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1:5万化探规范

1:5万化探规范
c.根据已掌握的前人在本测区内进行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或岩石测量等情况,选择在本区进行1:50 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考虑在1:50 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勘,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区进行方法试验;
4.2.5 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般可采用地形图定点。先在1;25 000或1:50 000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o.5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o.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如在某1:50 000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点的编号如图1所示。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c.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km2。点线距为100×20m~500×20m。
附录F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参考件)61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置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置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注在图上。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D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XX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比例尺1:50 000目录目录 ...................................................................... 前言 ................................................................... I I1 范围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3 总则 (1)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1)3.2 工作程序 (1)3.3 基本准则 (1)4 资料收集与利用 (2)4.1 地形资料准备 (2)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2)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 (3)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4)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5)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5)5 野外踏勘 (6)6 设计编审 (6)6.1 设计编写 (7)6.2 设计审查 (7)7 调查内容 (7)7.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调查 (7)7.1.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7)7.1.2 地质构造调查 (12)7.1.3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3)7.1.4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7)7.2 区域矿产调查 (19)7.2.1 目的与任务 (19)7.2.2 异常查证与一般调查内容 (19)7.2.3 矿产检查 (21)7.2.3.1 概略检查 (21)7.2.3.2 重点检查 (22)7.2.4 区域矿产调查应提供的资料 (22)8 矿产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23)9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 (23)9.1 资料整理 (23)9.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5)9.3 野外验收要求 (25)10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26)10.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 (26)10.2 成果图件编制 (27)10.2.1 地质矿产图编制 (27)10.2.2 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图编制 (28)10.3 报告编写 (28)11数据库建设要求 (28)11.1 原始资料数据库 (29)11.2 最终成果数据库 (29)12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29)12.1 提交资料要求 (29)12.2 成果评审要求 (29)12.3 资料归档要求 (3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31)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4)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8)前言本技术要求附录A-C是规范性附录。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一、背景介绍: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我国地处多山地带,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剧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我国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超过5万处,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

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排查、验收和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二、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意义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是为了规范地质灾害调查、勘查、防治和监测预警等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地质灾害项目进行评分,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三、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1.地质灾害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方面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地质灾害勘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发育规律、危害程度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地质灾害勘查成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防治、地质灾害搬迁、土地整治等,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持续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做好防范。

四、实施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效益实施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质量和效益。

通过评分标准,可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DD 2019-09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试行)

DD 2019-09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9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co-geological survey (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目的任务 (2)4.2基本要求 (2)4.3工作量定额 (2)5 设计书编制与审查 (2)5.1资料收集 (2)5.2资料整理分析 (4)5.3野外踏勘 (4)5.4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4)5.5设计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4)5.6设计书审查 (4)6 调查内容 (4)6.1一般调查内容 (4)6.2不同类型区特殊调查内容 (5)7 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 (5)7.1遥感调查 (5)7.2地面调查 (6)7.3剖面测量 (6)7.4地球物理勘探 (7)7.5钻探.. (7)7.6分析测试... .. (7)7.7动态监测 (8)8 生态地质评价 (8)9 数据库建设 (8)9.1基本要求 (8)9.2建设内容 (9)10 成果编制 (9)10.1图件编制 (9)10.2报告编制 (9)11野外验收与审查 (9)11.1野外验收 (9)11.2成果审查 (10)11.3资料归档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态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态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臵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 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臵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臵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注在图上。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调查区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野外工作方法主要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011―1991,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技术要点:①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取样密度为4-5个点/km2,采样物质为基本代表基岩成份的较粗粒级岩屑物质,截取–10目―+60目粒级段;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采自残坡积层,采样深度视残坡积层发育程度而定。

调查区采样物质以水系沉积物样品为主,局部山顶和山坡水系不发育地段以岩屑样品代替。

i.采样布局原则①采样布局以合理为原则并兼顾均匀性。

②水系沉积物样品主要布设于一级水系和二级水系上,以及三级水系的上游。

③平均采样密度确定为4-5个点/km2。

ii.样品采集①采样点的布设使用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以1km2的方格为采样大格,再将大格分成0.25 km2的四个小格作采样单元,编号顺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标号为A、B、C、D,如002A1。

采样点要在保证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均匀分布,并使可采面积内不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不合理的空白小格,保证每个采样大格都有采样点分布,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小格子中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

采样点主要布设在二级水系的上游区段和一级水系沟口,当一级水系较长时,在水系中间可再布置采样点,使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在0.25-0.125 km2之间。

在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的山坡或山脊上,无法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时,可在采样格内沿同一等高线3-5处采集残坡积层岩屑样品,采样深度视残坡积层发育程度而定。

②样品的采集a、采样点位的确定野外定点采用GPS结合1∶5万地形图定点,并采用连续航迹监控。

GPS在使用前,利用图幅内国家等级三角点坐标或当地GPS偏差校正值对GPS进行坐标校准,使GPS坐标与1∶5万地形图坐标偏差≤15米。

校正后,对所有GPS 进行一致性试验,使GPS间系统偏差小于5米。

定点时要使GPS坐标达到稳定后再读取坐标,野外定点误差小于30米。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15个 图 幅约 6万 k 8 m 的调 查 工作 。 取 2 总 长 度 不 少 于 20 m。 采 0k

般应 在正式 进行 野外 工作前 完成初 步
幅 一3幅联测 的形式 , 工作 周期 为 2年。 项
本 文是 对 我 省 1: 5万 矿 调 野 外 工 作 方 法
三 、 球 化 学 调查 地
类) 和推断有找矿 前景的物探 、 化探 、 感 遥 点( 包括新发现 的以及群 众报矿点 ) 民采 、
点 、 窿等 都 应 进 行概 略检 查 。 老
基 、 线采用经纬仪测 量敷设 。采样 异 常( 测 乙类 异常 ) 已知矿 床 、 , 矿点 及矿 化
四、 地球 物 理 调 查 ( ) 5万 地 面 高精 度 磁 测 工 作 一 1:
题 , 为黑 龙 江 省 政 府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管 理 、
4 m ~ 60 0k km 。
五 、 感 遥
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 力提供基础保 障 , 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 的投入 产出效益 、 促
21: 万 区域 矿 产 地质 调查 观 察 路线 . 5
1: 5万 矿 调 中 的遥 感 工 作 主 要 是 遥 遥 感 地 质 解 译 应 贯 穿 于 1: 5万 矿 调
1 异常进行剖面性检查 ; 已知 和新 发现的 粒 级 为 一0 目。 对
矿床 、 ( ) 矿 化 点及矿 化蚀变 带等 , 行查 进
证工作 。
二 、 础 地 质 调 查 基
( ) 作 方 法 一 工 沉 积 岩 : 用岩 石 地 层 方 法 填 图 。 采
检查 工作一 般遵 循地 质踏 勘 、地表

主 要 工 作 内容
1: 5万 区 域 地 质 矿 产 填 图 ; 5万 lO , 1: O g装塑料瓶长期保存 。 选择分析 7 ~ 种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调查区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野外工作方法主要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011―1991,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技术要点:①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取样密度为4-5个点/km2,采样物质为基本代表基岩成份的较粗粒级岩屑物质,截取–10目―+60目粒级段;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采自残坡积层,采样深度视残坡积层发育程度而定。

调查区采样物质以水系沉积物样品为主,局部山顶和山坡水系不发育地段以岩屑样品代替。

i.采样布局原则①采样布局以合理为原则并兼顾均匀性。

②水系沉积物样品主要布设于一级水系和二级水系上,以及三级水系的上游。

③平均采样密度确定为4-5个点/km2。

ii.样品采集①采样点的布设使用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以1km2的方格为采样大格,再将大格分成0.25 km2的四个小格作采样单元,编号顺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标号为A、B、C、D,如002A1。

采样点要在保证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均匀分布,并使可采面积内不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不合理的空白小格,保证每个采样大格都有采样点分布,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小格子中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

采样点主要布设在二级水系的上游区段和一级水定点时要使GPS坐标达到稳定后再读取坐标,野外定点误差小于30米。

野外采样点,均需留有固定标记,标记需使用红漆和红布条,标注或系在与人平视平行高度内,标注采样点编号。

当近处无处标记时,在附近可标注处标注,并用箭头指示,注明目估距离。

采样人员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对采样点进行优化,并在记录卡上注明。

b、采样部位采样部位要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间歇性河流或干涸的河道应在河床底部采样,湍急的河流应选择在水流变缓处、停滞处、转石背后或河道转变内侧等有利于水系沉积物沉积处采样,对于宽缓河流应横切河道多点采样组合成一个样品。

采样时避开厂矿、村镇、公路等可能带来污染的地段,确保样品质量。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质量评估部分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质量评估部分

关键词
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是对每分析批 次、 每人、 每天分析质量按控制界限要求, 所进行的 实时控制, 以判断分析人员的素质、 环境、 试剂材料、 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及受控状态等。
其它地质矿产样品严格隔离。在大批量样品加工 前, 我们对化探样品进行了无污染加工的最佳条件 试验。以保证样品加工粒度满足 《规范》 0.074 mm (200 目) 的要求。 3.2.2 工作部署
3.2.3 分析方法及摘要
96
栗忱: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
第2期
Cr、 Cd、 Ni、 W、 Co、 Cu、 Zn; 固体缓冲剂-二次摄谱发射 光谱法 (ES) 检测元素: Ag、 Sn;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
检测元素: As、 Sb、 Bi、 Hg; 泡沫塑料吸附-等离子体质 谱法(ICP-MS), 检测元素: Au。方法概述见表 1。
2017 年
新疆有色金属
95
DOI:10.16206/ki.65-1136/tg.2017.02.034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
栗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测试中心
摘 要
逐条解读规范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乌鲁木齐
830026)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的内容最终以质量评估报告体现。本文以编写质量评估报告的主要部分列出, 地球化学 普查规范 质量评估
3 质量评估报告
3.1 任务来源 品的加工及 16 个元素的检测任务均由 xx 实验室承 担。 XX 单位的化探样品 XX 件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式报告。 我所在接到样品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分析方案, 从样品加工、 分析测试、 质量监控均按 《地球化学普 查规范 DZ/T0011-2015》 ( 以下简称 《规范》 ) 中的要求 严格执行。 根据 XX 单位 XX 年双方签订的合同, xx 项目样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11-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比 例 尺 1:50 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 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 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 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 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 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 —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 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 a. 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 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 矿田 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l:100 000、 1:200 000 或 1;50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 点/km 2、(0.25—1 点) /km 或(0.04~0.08 点)/km ; b. 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 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 以及根据化探、 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 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 地球化学特征等。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 尺为 1:25 000—1:5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 点)/km ; c. 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 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 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 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 0.n 平方千米或更小一一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1:5 000~1:10 000 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 个点)/km2,或>200 点/ km2。 点线距为 100×20m~500×20m。 2.2 地球化学普查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规范所指的地球化学普查,即是 2.1 中 b 类性 质的工作,它是在 1:200 000 区域化探、航磁和小比例尺地面物探圈出的异常分布区和找矿 有利地区,以及 1:200 000 区域地质调查圈出的成矿远景区(带)中开展的矿产普查工作。是 一项承上启下性质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作选区内已圈出的各类区域性异常及成矿有 利的远景区, 进一步圈定寻找目的物的靶区, 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进一步开展化探或物探工作的详查地区。 2. 3 就找矿目的而言, 在已完成第二代 l: 200 000 区域化探工作的地区内, 对于 1: 200 000 区域化探无异常反映的地区或虽有异常反映但和找矿无关的地区,一般不需要作进一步化探 普查工作。在一些有异常显示的地区需要作进—步化探工作, 但也不是都需要部署 1: 50 000 化探普查。有些 1:200 000 化探局部异常经异常检查后即可直接部署工程验证,有些局部异 常经异常检查后虽不能直接部署工程验证,但可以先采用 l:200 000 化探单点样分析的办法 以提高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密度。如果从单点样分析资料中已能提出作详查的测区时,也 就不需要部署 1:50 000 普查化探。只有当作单点样分析以后,仍出现如下情况时,才需部 署 1:50 000 化探普查。 a. 1:200 000 化探中出现成片密集的异常群或地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 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 差在图上不大于 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 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 (1:50000和1:250000) 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0130.4-2006 DZ/T0130.5-2006
2008年12月北京
主要依据:
DZ/T0130.4-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4部分:区域地 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00000) 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DZ/T0130.5-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5部分:多目标 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样品化学 成分分析
XL =X0 + kS0
式中: XL ——为区别背景或空白值的最小测量值; X0 ——为空白试液或试料测量信号值的平均 值,空白测定次数一般为12次; S0 ——为空白试液或试料测量信号值的标准 偏差; K——为根据选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常数, 一般选为3。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常用浓度(CL)表示:
CL =(XL-X0)/r=(kS0)/r
(2)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 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程序和方案。
(3)可以选用的控制技术方法有: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选择。 ⊙使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或控 制样品进行内部的质量控制。 ⊙接受或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试 验和能力认证。 ⊙使用相同和不同分析方法进行 重复性试验。 ⊙制作质量控制图表。
50000地球化学普查配套分析方法元素个数icpoes19babecocrcufelalimnnbnimoppbsrthtivzncdcesgfaas10lf10种方法33序号分析方法分析元素au2以icpoe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icpms16babebicdcoculalimonipbsbsrthuwxrf10crfemnnbptivyznzragbsncesgfaas7种方法33序号分析方法分析的元素au3以icpm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xrf18bacocrcufelamnnbnippbsrthtivyznzragbsncesgfaasli9种方法31序号分析方法分析的元素au4以xrf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aas11agcdcocufelimnnipbsrznagbsncesgfaas7种方法22序号分析方法分析元素au5以aa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4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1准确度的控制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一个调查区应有1~2条横穿不同构造带详细路线地质剖面, 着重研究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如大型构造变形、主要断裂 带性质、规模、物质组成、结构,各种面理、线理的产状, 相互关系,活动时代等等),采集必要的构造岩测试样品, 为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资料依据。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 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岩侵入岩单元和变质岩填 图单位一般至少要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可按 联测区布署,一般一个填图单位应有2~3条剖面控制,比 例尺一般不小于1∶5000。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 面,也可部分或全部引用。 为确保剖面精度,凡剖面线上浮土掩盖较多又难以短剖面 平移拼接时,应使用必要的工程予以揭露。
成果编审
• 地质图件是区调成果的集中体现,要精心编绘,作到客 观准确、合理、清晰、美观。 • 说明书要全面反映地质调查与研究的资料。 • 内容要突出新成果、新认识、新技术方法,层次清楚、 观点明确,论证有据,要充分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 用性,表现形式上要做到图表化、数据化和标准化。 • 地质图与说明书一起按有关规定呈报评审验收和汇交。 • 完成评审之后对所有文、图的修改,要送交审定稿,进 行数字填图的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归档、各类测试分析 原本档案进行归档。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与和研究内容
运用地球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比例尺尺 度范围内)真实、准确、客观地划分和圈定不同尺度 的各类地质实体; 查明各地质实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组构)和 时代; 总结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各地质体之间组合关系及 性质,总结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 用科学和艺术方法把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认识表现在地 质图件和说明书中。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 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5万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1∶50,000地质测量通常是在经过初步找矿后选定的远景区,或已知较大的矿产地外围地区进行。

对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来说,则是在普查找矿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选定的地区,或在生产矿山或勘探矿区的外围进行的。

1∶50,000地质测量,在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中可分三种情况:1∶50,000的正规地质测量、简图及路线地质图。

一、正规1∶50,000地质测量:是普查找矿工作中要求较高并有综合性方法配合的一种工作。

在冶金地质工作中,因人力、物力的不足,不常进行这种测量。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查明地表出露的矿床并加以圈定,特别是初步确定规模、产状和构造以及矿石质量,推定其隐伏部份或隐伏矿体的大致分布地段,初步查明局部矿化或富集的条件,指出矿化地段的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一般标志,作出矿床远景评价。

在地质测量同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适宜手段进行系统的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工作。

其面积通常是几百至千余平方公里。

正规的1∶50,000测图按国际分幅进行。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一)对于填图单位:沉积岩的分层标准应分到“阶”(或相当于“队”的地方性单位),有条件时,应分到“带”;变质岩分到亚组或“段”或“段”下再分:对火山-沉积岩,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是结合地质年代,以主要的或次要的(以图上能表达为度)喷发-没积岩为主,有条件时,区分最度较大的熔岩、火山碎屑沉积积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活动不很发育时,喷发-沉积岩不作细分。

必要时,要着重研究含矿建造,区分含矿岩体。

(二)着重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矿化带和蚀变的构造;表示二级及较低级的褶绉、褶绉带、主要断裂的性质和产状、间接标志表示的深断裂带,重要地段分出小裂隙带所有的构造破坏;表示隐伏深断裂带的地表标志,例如:中、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状拗折、同时沉降的褶绉轴(或褶绉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线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的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和火成活动的不同等等;(三)表示矿化带、较大的矿体、以符号表示较小的矿体(点),标明蚀变范围,以符号表示较小的蚀变带,表示主要的蚀变类型或交代岩类型;查明矿化作用或蚀变作用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标明物、化探、重砂异常范围、性质及强度;指出初步的找矿方向、主要的找矿标志。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三年三⽉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的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作,进⼀步缩⼩寻找⾦、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步开展地、物、化⼯作的详查地区。

⼆、⽅法的选择依据北⼭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1:200000化探⼯作⽅法,⼯区选择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法。

⼯作区为为⼲旱荒漠丘陵区,基岩裸露、⽔系较发育,因此⼯作中采⽤与该景观区相适宜的⽔系沉积物测量⽅法。

采样粒度采⽤-4—+20⽬粒级,⽤“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的布设在1:50000地形图上框出⼯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的⽅格,在每⼀平⽅千⽶⼤格⼦中划成四个0.25平⽅千⽶的⼩格。

四、编码原则1、样品编码⾸先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作范围,在范围内划出长宽各0.5千⽶的⽅格⽹,以四个⽅格(1平⽅千⽶)作为1个采样⼤格编号,各⼤格编号顺序⾃左⽽右再⾃上⽽下。

每个⼤格中有四个为0.25平⽅千⽶的⼩格,编号顺序⾃左⽽右,⾃上⽽下标号a、b、c、d,在每⼀⼩格中采集的第⼀号样品右下⾓标注1,第⼆号样品标注2。

采样点预先标在地形图上,在采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修改,并将实际采样点标在图上,定点误差在图上不⼤于 2.0mm。

每个采样点留有标志。

2、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编码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的编码以采样⼩格为基础,每50个分析号码为⼀批,在其中任取⼀个号码为重复采样⼩格,并进⾏重复分析,取3个号码作为此⼤格内重复取样及重复分析编号,另任取4个号码,作为插⼊监控样(⼀级标样)编号之⽤,并在图上注明重复样及监控样号码。

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样的编码右下⾓标注为3,监控样的编码右下⾓标注为4。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QHDK/T2004—01 1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以下简称省厅)启动、由省财政拨款,在省内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它规定了该项工作的性质,工作程度,目的任务,基本准则,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精度要求,以及样品采集、资料综合整理、成果编制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内容,是开展该项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

2 引用标准1) 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2) GB 958《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3) 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4) DZ/T0191-199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5) DZ/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6) DZ/TOO94-9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7) DZ/T0158-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标准》(1:50000)8) DZ/T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9)《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10)《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地矿部勘技司直管局,1993)11)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12)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13)DZ/T0081-93《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14)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15)DZ/T0075-93《地球化学普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16)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规范》17)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18)GB-1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19)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20)《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细则》(青海省地调院,2002)3 目的任务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下简称矿调)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是实现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新整理)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oc

(最新整理)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附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一、野外工作准备1、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查明测区内矿产登记及矿山、民采等情况。

2、研究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化探普查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依据。

要重点研究本测区范围内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异常分布地区所处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

也应研究区内1:200000化探异常查证的有关资料。

3、根据收集的前人工作成果及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成果资料不足时必须补做实验,选择在本区进行1:50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

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在1:50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查,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床及周围不少于10km2的范围内进行方法试验。

取样时要避免人为污染和人为因素。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介质、采样深度、层位、加工粒度、指示元素及指标等。

4、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理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

在一个1:50000图幅中或在一个成矿远景区(带)的几个图幅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化探方法,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方法试验证明,确因条件不同,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允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探方法。

2、水系沉积物测量a水系沉积物测量。

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应充分利用。

b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

我国南方雨量充沛,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

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山区,元素分散距离较短,采样密度应适当加密6~8个点/km2。

在一些陡峻山区,由于水流湍急,矿化物质遭到冲刷,采样密度也应增加。

c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物质一般以淤泥和粉砂为主,一般要求取-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也可根据找矿目的、矿种另行试验确定。

为减少在一个测区内元素含量的跳动,采样物质一定要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甘肃北山地区等),由于普遍发育风成砂,采取常规的-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的水系沉积物,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显示。

在这类地区的采样应根据不同自然景观区采用不同的取样粒级,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取样粒度为-2mm(10目),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4.69~+0.995mm 和-0.108mm混合粒级一般采样重量为200~300g。

无论采用哪种过筛粒度,都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不少于150g。

d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注意采样介质的代表性,严禁采土壤坡积物。

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e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一般采用地形图定点。

先在1:25000或1:50000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0.5km的方格网。

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

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0.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

在每一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

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

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

严禁采样者只改动野外采样位置不改动采样点位底图。

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般交汇定位。

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

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f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比较均匀。

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当采用4个样/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2个,采用8个点/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4个。

要求采用分布均匀并不是要求把所有采样点都布置在采样格子的中央,而是要求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

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的面积大致在0.25—0.125km2之间,大于0.25km2的应增加采样点,小于0.125km2的可减少采样点。

g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或1:25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

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

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3、土壤测量a在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的丘陵地区,以及在一些平坦的残坡积物覆盖的平原和准平原,可采用土壤测量进行1:50000化探普查。

b1:50000土壤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应比同比例尺水系沉积物测量要大。

它的采样密度和采样点的布局,可按如下二种情况考虑:(a)如果在测区内欲寻找的目标物已知是呈带状分布,且其产状也已大致了解,则可以垂直目标物长轴方向布置较稀的测线来控制其延伸,比较密的点控制其宽度,使其不致遗漏,测线的线距应大于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长度的1/2—4/5,点距应不大于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宽度的1/3—1/2,常用的测网为500×100m或500×200m。

(b)如果在本测区内欲寻找目标物的形状复杂或产状不明时,应布置方格网进行采样。

常用采样格子(或称采样单元)的面积为0.25km2。

每个采样格子内的采样点数为3-6个。

相当于12-24个/km2。

(c)采用土壤测量时应特别注意采样层位和粒度问题。

在残、坡积土壤分布地区,一般在距地表20—50cm深处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采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我国南方一些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的地区,在距地表20—50cm深处采样,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结果,需要加深在50-100cm深处采样,才能获得清晰的异常。

在一些为冲积物、冰积物、风积物、耕植土或其它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进行进行采样时,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积、坡积层中采样,采样深度需经过试验确定。

在有些地区的覆盖层中既有原地的残积、坡积物又有大量外来物(如风或砂)混杂其中。

如在我国北方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这类地区要根据情况或穿过混有风成干扰物的覆盖层进行采样或筛取+0.45~-5mm 粗粒级的物质均能获得很好的异常显示。

土壤测量的采样粒度一般要求过-0.216mm(60目)筛孔。

每一个样品过筛后(干燥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20g,如果样品需作金的测定时,样品重要应不少于150克。

为了使所采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采样时,可采取在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3范围内多点采样均匀混合成一个组合样的方法。

(d)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进行矿产普查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否合理。

我国各省、区或同一省、区的各地区的地理——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决非几条一般原则所能概括。

因此,在进行面积性水系沉积物测量前或土壤测量前一定要选择若干处已知矿床或矿点进行采样密度(网度)、采样物质、层位和粒度的试验,并应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野外工作方法。

4、岩石测量a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

只有在如下三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岩石测量方法进行1:50000矿产普查:(a)在一些特殊地区,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地表基本没有残坡积土,岩石出露较好。

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均不能使用时。

(b)在有些地区虽然已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但为了要进一步查明异常源的确切位置,查明是否有新的含矿层位,查明构造带或岩体的含矿性或圈出含矿构造带的富集地段等目的。

而认为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所提供的资料仍不能满足要求时。

b在进行大规模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工作的同时,为了帮助水系和土壤异常的推断解释,需要获得某些岩体、地层或不同岩性中的元素丰度值时,但测区范围不宜太大,且一般应根据其工作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采样工作。

为了查明水系或土壤异常浓集中心的确切位置,在略大于异常的范围内布置几条剖面线进行岩石采样;例如:为了查明构造带的含矿性,布置若干条垂直于构造带的短测线采集岩石样品;为了查明是否存在新的含矿层位,布置几条垂直于地层走向的长测线进行岩石采样;为了评价岩体的含矿性,在测区内的几种典型岩体中各采集数十个岩石样品等。

要尽量避免在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面积性岩石采样。

如果属于上述第(a)种情况必须进行岩石采样时,也应该首先选择最在成矿条件的局部地区内进行,待取得效果后再逐步扩大测区面积。

1:50000面积性岩石测量的采样密度可控制在4-12个点/km2之间。

c由于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在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3范围内均匀敲取数块同种岩性的岩石碎块组成一个样品。

只采集一块手标本的方法或物性测定的采样方法,对于地球化学研究都是不适宜的。

岩石样的采样量一般应控制在150-200g之间。

5、野外记录:使用标准野外记录本,要求内容记录完整、准确、详实,书面干净整洁。

必须使用铅笔填写,不准重抄、涂改,必须野外实地记录,必须逐点填写,不准回忆记录,不准省略。

6、样品加工管理a采集样品要防止沾污。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样品中元素以液相相互渗透造成样品污染。

b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野外驻地及时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

但相对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哪一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

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