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设计目的:

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甚至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

2、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使他们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情分析:

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阅读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

教学难点:

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一、准备工作

1、全班同学共读《红楼梦》,每两回写一篇读书笔记。

2、从读书笔记里筛选出感悟最深刻的章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

拟菊花题》,布置寒假重读任务。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重读角度,设计研讨项目,组员分头查阅资料。

4、要求组员自选角度,以新的视点来观照人物,从而获得与以前的阅读不同的感受,并将心得体会写成文章。这一环节,可以多人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二、师生共读活动课(由教师主持,事先应布置教室,建议将桌椅安排成圆形,以适合于讨论。)

1、各小组代表提交本组的研讨项目,阐释立项理由,展示主要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员可以适时补充。

2、各小组所立项目、研究方法或成果不能被其他小组认同的,可以展开讨论或辩论。

3、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随机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原则方法技巧的点拨。

4、活动结束,教师进行简短评析和小结。

5、活动时间可随学生研究探讨深入程度而定,大约需要60分钟,也可延长至两课时。

活动2【导入】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以宝黛钗才子佳人的爱情悲剧为支点,演绎了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衰败的序曲。鲁迅曾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到缠绵,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学子们看见什么了呢?

活动3【活动】二、名作共读,感受一样的冲击。

今天,我们再读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管中窥豹,以这回为支点,来撬动这部巅峰之作。

1.分学习小组表达见解,形成共识。(谁能告诉我,这一回写了什么?)

1)情节。本章节剧情完整,写的是众人创建诗社一事。从建社之缘由,到众人取雅号,再到齐作海棠诗,后因建社之日漏了湘云,湘云便补上诗入社,更自愿为东道主,宝钗邀湘云安歇,为她出了邀众人吃螃蟹赏桂花的点子,并且二人拟了十二菊花题。情节完整,描写细致

(海棠诗社有哪些人?迎、探、惜三春,宝黛钗三人,李纨和后来的史湘云)2)人物。

【探春】探春是最先提议建诗社的人,写了花笺后众人赴约,建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探春不仅好雅趣,而且也十分有能力、号召力。李纨虽早有此意,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以衬出探春的果断。

【黛玉】①矫情。说起诗社便假意推辞。“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敢呢?”②有才情。“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立意新巧,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宝钗】①含蓄浑厚“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②细致,考虑周全,又难得为他人着想。帮湘云做东开社可见其能。

【湘云】豪爽,有趣,有巾帼之风。“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3)关于诗文的主张作者借宝钗之手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倒是小家气。诗固然怕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立意清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一语中的,纵观千古文章,郊寒岛瘦终难登大雅。

(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三十万“红学家”,一朵白海棠开出了万千种姿态。《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涵自然是汪洋恣肆。)

4.教师小结

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成就解读的多角度性,角度有:情节,人物,主题,语言,艺术,启示等。

(角度虽然这么多,但是真正将一部著作读活,最关键的还是“鲜活”的我们。接下来,我们重返诗社,倾听那不一样的声音。)

活动4【活动】三、名作共赏,倾听不一样的声音。

1.重返诗社,自由交流。(3分钟)

2.学生个性解读。

1)诗意即命运。(刘浚哲,桂华泽)

2)吟花即表达自己。(曾炯萌,张瑞轩)

3)咏诗即咏生活。(王怡璐)

4)创作来源生活,深入理解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冯宁静)

5)黛玉性格的多样性。(刘佳琪,熊佳琪)

6)黛钗二人谁更矫情。(刘佳琪,张若淇)

7)李纨评断公与不公平之争。(罗倩铭,王柯轶)

(虽只一花争艳,但却百家争鸣。你们想不想听听“哀家”的声音呢?)

2、老师重读新触动

这场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和气背后其实暗流涌动,是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

1)李纨是谁请来的?

开门见山,不请自来。当众人打算开展活动时,独宝钗一人说“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东道主都不知道的人选,宝钗却知,可见二人早有蹊跷。

2)李纨是怎样当上掌坛的

当仁不让,自荐掌坛,担当唯一评委,又安排迎春出题惜春监场。

3)李纨评断标准是什么?公不公平?

李纨如是评判:“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洗尽胭脂”极言本色自然之美,“冰雪露魂”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借“梨蕊三分白”写其白得纯净而鲜艳,“梅花”表现其孤高傲世。黛玉笔下的白海棠清高超脱,空灵飘逸。风格只有迥异,何来高低?要看,黛玉之风流别致,宝钗之含蓄浑厚到底谁达到的境界更高而已。

其次,李纨认为宝钗的诗是有“身份”的。“身份”是什么?黛玉的诗有才气,仙气,更有傲气。而宝钗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李纨看重这个身份,因为它符合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审美要求,也指王夫人已经以金玉良缘的方式暗中认可的身份,或者说未来贾府少奶奶、贾宝玉儿媳妇的身份。以德评才,我认为不公平。

再次,看众人反响。薛宝钗的诗写出来,虽然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是林黛玉的诗写出来的轰动程度是远远超过薛宝钗的。先是贾宝玉忘情的叫好(贾宝玉叫好不惟因爱着林黛玉,而是林黛玉确实写得好),接着是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李纨最后也是匆匆生硬收场。

补充:

其二(薛宝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