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要求.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区分易混的字形或读音。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3.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教学课时两课时永远的歌声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写“我”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歌声仍牢牢记在脑海中。
当军医的父亲随大军南下了,把母亲和我们姐弟从小城送到山乡的老家。
于是,我便成了山乡小学的一名学生。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我们”回到山乡老家。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❶,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
[句导读:简要介绍了“我们”的山乡小学。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差。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什么?]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❷……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乡下学校来了一位城里的女学生,既年轻又漂亮,常用美好的嗓音教“我们”唱歌。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歌曲《永远的歌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 学会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
-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永远的歌声》。
- 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
2. 教学难点:- 情感表达与音乐结合,使学生在演唱中充分表达歌曲的内涵。
-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歌曲《永远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 分段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模仿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确保演唱时的音准和音色。
(三)情感体验1. 结合歌曲背景,讲述相关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歌曲中的场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合唱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指导学生注意合唱时的音准和节奏,确保合唱效果。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2.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演唱表现:评估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唱练习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学习歌曲《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分析和学习。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理解和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2. 音响设备和乐器。
3. 教学场地和设施。
教学过程:第一章:课程导入1. 介绍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歌曲学习1. 讲解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结构和特点。
2. 分段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 学生跟唱和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第三章:音乐知识和技能讲解1.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2. 示范和演示乐器演奏技巧。
3. 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指导纠正。
第四章: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1.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2. 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练习。
3. 学生展示和评价,教师指导纠正。
第五章:综合练习和展示1. 综合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演唱和演奏。
2. 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的展示。
3.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师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章的教学设计以歌曲《永远的歌声》为主线,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4. 通过对合唱歌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类型、合唱的优点等。
2. 合唱技巧训练:发声练习、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等。
3. 合唱曲目学习: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唱知识的介绍,合唱技巧的训练,合唱歌曲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掌握,尤其是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精彩的合唱视频,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合唱知识讲解: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类型、合唱的优点等。
3. 合唱技巧训练:分组进行发声练习、呼吸控制练习、音准练习、节奏协调练习。
4. 合唱曲目学习: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分组练习,整体演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合唱技巧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合唱音乐教材和乐谱。
2. 录音机、音响设备。
3. 教学视频。
4. 合唱道具(如麦克风、合唱台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合唱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辅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欣赏法:组织学生观看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3. 座位安排:学生分组就座,便于进行合唱练习和交流。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合唱知识,进行合唱技巧的基本训练。
2. 第二周:学习合唱曲目,进行分组练习。
3. 第三周:进行合唱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4. 第四周:总结评价,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了几个人物。
(板书:老师学生)又写了几件事?(指名回答)(板书:采药捉鱼)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快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一句能概括你心目中老师的句子。
(学生快速找出“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
)再默读2-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词语当中体会出我们老师哪都好?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读这些句子。
四、默读6-10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1、学生汇报如下:勇敢、细心、不怕困难重点指导朗读“摸呀,捉呀,追呀,堵哇”这部分内容。
2、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捉鱼时的声音,并给这首歌命名。
3、在文中找一找还有那些童年的歌?五、总结全文,体会题目的深刻含义。
板书设计:永远的歌声学生老师采药捉鱼《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永远的歌声》这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无拘无束的说,在说中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节课的我的教学目标在情感价值观方面设定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学习合唱基础知识,包括合唱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欣赏经典合唱作品,分析合唱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
3. 实践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
4. 参与合唱排练和演出,体验合唱的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合唱知识介绍、经典合唱作品欣赏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合唱音乐和录音。
3. 乐谱:为学生提供合唱曲目。
教学过程:第一章:合唱的魅力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合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合唱在音乐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欣赏经典合唱作品1. 播放经典合唱作品,如《Yesterday》、《Lean on Me》等。
2. 分析合唱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音乐美感。
三、合唱实践活动1. 组建临时合唱团,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乐趣。
2. 简单学习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唱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 强调合唱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合唱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合唱的基础技巧一、呼吸控制1. 向学生讲解呼吸控制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呼吸方法。
2. 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呼吸游戏、呼吸练习曲等。
二、音准把握1. 教授音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音高、音阶等。
2. 通过音准练习曲,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控制能力。
三、和谐配合1. 学习合唱中的和谐配合技巧,如和声听觉、声部协调等。
2. 进行和谐配合练习,如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等。
2. 强调合唱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合唱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合唱排练与演出一、组建合唱团1. 选拔合唱团员,组建正式合唱团。
2. 确定合唱团的人数、声部和曲目。
二、合唱排练1. 教授合唱曲目,进行发声练习和合唱排练。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2.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础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技巧学习:发声练习、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声训练等。
3. 合唱曲目实践: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和表演。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合唱。
2. 实践法: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3.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4. 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合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合唱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合唱。
3. 练习:进行发声练习、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声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示范: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唱技巧提高: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情况。
3.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态度等。
六、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教材,如《合唱教程》、《青少年合唱歌曲选》等。
2.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3. 视频资料:精选合唱表演视频,用于示范和欣赏。
4.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和声训练和伴奏。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合唱基础知识介绍,学习发声练习。
2. 第二周:音准训练,学习简单的合唱曲目。
3. 第三周:节奏训练,进行分组练习。
4. 第四周:和声训练,学习中级合唱曲目。
5. 第五周:综合练习,进行合唱表演。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2.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纯洁、诚挚的师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__的主要内容,品味__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情分析1.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知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朗读能力等都有了一定基础。
2.学生能够把握__的主要内容,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初步感受纯洁、诚挚的师生情。
3.学生认知障碍点:品味__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仿写。
情感目标:感受纯洁、诚挚的师生情,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时,提出问题以交流:(1)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2)“我们”是怎样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的?(3)当“我们”委屈的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时,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2、阅读课文的第一、三部分时,提出:(1)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而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耳边,说明了什么?(2)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她那歌声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用《.永远的歌声》作题目?3、学习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4、感悟本课在写作上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合唱协调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础知识: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曲目:《茉莉花》、《童年》、《歌唱祖国》等。
3. 合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声部融合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合唱曲目,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4. 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合唱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合唱曲目,学生跟随学习。
4. 练习: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5. 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总结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技巧的掌握程度,如音准、节奏、合唱协调等。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如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等。
3.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唱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合唱保持持续的热情。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专业合唱团进行演出,让学生感受高水平合唱的魅力。
3. 开展合唱主题活动,如合唱音乐会、合唱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七、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合唱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音响设备:保证课堂教学中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让学生清晰地听到合唱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合唱作品。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永远的歌声》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通过学习《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歌词、旋律和合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合唱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永远的歌声》乐谱、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永远的歌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介绍: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创作意义。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4. 学唱旋律: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5. 合唱练习:教师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重协调性和音色搭配。
6. 歌曲巩固:教师挑选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他学生伴奏。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永远的歌声》歌曲,加强合唱部分。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3. 下周上课前,学生准备合唱《永远的歌声》给同学们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歌曲的背景介绍到歌词、旋律的学习,再到合唱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
2. 运用示范教学,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唱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
3. 课后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音乐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课文情境的理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如团结、友爱、尊重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5.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1. 课文文本《永远的歌声》。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永远的歌声》,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并进行练习,巩固记忆。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5.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6.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2. 课文朗读:评估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如语气、节奏的把握。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描写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黑板、粉笔。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2)简要介绍本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加深理解;(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这篇精读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作者是邹德学,主要写了童年时自己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他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由地说。
说的过程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异样说,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困, 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五、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上节课我们还有两个没有解决的问题:1、文章为什么叫做《永远的歌声》?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探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更加清晰,明确。
(三)快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一句能概括你心目中老师的句子。
【培养学生运用浏览的读书方法。
】(学生快速找出“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永远的歌声》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面对困境的态度。
2.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诗词的运用方式。
3.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故事《永远的歌声》,了解并复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理解古诗词并掌握其运用方式。
难点1.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2.对于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用例句或短文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如:“春天来了,小草在地上悄悄地钻出了头,它们在微风中舞蹈,像是在跟世界打招呼。
”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孕育生机的春天。
预习(1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听过唱歌的声音,并且有何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简单介绍课文《永远的歌声》。
3.教师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对古诗词进行了解和学习。
阅读(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2.教师讲解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如拟人、反讽等。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情愫,思考文中反映的人生哲理。
学习(30分钟)1.学生独立思考古诗词的意义,工整地书写古诗词,并与他人进行分享。
2.学生制作书面笔记,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等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作业1.背诵本次学习的古诗词,并解释其意义。
2.写一篇关于《永远的歌声》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估1.学生朗读《永远的歌声》的情况评价。
2.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价。
3.学生完成笔记和作业的情况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
一、教材分析:
《永远的歌声》这篇精读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作者是邹德学,主要写了童年时自己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他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由地说。
说的过程让学
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异样说,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困, 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
三、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
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
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五、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本课的教学过程是: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老师,你最喜欢哪位老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板书:老师学生挖药捉鱼)上节课我们还有两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哪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课题旁板书问号)(2)、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歌声”下板书问号。
)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探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更加清晰,明确。
(三)、快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一句能概括你心目中老师的句子。
【培养学生运用浏览的读书方法。
】
(学生快速找出“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
)
再默读2-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词语当中体会出我们老师哪都好?(出示幻灯片)。
【培养学生静思默想,自主探究的能力。
】
学生通过认真默读以后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学生有的说我们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有的说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当学生回答这一句时我赶紧追问为什么这一句后面加省略号而不加句号。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因为老师还有许多特长没有写出来。
如教我们画画、跳舞等等。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板书:有学问)读中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旁边写上批注。
【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
】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读这些句子。
过渡:有一位这样好的老师,学生是怎样爱他的?
(四)、默读6-10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师出示幻灯片)。
【小组合作,团结协作,以动带静,以优促困, 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
】
然后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如下:
1、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2、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3、“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表示学生对老师的爱戴。
A.“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其实学生抓的这几个词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抓住了几个非常关键的词,那么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一读?再读,“摸呀”(打断生)摸呀?这么容易就能摸到吗?是呀,那该怎么读呢?(如果还读得不好,师:这样摸摸不到,摸得再仔细些)摸到了赶快——“捉呀”(鱼早就跑了,该怎么读?),可是鱼太光了,吱溜一下跑了——“追呀”(鱼跑了你心里不急吗?急,急该怎么读?)太快追不上怎么办?——“堵呀”。
谁再来读一读?(指一生读)全班读。
B.同学们你们再仔仔细细读读这句话,其实,读着读着你还能听到一些声音,不信你读读看。
听到了吗?(听到了)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摸到鱼的欢笑声;叫喊声;水花的声音;扑嗵声……)是呀,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那不就像一首——歌。
同学们,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你们看,我们不仅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其实隐隐约约的我们还感受到了这里面包含着他们童年的那份——(快乐,高兴,欢乐……<板书:童年的欢乐>)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动词,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学生爱老师的画面,也为我们展示了作者童年时的那份欢乐,用词多么精炼呀!看来,准确使用词语,有利于我们表达真实的情感。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4、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幻灯片出示相应的问题和图片。
)
变换角色体会:
5、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此时此刻,假如我要问你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你知道吗?(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童年的欢乐。
擦问号)你们看,这么零零散散的内容,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而这歌声就像一条丝带一样把这颗颗珍珠串成一串璀璨的项链,这零零散散的内容更像那跳动的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首人世间最美、最令人难忘的爱之歌。
此时,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吗?学生抢着回答:(因为这歌声里包含着那么多的爱,这爱让作者难忘,所以……)师小结: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他给人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都成为爱的使者,去继承爱,弘扬爱,传承爱。
(七)、知识拓展(幻灯片出示)
1、搜集与尊师有关的名言。
2、那位老师能成为你心目中永远的歌声?写写你心目中的老师。
板书:
永远的歌声
↙爱↖
学生→老师
挖药捉鱼年轻漂亮
童年的欢乐有学问
教学反思:
《永远的歌声》这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
挚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要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说,在说中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下面就上面设计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1、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爱。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让学生读的精彩,悟的透彻。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
以往那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陈旧形式,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
本课设计学生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很大提高,文章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地说的过程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