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巧持彩练,文采斐然——运用修辞,打造语言 PPT课件
![巧持彩练,文采斐然——运用修辞,打造语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6c61035a8102d276a22f3f.png)
对比阅读下面的随笔片段。议一议,这两 组随笔片段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组
(1)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 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2)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 “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 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 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 就大张旗鼓地在我脸上安营扎寨,并很快泛 滥成灾了。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案例二: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班里学生 的作文进行调查统计,近半数学生一 篇文章内的用词不超过200个,大量 词汇重复使用,而且多是常见词,通 篇是大白话,词汇贫乏,很少见到成 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具有想 像力、创造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了。
大家谈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作文便是以语言作画 ——朱自清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常见的修辞: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89f8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5.png)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课件PPT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799b7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1.png)
荷花
比喻和拟人
活动四、诗歌之中赏修辞
朗读下面诗句并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慨当以慷,优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一、对比:
1.概念: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作用:可使表达更集中、鲜明。
例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 -
十二、双关:
1.概念:利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带有明暗双彼。 2.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 深刻印象。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六、反复
1.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 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
2.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 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3.如:
1、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 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冷它勃始例的春勃的意(。光3.冬味排的成 。春天着比生群春天活过那)的天,去温。将鸟,生了暖从儿太机今,的飞 美勃没 阳天来 了勃有 光开飞 !。始阳 将去小光 照;。草照 射它行一意耀 到人大我 这味们片们 熟着脱满的悉阳掉是日的光冬的子土明装,过地媚,树去上的开枝了,春始上,它天享的春意将受树天味从这叶来着今大嫩临生天好嫩了机开。
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ppt课件
![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2975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6.png)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大地越来越暗。ppt课件
15
1.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相关时间、 地点、天气等);
2.再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 情。
3.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 物性格,突出了文章主题。
4.结构上:和上文……相照应,或者 为下文写……作铺垫。
和一小块面,倒点白酒,滴几滴香油,做 成鱼饵。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2、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
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继父》
ppt课件
11
当堂练习三(升级版):注意审题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的木棉像
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情感的表达。
ppt课件
5
当堂练习一: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2、他(哑巴)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
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催折了。——《哑
语文之美,就在于品味文字句 段间流淌的韵味。
ppt课件
18
旧题回顾:
1.(10月月考)《一支金色的钢笔》第 3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是春花躲着秋风 一般,硬生生要隔一个夏季。
2.(11月期中考)《济南的冬天》第11题 赏析画线句子。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大地越来越暗。ppt课件
15
1.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相关时间、 地点、天气等);
2.再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 情。
3.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 物性格,突出了文章主题。
4.结构上:和上文……相照应,或者 为下文写……作铺垫。
和一小块面,倒点白酒,滴几滴香油,做 成鱼饵。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2、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
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继父》
ppt课件
11
当堂练习三(升级版):注意审题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的木棉像
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情感的表达。
ppt课件
5
当堂练习一: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2、他(哑巴)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
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催折了。——《哑
语文之美,就在于品味文字句 段间流淌的韵味。
ppt课件
18
旧题回顾:
1.(10月月考)《一支金色的钢笔》第 3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是春花躲着秋风 一般,硬生生要隔一个夏季。
2.(11月期中考)《济南的冬天》第11题 赏析画线句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ppt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7a83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8.png)
乙看了看丙的鼻子,说:“对,丙的鼻子是一 个电灯泡,是一个又大又红的电灯泡!”
有一次,甲跟丙撕打,还一拳打在丙的鼻子 上”。旁边的乙说:“噢!不好了,电灯泡给打碎 了!”
以上是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別用了 比喻中的哪些类型?
类别
类 别 本体(甲) 比 喻 词
喻体(乙) 形 式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的、 仿佛、如、犹如
出现
甲像 乙
暗喻 出现 是、成为、变成
出现 甲 是 乙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乙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4、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暗喻)
过过招
凤姐一回头,吓死恐龙十几头;凤姐二回头, 黄河长江倒着流;凤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
生活就像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过过招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直接博喻式
——势如破竹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 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 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 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比喻+感悟式
——喻意弥深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
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泓
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
有一次,甲跟丙撕打,还一拳打在丙的鼻子 上”。旁边的乙说:“噢!不好了,电灯泡给打碎 了!”
以上是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別用了 比喻中的哪些类型?
类别
类 别 本体(甲) 比 喻 词
喻体(乙) 形 式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的、 仿佛、如、犹如
出现
甲像 乙
暗喻 出现 是、成为、变成
出现 甲 是 乙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乙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4、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暗喻)
过过招
凤姐一回头,吓死恐龙十几头;凤姐二回头, 黄河长江倒着流;凤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
生活就像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过过招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直接博喻式
——势如破竹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 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 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 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比喻+感悟式
——喻意弥深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
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泓
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2c0381711cc7931b716e0.png)
“比”性。
28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
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
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 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 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 形容性词语。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
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
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21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 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2
难点 重点
分析
23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相似”,喻体之间即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33
◆设问与反问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 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 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
(4)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 英《远望》
(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 漫步湘江峭 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 随山移水转。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 (6)惨象, 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 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 风靡云蒸, 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 做出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28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
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
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 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 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 形容性词语。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
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
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21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 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2
难点 重点
分析
23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相似”,喻体之间即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33
◆设问与反问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 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 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
(4)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 英《远望》
(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 漫步湘江峭 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 随山移水转。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 (6)惨象, 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 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 风靡云蒸, 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 做出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阅读课之语句赏析课件
![阅读课之语句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77dd53ed630b1c58eeb51e.png)
——改编自吴承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游记》
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借扇,这真是一条妙 计。这一小节就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去智 借芭蕉扇的。
赏析: 文段主要抓住人物的 动作“故意捶 胸” 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如"可惜,可惜,怎么 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等,形象地给我们展 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 终贯穿着一个"智",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 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 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 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 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 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 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 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 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二、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角度赏析
(一)赏析方法: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数量词等) 2、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景物、 人物特点) 3、表现了(表达了)……(感情、形 象、主题)
(二)经典回顾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 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赏析: “钻”和“偷偷地”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不经意之间,春草 已悄然而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突出强调了 小草嫩绿的特点。整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 喜爱之情。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 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 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 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 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 林子里听你多时!”
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借扇,这真是一条妙 计。这一小节就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去智 借芭蕉扇的。
赏析: 文段主要抓住人物的 动作“故意捶 胸” 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如"可惜,可惜,怎么 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等,形象地给我们展 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 终贯穿着一个"智",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 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 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 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 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 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 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 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 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二、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角度赏析
(一)赏析方法: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数量词等) 2、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景物、 人物特点) 3、表现了(表达了)……(感情、形 象、主题)
(二)经典回顾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 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赏析: “钻”和“偷偷地”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不经意之间,春草 已悄然而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突出强调了 小草嫩绿的特点。整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 喜爱之情。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 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 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 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 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 林子里听你多时!”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72d03a9b89680202d825cd.png)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何从修辞角度鉴赏散文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ppt
![如何从修辞角度鉴赏散文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c283620b1c59eef8c7b4f4.png)
指出局部词语所具有 的比喻义、双关义、 的比喻义、双关义、 引申义、 引申义、象征 ······分析 义······分析 作用,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 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 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 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 你若细细端详, 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 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 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 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 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 大树 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 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 大树, 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 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 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 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 架支楞的荒野者。 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目标:学会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1)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生动、 生动、形象 (2)风格:平实、华丽、含 )风格:平实、华丽、 辛辣、幽默…… 蓄、辛辣、幽默 (3)修辞:八种 )修辞: (4)人物个性化语言 )
“曾唏嘘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 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 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 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 》《九章》 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 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 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 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 泪做诗的诗人。屈原 ——面向风雨的歌者 泪做诗的诗人。屈原 ——面向风雨的歌者 请对该节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 析。(5 析。(5分)
目标:学会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1)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生动、 生动、形象 (2)风格:平实、华丽、含 )风格:平实、华丽、 辛辣、幽默…… 蓄、辛辣、幽默 (3)修辞:八种 )修辞: (4)人物个性化语言 )
“曾唏嘘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 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 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 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 》《九章》 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 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 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 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 泪做诗的诗人。屈原 ——面向风雨的歌者 泪做诗的诗人。屈原 ——面向风雨的歌者 请对该节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 析。(5 析。(5分)
19-20第6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PPT课件人教版
![19-20第6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19198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6.png)
栏目导航
29
[答案] (示例一)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 疾如风。
(示例二)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 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 一往无前。
栏目导航
30
[方法·指导] 运用修辞仿写的技巧方法 仿写句式题要求考生按命题者给定的语句形式(包括修辞格)仿 造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新”的。一般来说,“仿”形 式不难,所以考查侧重在内容上,即新造语句的内容是否合理,形 象是否生动,含义是否深刻。这类题目承担着检测考生运用修辞手 法的任务。仿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 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 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栏目导航
23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 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 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 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 此形式。
栏目导航
4
非常认真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 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 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 思良久,若有所悟。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后来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 自己的闪光足迹: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 年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纪伟人”。对于自己的成就,爱因斯
栏目导航
课堂
15
29
[答案] (示例一)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 疾如风。
(示例二)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 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 一往无前。
栏目导航
30
[方法·指导] 运用修辞仿写的技巧方法 仿写句式题要求考生按命题者给定的语句形式(包括修辞格)仿 造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新”的。一般来说,“仿”形 式不难,所以考查侧重在内容上,即新造语句的内容是否合理,形 象是否生动,含义是否深刻。这类题目承担着检测考生运用修辞手 法的任务。仿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 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 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栏目导航
23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 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 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 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 此形式。
栏目导航
4
非常认真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 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 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 思良久,若有所悟。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后来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 自己的闪光足迹: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 年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纪伟人”。对于自己的成就,爱因斯
栏目导航
课堂
15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5250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比喻(借喻) 借代 反问 对偶 比拟 互文
比喻 夸张 双关
• 1、(2021·八省适应性模拟)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项是( B )
• 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 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 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 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 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 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 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借代
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 • 杜康——酒 尺素、双鲤——书信 干戈——战争 • 汉——唐 渔樵——隐逸生活 汗青——史书 • 吴钩——宝刀利剑类 樯橹——船 天狼——入侵的异族 • 楼兰——边境之敌 柳营——军营 山村——隐居 • 钟鼓馔玉——权贵利禄 青衫——下级官吏 鸟、兔——时光
• 2021年一开年,扶贫剧《山海情》就成了“黑马”。它是20世纪90年
代闽宁合作实现成功脱贫的一个经典篇章。这部剧不仅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 创业的举步维艰;不仅有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有变革中的“鸡飞狗跳”。“真 实”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题点二 分析修辞构成与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从修辞角度 中考专题课件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从修辞角度 中考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108f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a.png)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小草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1分)表 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1分)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 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 蓝水晶。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 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1 分)“亭亭玉立”形象地写出路亭 在作者眼中的美好婀娜,突出路亭 不但富于实用价值,更富于美感。 (1 分)表达了作者对路亭的喜爱 之情。(1 分)
修辞+内容(景物/人物特征)+感情
三、学以致用
2023年南宁市中考题参考样卷《原下的日子》:
11.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 分)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
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的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 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
题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角度)
老舍《济南的冬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 南的冬天河水的空灵澄澈,(1分)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 的喜爱之情。(1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_课件(共42张PPT)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_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babc18bceb19e8b9f6ba0e.png)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
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③吟罢低眉无写处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迅 ——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
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③吟罢低眉无写处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迅 ——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教育PPT课件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2429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6.png)
是,一问一答 不是 是,一问一答
(4)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 是,几问一答 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 明?是一个青年人。 (峻青《乡音》)
(5)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 刀。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 杀谁?要杀人民。 (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赏析设问类修辞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对**。)
(四)反问
1.什么是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
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
⑧“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 了起来,要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多多地洗一番。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 命,我们越吃越快了。“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 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 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
④颜色更可爱呢。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 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的,也不是黑 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 内部,同时我们也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 肉色似的荔枝吧?嗳,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 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
是,连续发问
2.赏析设问类修辞例题。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画线句子。
ppt《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ppt《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169411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4.png)
8.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9.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0.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反复
反复的作用: 1、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作者一般在文章中使用
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去增强自己的语气。 2、反复可以是反复咏叹,以此来抒发作者自己的强烈
缩小了一半。 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效果。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
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月长安街》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
石砚歌》)
拟人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
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 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反复(突出强调),
设问(引起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
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 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解答此类题, 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 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 最后,结合具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实践反馈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请用上述探究到的方法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下面几句话: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 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 了。(朱自清《绿》-梅雨潭)
结合了人 物情感
结合了具 体语句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赏析的术语)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节奏感强。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 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 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 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神和意志。(《白杨树》)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 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本句采用了反问和排比的手法,逐层深入的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崇高的敬意! 语气强烈,感情浓烈,发人深思,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 ②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
草乱生,两旁还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 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 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 沙。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突出了白桦林的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
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结合了人 物情感
结合了具 体语句
方法归纳 从修辞角度赏 析语言 • 1.找出修辞,明确作用; • 2.结合语境,概括内容; • 3.针对形象,挖掘情感; • 4.衔接流畅,合成表达。
参考格式: 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
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 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 河的也太暗了。(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浓淡 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绿 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我来阅卷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 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4分)
答案(一):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 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空洞。修辞指认有偏 差,修辞效果表达不准。)
答案(二)本句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 突出了苍松的高傲与垂柳的妩媚。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大多数要赏析的句子都带有修辞手法 ; *据统计赏析类题目得分率偏低。
2010年中考此类题全市得分率仅为55%!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⒈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 内涵和作用。
⒉能初步体会运用修辞方法对于文章意 思及情感表达的意义及作用。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即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初步赏析。
(问题分析:内容理解有错,缺乏联系中心) 答案(三)本句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白桦林谦虚、朴素、 文静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问题分析:没有指出赏析角度——忽略修辞手法)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 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4分)
答案示例:
有角度
总的效果
本句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x x 情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 情(或特点等)。
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状(或特点等), 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檐下滴雨)
答案示例:
有角度
总的效果
本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充分表现 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之情。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的《春》)
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春天里千树争春、百花竞放的情景,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春)的喜爱之情。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用赞美、欣赏性的语 言去分析品味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5.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 角度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①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 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
实践反馈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请用上述探究到的方法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下面几句话: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 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 了。(朱自清《绿》-梅雨潭)
结合了人 物情感
结合了具 体语句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赏析的术语)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节奏感强。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 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 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 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神和意志。(《白杨树》)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 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本句采用了反问和排比的手法,逐层深入的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崇高的敬意! 语气强烈,感情浓烈,发人深思,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 ②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
草乱生,两旁还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 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 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 沙。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突出了白桦林的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
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结合了人 物情感
结合了具 体语句
方法归纳 从修辞角度赏 析语言 • 1.找出修辞,明确作用; • 2.结合语境,概括内容; • 3.针对形象,挖掘情感; • 4.衔接流畅,合成表达。
参考格式: 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
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 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 河的也太暗了。(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浓淡 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绿 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我来阅卷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 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4分)
答案(一):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 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空洞。修辞指认有偏 差,修辞效果表达不准。)
答案(二)本句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 突出了苍松的高傲与垂柳的妩媚。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大多数要赏析的句子都带有修辞手法 ; *据统计赏析类题目得分率偏低。
2010年中考此类题全市得分率仅为55%!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⒈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 内涵和作用。
⒉能初步体会运用修辞方法对于文章意 思及情感表达的意义及作用。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即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初步赏析。
(问题分析:内容理解有错,缺乏联系中心) 答案(三)本句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白桦林谦虚、朴素、 文静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问题分析:没有指出赏析角度——忽略修辞手法)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 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4分)
答案示例:
有角度
总的效果
本句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x x 情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 情(或特点等)。
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状(或特点等), 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檐下滴雨)
答案示例:
有角度
总的效果
本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充分表现 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之情。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的《春》)
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春天里千树争春、百花竞放的情景,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春)的喜爱之情。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用赞美、欣赏性的语 言去分析品味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5.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 角度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①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 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