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doc

合集下载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现代教育理论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现代教育理论

浅析教学合一与现代教育理论靖江季南初中陈一平今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

我还清楚的记得20年前的10月,那时我刚刚踏进师范学院的大门,对大学生活还是很好奇,还是很新鲜时,学校的第一个大型活动——组织、学习陶行知,因为正好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

我还积极报名参加了“陶研会”。

当时的我完全是一个学生,对教学可以说完全陌生,当时的学习可以说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现在作为一个一直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近20年的我,再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研究和实践的教育问题,更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理论就像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那么朴实与真,但是那么深远!永远永远也不过时,值得学习、研究!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精神的他永远是我们的楷模!他不愧是伟大人民的教育家!今天就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一致浅谈如下:陶行知在1919年2月针对注入式“教授法”提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他把先生分成三种。

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的很形象比喻:“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

先生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

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了”。

陶行知认为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的多!这是对以前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一种挑战与创新!教师角色的一次历史性转换!现在教育理论提出: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而是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第三种先生被陶行知热讽为“热心“的先生”,“他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

陶行知反诘提出:“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他紧接着提出解决的办法:“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检测试卷 附解析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检测试卷 附解析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检测试卷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A.新民德B.移民风C.增民财D.强民体2、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A.问卷设计B.问题的形式C.答题的形式D.答案的格式3、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寅学制B.癸卯学制C.子癸丑学制D.戌学制4、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案法是()A.德克乐利教案法B.蒙台梭利教案法C.设计教案法D.五段教案法5、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元教育学6、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A.乡村教育B.普通教育C.师范教育D.职业教育7、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9、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A.难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10、豆豆妈妈将豆豆送到幼儿园后极不放心,于是,在幼儿园的监控室观察豆豆的在园表现。

2021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解析及对照

2021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解析及对照

2021年311教育学根底综合真题解析及对照我们教育学老师,将2021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分析总结,希望给广阔考生做参考,如果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咨询我们教育学QQ在线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以下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真题解析】B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勤思对照】勤思讲义教育研究方法局部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中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A. ?学会关心?B. ?生命线?C. ?中学道德教育?D. ?社会与道德教育?【真题解析】B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局部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局部:?设身处地?;第二局部:?证明规那么?;第三局部:?你会怎么办??o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真题解析】A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开展指导制度。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卷A卷 含答案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卷A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卷A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A.经述之才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D.货殖之才2、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3、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道德认知发展B.道德情感发展C.道德意志发展D.道德品格发展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5、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案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A.昆西制度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6、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7、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 8、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老马识途9、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有意义学习10、行动研究的旨归是()A.理论工作者指导实践工作者B.解决教育实际问题C.由理论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D.由实践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11、“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12、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真题解析】(1)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

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内涵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

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

“生活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其内涵为: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

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

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

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

“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

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其内涵为:“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

简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简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简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其主要内容有:
(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社会即学校”:传统学校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社会即学校”就是为了冲破这堵“高墙”,从而把学校伸展到整个社会,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与“教育”关系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与“教育”关系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与“教育”关系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与“教育”关系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1891—1946)为代表的—批爱国志士,吸收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关键字: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1891—1946)为代表的—批爱国志士,吸收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涵义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

1.什么是生活陶行知给“生活”下过定义:“‘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

显然,我们对“生活”这个概念,不能作狭义的理解。

按照陶行知的说法“生活”包括“康健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与“改造社会的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

陶行知在阐述生活教育时还说:“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

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

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曾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的学生。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理论对现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导向作用。

陶先生留学回来之后,在继承其老师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现实,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

他主张以“行动”为首,肯付出行动,才能获得只是,有了知识才能谈创造“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展开的,提倡“教学做合一”。

这是对杜威的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关联。

当时的正值帝国主义侵华,国家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广大的穷苦百姓都过着贫苦而惶恐的生活。

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当陶行知看到这个被迫对外开放的班殖民社会时,十分渴望为爱国救国运动出自己的一份力;当他见到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贫苦、愚昧、落后、麻木地受着压迫与欺凌的生活后,他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渴望通过教育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拯救祖国。

他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活动都与爱国活动相伴而生的,留学归来后,他开始推崇科教救国,把爱国救国活动与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

他开始把目光投在了乡村教育上,为普通的劳动人民创办学校。

然而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不说创办学校的经费,单是要学生放弃家里的劳作一心学习科学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代,不劳动就意味着要饿肚子。

而学生们根本交不起学费,要老师们收那些本来家里就揭不开锅的老百姓的粮食老师们又下不了手,因而如果教书的老师只识教书,生活同样就没有了保障,同样也得饿肚子。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老山脚下的小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还改地名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

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

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认为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压迫下开展师范教育,也迫使陶行知在杜威的教育思想即其他一些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切身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国家的教育思想。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测试试题B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A.“达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4、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A.泛智论B.感觉论C.天赋论D.善性论5、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在一些农村小学就读的适龄学童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学校难以维持的状况。

导致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结构B.人口波动C.人口流动D.人口质量6、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8、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9、发生在教案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评价是()A.初始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0、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

1.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教活书”、“教书活”、“活教书”)1919年9月,陈鹤琴任南京高师,授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在此期间,通过对长子陈一鸣的追踪研究,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同时创办了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2.“活教育”实验1941年,陈鹤琴创办了《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3.“活教育”理论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具体内涵如下:①做人:这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是人区别与动物所在;②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的历史,爱自己的同胞,体现了民族性;③做现代中国人: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2)“活教育”的课程论①在“活教育”课程的本质方面,陈鹤琴主张以活动课程为主,反对分科课程。

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同时,陈鹤琴也并未强调经验、否定书本;②在“活教育”课程内容方面,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学生直接进行学习。

③在“活教育”课程的分类方面,陈鹤琴把课程分为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5种活动;④按照“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而以“五指活动”做比喻,是因为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

(3)“活教育”的教学论①“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

②“活教育”教学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22612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从小聪明好学,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它不仅批判了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也对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和内容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目睹了学生埋头读书的教育情形后,对此类教育进行批判与否定。

经过思考,为了摆脱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状态,陶行知先生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先生认为,教育必须为生活服务,脱离生活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有三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这可以理解为,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激发力量。

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弥补了现在教育事业的缺陷,呼吁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血液。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我们的教育应该放到大自然中,大自然处处是教育,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更广。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社会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放入学生的教材中,使他们体验真正的生活教育。

带领教育走出学校,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优质教育。

第三,“教?W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正确的教学现象,能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的行为即是“教”,“学”即是自己有长进的地方便是学,“做”即是将行动与思想相结合。

2021-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卷C卷 含答案

2021-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卷C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1-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卷C 卷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某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观察记录表”,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

这属于( )A.半参与性、结构式观察B.半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2、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3、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A.高尚品质的培养B.雄辩技巧的练习C.优雅举止的训练D.文雅风度的修习4、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地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或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5、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A.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B.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C.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D.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6、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

陈鹤琴活教育”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陈鹤琴活教育”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陈鹤琴活教育”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作者:李燕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李燕华(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弊端基础之上并借鉴吸收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活教育”思想与生活教育思想在目的论、方法论和课程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评述.关键词:陈鹤琴;陶行知;“活教育”;“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4-0190-02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倡导的“活教育”思想积极探索了基于我国自己国情的适合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之路.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是他幼儿教育体系中最负盛名也是影响最大的理论,也是我国学者第一次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及方法体系,为改革传统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他的这套“活教育”理论中包括了目的论、方法论、课程论.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致力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近代教育弊端的批判基础之上并借鉴和吸取了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得以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与“教学做合一”,他从这几个方面诠释了生活教育的内容、目标以及方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时代文化方向的选择,不是哪位思想家灵机一动构想出来的,也不是哪位思想家照搬外国的某种模式就可以决定和奏效的.文化方向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及各种政治结构变动的结果.”[1]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就是中国近代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都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传统的教育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学校和课堂脱离了生活实际,对待“洋化教育”的全盘吸收.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他们二人的思想中,不仅体现出批判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论尝试,也积极融入了在办学实践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身体力行”的古老教学思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观点对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发作用.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共通之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但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1 “活教育”与“生活教育”目的论之比较在目的论的方面陈鹤琴指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而作为现代中国人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首先是身体的健康,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有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的基础.其次是要具备创新的精神.教育应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现今社会的发展依然要求现代人不断的创新,开拓进取.二十一世纪,世界的能源,环境,高科技都面临着激励的竞争,谁有创新谁就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面对如此的竞争与挑战,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儿童的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光要积极鼓励他们而且要努力地朝好的方向引导他们才能培养出儿童正面的创新精神.再次,还需要有服务的意识.教育工作者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助人为乐的品质,不仅仅做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新人,也要从思想上树立起为国家、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意识.最后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要有世界的眼光.现代中国的儿童不光要了解本国国情,也要了解世界形势,做一个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的新人.陶行知生活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的工具,才能表现出来.他说:“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是以生活教育为出发点.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2]2 “活教育”与“生活教育”方法论之比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方法论的原则.他吸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杜威主张“寓学于做”,学的基础是做,因而“做”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他强调所有的学习都要靠做.基于他的“做”的教学原则,他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并提出相应的步骤.首先是要实验与观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实验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实验观察是学习的基础,但不能排斥间接经验.其次是阅读与参考,再次是发表于创作,最后是批评与研讨.这四个步骤分别要求学生要先通过感官去直观地学习系统的知识,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鲜活的知识.然后阅读并研究相关的资料,融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别人的间接经验.之后才能进行自己的创作和发表.最后是师生间相互讨论学习成果,相互启发和鼓励,总结经验,臻于完善.“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的组成部分有三个:“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3]陶行知屡次强调“教学做”是不可分的,并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里面陶行知把“做”视为中心.这也体现了他所提出的“行-知-行”的发展过程.“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内涵.它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得学生能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培养了学生的素质,为改造社会打好了基础.“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教学成果,因而具有深远的影响.3 “活教育”与“生活教育”课程论之比较陈鹤琴在批判传统教育方式单纯依赖书本的弊端从而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样的活教育课程论.陈鹤琴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课程中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只能产生“书呆子”而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因而要实施活教育,到自然和社会这个活教材中去学习.到大自然和社会这个活教材中去学习就是让儿童直接去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从亲自接触中去观察并获得经验和知识.活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就是大自然和社会,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才能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能够具体体现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思想的就是他提出的“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科学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艺术活动(包括音、美、工等)和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4]“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论.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他主张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他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教育.”[5]陶行知认为我们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做合一,而不能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要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摒弃脱离了生活实际和忽视学生需要的注入式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包括了目的论、方法论、课程论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死板读书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让儿童与自然和社会接触,获取直接的知识和经验.当然,他并未绝对强调经验,只是强调书本知识应该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该能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的原则.“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陈鹤琴的“活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的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使我们的孩子如标准件一般同一化,生产出一批批在知识学习面前丧失信心的孩子.那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孩子走进去,沉浸在这种时刻伴随着沮丧和失败的知识学习中,渐渐地变得呆巴巴、冷冰冰,毫无生活的活力.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依然存在着陶行知所描写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认真吸取优秀的教育理论,使得教和学真正达到实现理想的人的目的.参考文献:〔1〕李毅,张风江.选择与裂变[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2〕〔3〕〔6〕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64-265,354-355.〔4〕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4-45.〔5〕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650.。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受惠于“开放教育”,如何在领会“开放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把握新课程的核心内涵,结合“开放教育”的探索成果,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展开富有创造创新价值的实践活动,促动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于是,我们认真学习和重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通过学习领会,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的许多论述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现代价值最大。

“创造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最先在我国提倡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时空观;“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是创造教育的过程观;针对旧教育“死读书”、扼杀儿童创造力的弊病,陶行知划时代地提出解放儿童(“六大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光辉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指引着“创造教育”路向,特别是在今天,对我们全面推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扎实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尤其具有珍贵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构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生活教育理论对改变以当今仍然存有的“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改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

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一)相同之处1.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

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创造力的基础。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所以说,习惯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还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

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很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它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两者相伴而生,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而生活也时时刻刻需要教育。

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阐述陶行知的“生涯教导”理论与陈鹤琴“活教导”理论的配合特色.【真题解析】(1)生涯教导理论作为陶行知教导思惟的焦点,分散反应他在教导目标.内容和办法等方面的主意,在杜威“教导即生涯”.“黉舍即社会”的思惟影响下,充分斟酌中国的教导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①“生涯即教导”,是生涯教导理论的焦点.其内在为:生涯含有教导的意义.从生涯横向睁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涯等于在受什么样的教导;从生涯的纵向看,生涯陪同人始终,教导也陪同人始终;现实生涯是教导的中间.教导不克不及离开生涯,教导要经由过程生涯来进行,无论教导内容照样教导办法都要依据生涯须要;生涯决议教导,教导改革生涯.教导的目标.内容.原则.办法都是为生涯所决议.而教导经由过程改革人施展其改革社会和小我生涯的功效.“生涯教导”否决的是离开生涯而以书本为中间的教导.②“社会即黉舍”是“生涯即教导”思惟在黉舍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在为:社会含有黉舍的意味,或以社会为黉舍.一方面,传统教导与社会隔断,是“逝世教导.逝世黉舍.逝世书本”.“黉舍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涯进入黉舍,但仍嫌不敷.不如拆去黉舍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黉舍延长到社会与天然.另一方面,劳动听平易近难以进入黉舍课程,社会就是“大众独一的黉舍”;黉舍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应用社会力气使黉舍提高,另一方面应用黉舍的力气使社会提高.“黉舍即社会”否决的是将黉舍与社会生涯隔断的教导.③“教授教养做合一”是“生涯即教导”在教授教养办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在为:“在劳力上劳心”,废除传统教导下劳心与劳力的分别现象,教劳心者劳力--念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念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废除只从念书.听讲究常识的教导,从做入手求常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否决注入式教授教养,教屈服于学,教.学又屈服于做.“教授教养做合一”否决的是失落臂学的教,失落臂做的教.学.生涯教导理论否决的是黉舍与社会隔断.书本与生涯脱节.劳心与劳力分别的传统教导,倡导的是生涯的.行为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导.(2)陈鹤琴“活教导”思惟的内在:①“活教导”的目标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导”最一般意义上的目标,是人差别于动物地点;而人又是生涯在特定社会汗青情况中的,是以要做“中国人”,“做中国人”表现了“活教导”的平易近族特点;进一步提出“做现代的中国人”,则使“活教导”目标进而表现时期精力,更为具体.他付与“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请求:有健全身材,有扶植才能,有创造才能,可以或许合作,要办事并理解.擅长办事.②“活教导”的课程论--“大天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归纳综合和表述.他说:“活教导课程就是把大天然.大社会作为动身点,让学生直接向大天然.大社会去进修.”这一主意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信天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天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自不雅察中获取经验常识,让天然.社会.儿童生涯和黉舍教导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接洽整体.③“活教导”的教授教养论--“做中学,做中求提高”是“活教导”教授教养办法的基起源基本则.以为“做是学生进修的基本,也是‘活教导’教授教养论的动身点”,他强调儿童在进修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运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导”教授教养的四个步调,即试验不雅察,浏览思虑,创作揭橥和批驳研究.四个步调是教授教养进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表现了以“做”为基本的学生自动进修.(3)配合点:二者都汲取了杜威适用主义教导的合理内核:起首,都否决教导离开儿童生涯和主体性,力争去除以黉舍和教室为中间而离开社会生涯.以书本常识为中间而离开现实和实践.以教师为中间而疏忽学生等弊病;其次,都充分斟酌到中国的时期布景和国情;最后,都对中国现代教导产生过主要影响,许多不雅点对当今的教导改革仍然富有启示.。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叙述陶止知的“死计培养”表里与陈鹤琴“活培养”表里的共共特性.之阳早格格创做【真题剖析】(1)死计培养表里动做陶止知培养思维的核心,集结反映他正在培养脚段、真质战要领等圆里的主弛,正在杜威“培养即死计”、“书籍院即社会”的思维做用下,充分思量华夏的培养国情,提出了那一表里.①“死计即培养”,是死计培养表里的核心.其内涵为:死计含有培养的意思.从死计横背展开瞅,过什么样的死计即是正在受什么样的培养;从死计的纵背瞅,死计伴伴人末究,培养也伴伴人末究;本质死计是培养的核心.培养没有克没有及摆脱死计,培养要通过死计去举止,无论培养真质仍旧培养要领皆要根据死计需要;死计决断培养,培养变革死计.培养的脚段、真质、准则、要领皆是为死计所决断.而培养通过变革人收挥其变革社会战部分死计的功能.“死计培养”阻挡于的是摆脱死计而以书籍本为核心的培养.②“社会即书籍院”是“死计即培养”思维正在书籍院与社会闭系问题上的简曲化.其内涵为:社会含有书籍院的表示,或者以社会为书籍院.一圆里,保守培养与社会隔绝,是“死培养、死书籍院、死书籍本”.“书籍院即社会”虽使社会死计加进书籍院,但是仍嫌没有敷.没有如拆去书籍院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书籍院蔓延到社会与自然.另一圆里,处事群寡易以加进书籍院课程,社会便是“大寡唯一的书籍院”;书籍院含有社会的表示.一圆里使用社会力量使书籍院先进,另一圆里使用书籍院的力量使社会先进.“书籍院即社会”阻挡于的是将书籍院与社会死计隔绝的培养.③“教教干合一”是“死计即培养”正在教教要领问题上的简曲化.其内涵为:“正在血汗上劳心”,破除保守培养下劳心与血汗的分散局里,教劳心者血汗--读书籍的人干工,教血汗者劳心--干工的人读书籍,使人人皆“脚脑单挥”;“止是知之初”,破除只从读书籍、听道供知识的培养,从干进脚供知识、供创制;有教先教,有教有教;阻挡于注进式教教,教遵循于教,教、教又遵循于干.“教教干合一”阻挡于的是掉臂教的教,掉臂干的教、教.死计培养表里阻挡于的是书籍院与社会隔绝、书籍本与死计摆脱、劳心与血汗分散的保守培养,提议的是死计的、止径的、大寡的战创制的培养.(2)陈鹤琴“活培养”思维的内涵:①“活培养”的脚段论--“干人,干华夏人,干新颖华夏人”.“干人”是“活培养”最普遍意思上的脚段,是人辨别于动物天圆;而人又是死计正在特定社会履历环境中的,果此要干“华夏人”,“干华夏人”体现了“活培养”的民族特性;进一步提出“干新颖的华夏人”,则使“活培养”脚段从而体现时代粗神,更为简曲.他给予“新颖华夏人”五圆里央供:有健康身体,有修制本领,有创制本领,不妨合做,要服务并明白、擅于服务.②“活培养”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皆是活的课本”,是对于此的综合战表述.他道:“活培养课程便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动做出收面,让教死曲交背大自然、大社会去教习.”那一主弛曲交针对于以书籍本为主的保守而收.所谓“活课本”是指与自大自然、大社会的“曲交的书籍”,即让女童正在自然、社会的曲交交触中正在亲身瞅察中获与体味知识,让自然、社会、女童死计战书籍院培养真质产死一个有机通联完齐.③“活培养”的教教论--“干中教,干中供先进”是“活培养”教教要领的基根源基本则.认为“干是教死教习的前提,也是‘活培养’教教论的出收面”,他强调女童正在教习历程中的主体职位战正在活动中曲交体味的获与.他还提出“活培养”教教的四个步调,即真验瞅察,阅读思索,创做刊登战批评商量.四个步调是教教历程的普遍步调,没有是板滞、分裂的,体现了以“干”为前提的教死主动教习.(3)共共面:两者皆吸与了杜威真用主义培养的合理内核:最先,皆阻挡于培养摆脱女童死计战主体性,力图去除以书籍院战课堂为核心而摆脱社会死计、以书籍本知识为核心而摆脱本质战试验、以西席为核心而漠视教死等毛病;其次,皆充分思量到华夏的时代背景战国情;末尾,皆对于华夏新颖培养爆收过要害做用,很多瞅面对于现正在的培养革新仍旧富裕开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
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陶行知生活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小学的“生活教育”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如种植、烹饪、手工制作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二
某初中的“社会生活”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
2023-10-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活教育实践方法与案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结论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应该与国际教育理念和实践接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结合国情实际
03
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功经验
生活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与挑战
0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启示
影响
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陶行知具有重要地位。他出生在清朝末期,经历了清朝的教育制度,这为他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陶行知简介与背景

杜威?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

杜威?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
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教育要伸向大自然、大社会。
提出“活教育”理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和“五指活动课程”,强调“做中学, 做中教, 做中求进步”。肯定了书本对教育的作用。
一切为儿童, 一切为教育的儿童观。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他提出,学生的“做中学”必须要和教师的“做中教”结合,才能在“做”中求得进步。
儿童是中心, 教师任务主要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而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陶行知
传统的旧教育是只听教师讲,不许学生问, 不教学生用脑与动手, 摧残了学生的生活力与创造力。传统的旧的学校教育是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应该先是“生活即教育”才能够“教育即生活”
杜威 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教育的本质
课程与教学
儿童与教师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杜威传统学校教育同儿童现在的生活相割裂, 没有给予儿童充分生活或生长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 根本忽视了每个儿童的不同能力和需要, 忽视培养儿童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前提下提出儿童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教育对生活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具有简化、净化和平衡复杂社会的功能。
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他强调最多的是“做”“儿童的六大解放”。
教师创造了学生, 学生创造了教师。
陈鹤琴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死气沉沉、腐化的教育, 存在着脱离自然、脱离社会生活与儿童实际的弊端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思想述评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思想述评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思想述评本文简要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论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体系,分析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思想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区别。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教育教学改革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老解放区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大众的教育。

一、陶行知先生生平陶行知是近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村。

1914年以第一名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先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获得文科硕士学位。

后来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并曾担任《新教育》杂志主编。

陶行知先生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力主进行教育改革。

1922年陶行知先生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人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

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北郊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

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真题解析】
(1)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

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内涵为: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

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

“生活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其内涵为: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

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

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

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

“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

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其内涵为:
“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

“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反对的是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2)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①“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是“活教育”最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而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因此要做“中国人”,“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提出“做现代的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精神,更为具体。

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全身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并懂得、善于服务。

②“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概括和表述。

他说:“活教育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这一主张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

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他还提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
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3)共同点:二者都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
首先,都反对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和主体性,力图去除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而脱离社会生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而脱离实际和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漠视学生等弊端;
其次,都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
最后,都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不少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富有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