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座起重机起重臂断裂事故的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滑轮 轴 与 起 重 臂 变 幅 动 滑 轮 轴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40. 78 m ( 出事故时的长度 2. 5 圈钢丝绳长度的 1 / 4 ) ,说明此时起重臂已发生变形弯曲现象 。 起重臂整体在防后倾支撑顶块附近出现向下弯 曲变形; 防后倾支撑顶块位置处的主弦杆轴心向下 弯曲,偏心变形量达到 100 mm; 防后倾支撑顶块位 置处的主弦杆管壁被严重压扁,管壁与管壁之间的 空隙只有 24 mm。变形位置处的起重臂在以上各节 起重臂、吊钩和钢丝绳的自重以及变幅钢丝绳的拉 力,根销的支反力作用下,先后出现 2 上主弦杆在 变形位置处的屈曲、弯折变形和断裂现象。当 2 上 主弦杆断裂后,2 下主弦杆也在裂纹和焊接热影响 区处断裂。在起重臂往下放时,整机出现抖动,此 时 4 主弦杆已经开始屈曲,屈曲到一定程度后起重 臂的下坠速度就越来越快,直至破坏。 起重臂在 4 主弦杆都断裂后起重臂前部在变 幅钢丝绳、 主副吊钩和起重臂自重的作用下以一 定角度向下坠落, 直接撞击圆筒支撑, 使起重臂 在斜腹杆位置被劈开, 其中左侧半片仍与前部连 接,右侧半片因弯折角度过大被折断掉落 。
参考文献 [ 1] 孙 智,江 利,应 展 鹏 . 失 效 分 析— — —基 础 与 应 用 [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2] 廖景娱 . 金属构件失效分析[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1. [ 3] 陈明,曹标,谭莹,等 . 摩托车发动机排气阀断裂原 《起重运输机械》 2013 ( 3 ) J] . 热加工工艺,2007 ,36 ( 14 ) : 47 - 49. 因分析[ [ 4] 崔岳贤,王长利 . 金属断口分析[M] . 哈尔滨: 哈尔 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 5 号 邮 编: 210007 收稿日期: 2012 - 09 - 09
— 107 —
75. 8ʎ 。起重机变幅卷筒轴承座位置处的起重臂上 下限位已失效, 限位控制器轴与变幅卷筒轴的连 接销已脱落在右侧的机台地面上。 变幅卷筒轴转 动时限位控制器轴已不会转动。 脱落的连接销成 “ 7 ” 字形, 且已锈迹斑斑, 未发现有其他变幅限 位装置。 检查起重机在变幅卷筒端部, 还有 5 圈空余 绳槽 ( 已锈蚀) ,其中近 3 圈绳槽上有油迹, 说明 变幅钢丝绳已绕过这 3 圈。 , “起重 据了解,该机的操作系统问题不断 量、幅度、 角度等显示装置 ” 不能正常显示, 打 开就显示在 40 50 t 范围内跳动, 超载报警一直 处于报警状态, 故显示装置在操作起重机期间一 直处于关闭状态。 在事故发生前起重臂曾经放下 至地面以防台风, 且放下起重臂时感觉到整机在 抖动,便当即停止了变幅操作。 对该机主弦杆断口部位取样做材料化学成分 和机械性能分析, 结果化学成分和抗拉强度、 屈 服限和延伸率与 Q345 标准相符合。 对该机的 4 根主弦杆断口两侧部位 8 处钢管外 表面做磁粉探伤,未发现超标缺陷。
该机起重臂变幅限位控制器轴与变幅钢丝绳 卷筒轴的 “铁丝 ” 连接销脱落后使变幅上下限位 失效。在小幅度作业时没有相关人员监护导致起 重臂防后倾支撑顶块与防后倾支撑相撞击, 使起 重臂主 弦 杆 严 重 压 扁。 上 主 弦 杆 产 生 局 部 屈 服、 下主弦杆产生早期裂纹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 该机的幅度、 角度、 起重量等显示装置长期 处于失效状态是导致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 而 “铁 丝” 连接销脱落后, 使用、 维护人员缺乏日常维 护检查也是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起重机的使用单位平常 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司机的正确操作和责任心也 十分重要。这给起重机的管理部门也敲响了警钟, 说明要加强对起重机的维护保养工作监督 。
作 地 邮 者: 唐建富 址: 杭州 市 凯 旋 路 211 号 浙 江 省 特 种 设 备 检 验 研 究院 编: 310020 收稿日期: 2012 - 03 - 07 《起重运输机械》 2013 ( 3 )
4
事故结论
3
事故原因分析
限位控制器轴与变幅钢丝绳卷筒轴的连接销 已脱落在右侧的机台地面上, 且已锈迹斑斑, 说 明起重臂上下幅度限位失效已有较长时间 。 起重臂防后倾支撑顶块与防后倾支撑接触时 , 起重臂的角度为 78. 1ʎ 。已知起重臂根销至回转中 心距离为 2. 75 m,当主副吊钩在幅度 22 m 时, 起 重臂的角度为 72. 6ʎ ( 起重臂过仰限位应动作的角 度) ,事故发生时起重臂处于 75. 8ʎ 。 由勘验结果 可见,起重臂防后倾支撑顶块与防后倾支撑曾经 多次发生碰撞。 下主弦杆在防后倾支撑顶块附近受撞击力作 用下受拉, 而在正常受力时又受压, 在拉压交变 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疲劳, 材料微裂纹扩大, 形成 裂纹,在防台风将起重臂放下和扳起过程中,加大 了裂纹的扩展。而上主弦杆在防后倾支撑顶块附近 受撞击力作用下受压,多次以后产生局部屈服。 在事故发生前, 变幅钢丝绳曾在卷筒上继续 走 2. 5 圈的痕迹。 根据变幅卷筒名义直径 1 180 mm,变幅钢丝绳倍率 4 , 得到出事前 A 字架变幅 — 108 —
t ˑ 65 m; 副钩起重量 ( 幅度) : 10 t ˑ 70 m; 工作 幅度: 22 70 m; 工作高度: 轨面以上 45 m, 轨 面以下 10 m。 勘验发现,门座起重机起重臂的根节在防后 倾支撑顶块的前部发生断裂; 起重臂根部弯折紧 贴起重机圆筒支撑; 起重臂头部由变幅钢丝绳拉 住,起重臂主弦杆断口位置撞击圆筒支撑 ,4 根主 弦杆分开叉腰式撂在起重机门架平台上; 地面上 撒落了 24 根长短不一的斜腹杆; 主、 副起升吊钩 砸落在地面上。 起重机 A 字 架 上 的 防 后 倾 支 撑 杆 未 见 变 形, 前端部缓冲块已被撞击, 起重臂根节 ( 与机台连 接位置) 严重变形。 检查起重臂, 发现其右防后倾支撑顶块表面 有变形、 锈蚀和橡胶缓冲块印痕, 顶块立柱未见 变形; 左侧顶块表面和立柱未见变形现象, 表面 锈蚀较严重,有缓冲块压痕。 该机 2 防后倾支撑顶块处的主弦杆管子被严 重压扁。左防后倾支撑顶块往根部位置 ( 500 730 mm) 附近有 1 个被撞击的凹坑, 凹坑直径比主弦 杆直径小, 且表面涂层有刮擦的痕迹, 说明与撞
门座起重机起重臂断裂事故的原因分析
王勇玲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310020
文章编号: 1001 - 0785 ( 2013 ) 03 - 0107 - 02
Fra Baidu bibliotek唐建富
陆纪法
1
事故概况
2011 年 6 月, 某船装码头有 2 台 40 t 门座起 重机待检,一台是 2007 年出厂,另一台是 2009 年 2 月出厂。当 2009 年 2 月出厂的门座起重机进行 定期检验时,司机协助检验人员先将起重臂上升, 升到最小幅度位置后开始下降起重臂, 在起重臂 下降约 20 s 后起重臂断裂,从起重臂上掉下 24 根 斜腹杆。 该 起 事 故 除 导 致 该 门 座 起 重 机 损 坏 外, 还造成 1 名员工受伤。起重机结构见图 1 。
图1
40 t 门座起重机结构图
击物有相对移动。 该机起 重 臂 前 部 在 断 裂 后, 撞 击 圆 筒 支 撑, 主弦杆断口表面、斜腹杆已经严重变形。
2
现场勘验
该事故起重机型号为 MQH4070 ,主要参数为: 该机事故后 A 字架变幅滑轮轴与起重臂变幅 主钩起重量 ( 幅度) : 40 t ˑ 38 m,30 t ˑ 45 m,10 动滑轮轴之间的距离实测为 43. 1 m, 起重臂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