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马关条约。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名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名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二)新课导学:黄海大战:A:原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对手日本。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提问:大家通过材料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看到了为侵略中国所作的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而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朝鲜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

B:战争经过:(出示战争形势图)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

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将给大家听?在5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其事迹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官兵,而邓世昌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八年级】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八年级】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八年级】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八年级】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第4课中日战争案【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2、通过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学习他顽强抗敌、维护祖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并能对他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3.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可以培养我们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战争;《马关条约》的签署和主要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导入新课程]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回肠寸断、动魂精心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自学指导]一、黄海大战1.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这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3.阅读课文,了解黄海战争的进程。

谁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4、结果: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二、马关条约1、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能口述即可)2.条约是什么时候签署的,双方的代表是什么?3、《马关条约》的内容(1)(2)(3)(4)4.《马关条约》的影响5、阅读了解“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内容。

强化透析【思维拓展】1.中日战争的性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课堂培训]1、完成同步训练p11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完成能力测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了解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大体信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了解《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及其阻碍。

了解台湾人民招架日本统治的英雄事迹。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缘故: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妥协和军备废除。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形和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缘故和《马关条约》的影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流程:温习旧课:一、19世纪60-70年代,觊觎新疆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二、1865年,入侵新疆,清政府派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1878年,收复了除外的全数新疆地域。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导入新课前面咱们了解了两次鸦片战争,这是两次来自西方强国的入侵。

今天咱们要学习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入侵战争,这次入侵中国的国家,是一个亚洲国家,它曾经是中国的附庸,曾经派人远涉重洋到中国来学习,至今在他们的生活中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某些风尚。

这确实是日本。

今天咱们来学些《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新课学习一、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有那几回要紧的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二、试探:在这几回战役中,显现了一支中国军队的名字,是什么?(北洋舰队)3、过渡:北洋舰队是在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筹建的新式军队,完全仿照西方的军制和练兵方式,各舰管带大部份从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学校毕业。

(投影:北洋舰队组成)4、投影: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进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一年从自己的宫庭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昂贵,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预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材料二:在和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进程中,清政府意识到西方人并无心兼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沾些廉价罢了,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是建军后,就再没有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因为钱被慈禧拿去修建颐和园。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联,李鸿章对的下联。

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这幅对联又是在什么情形之下作的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自主探究,整体把握】依据《同步学习与探究》探究过程部分,自主学习5分钟,解决基础学问,怀疑问题组内争论释疑解惑。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看影片《黄海大战》片段,设计同学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比活动,请你为邓世昌写出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去感受历史大事,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乐观思索。

通过为邓世昌写颁奖词让同学更切身的去体会他们不畏强敌,勇敢作战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加爱国主义情感,坚决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角色扮演,体验屈辱】同学活动:分角色扮演谈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形象的呈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许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预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

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莫非不允许分辩吗?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削减。

李:贵国既然知道我国犯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当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知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

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

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力量。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赔款还盼望再减五千万,中国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假如这样,马上派兵到中国台湾。

”李:无语。

旁白: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请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立德中心中学:张传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已有经验情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劫难中的抗争”两课时,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再次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八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初二学生的感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

因此,结合实际,利用电影、图片及教科书的内容和有关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史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处于一次次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课程资源的重组和教材的选择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所以在“黄海海战”一目的教学过程中,插入《甲午风云》中有关黄海海战的精彩场面,将反映当时情况的电影展示给学生,以增加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感性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8910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课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教学设计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不一定失败,理由是: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组织有方,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第1题: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总结观点,即日本有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然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答案。
第2题,涉及重大战役及重要人物,指导学生认真看课本即可解决。强调威海卫战役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马关条约》:
1.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失败原因: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清政府自身的腐败。)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可得出两种结论:是与不是,重要的是必须要学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要化。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怎样“今已归日本”的?“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败局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妥协退让、军备废驰;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无心作战。
阅读课本第16页的第二自然段和17页《马关条约》的第一段,结合16页的地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

3.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

4.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示例1(投影展示):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是光绪皇帝为哀悼哪位民族英雄撰写的?生答:邓世昌投影展示:邓世昌像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带领我们回忆这们民族英雄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生讲述邓世昌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总结: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

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

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导入示例2: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时间)教师提问:影视片段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生答:甲午战争或黄海大战教师总结:是的,这部影片的名字叫《甲午风云》,它反映的是1894~1895年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情感价值观目标(1)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难点:《马关条约》影响三、教学设备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邓世昌像四、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B、讲述新课一、原因(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师: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侵略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结局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下面,我们讲讲这场战争的经过。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议论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设计一个短视频或图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2.通过一个小游戏,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挑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每个小组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探讨意见。

步骤三:讲解与总结(30分钟)1.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归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教师向学生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并引导学生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步骤四:课堂讨论和互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展开思辨性的讨论;2.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模拟辩论,一个阵营代表日本,一个阵营代表中国,就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辩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议论文;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但需要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呈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历史议论文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文书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教案

八年级历史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型
复习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能力目标: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B《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3、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2)、学生看《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的图片及17页动脑筋,讨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有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整理熟读记忆




一、选择
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割辽东半岛
5、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讲授新课
一、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3位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
二、《马关条约》
1、战争的继续
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课题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4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教学内容分析: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二、《马关条约》
1、战争的继续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介绍邓世昌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总结:战争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甲午战争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反思?
生答
补充: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部分官兵临阵逃脱。
填写导学案之后看大屏幕
先回答问题,再看大屏幕
板书设计
测评
见导学案
教后反思
补充:日本的对外侵略梦想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与清政府一样都是列强侵略的对象。战前的清政府与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了亚洲强国。日本的变化。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但是,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个政策分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政府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这是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造成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但是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不屈的民族魂,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资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现今中日关系的焦点是什么?生:略多媒体展示钓鱼岛主岛图片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由来已久,中国近代历史就可证明。

同学们在七年级语文里学过《我的本命年》这一课,知道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天干地支纪年的哪一年吗?生:略师:今年是甲午年,在120年前的那年,日本就曾发动了一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教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多媒体展示材料:《天皇御笔信》(1867年)和“大陆政策”师:从《天皇御笔信》(1867年)你能看出日本的什么想法?生:略师:《天皇御笔信》能充分反映日本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日本的“大陆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其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为此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准备,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标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迅速走上了的发展道路。

把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

7月,日本舰队在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奋勇迎击敌舰。

“致远”号管带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两个子目,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本课重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甲午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描述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甲午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影像、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定新课和标准就是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创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了“了解——感受——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运用电教媒体,能过“看——说——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能力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导入新课,提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导入课题燕释题“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接着简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再投影《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观察朝鲜与中国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的关系,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把握战争经过。

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在听、说中感受这段历史。

具体做法:1、从每个小组中各选一名学生利用《战争示意图》向大家讲述战争的主要经过,看谁讲得具体、生动,同时放《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让学生目睹邓世昌为车捐躯的悲壮一幕。

2、组织学生把课前预习时收集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和日本的残酷暴行的资料进行交流,揭露日本的的罪行,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国家献身的情感。

(三)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

3.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

4.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示例1(投影展示):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是光绪皇帝为哀悼哪位民族英雄撰写的?生答:邓世昌投影展示:邓世昌像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带领我们回忆这们民族英雄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生讲述邓世昌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总结: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

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

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导入示例2: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时间)教师提问:影视片段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生答:甲午战争或黄海大战教师总结:是的,这部影片的名字叫《甲午风云》,它反映的是1894~1895年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退让,中国方面节节失利。

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又有哪些?这些,全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语例示3(投影展示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选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教师提问:“夏日”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大战:师:请大家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生:回答: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

师补充讲述:同学们的回答正确。

日本的对外侵略梦想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日本为侵略中国作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就象一条潜伏已久的恶狼,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

(投影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投影]1.时间、地点[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7月地点:朝鲜丰岛海面[教师提问]从以上我们的学习可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投影]2.战争的性质[学生回答]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掌握了战争的性质,下面咱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

[投影]3.战争的经过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

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简要的讲给大家听?学生讲述:略(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教师总结: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提问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邓世昌的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

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看课本P17第二自然段,总结回答)[投影]4.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的残败。

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

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联系课本P17动脑筋题目:[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板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板书]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学生回答]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板书]2.《马关条约》的内容[教师提问]为了便于同学们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大家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包括几个方面?[学生回答]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教师总结]两个条约相比,可以看出前三项要点相同,第四项不一样,那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投影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比,只有第四项,《南京条约》是协定关税,而《马关条约》是关于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免交内地税。

这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种新的经济侵略方式——资本输出,这比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利润高得多。

什么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教师过渡]以上咱们通过比较法,学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咱们来分析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板书]3.《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师讲述]在讲这个问时为了强化大家理解,我们仍采用比较法。

大家可参照《南京条约》的影响来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学生回答]1.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2.赔款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3.开放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4.开设工厂掠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得还可以,下面咱们具体分析教材。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

它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数额高达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即使人民被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开放口岸:新增口岸的开放,可知口岸从沿海开到内地,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得了同样的权利。

(4)开设工厂:工厂的设立,使日本通过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而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课堂总结]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

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小练]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D.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答案:A2。

《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白银2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