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二讲 氮的循环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 第二讲 氮的循环 Word版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 解析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故选项A 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很多还原性物质,所以硝酸与Na 2S 反应不能生成H 2S ,与Na 2CO 3反应能生成CO 2,所以选项B 、C 错;选项D 准确。

2.答案 C 解析 A 项,NO 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有,易被O 2氧化为NO 2;B 项,n (NO)=1 mol ×23=23mol ,N (NO)=23N A ;C 项,pH =1时,NO -3氧化Fe 2+;D 项,溶液变黄,Fe 被HNO 3氧化为Fe 3+。

3. 解析 1个NH 4+中含有10个电子,A 错;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最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B 错误;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6 N A ;C 准确;铵根离子中,氮与氢原子之间为共价键,D 错。

答案 C4.解析 3体积的NO 2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发生的反应有3NO 2+2NaHCO 3===2NaNO 3+H 2O +NO +2CO 2,剩余气体通过浓硫酸后除去H 2O ,通过Na 2O 2时发生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此时剩余气体为1体积O 2和1体积NO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生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显然O 2过量,剩余14体积O 2。

答案 C 5.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此反应常用于检验蛋白质,A 准确。

NH 4Cl分解生成的HCl 和NH 3遇冷又生成NH 4Cl(在试管中凝结),B 错。

NO 2不溶于CCl 4,Br 2易溶于CCl 4,根据CCl 4层的颜色区分红棕色气体是NO 2或是Br 2,C 准确。

在常温下,稀硝酸能氧化铜,而浓硫酸不能氧化铜,由此可推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D 准确。

(完整word版)氮的循环 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氮的循环 知识点总结

第1讲氮的循环第二节氮的循环(1)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在空气中约占其体积的78%(2)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方程式:(3)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4)氮的氧化物有六种:N2O、NO、N2O3、NO2、N2O4、N2O5 。

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______________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重要的反应有:(5)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而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700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常作制冷剂。

(6)氨的喷泉实验要成功,需保证烧瓶和烧杯液体之间有足够大的压强差,为此需注意三方面:①氨气要收集满②氨和烧瓶都要干燥③气密性要良好(7)氨的化学性质: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显碱性。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会有白烟产生,原因是挥发出来的HCl和NH3两气体相遇,生成了NH4Cl固体小颗粒。

这也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

c、与O 2反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8)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与制取O2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方法:用碱石灰、固体NaOH等检验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棉花团的作用: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提高了收集NH3的纯度。

(9)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溶于水。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都能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一般用这个原理来检验铵盐。

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H2。 ③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比较与CuO、FeO的 反应, ④与盐反应:比较与Na2CO3、Na2SO3 的反应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浓硝酸
高价金属 + NO2
反应规律: 金属
稀硝酸
高价金属 + NO
分析Cu、Fe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2 3
以此反应制NO2和NO气体。
D.硝酸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根据硝酸的量的多少分别得
到低价、高价或两种价态共存的混合物。
2)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
C P S I2
CO2
+ HNO3(浓)
H3PO4
H2SO4
HIO3
+ NO2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答案:(1)× (2)√ (3)√ (4)× (5)×
(6)√
-3 NH3 (铵盐)
0 N2
+2 NO
+4 NO2
+5 HNO3 (硝酸盐)
1、NH3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易液化
-3 NH3 (铵盐)
0 N2
+2 NO
+4 NO2
(1)见光或受热分解
4HNO3
光 热
2H2O + 4NO2↑+ O2↑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2)

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2)

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2)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microsoftword文档(2)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2no2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h2o====2hno3+no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2nh34.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nh4)2so4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nh4+8.氨的催化剂水解的反应4nh3+5o2======4no+6h2o9.碳酸氢铵冷却的反应nh4hco3====nh3↑+co2↑+h2o10.氯化铵冷却的反应nh4cl====nh3↑+hcl↑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2nh3↑+co2↑+h2o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caco3↓+nh3↑+2h2o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4no2↑+o2↑+2h2o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4hno3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4hno3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6nh4cl+n2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6hcl+n2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n2o4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4.氨气与水的反应: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化学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是许多生命体所需要的基本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方程式,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化学氮的特性及性质化学氮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7,原子符号为N。

其原子核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并且具有7个电子。

由于氮原子具有电子云的稳定结构,因而它对其他元素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惰性。

化学氮的常见氧化态有+3、+4和+5。

二、氮气的化学方程式氮气是由两个氮原子(N2)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

氮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2(g) + 3H2(g) -> 2NH3(g)这个方程式表示了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产生氨气的过程。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肥和合成塑料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氮的盐类化合物方程式氮还可以形成许多盐类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氮的盐类化合物及其方程式:1. 硝酸盐:硝酸盐是一类含有氮和氧的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表示为:M+NO3- (M为金属离子)2. 氨盐:氨盐是由氨和酸反应而成的化合物,其方程式如下:NH3 + H+ -> NH4+3.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氮和碳的化合物,其方程式表示为:CN-(氰离子)四、氮的生物循环在自然界中,氮的生物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化合物通过细菌的活动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并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发挥作用。

以下是氮的生物循环的示意图:1. 固氮:一些特殊的细菌具有能力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氨,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

2. 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化合物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体中。

3. 氨化:氨化是指将氮化合物转化为氨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土壤中由各种细菌完成。

五、个人观点及总结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的理解对理解生物体内的氮循环、氮肥的利用以及合成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氮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并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便利。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3.2 氮的循环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1.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化学性质放电2NO➢与氧气:N2+O2=====➢与氢气:N2+3H22NH3➢与镁:N2+3Mg点燃Mg3N23.用途➢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4、氮的固定(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2) 分类:➢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12. 注意事项:➢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1)物理性质➢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2) 相互转换➢NO→NO2:2NO+O2====2NO2➢NO2→NO:3NO2+ H2O====2HNO3 + NO(3)影响➢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1.物理性质(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化学必修1 3-2氮的循环

化学必修1 3-2氮的循环
催化剂
汽车
尾气转化
2NO + 2CO
催化剂
N2 + 2CO2 5N2 + 6H2O
福安一中 陈强
6NO + 4NH3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1、(1) 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 Fe + 4HNO3(稀、足量) = Fe(NO3)3 + 2NO↑+ 2H2O (2)足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 (足量) + 8HNO3(稀) = 3Fe(NO3)2 + 2NO↑+ 4H2O
守恒法 酸性 Cu~Cu(NO.8 0.2mol 64
0.4mol
氧化性 n(HNO3) = n(NO) + n(NO2)
5.6 0.25 mol 22.4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65 mol。
福安一中 陈强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3、稀硝酸和铜片产生气体的探究
例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
并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多少?
4NO 3O2 2H2 O 4HNO3
1 2
4 3 4NO ~ V 4 7
1 2 7 8

1 2
O 2过量
液面上升的高度为7 试管 8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2H2O = 4HNO3
福安一中 陈强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2、浓硝酸中放入足量的铜片
(1) 反应开始时: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2) 反应快要结束时: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3) 反应停止后,再加入稀硫酸: 又有气泡产生 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氮⽓1、镁在氮⽓中燃烧:3Mg +N 2Mg 3N 22、氮⽓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反应:N 2+O23、合成氨反应:N 2+3H 2 催化剂⾼温⾼压2NH 3⼆、氨⽓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2、少量氨在氯⽓中燃烧:2NH 3+3Cl 2N 2+6HCl *3、⾜量的氨和氯⽓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4、氨⽓在纯净的氧⽓中燃烧:4NH 3+3O 22N 2+6H 2O *5、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NH 3+3CuO N 2+3Cu +3H 2O 6、氨⽓和⽔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7、氨⽔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ClNH 4Cl +H 2O NH 3·H 2O +H +NH 4++H 2O8、氨⽔与醋酸反应:NH 3·H 2O +CH 3COOHCH 3COONH 4+H 2O NH 3·H 2O +CH 3COOHCH 3COO -+NH 4++H 2O 9、氯化镁溶液加⼊氨⽔:MgCl 2+2NH 3·H 2OMg(OH)2 ↓+2NH 4Cl Mg 2++2NH 3·H 2OMg(OH)2 ↓+2NH 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氨⽔:Al 2(SO 4)3 +6NH 3·H 2O2Al(OH)3 ↓+3(NH 4)2SO 4Al 3++3NH 3·H 2OAl(OH)3 ↓+3NH 4+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氨⽔:FeCl 2+2NH 3·H 2OFe(OH)2 ↓+2NH 4Cl Fe 2++2NH 3·H 2OFe(OH)2 ↓+2NH 4+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氨⽔:FeCl 3+3NH 3·H 2OFe(OH)3 ↓+3NH 4Cl放电Fe3++3NH3·H2O Fe(OH)3↓+3NH4+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氨⽔:CuSO4+2NH3·H2O Cu(OH)2↓+(NH4)2SO4Cu2++2NH3·H2O Cu(OH)2↓+2NH4+*14、硝酸银溶液中加⼊少量氨⽔:AgNO3+NH3·H2O AgOH↓+NH4NO3Ag++NH3·H2O AgOH↓+NH4+*15、硝酸银溶液加⼊过量氨⽔: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Ag++3NH3·H2O Ag(NH3)2++OH-+2H2O*16、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17、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18、氨⽓和氯化氢⽓体产⽣⽩烟:NH3+HCl NH4Cl三、氯化铵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H4Cl+AgNO3AgCl↓+NH4NO3Cl-+Ag+AgCl↓2、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Cl+H2O NH3·H2O+HClNH4++H2O NH3·H2O+H+3、向氯化铵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NH4++OH-NH3↑+H2O4、氯化铵固体和消⽯灰共热: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 Mg(OH)2+2NH4Cl MgCl2+2NH3↑+2H2OMg(OH)2+2NH4+Mg2++2NH3↑+2H2O*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铵溶液:Na[Al(OH)4]+NH4Cl Al(OH)3↓+NaCl+NH3↑+H2O[Al(OH)4]-+NH4+Al(OH)3+NH3↑*7、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Na2SiO3+2NH4Cl2NaCl+H2SiO3↓+2NH3↑SiO32-+2NH4+H2SiO3↓+2NH3↑*8、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NH4Cl+NaNO2N2↑+NaCl+2H2O NH4++NO2-N2↑+2H2O9、加热氯化铵:NH4Cl NH3↑+HCl↑10、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NH3↑+CO2↑+H2O*11、加热硝酸铵:5NH4NO34N2↑+2HNO3+9H2O*12、强热硫酸铵:3(NH4)2SO4N2↑+3SO2↑+4NH3↑+6H2O四、⼀氧化氮1、⼀氧化氮和氧⽓反应:2NO+O22NO2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3O2+2H2O4HNO3*3、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4、⼀氧化氮、⼆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NO+NO2+2OH-2NO2-+H2O五、⼆氧化氮1、⼆氧化氮与⽔反应:3NO2+H2O2HNO3+NO3NO2+H2O2H++NO3-+NO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2+O2+2H2O4HNO3*3、⼆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2NO2+2OH-NO2-+NO3-+H2O六、硝酸*1、锌与浓硝酸反应:Zn+4HNO3(浓)Zn(NO3)2+2NO2↑+2H2OZn+4H++2NO3-Zn2++2NO2↑+2H2O*2、锌和稀硝酸反应:3Zn+8HNO33Zn(NO3)2+2NO ↑+4H2O3Zn+8H++2NO3-3Zn2++2NO ↑+4H2O3、银与浓硝酸反应:Ag+2HNO3(浓)AgNO3+NO2↑+H2OAg+2H++NO3-Ag++NO2↑+H2O4、银与稀硝酸反应:3Ag+4HNO33AgNO3+NO ↑+2H2O3Ag+4H++NO3-3Ag++NO↑+2H2O5、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6、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浓)3Cu(NO3)2+2NO ↑+4H2O3Cu+8H++2NO3-3Cu2++2NO ↑+4H2O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浓)Fe(NO3)3+3NO2↑+3H2OFe+6H++3NO3-Fe3++3NO2↑+3H2O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Fe+4H++NO3-Fe3++NO ↑+2H2O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8HNO33Fe(NO3)2+2NO ↑+4H2O3Fe+8H++2NO3-3Fe2++2NO ↑+4H2O 10、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 *11、硫与浓硝酸共热:S+6HNO3(浓)H2SO4+6NO2↑+2H2O*12、磷与浓硝酸共热:P+5HNO3(浓)H3PO4+5NO2+H2O↑13、氧化钠溶于硝酸:Na2O+2HNO32NaNO3+H2ONa2O+2H+2Na++H2O14、氧化铜与硝酸反应:CuO+2HNO3Cu(NO3)2+H2OCuO+2H+Cu2++H2O15、氧化铁溶于硝酸:Fe2O3+6HNO32Fe(NO3)3+3H2OFe2O3+6H+2Fe3++3H2O*1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4HNO3(浓)Fe(NO3)3+NO2↑+2H2OFeO+4H++NO3-Fe3++NO2↑+2H2O*1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3FeO+10H++NO3-3Fe3++NO ↑+5H2O*1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Fe3O4+10HNO3(浓)3Fe(NO3)3+NO2↑+5H2OFe3O4+1OH++NO3-3Fe3++NO2↑+5H2O*19、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3Fe3O4+28H++NO3-9Fe3++NO ↑+14H2O*20、⼆氧化硫通⼊浓硝酸中:SO2+2HNO3H2SO4+2NO2↑SO2+2NO3-SO42-+2NO2↑*21、⼆氧化硫通⼊稀硝酸中:3SO2+2HNO3+2H2O3H2SO4+2NO↑3SO2+2NO3-+2H2O4H++3SO42-+2NO↑*22、氢硫酸与浓硝酸反应:H2S+2HNO3(浓)S↓+2NO2↑+2H2OH2S+2H++2NO3-S ↓+2NO2↑+H2O*23、氢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2HNO33S↓+2NO ↑+4H2O3H2S+2H++2NO3-3S↓+2NO↑+4H2O*24、亚硫酸与与浓硝酸反应:H2SO3+2HNO3H2SO4+2NO2↑+H2OH2SO3+2NO3-SO42-+2NO2↑+H2O*25、亚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O3+2HNO33H2SO4+2NO↑+H2O3H2SO3+2H++2NO3-6H++3SO42-+2NO↑+H2O*26、氢碘酸与浓硝酸反应:2HI+2HNO3(浓)I2+2NO2↑+2H2O4H++2I-+2NO3-I2+2NO2↑+2H2O*27、氢碘酸与稀硝酸反应:6HI+2HNO33I2+2NO +4H2O8H++2I-+2NO3-3I2+2NO+4H2O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NaOH+HNO3NaNO3+H2OH++OH-H2O29、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Mg(OH)2+2HNO3Mg(NO3)2+2H2OMg(OH)2+2H+Mg2++2H2O30、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Al(OH)3+3HNO3Al(NO3)3+3H2OAI(OH)3+3H+Al3++3H2O31、氨⽔与硝酸反应:NH3·H2O+HNO3NH4NO3+H2ONH3·H2O+H+NH4++H2O*32、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H)2+4HNO3(浓)Fe(NO3)3+NO2↑+3H2OFe(OH)2+4H++NO3-Fe3++NO2↑+3H2O*33、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3Fe(OH)2+10H++NO3-3Fe3++NO↑+8H2O*3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Fe(NO3)2+2HNO3(浓)Fe(NO3)3+NO2↑+H2OFe2++2H++NO3-Fe3++H2O+NO2↑*3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Fe(NO3)2+10HNO33Fe(NO3)3+NO ↑+5H2O3Fe2++10H++NO3-3Fe3++NO↑+5H2O*36、硫化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4HNO32NaNO3+S↓+2NO2↑+2H2OS2-+4H++2NO3-S↓+2NO2↑+2H2O*37、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Na2S+8HNO36NaNO3+3S↓+2NO ↑+4H2O3S2-+8H++2NO3-3S↓+2NO↑+4H2O*38、碘化钾溶液与浓硝酸混合:2KI+4HNO3(浓)2KNO3+I2+2NO2↑+2H2O2I-+4H++2NO3-I2+2NO2↑+2H2O*39、碘化钾与稀硝酸反应:6KI+8HNO36KNO3+I2+2NO↑+4H2O6I-+8H++2NO3-3I2+2NO↑+4H2O*40、亚硫酸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O3+2HNO3(浓)Na2SO4+2NO2↑+H2OSO32-+2H++2NO3-SO42-+2NO2↑+H2O*41、亚硫酸钠与稀硝酸反应:3Na2SO3+2HNO33Na2SO4+2NO↑+H2O3SO42-+2H++2NO3-3SO42-+2NO↑+H2O42、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4HNO34NO2↑+O2↑+2H2O七、硝酸钠*1、实验室⽤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NaNO3+H2SO4NaHSO4+HNO3↑*2、硝酸钠受热分解:2NaNO32NaNO2+O2↑3、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3Cu+2NaNO3+4H2SO43CuSO4+Na2SO4+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4、加热硝酸铜固体:2Cu(NO3)22CuO+2NO2↑+O2↑*5、加热硝酸银固体:2AgNO32Ag+2NO2↑+O2↑。

完整word版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2节氮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元素循环示意图(1)游离态T化合态①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②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水体中;③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

(2)化合态T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

(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3.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

(2)氮气的化学性质:① 与Q 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 NQ 。

反应式为:N +Q 竺昱2NQ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应。

在该反应中, 表现出还原性。

② 与H 反应咼温、咼压N+3冬催化剂2曲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 该反应中,2表现出氧化性。

b 在氮气跟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气也在分解生成氮和氢气。

像这样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3)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②分类:「高能固氮(闪电,约占10%) 广自然固氮< 生物固氮(约占90%)合成氨L 人工固氮3I 仿生固氮①定义: 氮的固定(3) NO和NO2氨与铵态氮肥1 .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①碱性:氨与水、酸反应时显碱性与水反应:NH+ HO =^NH • H2^=^NH++ OH与酸反应:NH+ HCI= NHCI说明:a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 H0), —水合氨少部分电离,因此,氨水显弱碱性。

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NH。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
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复杂的循环进行转化和再利用,其中包括氮的生物循环和大气循环。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是描述这种循环过程的一种数学语言,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氮的行为。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是由一系列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组成的,包括氮的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矿物循环。

氮的生物循环是由微生物进行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而完成的,通常包括氨氧化物、氨基酸和氨基糖等反应产物。

氮的大气循环是由大气中的氮气氧化和还原反应而完成的,通常包括氮氧化物、氮气和氮气氧化物等反应产物。

最后,氮的矿物循环是由岩石中的氮气氧化和还原反应而完成的,通常包括氮氧化物、氮气和亚硝酸盐等反应产物。

综上所述,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可以总结为:N2(氮气)+O2(氧气)→NOx(氮氧化物)→NHx(氨氧化物)→NH2x(氨基酸)→NH3(氨气)→NH4x(氨基糖)→NOx(亚硝酸盐)→N2(氮气)。

从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氮的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矿物循环的过程,以及氮的各种形式的转化过程。

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氮的循环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氮的运行规律。

此外,这一方程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揭示氮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提高我们对氮的环境影响的认识。

另外,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氮的营养过程,更好地利用氮的营养,改善我们的环境和农业生产等。

因此,氮的循环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氮的行为,提高我们对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氮的运行规律,保护我们的环境,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氮元素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它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大气、地表和生物体中。

氮元素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包括氮的吸收和固定、氮氧化反应和氮肥的合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氮元素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

1.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N₂)转化为氨气(NH₃)或氮酸根离子(NO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土壤中由特定的微生物完成。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反应方程式:a)合成氮酸根离子的过程:2NO2(g) + O2(g) → 2NO3-(aq)该反应发生在大气中的雷电活动中,氮气被氮氧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进而生成氮酸根离子。

b)氮还原的反应:N₂(g)+3H₂(g)→2NH₃(g)该反应发生在植物根际的根瘤菌中,将氮气转化为氨气。

2.燃烧反应:氮元素可以与氧元素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燃烧反应方程式:a)氮气燃烧:N₂(g)+O₂(g)→2NO(g)该反应发生在高温和高压下,产生一氧化氮。

b)氨气燃烧:4NH₃(g)+5O₂(g)→4NO(g)+6H₂O(g)这个反应将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氮化反应:氮化反应是将氮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氮化反应方程式:a)卤化氮:N₂(g)+3H₂(g)→2NH₃(g)该反应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和高压下反应,生成氨气。

b)硝酸铵的产生:NH₃(g) + HNO₃(aq) → NH₄NO₃(aq)该反应将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

4.氮肥的合成:氮肥是用于增加作物生长的一种化学品,多为硝酸铵或尿素。

以下是几个氮肥合成的反应方程式:a)硝酸铵的合成:NH₃(g) + HNO₃(aq) → NH₄NO₃(aq)该反应将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

b)尿素的合成:2NH₄(aq) + CO₂(g) → (NH₂)₂CO(s) + 2H₂O(l)这个反应将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1. N 2 + 3 (工业合成氨)2. 3 Mg + Mg 3N 23. N 2 + O 2 (大气固氮)4. NH 3 + H 2O NH 3·H 2O5. NH 3·H 2O4+ + OH - 6. NH 3·H 2ONH 3↑+ H 2O 7. NH 3 + HClNH 4Cl 8. 2 NH 3 + H 2SO 4(NH 4)2SO 4 9. NH 3 + H 2SO 4NH 4HSO 4 10. NH 3 + HNO 3NH 4NO 3 11. NH 3 ++12. 4 NH 3 6 H 2O13. NH 4Cl 14. NH 4+ CO 2↑ 15. (NH 4)22O + CO 2↑16. (NH 4)2CaSO 4 + 2 NH 3↑+ 2 H 2O 17. NH 4+ H 2O 18. 2 NO + O 22 NO 2 19. 2 NO 2N 2O 420. 3 NO 2 + H 2O 2 HNO 3 + NO21. 4 NO 2 + O 2 + 2 H 2O 4 HNO 322. 4 NO 2O4 HNO 3 23. 4 HNO 2↑+ O 2↑+ 2 H 2O24. Cu + 4 HNO 3(浓)Cu(NO 3)2 + 2 NO 2↑+ 2 H 2O 25. 3 Cu + 8 HNO 3 3 Cu(NO 3)2 + 2 NO ↑+ 4 H 2O 26. C + 4 HNO 32↑+ 4 NO 2↑+ 2 H 2O27. 2 KNO 3 2 KNO 2 + O 2↑Ca(NO 3)2、NaNO 、Ba(NO 3)2 有类似的反应:受热分解为亚硝酸盐+O 2↑28. 2 Cu(NO 3)2 2 CuO + 4 NO 2↑+ O 2↑Mg(NO 3)2、Al(NO 3)3、Zn(NO 3)2、Fe(NO 3)3、Sn(NO 3)2、Pb(NO 3)2 有类似的反应: NO 2↑+O 2↑29. 2 AgNO 3 2 Ag + 2 NO 2↑+ O 2↑Hg(NO 3)2 有类似的反应:受热分解为金属单质+NO 2↑+O 2↑30. NH 3 + H 2O + CO 2NH 4HCO 3 碳铵的工业制法补充31. NH 4Cl + NaNO 2NaCl + N 2↑+ 2 H 2O 实验室制取氮气(加热NH 4Cl 和NaNO 2的饱和溶液)32. 3 CuO + 2 NH 3 3 Cu + N 2↑+ 3 H 2ONH 3还原CuO 33. 4 NH 3 + 3 O 2(纯氧)2 N 2 + 6 H 2O 34. 2 NH3 + 3 Cl 2N 2 + 6 HCl 35. 8 NH 3 + 3 Cl 26 NH 4Cl 36. 2 NH 4Cl + Ca(OH)2CaCl 2 + 2 NH 3↑+ 2 H 2O实验室制取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37. NaNO 3 + H 2SO 4(浓)NaHSO 4 + HNO 3↑实验室制取硝酸(加热NaNO 3固体和浓H 2SO 4)38. NO 2 + NO + 2 NaOH2 NaNO 2 + H 2O 2 NO 2 + 2 NaOHNaNO 3 + NaNO 2 + H 2O 硝酸工业尾气吸收 39. CaCl 2 + 8 NH 38NH 3 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40. 3 C +4 HNO 3 3 CO 2↑+ 4 NO ↑+ 2 H 2O 41. S + 6 HNO 3(浓)2SO 4 + 6 NO 2↑+ 2 H 2O 42. Fe + 6 HNO 3Fe(NO 3)3 + 3 NO 2↑+ 3 H 2O。

大气固氮三个方程式

大气固氮三个方程式

大气固氮三个方程式
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非常规元素之一,在大气中以氮气形式存在,参与空气的化学变化,影响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循环物质。

大气固氮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方程式:
1. 地表陆地氮固定方程式:N2 + 8H+ + 8e−——> 2NH+ 4 。

此项方程式描述了大气中的氮气和陆地氮的化学反应,也就是将
一氧化二氮(N2)固定到土壤中并生成亚氨酸(NH4+)。

2. 氮气氧化方程式:N2 + 6H2O + 12e- ——> 2NO3- + 6H2。

此项方程式描述了氮气在大气中的氧化过程,也就是将氮气转变
为硝酸根(NO3-)的化学反应过程。

3. 植物吸收氮过程方程式:2NH4+ + 2H2O + 2H+ ——> 2NH3 + 4H2O + 2H+ 。

此项方程式描述了植物把亚氨酸(NH4+)吸收并转变为氨氮(NH3)
的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元素来源。

通过以上三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大气固氮是一个复杂的循环
过程,它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空气组成的平衡,而且还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维持了空气中有机氮所必需的固氮作用,它不仅是大气品质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地球上氮的稳定代谢的重要环节。

它的存
在和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和完善我们的自然系统。

氮循环(Nitrogen Cycle)

氮循环(Nitrogen Cycle)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氮是自然界中的丰富元素,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沉积物中,以溶解氮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这三种氮的量的变动都很小。

其他形态的氮则不停地进行着复杂的流动和交换,而且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自然界中氮的分布和氮的流动交换情况见表1和表2。

氮气占大气总体积的78%以上。

氮在大气中主要以氮的分子态存在,还以氨(NH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氮的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这些化合态的氮在云、气溶胶粒子、雨滴中转化为铵(NH嬃)和硝酸根(NO婣),随降水降落地面。

大气中的N2和 O2可在雷电作用下反应生成NO婣。

土壤和水体中某些细菌和微生物也可吸取大气中的氮,并把它和氢结合成为氨。

这样生成的氨以及大气中降落的铵类化合物在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下,最终变为硝酸盐。

硝酸盐很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在植物体内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

然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蛋白质。

动、植物死亡后,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氮又以氨的形式回到土壤和水体中。

动物排出的粪便含尿素和氨,尿素也可被微生物转变为氨。

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下还原为氮和氧化亚氮 (N2O)而逸入大气中。

氨也可由于挥发而进入大气。

土壤中的硝酸盐和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很容易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排入水体中。

人类活动的干预:指人为的固氮作用,即化学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大规模种植豆科植物等有生物固氮能力的作物,以及燃烧矿物燃料生成NO和NO2。

人为的固氮量是很大的,估计约占全球年总固氮量的20~30%。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升。

农田大量施用氮肥,使排入大气的N2O不断增多。

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反硝化作用产生并排入大气的N2和N2O,与生物固氮作用吸收的N2和平流层中被破坏的N2O是相平衡的。

N2O是一种惰性气体,在大气中可存留数年之久。

它进入平流层大气中以后,会消耗其中的臭氧,从而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

N循环(氮循环)

N循环(氮循环)

海洋之所以能消化所有生物的排泄物,将污水转化为净水,全靠海洋中居住着数量有如恒河沙数般多的益菌,它们吃掉这些溶入水中的污物,将毒素变为无害于生物的物质。

而在鱼缸内,我们就是要模仿这种生态系统,也是各位新手常听到的N-Cycle(氮循环)。

Nitrogen Cycle (N-Cycle) 氮循环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 除了氧、二氧化炭等为人所熟悉的气休外,其中一种叫做氮(Nitrogen, 以后称简称化学名N2)。

而鱼儿的排泄物会在水中产生有机氮(Organic N2)。

Organic N2会在水中变成阿蒙尼亚(以后简称化学名NH4)。

NH4对生物来说是致命的毒素,幸好NH4水中较容易转化成亚硝酸盐(以后以后简称化学名NO2),同时靠着水中的硝化细菌也能够将之变为NO2。

但是,NO2本身对生物来说也是一种剧毒,稍高的NO2浓度也能轻易杀死生物。

而水中的好氧菌(其中一种硝化细菌)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就能硝化NO2并将之变成硝酸盐(以后简称化学名NO3)。

NO3对鱼儿来说并非O致命的毒素,因此鱼儿能忍受NO3浓度较高的环境,但是对珊瑚等软体生物来说却是致命物质,稍高浓度的NO3值也使珊瑚不再"开花",继而死亡。

而在海中,厌氧菌(其中一种硝化细菌)就能硝化NO3并将之变回N2,无害的氮;同时,海中的藻类和苔类植物也视NO3为养份而消化掉并排出Organic N2。

硝化细菌的生存、繁殖条件?在N-Cycle中,硝化细菌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而我们就是要了解好氧菌和厌氧菌这两种硝化细菌的生存绦件。

好氧菌,释如其名,它是一种"喜欢"氧气的细菌,在"呼吸"氧气的环境下,它可以"吃掉"NH4及NO2,化为生存的能量,最后"排出"NO3。

所以,即使有大量NH4或NO2,但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好氧菌会"窒息",并不能存活;同样,虽然有大量氧气提供,却没有NH4或NO2等"食物",好氧菌也不能生存。

大气固氮的三个方程式

大气固氮的三个方程式

大气固氮的三个方程式如下:
1. 自然固氮方程式:N2 + O2 = 2NO,此项方程式描述了大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或雷电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NO)的反应。

这个反应通常发生在火山爆发、雷电等自然现象中。

2. 生物固氮方程式:N2 + 6H2O + 12e-→2NH4+ + 6OH-,此项方程式描述了大气中的氮气在生物体内通过固氮酶的作用转化为氨(NH3)的过程。

这种固氮作用通常发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中,它们通过与细菌共生的方式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

3. 人工固氮方程式:N2 + 3H2 →2NH3,此项方程式描述了工业上通过合成氨的方法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气的过程。

这个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是人类通过科技手段模拟自然固氮过程的一种方式。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集锦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集锦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集锦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氮⽓1、镁在氮⽓中燃烧:3Mg +N 2Mg 3N 22、氮⽓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反应:N 2+O 22NO3、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氨⽓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2、氨⽓和⽔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3、氨⽔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ClNH 4Cl +H 2O NH 3·H 2O +H +NH 4++H 2O4、氨⽔与醋酸反应:NH 3·H 2O +CH 3COOHCH 3COONH 4+H 2O NH 3·H 2O +CH 3COOHCH 3COO -+NH 4++H 2O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氨⽔:Al 2(SO 4)3 +6NH 3·H 2O2Al(OH)3 ↓+3(NH 4)2SO 4 Al 3++3NH 3·H 2OAl(OH)3 ↓+3NH 4+6、氨⽓和氯化氢⽓体产⽣⽩烟:NH 3+HClNH 4Cl7、氨⽓和⽔反应 NH 3 + H 2ONH 3·H 2O8、氨⽓和盐酸反应NH 3 + HCl==NH 4Cl (NH 3与HCl 不共存)9、氨⽓和硝酸反应NH 3+HNO 3==NH 4NO 3(⽩烟)11、氨⽓和硫酸反应2NH 3+H 2SO 4==(NH 4)2SO 4 (浓硫酸不能⼲燥NH 3)三、氯化铵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催化剂⾼温⾼压放电Cl -+Ag +AgCl ↓2、向氯化铵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 4Cl +NaOH NaCl +NH 3 ↑+H 2O NH 4++OH-NH 3 ↑+H 2O(该反应常⽤于NH 4+的检验)4、氯化铵固体和消⽯灰共热: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 ↑+2H 2O(试验室制氨⽓,⽤碱⽯灰⼲燥) 5、加热氯化铵:NH 4Cl NH 3 ↑+HCl ↑6、加热碳酸氢铵:NH 4HCO 3NH 3 ↑+CO 2 ↑+H 2O *7、加热硝酸铵:5NH 4NO 34N 2 ↑+2HNO 3+9H 2O四、⼀氧化氮1、⼀氧化氮和氧⽓反应:2NO +O 22NO 2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 +3O 2+2H 2O 4HNO 3 *3、⼀氧化氮、⼆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 +NO 2+2NaOH 2NaNO 2+H 2O NO +NO 2+2OH -2NO 2-+H 2O5、NO 和O 2反应 2NO + O 2==2NO 26、NO 2 和 H 2O 反应7、雷⾬肥⽥三部曲 N 2 + O 2 2NO 2NO + O 2==2NO 23NO 2 + H 2O==2HNO 3 + NO五、⼆氧化氮1、⼆氧化氮与⽔反应:3NO 2+H 2O2HNO 3+NO得 2e放电3NO2+H2O2H++NO3-+NO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2+O2+2H2O4HNO3 *3、⼆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2NO2+2OH-NO2-+NO3-+H2O六、硝酸*1、锌与浓硝酸反应:Zn+4HNO3(浓)Zn(NO3)2+2NO2↑+2H2OZn+4H++2NO3-Zn2++2NO2↑+2H2O*2、锌和稀硝酸反应:3Zn+8HNO33Zn(NO3)2+2NO ↑+4H2O3Zn+8H++2NO3-3Zn2++2NO ↑+4H2O3、银与浓硝酸反应:Ag+2HNO3(浓)AgNO3+NO2↑+H2OAg+2H++NO3-Ag++NO2↑+H2O4、银与稀硝酸反应:3Ag+4HNO33AgNO3+NO ↑+2H2O3Ag+4H++NO3-3Ag++NO↑+2H2O5、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6、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浓)3Cu(NO3)2+2NO ↑+4H2O3Cu+8H++2NO3-3Cu2++2NO ↑+4H2O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浓)Fe(NO3)3+3NO2↑+3H2OFe+6H++3NO3-Fe3++3NO2↑+3H2O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Fe+4H++NO3-Fe3++NO ↑+2H2O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NO33Fe(NO3)2+2NO ↑+4H2O3Fe+8H++2NO3-3Fe2++2NO ↑+4H2O10、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11、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4HNO34NO2↑+O2↑+2H2O七、硝酸钠*1、实验室⽤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NaNO3+H2SO4NaHSO4+HNO3↑2、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3Cu +2NaNO3+4H2SO43CuSO4+Na2SO4+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3、加热硝酸银固体:2AgNO32Ag+2NO2↑+O2↑。

nh3到no的化学方程式

nh3到no的化学方程式

nh3到no的化学方程式
当氨气与氧气共存的时候,会形成硝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由于氧气对氨气的氧化而发生的,而硝化反应则是由两个不同的生物过程驱动的。

硝化反应被认为是氮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氨气的氮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从而生产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它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

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 NH3 + 3 O2 →2 NO + 3 H2O。

这个反应过程中,由于氧气的存在,氨气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亚氮酸盐。

这是一个自发的反应,不需要外部的能量输入。

亚氮酸盐可以进一步被氧化成为硝酸盐,这个过程需要由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来完成。

亚硝酸盐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 NO2- + O2 →2 NO3-。

在这个过程中,亚氮酸盐会首先被多种细菌、真菌和藻类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被氧化成硝酸盐。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氧气和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在自然界中,硝化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将氮转化为不同形式,从而使氮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这个过程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它
不仅对土壤和水体的健康有影响,还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

总之,氨气和氧气共同存在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与硝化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关。

硝化反应是氮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将氨氮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这个过程主要由微生物完成。

氧化反应则是由氧气对氨气的氧化而发生,产生亚氮酸盐。

方程式总结之氮

方程式总结之氮

氮元素
1.N2
①N2+3H2 2NH3(工业上合成氨)
②N2+O2放电2NO
点拨:①因为氮气中含有N≡N键,断裂N≡N键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②氮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称为固氮。

2.氮的氧化物
①3NO2+H2O===2HNO3+NO(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②2NO+O2===2NO2(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点拨:①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②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造成光化学烟雾或酸雨。

3.氨、铵盐
①NH3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OH-
NH3·H2ONH3↑+H2O(氨水不稳定)
②NH3+HCl===NH4Cl(有白烟出现)

④NH4HCO3NH3↑+H2O+CO2↑
⑤NH4ClNH3↑+HCl↑
⑥NH 4Cl+NaOHNaCl+NH3↑+H2O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取氨气)
点拨:①浓氨水与浓硝酸、浓盐酸相互靠近有白烟出现,不挥发性浓硫酸则无此现象;
②常用碱(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4.硝酸
①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③C+4HNO3(浓)=CO2↑+4NO2↑+2H2O
点拨:①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②硝酸与金属反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而硝酸与碳反应只表现氧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4.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
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
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
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
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
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
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
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
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
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
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
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
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 6HCl+N2
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 N2O4
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4.氨气与水的反应:
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
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
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
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
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
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
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
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
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
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
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
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
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