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光遗传学之父Deisseroth再发突破性成果

合集下载

遗传学诞生到遗传密码破译这一时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与意义

遗传学诞生到遗传密码破译这一时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与意义

遗传学诞生到遗传密码破译这一时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与意义论述遗传学诞生到遗传密码破译这一时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与意义1865年2月8日孟德尔根据他8年的植物杂交试验结果,在当地的科学协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

但这一伟大发现被埋没了35年后才受到人们重视。

1900年遗传学诞生了。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几乎所有生物学科都与遗传学形成交叉学科,可见遗传学的重要性。

要想了解遗传学,就得先了解它的历史。

遗传学诞生到遗传密码破译这一时期有许多遗传学研究成果,它们对遗传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根据研究的特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细胞遗传学时期(约1910-1940)1、确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910年摩尔根创立了连锁定律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以直线方式排列,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这一成果还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伟大的结论,它指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为遗传基因找到了物质基础;同时,它指出了某一遗传基因是在某一染色体上,为人们探索生物遗传机理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他阐述的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解开了生物变异之迷,弥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不足,为人们杂交育种指明了方向,为预防遗传性疾病提供了理论。

二、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1960)1、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的提出G.W.Beadle和E.L.T atum在1941年发表了链孢霉中生化反应遗传控制的研究;进而使应用各种生化突变型对基因作用的研究有了发展。

Beadle在1945年总结了这些结果,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认为一个基因仅仅参与一个酶的生成,并决定该酶的特异性和影响表型。

随着酶学、蛋白质化学的进展、遗传学方法的进步,进一步弄清楚了基因与酶的关系是建立在基因与多肽链严密对应的关系基础上的,表示这种对应关系的学说就是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

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是通过将异质基因载体导入神经元中,利用可灵活操纵光刺激的特定蛋白质,精细研究神经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个领域最早由Karl Deisseroth团队在2005年介绍,其研究给生命科学带来了十分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转化光遗传学研究转化光遗传学是将光遗传学研究方法应用到疾病治疗中的领域。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是由于神经元过度活动或过于静止引起的。

而光遗传学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光线的控制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因此可以用于治疗上述疾病。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将异质基因载体导入人类神经元,成功地恢复了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由此证明了转化光遗传学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光遗传学技术在学习与记忆研究领域光遗传学在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光遗传学的技术可以通过刺激或抑制神经元的活动,精准地研究特定行为和记忆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2010年,日本学者Masaaki Sato团队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实验鼠眼底神经节细胞中表达了光受体并操纵线粒体运动。

他们发现以此作为协同线索信号的线粒体运动对于视觉信息的加工以及视网膜处理异常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细化了线粒体在细胞信号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组织意义。

三、光遗传学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通过光遗传学的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进行精确地操控和模拟,从而研究认知行为和神经生理的基础机制。

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光遗传学的蛋白质ChR2来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模拟了巴特森-达尔厄方式,在运动学习中获得奖励的情况下可以增强相关巴特森神经元的活性。

这项研究表明,光遗传学技术在探索奖赏诱导的行为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四、光遗传学在脑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光遗传学的技术在脑疾病临床治疗领域也有相当潜在的应用前景。

为博士论文头疼的德布罗意

为博士论文头疼的德布罗意

为博士论文头疼的德布罗意作者:王建军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08年第09期在所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中,德布罗意可以说是最令人羡慕的一个。

仅仅凭一篇博士论文就能把“巨奖”揽于怀中的实在不多,更何况他那篇论文据说是“史上最短的博士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在内,都没有写满两页纸,通篇就两个连现在的中学生都会写的公式。

然而所有的这些,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科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他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892年8月15日,德布罗意出生在法国塞纳河畔的一个贵族家庭。

德布罗意家族历史悠久,先后出了许多的大人物,将军、元帅、部长等等,并且有着最高世袭身份的头衔:公爵。

德布罗意的祖父就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

他老爸是内阁大臣,也算官位显赫。

德布罗意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吃饱了没事干。

对于这样一个每天为如何打发时间发愁的人而言,找点什么费神的事来磨蹭掉那些无聊日子显然很迫切,于是德布罗意打起了中世纪史的主意。

实际上,他从小就对历史颇有兴致,只不过把精神集中到中世纪史上来之后,才算是有了份“事业”。

在年轻的德布罗意看来,这是一份很酷的事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然而,在历史研究上,他毫无建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的年代。

当时,因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人对量子说的研究,物理学突然又热门起来。

1919年,正处于青春期里精神最旺盛阶段的德布罗意终于耐不住寂寞和平淡,决定放弃枯燥的历史研究,赶时髦似的、转而投身于当时最流行的量子说热潮中,准确地说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

学物理就学物理吧,老爸很无奈地说,不过好歹得找个好“老板”,于是把德布罗意推荐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博士。

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没人知道他在物理上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转眼五年过去,一事无成的德布罗意开始为博士论文发愁。

遗传学史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遗传学史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遗传学史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群体中的传递规律的科学。

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建立,遗传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追溯遗传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格雷戈尔·门德尔的遗传定律 (1865年)当谈到遗传学的里程碑时,无法忽视奥地利修士格雷戈尔·门德尔的贡献。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遗传定律。

他发现,某些特征在杂交中可控制地传递给后代,而其他特征则在杂交中不显现,但会在后代中重新出现。

门德尔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2.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摩尔根在20世纪初的果蝇实验中,进一步验证了门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提出了基因连锁的概念。

摩尔根观察到某些特征总是同时出现,这表明这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一发现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规律,为后来的染色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3. 伦琴研究控制基因的诱变 (1927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伦琴的诱变研究为人们理解基因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伦琴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果蝇产生突变,并发现特定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特定的表型变化。

这表明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单位,并且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功能。

4. 玛斯林和斯圣德的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1953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D·玛斯林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的分子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5.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国际性的合作项目,旨在解析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该计划于1990年启动,历时13年,并于2003年完成。

科学家的突破性实验

科学家的突破性实验

科学家的突破性实验科学界一直以来都需要突破性的实验来推动人类的知识进步。

这些实验往往需要深思熟虑的设计和精确的实施,以及严谨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下面将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突破性实验,展示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杰出贡献。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在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揭示DNA的结构,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X射线衍射实验。

通过将X射线束射向晶体,利用晶体衍射出的X射线的图像来推测晶体的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使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多张DNA的X 射线衍射图像,并最终成功确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二、哈德罗能量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恩斯特·拉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新模型,即核心包围着电子云。

为了验证这一模型,他进行了著名的哈德罗能量实验。

在实验中,拉瑟福使用了α粒子束射向金属箔片。

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他预计大多数α粒子将会穿过金属箔片,只有少数粒子会发生散射。

然而,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地显示,一部分α粒子发生了非常大角度的散射,与经典物理学完全不符。

这一实验结果导致了新的原子核模型的提出。

三、钟差相对论实验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该理论将时间的流逝与速度的变化联系起来。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最著名的实验是1959年进行的哈耶克-爱弗塞特实验。

实验者在飞行了22圈后,将一个粒子加速器放置在地面上并测量了它们相对于地面的时间差。

实验结果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相符,并证实了钟差效应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四、双缝干涉实验量子物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波粒二象性,即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又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实验证实了这一概念的经典案例是双缝干涉实验。

在该实验中,科学家将光源射向具有两个狭缝的屏幕,然后通过观测光的干涉图案来确定光究竟是以粒子的形式还是波动的形式存在的。

遗传学发展历史

遗传学发展历史

遗传学发展历史在遗传学发展历史中,我们见证了人类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认知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技术的迅猛进步。

本文将从早期的观察与理论开始,追溯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其在现代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早期遗传学观察与理论(约400-1865年)在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流动”的说法,他认为物质不断变化,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有所关联。

然而,直到约公元前384年至322年的亚里士多德时期,人们对遗传的研究才有了更加系统化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分类,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观点:物种的特征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这些早期的观察为后来的遗传学奠定了基础,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遗传学仍停留在描述性理论层面。

二、遗传学基础理论的建立(1866-1900年)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的著名科学家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进行了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的交配实验,观察到了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规律,并得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门德尔的实验结果并未立即获得广泛的认同与重视,直至1900年代初,荷兰的遗传学家雨果·德·费利斯(Hugo de Vries)、德国的卡尔·埃尔·范·贝林(Carl Erich Correns)和奥地利的埃里希·冯·塔克(Erich von Tschermak)相继发现门德尔的研究成果,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得出与门德尔相一致的结论。

三、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1900-1950年)20世纪初,遗传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显微镜和化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944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等科学家通过细菌进行研究,证明了DNA是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物质。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遗传物质的本质,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紧密关系。

光遗传学之父Karl Deisseroth

光遗传学之父Karl Deisseroth

光遺傳學之父Karl Deisseroth本文選自《紐約客》,作者John Colapinto,重磅萬字長文介紹發明光遺傳學的科學奇才Karl Deisseroth,機器之心翻譯出品。

Deisseroth的新技術將光敏感性賦予單個神經元,從而使研究大腦信息處理和行為驅動的實驗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精確度和可控性。

•PHOTOGRAPH BY IOULEX1不久前一個周五的早上,頭髮花白的Sally女士如約來到斯坦福大學生物技術系的精神病學家兼神經科學家Karl Deisseroth處就診。

Sally女士60多歲,從小就患有重度抑鬱,嘗試過各種常規療法——心理咨詢、藥物、甚至電擊療法,但無一奏效。

成年以後的大部分時間里,她都待在床上,曾兩度企圖自殺。

7年前,她被介紹給Deisseroth。

Deisseroth採用非常規藥物和腦刺激相結合的方法來治療自閉症和重度抑鬱。

並且,他只接收其它療法都不見效的患者。

根據Deisseroth的建議,外科醫生在Sally的鎖骨下植入了一個電池驅動的小東西,按固定頻率向迷走神經發送一陣陣電流。

迷走神經把信號傳遞給大腦深處的一個結構,那裡被醫生認為是調控情緒的地方。

這種迷走神經刺激(VNS, vagus-nerve stimulation)的方法本來用於治療癲癇,現在已經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的許可,可以用於Sally所患的這類難治性抑鬱症。

但是,它起效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Sally說,VNS改變了她的生活,除了有少許時間情緒一落千丈外,只經歷了幾次「小消沉」。

Sally 坐到Deisseroth對面時,似乎正在經歷這樣一次「消沉」。

「實在發生了太多事,」她說。

最近,她遭遇了一次暈厥,她的醫生認為可能跟血壓下降有關,她只好極不情願地決定不再開車,直到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為止。

而且她走路也有困難;她已經把膝蓋手術排上了日程,但手術令她害怕。

「嗯,確實有很多事需要考慮。

关于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关于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关于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在生物化学领域,诺贝尔奖是最高荣誉,获得者们的故事平添了这个领域的光彩和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些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1. 戈德斯坦诺·约瑟夫·夫·施特拉格戈德斯坦诺·约瑟夫·夫·施特拉格是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因发现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和核酸的构成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研究中,他深入探索了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为我们解开了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 弗里德里希·伯恩特·格罗斯和拉约·伊瑟尔弗里德里希·伯恩特·格罗斯和拉约·伊瑟尔因研究细胞的自噬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稳态和适应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未知,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

3. 詹姆斯·艾利森与托马斯·霍尔詹姆斯·艾利森与托马斯·霍尔因发现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研究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极大地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不仅需要耐心和勤奋,更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以上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展现了生物化学领域的精彩与感人。

他们的成就不仅是对生物化学领域的贡献,更是对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贡献。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到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更能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当。

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像他们一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撰写完毕,以上内容是否符合您的要求呢?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以上内容已经涵盖了一些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透明”脑

“透明”脑

“透明”脑作者:郭卫来源:《求知导刊》2014年第01期是他,就是他,Karl Deisseroth博士——光遗传学的重要的发明人。

又搞出来个新技术,这可能会成为形态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者的噩梦,或者是福音。

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表明,脑组织切片研究的时代可能即将终结。

一种新的成像技术CLARITY技术能使大脑透明,并提供完整无损的神经网络3D图像,包括精细回路和分子连接。

科学家说CLARITY已经开启了神经影像学检查的新时代,这将在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的大脑图谱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负责制定大脑图谱计划实施路线图工作小组的主席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家William Newsome博士称,CLARITY方法完全是令人震惊的。

CLARITY是指清晰脂质交换丙烯酰胺杂交精细成像/免疫染色/原位杂交相容性组织水凝胶。

该技术涉及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由斯坦福大学Karl Deisseroth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发。

Karl Deisseroth博士是一名生物工程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也是路线图工作小组的成员。

研究人员通过CLARITY技术,在保持大脑完整性的同时,抽出了大脑中的不透明物质(脂类)。

脂类在大脑中帮助形成细胞膜,并赋予大脑多种结构,不过也令化学物质和光线难以深入大脑。

研究人员用一种水凝胶来替换大脑中的脂类,他们将死后的完整大脑浸入水凝胶溶液,让溶液中的单体进入组织,然后对其稍微加热。

在差不多达到体温时,上述单体开始凝聚为长分子链,在大脑中形成高分子网络。

这一网络能够支持大脑中的所有结构,但不会结合脂类。

随后,研究人员快速将脂类抽出,获得了完整透明的3D大脑,大脑中的神经元、轴突、树突、突触、蛋白、核酸等都完好地维持在原位。

研究人员构建了表达荧光蛋白的小鼠,并用CLARITY成像了它的整个大脑。

他们用传统显微镜展示了其中的发光信息,例如蛋白嵌入细胞膜和单个神经纤维。

又通过电镜揭示了其中的精细结构,例如突触。

科学研究: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言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信息传递的科学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新发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从基因编辑到群体遗传分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巨大进展。

最近,科学家们利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治愈了一些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疾病。

例如,在一项针对人类胚胎中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修复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精确地修改了该基因,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业领域。

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组,科学家们能够培育出抗虫害、抗旱等特性更强大的植物品种。

2. 群体遗传分析的发展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异和演化的科学领域。

近年来,随着更多人类基因组数据的积累,科学家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群体遗传分析。

最新的研究表明,我们现代人类与其他早期人类物种(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有基因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科学家们揭示了这些古代人类之间的交流事件,并对现代人类进化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基因变异进行了研究。

此外,群体遗传分析也被应用于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风险。

通过对大规模样本进行基因组关联分析,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许多与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相关的突变。

3. 基因治疗方面的突破除了基因编辑技术外,一些新兴的基因治疗方法也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在癌症治疗方面,个体化的基因治疗方案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通过对患者个体基因组的分析,医生能够针对独特的遗传变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接。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修改信使RNA(mRNA)分子,来调整基因表达水平。

这项研究有望为罕见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结论遗传学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从基因编辑到群体遗传分析和基因治疗,这些成果正在推动着我们对遗传学的理解,并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一起成就诺贝尔奖传奇

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一起成就诺贝尔奖传奇

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一起成就诺贝尔奖传奇与父亲同是新坦福大学医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的罗杰•科恩伯格,他对科学的热爱是否得自遗传基因?12岁见证父亲荣膺诺贝尔医学奖47年前,时年12岁的罗杰•科恩伯格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亲眼见证1959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奖实况,获奖者正是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

罗杰•科恩伯格对父亲荣膺诺贝尔奖的记忆至今清晰。

与儿子不同的是,已88岁高龄的阿瑟•科恩伯格似乎对儿子获奖早有思想准备。

“我很失望,等它(诺贝尔奖)等了这么久,”老人在斯坦福大学新闻发布会上开着玩笑。

“在罗杰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妻子问他‘圣诞节你想要什么礼物呀?’他回答说要在实验室里泡一礼拜。

这是真的。

我想这次获奖后,他会更喜欢泡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了。

”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对科学的激情阿瑟•科恩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于1956年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因此与人分享195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今,罗杰•科恩伯格2001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并凭借这一在医学上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课题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能和父亲一同载入诺贝尔奖史册,罗杰•科恩伯格说,这感觉如同美梦成真,同时他也表示,尽管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只有他一人的名字,但这和他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他说,获奖也是对他研究团队中科学家的集体智慧的承认。

老科恩伯格和小科恩伯格都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教授。

父子所获奖项不同,研究课题不同,却都涉及遗传基因。

而罗杰•科恩伯格对科学的热爱是否也得自遗传基因?老科恩伯格对酶的痴迷无人能及。

1989年,他甚至将自己出版的传记起了个非常煽情的名字——《酶的情人》。

老科恩伯格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在科学上的兴趣。

周末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们去实验室,他们在那里做一些很简单的,罗杰就是在那个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找到了他一生要从事的事业。

遗传学的里程碑研究

遗传学的里程碑研究

遗传学的里程碑研究遗传学是研究基因传递和遗传变异原理的科学。

从基因具有遗传性这一发现开始,遗传学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研究。

这些里程碑研究为我们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进化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本文将回顾几个最重要的遗传学里程碑研究,并探讨它们对于现代遗传学的影响和意义。

1. 格里戈尔·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格里戈尔·孟德尔是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

通过对豌豆植物不同性状的观察和杂交交配实验,孟德尔验证了基因传递的离散性和随机性,并提出了基因的隐性和显性遗传规律。

这一发现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石,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2. 染色体理论的提出与孟德尔的研究相比,染色体理论的提出更加直接地揭示了基因的物质基础。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众多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和细胞观察发现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且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分布和数量有关。

库赫和范·珀尔等科学家通过研究染色体的性状和结构,提出了染色体理论,揭示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后来关于遗传变异和性状传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突变理论的提出20世纪初,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在果蝇上的研究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基因突变。

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突变体的研究,推测基因是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点,染色体的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改变和性状表型的变异。

这一突变理论的提出打开了遗传变异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大门,进一步拓展了遗传学的领域。

4. DNA的发现与结构解析1953年,詹姆斯·瓦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英国坦普尔大学发现了DNA的结构,揭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真正本体。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和化学分析,瓦森和克里克确定了DNA的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双螺旋DNA模型。

这一发现和模型的提出为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基因及其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

光遗传技术的发现

光遗传技术的发现

光遗传技术的发现标题:光遗传技术的发现:一次科学革命的探索之旅一、引言光遗传技术,这一新兴的科研工具,以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神经科学领域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控制力研究神经元活动,揭示大脑的秘密。

本文将详细探讨光遗传技术的发现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到现今的应用,一步步揭示这项革命性技术的魅力。

二、光遗传技术的起源光遗传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在研究一种名为“ Channelrhodopsin-2”(ChR2)的蛋白质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ChR2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某些藻类中的光敏离子通道蛋白,当受到蓝光刺激时,它会打开并允许阳离子通过细胞膜,从而改变细胞的电位。

这一发现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如果将这种光敏蛋白引入神经元中,是否可以通过光线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呢?这个大胆的想法,开启了光遗传技术的探索之路。

三、光遗传技术的发展在理论设想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ChR2蛋白导入神经元中。

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线虫等模式生物上,因为这些生物的基因操作相对简单。

2005年,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艾曼纽尔·卡彭蒂耶和吉罗·德默共同领导的团队首次成功地在哺乳动物神经元中实现了光控活性。

他们将ChR2基因与特定的神经元标记基因结合,然后通过病毒载体将这个复合基因导入小鼠的特定神经元中。

实验结果显示,当用蓝光照射这些神经元时,它们能被准确地激活。

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标志着光遗传技术的诞生,也为其后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光遗传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光遗传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1. 神经网络解析:通过精确控制特定神经元的活动,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大脑处理信息的机制。

2. 疾病模型建立:光遗传技术也被用于构建各种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这为疾病机制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工具。

光基因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

光基因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

光基因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突破,生命科学领域也不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其中,光基因遗传学被认为是生物基础研究中的一大突破。

本文将对光基因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光基因遗传学的概念及背景光基因遗传学(Optogenetics)是指一种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它将基因工程、生物光子学(Biophotonics)和神经科学等跨学科领域集成到一起,通过光学和遗传学的手段来调节甚至操纵神经元的活动。

这种新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科学突破之一。

光基因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有以下的背景原因:在神经科学中,我们一直有许多基础的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神经元间的转换、神经元如何工作,并且我们也希望找到一种便携、可视化的工具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等。

因此,光基因遗传学的发明者、斯坦福大学的Karl Deisseroth教授,将生物光学成像和基因工程组合在一起,通过遗传学方法来使神经元对特定光脉冲产生反应,以此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

这为神经科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进展和启发。

二、光基因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光基因遗传学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光敏蛋白控制神经元。

在光敏蛋白家族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双稳态光敏离子通道。

通过基因修饰,将双稳态光敏离子通道植入神经元细胞,然后利用蓝光激活双稳态离子通道,激发离子进入神经元,使其兴奋或抑制,从而控制神经元的活动。

这种方法不仅能定位激发神经元,还可用来探测神经元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或者控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光基因遗传学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子层面修改活体细胞的生理功能,用所谓“光刺激”方法精确刺激目标细胞,从而操作生物系统。

与电生理学方法相比,光基因遗传学方法不仅能控制单个神经元,而且能够调控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网络。

因此,这种技术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更加具有优势。

三、光基因遗传学的应用目前,光基因遗传学在神经科学、行为学、药理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被用于以下研究:1. 研究神经元的连接和组成网络利用光基因遗传学技术,可以可视化、调控和操纵神经元的活动,对神经元的连接和功能进行研究。

分子生物学 科普故事

分子生物学 科普故事

分子生物学科普故事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细胞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入的微观视角。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技术的创立等。

这些重要发现不仅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这一理论,奠定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此后,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的奥秘,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子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早期发现遗传疾病,基因治疗则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

在我国,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例如,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我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细胞疗法等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展望未来,分子生物学将继续引领生命科学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分子生物学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

同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还将为农业、环保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科技生活》_2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科技生活》_2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科技生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

A: 沃森和克里克B: 孟德尔和巴普洛夫C: 施旺和施莱登D: 达尔文和赖尔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

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quot;,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遣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建构了条件反射理论,是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德国生理学家施旺与施莱登,共同创立了细胞理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

赖尔为英国地质学家,支持并鼓励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理论。

故本题应选A。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_____。

A: 受地磁场的作用,静止的小磁针的S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方B: 高层建筑物顶端装有避雷针C: 行驶的汽车刹车时,乘客会向后倾倒D: 阳光下人们用近视眼镜取火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解析】受地磁场的作用,静止的小磁针的S极应该是南极,所以指向地球的南方,A项不符合实际;行驶的汽车刹车时,车停下后,乘客还有向前的速度,所以会向前倾斜,C项不符实际;阳光下人们应当用凸透镜取火,而近视镜是凹透镜,所以D项不符实际;为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高层建筑物顶端通常装有避雷针。

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A: 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B: 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C: 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此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纽约客》万字长文,讲述光遗传学之父探秘大脑的传奇故事

《纽约客》万字长文,讲述光遗传学之父探秘大脑的传奇故事

《纽约客》万字长文,讲述光遗传学之父探秘大脑的传奇故事本文选自《纽约客》,作者John Colapinto,重磅万字长文介绍发明光遗传学的科学奇才Karl Deisseroth,机器之心翻译出品。

翻译/校对:salmoner,陆压,汪汪,y子牙yDeisseroth的新技术将光敏感性赋予单个神经元,从而使研究大脑信息处理和行为驱动的实验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可控性。

•PHOTOGRAPH BY IOULEX1不久前一个周五的早上,头发花白的Sally女士如约来到斯坦福大学生物技术系的精神病学家兼神经科学家Karl Deisseroth处就诊。

Sally女士60多岁,从小就患有重度抑郁,尝试过各种常规疗法——心理咨询、药物、甚至电击疗法,但无一奏效。

成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待在床上,曾两度企图自杀。

7年前,她被介绍给Deisseroth。

Deisseroth采用非常规药物和脑刺激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自闭症和重度抑郁。

并且,他只接收其它疗法都不见效的患者。

根据Deisseroth的建议,外科医生在Sally的锁骨下植入了一个电池驱动的小东西,按固定频率向迷走神经发送一阵阵电流。

迷走神经把信号传递給大脑深处的一个结构,那里被医生认为是调控情绪的地方。

这种迷走神经刺激(VNS, vagus-nerve stimulation)的方法本来用于治疗癫痫,现在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的许可,可以用于Sally所患的这类难治性抑郁症。

但是,它起效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Sally说,VNS改变了她的生活,除了有少许时间情绪一落千丈外,只经历了几次「小消沉」。

Sally坐到Deisseroth对面时,似乎正在经历这样一次「消沉」。

「实在发生了太多事,」她说。

最近,她遭遇了一次晕厥,她的医生认为可能跟血压下降有关,她只好极不情愿地决定不再开车,直到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为止。

而且她走路也有困难;她已经把膝盖手术排上了日程,但手术令她害怕。

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原因

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原因

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原因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于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原因,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原因关于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职业,他在研究豌豆实验的时候做过牧师,在此之前做过当地中学的老师。

他从小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亲都是从事园艺工作,孟德尔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很喜欢植物。

当时的学校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老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于是就让他去维也纳读书。

毕业后的孟德尔在当地的一所中学里教自然科学课。

他专心教书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后来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也曾经在当地的高级中学担任自然科学课的教师,后来又来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了相当严格的科学教育与训练,这也为后来的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

从维也纳大学回来不久,孟德尔就开始研究豌豆实验,长达八年的时间,孟德尔对各种不同的豌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他的实验方法需要长期的耐心与严谨的态度,否则很难完成这一研究。

他很爱自己的工作,经常对别人说这些豌豆们都是他的子女。

终于,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定律,并且有相应的数学关系公式。

孟德尔开始研究豌豆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刚刚问世,他研究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学到了很多。

至今保存着的孟德尔遗物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作品,里面还有孟德尔的批注,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德尔对达尔文的关注。

总体说来,孟德尔的职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很显然,孟德尔最爱并且最热衷的就是生物遗传学。

近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简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孟德尔定律的统称,孟德尔定律在一八六五年诞生,孟德尔揭示的两个关于遗传学的定律分别是自由组合规律与分离规律。

提到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提出者孟德尔。

孟德尔出生于当时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家境贫困的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擅长于园林艺术,而在父亲的影响下,孟德尔对园艺颇有兴趣。

基因发现与解析之路的里程碑相关诺贝尔奖介绍

基因发现与解析之路的里程碑相关诺贝尔奖介绍

基因发现与解析之路的里程碑相关诺贝尔奖介绍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于人类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的发现与解析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也屡获诺贝尔奖的肯定。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为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们因此成果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3年,美国科学家巴尔的摩发现了逆转录酶,这一发现开启了对病毒基因的研究,也为后来的基因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因此成果获得了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3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J·罗伯茨和菲利普·艾伦·夏普等人发现了基因剪接的机制,揭示了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

他们因此成果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赫斯特等人发现了RNA干扰技术,该技术在基因沉默和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他们因此成果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和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以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新的寄生虫疾病治疗方法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成果为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诺贝尔奖的授予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基因发现与解析之路的重要里程碑的肯定。

这些里程碑的成果推动了基因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与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基因发现与解析之路上还将涌现更多的里程碑,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

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

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蒂厄浦,是法国一贵族家庭的次子.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祖父J.V.A德布罗意(1821~1901)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1871年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下院议员,同年担任法国驻英国大使,后来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德布罗意从18岁开始在巴黎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是因为打算沿其家族传统,以后从事外交活动,他也学习历史,并且于1909年获得历史学位.由于他哥哥(M.德布罗意)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拥有设备精良的私人实验室,从事物理实验研究.因而德布罗意在学习历史的二象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对光本性的认识同时,受到他哥哥的影响,参与一些物理研究工作.从他哥哥那里德布罗意了解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这些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布罗意在军队服役,被分配到无线广,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大量评论和论文.1951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德布罗意研究粒子和波之间的关系,目的是通过研究用经典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对波动力学作出因果解释.此时重新研究他于1927年提出的引导波理论,但不久他就放弃这方面的工作,回到了以前的研究领域,探索微观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决定论的科学哲学观点,用波动力学的观点探讨热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德布罗意一生的研究成果颇丰,他的著作就达25本之多.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29年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彭加勒奖章,同年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卡琳加奖,1956年获法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金质奖章.德布罗意于193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土,1942年以后任数学科学常务秘书.他还是华沙大学、雅典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是欧、美、印度等18个科学院院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遗传学技术是在动物模型中深入理解生物系统 的有力工具,由斯坦福科学家KarlDeisseroth发 明。近期,Deisseroth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 重新设计
了一种抑制性的光敏蛋白,大大提高了抑制性开 关的工作效率。 2005年,斯坦福科学家KarlDeisseroth发明了光 遗传学技术,他在细菌视蛋白的帮助下用光控
光脉冲会使视蛋白打开细胞膜上的通道,随后阳 离子流入细胞。2008年Deisseroth及其同事构建 了改良版的兴奋性视蛋白,称为step-function视 蛋白。
只需要一个光脉冲,就可以打开这种蛋白并使通 道保持开启状态。此时,阳离子能够持续流入, 即使关掉光脉冲细胞也可以保持兴奋状态。而且 持续性的离子流也让细胞对光刺激更为
制是使神经元变得更通透,对兴奋性电流更有抗 性。以上因素决定了,视蛋白泵无法成为有效的 抑制开关。 2012年,Deisseroth的研究团队在《自然》 (Natu
re)上发表文章,完成了他们改善光遗传学抑制 的第一步。研究人员揭示了兴奋性开关的具体结 构,发现其通道内壁的氨基酸会形成负电荷,吸 引阳离子流入。他们在此基础上找到
制了大脑细胞的开/关。自那以后,世界各地的研 究者们用这一技术对多种受电信号调节的细胞进 行了研究,例如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干细胞等 等。这里的电信号是指离子的跨膜流
动。 光遗传学技术是在动物模型中深入理解生物系统 的有力工具。但第一代光遗传学技术并不完美: 兴奋性的光敏蛋白很有效,但抑制性视蛋白的效 率很低。 现在,Deis
性,对光刺激更为敏感,还能够长时间保持开启。 “这些性质对于动物行为研究来说特别有用,甚 至有望用于治疗一些疾病,例如重症癫痫等,” 瑞典Lund大学的MerabKo
kaia教授评论道,“光遗传学的新工具将帮助我 们更好的理解大脑的作用42-64-
十个氨基酸,使这种阴离子通道保持开启状态。 这种抑制性视蛋白通道的光敏性很强,一个蓝色 光脉冲就使神经元关闭了好几分钟。此外,这一 过程还能够被红光逆转。 Deis
seroth将这种新型视蛋白称为SwiChR,他认为 该蛋白的长效作用和稳定应答,将为光遗传学带 来新的机遇。 这种新型视蛋白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有效的抑制 神经元活
了构建抑制性通道的新策略:对兴奋性视蛋白进 行改造,使其内壁充满正电荷氨基酸,吸引阴离 子流入细胞。研究人员完成了这一改造用了两年 时间。 兴奋性视蛋白大约由三百个
氨基酸组成,研究人员先改变了其中的九个。在 光脉冲的刺激下,这种新蛋白会打开内壁充满正 电荷的通道,吸引大量阴离子进入,从而有效抑 制细胞活性。随后,研究人员改变了第
敏感。这些特性允许人们简单激活动物大脑深处 的神经元,不需要穿透组织的光纤。 与此相反的是,抑制性视蛋白并不是通道而是 “泵”,进来一个光子就跨膜移动一个离子。这
样的作用机制效率非常低,而且人们也无法让抑 制性视蛋白持续开启,因此需要更多的光脉冲来 进行实验。这些抑制性的蛋白泵,与大脑细胞的 正常抑制机制不同。大脑的正常抑制机
子流或者抑制性的阴离子流,进而高度精确的控 制细胞行为。 随着光遗传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慢慢发现刺 激性电信号比抑制性电信号有效得多。为此,论 文资深作者Deis
seroth教授对只传送阳离子的兴奋性视蛋白行了 深入研究,解析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希望在此基 础上开发新的抑制性开关。 从理论上看,兴奋性视蛋白的作用机制很简单。
seroth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重新设计了一 种抑制性的光敏蛋白,大大提高了抑制性开关的 工作效率。这将帮助研究者们更好的理解与行为、 思维、情绪有关的大脑回路。
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科学》 (Science)杂志上。 光遗传学技术允许科学家们将发射激光的光纤插 入动物大脑,这种激光脉冲会使视蛋白传输兴奋 性的阳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