匠为“掌墨师”,“掌墨师”既是石匠师傅,又是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

施工时基本要求石匠达到不吊线,不复尺,信手砌墙,结构均匀,墙面平整,棱角端直,无可挑剔的技术水准。

在修房工程正式动工前,要请“巫师”(也称“释比”、“许”或“先生”)打卦占卜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时“巫师”要亲自到现场,进行破土安神仪式,通白诸神保佑工程平安顺利。

“巫师”要使用罗盘仪器确定方位,宣布破土动工开挖基脚(基础)的时刻,抛撒五色粮食,有的人家还要施放金、银、铜、铁等金属粉末以示一牢永逸,万古千秋。

安放第一块基石极为重要,又要推算吉祥良辰,若有属相克者,断然回避,避而远之。

工程进展到以后的立正门、上中梁,盖屋顶、迁新居和安神龛等时候,释比都要到场进行安神谢土仪式,以保证主人入住后平安吉祥,家和事兴。

羌族居室在建筑砌墙时,片石与石块之间不用石灰或水泥作浆口泥,而是将上好的黄泥巴筛细,加水搅匀后,作为砌墙时的浆口材料,这种泥料具有良好的粘连效果,而且经久耐用。

墙间一般不用木柱,中间建隔墙,每层的墙腰要使用墙筋木增加墙体的抗压力。

墙体要砌得平直整齐,内外都要美观。

一般为四层,(也有三层和两层的),内设上楼石梯或木板梯,宽度一米左右,三楼或四楼,多用独木梯。

羌族房屋基本功能:一层作畜圈,用来饲养牲畜、堆放冬季畜草、生产农家粪料。

牲畜圈分为内圈和外圈,当地人叫黑圈和敞圈,黑圈为牲畜御寒巢穴,敞圈为牲畜白天晒太阳的活动等场地(但现在的羌房从卫生角度考虑,已作了改进,畜圈已另建,一楼一般夯筑院坝)。

二楼(中层)住人,设有卧室、贮藏室、火塘、锅庄等。

锅庄系一石质或者铁质的三角锅庄,供烹饪饮食之用,锅庄上方供奉着祖先的灵位,全家饮食、聚会、拉家常以及祭神祭祖都在锅庄房,这里是羌族家庭人员的家庭活动中心。

羌族的锅庄与藏族的锅庄一样,上方为神位,严禁触动或随便穿越。

现在的羌民饮食烹饪和烧水很少用锅庄了,靠主楼另建耳房作为厨房,避免炊烟进入主屋内。

羌民普遍使用了汉式锅灶,而且还大量推广汉式节能灶。

但羌家的火塘仍然保留着。

三四层用于藏粮贮物,堆放干菜、走廊凉挂庄稼、干菜叶等,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煨桑” 敬神,”供奉“白石神”的地方。

现在多数羌房的土木结构大多已被砖混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所代替,但是仍有明显的羌式建筑的特征,屋顶四角的“白石神”依然可见。

2、古建筑——碉楼羌族自古以来就有建碉楼的习惯。

例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说“羌族先民冉驼,众皆依山居上,累不为室,高者至十余文,为邛笼”。

碉楼的大体结构仍然和明代顾炎武所记述的完全相同。

直到现在羌族人民仍然修建三四层的碉式居室。

今天,高十余丈的石碉楼,在丹巴的三叉沟、太平桥和可尔金等等随处可以见到。

丹巴羌族地区的古碉也有六角、八角和十三角的,碉顶部盖石板或者盖木板。

羌碉上窄下宽,上小下大,呈金字塔状,只是较为垂直,羌碉四壁开有内宽外窄的了望孔和投射孔或用作信号传递的窗,主要防御外来侵略和用于武装械斗。

碉楼从种类上分:有战碉、烽火碉、家碉、寨碉、界碉、纪念碉等。

羌地战碉居多,它是历史上羌族防止外来入侵或与其他部落之间战争的产物,羌地古碉一般都修建在交通要塞,山墚上或者村落的中心。

有的碉楼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和地震以及枪弹的袭击,仍然巍然矗立,这在少数民族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丹巴羌碉也是“千碉之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8月笔者专程到丹巴县太平桥乡三叉沟考察,参观了至今还保存完好的丹巴羌族末代“把总”(即羌族首领,是羌族人的精神领袖)的官寨。

末代羌族首领的官邸并没有特别之处,一幢三层羌式碉楼,楼前有一个较大的院场,三方均建有围墙,一道入院大门,俗称龙门子。

正房中间有客厅,二楼有几间主人的卧室、书房和小客厅,二楼建有一个平台,是羌族首领的阅兵、点将台。

二楼和三楼之间有一个天井和绕院场一周的内走廊。

但在官邸最底层夹壁墙的后面,隔有几间小屋,据说这是首领当年关押犯人的牢房和审讯室。

由此可见,羌族首领不但有统领所辖领地百姓的各种政治、军事权力,同时也具有司法等方面的特权。

不过他的官邸与普通羌民的住房无多大差别。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许多羌民修建了现代化居室住房,国家对民族地区“农牧民新村建设” 的安居工程得到较好落实,羌民居住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

二、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是与他们的生活时代、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甘孜丹巴羌族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也如此,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服饰文化,都具有羌民族的风格与特征,现分别介绍如下。

1、饮食习俗丹巴羌族的饮食习俗,既保持着本民族的饮食文化,也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饮食花色,绝大多数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在这里只介绍几种羌民日常生活习惯和主食品种。

正如前面所说,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与他们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作物栽培、产量高低等有着密切联系,俗话说:靠山吃山,临水饮水。

在丹巴小金河流域的羌族村寨,一般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半高山地区,羌民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

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丹巴羌族以玉米、小麦、青稞为主食,玉米、青稞可做馍吃,或做糌粑吃,小麦则以做面皮为主。

一日三餐中,早上喝茶,或吃青稞酒;中午吃馍、喝茶;晚上吃面皮,并以酸菜面皮居多;三餐结构比较固定。

”丹巴小金河流域属高原型季风、干旱河谷气候,年均气温14.2℃,农作物种植方面,在小金河的河谷地带和半山腰适合栽种青稞、荞麦、碗豆、大豆等杂粮。

河谷地带可种植的蔬菜种类有元根、洋芋、萝卜、白菜、莲花白等。

羌民的肉食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等。

羌族的主要饮食是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

(1)玉米馍馍。

笔者有亲身体会,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这三种饮食,最具有羌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由于当地玉米产量高,营养好,而且羌族居住的地区最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成为羌民的主食之一。

玉米有多种吃法,嫩玉米粒可磨水粑、嫩玉米包可烤蒸煮食,玉米籽可炒来吃。

磨成玉米面粉做法更多,如玉米馍、玉米粥、蒸蒸饭、炕锅魁、打搅团、面疙瘩、金裹银或银裹金等。

吃玉米面作的饭食,是羌区的主粮之一,玉米馍馍的制作方法有几种:一是做“锅边子”或叫“锅塔子”。

做法:取适量玉米面加水和匀,揉捏成圆形状后,在水烧开的铁锅上半部抹油,将馍胚子一个一个贴在上面,盖锅盖封好锅边,旺火数分钟后即熟,最好水干后几分钟后起锅,这样馍馍的贴锅面起了一层黄壳,吃起来香脆可口。

二是做“火烧子”或叫“烧馍馍”。

做法是把开水或冷水加入玉米面中,和匀后做成圆盘状,有的还要放在烧烫的烙片上,双面烙黄后再放入火塘灰中烧熟,或直接在火炭上烤熟。

火灰中烧的别忘了要翻面,取出享用前必须经过“三吹三打”程序,除去表面火灰才可以食用。

三是做“刀片子”或“切刀子”。

做法:与锅边子差不多,不同的是把揉好的面胚放在面板上拍打成条形,直径十公分左右,横向切片,厚度在两公分左右,然后贴在打了油的锅上,掺水加盖密封,中火十多分钟即可。

也有用蒸笼蒸做蒸馍馍的。

以上几种馍馍定会让你胃口大开,回味无穷,若在磨玉米面时再加5-8%的黄豆,磨出的面粉做出来的馍馍更胜一筹,又香又脆又回甜味。

玉米馍馍即使没有汤菜你也可以吃饱。

(2)酸菜制品。

酸菜也是羌民喜吃的食物之一。

也因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当地羌民们冬季和初春季节都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只有食用夏秋季节储备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元根叶、干豆角等干菜。

酸菜的做法是把白菜、元根叶洗净煮熟加上酸水,做成酸菜比直接煮来好吃,还可以把菜叶凉干后再煮熟做成酸菜。

还可把做好的酸菜切碎或制饼晒干,方便出门携带,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酸菜在日常生活中,可做酸菜包子,酸菜面粥,酸菜炒大豆,酸菜面块、酸菜面条、酸菜粉丝汤等酸菜系列群。

据羌民介绍,酸菜除了味美可口,食用方便以外,还具有消肿止痛,生津止渴,开胃键脾等药理功效。

(3)羌族的咂酒。

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羌民们饮食品种单一,饮料方面主要以大茶和自酿酒为主,在当地称自酿酒为咂酒。

解放后羌区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现在羌区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物资丰富,应有尽有。

所以羌族人民也喝白酒、啤酒以及各种饮料。

咂酒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饮液,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朝山聚会,招待宾客都离不开咂酒。

酿制咂酒的方法:主要原料有玉米、小麦、青稞等粮食酿造,制作时把玉米或大麦等某种粮食煮熟,撒上酒曲和匀后封于土制坛子中,六七天后即可起封饮用,饮用前注入开水,插入吸管,吸管多用麦杆、麻杆、竹杆等作成,饮用时要边喝边加水,直到喝到味淡为止,余料酒糟也可食用或作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