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态度、挫折与组织承诺(ppt课件).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的价值本性
人不同于动物。 动物只能适应环境。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知道世界是什么, 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他还知道做什么、要 什么和选择什么对自己更有意义;不仅知道 现在要做什么,而且还知道今后要做什么。 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所支配的。
人的价值本性就是说人在本质上是一 种价值性存在。而“价值性存在”的实质 是价值追求。
X
3、和谐理论
和谐理论是对平衡理论的发展和丰富。 (1)态度转变的三种成份:其他人的态度;
这个人的态度;自己的情感和意见 (2)每一种成份之间存在强弱程度差别。 (3)每一种成份改变量的大小与其相对强
第七章
价值、态度、挫折与承诺
个性的结构
人的个性
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第一节 价值观
一、价值观概述
1、什么是价值观? (1)心理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 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是对个人有用性大小作为标准的观念 体系。
(二)态度的机能和特征(教材125)
1、态度的机能 (1)态度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 (2)态度对人的反映模式有直接规定性。 (3)态度对人际交往有较大影响 (4)态度影响个体的行为效率。
2、态度的特征(教材125-126)
(1)社会性。是后天受社会影响形成的。 (2)相对性。人与人态度的对应关系。 (3)协调性。态度内在因素的协调。 (4)稳定性。不容易改变。 (5)内隐性。受动机影响可以被隐藏。
(4)社会历史性。处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社 会生活环境里的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ຫໍສະໝຸດ Baidu
3、价值观的分类
价值观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 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对价值观进行分类。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 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 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施普兰格(E.Spranger,1963)
第二节、态度与管理
态度决定一切。 要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
改变他的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哲学上,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反映的一种具 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
管理心理学认为,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 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 行为倾向。
➢ (1)态度是一种后激励因素。 ➢ (2)态度是个体内部的表现。 ➢ (3)态度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和意志。
(3)组织行为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团队,它 存在或者具有凝聚力的一个基础的元素。
价值观是一个团队生存的基础,是一个 我们大家都认为,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 事情是错的
价值观是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不做 什么事情。
价值观是一个团队共同认为的这一件事 情是非评判的一个标准。
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四)态度的转变
1、态度转变的途径: (1)宣传 (2)活动 2、影响态度转变因素 (1)宣传者的、说服者的威信。 (2)被宣传者的情形
态度改变的过程模式
劝导者
可靠性 权威性
环境 传递的信息
信息内容 组织方法
被劝导者
原有态度 人格特征 社会背景
3、改变态度的方法 (教材133-134)
(1)掌握态度转变的基本过程。 (2)提高劝导者的可信度。 (3)有效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 (4)了解和把握被劝导者的特点。
(三)态度的形成(教材127-128)
1、模仿与服从。一是出于自愿和不自觉的模 仿;二是为了获取物质、精神上的报酬,为 了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行为。
2、同化。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 服从的自觉性。但是还未达到一种更高的水 平
3、内化。 经过同化,人们慢慢的从内心上接 受了外界给予他的观点,并纳入自己的思想 体系中,成为了自己的价值观中的一个部分
价值观,属于认知的范畴,但通常是充满着情 感和意志的。
(2 )管理心理学的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活动中基本价值的立场、 取向、态度、观念等
(1)从内容方面看,是关于价值的观念 (2)从形式方面看,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
念、信仰、理想系统。 (3)从功能方面看,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评价标准系统。
根据自我—他人维度把价值观区分为自我取向价值 观和他人取向价值观;雷塞尔(Rescher,1969)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区分为工具性价值观 和终极性价值观。罗克奇(Rokeach,1973)
(二)价值取向与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存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关于人 的价值判断、价值理想和价值实现的问题。 因此,“人的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存在也 集中在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取向上。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巴哈的提纲》 “一个种的全部特殊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 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搞》
2、价值取向[理性(自私)、正确性]
(1)“效益最大化”的价值选择。 人人都会尽量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 的需要,即具有谋取自身“效益最大化”的本性。 (2)“理性”的正确价值选择。 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根据自己的信息理性地 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人的价值取向理性 (3)“非高效”的价值选择。 由于信息总是不完备的,所以任何的决策从长远 来说都不是最高效的。
(1)主观性。人们区分好与坏的标准,都是根据 个人自己内心的尺度来进行评价的。虽然客体是客 观存在的,但对其好坏的评价却决取于主体自身的 需要。
(2)选择性。人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人才开始 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 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3)稳定性。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具有相当的 稳定性,往往不易改变,并在人的兴趣、愿望、目 标、理想、信念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五)态度形成和转变的理论(教材128-132
1、学习理论
1953年荷夫兰德、佳尼斯、凯利:
SR
注意
刺激
了解
“接受”
反应
信息的传播
态度的形成或转变
2、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POX ” 态度改变模式
(1)四种平衡结构模式
O
O
O
O
P
XP
XP
X
(2)四种不平衡结构模式
O
O
O
P
X
O
P
XP
XP
X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