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解ppt课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解ppt课件
• 2、孔子与长沮等人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 • 3、长沮等人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 • 4、这几则文字围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神编撰在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 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分析。 • 5、通过以上的分析,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 的人?
学以致用
• 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 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 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 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 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 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4、这几则文字围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编撰在 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精神?请摘录有关语
句分析。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
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 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 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 • 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 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 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 和孤独! • 使子路反见之:“荷蓧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 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 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混乱无道
不被理解
蔑视批评
人物 仪封人
长沮 桀溺
楚狂接舆 荷蓧丈人
晨门
眼中的天下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何德之衰
眼中的孔子
以夫子为木铎
是鲁孔丘也
辟人之士
从政者殆矣
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孰为夫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态度言行
二三子何患于丧 乎
是知津矣
不若从辟世之士 耰而不辍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植其杖而芸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 日”、“后羿射日”等经典故事,均体现了知其不 可而为之精神。天可以补吗?大海可以填吗?烈焰 可以追赶吗?太阳可以射落吗?似乎都不可能。但 中国远古的英雄却偏偏说:能!偏偏把不可能的事 当作可能去争取,去奋斗。这就形成一种精神, 进 取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结果倒在其次。生命的精彩 在于争取另一种可能性的过程之中。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参与变革了。 不太平:群雄争霸、礼崩乐坏
第二则
长沮(jù)、桀(jié)溺耦(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bì)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yōu)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与长沮、桀溺以 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 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 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式课件_图文26页PPT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式课件_图文26页PPT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式课件_ 图文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
26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 (这是位)隐士啊。
2.宾语前置句 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子路宿于石门。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之至于斯也。 ( )
4.本文在人物语言刻画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探究】在人物语言的刻画上,文章可谓是本色当行,一 语见机。如长沮的明知故问,语带讥诮;桀溺的快人快语,直 言不讳;荷蓧丈人的尖酸刻薄,咄咄逼人;楚狂接舆的佯狂恣 肆,意味深长;子路的谦恭顺从,彬彬有礼;孔子的隐忍执着, 百折不挠,无不蕴含着他们对人世的深刻认识,显示了不同信 念追求的强烈碰撞,又各具声色情态,体现着他们作为儒道高
大希望。
【内涵评析】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争霸,民众身处乱世,渴望
过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孔子在鲁国做小司空时,把鲁
国的土地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原、平地,根据其不同土 地属性,指导百姓种植和渔牧。由于他的政绩突出,不久就升 任为大司寇,掌管鲁国司法刑狱事务,为国家的最高司法长官, 位同卿大夫。孔子在司寇任上三年,鲁国安定太平,他以很强 的能力和高尚的德行,得到了鲁国国君的信任和民众的拥护。 孔子从政的能力和业绩还远扬其他诸侯国,所以,卫国仪地镇
三位青年代表都认为,80后不是没有责任感的一代,更多 的80后有理想、有追求,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寄语,是指引,更是鞭策。青年一代要 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所要求的那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优秀ppt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优秀ppt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 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 反应。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 ←仪封人:崇敬 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 ←接舆:婉劝
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丈人:不满 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 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 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 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 言行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 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 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 为之的坚韧品质。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1【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 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 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 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 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 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 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4、词类活用: (1)孔子下(名作动,下车) (2)不仕无义(名作动) (3)欲洁其身(使动) (4) 而乱大伦(使动)
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 的为人。 提示:孔子知道时代 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 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 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 想的核心"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
阅读《概说》,回答下面问题:
1、诸子在文中指哪些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阴阳、儒、墨、名、法、道

最新人教版语文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公开课课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公开课课件

精选版课件ppt
9
1、荷蓧丈人对孔子的态度如何? 批评
2、从荷蓧丈人留宿子路,并杀鸡做饭款待他, 甚至还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这 说明什么?
知道长幼之间的礼节
3、孔子的态度说明什么? 尊敬
4、如何理解子路的话?
精选版课件ppt
10
【评析】
本则的要点不在于前,而在于后面子路 作为孔子的代言人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 居山林是不对的,长幼之节仍在,却抛弃了 君臣之伦。儒家做官为行义而非谋利。最后 一句因为明知改变无道社会的主张无法推行, 但仍坚持不懈,凸现了他在推行道义方面惊 人的执着。
13
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 用简洁语言概括孔子 的为人。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泽被后世
精选版课件ppt
14
一代名相诸葛亮毕生“竭股肱之 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明知 蜀国不可兴而为先帝知遇之恩托孤白 帝城,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终虽然没有实现三国归蜀的理想乌 托邦,但却成就了一个为知己者死的 忠义大儒。
精选版课件ppt
11
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 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 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 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 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 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 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 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
得肯定的。
精选版课件ppt
12
混乱无道
精选版课件ppt
8
第四则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 其杖而芸(通“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 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 问) 。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 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 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 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 掠夺性战争)“兼爱”“尚 贤”“明鬼”等。

可之之期文
以强深就化
说 是 绝 后 的 。
而 言 , 是 空 前 的 ,
、 影 响 之 远 、 原 创
流 派 风 格 之 多 、 哲
的 宝 贵 遗 产 。 这 一
先 秦 诸 子 都 是 我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资料。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也作思时国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 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 神。
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
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 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 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 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儒 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 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 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
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儒 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 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
自然的思想。认为人是邪恶的——性 恶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 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 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1【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 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 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 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 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SUCCESS
THANK YOU
2019/7/4
பைடு நூலகம்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 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 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 人对孔子的评论。
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
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之(5)?
1【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 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 “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 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 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 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 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1【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 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 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 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 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
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 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言论;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 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 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
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 中。
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 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 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 “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 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 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 代 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 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儒 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 子。
儒 孔家子(前551~前479年),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 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 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 化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