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
• 奠基人:汉密尔顿、亨利·凯里、李斯特、普雷维什 等
• 主要观点:贸易保护 • 起源:1789年,汉密尔顿抨击了绝对成本优势这一流
行的经济思想,指出了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以及在现 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汉密尔顿提出了包括保护 关税、出口限制、对于目标产业的直接的政府补贴、 对于制造业投入的税收减免、提供公共设施等十一个 基本政策原则,而这也为以后的产业政策的发展设计 出主要的政策框架。汉密尔顿把这些产业政策手段所 实施的主要的目标产业确定在铁、铜、煤炭、小麦、 棉花、火药和书籍等当时美国的主要的制造业产业, 并进行了有效的推行。
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要类型
(一)首先可分为外向型战略和内向型战略
• “外向型战略的贸易和工业政策不歧视内销的生 产或供出口的生产,也不歧视购买本国商品或外 国商品。由于它有利于国际贸易,这种没有歧视 性的战略往往(有些不适当地)被看作是促进出 口的战略。
• 内向型战略对工业和贸易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 视内销的生产,轻视供出口的生产。这种做法即 是大家所熟知的进口替代战略。”
• 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 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 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 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第二节 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
• 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要类型 • 二、外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 • 三、内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
特征: • (一)往往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
的核心内容
• (二)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
• (三)关注在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中,打造该国家或地 区的长期竞争优势
• (四)对于任何一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来说,以什么态 度来面对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 进出口贸易,始终是它们的核心内容
战后普雷维什则通过提出“中心—外围理论”主张发展 中国家应该选择内向型的对外贸易战略,采取严密的保护贸 易措施,割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此来推动本国 的经济发展,这一思想也主导了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 贸易战略选择。
李斯特认为贸易政策应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服从发展工农业的需要。不要把“唯利是图”的自由贸易原则: “哪里便宜就到哪里买,哪里贵就到哪里卖”作为普遍规律。每 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性并 不存在。
政策选择:保护商业,工业,鼓励倾向输入和产品出 口,限制货币输出与商品进口,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与 航海业,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
代表人物:如英国的海尔斯、马林斯、托马斯·孟,法 国的博丹、孟克列钦,以及意大利的塞拉等。
(二)古典经济贸易思想
• 基础:劳动价值论 • 主要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 代表著作: 《国富论》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从一个来自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私生子和无家可归 的孤儿,一跃成为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但后来卷入一桩性丑闻,在与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 斗中命丧黄泉。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没有哪位的 生与死比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更富戏剧色彩了。在为 美国后来的财富和势力奠定基础方面,也没有哪位 开国老臣的功劳比得上汉密尔顿。
发展:
亨利·凯里继承和发展了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 并将美国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归纳为“美国体系”;
李斯特揭示了自由贸易主义者其实完全是出于维持本国、 本民族的利益,却以“世界性学说”的假象所出现。英国最 早正是通过保护性政策获得了早期的发展,而现在他们又通 过推行自由贸易,阻止其它国家再推行产业政策,沿着自己 的发展道路,对自己实现赶超,并提出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应 该采取什么样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推动本国的幼稚产业的发 展,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最终提升本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 竞争力水平的具体措施;
• 世界银行还进一步把内向型贸易战略和外向型贸 易战略细分为:坚定的外向性战略、一般的外向 性战略、一般的内向性战略和坚定的内向性战略。
(二)其次可分为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追求动态利益的贸 易战略和排斥贸易利益的贸易战略
• 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往往只着眼于眼前的静 态贸易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比如说很多 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初级产品出口型贸易战略”就是典型的静 态贸易战略,固然通过在短期内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起本国 经济的发展,而是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长远的发展。
原理》
斯密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斯密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指出不同国家之间进 行商品生产的成本,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 衡量的,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商品方面的生产成本的差异 也就表现为他们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此就决定了 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拥有的绝对优势。如果某一 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中的生产成本的绝对的量比别的国 家低,他们就在这些商品的生产中拥有了绝对优势,那么 他们就应该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并用来交换那些本国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如果每一个国家都能够按照绝对成 本优势的原理来发展国际分工,推动自由贸易的话,那么 就可以提高每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推动各国的经济更 快的发展。
虽然他也身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却始终没能象 别的人那样做上美国总统,而且在与其主要政治对 手托马斯·杰斐逊的竞争中更似乎是输得惨不忍睹, 可孰料——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在其过世之 后,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却在此后的美国历史 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 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他们所施行 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 1804)是美国的开 国元勋 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经济学家,是美 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 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因政党恶斗导至「决斗」而丧失生命的知名政治 人物。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 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
• 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则着眼于追求贸易在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动态利益。比如一些发 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出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就是这种贸易战略的代表,他们往往不会局限于短期的贸易利益, 而是在长远的产业演进的基础上,通过发掘与培育本国的比较优 势产业,通过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制造业 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此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和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 政策体系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 第二节 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 第三节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选择 第四节 中国的贸易战略演进与政策选择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
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 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 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
• 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被分成了两个部 分:一个部分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部分则是“为大的工 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的“外围”。在这种“中心—外围” 的关系中,“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并不像古典或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互利的,恰恰相反,由于技术 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 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对此,普雷维什进一 步指出:“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 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 级产品生产的外围。”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 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他模仿同亚 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 处。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 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 个。可以看出,葡国制酒、制布所需的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 都处于绝对优势。不过,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中表现出的优势更大, 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 于比较劣势。而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在这种情 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布,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酒。如 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 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两国同时 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嘉图认为, 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 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 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 用途”。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 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 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 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
• 1949年5月,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递 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系 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中心—外围”理论。
• 普雷维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 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 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 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 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
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
• (一)重商主义思想 • (二)古典经济思想 • (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
(一)重商主义思想
背景:在十四、十五世纪,西欧国家商品交易日益频 繁,金银货币的需求日益旺盛,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 足,出现了以保护贸易为根本思想的重商主义思想。
理论观点:要想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必须赢得 贸易顺差。如果要想增加一个国家的金银总量,就必 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获得贸易顺差,从而保证金 银的净流入。
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
传统:表现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表现为一个国 家在世界经济中,选择是否参与世界分工,应该何 等程度的参与世界分工与发展国际贸易,并运用什 么样的贸易政策手段来实现其整体的经济发展的目 标。
现代:成为各国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在 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也是在一定时期之内,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针对 该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和中 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应该采 取的政策手段。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说”是其保护贸易的一个主要根据。认 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 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为时期。不同时期实行 不同贸易政策。在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输出农产品, 自由输入工业品,一面促进农业发展,一面培育工业基础。在农 工业时期转 而实行保护贸易,对具有发展可能的工业,采了措施 防止外国竞争,保护民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 ,则转而实行自由贸易,用先进工业打入外国市场,以获得最大 的贸易利益。英国在农工业时期,采用重商主义保护政策,加快 工业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就以后进国家为牺牲转而实行自由 贸易。美国、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以实行保护贸易为有利。 等到进入农工商业时期,才有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
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
开始:14至15世纪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就开始探 讨一个国家应该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以及应该如何参与世界经济,如何选择本国在 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发展:二战以后,东亚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学家, 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 厚的成果;
成熟:1987年世界银行选择把对外贸易发展战 略问题作为当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 也标志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最终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