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1 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本节课安排在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后,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溶解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定量分析物质溶解能力的开始。

2 学情
学生情况优点: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充满浓厚的兴趣,所以
学习积极性高。

缺点:1、分析图表,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薄弱。

2、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以及溶液之间
的相互转化能力较差。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相关信息;
(2)依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溶解度数据及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及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点、线、交点的含义)及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运用溶解度曲线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6 教学过程 1.知识再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
2.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的信息(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2)溶解
度曲线上方的点;(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
5.以硝酸钾溶液为例,从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之间的转化
6.以熟石灰溶液为例,从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
2.要学会看实验步骤图。
学生认真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续过渡
3.学会振荡。
4.每大组分两个小组,每小组中1人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将现象写源自导学提纲上,然后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学习震荡要领。
回顾如何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
提问学生
根据探索1提出的问题提问学生的猜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探索1
屏幕→出示课题
学生看屏幕,听教师讲话。
过渡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看导学提纲中【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齐读。
学生看导学提纲
齐读【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继续过渡
好,下面我们就分别探索一下这些问题。探索前我对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1.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学生拿出这只试管,观察。
出现惊讶的表情。
分析原因
提醒:你知道这一过程叫什么吗?
请阅读课本34页——35页找出相关内容。并填写导学提纲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并填写导学提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记忆新知
填写完了,请同学们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2-3遍。
学生记忆内容。
本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如何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新的问题
刚才我们的实验是在室温下和10ml水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能否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呢?请你做出猜想。
学生猜想。
提问学生有什么猜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索2
提出新的要求:
1.加热时注意安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3)学会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溶液的概念和知识,激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3.实验演示(15分钟)(1)饱和溶液的制备:取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溶解完全,再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至再也无法溶解,即得到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的制备:取另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食盐溶解,即得到不饱和溶液。

4.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回答问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结果和操作的正确性。

6.拓展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完成相应的题目和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帮助解决问题。

7.归纳总结(5分钟)四、板书设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五、教学反思通过该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案大全、公务礼仪、合同协议、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材料、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书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official etiquette,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work material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tter of agree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如何通过实验来鉴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五、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溶液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来举例说明(如盐水、糖水等)。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区别和性质,包括:(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被达到时,所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最大溶解量是否达到。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3.实验演示(1)实验材料: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剂和溶质,无水碱酸纸,实验盘等。

(2)实验步骤:②在每个溶液上方分别放置一片无水碱酸纸,观察无水碱酸纸上是否有溶液残留。

(3)实验结果: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不会产生结晶,而不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会产生结晶。

(4)实验分析和解释:饱和溶液中已经凝聚了最大的溶质量,再加入溶质无法使溶质继续溶解,因此不会产生结晶。

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没有达到最大的溶解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继续溶解,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后,其中的溶质就会逐渐结晶。

4.总结与反思通过分享学生的实验心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饱和溶液最大溶解量区别性质溶解度八、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仪器、试剂等。

九、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掌握程度;2.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学生来说在理解这个只是点的时候可以借助部分的生活经验,但是两种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不止一种,当涉及到通过升温、降温的方式时,就必须借助实验才能让学生比较明白这种现象,如果想要彻底理解这个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题目中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
教师姓名
徐瑞琪
单位名称
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
填写时间
2020.8.26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九章课题1溶液
难点名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于这个知识点中包含的两个概念如果单独提取出来学生基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有一些限定条件,比如: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到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这些条件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相互转化,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深一层。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根据盐和硝酸钾溶解的视频让学生先认识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二、向学生重点解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限制条件,并配以相应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三、通过上述对限定条件的解释以及实验视频的播放就可以很溶液带学生总结出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紧接着继续用硝酸钾溶液通过某些方式在饱和和不饱和之间转化的视频,让学生对两种溶液的转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对视频中出现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留下一道题目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你有几种办法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部杨俊敏教材版本: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本人教学设计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最好的教育是: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受教育者的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在社会的实践中学习交往和生存,在诸多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真知和不断的升华!一、教材分析第九单元《溶液》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

但究其实质,本单元却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

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本单元和第五单元的有机结合。

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

《饱和溶液》是第九单元《溶液》中课题2《溶解度》的内容,是在课题1中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性质之后更深层次的探究,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从本单元来看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常见盐水、糖水以及食醋的浓度等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在课题1中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学生从定性角度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之后,本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这样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加深了,研究方法提高了,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2)熟悉结晶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能熟练运用类比、概括、迁移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案初中化学《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化学《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化学《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饱和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致和精确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特点;2.饱和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试管、烧杯、滴管等;2.实验药品:硫酸铜、饱和硫酸铜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利用实际生活场景中与饱和溶液有关的例子引入,如加热饱和盐水会出现结晶、茶叶溶解后饱和等)2.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向学生引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3.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直到饱和时,溶液的特点是什么?4.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已备好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并观察溶液中是否存在结晶体。

5.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饱和溶液的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饱和溶液的特点。

6.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围绕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并简要汇报讨论结果。

7.引导学生学习与巩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堂教材,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巩固。

8.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饱和溶液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

9.实验设计与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并进行实验操作。

10.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

11.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评价。

12.总结与小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让学生加深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饱和溶液特点:溶质无法继续溶解,溶液中存在结晶体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探究了饱和度与温度、溶质质量的关系。

溶解度 教案

溶解度 教案

解度教案1、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节通过实验,引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结合实验现象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同样引导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3德育目标通过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4、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条件。

5、教学方法回顾旧知识、提出问题、活动探究、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6、教学准备药品: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熟石灰、水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7、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剂。

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板书】课题2 溶解度【过渡】老师:我来演示实验一,请同学们都看到讲台上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老师提问】烧杯里有了什么现象(走下讲台向学生展示烧杯观察)【学生回答】氯化钠溶解在水中了。

【老师提问】如果我往烧杯中再加入5g氯化钠,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投影】课堂练习二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4.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10毫升的水,分别加人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点拨】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3.2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材地位
和作用
知识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学会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从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提高了哪些能力角度谈谈今天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课中检测
1、如图,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则
四个圆相交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溶液的集合:A;B;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为学习溶液溶解度、溶液浓度等基本概念作必要打算。

通过经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并驾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学问的巩固,也是为学习溶液的溶解度、浓度打下基础的一节课,所以上好这节课至关重要。

先通过试验制取三种蔗糖溶液,分析比较后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将这三种蔗糖溶液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推断及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分析这三种溶液中得出的,通过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进行概念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二、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育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实力和思维实力。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四、教学用品药品:蔗糖、硝酸钾、食盐、水仪器:大试管或者烧杯、试管夹、酒精灯、50mL烧杯、玻璃棒、10mL量筒、药匙、火柴五、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其中蔗糖可以用硝酸钾代替)[设问] 一杯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蔗糖呢?学生一:可以;学生二:不行以;演示试验:1、用量筒量取10mL水,分别注入三只烧杯中;2、向三只烧杯中依次加入8克(①)、16克(②)、24克(③)蔗糖,搅拌,视察现象。

学生:沟通试验现象:烧杯①中完全溶解,烧杯②中完全溶解,烧杯③中有部分蔗糖剩余。

小结:一杯水中不行能无限地溶解蔗糖。

设问:溶液①能否接着溶解蔗糖?溶液③能否接着溶解蔗糖?学生:溶液①能接着溶解蔗糖,而溶液③不能接着溶解蔗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大胆猜想:可溶物(蔗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无限制地溶解吗?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二)活动天地: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溶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现象:1.硝酸钾固体消失,2.硝酸钾固体有剩余。

结论: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幻灯片)…………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发问,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叫做…………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幻灯片)…………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

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水。

师;好,那我们就试试。

实验: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也就是说,溶液可能变成了…………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幻灯片)…………,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另一支试管底部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热。

师:好,加热,那我们就一起加热吧!实验:加热另一支试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这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生:跟温度有关。

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幻灯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设计思想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点──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

二、活动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两者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探索实验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科学品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4、科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活动重点1、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建立起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培养对比思维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的探索。

五、活动模式:引导──探究──发现。

六、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活动目标,插入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青海湖美丽的风景,配音介绍咸水湖的知识,最后提出湖水日益咸化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向一杯水中加盐,是不是一直变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后说:"不会,盐放多了就不能溶解了。

")师:是这样的吗?生(讨论):不信你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不仅用食盐做实验,我们还用另一种物质──硝酸钾来实验。

[投影1](活动一)[活动一]固体在水中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一进行学生实验。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投影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提出)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二)通过实验探究与讨论,学习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师: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生(讨论):热水中可能溶解得多,水多的时候也能溶解得多。

(这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动手给溶液加热或加水了)[投影3](活动二)[活动二]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二进行学生实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3.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溶质(如食盐、糖等),溶剂(如水、酒精等),烧杯,试管,搅拌棒,温度计等。

2. 课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饱和溶液(如食盐水、糖水等)和不饱和溶液(如清水、酒精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让学生分别取一定量的溶质(如食盐、糖等)放入不同容量的溶剂(如水、酒精等)中,观察溶解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当溶质在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时,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3. 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1)观察法:观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2)加热法:对溶液加热,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4. 实验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溶质和溶剂,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2)记录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工业生产等。

2. 举例说明:食盐水在腌制过程中的作用,糖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及转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认识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转化,
2.通过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获得晶体,认识结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式,认识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及析出晶体的方法,体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结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硝酸钾、水、药匙、玻璃棒、50ml烧杯、水槽、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3分钟分小明的弟弟要喝糖水,小明在一杯水中
加了一勺糖,可是弟弟说不甜,小明让
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
了,喝了一口水,很甜。

弟弟还想让糖
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
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这个
过程说明了什么?怎么让没有溶解的
糖溶解呢?
学生聆听、思考,并且发表自
己的见解。

预习过的学生会回答:糖水饱
和了,不能继续溶解蔗糖了。

这个过程说明了物质不能无限
制在水中溶解。

继续向糖水中加水,能使没有
溶解的蔗糖溶解。

创设情境,
从中发现问
题,激发学
生学习欲
望,同时也
能检查学生
预习情况。

新课讲授25分钟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利用
实验台上所给的器材,完成下面实验:
1.分别向3个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
入食盐、蔗糖、硝酸钾,直至有固体剩
余。

2.设计方案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

3.固体溶解之后继续加入这种物质,
观察是否溶解,若溶解继续加入使溶液
再次达到饱和。

4.向得到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的固
体,观察是否溶解。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和学生交
流。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得
到的结论。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
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交流。

实验结束后,总结出以下结论:
1.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
解。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
同。

3.加水或者升高温度可以使未
溶解的物质溶解。

4.加水越多,溶解的物质越多。

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越多。

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
同。

5.饱和溶液能溶解其他的溶
质。

让学生在实
验中体验到
探究的乐
趣,在实验
中发现饱和
溶液和不饱
和溶液之间
的转化方
法,在交流
中共同提
高。

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强
调“一定温度”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总结饱和溶
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得出
如下关系。

学生聆听、理解饱和溶液的含
义,讨论交流饱和溶液和不饱
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降温
可以转化成饱和溶液,饱和溶
液可以通过加水或者升高温度
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培养学生从
实验得出结
论,从而树
立严谨的科
学意识。


养语言表达
能力。

实验5.将三个烧杯放入盛有冷水的水
槽中,观察现象。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与学生交流。

讲解结晶的方法之一——冷却热饱和
溶液(降温结晶)。

引导学生分析冷却
接近饱和的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
液的状态。

实验后学生回答观察到有晶体
析出,而且蔗糖和硝酸钾析出
的晶体较多。

解释原因:饱和溶液温度降低
了,原来溶解的溶质不能再溶
解了,所以就会析出晶体。

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已经达
到饱和,说明冷却不饱和溶液
可以使溶液达到饱和。

在实验中发
现问题,并
通过交流能
解释这些现
象,从而完
善化学知
识。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晶体。

讲解结晶方法之二——蒸发结晶。

引导学生分析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的状态。

引导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其他方法,并板书到黑板上。

根据海水晒盐、被汗水浸湿的
衬衣晾干后,衣服上会有“云
彩”出现等生活常识,可以得
知蒸发溶剂可以得到晶体。

海水晒盐中,不饱和溶液变成
不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
有晶体析出。

利用化学知
识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
并完善知
识,体会到
化学就在我
们身边。

课堂小结2分钟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强调“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结晶的方法有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

教学反思
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