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题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题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题: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
因此,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提出了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青少年法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背景、培养途径和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背景青少年时期是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可以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法律意识的培养青少年要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小建立起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学校应该引入法律相关的知识课程,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
2. 公民意识的培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意味着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国家的公民。
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益与义务,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青少年法治素养的途径为了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将法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和校园文化中。
1. 学校法治教育的引入学校应该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治文化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创设法治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
3. 法治宣传教育的加强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如制作法治宣传手册、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等,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法律,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方法与策略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法治关爱 护航成长活动总结
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活动总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项任务。
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活动旨在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和加强法律意识,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公正的成长环境。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法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
通过专业的法律人士的讲解,让青少年了解到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讲座内容涵盖了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适用范围等方面,让青少年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了宣传海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知识的传播效果。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
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法律的实践操作,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在模拟法庭中,青少年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辩论和判决的过程,了解了法律程序和法庭审判的流程。
在法律知识竞赛中,青少年通过答题比拼,检验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活动。
通过精心策划的宣传活动,我们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
比如,我们组织了法治主题演讲比赛,让青少年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他们对法治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法治文化节,展示了法治的成果和发展,让青少年感受到法治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这些宣传活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增强了他们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有了更强的意识和自觉。
其次,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024年当代青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24年当代青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道德教育作为塑造青少年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现实中,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育环境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媒体的普及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来源和社交平台,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网络欺凌、信息泛滥、价值观冲突等。
这些挑战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道德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2. 道德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失衡在一些学校和家庭中,道德教育往往被边缘化,重视程度不够。
同时,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侧重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这导致青少年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物质满足和学业成绩,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也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1. 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环境。
学校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引导,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
2. 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道德教育应与时俱进,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成长需求。
教育内容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法治精神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同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法治主题征文
青少年法治主题征文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法治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
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但其中也不乏不良信息的侵蚀;社会的多元化让价值观变得更加复杂,容易使青少年陷入迷茫和困惑。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治就像一盏明灯,为青少年照亮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经历和教育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法治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触碰的红线。
只有在心中有了明确的是非标准,青少年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不良因素所左右。
法治教育还能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交通规则、学校纪律还是法律法规,都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
通过学习法治,青少年能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规则。
这种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更好地与人相处,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法治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侵害,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
了解法律知识,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青少年必备的技能。
只有学会自我保护,他们才能在遇到危险时勇敢地说“不”,有效地避免伤害。
然而,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校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此外,家庭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家长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无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了更好地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提案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提案1.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新时代下,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足,法治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不法势力的侵害和诱惑。
另一些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教育指导,导致一些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3. 提出建议鉴于以上现状,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升其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特提出以下建议:4. 加强学校法治课程设置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当加强法治课程的设置,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各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5.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当做好法治教育工作,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6. 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活动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应当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其法治意识。
7. 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体系为了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应当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律援助体系,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帮助。
8.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障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应当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育者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
9. 结语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为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共同致力于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10. 强化网络法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日益频繁。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法制教育引导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法制教育引导【摘要】青少年犯罪在我国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现状和法制教育引导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并详细介绍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法制教育引导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法制教育引导的必要性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犯罪现状,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法制教育引导、犯罪原因、犯罪类型、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形式、法制教育作用、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引导、预防青少年犯罪、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青少年犯罪现状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相关当事人及其家庭,也给社会稳定和治安带来了挑战。
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青少年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和影响的机会增加,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增多。
青少年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盗窃、诈骗等犯罪类型外,一些涉及网络、暴力等新型犯罪也开始出现,给治安维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提前”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便参与犯罪活动,这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严峻,需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仅靠打击犯罪,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2 法制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法制教育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法治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法治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代表着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
因此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在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中,虽然法律无处不在,但是危险也随处可见。
比方组织未成年人街头乞讨,来博取路人同情心的骗术,甚至青少年抢劫杀人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种种恶劣案件,反映了现在的社会环境混乱,青少年教育出现的弊端。
从网络说起,网吧门口虽然张贴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语,但事实上,每一个网吧里都有未成年人的身影。
他们逃课,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他们背着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结伴上网。
网络环境逐渐的扭曲不堪。
各种偶像剧,电影,肆意的渲染、放大里面的暴力场面。
青少年模仿剧情内容,构成犯罪案件,这给社会治安,社会稳定,青少年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那么可能会使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
因此,国家必须对青少年实施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是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
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起点。
法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开展的生力军,更应走在前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者、践行者和保卫者。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们铁路青年职工更要肩负起历史重任,以主人翁的姿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全面推进路局客货运改革开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推进路局品牌建设等重要任务中,发挥铁路青工的有效力量。
【最新】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
就我们建邺区近几年犯罪情况来看,2000年青少年犯罪人数137名,占涉案总人数693名的20%;200X年179名,占涉案总数463名的39%;200X年1—9月137名,占涉案总数392名的42%。
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对象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重较大;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能够做到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五是犯罪对象上,在校生犯罪突出,社会闲散青少年、聋哑等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较多。
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近年来,离婚率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母爱,相当一部分对子女失去管教或管教不严,使他们浪迹社会,到社会上寻求温暖,而被犯罪分子所用,也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差,行为不检点,涉足“黄、赌、毒”等,不良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使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丧失,导致子女自私、偏激、冷漠、自卑,思想和行为易走向极端。
关于以良法善治护航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建议
关于以良法善治护航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建议
以良法善治护航青少年成长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需求,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法律保障。
2. 强化法治教育:在校园内加强法治教育,通过课程设置、法治宣传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3. 加强网络监管:制定严格的网络监管政策,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审查,防止有害信息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防止沉迷和成瘾。
4. 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功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学校要承担起育人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5. 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校园欺凌、性侵、拐卖等侵害青少年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法惩处,形成有效的震慑。
同时,建立健全预防和救助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建议旨在从多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良法善治,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
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面临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现实中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例如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陈旧等。
开展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青少年的认知情况、需求、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对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长。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法治教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法治教育的引导,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法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青少年在法治教育中的参与和体验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未来社会建设培养更多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对法治教育的认知情况、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策略,从而为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和建设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可以揭示青少年在法治教育方面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法治教育政策和策略。
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这一教育。
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原则的过程。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正在形成并发展,这将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价值观,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履行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
他们将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
其次,道德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将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道德教育,他们将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道德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他们将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积极改进并不断成长。
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指培养人们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
通过法治教育,青少年将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首先,法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
青少年在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他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认识到法律规定了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他们将形成积极的法律意识,并主动遵守法律。
其次,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法律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青少年将了解到法治社会的价值和优势,并学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社会法治小论文1000字
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争当一个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
然而,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
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
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
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作为法的事。
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有人说“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跨入21世纪的名片,而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才是跨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务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素养,培养良好的法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首先,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从家庭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是最早、最深刻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地方,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该通过德育课、法治课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法治教育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管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
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舞台,社会各界应该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媒体要加强对法治教育的宣传,引导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远离违法犯罪。
社会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投入,完善法治教育政策,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体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让青少年在健康的法治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治宣传进校园 护航少年成长路 听后感
法治宣传进校园护航少年成长路听后感
法治宣传进校园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法治建设、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听了法治宣传进校园的听后感,我有以下感想:
1. 法治宣传进校园非常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法治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法治宣传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明白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从而保障自己的权益,预防违法犯罪。
2. 法治宣传进校园要注重实效。
法治宣传要贴近青少年的实际
生活,选题要具体、生动、有针对性,要注重宣传效果,使青少年听得进去、记得住,能够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法治宣传进校园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法治宣传不仅仅是司
法机关和教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其他部门和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共同为法治宣传进校园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宣传进校园是护航青少年成长的有效举措,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性,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观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法治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法治观念淡薄,甚至违法犯罪。
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刻不容缓。
一、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承担起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的重要责任。
首先,学校要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确保有专门的课时和教材,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课程内容应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涵盖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
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再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备扎实法律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法治教育。
此外,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渠道,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开展法治主题的班会、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二、家庭法治教育不容忽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遵守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
同时,家长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引导他们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让孩子明白法律是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另外,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机会,向孩子传授法律知识。
例如,在观看法制节目时,与孩子一起讨论;在遇到相关法律事件时,为孩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社会法治环境的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社会和谐!
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社会和谐!在未来的2023年,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有着更深刻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我们保障自身权益和维护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
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但是,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识尚未形成,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法律标准的割裂。
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让我们通过法律体系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形成与社会潮流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做到合法合规,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
其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诈骗、盗窃等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的增多。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些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更加重视。
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通过让我们了解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各类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发展和幸福生活。
再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法律方面的认知水平、智力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
一个人的法律素养高低,直接决定着他对法律、对法律制度的尊重程度,也决定着他日后在遇到法律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对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青少年法治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法律,并且逐渐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拥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公民。
最后,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维护个人与社会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一个具备公民意识的人,在日常行为和思想中,能够主动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为社会的发展和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法治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法治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随着
本世纪初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老百姓意识到
法治的重要性,全民追求和奉行法治社会的热潮不断升温,特别是青
少年的成长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治是全民共同关心的事情,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奉行法治,是一
种责任养成。
青少年要求完善法治精神,切实遵守法律法规,要做到“学有尽善,做有尽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同时,要真正强化对待他人的法律意识,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法律,以保证每
一位孩子被有效地应用法治,把法治应用到生活之中。
只有渗透法治精神,坚持以EO方式思维,才能让青少年走上健
康和谐的发展道路。
例如,在纠纷处理方面,可以通过尊重、礼貌和
客观公正的原则来处理,避免简单的司法裁决和暴力行为,努力避免
因愤怒而产生的不良的行为。
让孩子树立法治观念,关键要让孩子体会到普遍性与长远性,强
化孩子奉行法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内化法治。
我们要提醒孩子,努
力去学习法律知识,让他们能够以科学、真实的态度来理解法律;多
多让孩子参加法治培训,巩固和深化对法治的理解,让孩子能够更好
的融入法治的社会环境。
法治社会,尊重法治,是青少年时代必修的课程,法治在青少年时期必塑造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日后的成长由良好的法治素质引领,
营造出社会平稳和谐的环境,搭建起民族文明和世界和平的坚实基石。
青少年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青少年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1. 背景法律素养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遵守程度。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法律素养的培养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法律素养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2. 青少年法律素养现状2.1 法律知识缺乏虽然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已经设置了法制教育课程,但许多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仍然不足,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了解不够。
这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也容易陷入违法行为。
2.2 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青少年对法律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容易忽视法律底线,走上犯罪道路。
2.3 法律技能欠缺青少年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和应对策略。
他们不了解法律程序,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3. 对策针对青少年法律素养现状,我国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3.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应当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将法律知识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同时,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3.2 家庭和法律教育相结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法律教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3.3 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应当共同参与青少年法律素养的培养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平台,传播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3.4 创新教育方法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创新法律教育方法,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法律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扫黑除恶防欺凌护航青春伴我行宣传内容
扫黑除恶防欺凌护航青春伴我行宣传内容扫黑除恶,防欺凌,护航青春,伴我行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扫黑除恶、防治欺凌已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和守护。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和论述,为您详细解析“扫黑除恶,防欺凌,护航青春,伴我行”这一主题,以期能更全面地认识并理解这一重要内容。
二、扫黑除恶扫黑除恶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整治社会治安问题等方面。
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扫黑除恶更是意义重大,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清朗的社会环境。
社会需要全方位的保护和关爱,以确保他们能够远离黑恶势力的侵害,倡导廉洁自律。
1. 扫黑除恶的重要性扫黑除恶不仅是对黑恶势力的铁腕打击,更是对社会稳定的坚定守护。
在青少年成长中,扫黑除恶的实施不仅能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更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扫黑除恶的深入实施要想深入实施扫黑除恶工作,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扫黑除恶的执法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学校、家庭等教育机构也应当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黑恶势力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三、防欺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欺凌现象往往层出不穷,给他们的心灵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欺凌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1. 欺凌现象的危害欺凌会给受害者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和伤害,甚至影响其一生。
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欺凌,往往会导致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 防治欺凌的重要性防治欺凌对于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建立起相关的防治机制,让青少年认识到欺凌的危害性,学会保护自己,对于欺凌行为也应当严惩不贷,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四、护航青春在实施扫黑除恶和防治欺凌的过程中,护航青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怀。
法治护成长青声话平安征文
法治护成长青声话平安征文以法治护成长青声话平安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它是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对于青少年来说,法治更是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为他们的平安提供庇护。
法治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无论贫富、男女、种族、年龄,法律都视所有人为平等的个体。
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法治教育,青少年能够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掌握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是合法的,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青少年通过法治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保障了青少年的平安成长。
法律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力量,通过法律的制裁和保护,可以有效地遏制和打击犯罪行为,保护青少年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的威慑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参与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让他们远离犯罪,远离危险。
同时,法律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救助和保护机制,当他们遭受欺凌、虐待、侵权等不公正待遇时,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法治是青少年发声的保障。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包括青少年。
他们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法治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发表声音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社会的进程,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法治的保护下,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享受平安的生活。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法治保护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维护。
青少年应当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也应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法律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奉化市司法局谢静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如何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笔者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谈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社会法制环境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社会法制环境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
遍提高;全市70%的中小学校做到了法制教育“四落实”,绝大部分中
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基本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 的格局。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强。
当前青少年大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崇尚奋斗,竞争意识强烈。
他们已经感
觉到时代的挑战,认识到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
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追求平等,主
体意识突出。
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渴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享受各种权利,尤其注重维护人格平等,并且有超前意识和叛逆心理。
协调合作,利他乐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大
3、
于个体的力量,而个人的品性是个体能否融于团体及个体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虽然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意识及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普遍存在。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期,自控能力较弱,表现为各种消极行为有:1、虚荣心强,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部分在校学生屡屡发生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
2、严人宽已,知行脱节。
相当多的青少年一面对社会公德意识、道德观念有着较好的认知,一面在社会公德的践行上却令人担忧。
3、崇尚“自我”,
价值取向错位。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个人利益;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
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合力尚需加强。
学校、家长各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的互相矛盾有时让青少年无所适从;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部门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不在少数。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
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个别的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成为影响青少年的负面因素。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自
我约束力较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
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
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却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造成
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
二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从而过早地流入社会。
(三)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正常家教氛围的缺乏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
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责任不具体,多头管理,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卫生责任制、食品准入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或者没有照章执行;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或是一阵风,或是流于形式,突出时
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
三、对策与建议
营造健康、稳定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荡涤不良源头,净化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局面。
传统的电影、戏剧发展平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卡拉0K、电子游戏、迪厅、网吧等。
这些文化活动更易吸引青少年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黄色音像制品、赌博游戏也趁虚而入。
因此,要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淫秽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加大处罚力度,净化娱乐场所,尽可能不让青少年接触或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政府尽可能多建立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如儿童游乐场、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场馆等等,引导青少年把注意力放在有丰富科技知识或健身内容的娱乐活动上。
同时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将校外教育象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筑学校防线
学校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
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可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而需进行耐心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助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积极转变。
三、加强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
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
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气氛,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每个家庭、家长都要重在教子做人,同时要做好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教育,避免误入歧途。
而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议制定家长与学校沟通制度,即家长定期向学校通报子女在家里的表现,学校也应作出相应规定,使之制度化,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四、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事实证明,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这是减少青少年发生违法行为的一项治标治本的措施。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因此,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积极关心弱势群体。
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
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
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就一定能形成。
200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