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审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 角的企业 财务 管理创新策略
(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一 人本理念
在知 识 经济 飞速 发展 的二 十一 世 纪 , 人 力资本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提高。 从财务管理 角度分析 , 企业的每一项具体 的财务活动都 是由人来完成的, 可以说 , 人所具备 的财务知 识和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财务管 理成果 。 因此 ,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要 贯彻 “ 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 ,重视人 二 、传统财务 管理无法满足利益相关 在财务管理 中的作用 , 在理解人 、 尊重人、 信
从 利益相 关者 视 角 审视 企业财 务管理 创新
陈虹苦
【 文章摘要】 能 否 在 财 务 管理 方 面 兼顾 和 均 衡 各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将直接 影响 企业的 长远 发展 。 文 在 阐 述利 益 相 关 者 对 企 本
业财 务管 理 的 重要 性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任人的基础上 , 使财务奖惩能够激发人的积 “ 股东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 极 性,财务学习能够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在 传 统的 “ 股东 至上 ”理念 和 “ 股东 财 富 日常的交流沟通中关心财务人 员的工作和生 制。 圃 最大化”财务 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向 活 ,通过建立责权利相结合 的财务运行机 【 参考文献】 多元利益共同的转变。 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 制, 达到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人的主动『和创 生 1 张雪潇, 刘敏 . 国现代 财务管理 我 有背,其支持的一系列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造性,追求企业的不断发展 。综上 ,人本管 机制 面临的问题与创新 . 金融与经济, 都是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服务的。 这必然 理是企业顺利而有效进行财务活动的保证。 2 0 (0:1 7 . 0 71)7- 4 无法兼颐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所以,不 ( 二)财务管理 目标创新一 “ 利益相关者 2 、赵忻 .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 务 同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都存在不 同程度的影 利 益最 大化 ”
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分析
关者必须有能力又有动力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 , 常
职工、 债权人等。 财务治理是指出资者、 经营者 、 职工、 债权人、 顾 见的相机治理主体主要包括股东、 1 . 以股东为主体的相机治理 。股东控制权的 完善 客、 供应商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财权的合理有效配 置及 由此形成的权责利相对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 基 运作体现在股东大会 的职权中。对 于上市公 司而言 ,
3 . 以债权人为主体 的相机治理 。债权合约是 完善 司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财权配置 , 藉此对各利益相关 债 者特别是人力资本进行激励与约束 , 形成权责利 的相 最标准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债务人有偿债能力 , 债 对应。 公司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与约束也能促进 权人一般不加以干预 ;一旦债务人 出现财务危机 , 常见的债权人相机治理程序其实 财权的优化配置 , 激励各利益相关者根据不相对应的 权人就要申请破产。
维普资讯
权责利对财权进行再配置 , 约束各利益相关者 的权责
利益相关者爹与企业
利不对应的行为 , 进一 步配置财权 , 最终形成权责利 的相对应 , 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利益相关 者财务治理基 木框架是突破传统的股
财务治理i 制的分新 I i 几
会、 经理层 、 职工等进行财权配置 ; 外部财务治理是指
2 . 完善以职工为主体的相机治理。首先 , 职工通
其次 , 当企业绩效下 公司对债权人 、 顾客、 供应商和政府进行财权配置 , 强 过监事会进行事前 和事 中监督 ; 降, 经理人员救助不力时 , 或者 当经理人员有损 害企 调通过财务监督保证财务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 职工通过职工监事要求经理人员予 ③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的 业利益 的行为时 , 或者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员 , 或者提议 召 地位与利益 , 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 以纠正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并促进公司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制度安排。
利益相关者是指公司与其有关联的各种利益关系群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等。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资产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公司的投资者,股东的财务目标是追求投资的回报率最大化。
他们希望公司通过增加利润、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等方式,创造更多的股东财富。
2. 债权人的财务管理目标:债权人通常是向公司提供债务融资的金融机构或个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确保债权得到偿还和利息收入的稳定。
他们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公司的审计和风险评估等手段,保护自身的利益。
3. 员工的财务管理目标:员工是公司内部的劳动者,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追求稳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公平的报酬和职业发展机会。
4. 客户的财务管理目标:客户是公司的销售对象,他们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高的产品价值。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保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价比,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5. 供应商的财务管理目标:供应商是为公司提供原材料、设备和服务的商业伙伴,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与公司的合作,获得稳定的订单、合理的价格和支付的及时性。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建立公平、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6. 政府的财务管理目标:政府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监管机构和税收主体,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高税收收入等。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公司社会责任,配合政府监管,确保税收合规和社会稳定。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篇: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经营不仅需要科学管理以使资金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而且需要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决定资金运动的“权力”更合理地配置。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财务评价机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该机制的运行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机制企业财务治理不是僵化的制度框架,而是运行机制的集合,更是治理主体间互动的过程。
财务治理模式下的企业财权配置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活动,而要想保证这些活动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则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来进行调节和规范,即要有一套合理的财务治理机制作保证。
一、财务治理机制的一般原理财务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财务评价机制四个方面。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财务治理系统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它是实现财权合理配置、提高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财务决策机制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进行财务治理时,能反映其财务治理能力大小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所拥有的财务决策权的大小,财务决策是企业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公司财务治理机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按照决策重要性的不同,可将财务决策分为战略性财务决策、战术性财务决策和业务性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是财务决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
财务决策是决策者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运用专门的财务方法做出的关于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规划。
财务决策的过程涉及企业的多个职能部门与人员,最终决策是在各种决策方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确定,是相关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财务决策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财务决策必须按照决策的程序经历相应的环节,而不能由最终决策部门直接做出决定。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分析摘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步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初,利益相关者理论向“股东至上”理论提出了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逐渐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所取代。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概念基础上,描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加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财务治理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14—02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概念(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含义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
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
企业财务权利包括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对企业财务权利分配的一套制度安排称为财务治理。
在一个企业中,谁拥有最终的收益要求权,谁拥有投资权,谁来行使筹资权,财务预测权和财务决策权归谁掌握,谁对财务运行实行监督等,这些都是企业财务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收益权和控制权的行使中,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间虽然存在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企业财务治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收益权的公正配置和财务控制权的适当行使,使企业合约得以顺利履行,并使相关者共同利益在合作博弈下达到最大。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内容1. 财务治理的主体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收益权的分配和财务控制权的行使,实质上是通过企业内部财务机制及其制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进行的。
这些制度安排包括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财务控制权的分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上)2010-9-29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企业的财权不应归股东和经营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中。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仅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银企关系,财务治理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投入的资本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比如设备、厂房等。
由于这些资产具有专用性与可抵押性,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由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承担,按照风险与权益相匹配的原则,出资者便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在此理论影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把内部治理结构简单地抽象为股东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关注的是如何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配置财权,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始终强调股东权益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美国兴起的“敌意收购”运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影响,美国28个州改革了公司法,在立法上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
从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得到了发展。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那些投资于法人财产的利益相关者享有法人财产的权益。
除了股东以外,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都为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样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所以,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是不合理的,股权的运用应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
当时,作为一个术语,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
浅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
财务治 理是公 司治 理 的核心 财务治理 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财务 治 理 ,一般指财务内部治理 ,尤其是特指财务治理结 构 ,即由企业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理层 、监事会 等权 利机构 对企业 财务权 利进 行配置 的一 系列 制度 安排。广义财务治理 ,一般是 指企业财务共 同治 理 ,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企业财务进行 治理 ,可定义为 : 以协调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 用 间财务关系、平衡财务权利的一套正式 的、非正式 的制度或机制。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 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 ,在强调利益 相关者共 同治理前提下 , 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 等机制 ,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 机 制 、行 为 的安 排 、设 计 和规范 。 公司治理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就企业所有权 ( 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达成的一项契约。 财务治理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企业财权 ( 包括财务 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而企业所有权 的核心是企业财权 ,因为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 与内容来看 ,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 权的安排 ,其核心部分都在财务方面,企业剩余的 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 , 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 制权 。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 ,公司法 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 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的配
( )利益相 关者 分层财 务治理 结构 一
和多种形式偿还债务 , 对部分债务进行延期处理或
’
与股东利益导向的 “ 股东单边治理”的财务治 理结构不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强调利益相关者 共同参与财务治理和管理。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是建立在谈判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利益相关者的谈
公司财务治理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
出现 的问题 ,主要 是 因为公 司在 财权 配 置 中存 在 不合 理。最 佳 的财权 配置 应 该是 形成 财务 决策权 、财 务执 行权 和 财务一 个 环 节 中 的制 衡 性 受 到 破 坏 , 会 出现权 力黑 洞 。 则 要 完 善 公 司 的 财 权 配 置 还得 以 “ 益 相关 者 ” 逻辑 出发 , 以下 几 利 的 从 个 方面 人手 :
( 传 统财 权配 置:资本雇 佣劳 一) “
动” 逻辑
由 于我 周 的 经 济体 制 是 从 计 划
经济 向市场经 济转轨 ,国有 企业虽 然 完成 了公司制 改造 .但 仍保 留了国家
对企业 的所有 者地位 的不动摇 。国有 企业 的股权结 构中 .凰家和法 人持股
工 。他 们也可能 包括供应 商 、 出借 人 、 合 作伙伴 、 当地的社 区 、 治 、 政 倡导 群
业财 权进 行台 理分 配 . 以形 成 一种财 务激励 和约 束机制
产权 是财产 权 力的简 称 , 包括 所 有投 和 占有权 、 使用 权 支配 权 、 益 收
二、 企业本 质和财务 治理
权等一 系列权 力。这些权 力可 以大致 分 为两 类 ,收 益索取权和 控制权 。其 中 收益 索取 权 是 产权 的 核心 和 本 质 所在 。占有权 、 用权 、 使 支配 权的实 质 是控 制权 . 是为 了保证 收益 索取 权 的 实现 。国内外学者 的观点基 本上是从
1 善股 权 结 构 , 止 “ . 完 防 内部人 控
造 成 了 公 司 财 务 治 理 机 制 成 为 政 府
= 预下 的经 营者控 制 。在 我 国 《 司 f : 公 法 》 , 财 权 的配 置 有 很 明 确 的规 中 对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更加理性的商业环境中,公司的财务治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还涉及到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治理的责任和作用。
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分类1、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或项目拥有权益的组织或个人,这些组织或个人可以影响该企业或项目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需要进行营销,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经营效率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声誉。
因此,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2、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不同的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根据其参与利益分类,也根据其信息披露分类。
三、利益相关者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1、股东和投资者股东和投资者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参与公司决策,通过对企业治理深入了解,确保企业发展平稳。
另外,股东和投资者也可以从企业中获得回报和利益,并要求企业依据股票市场价格给出相应的利润。
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公司披露真实和透明的财务数据对于投资者做出决策至关重要。
2、员工员工是企业财务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参与企业治理和生产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因此,企业应该包括并激励员工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3、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企业要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因此,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意见,及时反馈及就有关问题作出响应。
4、社会企业是社会主要的经济组织单位之一,在它的经营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的财务治理也应该体现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治理的责任1、股东和投资者的责任股东和投资者应该对公司财务治理和决策过程进行更好的监督和协调,确保公司合法、公正、公平和透明地进行经营活动。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公司治理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公司治理研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在各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也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和规范。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进行了解。
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影响或被影响公司行为及其成果的人或组织。
这些人或组织不仅包括股东、经理和员工,还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供应商、媒体等各种利益关系人。
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公司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指的是对企业责任的解释和探索,企业应考虑到所有与其活动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那些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这是一种“双赢”的理念。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单单为了股东利益,还应该将其他利益相关者带入考虑,制定合理策略,实现“共赢”。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1.完善公司决策机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不再是由股东单独掌控的,而是与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掌控企业,每个利益相关者均可通过各种决策机制参与公司决策。
例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制,将股权监管、合伙决策机制等结合起来,完善公司决策机制。
2.提升公司社会形象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活动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推出可持续、公正的方案,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公益活动等形式,企业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帮助企业建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企业品牌价值。
3.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性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应该保持合作关系,透明决策和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建立信息公示机制,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对公司治理的分析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认为,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因为企业的财产是由出资者投入的资本形成的,这些资本以物的形式沉淀下来,构成企业信用担保的基础,从而出资者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那么理所当然的应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在经济学上就表现为股东权益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终极目标。
这种以股东权益为唯一标准的看法是基于物的财产权的熟悉。
所谓财产权就是对所拥有的实物资产具有占有、使用、处置及收益等一系列权能,假如有产者把他们的实物财产投入到公司,那么公司财产的一切权益均属于股东。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不同要素提供者组成的一个系统,股东仅仅是资本的提供者,除此之外,供给商、贷款人、顾客,非凡是公司职工对企业都做出了专门化的非凡投资,他们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对他们的影响和对股东的影响一样,因此,公司经营是为公司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
为此,就应当让利益相关者享有公司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
所以,公司治理框架中应该给那些向公司提供了“专用性资产”的人的位置,其中也包括雇员。
美国普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莱尔强烈主张利益相关者应进入公司治理,其观点是:公司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企业财富创造性活动中做出非凡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投资并不仅限于股东,供给商、贷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雇员往往都做出了非凡的投资,这些投资的价值在极大程度上依靠与那家公司的持久的关系。
熟悉到公司是一种治理和治理者专业化的制度安排,会促使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雇员、贷款人、供给商或者其他人都可以做出专业投资,这些投资与股东们的投资一样面临完全的风险。
所有在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中做出非凡投资的各方,都事先假定并期望他们能从企业内部这些资产的联合运用所创造的利润中获得相应份额的收益。
波特也提出了与此类似的主张,认为应鼓励长期职工所有权,鼓励公司董事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应该给予主要顾客、供给商、融资顾问、职工和社区代表等在董事会的发言权。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公司根据其治理结构来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要求,合理地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以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确保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与公司整体目标相一致,并确保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公平地分享公司的利益。
公司的股东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最大化其投资回报率。
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确保公司的财务决策能够增加股东的财富,例如通过支付股息、实施股票回购、提供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来回报股东的投资。
公司的管理层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确保公司能够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公司的市值。
管理层应当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财务策略和决策,使公司能够获得稳定的盈利并实现持续增长。
管理层还应该积极管理公司的风险,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长期竞争力。
公司的债权人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债权人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确保公司能按时偿还债务,并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
债权人通常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并据此决定是否提供贷款和债券投资。
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并提供可靠的信用保证。
公司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例如员工、供应商和顾客。
员工希望获得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供应商希望获得公平的合同和付款条件,顾客希望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确保公司能够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维护公司与他们之间的良好关系。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股东的投资回报、管理层的长期发展和市值提升、债权人的债务偿还和利息收入、员工的薪酬福利、供应商的合同支付和顾客的产品服务。
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要求,制定合适的财务策略和决策,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利益。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一、引言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势和限制四、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应用五、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公司治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公司治理是管理公司的方式,包括确立公司目标、决策过程、相互关系和监督机制。
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关注的是股东利益,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则拓展了治理者的视野,关注组织内外所有相关方的权益。
本文旨在研究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分析其优势和缺陷,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其应用。
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在公司治理中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模式。
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公众等。
相对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
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管理人员不仅要考虑股东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势和限制1.优势(1)扩大公司治理视野。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考虑到环境和社会责任,使公司更具可持续性。
该治理模式有助于预防恶意行为、提高决策质量和企业形象,并创造更多的长期价值。
(2)加强股东治理。
虽然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但股东仍然是公司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使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相互连接,有利于股东实现其经济利益目标。
(3)提高公司形象。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鼓励企业以人为本、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业务,包括协调组织内和组织外的利益关系。
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2.缺陷(1)决策过程较为复杂。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中,要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利益,决策过程可能会变得复杂和耗时。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公司治理是每个公司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
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公司,最大程度地提升公司的价值。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其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公司的影响。
一、什么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确定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决策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治理策略的理论框架。
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和管理层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公众等。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治理应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从股东利益出发。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可以发现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1.制定公司治理政策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应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应只注重股东利益。
因此,公司可以制定透明、公正、合理的治理政策,满足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保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2.构建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公司治理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公司的发展。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期望,可以促进公司和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
3.规范利益相关者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公司治理必须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范化。
例如,股东应遵守合法合规的要求,员工应注意保护企业机密,管理层应保持透明度,政府应当制定科学的监管政策。
通过规范利益相关者行为,可以有效地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
4.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可以被应用于企业形象的建设。
通过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公司可以设计更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这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增强公司的品牌价值。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摘要:公司财务治理作为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配置财权,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产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基本逻辑入手探讨其财权配置问题。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策略一、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一系列契约组合企业理论将企业解释为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关于“谁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从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开始,已有许多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如“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向企业贡献了专用资产,以及作为既有成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等。
我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向企业贡献了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社会公共资本的组织和个人。
这些组织和个人之所以将各自的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组合,是因为他们相信,合作生产的收益会多于他们各自独立生产的收益,或者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生产要素若不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就无法进行生产。
如果用P 表示每个自然人或组织的生产收益,用TP 表示企业和合作生产收益,则有“TP=P+△P”,△P即为企业生产产生的增加合作收益。
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体,而不仅仅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集,不仅包括着提供了财务资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包括着提供人力资本的经营者和职工。
“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力资本不仅是创造财富和增加价值的主体,而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资本主义传统的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生产工具,如今事实上正由劳方所掌握,因为那些工具在他们的脑子里和指头上”。
由于任何企业都具有嵌入社会网络的特征,其在存续的过程中,必然依赖于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其发展壮大必然依赖于供应商的供给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等因素,所以在企业的合约关系中同时应包含公共资本供应者的政府和提供市场资本的供应者和顾客.由此可见,企业的契约关系是包含着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供应商、顾客等一系列合作关系的组合,是多个参与者通过各种契约而自愿结合的组织,每个参与者通过提供要素,获得对企业特定形式的索取。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摘要】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议题。
在现代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必须突破“股东至上”和“利润最大化”逻辑,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
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要求在公司治理上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共同治理又要求相适应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而这样的公司财备治理又具有结构上的动态性、内容上的层次性及目标上的不可操作性。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财务管理财务治理机制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3)一、前言 (3)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的提出 (3)三、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维护 .. 41.工人运动使企业逐步重视职工的利益 (5)2.消费者维权运动使企业逐渐重视顾客的利益 (5)3.环境保护运动使企业开始关注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四、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特征 (5)1.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结构具有动态性(5)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内容具有层次性(6)3.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6五、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设计 (6)1. 财务收益分配机制 (7)2. 财务决策机制 (7)3. 财务监督机制 (8)4.财务评价机制 (8)六、利益相关者各方财权配置 (9)1. 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财权配置 (9)2. 公司经营者与分部管理者之间的财权配置 (12)七、结语 (13)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一、前言近年来,在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人们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这些企业外部的制度和规范融入公司治理和战略流程,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出自于个别管理人员的社会良知和美好愿望。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决策流程、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度等方面的安排和规范。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公司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管理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债权人、顾客等。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期望和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股东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其最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实现自身投资的最大化收益。
股东通过持有股份获得公司利润的分红,同时也通过股票的升值获得资本收益。
股东希望公司能够稳定增长,并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水平,以实现股票的价值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股东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主要包括:高效的投资决策、合理的融资策略、科学的股利政策和良好的资本运作。
管理层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其财务管理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层作为公司的代表,其最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增加股东权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层需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水平以及公司的创新能力等要素。
管理层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决策和资本配置,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并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运营和发展。
管理层还需要制定合理的企业治理政策,保护股东利益,提高公司价值。
员工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员,其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围绕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员工希望公司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同时也希望公司能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制。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保持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定增长,提供稳定的薪酬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也有其特定的财务管理目标。
投资者和债权人希望公司能够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确保其投资或债权的安全和回报。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到公司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和利益,包括股东、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会公众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因此对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于股东来说,他们希望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持续盈利,增加股东权益;对于职工来说,他们希望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保障员工的福利和薪酬;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希望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保障合作的公平和稳定。
公司治理结构应当确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需要确保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保障利润的持续增长。
这要求公司做到以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同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的回报。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业务扩展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强化对公司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要求公司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公司受到外部监管机构、股东、投资者等的监督,并接受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注重社会责任,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纳入到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之中。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需要注重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保护,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
这既包括公司在财务支出上对健康、环保、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公司在财务收入上的合法纳税和公平竞争。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确保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持续盈利,增加股东权益;二是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确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强化对公司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四是注重社会责任,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纳入到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之中。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权责分配、信息并不对称的管理过程,是一种有效的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管理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效果。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探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公司经营活动承担利益风险的各方,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公众等。
公司治理通过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监管机制,确保公司管理层忠实履行职责,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利益。
在实现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以实现企业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对财务管理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以增强市场信心,推动公司储备资金、提高资本回报等,以满足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股东权益包括投票权、信息公开的权利和纳入监管机构的刚性限制等。
此外,公司治理还应制定了完善的盈余分配政策,包括股息分配、资本回报等,以刺激股东的投资热情,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债权人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公司治理结构应制定健全的债务偿还政策和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合理的融资方案,确保债权人资金得到及时归还和稳定的流动性保障,提高债权人的信心和满意度。
员工是公司的实际承担者之一,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员工享有充分的工作保护、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以维护员工利益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应建立激励制度,确保员工利益得到最大化和共同体意识的增强,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是公司的另一重要承担者,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客户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公司应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确保企业诚信经营,开展市场维护工作等措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口碑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6).
[8]沈红波.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弱化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0).
(三)财务控制权相机配制银行对企业财务的干预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降低贷款风险并维护银行作为企业债权人的财务利益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财务控制权的相机配置来让银行部分享有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因为财务控制权是所有权的核心内容,笔者借鉴张维迎先生(1996)描述公司所有权状态依存的例子来解释说明。设x为企业总收益,p为股东最低预期收益率,W为应付员工的合同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本金加利息)。如果企业处于W+rW+r+p,则经营者就是支配者。从事后财务收益状态来看,公司所有权分配是动态的、相机的。从财务方面来说,当企业债权人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也就是W
[12]徐铁祥,蔡碧红,肖俊.公司治理与财权安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13]徐联初,肖晓光.银行对企业控制权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J].金融研究,1999,(8).
责任编辑:王岩云
责任校对:何 军
Stakeholders and Financial Governance of Companies
[9]王继祖.美国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10]张精华.德国市场经济体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11]【瑞典】E伯格洛夫.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及政策含义[A].【日】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Li Shuqin1, Zeng Junping2
(1. Accounting School, Shijiazhuang Economy School,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Finance Office, Hebei Costal High speed Road Management Department,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二)银行对企业具有经济上的监督控制职能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85)研究发现,银行对企业具有鲜明的控制能力,即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或股东可以通过明确或默认的契约直接或间接地部分控制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贷方的控制可以在合同上明文规定,也可以表现为拒绝企业的贷款。作为股东的控制可以通过董事选择程序进入董事会,也可以通过拒绝进一步提供资本的方式来实现。银行对企业经济上的控制要求主要源于银行经营金融产品的高风险性。事实上,银行在竞争中的风险是借出去的钱有可能不能按时收回,导致本息偿付危机,而支付危机又常会导致银行破产倒闭。所以,为了防范风险,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非常关注,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控制来促使企业向经营好、效益高的方向上发展。银行对企业实行的是相机控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预企业的日常活动。银行平时只是收集信息,只有在批准贷款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银行作为债权人的作用才是重要的。尤其是在经济形势恶化时,银行会强化对企业的监控,通过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调整结构转产革新,或者清算企业资产,重新安排债务,以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和收益。 #p#分页标题#e#
[4]Clarkson.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1).
[5]伍中信.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J].会计之友,2001,(4).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银企关系;财务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54-05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投入的资本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比如设备、厂房等。由于这些资产具有专用性与可抵押性,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由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承担,按照风险与权益相匹配的原则,出资者便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在此理论影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把内部治理结构简单地抽象为股东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关注的是如何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配置财权,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始终强调股东权益的保护。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企业的财权不应归股东和经营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中。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仅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昌彦.日本主银行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2]樊光鼎.银行与企业的产权融合及银行参与公司监控问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6).
[3]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 :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20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美国兴起的敌意收购运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影响,美国28个州改革了公司法,在立法上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从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得到了发展。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那些投资于法人财产的利益相关者享有法人财产的权益。除了股东以外,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都为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样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所以,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是不合理的,股权的运用应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资金来源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企业很难单独依靠有限的内部资金来获得发展。所以,外部融资成了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企业外部融资一般又分为两种模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直接接触,根据协议的条件直接融通资金,其表现形式一般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为媒介来进行资金的融通,表现形式为企业从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那里贷款以获取资金。
五、结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企业应由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银行有理由参与到企业的治理活动特别是财务治理活动当中去。但在我国,很多时候银行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银行在与企业的交往中总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中体制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一直以来都低估了银行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银行在企业财务治理和监督上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转变这种观念,让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但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控制,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三、银行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除了为企业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外,在客观上还具有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可以说,银行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银行在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企业实际中可运用的外部筹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银行借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三种。虽然股权和债券融资具有很多优点,但企业真正想运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就拿股权融资来说,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企业上市条件过于苛刻,门槛较高,每年真正能符合条件从而被主管部门批准上市的企业并不多。另外,企业从完成改制到成功上市,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但企业的融资需求却是相当紧迫的,资金不能迅速筹集到位会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错过良好的机会,而且,企业发行股票要求对市场公开信息,这有可能暴露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债券融资运用情况也不见得比股权融资乐观。目前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寥寥无几,除了和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原因有关外,债券融资本身手续复杂,条件苛刻,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银行一直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提供者。
Abstract: The stakeholder theory shows each stakeholders should have equal opportunity to enjoy the residual claims and control over property rights of enterprises owned by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should not be exclusive, other stakeholders can participate in corporate financial governance. Commercial banks have served as the largest creditor and the important stakeholder in business. Banks participating in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enthusiasm for investment banks, but als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the operator and suppress internal control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use of corporate debt financing and ultimately form the health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