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趋势比较

合集下载

17-20世纪初中西对比

17-20世纪初中西对比

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西方
中国: 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 渡,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1)政治上,腐败的清王朝继续实行专制 )政治上, 统治,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 统治,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 民族危机日益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 )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随着列强的入侵开始逐渐解体, 随着列强的入侵开始逐渐解体,中国开始卷 入整个世界市场。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 入整个世界市场。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
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转型期” 空前严重,“转型期” (1)政治上,腐败的清王朝垂死挣扎,相继开展 )政治上,腐败的清王朝垂死挣扎, 了一系列挽救统治的改革均以失败告终( 了一系列挽救统治的改革均以失败告终(戊戌变 清末新政),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法、清末新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 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中国近代历 史第一次巨变。民国建立后, 史第一次巨变。民国建立后,反专制的斗争十分 激烈,先后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激烈,先后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张勋复 辟和护法运动。 辟和护法运动。
西方: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和巩固资产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阶级统治,实行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 阶级统治,实行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资本主义一统 天下。 天下。 (2)经济,欧美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 )经济,欧美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 人类进入到蒸汽机时代。 “世界工厂”,人类进入到蒸汽机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 场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进一步向世界传播; )思想文化,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进一步向世界传播; 三股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并行, 三股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并行,自由 主义为主流。 主义为主流。

17-18世纪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趋势

17-18世纪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趋势
卢梭:主张“天赋人 权”。 狄德罗:主张信教自由,反对苛捐杂税;编 辑《百科全书》,是当时思想界的权威。
中 国 清 代 前 期
清初 崇实 学风 继续 发展
顾炎武:提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 用”。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 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 王夫之:认为每个朝代都必
明末清初三大 反封建思想家
科学社团的出现 欧洲近 代自然 科学兴 起
英国皇家学会 法兰西科学院
柏林科学院 俄罗斯科学院
欧 洲
法国启 蒙运动
近代物理学(特 别是力学)、化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
牛顿奠定经典力学体,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拉瓦锡否定燃素说,奠 定近代化学科学的基础。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 说。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
须根据实际,兴利除弊;主 张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文网严密,中西交往断绝 乾嘉考证学一枝独秀 仍有一些鞭挞封建 制度的文艺作品 曹雪芹的《红楼梦》 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文化
项目
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微弱, 自然经济为主体
西方
资本主义发展,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经济基础
阶级力量对比
封建地主掌握统治权,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没有产生新兴资产阶 开始掌握统治权 级
政治体制 统治政策
封建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
强调程朱理学; 沿用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断绝中西交往
资本主义制度 诞生
兴办科学社团, 倡导科学研究
1.有人打趣地说,古代中国人爱生命胜过爱 金钱,期盼长生不老,因此炼丹术盛行;而 古代西方人爱金钱胜过爱生命,因此炼金术 盛行。炼丹术和炼金术都是迷信,但却与科 学有着不解之缘。请以具体史实说明这两种 迷信与科学的关系。 2.简要比较明清崇实学风的不同表现。 3.比较康熙与彼得一世政绩的异同。 4.简述明清两代经济文化新气象的主要表现。 5.简述17、18世纪中西文化发展趋势的不同 点及其原因。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

(08广东单)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 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 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 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 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 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 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and the chinese1840—— 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 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 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③乐善好施阶段 (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 1949)⑥敌对阶段(1949——)
(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 化思想高度专制。(2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 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2分) (2)编撰《四库全书》的目的是未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编撰 《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2分) (3)《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 宏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 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 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3分)

中西近代化比较

中西近代化比较

中西近代化比较一、相同点:1、本质一样:所谓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2、手段有相似:都采用两种方法,即改革和革命;二、不同点: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变革是自发的,由生产力发展后自然而然产生了改革社会制度的需要;而中国的改革是外力推动的;中国由外国入侵导致社会危机,促使统治者进行改革;2、而西方国家近代化变革中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如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乃至美国的独立战争都是如此,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革命之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中国在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主要是由统治者清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从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然后才有限地接受外国的社会制度;3、西方的近代化有各种因素促进;而中国的近代化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发展艰难;4、西方的近代化是政治,经济,思想交织进行,思想为首;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层递进,思想最末;5、西方近代化是一重任务,即反封建,实现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化是双重任务,既要近代化反封建,实现资本主义,又有实现国家独立;三、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3.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4.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①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②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背景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①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②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4.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①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思潮;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潮④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⑤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⑥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障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使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①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一先天的不利条件: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A、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①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②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B、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别完善,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顽强;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过来,反而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白白延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在中国资本中,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下,日益萎缩;三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①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②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近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正常进行;③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社会环境长期动荡;中国近代化的启示一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二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也正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得以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中国近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每一次斗争都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都使价值观念得到逐渐更新;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清除它的影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四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其中,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识结构变革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一开始就宣布要"求知识于世界",确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为日本的现代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强大的动力;而在中国,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新中国建立前,知识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由此可见,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四、世界潮流中的西方政治现代化历程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概况⑴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革命的过程导火线、议会斗争、光荣革命;革命的意义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发展;②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革命过程导火线、爆发、独立宣言、转折、胜利,美国联邦政府成立的内容,独立战争的意义,比较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异同点,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地位③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背景,革命过程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推翻君主制度、成立共和国、抵抗外敌、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拿破仑帝国;革命意义,英法革命的异同点;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扩张①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掌握改革内容农奴人身自由、农奴与份地,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地位,改革后俄国政治的特征及影响②美国内战:美国1861内战的背景领土扩张、西进运动和矛盾焦点,内战的过程导火线、爆发、扭转、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转折、结束,内战的意义和影响③德意志的统一:1870统一的背景,统一的过程俾斯麦政策、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统一的意义;德国统一后的政治特征及影响④日本明治维新:187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倒幕运动,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的作用,改革后日本政治的特征及影响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①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其中,英国以自由主义改革着称;法国以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突出表现;美国则典型地体现了两党政治的制衡作用;②以俄、日、德为代表的专制主义道路封建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俄、日等国,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革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其中,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对内专制主义和对外扩张主义;日本呈现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控制垄断组织的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治,归纳其政治民主道路与专制主义道路的典型国家,分析其选择不同政治道路的原因⑷一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危机与调整①美国罗斯福新政与民主制度的巩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的作用②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出任总理并成为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的影响③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前的背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及特点军部势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点⑸“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改革与“问题”①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惩治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党战犯与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审判及惩处的力度,比较德日法西斯受惩治的不同点②战后德国、日本社会民主改革:“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实行政治改革、实行非军事化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仍然存在、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如麦卡锡主义、黑人民权运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种族歧视现象难以消除、极右势力沉渣泛起2、资本主义政治思潮⑴文艺复兴运动:①时间:14—16世纪;②主要社会思潮:人文主义;③性质: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④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莫尔等;⑵启蒙运动:①时间:18世纪;②主要观点:批判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等;⑶自由主义思潮: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社会革命,主张改良;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和改革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⑷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⑸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各民族统一的主权国家;其一是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围的运动,就是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的统一;其二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即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一种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如波兰反抗俄国统治的民族起义,另一种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⑴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这一制度一直为英国沿用,并不断得到完善;英国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效仿;⑵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⑶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经过反复斗争,到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建立起苏维埃人民政权;⑸意大利: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⑹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⑺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⑻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4、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建设⑴英国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故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⑵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雅各宾派法令和拿破仑法典等:法国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791年宪法确立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雅各宾派专政法令和拿破仑法典对法国及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⑶美国独立宣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87年宪法1933年工业复兴法等美国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如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是对启蒙思想的首次实践,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其中体现的民主思想对美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933年工业复兴法5、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⑴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①工场手工业时期:主要殖民国家:较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后是英、法、荷等西欧国家;殖民区域:主要是在大洋沿岸;殖民特征:海盗式的掠夺;②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全球扩张,主要殖民国家:除老牌殖民国家外,俄、日、德、美等国也加入殖民行列;殖民区域:遍布世界各地;殖民特征:殖民扩张以争夺殖民地、抢占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为目的;殖民国家间不断爆发争霸战争;③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瓜分世界,主要殖民国家: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参加了殖民扩张;殖民区域: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亚洲除日本外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企图从政治上瓜分殖民地;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①内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②形成过程:a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的西、葡殖民扩张,以及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欧美先进国家确立;b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变本加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1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式强大的国家,但由于其制度是封建的君主制,所以很快衰落; 217世纪初,荷兰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等国仍然是封建国家;⑶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大陆以封建制度为主体;这一阶段世界政治重心在欧洲;⑷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美日虽然势力大增,但欧洲政治重心地位不动;⑸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美日日渐强大,向欧洲政治重心地位提出挑战;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团,最终反法西斯联盟战胜法西斯集团;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组,欧洲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820世纪9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二、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化历程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7世纪:重大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后电气化时代1917~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1945年~初: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7共同发展——后信息时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主要经济思想⑴重商主义略⑵自由主义:19世纪以后与工业革命密切联系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核心内容: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趋势比较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趋势比较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学院:历史学院班级:世界史班学号:1313030135姓名:侯壮丽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摘要16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方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方。

但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最终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

中国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长足发展。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为何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17-18世纪;中国;西方;发展变化正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朝和唐朝的封建帝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之邦。

但是,到了明清两朝,当中国仍然在封建的传统制度下蹒跚踱步的时候,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成长起来,西方随即用剑与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愚昧的中国封建统治者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企图用与世隔绝的闭关锁国政策保住自己的天朝。

然而,历史无情地证明:闭关并不能阻止外来侵略,落后只能导致挨打的命运。

一、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王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皇权至上,到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皇权更是达到了顶峰。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皇帝直接控制中枢机构;此外,为加强皇权,明朝还设置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至此,中国君主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腐朽性也日益显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这是不无道理的。

宦官专权就是明代腐朽统治的一个重要表现。

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的宦官,从而导致宦官掌权。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之上,统治者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不受明朝政权控制的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比较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

比较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

比较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
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文字狱,禁锢了文化。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却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

(08广东单)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 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 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 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 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 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 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and the chinese1840—— 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 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 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③乐善好施阶段 (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 1949)⑥敌对阶段(1949——)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 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 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 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 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 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 ⑴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⑵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 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高三历史课件:16至18世纪中西社会比较

高三历史课件:16至18世纪中西社会比较
由此看来,中国的落伍可追溯到此前 甚至16世纪.这就有必要对16-18世 纪的中西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外交等方面进行对比,考察中国究竟 是在某一方面停滞还是全方位落伍.
二.全方位的比较
1.经济 2.政治 3.思想文化 4.外交
1.经济方面
论点: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 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 茁壮成长,发展迅速,18世纪60年代又开 始工业革命.
结论:
16-18世纪,中国未能跟 上时代的步伐,终于全方位落伍.
想一想?
16-18世纪中国落后于 世界潮流,你认为造成中 国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先从经济基础上寻根求源,再到 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和内外政策等.
答案
经济基础方面:
1.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然经济坚固 顽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外部环境:
中国周边邻国弱小, 统治者无危机感和紧 迫感,心安理得,不思 进取.
想一想: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过汉唐强盛的中国,由 先进而落伍,从中可得到 哪些启示?体现了什么哲 学道理?
提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尊重知识和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
史实
西方先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有 启蒙运动(注意其递进关系,即思想 水平的提高).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 最充分的思想动员.伴随着思想解放, 近代自然科学硕果累累.哥白尼、开 普勒、伽利略、布鲁诺、牛顿等科 学巨匠群星灿烂,光耀后世.
4.外交方面
论点: 中国与世隔绝,闭关自守,以天朝 上国自居.西方则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大 力进行殖民扩张,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
16至18世纪 中西社会比较

为什么17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17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发展和发明有些是相当早的。

比如太阳黑子,我们在公元前4世纪就发现了,西方则差不多到16世纪才有报道。

按照李约瑟教授的研究,中国过去不仅不像现在这样引进技术,而是一个输出技术的国家。

输出的技术中有一些还是很重要的,如铸铁技术、拱桥等。

赵州桥是世界古代最好的一个拱桥,还有一些瓷器、船等等。

一直到清代初期,中国的陶瓷、纺织、天文、食品等方面的制作技术仍然是领先的。

光学理论和仪器制造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没有蒸汽机和用铁来制造机器,没有能够开始工业革命,因此以后中国的生产和科技日益落后于西方。

西方科技从17世纪以后发展很迅速,像牛顿的三定律、微积分、蒸汽机、光的波动学说创立的时期,正值我国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清朝最鼎盛的年代。

我们中国人老讲康乾盛世,可是这个盛世恰好是奠定现在我们落后的基础。

清朝实行闭关的政策,对学习西方科技不感兴趣,当时乾隆对英国国王要求通商和互派使节都不太同意,闭关自守使中国的海外贸易萎缩了。

西方偷运鸦片造成的毒害最终引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开始了丧权辱国的近代历史。

尽管中国人民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但在现代意义上的、以有控制的科学实验和严格的数学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没有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

中国为什么没有与西方同时或者前后产生现代科学技术呢?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的科学史专家,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我简单探讨一下现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当然很多学者做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意见,综合起来,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社会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价值观的问题,另一个是哲学思维方式问题。

在政治经济方面,中国长期的封建经济,造成了对商人不太重视的观念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开拓市场,特别没有开拓海外市场,使得中国的生产力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没有推动科技发展的市场动力。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ppt课件

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ppt课件
4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 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 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 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 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 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 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 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 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 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and the chinese1840—— 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 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 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③乐善好施阶段 (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
(1)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2)抽鸦片的国家。,鸦片战争后,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 鸦片;西方列强希望扩大鸦片贸易;西方舆论的宣传;中西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等。 (3)第④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第⑥阶段:新中国成立,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爆发。 (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7
09福建卷(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 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耳。 ——李贽《藏书》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难点分析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难点分析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高中《世界
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难点分析
王荣成[1];刘跃国[2]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1999(000)0Z2
【摘要】16世纪左右,东西方的许多国家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亚洲东方一些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方。

但到了18世纪中叶,东方终于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

东方停滞不前走向衰落,西方却跑在前面,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并“最终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势”,原因...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王荣成[1];刘跃国[2]
【作者单位】[1]东营市教研室;[2]东营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2
【相关文献】
1.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的思考题答案提示之我见 [J], 丁林兴;
2.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舛误和疑问举要 [J], 薛建方;
3.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上册)介绍 [J], 许斌;
4.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上册)介绍 [J], 许斌
5.救亡图存与中国近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兼谈对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课本的一些认识 [J], 宋思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_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_高中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上册第二章难点

17_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_高中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上册第二章难点

一个重要 条件, 东方 轻视或忽 视这个条 件, 只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 第四, 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 禁 锢非正统的思想, 排斥自然科学; 西方国 家强调科 学技术, 为 提高国民 素质而大 力推行学校教育, 这也是东方落后、西方 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明、清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 以 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 推行八股 取士的制 度,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扼杀了他们 的聪明才智; 封建王朝还屡兴文字狱, 摧 残了文化。日本江户时代, 朱子学也受到 尊崇, 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在中国, 有 一些先进 人物如李 贽、黄宗羲 等虽然敢
字, 而不注 意用学 过的 知识去 解释 自然 界和生 活中出 现的 各种问 题, 并且 忽视实 验的操 作过 程, 不 注意 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技能技巧。 4. 重 “高”、“深 ”、“难”, 轻“双 基”
“双基”是知识 体系 的根基, 是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 领和工具, 但至今仍有不少学生眼
义 政策, 东方的 皇权 实行 的 是“重 农抑 商”政策。前者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 本主义的 成长, 后者 导致自然 经济的固 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
第三, 在对外政策方面, 西方各国在 地理大发现以后, 竭力向海外挺进, 发展 海外贸易, 把许多国 家和地区 变为自己 的殖民地, 大大促进 了本国资 本主义的 发展, 使国力大大增强。东方各国则实行 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明清两朝几度实 行海禁, 既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 又 不保护海外华侨; 日本政府也在 17 世纪 上半叶连 续五次颁 布锁国令; 奥斯曼帝 国一味热 衷于新的 军事征服, 多次企图 进入中欧, 但就在它 两次围攻 维也纳不 下的期间, 海上贸易 已被西欧 国家夺走 了。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中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有何不同?

中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有何不同?

中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有何不同?中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有何不同?许锡良武汉小学生黄艺博同学作为政治少年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

作为一个少年儿童,本来应该是天真无邪,纯真纯美,充满幻想的年龄,可是却被教育成了少年老成的小政治人物。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中国特有的成王成圣的文化传统。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同样,分析一个典型的个案,可以发现许多文化的奥秘。

中国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与单调的千年循环,一治一乱,这肯定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是由多种原因复合而成的。

仅就思维方式而言,其实也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纵观中西方的发展路径,西方社会的发展多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开始,而中国则先从圣人之言开始。

因此,西方人思考问题,先从具体的,底层的经验开始,先具体后抽象,先小而后大。

但是,中国则相反,中国早在远古时就创立了抽象而玄奥的宏大叙事方式,而且这种宏大叙事方式缺乏逻辑为基础,多为独断语,严重缺乏推理与论证。

出现这种原因,最为明显的就是圣人式的统治方式。

追求内圣外王,成王与成圣,一统江山式的气慨。

因为,既然圣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化身,那么自然他就像黑幕笼罩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了,自然是变化不了,也动弹不得的。

而圣人的叙说方式,也是开天劈地式的。

动辄就是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成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语),朱熹也说过: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

更有意思的是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作为励志的千古名言,影响了无数代中国人。

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句话,就表明了一种姿态,那就是成王成圣的志向。

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所演绎的无非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式的臆念,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式的雄心壮志。

动辄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圣人理想的广泛存在,才导致了中国千年社会的一治一乱,中国历史上充满了战争,阴谋,血腥杀戮,草菅人命,都是因为这种“天将降大任”的情结在纠缠着每一个中国人,由此衍生出的:至尊情结,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中考 中外近代化进程比较

中考 中外近代化进程比较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变革:外国侵略之下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器物——制度——精神)(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①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中外近代化的阻力不同:①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②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推翻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

中外近现代历史横向对比表

中外近现代历史横向对比表

特征表现特征表现16―1、资本主义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1、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农抑商”18世纪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中西资本主义萌芽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思想专制及文字狱3、中西科技发展4、对外殖民扩张4、闭关锁国18401、工业革命1、两次鸦片战争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特征―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2、自然经济解体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18703、殖民扩张;民族主义运动高涨3、太平天国、洋务运动3、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4、自由主义思潮4、新思潮萌发19世1、第二次科技革命1、民族危机加剧1、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特点纪末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民资迅速发展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20世3、全球扩张、世界体系最终形成3、戊戌变法、义和团3、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纪初4、帝国主义矛盾发展4、辛亥革命19141、第一次世界大战1、北洋军阀统治1、一战对中国的影响----2、十月革命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27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3、共产国际、苏俄与中国革命4、苏俄社会主义革命4、国民大革命1927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工农武装割据及红色政权建立1、英法美纵容政策及日本侵华战争―2、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2、日本由局部到全面侵华2、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贡献19453、法西斯势力发展3、抗日战争4、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1、内战爆发和新中国成立1、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及影响扶蒋反共―2、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权巩固及经济恢复;一化三改2、中苏社会主义建设70年3、战后社会主义改革3、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代末4、美苏争霸4、文化大革命3、美苏争霸中的中国4、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与中国2、第三世界发展2、国际地位提高及外交战线成就2、第三世界中的中国3、区域集团化3、科教兴国战略及科技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分期世界总体发展状况中国历史发展状况中外比较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美苏经济政策调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弱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及对外侵略扩张半殖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由相对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革命胜利及新中国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东方民族新觉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发展世纪80年代以来极化发展;向世界经济全球化。

闭关锁国与近世中国的衰落——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

闭关锁国与近世中国的衰落——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

作者: 王燕萍
作者机构: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19-20页
主题词: 中西方社会;近世中国;历史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清王朝;历史年代;衰落;世纪;工业革命;中国与西方
摘要: 在近世中西方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历史年代是非常值得人们记忆的,这就是17世纪的40年代和18世纪的50年代。

在这两个重要的历史年代之间,前后有100多年的时间。

在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之后,从18世纪5J0年代起,中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

就。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的思想比较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的思想比较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浙江金华十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著作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義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虑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作一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概括这政治主张的理论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答案】(1)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君臣共同治理国家。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2)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地位:三权分立学说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解题必备】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的思想比较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并且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这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世界近代史两阶段中外对比

世界近代史两阶段中外对比

17-18 世纪
18世纪 中期 19世纪 中期
19世纪 60-70 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20 世纪初
工业 革命
资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 革命和垄断 革命 和改革 资本主义形成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 和发展的历史。
主题一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基本特征 14-18世纪,封建制度衰落、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 资 找寻重大历 主要线索
综合与创新:
生产力发展都受到阻碍,需变革 相同:发生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 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Leabharlann 革命和改革 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适应了 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曲折多变, 多采用 暴力方式;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比较顺利,采用革命或改革的方式。
主要线索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7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19191945年两战之间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信息时代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生产力发展角度一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综合与创新
侵华史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付诸于尝试与实践 抗争史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

COOCO.因你而专业.可圈可点web试卷生成系统谢谢使用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A.三权内容不同 B.本质目的不同 C.制约方式不同 D.对社会影响不同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在此强调了A.人文精神 B.理性主义 C.言论自由 D.民主法治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经典著作中这样指出:在整个漫长的十八世纪,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而言,“没有一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不对中国倍加赞扬。

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政府好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

”这体现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之一是实行(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 D.开明君主制4、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

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A.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15世纪的西班牙航海家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14世纪的文艺复兴学者5、“自达尔文、黑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A.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B.为启蒙思想的发展提供依据C.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6、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

放任就会使一部分人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

这表明洛克的观点是()A.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B.只有分权才能防止专制,保障自由C.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D.只有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平等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落后就要挨打,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必然战胜落后的农耕文明,客观上推动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政治
资产阶革命和改革进一步展开,政治民主化深入。社会主义理想到实践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
政治
沉沦:两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双半社会;
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自由主义是主流。
蒸汽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起步阶段
经济
工业革命从英国产生向欧美扩展,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建立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近代工业社会取代传统农业社会,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晚清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机器大工业,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56
——
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
思想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
1966
——
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科技
以网络技术为突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1978
——
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科技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科技
国际形势
世界被资本主义瓜分完毕,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外交
再抵抗到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调整阶段
20世纪20年代
经济
各国经济恢复,美日等国发展较快;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新经济政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经济
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并日益萎缩;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学院:历史学院班级:世界史班学号:1313030135姓名:侯壮丽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摘要16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方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方。

但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最终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

中国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长足发展。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为何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17-18世纪;中国;西方;发展变化正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朝和唐朝的封建帝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之邦。

但是,到了明清两朝,当中国仍然在封建的传统制度下蹒跚踱步的时候,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成长起来,西方随即用剑与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愚昧的中国封建统治者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企图用与世隔绝的闭关锁国政策保住自己的天朝。

然而,历史无情地证明:闭关并不能阻止外来侵略,落后只能导致挨打的命运。

一、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王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皇权至上,到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皇权更是达到了顶峰。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皇帝直接控制中枢机构;此外,为加强皇权,明朝还设置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至此,中国君主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腐朽性也日益显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这是不无道理的。

宦官专权就是明代腐朽统治的一个重要表现。

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的宦官,从而导致宦官掌权。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之上,统治者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不受明朝政权控制的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而西方王权并不像中国皇权那样达到权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由教会贵族、世欲贵族和市民阶层这几个等级为代表组成的等级代表会议(封建国会)来决定国家大事。

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代表有时支持王权压制封建贵族势力,有时又同封建贵族等级的代表一起抑制国王滥用个人权力,最终形成了代表会议同王权并存的政体形式。

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欧)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

” 西欧专制王权是在市民(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角色。

为取得市民阶层的支持,一般都采取扶植市民阶层,削弱和打击封建贵族的措施。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而当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在君王专制政权下卵翼羽毛渐丰时,就要从根本上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这时,西欧专制君主们就用专制权力来维护封建制度和贵族的特权,可是为时已晚。

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把封建专制制度送进历史的坟墓,17世纪…………………………………………………………………………………………脚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0页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爆发的。

因此,西欧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种独特的作用,即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二、中国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与西方的“重商主义”明朝中后期,为了防止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维护沿海地区的安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全国仅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对外通商。

闭关锁国政策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政权的立国方针和传统政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封建赋税和地租的主要来源,历代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

对于这一政策,我国史学界多持批判态度,其中孙达人教授的见解尤为精彩,他说:“抑商政策割断了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通道,阻隔了它们之间的交流。

”王家范教授指出:“达人的论析精彩之处,即在揭示所谓‘重农抑商’是把双刃剑,既伤害了小农经济,又扼杀了民间工商业,阻断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各自处境的通道。

”而“缺乏良性循环的机制,势必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②。

虽然,明朝后期张居正曾提出厚农而资商的正确思想,但总体来说,在长达230多年的明朝统治时期,只重视官办商业,对“山泽之利”把持特别严格,商税仍旧繁苛,实际上还是抑商。

与明朝抑商政策相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出现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法国极力推崇重商主义政策,法王享利四世用分赐补助金和特权的办法扶植私营丝织和花毡手工工场,并支持和鼓励其他商品的生产。

法王还鼓励外国商人到法国经商,规定外国工匠和新生产部门享有在巴黎开业的广泛自由。

这个时期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在“重商主义”方针指导下,积极推行拓海政策。

发展造船业和海军是加强航海贸易实力的根本措施。

都铎王朝规定对建造120吨以上船只者发给津贴,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英国造船业和海军的发展。

三、中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结果中西方社会发展出现的巨大差异,是中西封建君主专制政权采取不同统治措施的结果。

正如本文前面所说,明朝的“重农抑商,割断了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通道,势必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这种情况到明朝末年尤为突出。

明朝虽然标榜“重农”,但明朝末年封建剥削十分沉重,造成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逃亡。

如天启、崇祯年间,河南“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③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而明朝政府“抑商”政治,又使城镇工商业得不到正常发展。

在封建统治者层层剥削和摧残下,明朝末年许多城镇经济萎缩,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使农村的流民失去了到城镇谋生的可能性。

于是,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铤而走险,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加之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闭关锁国政策实质上体现的是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虚骄心态和封闭的观念。

正是这种妄自尊大、虚骄傲世的心态使清朝长期处于封闭性的发…………………………………………………………………………………………脚注:②《中国历史通论》,第181-182页。

③郑廉:《豫变纪略》卷1。

展格局之下, 朝野上下无视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封建统治阶级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和政治上的腐败,大大地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当时英国也发生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这就是“圈地运动”。

当时被剥夺土地的农民被迫到城市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那些圈地的贵族地主则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马克思在论新贵族时说:“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以手工工场所必需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

”④由于英国都铎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使了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为被剥夺土地的农民提供新的劳动场所。

所以,英国农民虽然曾多次掀起反圈地的斗争,但却没有形成明末那样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而被圈的土地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和专业化程度也提高了,这又为英国城市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大大促进了英国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外,西方各国通过拓海政策使全国分散的私人航海贸易势力变成了有组织的强大力量。

在政府的支持下一致对外,与他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实行一系列发展本国航海贸易的法规和措施,使英国的海军实力迅速崛起。

英国政府依靠王室海军与海盗商人的联合行动,打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从而为英国此后独霸世界海洋和建立大英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西欧各国还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与私人航海贸易势力的结合,通过垄断殖民地贸易和支持海盗式掠夺,为本国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结语17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说明:西方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则在闭关锁国政策中盲目陶醉。

在世界全球化竞赛中,明朝政府缺少顺应时代潮流和探索世界发展的智慧和勇气。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断言:“在文明的起源中,挑战与应战之间的交互作用乃是超于其他因素的一个因素”⑤,其实,岂止是文明之起源,就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挑战和应战的相互作用。

处于21世纪的中国,应该谨记历史教训,不能妄自尊大,要遵循邓小平所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思想,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坐标系中找准中国的历史方位,以开放的胸怀, 改革创新,发奋图强,走向世界!参考文献姚文仪《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发展之比较》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王燕萍《闭关锁国与近世中国的衰落—17 ~ 1 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王荣成《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徐明德《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脚注: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页⑤[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第9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