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配教案、说课课件、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6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判断方法。
3.巩固新知: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4.拓展与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0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定理
CHAPTER
直线和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总结词
唯一公共点
详细描述
当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即直线与圆相切。判定定理为:如果圆心到直 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切。
0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CHAPTER
解决实际问题
01
02
03
交通路线规划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直线 和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于规 划最佳路线,以减少行驶 时间和成本。
农业种植
农业种植中,利用直线和 圆的位置关系确定最佳种 植区域,以提高产量和经 济效益。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中,利用直线和 圆的位置关系优化配送路 线,提高配送效率。
回顾相关知识
总结词:温故知新
详细描述:简要回顾直线和圆的基础知识,如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等,为进一步学习位置关系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0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指直线和 圆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
VS
例如:已知直线 $x - 2y + 1 = 0$ 和 圆 $x^2 + y^2 - 2x + 4y + 1 = 0$, 求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
06 总结与回顾
CHAPTER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学生应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并能够判断给定 的直线和圆的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PPT课件
❖ 7,布置预习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4/8/3
四.学法指导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 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 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 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 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
2024/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说教材
4.重点和难点
重点: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
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
与判定的应用。
2024/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②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 ③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
④若A、B是⊙O 外两点, 则直线AB 与⊙O 相离。( )
2024/8/3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探讨问题 动画演示 探讨方法 巩固练习
〈二〉新授
2、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种判定方法
(1)导学求思: 刚才我们已经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直线与圆
棍画成一条直线,你能将发现的情况画出来?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探讨问题 动画演示 探讨方法 巩固练习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动态变化过
程,体验运动变化、分类讨论的思想。 能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 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 世界观:
以创设情境、观察素材入手,感受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探究直线与 圆的位置关系,初步养成积极探究 的态度。
O r O d A 相切 r O d M 相离 B N 相交 C r l
d
(1)直线 l 和 ⊙O 相离 (2)直线 l 和 ⊙O 相切 (3)直线 l 和 ⊙O 相交
d r d r d r
圆的切线
d表示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r表示⊙O的半径
O d A 相切
r
直线 l 和 ⊙O 相切
l
d r
第一课时 朱井龙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程序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 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 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在学习了点和圆 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 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 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例1
例2
谢谢大家, 请多多指导!
重点、难点
重点: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应
用.
【全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ppt课件
课堂小结 在线练习 引导探究 软件演示 情境导入
开始
PPT课件
24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利用蓝墨云班课APP在线练习
PPT课件
25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堂小结 在线练习 引导探究 软件演示 情境导入
开始
PPT课件
26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堂小结
地位
承上启下
课时
PPT课件
1个课时
4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 目标
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
能力 目标
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
情感 目标
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尝试探究与讨论,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PPT课件
5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3
2
4
1
5
PPT课件
12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蓝墨云班课APPPTP课件在线预习、测试 13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预习效果测试数据分析
PPT课件
14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堂小结 在线练习 引导探究 软件演示 情境导入
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
相交 相切 相离
d与r的 大小关系
d<r d=r d>r
直线与圆的 交点个数
2 1 0
判断方法:
几何法:求 出 d与 r , 比 较 大 小 从 而 判 断 直 线 与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分析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同时,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课堂练习与作业
练习题布置
基础练习题
针对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设计一些简单的判断题和选择题,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分组讨论
分组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
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提出问题
提出“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
回顾相关知识
回顾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
回顾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奠 定基础。
知识关联
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初中数学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之 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0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堂练习与作业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引入话题
话题引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线与圆实例 (如自行车轮、汽车轮胎等),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求解角度
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可以求出直线之间的夹角,或者直线与坐标轴之间的夹角。
说课获奖课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
置关系说课2023-11-09•说课准备•说课设计•说课实施目录•说课总结01说课准备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的定义和性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03教学目标与内容0201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对圆也有了初步了解。
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02说课设计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自主探究并完成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分析、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工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演示法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组织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设置练习题,学生分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有条理,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布局合理板书内容涵盖本节课所有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内容详实板书设计中加入图形、图像等元素,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概念。
图文并茂03说课实施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升起、汽车行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总结回顾回顾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情境导入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概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 义(重点)。 ( 2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方法和性质(难点) 。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 想、类比思想、运动变化思想、划归思想)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来看,都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在圆的一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 定义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然后借 助图形直观,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 径r的数量关系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 定理。
1、情景导入:提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日出的过程。
用简笔画画出日出的过程
地平面
太 阳
2、自主探索(1)向学生们提问题:用简笔画画 出日出过程。(2)交流展示,全班交流,教师适 当引导,得出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来得出直线与圆 共有几种的位置关系。 小结:直线与圆有_3_种位置关系,是用直线与 圆的__公共点_的个数来定义的。这也是判断直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方法。 没有公共点———相离 有唯一公共点——相切 有两个公共点——相交
学:本节课通过回忆海上日出的 情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感受化为数 学问题,增加对“数学来源于实践”的体 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对亲身体验的事物易激发求知的渴望,同 时思维活动常依赖于生活经历等直观形象, 加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图形之间的位置 关系以及分类的相应知识,具备了学习直 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初步生活体验(比如 日出),因此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 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学情、目标、方法指导、学习过程、设计理念六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本节课作为这一章的中间环节,即巩固了开章节《圆的有关性质》这一节的内容,又为学习后一节《正多边形和圆》及其相关计算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发挥出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对周围的事物能从直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认识,更喜欢从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出发,挑战数学未知领域,并且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能利用简单的数形结合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他们对于抽象出来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还是不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为他们提供探索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生活中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真正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纲要,我从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能从几何角度与代数角度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且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感受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加“数学来源于实践”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四、方法指导
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按新课改理念要求,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1)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让学生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来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3)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科学讲授的同时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推理。
五、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发现、建构新识——应用举例、巩固提高——知识巩固、达标检测——回顾总结、查漏补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回顾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其次利用日出的情景体会这里蕴涵的数学意境,再让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我们能发现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开始。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从生活中走进数学,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好奇心与探究意识。
(二)探究发现、建构新识
从几何角度转化为代数角度分析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接下来复习提问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思考问题设⊙o的半径为r,直线a到圆心o的距离为d,在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d与r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反过来,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由此给出d与r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去,
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基础知识出发,经历由几何到代数的转变过程,从而升华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的思想。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水平,整合了知识结构,而且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例1:例: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图略)
(1)r=2cm;(2)r=2.4cm (3)r=3cm.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初中已学习的知识进行判断。
这道题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又能灵活的结合以前所学解决问题,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
因此,分析问题是关键。
只有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评价、达标检测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是我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我对下节课的教学安排。
(五)回顾总结、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适当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点的作用。
如果个别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不准确或出现相关的问题,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
六、设计理念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里的一句话“数学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所以我的设计理念是:用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分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探索、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谢谢大家。