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方案设计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第4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投影仪、黑板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展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第4课时分段计费问题教学设计
第4课时 分段计费问题、方案设计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课,选择电话计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探究点,不仅仅是为了探究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会读取表格信息,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
【课堂引入】
老师这几天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手机话费大降价,发愁的是不知如
何选择手机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手机套餐收费标准帮忙出主
意.
根据问题情境积极思考,选择自己认为省钱的套餐模式.
第4课时分段计费问题、方案设计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4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前面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新问题,让学生猜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介绍新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寻找解决方法。
3.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拓展:提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不同场景中。
5.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或合作解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学工具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投影仪。
七、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检查他们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留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其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应对。
2.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估算方法引入: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并讲解估算的基本步骤。
2.估算方法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理解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估算方法巩固: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问题提出:给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3.讨论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归纳
1.估算方法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估算方法,明确估算的基本步骤。
2.解决问题策略归纳: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分享:让学生小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小组评价: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关注同伴的优点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进行设计,旨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估算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花园里的花”为情境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课时,主要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情境图片,图片中有3个小朋友在分苹果。
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小华和小红,要求小华得到苹果的数量是小红的2倍。
请学生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表示出小华和小红分到的苹果数量,然后找出符合条件的情况。
3. 合作交流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20个糖果,他想把糖果分给小华和小红,要求小华得到的糖果数量是小红的3倍。
请学生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选取不同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强调解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
题目如下:(1)小华有15个玩具,小红比小华少5个玩具。
请问小红有多少个玩具?(2)小明的书比小华的多3本,小华的书比小红的少5本。
请问小红有多少本书?6. 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20个糖果,想把糖果分给小华和小红,要求小华得到的糖果数量是小红的3倍。
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解答过程:20 15 = 5 (小华得到的糖果数量)5 ÷ 3 = 1 2 (小红得到的糖果数量)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小明有30个饼干,他想把饼干分给小华和小红,要求小华得到的饼干数量是小红的4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学题目卡片。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3.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教学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问题,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3 第4课时 方案选择问题
5.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方案选择问题主要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书架搭建时,供应商告诉小优:“你们购买的材料还包含赠送的螺丝等零件,比那些零件工具都需要另外购买的厂家还要划算呢!”提问:选择商品需不需要综合考虑,需要考虑哪些面呢?预设1:选择商品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预设2:是的,而且还要考虑质量,减少后期消费等.二、小组合作,探究性质知识点:不同能效空调的综合费用比较合作探究探究:购买空调时,需要综合考虑空调的价格和耗电情况. 某人打算从当年生产的两款空调中选购一台,下表是这两款空调的部分基本信息. 如果电价是0.5 元/(kw·h). 请你分析他购买、使用哪款空调综合费用较低.分析:综合费用= +___________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在不同范围时计费标准并不一样,教师可提问设空调的使用年数是t,请同学用代数式表示两款空调的综合费用.练一练1.小翼打算办一张电话卡,有如下计费方式:设小翼主叫时间为 t ,当 t ≤150 时,选 划算 当 时,两种方案计费相等; 当 时,选择方案二划算. 典例精析 例1 某书店现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 ①一次性购书在 100 元 (不含 100 元) 以内,不享受优惠; ①一次性购书在 100 元 (含 100 元) 以上,350 元 (不含 350 元) 以内,一律享受九折优惠; ①一次性购书在 350 元 (含 350 元) 以上一律享八折优惠. 小优原先计划两次购书分别付款 60 元和 288 元,现决定改为一次性付款,则应付款 元. 师生活动:在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时,提醒学生注意临界点,以及临界点前后,不同方案在单件上优惠力度的差别.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有一位旅客携带了30千克行李乘坐某航空公司的飞机,按该航空公司规定,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重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 支付行李托运费用.现该旅客支付了120元的托运费用,他的飞机票是多少元?金额 (元) 小于 100 大于等于100小于350 大于等于350优惠 58 150 0.25。
第四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复习数数的几种方法,同时也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做铺垫。
1.30个,2.提示: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预设:我发现:每次拿的少,拿的次数就多;每次拿的多,拿的次数就少。
学习任务一:解决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设计意图:】例7除了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外,重在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本例题体现了多样化的思想: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数,以后还可以列算式解决。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1.提示:出示课件读题,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2.提示:你从题干中知道了什么?3.预设: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4.提示:你知道是求什么吗?大家思考,一会说一说思路。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预设:提出的问题是能穿几串?2.提示:你知道怎样解答吗?3.预设:求58里面有几个十,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
把58个珠子每10个圈一圈,可以圈5次,还剩下8个,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4.提示:再思考一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5.预设:利用数的组成解答。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6.提示:请检查一下,这样解答正确吗?7.预设:每串10个,5串是50个,还剩下8个,加起来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正确。
8.提示:如果每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你知道怎样解答吗?9.预设:圈一圈。
把58个珠子每5个圈一圈,可以圈11次,还剩下3个,所以能穿11串。
10.提示:再思考一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11.预设:5个5各的数一数。
从5,10,15,20,25,30,35,40,45.50,55,还剩3个,所以能穿11串。
12.提示:学习任务二:运用操作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本例题体现了多样化的思想: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数数,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3 第4课时 方案选择问题(课件)
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几天又高兴 又发愁,高兴的是手机话费 大降价,发愁的是不知道如 何选择手机卡,你能帮老师 解决这个问题吗?
复习导入
同学们,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跟父母出门旅游都是选择什么方式呢? 小明和爸爸妈妈三人暑假准备参加旅游团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若 父母买全票,则小孩可以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全部按全票价的八 折优惠.”若全票价为1200元,则他们应该选择哪家旅行社?
(3)如何比较两款空调综合费用的大小?
先令3 000+320t=2 600+400t,解得t=5,即空调的使用年数 为5时,两种空调的综合费用相同.将3 000+320t变形为2 600 +400t+400-80t=2 600+400t+80(5-t),若t>5,则5-t<0, 3 000+320t<2 600+400t,若0<t<5,则5-t>0,3 000+ 320t> 2 600+400t;或将2 600+400t变形为3 000+320t+80(t-5), 若t>5,则t-5>0,3 000+320t<2 600+400t, 若0<t<5,则t-5<0,3 000+320t>2 600+400t
小组展示
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知识点:方案选择问题(重难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方案选择问题的步骤: ①先设未知数表示消费量及各计费方式下的费用; ②再以费用相等的情况列出方程并求出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分
类讨论的分界点; ③最后在每个范围内比较费用的大小关系,选择出符合题意的最优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案例,如:“小明家的水龙头坏了,如何修理?”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解题步骤的理解。
(3)策略学习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如:画图表示、列表格、找规律、假设法等。
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2)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小华家的电视遥控器坏了,请你想办法修好它。
(2)小王家的电冰箱不制冷,请你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并掌握分析问题的步骤,如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例如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
二、教学难点补充1.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分解成小步骤,逐步解决,而不是一蹴而就。
2.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系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案例:“假如你们家的电脑突然不能启动了,你们会怎么做?”学生甲:“我会检查电源是否插好。
[++初中数学]第4课时+方案选择问题(27页)+++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阅读本课时探究3的图表信息解决下列问题,使用空调的 电费怎么计算.
电费=平均年耗×使用时间 空调使用综合费用=空调的售价+电费.
2.两种空调的综合费用怎么表示? 使用年数是t年,1级能效空调综合费用 =3000+0.5×640t=3000+320t, 3级能效空调综合费用=2600+0.5×800t=2600+400t.
1.由于换季,某商家决定降低某种衣服价格,现三种降价方
案:①第一次降价5%,第二次降价6%;②第一次降价6%,第二次降
价5%;③第一、第二次降价均为5.5%.三种方案中,降价最少的
是( C )
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不确定,因衣服原始价格未知
2.某校七年级三个班级联合开展户外研学活动,此次活动由 一班班长负责购买车票,票价每张20元.现有两种优惠方案.班长 思考一会儿说,无论选择哪种方案所要付的车费是一样的,则七 年级三个班级共有 ( D )
解:设小明购买商品的价格为x元, 选择方式一,则0.8x=88,解得x=110, 所以商品的价格是110元, 若选择方式二,则110-30=80(元), 省下的钱为88-80=8(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课时 方案选择问题
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方案选择实际问 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 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选择方案类似的实际问题.
综合费用/元 3000+320t
2600+400t
2.你能求出使用多少年后,两款空调综合费用相等? 3000+320t=2600+400t 解得t=5.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例8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国旗图。
)师:每周星期一,学校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
我们站在红旗下,高唱国歌,向五星红旗敬礼。
那一刻,会感到特别自豪,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热爱五星红旗,也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师:旗杆又高又直,你认为旗杆高是13米还是13厘米呢?你的判断理由又是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派代表汇报。
)2.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预设1:排除法:1厘米这么长,13厘米就这么高优翼13 厘米就这么高 ,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预设2:估算法: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预设3:借助参照物法: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师小结:要确定答案有多种方法,在选择合适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
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
(虽然课桌、麻雀、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如果学生判断单位有难度,教学时,可以用学生都熟悉的实物代替课本中选用的实物。
)三、巩固运用1.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长 26 米。
( )(2)房间高 3 厘米。
()(3)大树高 8 米。
()(4)教室长 10 厘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筷子长为 15 ()。
(2)一本书厚约 1()。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题: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的换算,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等。
3.拓展练习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运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进行换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表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换算,避免出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卡,上面印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够适应,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问题识别:学生能够识别出问题中的数学元素,理解问题的实质。
2. 问题分析: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问题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内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2. 思考题: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1. 知识回顾:在开始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第4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混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呈现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第4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抽象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和情境。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购物问题、旅游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比香蕉多20%,香蕉有10根,问苹果有多少根?”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4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例1及第48页的练习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图形来直观地表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并能够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白板、黑板刷、直尺、铅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然后再加入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这个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图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线段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线段图的意义。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1为例,讲解如何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画出线段图,并解释线段图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4. 练习环节:让学生尝试解决教材第48页的练习题,我会逐一讲解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以及线段图的示例。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展示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答案:小明一共有8个糖果。
2. 请学生尝试自己找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线段图来表示并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线段图的意义,以及是否能够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考虑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正确求商和余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对于有余数的除法,他们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比如不能正确求商和余数,对于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也可能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求商和余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求商和余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相关例题和练习的教学PPT。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棒、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
然后提出问题:“当除法有余数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规律,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课时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展开。
本课时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含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问题。
但是,他们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以及与他人交流分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问题的基本含义,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思考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三年级的孩子们,我感到一种责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四单元第4课时是“解决问题”,这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
我准备了一堂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希望能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的第4课时,即“解决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如何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购物场景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例如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第四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我期待着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和学习,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一个购物场景作为实践情景,这是因为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方案设计问题、综合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收水费、方案设计等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模型。
过程与方法:
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与同伴交流、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水费问题和方案设计问题。
难点:对方案设计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投影1)
水资源浪费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的浪费现象,某市将规定居民用水标准,按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收费。
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96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2.94元,某三口之家6
月份用水12立方米,交水费27.44元.那么该市规定三口之家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呢?
【教学说明】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此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从解这道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或体验。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经充分讨论得出:解这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即:标准用水水费+超标部分水费=27.44。
2.教师板书.
解:设该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为:
1.96x+
2.94×(12-x)=27.44
解这个方程,得:x=8.
答:该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8立方米.
二、例题讲解
例4、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
方案一: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方案二:如果每隔5.5米栽1棵,则树苗刚好用完。
根据以上方案,请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
解:设树苗x棵,根据题意,得5(x+21–1)=5.5(x–1)
即 5(x+20)=5.5(x–1)
化简,得 0.5x=105.5
解得 x=211
因此,路长为 (211-1)×5.5=1155 答:树苗211棵,长度1155米【教学说明】强调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104页的练习题
四、小结。
通过收取水费,方案设计等问题的计算,弄清楚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巧。
五、作业。
教科书105页第3、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